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爱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光阴不负卿。如果您要问我2017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您,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触了心理C证的培训课程。作为一名民办教师,我为能在深圳工作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在这里,我们常常可以享受教育部门赋予老师的高端精神食粮。身为教育人,我们是幸福的。
长期以来,我们很多人对身体健康较为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容易忽视。实际上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仅是要身体健康,心理也应该是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还应包括生理上的健康。这个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
在社会快速向前发展,高度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不少人们却因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合力作用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就连我们的部分中小学生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表现在学习障碍,人际关系处理等。任性、偏激、冷漠、孤僻、自私、嫉妒、自卑。。。。。。有调查数据反映,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出现在多达30%的身上。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不但危害了家庭,也危害了社会。学生轻生自杀、校园欺凌这类事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药家鑫杀人案惨痛教训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警示。由此可见关注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心理学个词语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也许我们会自问,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呢?彩田学校的曹建安老师的课上这样告诉我们:心理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人的知识、情绪、意志、个性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学科。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心理和人的发展应以尊重和理解为手段,由内向外。在期望与美好的现实面前,我们常有这样的叹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错,没有一个做老师的不希望自己所教的孩子都是身心完全健康的,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说每个老师从教中都会遇到那么几个特殊的孩子。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记不得是哪位授课老师说,教育就是关系学,关系大于教育,我们老师每天走进学校面临的就是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关系处理的好否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按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展,可是我们发现,要想改变孩子是非常困难的。很喜欢蒋平老师
的那句话:改变别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改变自己,真的。。。。。。
老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更好的应对和处理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应列为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中之重,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的心理变化,而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校和老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职业是一项行为影响行为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我们自身索赔掌握的科学认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丰富的情感,以旺盛的精力,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所以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很有必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用系统的观念看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系统内的关系问题。孩子成长中只要有一个因子或多个因子出现问题,会使系统内的其它因子也出现相关的问题。一个人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人的,其实是很多人的问题。造成学生出现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仍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他反映了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一个人的早期经历和关系深远的影响着一生。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重要的需求,成长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
本质情感相连的需求的满足与否,就会产生成长喜悦或成长创伤,这些哪怕是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即使他长大成年,遭遇到一些挫折和一些无法突破的束缚,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心理学要向后看,找到自己生命的经验,才有可能蜕变。“问题”孩子的出现一定是他的需求没有被重视、被满足、被正确引导,经过积累发酵,长期压抑的需求最后就变成了问题和顽疾。“头痛”的孩子很多时候是心理上的问题,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而从行为上反应出来,并不是孩子品行上的问题。老师要想看得见孩子身上的问题行为,得先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行为,从而才能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当我们遇见“头疼”的孩子时,先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先问自己看见的是什么,是“学生”,还是“问题”;是“行为”,还是“人性”。我们每天与自己接触的孩子打交道,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黄秋英老师的课程告诉我们,问题与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无限丰富的人性。在绝大多数的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强大的美好的愿望。
成长不仅是每个孩子的任务,还是每个成年人的任务,没有成长的概念,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助人者面对的并不是狭义的问题,而是无限丰富的人性。心理老师面临的任务不单单是治疗问题行为本身,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心灵成长的任务。引导学生心灵成长意味着要帮助他们树立恒定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目标,使他们生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信心,最终使问题消失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