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训练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含答案和解析)
秘籍01 渗透作用-高考生物抢分秘籍(解析版)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答案】A
【解析】
此题是必修一相关知识的综合,台盼蓝只能通过死细胞,A错。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对。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后可加速染液进入细胞,C对。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用紫色洋葱鳞茎叶外表皮,有大液泡且液泡为紫色,便于观察,滴加蔗糖可以发生质壁分离,D对。
A. 蔗糖和K+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但运输动力不同
B. 叶肉细胞保持较低的pH有利于蔗糖分子运出
C. 蔗糖载体和ATP酶功能的差异,根本原因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D. 若将该叶肉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蔗糖和K+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蔗糖的运输动力依靠的是H+的分子势能,而K+的运输动力依靠的是ATP释放的能量,A对;叶肉细胞保持较低的pH有利于蔗糖分子运出,B对;蔗糖载体和ATP酶功能的差异,本质原因是控制合成它们的基因不同,C错误;若将该叶肉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对。
B. 柽柳耐盐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C. 柽柳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吸收水分子的过程相同
D. 冬季气温较低时,柽柳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会下降
【答案】D
【解析】
柽柳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柽柳耐盐性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有关,B错误;柽柳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水分子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冬季气温较低影响酶的活性,使有氧呼吸强度降低,影响供能,而使柽柳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D对。
水的渗透作用试题答案

水的渗透作用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水的渗透作用是指:A. 水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B. 水分子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移动C.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D. 水分子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化答案:B2. 渗透作用通常发生在:A. 气体中B. 固体中C. 液体中D. 以上都是答案:C3. 渗透作用的速率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A. 温度B. 压力C. 浓度差D. 以上所有答案:D4. 半透膜在渗透作用中的作用是:A. 阻止水分子通过B. 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C. 只允许溶质分子通过D. 允许所有分子通过答案:B5. 渗透压是指:A. 阻止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所需的最小压力B. 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C.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度D. 溶液的沸点答案:A二、填空题1. 水的渗透作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________现象,它说明了水分子可以透过某些类型的膜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2. 当溶液两侧存在浓度差时,水分子会自然地从________的区域向________的区域移动,直到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3. 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一个特定的条件,即存在一个________膜,它可以选择性地允许某些分子通过。
4.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它可以通过测量压力来间接地测定。
5. 在渗透作用中,如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那么渗透压________,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度也越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渗透作用的原理。
答: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的自然运动。
这种现象发生时,水分子会持续地移动,直到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渗透作用是生物体进行水分调节和物质交换的重要机制之一。
2. 半透膜在渗透作用中扮演什么角色?答:半透膜在渗透作用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是一种特殊的薄膜,只允许溶剂分子(如水)通过,而阻止溶质分子(如盐分)的通过。
这种选择性透过性是渗透作用发生的基础。
3. 渗透压与浓度差有什么关系?答: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差成正比。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 专题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专题 4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点一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考向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1.(2019浙江七彩阳光联考,10)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内水分子的相对数量等于血浆的水分子相对数量B.此时血浆中水分子不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红细胞C.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依赖于膜蛋白的形状改变D.各种物质出入红细胞都要通过红细胞的质膜答案D2.(2019浙江稽阳联考,17)如图所示,溶液甲为清水,乙为0.1g/mL的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F、G为两个半透膜袋,G的体积大于F的体积,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
最初两个小玻璃管内液面与烧杯液面相平,当F和G中液面均不再变化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与G中溶液浓度相等B.F中液面高于GC.F、G两个半透膜袋中的水分子仍在进出半透膜D.通过渗透进入F、G两个半透膜袋的水分子量相同答案C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向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2)某物质在胞吐过程中,分泌泡与细胞质膜的融合作用是通过融合蛋白介导的(如图)。
以下关于胞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融合蛋白为载体,承担转运该物质作用B.胞吐过程中,需要断裂磷酸二酯键以供应能量C.胞吐过程中,物质依靠膜的流动性D.被胞吐的是大分子颗粒状的固体物质,而液体物质不能被胞吐答案C2.(2018浙江绍兴联考,9)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根通常通过主动转运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离子B.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酶的分泌通过胞吐作用C.变形虫的摄食过程就是胞吞作用D.海水鱼的鳃通过易化扩散将体液中的盐排出体外答案D方法一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观察与应用1.(2020届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9月联考,14)如图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中观察到的某个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状态的细胞水分进出保持动态平衡B.如果B/A值越大,说明所滴加的蔗糖溶液浓度越大C.图中B/A值越大,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高D.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B/A值越小,则紫色越深答案D2.(2020届浙江绍兴9月联考,11)将同一个洋葱的紫色外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0.3g/mL蔗糖溶液、与细胞液等渗的甘油溶液中进行渗透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渗透作用高三复习题

渗透作用高三复习题渗透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半透膜的分隔下,溶剂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生物体内物质交换的基础之一。
在高三复习中,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是十分关键的。
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1. 半透膜:一种只允许某些分子通过的屏障,通常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
2. 浓度梯度:渗透作用的驱动力是两侧溶液的浓度差。
溶剂分子会从浓度较低的一侧向浓度较高的一侧移动,直至两侧浓度达到平衡。
3. 水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移动的趋势可以用水势来描述。
水势差是渗透作用的直接原因。
渗透作用的生物学意义:1. 细胞内物质的平衡:细胞通过渗透作用维持内部物质的平衡,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
2. 植物水分的吸收:植物通过根部的渗透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3. 动物体内水分的调节:动物体内的渗透压平衡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渗透作用在医学中的应用:1. 输液治疗:在医疗中,通过调节输液的渗透压,可以治疗脱水或水肿。
2. 透析: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帮助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复习题:1. 描述渗透作用的基本条件。
2. 解释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渗透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4. 简述渗透作用在动物体内水分调节中的作用。
5. 讨论在医疗中如何利用渗透作用进行治疗。
答案提示:1. 渗透作用需要半透膜和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2. 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对于细胞形态的维持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3. 植物根部的渗透作用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促进生长。
4. 动物体内的渗透压平衡有助于调节体内水分,维持生命活动。
5. 医疗中可以通过调节输液的渗透压来治疗脱水或水肿,透析技术也是基于渗透作用原理。
通过这些复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
希望这些内容对高三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新高考生物易错题精选易错点03渗透作用和主动运输的深度解读学生版(含答案)

新高考生物易错题精选:易错点03 渗透作用和主动运输的深度解读易错陷阱1:质量浓度就是物质的量浓度【分析】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
错陷阱2:主动运输都是ATP直接供能【分析】第一类: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通常称为泵(ATP驱动泵),ATP驱动泵既是载体同时也是催化ATP水解的酶。
第二类: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小肠上皮细胞逆浓度吸收葡萄糖时,没有直接消耗ATP,而是利用Na+浓度差的能量。
但是Na+浓度差的建立是依靠Na+-K+泵的,而Na+-K+需要消耗ATP。
第三类:光驱动:一种噬盐的厌氧细胞膜上特有的蛋白质(细菌视紫红质),可在光能的激发下,逆浓度将H+运出细胞,造成细胞外积累高能浓度H+,这种H+浓度差可被另一种蛋白利用合成ATP。
易错陷阱3:温度仅影响主动运输速率【分析】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作用的能量释放来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也可以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运输。
【易错点提醒一】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U形管分析)【例1】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和S(R溶液为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S溶液为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两种溶质均不能透过半透膜X),两溶液被一半透膜X隔开,如图所示。
当U形管内达到平衡时,液面与浓度的关系应是()A.右侧较高,且平衡时两溶液浓度相等B.两侧高度相等,浓度相等C.右侧较高,且平衡时右侧浓度较大D.左侧较高,且平衡时左侧浓度较大【变式1-1】图中X、Y分别为不同的溶液(浓度均以质量分数表示),且水和单糖能通过半透膜,而二糖、多糖等不能通过半透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X为蒸馏水,Y为30%葡萄糖溶液,现象是左侧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最终左右液面持平B.若X为30%葡萄糖溶液,Y为30%淀粉溶液,现象是左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左右液面持平C.若X为30%蔗糖溶液,Y为30%淀粉溶液,现象是左侧液面先上升后稳定D.若X为蒸馏水,Y为30%淀粉溶液,现象是左侧液面先下降后稳定【变式1-2】如图所示U形管中间被一种水分子和单糖可以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摩尔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在左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不考虑酶的存在所引起的浓度变化)。
【备战高考生物】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试真题)(2020-2021)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点08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2015·海南单科,10,2分)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是因为叶片失水,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的浓度与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丙的浓度变大是因为细胞吸水,由此推断,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A、B 错误,D正确;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2.(2014·课标Ⅱ,4,6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D)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解析】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大,表明细胞吸水,其中a组细条浸泡后较b组细条浸泡后长,说明a组吸水较多,其液泡中的溶质浓度应比b组的低,A错误;d、e、f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小,表明细胞失水,所以浸泡导致f组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错误;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时,花冠切条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0.5 mol·L-1,D正确。
2019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13练应用渗透系统的原理解答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北师大版

2019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13练应用渗透系统的原理解答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北师大版1.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45 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 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4 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
这表明( ) A.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B.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D.细胞液浓度为0.4 mol/L左右2.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C.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涨破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D.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停止进出细胞4.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5.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蔗糖溶液浓度(mol·L-1) 0.15 0.19 0.23 0.27 0.31 0.35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不分离刚分离较显著显著显著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0.19 B.>0.23C.<0.27 D.<0.236.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②B值越小,表示细胞失水越多③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的体积略有增大④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溶液中,B/A的值将变大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你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内液泡的颜色和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①变深②变浅③不变④起始颜色→变深→再变浅⑤起始颜色→变浅→再变深A.①,c B.③,aC.④,d D.⑤,b8.(2017·武邑中学调研)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ab段细胞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D.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9.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
2019版高考生物重点强化练第13练应用渗透系统的原理、解答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北师大版

13应用渗透系统的原理、解答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1•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45 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 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4 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
这表明()A. 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D. 细胞液浓度为0.4 mol/L 左右2. (2018 •永川调研)将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b点代表实验前细胞液的浓度,且a = b。
假设实验前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均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蔗糖是生物大分子,只能通过非跨膜运输方式出入细胞B. 蔗糖溶液浓度为a时,萝卜条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无跨膜运输C.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a时,萝卜条细胞失水,萝卜条质量将减少D. 将处于浓度为a的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清水中,则该萝卜条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3.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屮细-4^―•胞液乙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 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 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D. 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停止进出细胞4. (2018 •彭水模拟)撕取细胞生理状态一致的紫色洋葱外表皮,制成甲、乙、丙三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移动装片,使视野全为紫色,然后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2 g/mL、0.3 g/mL、0.5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都用清水再处理。
实验过程中视野里紫色部分的面积占整个视野面积的比例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曲线说明细胞既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又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 c曲线表明细胞可能由于过度失水而死亡C. 实验结果说明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0.2 g/mLD. a、b、c三曲线分别代表乙组、甲组和丙组5. 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蔗糖溶液浓度(mol0.150.190.230.270.310.35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不分离刚分离较显著显著显著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A. > 0.19B. > 0.23C. V 0.27D. V 0.236.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A 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②B值越小,表示细胞失水越多③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的体积略有增大④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溶液中,B/A的值将变大A. 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7.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你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内液泡的颜色和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是()①变深②变浅③不变④起始颜色T变深T再变浅⑤起始颜色T变浅T再变深8. (2017 •武邑中学调研)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bO 时间A. KNQ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 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 ab段细胞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溶液,从而出现be段的变化D. b点对应的时刻,KNO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9. 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
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专练-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附答案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下图表示以新鲜洋葱鳞茎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的相关实验,时间1表示用a、b、c、d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2表示用清水多次处理洋葱表皮,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曲线,则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 )A.清水、0.3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0.5g/mL蔗糖溶液B.清水、0.3g/mL尿素溶液、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C.清水、0.5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D.清水、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2、若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平衡状态,水分子不再通过原生质层3、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4、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5、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并且也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出来的速度是V2.下列对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b到c 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B.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C.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D.V2由快变慢,V1由慢变快6、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型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B.若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C.若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终两侧液面会持平D.若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下图所示状态。
2019年高考生物训练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含答案和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训练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含答案和解析)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1.渗透作用原理(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1)(2)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考向一渗透作用的发生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参考答案】B易错警示走出渗透作用发生的“4”个误区(1)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
(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为现象不明显。
(3)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
(4)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C.达到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答案】C项正确;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D项错误。
高中生物第一册 4 1 被动运输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生物2019人教版必修一4.1 被动运输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1高一上·滨海期末)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 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C.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D. 蔗糖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答案】C【考点】渗透作用【解析】【解答】A、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A错误;B、细胞壁不属于半透膜,具有全透性,蔗糖溶液通过细胞壁属于扩散,B错误;C、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而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渗透作用通过原生质层,C正确;D、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
据此答题。
2.(2021高二下·开封期末)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将完整的成熟植物活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B.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C.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D. 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改变能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答案】C【考点】渗透作用【解析】【解答】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可能因为细胞壁的束缚作用导致细胞液浓度仍高于外界溶液浓度,A正确;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有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正确;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C错误;D、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改变能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例如:低温能影响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D 正确。
故选C。
【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4.1被动运输(同步)-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

4.1被动运输(同步)-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2、图1表示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透性不同,图2是依据图1设计的相关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液面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液面a将先上升后下降C.图乙中液面b将持续上升D.图乙中液面b将先上升后下降3、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细胞膜等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4、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依照红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丙>丁>甲>乙D.丙>乙>丁>甲5、下列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是(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⑤用解离液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⑥根尖分生区细胞A.①⑤B.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6、GLUT是某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LUT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B.GLUT的空间结构可发生改变C.GLUT的数量与转运葡萄糖的速率无关D.GLUT的转运功能具有专一性7、关于“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但通透性小于细胞壁B.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液泡的颜色变深C.用盐酸处理表皮细胞,更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观察并记录结果8、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参考答案】B走出渗透作用发生的“4”个误区(1)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
(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为现象不明显。
(3)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
(4)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1.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大B.滴加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比0.3 g/mL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长C.用任何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都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D.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又复原,说明此细胞是活细胞2.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B.实验后,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C.实验中,水分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实验中,甲中叶片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3.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
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 min进入了细胞,15 min之后不再进入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会一直缩短1.【答案】D胞是活细胞,D正确。
2019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生物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细胞的结构特点。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只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具膜细胞器。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红细胞的细胞内液浓度大于细胞外的环境浓度,导致红细胞不断吸水而涨破。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2.【答案】B【解析】本题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酶的本质、特点及功能的相关知识。
观察曲线图看出,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说明甲酶能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从酶的化学成分上来看,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甲酶也可能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RNA;乙酶的活性不断降低,说明能被该种蛋白酶降解,其本质为蛋白质;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
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及特点等知识。
镁是植物细胞中叶绿体色素的重要组成元素,若幼苗在缺镁的培养基中培养,会使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反应强度降低,生成的ATP及[H]的量也随之降低,而后暗反应强度也会降低。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 ,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竟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1.渗透作用原理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
(1)
(2)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
考向一渗透作用的发生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参考答案】B
易错警示
走出渗透作用发生的“4”个误区
(1)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
(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为现象不明显。
(3)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
(4)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
C.达到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
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
【答案】C
项正确;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D项错误。
考向二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结果分析
3.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的
D.6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参考答案】C
细胞都处于失水状态,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故D正确。
规律总结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特点
(1)运输方向: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跨膜运输过程。
(2)运输特点:细胞吸水时,水分子也有从细胞出来的,细胞失水时,水分子也有进入细胞的,即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
4.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原生质体体积进行观察后绘制出如下曲线(A为甲曲线最低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不能被根尖细胞吸收
B.0~1 h内,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量比甲多
C.A点时,甲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