碳酸盐储层特征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
汇报提纲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2、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3、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方向
8
1-1、塔中型台缘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
(1)塔中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礁储层不发育,塔中30、44井见有少
量的格架岩,但规模很小,并完全为胶结物充填,不是有效储层, 这与原先认为的礁油气藏有很大的不同; (2)棘屑灰岩常常被作为礁来看待,而事实上这套棘屑灰岩形成于 潮下浅滩环境,是塔中地区非常重要的优质储层;
天然气3880亿方
中1
中古1 中古5
中古7 塔中83
(3)轮南凸起及斜坡部位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多层系立体含油的 勘探前景:奥陶系潜山油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探明储量7.67亿吨,形成年680万 吨的产能;斜坡部位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具有形成 10亿吨级油区的有利条件,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3)巴楚一间房组露头生物礁地质建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塔中Ⅰ号 坡折带礁储层的认识,塔中Ⅰ号坡折带台地边缘是棘屑灰岩滩储层
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海绵格架岩
4879.00- 4887.00m
4857~4888工业油气流(油40.8方/日,气92200方/日), 但岩心和薄片揭示真正出油的层段为4879-4887m井段的 棘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不在生物礁发育段
气151亿方
TZ82 ZG4
ZG7 TZ721
塔中72-塔中16井区
W
控制面积:120km2 储量:油4114万吨
气121亿方
4
(2)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油气勘探有新发现,中部塔中722井获得高产油气流,中古 5、7井油气显示活跃,西部甩开的预探井-中古17井喜获高产油气流,中古1井钻遇 良好储层,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性质比较
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前者储集空间类型多,影响因素多,次生变化大,致使碳酸盐岩储集层比砂岩储集层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等特点。现将这两类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对比如下表:
岩石类型特征
砂岩
碳酸盐岩
沉积物中的原始孔隙度
一般为25-40%
一般为40%-70%
成岩后的孔隙度
一般为原始孔隙度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储层普遍为15-30%
一般只有原始孔隙度很小一部分或接近于零,储层中通常为5-15%
原始孔隙类型
几乎全为粒间孔隙
粒间孔隙较多,但其他孔隙类型也很重要
最终孔隙类型
虽受成岩后生变化影响,但几乎仍为粒间孔隙
由于经受沉积后的各种改造,溶洞、裂缝发育,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
与颗粒直径、分选好坏等有密切关系
与颗粒直径和分选好坏关系较少,受次生作用影响大
孔隙形状
主要取决于颗粒形态、胶结情况和溶蚀程度的大小
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形状和分布的一致性
在均匀的砂岩体内,一般有好的一致性
即使在单一类型的岩体内,变化也很大
成岩作用的影响
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孔隙有所减小,但溶蚀作用也会扩大孔隙
影响很大,能够形成、消失甚至完全改变原有孔隙
从表中不难看出,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以下特点:
1.孔隙大小、形状变化极大,从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组构要素直至完全无关。组构要素是指岩石中原生和次生的实体组分(如原生沉积颗粒和次生矿物晶体),也包括结构和较小的构造。
2.孔隙成因复杂,次生孔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沉积物的收缩和膨胀作用,岩石的破裂作用,沉积颗粒的选择性溶解和非选择性溶解、生物钻孔或有机质的分解等作用,皆可在碳酸盐岩中形成各种孔隙。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油气储集岩层,其孔隙特征对于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以及孔隙评价等方面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论述。
一、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溶洞孔和颗粒溶蚀孔等。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溶洞孔是在溶蚀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成,通常呈洞穴状;颗粒溶蚀孔则是岩屑颗粒被溶解而形成的。
二、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连通性等。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孔隙分布则是指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
孔隙连通性是指孔隙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连通通道,进而影响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
三、孔隙评价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孔隙结构表征和物性参数计算等。
孔隙度可通过测定样品的饱和水、气渗透性或密度等方法来进行确定。
孔隙结构的表征通常通过介电常数测量、浸泡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等来进行分析。
物性参数的计算则基于孔隙度、孔喉直径和孔隙联通程度等指标。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还需要考虑天然岩芯和井测数据,并结合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和压力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孔隙评价,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规律和流体运移规律,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孔隙评价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性质,进而为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马五4^1储层为例
研 究 区马五 储层 属 平 坦宽 阔的 陆表 海 清水 沉
水 成 岩环境 和埋 藏 成 岩 环境 ¨ 。成 岩 环 境 的 变 迁 和交 替 , 成岩 介质 、 温度 压 力 的不 断变 化 , 决定 了成 岩 作用 类型 的多 样性 。这 些作用 强烈 地改 变着碳 酸 盐 岩 的成分 、 结构 、 构造 以及 储 层 孔 隙类 型 、 数 量 和
区, 但 呈条 带 分布 ; Y 2 1 一s 2 l 8井 区域 平 均气 层 厚度 虽小 于前 者 , 但 分 布 面积相 对较 广 。
另外 , 西 北部 Y 1 6井一 Y 2 0井 区域 和 ¥ 2 6 7井 区
域远离膏云坪微相 , 天 然 气 富 集 程 度 较 差 。Y 1 6 一
分布。
积环境 , 海水咸化 , 水体很浅 , 蒸发作用强烈 , 主要发
育 含石 膏 、 硬 石 膏 的 白云 岩蒸发 潮 坪沉 积 , 天 然气 的
分 布严 格受 沉积 相带 控制
。
在 天 然 气 富集 的 西 南 部 Y 2 2井一 Y 2 8井 区 域
内, s 3井 以南 、 s 7井 以北 范 围 内存 在 一 大 片 的 潮 上带 膏 云坪微 相 , 原岩 主要 为 含较 多石 膏 、 硬 石 膏结 核 的 白云岩 ; 后期 的溶 蚀 作 用 把石 膏溶 去形 成 大 量
流渗 透 白云化 作用 和埋 藏期 的混合 水 白云化作 用及
靖 边气 田陕 2 0 0井 区奥 陶系 马 五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属 于古老 的 沉 积岩 系。 沉积 期 后 , 随着 地 壳 运 动
先 后经 历 了海水 成岩 环境 、 近地 表 成岩 环境 、 大气 淡
南祁连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规则 。晶问孔 隙个体 微小 , 但数 量较 多 , 盆地碳 酸 是
盐岩储 层 的重要 孑 隙类型之 一 ( L 图版 I一 ) 6 。晶间溶 孑 是在 晶 间孔 的基 础上 经 溶蚀 作 用而 形成 的 , 状 L 形
草 地 沟 组碳 酸 盐 岩发 育 。 以亮 晶生 物 碎 屑 灰 岩 、 晶生物 碎屑灰 岩为 主( 微 图版 I 2 , 蚀孔 隙发 一 )溶
在, 连通性 差 , 没有 裂 隙作 为 连通 通道 的情况 下 , 在 很 难形 成有 效 的储 集空 间 。 ( ) 内溶 孑 。主要指 颗粒 内部 组分 被 溶解 而 2 粒 L 形 成 的一 类 储 集 空 间 。此 类 孔 隙多 发 育 于 颗 粒 灰
2 储 层 岩 石 学特 征
储 集 空 间类 型 复 杂 多样 [] 1。按 照形 态 和 成 因类 型 3 并 结 合普 通 薄 片 、 体 薄 片 和扫 描 电镜 的 观 察 , 铸 南
祁 连 盆 地碳 酸 盐岩 储 集 空 间 可 以分 为孔 隙 和裂 缝
两 大类 。
3 1 子 隙 型 储 集 空 间 . L
虎 沟组 ; 叠系 白下而上 划分 为 中二 叠统 勒 门沟组 、 二 草 地 沟组 , 二叠 统 哈吉 尔组 、 上 忠什 公组 , 失 下二 缺 叠统 : 三叠 系 自下 而 上划 分 为下 三 叠 统 下 环 仓 组 、 江 河组 , 中三 叠统 大 加连 组 、 尔玛 组 , 切 上三 叠 统 阿 塔寺组 、 尕勒 得 寺 组 。其 中 , 要 发 育碳 酸 盐 岩储 主 层 的下 石 炭统 阿木 尼 克 组 、 河 南 山组 , 二叠 统 党 中 草 地 沟 组 与 中 叠 统 大加 连 组 是 笔 者 重 点 研究 的 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②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③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④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⑤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⑥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
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
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特征与评价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碳酸盐岩地下水层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水储层,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着重探讨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特征以及评价方法。
一、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特征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和/或碳酸镁主要组成的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中。
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是指沉积在碳酸盐岩中的地下水层,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孔隙结构特征: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孔隙结构多样,既包括溶蚀孔、裂缝和微孔,也包括溶洞、缝洞和碎屑孔。
这些孔隙在地下水运移和储存中起到重要作用。
2. 渗透性特征: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渗透性通常较低,受控于岩石的孔隙度、孔径和孔隙连通性等因素。
大部分碳酸盐岩地下水层的渗透性相对较弱,但也存在一些具有较高渗透性的地下水层。
3. 含水特征: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含水性质各异,通常由岩石本身的孔隙水和裂隙水组成。
其中,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微观孔隙中,而裂隙水则主要分布于岩石的裂隙中。
二、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评价方法对于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其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 地质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数据,了解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地质分布、岩性特征、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信息,为进一步评价提供基础。
2. 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电、地磁、地震等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磁性和地震反射等特征,了解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储集条件和分布情况。
3. 水文地质方法:通过地下水位、井水水质、水化学特征以及水质模拟等方法,评估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储量、补给量、含水层厚度和水化学特征等参数。
4. 数值模拟方法: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基于已有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数据,模拟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地下水流动和储量预测,为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其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和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因素。
《轮古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储层特征及流动规律研究》范文
《轮古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储层特征及流动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
轮古地区以其独特的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著称,具有极高的油气开采潜力。
因此,研究该地区的储层特征及流动规律对于指导油藏的开发、提高采收率、确保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轮古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流动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二、轮古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储层特征1. 岩性特征轮古地区的碳酸盐岩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组成,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储层中的缝洞发育,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系统,为油气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缝洞性特征缝洞是轮古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裂缝、溶洞、孔洞等。
这些缝洞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成岩作用、岩溶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缝洞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连通性对油藏的储量、采收率等具有重要影响。
3. 物性特征物性特征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
轮古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储存和运移。
然而,由于缝洞发育的不均匀性,导致储层的物性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
三、流动规律研究1. 流动单元划分根据储层的岩性、物性及缝洞发育特征,将轮古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不同的流动单元。
不同流动单元的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存在差异,对开发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2. 渗流机理研究针对轮古碳酸盐岩储层的渗流机理,通过实验室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油气的渗流规律、速度场、压力场等。
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3. 动态监测与评价通过动态监测技术,如地震监测、测井资料分析等,对油藏的开发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评价油藏的开发效果、产能变化及剩余潜力,为后续开发提供指导。
四、结论通过对轮古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储层特征及流动规律的研究,我们认识到该地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及缝洞发育特征对油气的储存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流动单元的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储备基质之一。
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油气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性质和潜力,并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主要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构造和成岩作用。
以下将对这些特征逐一进行介绍。
1. 孔隙度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存在的孔隙和裂缝的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生物孔隙、溶蚀孔隙、溶解缝、晶间隙和溶洞等。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较低,但是由于溶蚀作用的影响,部分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可达到较高水平。
2. 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流动的能力,是储层导流能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包括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孔喉半径和孔隙结构等。
通常情况下,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有些储层的渗透率仍然较高。
3. 储层构造碳酸盐岩储层的构造特征包括裂缝、节理和构造缝洞等。
这些构造特征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储层构造的研究和评价,可以了解储层的导流性和导存能力。
4. 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地质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改变。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和脱水作用等。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成岩作用的类型和程度,可以评价储层的成熟度和储集能力。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方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主要从储集条件、储集模式和储集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
1. 储集条件评价储集条件评价主要研究储层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岩性特征等。
可以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和物性实验等方法获取储集条件的参数,从而评价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潜力。
2. 储集模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模式包括溶蚀缝洞型、晶间孔隙型和胶结型等。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主要由碳酸盐类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垩、大理岩等。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高含量的钙、镁、铁等元素,因此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磨性。
此外,碳酸盐岩储层还包括一些非碳酸盐岩,如黏土、砂岩等,这些非碳酸盐岩的存在会对储层特征产生影响。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碳酸盐岩通常具有多种多样的孔隙类型,包括晶间孔隙、颗粒孔隙、裂隙等。
晶间孔隙是由于岩石内部的碳酸盐类矿物互相之间的溶解形成的,其大小较小、分布较均匀。
颗粒孔隙是由岩石的颗粒之间的空隙形成的,通常大小较大、数量较少。
裂隙则是由于岩石变形和压力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其大小和形态各异,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渗透性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对流体流动的能力。
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渗透性,其主要原因是孔隙结构复杂、尺度小等。
然而,由于碳酸盐岩中晶间孔隙和裂隙的存在,它们仍然可以形成连通的渗流通道,使得储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特殊的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韧性和脆性等特征。
深入了解和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对于有效开发和利用该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其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形成机制。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四大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勘探技术。
一、碳酸盐岩储层特征1. 孔隙度高: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着丰富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使得其孔隙度相对较高。
这些孔洞和裂缝是物理储集空间的重要来源,对储层的储集和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2. 渗透性差:虽然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其渗透性却相对较差。
这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孔洞具有不连通性、细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孔隙类型多样:碳酸盐岩中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海绵孔、缝状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等。
这些孔隙种类的存在使得碳酸盐岩具备了多元的物理性质和流体储集方式,对勘探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储层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储层,储集空间的分布和连通性较复杂。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储层描述和预测,以避免勘探风险和开发难度。
二、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技术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
通过地震波在不同层位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可以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存在与分布,并获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信息。
2.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和解释的技术手段。
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岩心描述、层序地层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更全面地了解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
3. 流体检测技术:流体检测技术是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储集能力和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
包括测井、石油地质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流体类型、含气饱和度等参数。
4. 工程地质技术:碳酸盐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由于其非均质性强,需要进行开发过程的综合研究和监测。
包括岩石力学测试、封隔技术和水驱技术等方法,可有效解决碳酸盐岩储层的工程问题。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差、孔隙类型多样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分析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和石油储集层,对于研究其孔隙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孔隙结构特征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形成机理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其成岩作用紧密相关。
在碳酸盐岩的成岩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溶蚀作用、背斜蚀变及压实等作用,这些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溶蚀作用是指水溶液对碳酸盐岩岩石中的碳酸盐矿物进行溶解的过程。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水溶液通过溶蚀作用可以形成溶蚀孔、溶洞等各类孔隙结构。
其次,背斜蚀变是指碳酸盐岩在地壳挠曲、背斜变形等作用下产生的孔隙变形现象。
背斜蚀变形成的孔隙结构通常呈现出弯曲、伸展的形态,对储层的质量和导流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最后,压实是指碳酸盐岩在受到地层压力影响下发生的密实过程。
压实作用会导致碳酸盐岩中的孔隙变小、孔隙喉道连接性变差,从而降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二、影响因素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原生孔隙、次生溶孔、机械性质和成因等因素。
首先,原生孔隙是岩石形成时自身所具有的孔隙。
碳酸盐岩的原生孔隙包括晶体间隙、颗粒间隙、颗粒内孔隙等。
这些孔隙对碳酸盐岩的物理性质和储层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次生溶孔是指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水溶液的溶解作用形成的孔隙。
溶孔的形成往往与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水溶液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再次,机械性质是指碳酸盐岩储层所具有的力学性质。
机械性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岩石的孔隙结构,如碳酸盐岩的抗压强度、韧性等。
最后,成因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成因将导致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如滩碳酸盐岩、珊瑚礁碳酸盐岩等。
三、分析方法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样品的测井实验、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等。
碳酸盐岩地质演化与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地质演化与储层特征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及其它成分组成的岩石,广泛分布于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中。
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经过了多种地质过程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储层特征。
一、碳酸盐岩地质演化过程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沉积、压实、溶解、重结晶和再沉积等多个阶段。
首先是沉积阶段,碳酸盐岩在浅海环境中大量沉积形成。
这些浅海环境包括温暖的海湾、礁湖和浅海隆起。
随后是压实阶段,随着沉积物的堆积和压力的增大,碳酸盐岩中的孔隙被逐渐压缩,岩石变得更加致密。
然后是溶解阶段,碳酸盐岩中的钙质成分容易溶解与腐蚀,形成洞穴和溶洞等地貌。
接着是重结晶阶段,由于地壳运动和地热作用,碳酸盐岩经历了再结晶和重晶粒的形成,使岩石发生变质,产生新的储层特征。
最后是再沉积阶段,碳酸盐岩在构造运动或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再次沉积,形成新的碳酸盐岩层。
二、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碳酸盐岩具有多种独特的储层特征,包括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性和储层构建等方面。
首先是孔隙类型,碳酸盐岩中主要存在溶洞孔隙、间隙孔隙和晶间孔隙。
其中,溶洞孔隙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由于钙质成分溶解而形成。
其次是孔隙度,碳酸盐岩中的孔隙度一般较低,常常在1%-10%之间。
碳酸盐岩的孔隙度与成岩作用、沉积环境以及现今地壳运动有关。
再次是渗透性,碳酸盐岩的渗透性较低,常常需要利用溶洞型孔隙进行油气的富集。
溶洞型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强,能够储存较大量的油气。
最后是储层构建,碳酸盐岩具有层理性和层序性的特点。
层理性意味着碳酸盐岩层具有一定的水平层面,方便油气的运移。
而层序性则暗示了碳酸盐岩在地层演化过程中存在着逐渐改变的特点。
总之,碳酸盐岩经历了多个地质过程的作用,形成了多样化的储层特征。
这些特征是否适合油气的富集和储存,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现今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对碳酸盐岩地质演化和储层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是由碳酸盐矿物主要构成的,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
这些储层的研究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以及储层沉积体系等。
首先,储层类型主要分为碳酸盐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凝灰岩储层两种。
碳酸盐岩储层是指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储层,如钙质碳酸盐岩、镁质碳酸盐岩等;碳酸盐岩凝灰岩储层是指碳酸盐岩与凝灰质组分共同组成的储层。
不同的储层类型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对于油气储集条件以及开发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储层中包含的孔隙(洞隙)空间结构。
碳酸盐岩储层通常以晶粒间的孔隙为主,包括晶间孔隙、溶蚀孔隙和缝隙孔隙。
这些孔隙结构决定了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对于油气运移和储集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可能导致储集空间的不均匀性,从而影响油气开发效果。
储层物性是指储层中的物理性质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孔隙度表示储层中孔隙空间所占比例,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渗透率反映了储层介质的导流能力,是储层可开发性的关键指标;饱和度则是指储层中油气密度与孔隙中流体总容积的比值,是评价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对储层物性的研究可以评价储层的潜力和可开发程度。
储层沉积体系是指储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典型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包括浅海盆地、滨浅海缓坡、珊瑚礁环境、湖泊沉积环境和下生达岩相带等。
不同的沉积环境导致了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如珊瑚礁储层、滨浅海储层等。
研究储层的沉积体系有助于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储层的特征。
在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中,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和技术,如岩性分析、孔隙结构表征、岩心分析和地质模拟等。
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沉积环境,为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第八章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特征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沉积特征
浅水、高能、无障壁(即礁不明显,呈现水下滩、坝带)。 台地边缘砂滩碳酸盐环境是台地边缘相区的一种高能环境,处于开阔浅海,
没有障壁和广阔藻席,碳酸盐沉积作用直接受海洋波浪和潮汐控制。一般水深 5—10m。海水循环良好,盐度正常,氧气充分。由于底质处于移动状态,因此 不适于生物繁殖。
生物。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1.生物礁的含义 礁的最初含义是指海底突起岩块,
能使船触礁失事。 现代生物礁主要是珊瑚礁。 生物礁的概念: 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建立起来的水
下隆起,沉积时的地貌比礁周围突起, 礁核具有完整的生物骨架,形成深度从 海水表面到水深200米,有的可达500 米。
.2、礁灰岩的组成
粘结岩:由板状-片状生物(层孔虫、藻类等)粘结和包裹灰泥质形成。 生物分泌有机质时,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海水中的碳酸钙沉淀在生物体中。 如藻叠层石(无硬体)。粘结岩主要产于骨架岩和障积岩之间。
3.生物礁的相带划分和各相带特征
生物礁的沉积相一般可划分为三个相பைடு நூலகம்:
礁核相、礁前相、礁后相
A. 礁核相:
陆源碎屑萨布哈和碳酸盐萨布哈常同时出现。萨布哈型碳酸盐潮坪是干 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沉积作用具如下特殊标志:
A: 高速蒸发和高度超咸形成蒸发矿物(石盐、石膏、硬石膏、白云石、天 青石、菱铁矿)白云岩化和含石膏的泥晶—粉屑灰岩、藻席灰岩,鸟眼、窗 格、干裂,被地下水上涌或结晶作用形成帐蓬构造,被破碎成扁平砾石状角 砾。
4.生物礁相带发育的背景条件
主要取决于碳酸盐陆棚边缘带的坡度。依据地形坡度及与其相应的水动力条件和 礁相组成特点,可以划分三个基本类型(I、II、III)。
类型 I:斜坡灰泥丘,位于陆棚台地边缘前斜坡,由生物碎屑灰泥组成。坡度较缓 2—25度,水能量较弱。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石油勘探预测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石油勘探预测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类重要的勘探对象。
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和碳酸镁等成分组成的沉积岩石,在地质历史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因其特殊的成分和微观结构,具有独特的储层特征,对石油勘探和预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由于碳酸盐岩的成分中含有较多的溶解性矿物质,例如方解石和白云石,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岩石中形成了较多的溶洞和孔隙。
这些孔隙和溶洞不仅能够存储大量的油气,而且对油气的流动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碳酸盐岩储层还具有较好的渗透性,使油气能够在岩石中自由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勘探和开发的效果。
其次,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复杂的孔隙结构。
碳酸盐岩中的溶洞和孔隙不仅存在于岩石的内部,还存在于岩石的裂缝和断层中。
这种复杂的孔隙结构为石油勘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在勘探和预测过程中,需要精确地刻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包括孔隙大小、连接性、边界形状等,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储层储量和可采储量。
此外,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演化和分布规律也对石油的勘探和预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受到了多种成岩作用的影响,例如溶蚀、压实和溶解等。
这些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产生了重要的改变,需要在勘探和预测中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
此外,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规律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构造、沉积环境和成岩历史等。
因此,在勘探和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以获得准确的预测结果。
最后,碳酸盐岩储层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其他沉积岩层和基底岩层接触,形成了特殊的储层结构。
上部与其他岩层的接触面通常比较平缓,有利于油气的储集和储层的形成。
下部与基底岩层的接触面通常比较复杂,有较多的断层和裂缝形成,为油气的储集和流动提供了更多的路径和通道。
因此,在石油勘探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碳酸盐岩储层与其他岩层和基底岩层的接触关系,以获得更准确的储量评估和勘探预测结果。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钻井、岩芯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发育的岩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优质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岩溶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有利区带。
结果表明作为研究区碳酸盐岩溶储集体主体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储层,其有效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孔洞型、单一洞穴型、多洞穴缝洞连通型等三种,前者在成像测井上表现为斑块与黑色条带分布,后两者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表现为单串珠强反射、多串珠复合强放射响应。
研究区岩溶储层的发育受控于高能沉积相带、构造隆升作用、断裂活动和两期水系的发育等因素。
关键词:层间岩溶潜山岩溶顺层岩溶岩溶储层碳酸盐岩哈拉哈塘地区一、地质背景哈拉哈塘地区在构造区划上位于塔北隆起南缘斜坡中部,西为英买力凸起,北接轮台凸起,南邻北部坳陷,东与轮南凸起相接,面积约4000km2。
塔北隆起是一个长期继承性发育、晚期深埋于库车新生代山前坳陷之下的前侏罗纪古隆起,其演化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泥盆纪古隆起形成阶段、石炭纪-三叠纪断裂与断隆发育阶段、侏罗纪-古近纪稳定沉降发展阶段,以及新近纪-第四纪整体发展阶段等五期演化过程。
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震旦系至泥盆系海相沉积地层、石炭系至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和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
奥陶系可细分为上统桑塔木组(O3s)、良里塔格组(O3l)及吐木休克组(O3t),中统一间房组(O2y),中-下统鹰山组(O1-2y)、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
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鹰山组1段上部地层是目前发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岩溶储集层。
上奥陶统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吐木休克组整体由南向北依次剥蚀尖灭,最北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覆盖于奥陶系一间房组潜山之上。
二、岩溶储层特征1.岩石学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储集层的岩心及铸体薄片观察发现,哈拉哈塘地区大多钻井钻至鹰山组,鹰山组以泥微晶灰岩、含砂屑泥微晶灰岩夹泥微晶砂屑灰岩为主,上段发育(亮)泥晶砂屑灰岩,呈薄层状或斑块状分布。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以下是常用的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
1. 储集类型:根据储集空间的不同,可以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
孔隙型、裂缝型和溶蚀型。
孔隙型储层指的是岩石中存在天然孔隙的
储层,如溶洞、河流沉积物和堆积孔隙等;裂缝型储层指的是岩石中
存在裂缝的储层,如断层、节理和构造破碎带等;溶蚀型储层指的是
岩石中由于水溶作用形成的储层,如岩溶洞穴和岩溶孔隙。
2. 成岩作用:根据不同的成岩作用可以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碳
酸盐岩侵蚀裂缝型、碳酸盐岩溶蚀裂缝型、碳酸盐岩胶结高孔隙型、
碳酸盐岩胶结低孔隙型、碳酸盐岩溶蚀孔隙型等。
不同的成岩作用会
对岩石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和孔隙连通性等储集性质产生影响,因此
可以通过成岩作用的不同来划分储层。
3. 成岩时期:根据成岩时期的不同,可以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
早期成岩储层、中期成岩储层和晚期成岩储层。
不同成岩时期的储层
形成机制和储集特征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成岩时期的划分来区分储层。
4. 构造类型:根据构造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
隆起型、下凹型和胀缩型。
隆起型储层指的是由构造隆起形成的储层,如构造圈闭;下凹型储层指的是由构造下凹形成的储层,如构造坳陷;胀缩型储层指的是由结构胀缩形成的储层,如构造胀缩带。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这些分类标准可以根
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碳酸盐岩测井储层评价
“三低一高”规律:
低电阻率、低GR、 低中子-伽玛 高声波时差
典 型 岩 性 自 然 伽 玛 曲 线 特 征
自 然 伽 玛 能 谱 曲 线 特 征
GR曲线计算泥质含量
线性方程
非线性方程
自然 伽玛 能谱 能量 窗特 征
自然伽玛能谱粘土矿物分布图
自然伽玛能谱火成岩矿物分布图
§3.2 复杂矿物体积模型定量计算
现代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的要求
现代油藏描述以地质为主体,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生 产测试等资料,对油藏进行空间的一体化研究.表现在: 1 信息的分辩尺度匹配问题 由于测井探测范围是沟通大尺度地震信息、小尺度岩心信 息之间的桥梁;在空间的一体化研究中,大、小尺度间的各向 异性的包容性与整合性,体现在测井储层参数在区域地质评价 中的约束作用上,单井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的精确度对于以地质 为主体的区域评价为目的的油藏描述至关重要。因此,适宜的 高质量单井测井储层参数评价,尤其非均质地质体的测井储层 参数评价问题。
2 测井储层参数评价的广度与深度
由于测井信息量的日益丰富、对地质体的评价要求更高, 尤其在测井储层产能预测方面,将是我国测井界目前主要突破 的重点,为即将到来的高精确度现代油藏描述、区域性评价提 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拟解决的问题
1.建立以测井曲线识别储层类型的解释方法与手段; 2.研究裂缝参数的计算与模型方程;进行各项裂缝参数的研究 (裂缝孔隙度、导流能力、类型、渗透率等); 3.基于双重孔隙系统的存在,展开对阿尔奇方程的研究,通过 岩电实验,探索适合裂缝性碳酸盐岩风化壳储集层的气、水识 别图版及该类储集层的非线性测井解释系统; 4.考虑到裂缝性碳酸盐岩风化壳储集层的厚度薄、变化大的特 殊性、加之合试层产能的现实存在,产能预测与计算困难,通 过非线性数学与测井基本理论的结合,重点研究泛合试层的产 能预测问题; 5.针对测井具有纵向分辩率高,而横向预测能力差的特点,开 展测井、钻井地质、地震联合约束反演研究,通过井旁地震道 的桥梁作用,打通纵、横向储层预测结合部的技术障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
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
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
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潮间中低能环境。
柱状、锥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间~潮下高能环境。
晶粒结构:泥晶代表盆地低能,广海陆棚低能环境。
④沉积构造。
反映水流成因构造:a.沟膜、槽模、递变层理代表浊流环境。
b.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再作用面、雨痕、干裂、冰雹痕、鸟眼构造等代表潮坪环境。
c.交错层理代表滩、坝、深水底流环境。
d.水平层理代表泻湖、深水、低能环境。
e.块状层理代表台地边缘斜坡相、礁相环境。
反映重力流成因构造:重荷膜、包卷层理、滑塌构造、水成岩墙、递变层理等均代表重力流环境,特别是几种同时出现时。
反映生物成因构造:a.垂直层面或弯曲虫孔代表潮上带。
b.上部有垂直或弯曲虫孔,数量比潮上带多,代表潮间带环境。
c.水平虫孔为主,很发育,代表潮下带环境。
d.复杂的、弯曲的、螺旋状爬痕,代表稳定深海环境。
其它构造:a.帐篷构造,代表潮坪环境。
b.岩溶角砾、干裂角砾,代表潮上环境。
c.迭层构造,代表潮间环境。
d.核形石,代表潮间一潮下环境。
(2)生物标志①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判断沉积环境。
a.有孔虫,多为海洋环境,底栖生活,少数为浮游生活。
b.筵,离岸不远的正常盐度、清水旋回性海洋环境,水深20~70m。
c.海绵,多生活在海洋,底栖固着生长。
d.古杯,温暖浅海,水深30—50m,固着生长,需要缓慢沉积,清洁水体及坚硬底质。
e.层孔虫,沉积缓慢浅海,温暖、浊度低,固着生长,食浮游生物。
f.珊瑚,水体安静、清洁、温暖,盐度2.7%~4.8%,浅海环境,底栖固着生长。
g.苔藓,潮坪环境。
②根据生物组合判断水介质盐度:a.钙质红、绿藻、球面藻,放射虫、钙质有孔虫、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腕足、头足等组合中,存在少数未搬运的化石,属于正常海环境。
b.少数苔藓、钙质有孔虫、藻类、移动的棘皮组合,其中任一门类单独出现或几个门类共生出现,或与耐高盐度的门类在一起,表明是一种与广海毗邻并稍受限制的海水环境。
c.腹足、瓣鳃、介形虫、胶结壳有孔虫硅藻、蓝绿藻组合,属于典型的微咸水环境。
d.瓣锶类中鳃足亚纲无甲目、蓝绿藻、介形虫组合,为典型的超咸水环境。
③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水体深度:a.大量藻类、底栖有孔虫、瓣鳃、腹足造礁珊瑚、灰质海绵、无铰类腕足组合,水深0~50m。
b.海绵、海胆、苔藓、有铰腕足组合,水深100~200m。
c.硅质海绵、海百合、薄壳腕足、细脉状苔藓组合,水深>200m。
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水体深度时要注意浊流因素,注意排除在浮动植物上的某些生物和海平面迅速上升的影响。
④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沉积环境底质的坚硬程度:a.群体珊瑚、红藻,分布在生物礁环境动荡部位。
b.藤壶、有铰类、蠕虫管分布在滨岸潮汐带的坚硬底质上。
绿藻、海绵、单体珊瑚、有柄棘皮动物以根或其它方式固着在坚硬的底质上。
c.掘足类、掘穴蛤、某些有孔虫、固着在疏松的底质上。
d.移动生物组合的生物群,分布在沉积迅速、底质不断移动的流沙层中⑤根据生物组合判断海水浊度:a.红绿藻、海绵、珊瑚、苔藓、有柄类,代表清水沉积环境:b.具有分泌管的蠕虫、腕足、某些瓣锶类,反映中等浊度环境。
c.食沉积物生物,代表较大的浊度环境。
⑥根据藻席和迭层石特征确定沉积环境:a.层状隐藻席,反映潮汐,波浪弱的沉积环境。
b.不连续的柱状体,反映潮汐、波浪强的沉积环境。
柱状体上凸的越强,波浪越强。
c.单一迭层的延长方向平行于波浪、潮汐的冲刷方向,通常垂直海岸线。
迭层常平行海岸线成排或呈条带状生长。
迭层向海方向倾伏进入波浪带。
(3)地化标志①微量元素:a.硼(B),海相沉积中高含量,可达100mg/L,咸化泻湖可达1000mg /L,湖相较低。
b.硼/镓(B/Ga)比,大陆<3.3,海洋4.5~5.5,过渡沉积介于二者之间.c.镓/钾(Ga/K)比,正常海页岩中0.006土,微咸水页岩中0.004土,过渡沉积二者之间。
d.锶/钡(Sr/Ba)比,海洋粘土中>1,陆相粘土中<1。
e.黄铁矿中的铁/有机炭,海相0.2~2.0,淡水湖泊0.03~0.06。
f.化石中微量元素。
化石中分析出B2O3,的含量,推算出水介质盐度。
海相贝壳中>0.0035%,淡水贝壳中<0.0025%,半咸水贝壳中处于二者之间。
②稳定同位素:测定沉积物中O、S、C同位素及其比值推测沉积环境。
a.O18/C13,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淡水中低。
b.C13/C12,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陆相中低。
c.烃类中S18/S12,海相稳定,陆相变化大。
d.O18/O16,海水中较一致,淡水中较低。
③有机组分:植烷代表陆相,姥姣烷代表海相。
沉积岩和石油中海相卟啉的分子量范围宽,陆相的窄。
2.沉积相划分方法(1)按海水运动能量划分沉积相带。
自深海向陆地方向分为三个相带,即远岸低能带(X),高能带(Y),近岸低能带(Z)。
这种相带划分是陆表海常见的模式。
(2)按海洋潮汐作用划分沉积相带。
根据岩性、古生物特征及结构构造等将碳酸盐相按潮汐作用划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三个相带,潮下带又分为闭塞和开阔潮下两个亚相。
(3)按地理分布划分沉积相带。
按碳酸盐岩沉积类型的地理分布规律将其沉积划分为台地、台地边缘和盆地三个沉积区、九个相带(盆地相、广海陆棚相、盆地边缘相、台地斜坡边缘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开阔海台地相、局限海台地相、台地蒸发相)、24个标准微相(略)。
(4)综合划分法:上述三种划分沉积相的方法以及按海水深度划分沉积相的方法各有侧重。
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沉积相划分。
3.生物礁相生物礁是具有坚固格架构造的造礁生物在海底构成的块状生物岩体,或非造礁生物大量快速堆积而成的碳酸盐体(生物滩、层礁、碳酸盐丘等)。
(1)造礁生物:①从元古代到第四纪不同时代的主要造礁生物:②造礁生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不同造礁生物生长环境不同,不同造礁生物可以判断沉积环境。
主要造礁生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2)礁相基本模式:生物礁相一般划分为礁核亚相、礁前(前礁)亚相和礁后(后礁)亚相。
礁内各亚相均可根据生物组合类型,发育程度、生态和岩石特征等进一步细分微相。
(3)礁亚相划分标志:①礁核亚相:a.生物组合。
以原地生长造礁生物为主体,夹大量生屑,生物含量变化大,高者70%~90%,低者30%~40%。
b.岩性。
岩性多属生物和其它成因碳酸盐岩,岩化成分纯,陆源泥质和碎屑岩极少、不含燧石。
c.岩石结构构造。
具管架结构,多呈块状,无层理,有生物分带。
孔隙发育,具骨架孔隙。
d.礁相分布。
礁相与周围岩相带呈指状交错分布。
e.厚度。
礁核厚度很大,地貌上呈一个隆起、高地或山峰。
②礁前亚相:a.生物。
大量生物和生物碎屑,门类复杂,个体与核部相比有增大趋势。
b.岩石类型。
多为亮晶或微晶砂、砾屑灰岩、生屑灰岩、塌积岩、砾石直径可达2—3m,大者100m左右。
砾块成分复杂,圆度、分选极差。
砾间充填生屑,局部陆源粉砂和铁泥质碳酸盐灰泥充填。
c.孔隙。
以砾间孔隙为主。
d.层理。
具原始倾斜层理,与樵核呈指状交错接触。
e.地貌:地形比礁核低许多,礁前坡度很陡。
③礁后亚相:a.生物。
生物、生屑、藻屑不多,靠近礁核部位藻屑、藻灰结核等大量分布,生物种类较单一。
b.岩石类型。
泥晶白云岩、白云质泥晶灰岩、泥晶灰岩、亮一泥晶球粒灰岩、含生屑白云质灰岩及白云质泥岩等常见。
c.层理构造。
层理清晰、微细层纹普遍发育,层面平整,有时具缓波纹。
d.地形。
地形坡度平缓,比礁核明显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