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小说1
【现代文学】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有哪些
【现代文学】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有哪些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1.“集束手榴弹”的六篇小说(即中篇《布礼》《蝴蝶》,短篇《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
2.《春之声》是20世纪80年代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
《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
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
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歌唱生活中的新转机”,但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
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意识流”。
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
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并以此来表现主题。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还是“中国式的意识流小说”,即其逻辑关系较为清楚,有机可寻,而不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他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如以新的火车头与旧的车厢喻新旧之关系,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意识流小说研究与发展趋势回顾
意识流小说研究与发展趋势回顾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随着心理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小说形式。
它通过日常语言、随意跳跃的叙述、内心独白等手法,揭示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深刻,颇受现代读者的青睐。
本文将围绕意识流小说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意识流小说的起源与发展1. 意识流小说的起源意识流小说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其特点是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通过日常语言的自然表达、断续叙述和情感独白等手法,展示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
法国作家路易斯·福克斯和美国作家威廉·詹姆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
福克斯的小说《新库普金》(1892)以及詹姆斯的小说《纽约工民时代》(1907)是意识流小说的萌芽之作,激发了后来无数意识流小说的创作。
2. 意识流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在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它也经历了不少的演变和发展。
例如,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意识流小说逐渐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套路,大胆地使用异化手法,以创新的方式呈现现实生活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美国的杰克·凯鲁亚克和威廉·伯洛夫等作家创作了闻名全球的《在路上》和《裸体午餐》,标志着意识流小说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
在随后的40年代,英国重要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家伊夫林·沃邦、詹姆斯·乔伊斯、提硕等作家的小说也得以在国际范围内广泛流传,成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
二、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及风格1. 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美学意识流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通过自然的语言表达,使内心情感得到真实展示。
这种语言风格独具一格,极富创意。
作家通过词语语序的无顺序性,让文字自由流动,感知仿佛飞舞在美妙的诗意之中。
2. 意识流小说的人物形象意识流小说不强调人物形象的外表特点是相似的,而更多的是展示内心活动的独白。
小说中的人物思维和感官杂乱无章的展现,不只代表着一种自由和疯狂的生活方式,也更为体现对生命和人性本质的深层考察。
意识流小说范文
意识流小说范文引言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其以主人公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为线索,通过一系列非线性的意识流叙述来呈现故事。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一篇经典的意识流小说范文,探讨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效果。
文本片段:下面是摘录自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一段意识流叙述,以展示意识流小说的典型特征:爸爸会不高兴。
没道理。
谁管他。
我想念妈妈。
双手紧握,嘴里发颤。
谎话,告诉谎话。
走吧,决定了。
我们一起玩。
男人的声音。
我可爱的宝贝儿子,你怎么样了?可爱。
圣母穿过黑暗走廊。
奇怪的气味。
冷,尖锐的气味。
我会小心的。
她说的。
不要担心。
只是噪音。
他会来了。
等待。
不喜欢等待。
它们。
那些低语的声音。
我听不明白。
声音渐强,渐弱。
他一定会来的。
爸爸。
巨大的手掌。
黑色的皮肤。
浓密的头发。
沉默。
快来吧。
让我看到你。
不要再等了。
我要飞跃时间和空间,来到你的怀抱。
等待,等待。
分析这段文字充满了主人公内心的思绪和感受,呈现了一个瞬间接触到多个思绪的情感状态。
语言片段的非线性结构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意识的流动性。
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详细分析: - 实时思维:这段文字通过多个短语和词语的组合,展示了主人公的实时思维过程。
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思绪的快速转变和逻辑的跳跃性,反映了人类思考的困惑和混乱。
- 情感的变化:主人公的情感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从爸爸的不高兴到念念不忘的妈妈,从兴奋的期待到焦虑的等待,情感的起伏和反差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 对象的模糊性:在这段文字中,主人公所涉及的对象并不明确,只有片段的暗示和描述。
这种模糊性增加了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猜测和推理,也进一步突出了意识流叙述的特点。
文学效果意识流小说范文所展示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效果深为引人注目。
以下是几个显著的文学效果: - 突破传统叙事:意识流小说以其非线性和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挑战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形式。
这种突破为作者提供了更多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自由空间,同时也让读者参与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去。
意识流小说的研究及其文学价值
意识流小说的研究及其文学价值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学流派,其内涵就是通过一种意识层面的方式将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等展露出来,以达到深入探讨人类内心世界的文学目的。
意识流小说起源于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和研究,至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文学珍品。
本文将讨论意识流小说的研究和其文学价值。
一、意识流小说的研究1. 理论探究: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流派。
它通过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呈现与探讨人类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模式。
意识流小说的理论探究之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仅是生物学习惯的结果,还是内心心理活动的反应。
因此,意识流小说通过对人类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的探究和描绘,展示了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
2. 研究对象:意识流小说的研究对象是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在小说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描绘通过采用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语言方式来体现,通过连续的内心状况、模糊的印象和文字难以描绘的情感体验等手法来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从研究角度来看,这种描绘方式往往需要对全文先做一个综合性的解读,从中提取出人物意识的重要源点,找出代表性的意象和符号等,这也是意识流小说研究的难点所在。
3. 研究方法:在对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本学的方法和心理学的方法。
文本学方法认为,语言才是表达作者意图的主体,因此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窥探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心理学方法则着重关注人物的内心,依据弗洛伊德和威廉·詹姆斯的理论,探究人物心理的深层结构。
因此,意识流小说的研究要从文本的语言和心理学的角度两方面入手。
二、意识流小说的文学价值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方式和文学意义使它具有重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它以充满未知的未知性,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效果。
以下从中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1. 展现人性:意识流小说大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人性中的种种普遍问题。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色和具体作品分析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色和具体作品分析意识流小说是一种以内心心理的表现为主要手段,以主人公的意识、感觉、潜意识和思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小说形式。
它渐渐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中,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等作品都具有明显的意识流特色。
意识流小说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往往包含了不连贯、不合理、错综复杂、语言形式多变的内容,通过这些形式表达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那么,意识流小说有哪些主要特色呢?1.内心心理表现意识流小说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它强调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展现了人物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思考方式。
2.不连贯和错综复杂意识流小说往往是不连贯的,它展现了人物思维的多变性和不稳定性。
作品中的各种场景、画面和音响穿插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很难理清事件发生的真正顺序。
3.混合式语言表述意识流小说的语言形式多变,既有传统的句子和段落,也有意象和象征。
作者会在文中采用意象、比喻和隐喻,以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力。
4.主观感受强烈意识流小说是一种高度主观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了作家主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作者对某些社会现象和个人境遇的看法和认识。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几部代表性的意识流小说。
1.《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
《尤利西斯》讲述了20世纪初一个普通的都市居民一天的生活,通过主人公布卢姆的内心心态,展现了当时达成民族认同的愿望和对英国统治的反感。
《尤利西斯》采用多视角、多层次、多语言的方式表达人物的意识流,将人物的外在行为与内在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2.《短暂的爱情》《短暂的爱情》是法国作家马克·特威恩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年轻作家,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和不满。
【作家写作】意识流小说及特点以及意识流三大作家
【作家写作】意识流小说及特点以及意识流三大作家意识流,顾名思义,就是以意识的流动为主要根据而进行叙述的。
也就是说其主要的描写是思想的行进。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
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共同特点: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
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
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2.意识流描写。
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
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
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
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
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
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代表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1913-1927)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也是20世纪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文学世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意识流小说范文
意识流小说范文引言意识流小说(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类内心思绪的深入探索而闻名。
本文将以一个意识流小说的范例作为案例分析,探讨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应用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小说概要小说《迷茫的旅程》是一部采用意识流叙事风格的跨越三十年的人生历程的小说。
通过主人公乔治的视角,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失落和迷茫。
特点分析1. 非线性叙事意识流小说常常具有非线性叙事的特点。
《迷茫的旅程》也不例外,通过跳跃式的叙事,将主人公乔治的不同时期的思维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有效地展示了乔治内心的变化和冲突。
2. 内心思维的真实呈现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点是可以真实地呈现人类内心的思绪和感受。
《迷茫的旅程》通过描写乔治的内心对外界环境和他人的感知,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乔治的情感和思考过程。
这种真实的呈现感使读者更加能够共情和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 语言的流动性和流畅性意识流小说在语言上追求流动性和流畅性,以模拟人思维中的流畅感。
《迷茫的旅程》通过使用长句和错综复杂的修辞手法,带给读者强烈的语言冲击和体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的思绪中。
意识流小说的应用1. 探索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是一种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思绪和感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情感和心理的复杂性。
这种内心世界的揭示有助于读者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和认知。
2. 表达复杂情感意识流小说以其流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呈现,能够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它通过一种错综复杂的方式,犹如音乐一样,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共鸣。
3. 反映现实生活的碎片化特点意识流小说常常借鉴现实生活的碎片化特点,模拟思绪的跳跃和联想。
《迷茫的旅程》中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经验和事件的非线性和碎片化特点,以及思维对过往事件的回忆和联想的无序性。
意识流小说名词解释
意识流小说名词解释意识流小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它以流畅的思维和意识流的方式来呈现故事。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展示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意识活动,呈现出无序、跳跃、错综复杂的思维流程。
意识流小说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由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和詹姆斯·乔伊斯等人首开先河。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对人物的思想、感受、意识进行深入描写,试图以此来真实地再现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意识流小说在叙述手法上常常使用内心独白、意念碎片、自由联想等技巧,使得故事在读者面前展开,追随着人物的思维活动与意识流动。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间和空间的严谨,不拘泥于线性的时间顺序和逻辑,以非线性的方式展示人物的记忆、幻想、意象等内容。
意识流小说追求真实地再现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将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意念以真实而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
它试图打破传统小说的限制,在艺术表达上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并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意识流小说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后来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启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拓宽了文学的表达边界,使得作家有更多的自由和创新的空间。
然而,意识流小说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批评家认为,意识流小说过于注重内心表达,忽略了对外部现实的描写和刻画,使作品显得过于晦涩和难懂。
此外,由于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方式较为复杂,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理解和解读作品,这也成为一些人不喜欢意识流小说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意识流小说是一种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文学流派,它追求真实地再现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都不能否认意识流小说对文学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意识流小说的五大特征
意识流小说的五大特征1.内心独白和无序叙述:意识流小说的最主要特征是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直接呈现给读者,展现出人类思维的杂乱和不连贯。
小说中的叙述常常是无序、混乱、断裂的,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序列,读者需要根据散乱的信息自行组合和理解。
2.多重意识和流动意识: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方式复杂多样,常常涉及主人公的多重意识体验和内心的流动。
这种双重意识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自由联想和快速转换的关联性。
读者需要注意主人公内心意识的变化,以及不同意识之间的相关性。
3.无声语言和象征意象:意识流小说通过描绘人类内心世界的细枝末节,常常运用到无声语言和象征意象。
无声语言是指通过形容词、副词、动词的变换和修辞手法等来描绘人类内心活动的感觉,比如恐惧、爱情、挫折等感受。
象征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来揭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象征性意义。
4.多角度的叙述和视角交替:意识流小说经常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交替呈现来展示人类内心世界的多样性。
这种交替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和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和思考。
5.自由意志和人类存在的思考:意识流小说常常集中探讨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存在问题。
人类常常为内心世界的迷茫和个体存在的意义而纠结,意识流小说试图通过展现主人公的思考过程和自由意志的斗争来探讨这些人类存在的难题。
总之,意识流小说的五大特征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和突破,通过展现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思维过程来进行文学实验和思想探索。
这种叙述方式虽然较为复杂和晦涩,但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可能性。
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解读
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解读意识流小说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它试图将人类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人类思维的多种情感和体验。
相比于线性故事结构,意识流小说以其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无序的思维流畅感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意识流小说所具备的心理学特征,理解其与读者的情感交互作用。
一、意识流小说特征意识流小说主要有两大特征。
首先是叙事方式的多样性,它突破了传统叙事方式的限制,采用了一种非线性、无序、交错和片段化的叙事方式。
其次是情感风格的多变性,它不断地切换情感的领域和情感表达方式,直接展示文本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矛盾。
因此,意识流小说主要是通过这两个特征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二、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特征1. 模拟了人类的思维过程人类的意识思维是比较复杂的,与之相关的是人脑的工作模式。
具体来说,人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会对信息进行分类、标记、过滤、识别,同时将已经经过处理的信息存在记忆储存中,当人们使用这些储存的信息时,又会产生更多的信息。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过程”。
因此,意识流小说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状态与人类的思维过程紧密相关。
2. 帮助读者理清情感读者在阅读意识流小说时,通常需要在文本中寻找线索。
这时候,读者的情感会随着他们的阅读而改变。
因此,意识流小说所具备的心理学特征很有帮助。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情感状态的描绘和反复升华,意识流小说能够让读者体验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体验感。
3. 让读者切身体验意识流小说中,文本常常涉及到人物内心和感受的描写,这种情况要么体现在第一人称叙事中,要么暗示在不同场景环境的故事之中。
正是这种不稳定性、片段化、多样化以及快速的切换模式,让读者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切身体验到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令人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共鸣感。
三、总结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其所具备的心理学特征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解读。
通过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我们可以加强对人类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的理解,加深对文本深层信息的把握,发现其在细节上的精彩和魅力,从而提升对文本深层质感的感知,增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互动体验,达到深层意义上的阅读显露与理解。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意识流手法,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以流畅、连贯的叙述形式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意识活动。
下面将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1. 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常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
小说中的受教授史蒂芬·德迪勒思和商人勒奎斯特·布鲁姆,他们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他们对爱、性、宗教、艺术等问题的思考,表现出丰富的心灵活动。
这种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不仅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为小说增添了深度和魅力。
2. 时间和空间的扭曲意识流小说常常涉及时间和空间的扭曲与混乱。
《尤利西斯》的叙事时间跨度很长,全书仅发生在一天中,但通过对人物思想和回忆的描绘,却能够展现出他们的整个生活。
小说中的场景和情节也经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间隔中往复穿梭,给人以摇曳多姿的错综感。
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扭曲与混乱,不仅使人物内心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也让小说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艺术效果。
3. 高度的个人化意识流小说强调人物的个人化和主观性,以人物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事物的多样性。
《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史蒂芬和勒奎斯特的内心独白,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深度上有着明显的个性化特点。
史蒂芬是一个文学青年,他的内心独白充满了文学和哲学的隐喻和引用,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文学素养;而勒奎斯特则是一个充满生活智慧和幽默感的商人,他的内心世界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带给读者更加鲜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也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思考和沉思。
4. 对现实世界的解构与重建意识流小说常常对现实世界进行解构,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表达,对现实世界进行重新组合和解释。
041意识流小说1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 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 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 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看到斑点好像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就想到了 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 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 墅。
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就想到了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以及 学者。 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 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想到树的 生存。最后,终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 是一只蜗牛。
达罗威夫人
这是一个百花盛开、云雀冲天的伦敦夏日 的早晨。1923年6月某个星期四的早晨十点 钟,五十二岁的保守党议员夫人克莱丽 莎· 达罗威到庞德街去买花,因为那天晚上 她要举行一个有达官要人参加的宴会。她 在街上转来转去,碰到这个那个,看见这 样那样,还碰到赛普迪默斯夫妇,赛普迪 默斯是个大战中受刺激致疯的士兵,他觉 得社会对他不公,医生对他迫害(要他进 精神病院)。
从哲学和美学的层次来说,作者表达了自 己的时间观和美学观:一切处于不断变化 的过程中,时间有力量破坏一切,改变一 切。所有人类生活在时间的范畴内,生活 就是与时间作斗争。人们苦于无法抵挡时 间的逝去,力图在友谊和爱情中寻找支撑 点,但实际上它们也是在时间的洪流中被 遗忘、被淘汰。不仅个人如此,国家、民 族、社会也是如此。
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于是就想 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 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 了来世。 觉得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 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就想起 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 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 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王蒙意识流小说
❖ “大家愈来愈认识到,改造旳主要任务是认罪, 认罪旳主要目旳是改造;改造旳主要原则是认 罪,认罪旳主要标志是改造;不认罪就不能改造, 不改造就不能认罪,在认罪中改造,在改造中认 罪,认罪是改造旳前提,改造是认罪旳条件。” (《失态旳季节》)
值得注意旳是:
八十年代中国意识流小说并非西方意识流小说旳硬 行植入,它本质上不同于西方老式旳意识流小说。
❖ 在昨天、今日和明天之间,在父与子与孙之 间,在山村二郎神担过旳巨石与十七层旳部 长楼之间,在海云旳在天之灵与拴福大嫂新 灵旳姿碗之间,在李谷一旳‘洁白旳羽毛’ 和民国十八年旳咸菜汤之间,在肮脏、混乱 而又辛劳经营旳交通食堂和外商承印旳飞行 时刻表之间,在秋文旳目光、冬冬旳执拗, 一九四九年旳腰鼓、一九七六年旳游行,在 小石头、张指导员、张书记、老张头和张副 部长之间,分明有一种联络,有一座充斥光 荣和陷阱旳桥。这桥是存在旳,这桥是生死 攸关旳。见证便是他旳心,便是张思远自己。 要使这桥结实而又通畅无阻。他渴望着一次 又一次地与海云,与秋文和冬冬,与拴福一 家旳相会。他期待明天,也眺望无穷”。
3.内心独白
能够体现任何范围内旳意识,涉及 清醒状态旳语言领域和非语言旳无 意识领域。它是对活跃状态中心灵 旳直接引述。
eg ;
我祈求判我旳罪。 你是无罪旳。 不,那有轨电车旳叮当声,是海云青春和生
命旳挽歌,从她找到我旳办公室旳那一天 起,便注定了她旳灭亡。 是她找旳你。是她爱旳你。你曾经给她带来 幸福。 我更给她带来消灭。……(《蝴蝶》)
这种联想不是一般心理小说里写到旳那种联想。 那种联想是有顺序旳和有内在联络旳。太阳 光引起温暖旳联想,这是正常旳。因为太阳 光确实是温暖旳。而美国诗人托马斯旳“阳 光是太阳踢出旳足球”旳联想,则是不正确 旳,然而,却又是人类旳心理可能出现旳联 想方式。
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与变革
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与变革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追求内心主体性、意识的流动和主观经验的复杂性来展现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意识流小说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文学创作和阅读体验的影响。
一、意识流小说的起源意识流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被认为是最早采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之一。
普鲁斯特通过描绘主人公的记忆、思考和感受的连续流动来展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这种以个体内心世界的变迁为主线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的束缚,引领了后来意识流小说的发展。
二、意识流小说的发展1. 流露内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意识流小说以内心思想的真实展示为核心,采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来描绘人物的感受与思考。
这种自由流动的叙述结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许多看似无关的片段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打破传统叙事模式的全新体验。
2. 解构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意识流小说不以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为线索,而是通过意识的交错和穿插来呈现人物的经历与体验。
时间和空间的解构使得读者进入到一个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中,与人物共鸣和互动,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与思绪。
3. 强调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意识流小说强调主体性和个体差异的表达,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思想和感受。
通过多元的意识流和内心独白,表现出人物心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作家试图刻画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三、意识流小说的变革1. 结构变革:脱离传统框架束缚意识流小说在传统叙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颠覆与重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结构的自由化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使得意识流小说更加灵活多样。
2. 内容变革: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意识流小说开始关注当代社会问题,作品中揭示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使得意识流小说更加接地气,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和体验。
3. 读者体验的变革:重构阅读模式意识流小说的出现使得读者的阅读体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与特点1. 引言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它以人物的内心思维活动为核心,通过模拟意识流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情节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意识流小说的起源、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2. 起源与发展2.1 法国象征主义先驱者意识流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中,许多象征主义派作家在探索灵魂深处时开始采用类似意识流的表达方式。
他们试图捕捉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结构。
2.2 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贡·乔伊斯爱尔兰作家贡·乔伊斯被视为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他的作品《尤利西斯》(Ulysses)被公认为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
乔伊斯利用扭曲时间序列、断裂句子和无规则联想等手法,呈现出人们内心复杂而混乱的思维过程。
2.3 现代派文学运动意识流小说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成为现代派文学运动的一部分。
除了乔伊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等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和实践了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
3.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3.1 内心直观性与去中心化意识流小说追求真实展现人物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回忆和联想,展示出个体思维的混乱与错综复杂。
同时,它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结构,削弱故事情节驱动力,使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人物思维的奔放和不连贯。
3.2 句子结构多样与语言表达自由意识流小说特征之一是对句子结构和语言使用的宽容度。
作者可以改变句子长度、省略连词并穿插口语元素等方式来再现人们思考时思维活动的自由流动。
这种自由的语言表达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真实心理状态。
3.3 内涵与外在事件的混杂意识流小说融合了个体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事件,通过交织不同层面的叙事,呈现出人物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反应。
这种混杂性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复杂性,还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4. 结论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独特而富有创新力的文学形式,在20世纪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作品——马塞尔· 普鲁斯特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最著名的长篇巨著,也是普鲁 斯特最具艺术成就的一部作品。小说带有自传性质,它以主人公 马赛尔怀念和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为主线,展现了一幅19世纪末 20世纪初法国上层社会的图景,通过点点滴滴的生活画面的展现, 揭示出了马赛尔悲喜交加的心路历程。这部小说长达三千余页, 约二百万字,共分七部分,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 们身旁》、《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 囚》、《女逃亡者》和《重现的时光》。在小说中,主人公以第 一人称的方式追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涉及自己的亲友、法 国贵族阶级和新兴资产者、艺术家等一大批人以及许多人的恋爱 史。《追忆似水年华》的对象和主题就是‚自我‛,作者关心的 不是物,而是人;不是外部世界,而是内心世界。普鲁斯特深刻 的分析主人公意识中最微小的感受,捕捉思想上最细微的波动, 借助潜意识、梦幻和想象,交叉地重现逝去的岁月,抒发对故人 和往事的无限怀念。
意识流小说
——流动的意识,流动的思想
意识流小说
形成基础
艺术特征 艺术技巧 作家作品
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基础
意识流思潮的产生是以近代 哲学心理学为基础的。‚意识流‛ 概念原属心理学范畴,最早提出 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 廉·詹姆斯(1842-1910),他 在《心理学原理》(1890)中指出: ‚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 流动的。用一条‘河’,或 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 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 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Back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中人物意识流程的表现随内容性质的 不同,其语言文体风格变化多样。最后一章中描写莫莉 半寐状态,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已经模糊,对自己思想的 控制已经松弛,因而她的意识能够象行云流水一般不受 限制,没有停顿地自由驰骋。长达四、五十页不断行、 不带标点符号的意识流程中,具有不受思维制约、自由 漂浮、模糊不清、随意闪现的梦幻文体特点,成为了意 识流小说的精彩片断,同时也使作品蒙上了一层令人费 解晦涩难懂的色彩。在语言上,西方评论界认为《尤利 西斯》是对二十世纪英语语言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部小 说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 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
二十世纪英国最富有创造性、影响最 大的意识流大师,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 一个穷公务员家庭,早年在耶稣学校学习, 中学毕业前就与从小所受的天主教宗教信 仰决裂,厌恶都柏林庸俗无聊的社会生活, 决心献身文学。1898年进柏林大学,专攻 语言和哲学。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次年因母亲病危而 不得不返回家乡,在一家私立学校教书,并练笔写作故事和 诗歌。1904年因无法忍受都柏林庸俗窒息的生活,他宣布 ‚自愿流放‛,到欧洲各地漂泊周游,同时从事创作。1920 年起定居巴黎,除专门创作外,靠教授英语养家生活,家境 窘困。乔伊斯长期健康受损,多年患眼疾,后致双目失明。 1941年1月13日病逝于苏黎世。
Back
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3、絮语不止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思维和表现模式, 在意识流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成为了意识流的代名词。意识流所表现 的‚内心独白‛,侧重于真实呈现人物的意识流动状态,它往往不是思维 的结果,而是意识本身的过程。从朦胧迷离的梦呓,支离破碎的断想,生 命冲动的狂热,到清醒的理智思想,相互渗透,连成整体,表现出不受逻 辑思维限制的特征。意识流作品的内心独白,往往不是几句或几段,而是 整篇或绝大部分篇幅。欣赏意识流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倾听人 物絮语不止的内心独白。 4、多层次的意识结构。意识流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可以有三种形式。 其一,单一式意识流。这种意识流小说的结构形式,常常以一个人物的意 识活动为中心和端点,有时成单线式行进,有时向四周辐射式地铺散开去 的方式,展开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其二,交叉式意识流。交叉式意识流 结构形式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意识流动状况,而是交叉地同时描写 几个人物的意识,形成多线索的复杂交叉意识流程。其三,复合式意识流。 交叉式意识流所表现的多人意识,是各想各的,人物之间虽具社会关系, 有一定联系,但意识的流向毕竟是沿各自方向流动。复合式意识流则是不 同的人想同一件事,意识的展开,有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犹如‚异床同 梦‛。
Back
意识流小说作家作品
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杰弗 森镇的一个叫康普生的大户人家里,这个家族曾在历史 上显赫一时,出过将军和议员,但如今却已败落。全书 共四个部分,分别为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三个儿子的自 述和以最后一个家族女奴为主人公的作者叙述。
4、伍尔夫《到灯塔去》
Back
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1、内心独白 2、内心分析 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 4、诗化和音乐化
Back
意识流小说作家作品
1、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带有自传性质,它以主人公马 赛尔怀念和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为主线,展现了一幅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上层社会的图景。
2、乔伊斯《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长达1000多页,构思新颖,结构独特, 规模宏伟,寓意深刻。小说共18章,描述的是1904年6月 16日早上8点到深夜2点45分的18个小时内,中学历史教师 斯蒂芬· 迪达勒斯、报纸广告推销员利厄波尔· 布卢姆和妻 子莫莉三个都柏林人活动经历和完整的意识过程。
Back
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1、意识流作家主张表现人物内心真实,展示人物的主观感受、 印象和各种意识流动过程,注重显示人物的潜意识,尤其 热衷表现异化人性、变态心理、扭曲性格、白痴意识。
2、跳跃无序的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最能表现出人物意识流 动的自由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真实‛的自由展 示过程,所以意识流作家首先把‚自由联想‛作为自己 最基本的、也是主要的思维模 式引入文学创作。与传统的 ‚自由联想‛所不同的是,意 识流自由联想不仅仅表现理性 意识、显意识的联想,还表现 潜意识、下意识的思绪,联想 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各种意识 无秩序地、随意地闪现。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 普鲁斯特
1895年9月起,普鲁斯特开始撰写第一部三卷集小说《让· 桑特依》, 描写主人公让· 桑特依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写了主人公敏感的个性, 对母亲的挚爱,同学间的友情,社会交往和恋爱经历,以及上流社会 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作品并没有写完,直到作者死后才由别人整理修 改完成。该小说堪称是普鲁斯特的不朽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 个版本,其中的内容和《追忆似水年华》大致吻合,很多情节甚至原 封不动地写入了《追忆似水年华》。从1909年起普鲁斯特开始创作他 的不朽名篇《追忆似水年华》,并于1913年完成其中的三部《在斯万 家那边》、《在少女们身旁》和《盖尔芒特家那边》。1918年作品 《在少女们身旁》于新法兰西杂志社问世,1919年底该书获龚古尔文 学奖。1920年至1922年间,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和第四部《索 多姆和戈摩尔》出版。1923年,第五部《女囚》出版。1925年,第六 部《女逃亡者》发表。1927年,第七部《重现的时光》正式出版,至 此,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全部出齐。1922年11月18日,普鲁斯 特因肺炎引发了败血症,溘然长逝。普鲁斯特是法国小说领域内传统 派向现代派过渡的一座桥梁,他以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 为意识流小说的繁荣和兴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灯塔去》是英国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尼亚· 伍尔 夫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 普鲁斯特
马塞尔· 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
法国小说家、评论家,法国意 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出生在巴黎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 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法律系,听过 柏格森的哲学课,深受影响。不久, 开始涉足上流社会,出入文艺 沙龙,与文学艺术界的名流广泛接触,成为一个 举止温文尔雅的时髦青年。1892年,与亨利· 巴 比塞等青年合办《宴会》杂志,1895年获得学士 学位后在一家图书馆任职。但普鲁斯特为了可以 全力投入创作,在1900年正式辞职。
Back
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基础
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在弗洛伊德 那里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弗洛 伊德明确论述了心理内在层次及意识 之流的内涵,认为意识包含三个心理 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并 更多关注于主体的潜意识,认为人的 意识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潜意识‚是 精神的实质‛。 (弗洛伊德《释梦》)这为意识流文学表现潜意识 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理论中 的意识思维‚绵延说‛、‚直觉说‛和‚心理时间‛ 观,又成了直接影响意识流思潮形成的哲学基础。
Back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
西斯》
《尤利西斯》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意识流小说技 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 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小说主要 写三个都柏林市民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夜间 两点四十五分之间将近十九个小时内的活动和思想, 作品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浓缩到1904年都柏 林一天的生活之中,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 体现出最深厚宽广的意识流内涵,覆盖了都柏林生 活的每一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 所触及,被评论者誉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本‚现代派的圣经‛。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逝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 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 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的重现已经逝去的岁月,从 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 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 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的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