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教材的分析与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教材的分析与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和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高一是学生接触高中数学的开始阶段,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一数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内容分析高一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初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包括代数与函数、几何与图形、数据与统计等。
具体而言,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代数与函数高一数学教材从代数与函数的基础开始,包括函数与方程、数量关系与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等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代数和函数的直观理解。
1.2 几何与图形几何与图形是高一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相似与全等等。
通过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几何思维,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
1.3 数据与统计数据与统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一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等内容。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应用。
2. 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1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高一数学是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阶段。
在教学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通过讲解、练习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
2.2 引导学生的实际应用高一数学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可以通过实例分析、情境设计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练习外,可以运用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4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高一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
四年级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分解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角和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 角的分类 画角(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建议课时数 1 1 1 1
教学建议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形”,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数 学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 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还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 促进学生的学习,还会对其学习产生干扰,如学习“角的初步认 识”,人民币中的“角”等就会对其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 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练习学生的生活 实际。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总结 概括的能力。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角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 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 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一些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 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在动手画一画 后去发现和总结。再如画角和量角的步骤虽给出,但也需要学生“量一 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去加深对步骤的理 解,最终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 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 空间。
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修订教材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安排了 “观察物体(二)”“三角形”“物体的运动(二)” 三个单元。例如“三角形”单元,在学生对三角形有 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内容:认识三 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角特点对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 角和是180°,学习了如何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 三角形的系统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先锋小学曹茜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特点和具体实施方法。
今天我就一年级教材“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的变化作个介绍:一、内容的变化1、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认识图形”降低了难度主要表现在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原来“认识图形”单元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以往主要是想体现“面”在“体”上,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二、对“图形和几何”内容的教学,教材的主要编排特点有: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设计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得到知识技能,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教材已经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特别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而且教材中也编排了许多的课堂活动,这些直观因素教学中要充分加以挖掘。
比如“位置”单元教材第11页第3题,教材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2的第5、6题,题目素材的选择充分考虑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
另外教材对于“左右”和“认识图形”学习内容和难度的改变,就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组织科学的知识体系。
具体我们在单元教材分析中会详细介绍。
2、教材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理解几何图形》教案模板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理解几何图形》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2)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3)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和分析几何图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地展示和分析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念;(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分类(1)点的概念与特点;(2)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与特点;(3)面的概念与特点;(4)角的概念与分类;(5)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概念与特点。
2.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1)点的性质;(2)线的性质;(3)面的性质;(4)角的性质;(5)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3. 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1)平移的性质与判定;(2)旋转的性质与判定;(3)轴对称的性质与判定;(4)平行、相交、垂直等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4. 几何图形的应用(1)利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2)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3)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分类;(2)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4)几何图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2)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3)几何图形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2)介绍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分类;(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探究与展示:(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2)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
结合案例,解读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
结合案例,解读⼩学阶段“图形与⼏何结合案例解读⼩学阶段“图形与⼏何”的三个核⼼概念新课标在《图形与⼏何》领域的核⼼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何直观、推理能⼒。
【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在学术⽂献中的基本解释:所谓的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向、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等特征在⼈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
表象就是⼀个初步感知,即⼀提到某个⼏何图形学⽣就能在头脑中再现出⼏何图形的形象,能了解其某些基本特征。
2011课标中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何图形,根据⼏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图形与⼏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如何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体现空间观念培养?⼀、如何以“认识图形”为载体,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图形”实际也属于“概念教学”,那么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还需突出空间观念的培养。
(实际我们通常教的图形的认识,也在培养空间观念,我们今天提空间观念培养是希望更鲜明⼀点,更强烈⼀点。
)(⼀)充分感知,培养空间观念。
⼩学⽣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他们对物体的认识在⼀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直觉观察。
因此教师要按照⼉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运⽤感知规律使学⽣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标准》中较多地使⽤这样的表述,这实际上明确了认识图形的过程和⽅式。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结合实例(⽣活情境)了解……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1)视觉与思维结合。
⽆论哪⼀种图形的基本认识,⼩学阶段都依赖实物、模型,提供给学⽣充分观察,交流、体验的机会。
长⽅体、正⽅体、长⽅形、正⽅形、平⾏四边形、三⾓形、梯形、圆的认识都是从具体物体上剥离后抽象形成的,都从具体⾛向抽象。
线段、射线、直线也不例外。
不过射线、直线在⽣活中找不到,从抽象到抽象⼩学⽣很难接受,我们⽼师创造出从地球射向⽉球的⼀束激光,有⽆穷的能量,外加没有任何阻挡,创造了所谓的“射线”实体,让学⽣通过视觉和合理想象,“直观”感知射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基本几何图形
这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的主题是认识基本几何图形。
对于小班学生来说,基本的几何图形是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通过亲手操作这些图形,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属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图形,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通过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孩子能够:1. 学会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及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能根据形状,对图形进行分类,区分图形相同与不同的特征2. 了解各种图形在自然、社会中的应用,增强实用数学意识。
3. 培养细心、认真、耐心的观察能力,鼓励幼儿在寻找和发现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二、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学生家长送来的各类图形玩具,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
(2)教师将玩具的图形分类整理,放在不同的盒子里,以便添加教学过程中使用。
(3)准备钢笔、粉笔、彩笔等教学工具。
2. 课堂实施(1)唤起孩子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询问孩子是否了解常见图形,委派学生将他们所拥有的图形拿出来,与课堂上讨论。
让孩子互相展示玩具的图形,并鼓励他们自由组合图形,逐渐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形状。
(2)介绍各类图形的基本知识教师在黑板上介绍几何图形的分类,他们的名字,形状和属性,并且标注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活动引导教师将各类图形慢慢递出打开各个盒子,按顺序向学生描述,每一个图形的样子,属性和特点。
让学生参与,并判断它们各自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
如果学生没有听清楚,教师可以以组织小班为单位的方式,再反复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和理解概念。
(4)实际应用孩子们在课后的生活中,会看到和使用各种形状的物品,如桌子、电视机、各种日常用品等,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找到相似或不同的图形,鼓励孩子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结构,并对较为特殊的图形,进行特别的解释和说明。
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几何》教案
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几何》教案教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如点、线、面、角、平行线、垂直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几何概念:点、线、面、角、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直、钝角、锐角、直角等。
2. 几何性质:点的性质、线的性质、面的性质、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性质等。
3. 几何作图:画点、线、面、角、平行线、垂直等。
4. 几何问题解决: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体积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几何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展示几何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直观理解。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等展示几何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2. 新课导入:讲解几何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几何概念和性质,强化学生的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18年小学数学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全)
2018年小学数学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全)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先锋小学曹茜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各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特点和具体实施方法。
今天我就教材“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做个交流。
(先总述教材编排特点;再分年级介绍上册教材;最后给大家一些教学建议:编排特点:小学数学中图形和几何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位、制作模型、设计图案、实验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本着这样的理念和新课标具体教学目标教材体现了以下编排思想:1.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素材。
每个单元内容都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和关系的丰富的感性经验。
2.教材重视直观操作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认知表象。
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概念的含义和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材每一部分具体内容的呈现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具逻辑性也更联系学生实际,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4.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5.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增加了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训练。
在每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之后,都安排了探索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例题等,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内容变化:1.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辨认并描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能够使用直尺画出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辨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辨认和描述。
- 使用直尺绘制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难点: - 区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 准确使用直尺绘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图形示例。
2.学生板书:练习题和学生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新知识1.学习平行四边形:–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带领学生观察并辨认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学生练习使用直尺画出平行四边形。
2.学习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引导学生辨认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
–学生实践利用直尺画出简单的三角形。
3. 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理解。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和绘制方法。
五、课堂反馈与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相关的习题。
- 挑战性作业:在生活中找出具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属性的物体并绘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寒和分析能力,通过实践绘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未来可以加强实践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几何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从导入新知识到拓展练习、总结归纳和课堂反馈,全面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018年小学数学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先锋小学曹茜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各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特点和具体实施方法。
今天我就教材“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做个交流。
(先总述教材编排特点;再分年级介绍上册教材;最后给大家一些教学建议:编排特点:小学数学中图形和几何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位、制作模型、设计图案、实验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本着这样的理念和新课标具体教学目标教材体现了以下编排思想:1.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素材。
每个单元内容都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和关系的丰富的感性经验。
2.教材重视直观操作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认知表象。
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概念的含义和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材每一部分具体内容的呈现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具逻辑性也更联系学生实际,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4.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5.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增加了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训练。
在每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之后,都安排了探索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例题等,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内容变化:1.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2.“认识图形”降低了难度: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存在问题与策略分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存在问题与策略分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该领域的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解决的对策,对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分析现存比较普遍的问题及其策略。
一、当前“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因教师对教材解读的广角、深度、角度不同,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不一,往往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
分析目前的情况,试谈以下存在问题。
(一)探究过程“走过场”,时间不“舍”也无“得”纵观各级各类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设计,老师们乐于采用猜测、探究、验证、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在探究环节,由于学生要分析、思考、交流,然后才能动手操作,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弄明白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课堂上需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展开探究。
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对话中解决问题,从而达成共识而获得新知。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老师容易“走过场”,学生用“割补转化”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往往一带而过,学生不知所以然甚至不知其所然,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无法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并在其中获得能力与感悟。
老师或学优生的“解围”代替学生的质疑、释疑,虽然时间上掌握得很“理想”、流程“天衣无缝”,但实际上失多于得。
(二)重计算方法的推导,轻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先呈现数方格的方法然后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不仅在于弄明如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应在过程中利用两个环节来渗透转化思想。
第一个环节:数小方格,让学生先感知转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看图形里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借助面积是1cm2的小正方形方格度量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不是整个面积单位的部分通过合并的方法转化成整个面积单位。
2021年版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解读与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解读与思考《课程标准(2021年版)》把原来实验稿的“空间与图形”修订为“图形与几何”,更突出体现了几何学的本质: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
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及运动的描述,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下面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图形与几何”领域课程内容变化与分析第一、二学段“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
(一)图形的认识课标修订前后立体图形的认识部分内容的对比:修订前修订后第一学段( 1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 2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参见例 1 ]( 3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 4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 11 )。
3.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 20 )。
第二学段( 1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 2 )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电子教案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话题一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张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课程简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主要介绍《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内容的规定,包括核心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习要求】1.请老师们认真观看视频,明确下列观点:(1)了解数据“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内涵,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3)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教学策略。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下面两项作业:(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中,直线概念建立是儿童学习的难点,为什么?怎么突破?(2)选择1个对您启发最大的内容,做一次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生调研等)。
2011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
这一讲主要讲“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
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几何”的教育价值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 空间。
有助于学生发展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 形成创新意识 。
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的发展 。
著名数学家M . 阿蒂亚指出:几何是 数学中这样的一个部分,其中视觉思维占 主导地位。……几何直觉仍是增进数学理 解力的很有效的途径,而且它可以使人增 加勇气,提高修养。
……
案例:“图形与位置”内容结构
一年级上
前后、上下、左右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四年级上
东南西北 八个方向 任意方向
用方向与 路
距离确定 线
位置
图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教 学活动,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教师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 度的研读和理解,明确 “教材编写了什么”“教 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 么样的启示”,然后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这样 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运用数学 知识。
(3)结合课程标准读教材,把握适当的教 学目标。
(4)结合研究学生读教材,把握教学重点 难点。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案例1:面积 案例2:三角形分类 案例3:圆的面积 案例4:图形之间的关系 案例5:确定位置
共同探讨交流! 大家辛苦了! 谢谢!
案例:“图形的认识”内容表格式梳 理
案例:表格式梳理知识
版块 年级
核心课程
备注说明
1、长度单位的认识 图 低年级 2、由体到面的认识
3、角的初步认识
形
1、线和角的认识、平
的
中年级
行和垂直概念 2、面的认识
认
3、图形的类
1、长、正方体的认识
识
高年级
2、圆的认识 3、圆的周长
4、体积与容积的认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会系统梳理知识,正确把 握“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体系与 线索,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案例:用图式系统梳理知识
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
其他 版块
后续 课程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2.从定性到定量 3.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 4.从直线型到圆 5.生活中抽象到应用于生活 6.从静态到动态
对图形与几何(几何)领域的核 心内容及思想的认识:
学习“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 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 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 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 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 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 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 画出图形等。
读懂教材是备课的最基本环节,是理清教学 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 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读懂教材 1、通读教材,读懂教材,理清教学基本内
容,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1)读懂问题情境。
□读懂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及关系。 □读懂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页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教材突出用观察、操作、想像、思考 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 运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度量等, 使学生体验更多的刻画现实世界和认 识图形的角度和工具。
整体把握·读懂教材·精心设计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 计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朱德江
引子:从两个案例谈起 案例1:周长 案例2:直线的认识
一、整体把握“图形与几何” 的核心内容与教育价值
活动 “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有 哪些内容,这一领域的教育价值是 什么,写出几个你认为最重要的核 心词;写出1个你最关心的话题。
后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读懂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了解教材呈现 的知识结构、呈现方式
□读懂问题情境中的提示语、留白
(2)读懂习题的内容与层次。
2、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清教材重点难点, 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1)深究核心知识,理解数学本质,把握 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
(2)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 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