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物、助燃物、一定的温度。

2、燃烧热:1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

3、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4、自燃点: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的温度)。

6、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8、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9、熔点: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二、简答题

1、燃烧的“氧学说”?

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特利发现氧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了大量实验,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拉瓦锡指出,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烧素的成分。燃烧氧学说的建立是对燃烧科学的一大贡献,它宣告了燃烧素学说的破灭。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

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

由于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其他物质并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4、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5、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

这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物理因素)引起的。在物理性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发生改变。

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6、阻火器的工作原理?

阻火器又名防火器,阻火器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间蔓延。阻火器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由于热量损失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

三、论述题

1. 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答:链式反应理论是由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提出的。他认为物质的燃烧经历以下过程:可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将燃烧热释放出来。

总的来说,连锁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链引发,即游离基生成,使链反应开始;

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3)链终止,即游离基的消耗,使连锁反应终止。

按照链式反应理论,燃烧不是两个气体分子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它们的分裂物-游离基这种中间产物进行的链式反应。

在链式反应中,存在着链的增长速度和链的中断速度。当链的增长速度等于或大于链的中断速度是燃烧才能产生和持续;当链的中断速度大于链的增长速度时,燃烧则不会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燃烧会停止。

所以可燃性混合物气体在其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不会发生爆炸。

2. 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1.主管部室负责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检查、维护、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遮挡,埋压、挪用。2.消防器材应当设置于明显部位,便于取用,周围不得堆放杂物,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做好夏季防晒、冬季防冻工作。 3.教育的主要内容 1)宣传防火任务、方针。以宣传“消防法”为中心,使干部职工提高防火意识。 2)教育职工掌握防火措施,懂得灭火常识;了解易燃易爆物品的特性和一旦发生险情对国家和个人造成危害的严重性。3)教育职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按规章制度操作,严格职守堵塞漏洞,提高警惕严防坏人纵火、破坏。

3. 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防火、防爆工作的安全管理,除要按消防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运用易燃、爆炸物质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外,从工艺上还要具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⑴控制易燃、爆炸物质的数量。在工艺过程中不用或少用易燃、爆炸物质,以不燃溶剂或易燃、爆炸危险性较低的物质代替易燃溶剂与火灾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⑵加强设备的密闭性。防止设备内可燃物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空气进入负压下生产设备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⑶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备。借助风力排气的方法,降低车间内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使其不致达到危险程度,以保车间安全。

⑷应用惰性介质保护。应用惰性介质(如二氧化碳、氮、水蒸气等)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降低可燃物浓度,以及清除管道、容器中残存的可燃物质。

⑸控制工艺参数。对温度、压力、流量、物料配比等工艺参数,要尽可能实现自动控制,设备失控时能自动发出信号、报警。同时要尽可能控制工艺条件,防止超温、超压和废料跑损,确保安全生产。

⑹妥善处理三废。要严格控制易燃、可燃物的排放,尤其应注意性质相互抵触的废水排入同一下水道。

参考知识点

一、概念题

1. 参考教材P21-22

2. 参考教材P27

3. 参考教材P8

4. 参考教材P12

5. 参考教材P75

6.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 参考教材P24

8. 参考教材P36

9. 参考教材P77

二、简答题

1. 参考教材p5

2. 参考教材p55

3. 参考教材P32

4. 参考教材P20-30,P49-53

5. 参考教材P32

6. 参考教材P104

三、论述题

1.参考教材P7,P36

2. 参考教材P89-124

3. 参考教材p89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军事设施、_____、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6分) (A) 矿井地上部分 (B) 矿井 (C) 矿井地下部分 (D) 整个矿井 参考答案:C 2. 按燃烧性,红磷属于_______固体。(6分) (A) 易燃 (B) 可燃 (C) 难燃 (D) 不燃. 参考答案:A 3.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 ____申报。(6分) (A) 当地政府 (B) 公安治安机构 (C) 公安消防机构 (D) 检察院 参考答案:C 4.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防火检查。(6分) (A) 每月 (B) 每星期 (C) 每季度 (D) 每年 参考答案:A 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_______负责。(5分) (A) 建筑单位 (B) 施工单位 (C) 设计单位 (D) 消防员 参考答案:B

6.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5分) (A) 100~200℃ (B) 200~300℃ (C) 700~800℃ (D) 800~1000℃ 参考答案:C 7.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_______监督管理。(5分) (A) 分级 (B) 分类 (C) 统一 (D) 多级 参考答案:A 8.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_______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5分) (A) 必须 (B) 可以 (C) 应该 (D) 适当 参考答案:C 9. 下列_______物质是点火源。(5分) (A) 电火花 (B) 纸 (C) 空气 (D) 水 参考答案:A 10.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____ ___。(5分) (A) 爆炸 (B) 蒸发 (C) 闪燃 (D) 自燃 参考答案:C 11.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___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5分) (A) 应急疏散计划

燃烧学复习题(超全)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挥发份及灰分、水分、碳分等对煤质特性的 影响?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 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 等污染物;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这样,水分使飞灰中碳粒减少,从而使机械不完全损失减少,TSP减少,同时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疏松煤层,增加孔隙率,改善燃烧。因此综合考虑,应以合适水分为好。 煤中碳分包括固定碳和游离碳。固定碳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煤中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中的含碳量;游离碳是指挥发分中的含碳量。一般来说,煤的煤化程度越高,挥发分含量越少,固定碳含量越高。煤中固定碳含量高,不利于煤的着火和燃烧,煤难以燃烬。 2.什么是有效氢,什么是化合氢? 有效氢:与碳、硫结合在一起的氢,也叫可燃氢,可进行燃烧反应,并放出

爆炸品基础知识

爆炸品基础知识 第一章爆炸品基础知识 1.1氧化还原反应 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供人们做饭、取暖,这是件家常便饭的事,这个过程,在化学上称作氧化还原反应。 C + O2 = CO2↑+热量 在本式中,C(碳)是被燃烧的物质,称作可燃物,可燃物中的“佼佼者”称为易燃物。这里的O2(氧气)叫作氧化剂;使可燃物点火燃烧的物质叫作点火源。 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称作燃烧的三要素。 一般来说,有机化合物都是可燃的,氧化剂一般为氧气和一些分子结构中含有氧的物质,以及一些处于高氧化态的物质。摩擦、撞击、高温、静电都有可能成为点火源。 通常,氧化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放热致使体系温度升高,而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加快2~4倍,所以氧化反应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无限地加速反应,致使反应热不能迅速散发,反应产物无法及时排除,最终产生爆炸。 炸药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物质,如果单位重量的炸药与一般燃料相比,炸药爆炸后所散出的热不比一般燃料燃烧放出的热多,如: 煤(炭):8954千焦∕千克; TNT:4184千焦∕千克。 而1千克的煤要燃烧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1千克的TNT只需10万分之一秒就能放出所有热量。

爆炸性物质是其本身含有氧化剂,又含有可燃剂的物质或混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含能材料;当其受到外界刺激性时,达到一定的激发,它就能快速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发生爆炸。 1.2化学爆炸的特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热水瓶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鞭炮爆炸,甚至压缩气瓶爆炸和锅炉爆炸等;爆破工程中经常会看到炸药爆炸、雷管爆炸;战士在实弹演习或在战场上会看到手榴弹爆炸、炮弹爆炸等等,这些都属于爆炸现象。 在炸药爆炸时,可以看到火光(夜间或天黑较明显)、烟雾和听到响声,在附近能闻到一股强烈的火药味。爆炸点附近地方的压力急剧升高,临近的物质遭到破坏。当距爆炸点较近时,还会感到猛烈的气浪(冲击波)冲击,同时炸坑的浮土灼热烫手。这是我们通过实践所感觉到的爆炸现象。 概括说来,爆炸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作机械功的过程。当物质从一种状态“突变”到另一种状态时,它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地转化,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位能)以同样急剧的速度释放出来,并借助于爆炸前原有的或爆炸时产生的气体和蒸汽的瞬时膨胀而转变为机械功,使周围的物体遭到猛烈地冲击和破坏。 前面所谈到的几种爆炸现象,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爆炸地点的周围压力骤增,而使周围的介质受到干扰,临近的物质遭到破坏,同时还有一定的声响效应。 根据产生爆炸的原因及爆炸性质的不同,一般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核爆炸和化学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并不改变。例如,锅炉爆炸、车轮胎爆炸和压缩气瓶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 核爆炸由于物质的核能的释放引起的爆炸,例如原子弹、氢弹爆炸。

《燃烧和爆炸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爆炸: 2、燃点: 3、爆炸极限: 4、特大火灾: 5、重大危险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工程燃烧学复习卷子

工程燃烧学复习卷子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章 1、什么是燃烧燃烧涉及哪些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涉及物理过程:质量传递、气流运动、组分扩散、能量传递、相变、压力变化等 涉及化学过程:反应机理、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控制等2、燃烧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1)动力工程 (2)材料生产、工业供热 (3)家庭供热 (4)安全与火灾 (5)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烟尘等 前三者是有利的,后两者是不利的 3、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4、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5、烟煤可以分为哪些小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 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 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10的前提下 以反映粘结性的几个指标(粘结指数. ,胶质层最大厚度Y和奥—阿膨胀度b)对烟煤进行细分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来分类。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Y或用Vdaf和b值来分类。 如按b值和Y值划分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类别为准 6、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和转换关系 应用基(也称收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ar Car%+Har%+Oar%+Nar%+Sar%+Aar%+War%=100% 干燥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 Cd%+Hd%+Od%+Nd%+Sd%+Ad% =100% 可燃基(也称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af Cdaf%+Hdaf%+Odaf%+Ndaf%+Sdaf% =100% 7、煤中的水分有哪些工业分析中的水分包括哪些 外部水分:不被燃料吸收而是机械地附在燃料表面上的水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 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知识点: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氧化剂) 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温度) 引火源——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击穿,导线短路,绝缘导线外绝缘层损坏,开断感应电路产生拉弧现象。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 (3)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炸药爆炸的基础知识

1炸药爆炸得基础知识 1、1 炸药得爆炸 ?爆炸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得现象。例如超新星得爆发、小行星或陨石得高速碰撞。在我们地球上见到得闪电、火山爆发、原子弹与氢弹得爆炸、车胎放炮、锅炉胀裂、燃放鞭炮等都就是爆炸。爆炸就是某一物质系统在有限空间与极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大量能量或急骤转化得物理、化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伴随有强烈得放热、发光与声响等效应。爆炸得基本特征表现在速度高、威力大与破坏作用强等方面。从安全角度出发,爆破时还应考虑爆炸得副作用,如爆破地震效应、冲击波、飞石、有毒气体、噪声以及其她对相邻物体、构筑物与人身得影响等. 1。1。1 爆炸现象 按照爆炸发生得原因,自然界各种爆炸现象可归纳为物理爆炸、核爆炸与化学爆炸三大类. (1)物理爆炸。爆炸过程就是一个物理过程,即爆炸前后物质得化学成份没有发生质得改变,只就是物态发生了变化。例如,当蒸汽锅炉内压力过大,超过了锅炉所能承受得抗压强度,使锅炉突然破裂,并发出巨大得声响,就就是典型得物理爆炸.物理爆炸还包括电爆炸、激光与其她强粒子束照射以及物体高速碰撞等引起得爆炸。大自然中得雷电属于物理爆炸现象,其能源为电能。带有不同电荷得两块云彩,当距离比较近时,发生强烈得放电现象。电位差在μ s数量级时间内拉平,使放电区达到极其巨大得能量密度与数万度得高温,导致放电区空气压力急剧升高,并在周围空气中形成强烈得扰动。 (2)核爆炸。某些物质得原子发生核裂变(U235得裂变)或核聚变(氘、氚、锂得聚变)等链锁反应时,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使裂变或聚变产物形成高温高压得气体而迅速膨胀做功,造成巨大得破坏作用,称为核爆炸。原子弹、氢弹得爆炸属于核爆炸。原子弹就是用铀235或钚239得裂变来实现得。核裂变时,铀235或钚239得原子核在中子得作用下分裂成为较轻得原子核,放出大量得核能。氢弹就是用氘、氚或锂得聚变来实现得。核聚变时,氘、氚或锂得原子核在极高温度得条件下结合成为较重得原子核,也能放出大量得核能。1g铀235全部进行核裂变放出得能量相当于2×l07kg梯恩梯得能量,1g氚全部进行核聚变时放出得能量相当于1、1×108kg梯恩梯得能量。核爆炸时原子核反应区得温度达到107K,压力达到1010Pa以上,在这样高得温度与压力得作用下,其能量以冲击波、光辐射与贯穿辐射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外界产生极其严重得破坏作用。因此,核爆炸就是更加剧烈得爆炸现象.核爆炸过程释放得能量,可以达到普通炸药爆炸能量得几百万倍,具有强烈得爆破作用,但由于目前在工业上没有得到广泛有效得应用,其利用及安全问题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3)化学爆炸。爆炸过程就是急剧得化学反应过程,放出足够得热能,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并对外界膨胀做功。爆炸后物质得化学成份与性质与爆炸前物质得化学成份与性质相比已经发生了质得改变。瓦斯爆炸与炸药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如铵油炸药就是由硝酸铵与柴油

燃烧学复习题

燃烧学复习题 第二章 1.简述比热容和物质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P14 一般而言,物质原子个数越多,比热容越大。分子内能由三个部分组成:平动、振动和转动。单原子分子只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中,能量储存于振动的化学键和基于两个正交轴的转动动能中,也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的比热容大于单原子分子的比热容,三原子分子比热容更大,一般而言,分子结构越复杂,摩尔热容越大。比热容Cv和Cp通常都是温度的函数。分子结构越复杂,其摩尔热容越大。机理分子内能由三部分组成,平动,振动,转动。根据量子理论,振动和转动的能量储存模式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得活跃。 2.什么是生成焓?绝对焓、生成焓和显焓之间的关系。P23 标准状态下元素的化学键断裂并形成新的键而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时的净焓变化值.。绝对焓定义为生成焓和显焓之和。 3.什么情况下物质的生成焓为0?P23 在标准参考状态(T=298K,P=1atm)下所有稳定的元素在其最自然的状态时的生成焓设定为零。 4.什么是反应焓?和热值之间的关系?P27 完全反应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状态下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叫作反应焓。热值与反应焓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5.低位热值和高位热值有何区别?燃料和燃烧产物在什么状态下的放热量最 大?P27 高位热值(HHV)是假设所有产物都凝结成液体水时的燃烧热。这一情形下释放出最大的热量。低位热值(LHV)是指没有水凝结成液体的情况下的燃烧热。 6.当量比的定义?不同的当量比对于什么燃烧工况?P20

7. *化学当量空燃比和实际空燃比有何区别? 理论上每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空气的质量,这种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称为化学当量比。为了完全燃料,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 8. *绝热燃烧温度的定义?有哪些因素导致实际燃烧温度总是低于绝热燃烧温度? 绝热燃烧温度,亦称“绝热火焰温度”,是燃料在绝热条件下实现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包括定压绝热燃烧温度和定容绝对燃烧温度。在高温度燃烧中,燃烧产物不是简单的理想产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离解产生次要成分。 因为实际燃烧时散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完全燃烧,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以及火焰在高温时,部分燃烧产 物C02和H20分解成CO 、H2和02时要吸热。所以,实际燃烧 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燃烧温度。 9. 定质量孤立系统中,燃烧化学平衡组分如何确定?P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状态方程 10. *在使用吉布斯函数来确定燃烧化学平衡组分时,有哪些限定条件?P33 给定温度、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条件下计算混合物的组成。G=H-TS 11. 如何用分压力计算平衡常数K p ?P35 12. 平衡常数K p 和0T G 的关系,及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35

爆炸基础知识.docx

爆炸基础知识 爆炸由于破坏力强,危害性大,往往还伴随着火灾及其它灾害的发生,因而需要引起消防工作者的特别重视。本章主要介绍爆炸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知识。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机理,是理解和应用防火防爆技术的必要理论基础,对于防范爆炸发生、处置爆炸事故尤为重要。 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一、爆炸的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 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

常见。 (一)物理爆炸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 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其爆炸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灾难。 (1)炸药爆炸的特点。炸药爆炸与属于分散体系的气体或粉尘爆炸不同,它属于凝聚体系爆炸。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___ __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_____m。(4分) (A) 30,15 (B) 20,15 (C) 30,20 (D) 15,20 参考答案:A 2. 干粉灭火器多长时间检查一次_____。(4分) (A) 半年 (B) 一年 (C) 三个月 (D) 两年 参考答案:A 3. 大型油罐应设置_____自动灭火系统。(4分) (A) 泡沫灭火系统 (B)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 卤代烷灭火系统 (D) 喷淋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A 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_______。(4分) (A) 储罐区内 (B) 储罐下 (C) 防护堤外 (D) 防护堤内 参考答案:C 5.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_______。(4分) (A) 100mm (B) 50mm (C) 40mm (D) 25mm 参考答案:A

6. 对一般民用建筑,为了保证房间内的人员可以迅速撤离,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外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不宜超过_______m。(4分) (A) 10 (B) 15 (C) 20 (D) 30 参考答案:D 7.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_______。(4分)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D) 下部 参考答案:C 8. 单位在营业期间,下列_______做法是错误的。(4分) (A) 遮挡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B) 在安全出口处设置疏散标志 (C) 当营业场所人数过多时,限制进入人数 (D) 限制进入的人数 参考答案:A 9. 下列_______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4分) (A) 二氧化碳灭火剂 (B) 干粉灭火剂 (C) 泡沫灭火剂 (D) 一氧化碳灭火器 参考答案:A 10.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_______。(4分)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 迎风快跑 (D) 用水扑灭 参考答案:C 11. 对加工爆炸危险物品车间的厂房房顶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4分) (A) 为泄爆,安装轻质房顶 (B) 为坚固,应采用重型房顶 (C) 以上都不对 (D) 应采用三角形

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高等燃烧学》习题集与解答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燃烧? 答: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答: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它的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并伴有火焰。 3、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 答: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原始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一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 防火方法: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清除点火源 灭火方法:a、隔离法;b、窒息法;c、冷却法;d、抑制法 4、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 答:我国目前能源环境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而1 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 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三、农村能源供应短缺 我国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耗能。我国农村人口多,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基础知识讲义

消防工程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精讲班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第一节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自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三、引火源(温度)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明火是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电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高温是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完整地论述,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

(完整版)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

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 第一节爆破原理 一、炸药及爆炸的一般特征 1、炸药及其主要特征 炸药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进行高速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热量。炸药的主要特征是:(1)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化学爆炸性。 (2)在微小的体积中蕴藏有大量能量。 (3)能够依靠自身的氧化实现爆炸反应。 2、炸药爆炸及其三要素 (1)反应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爆炸进行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2)炸药反应速度快。反应速度快是是形成爆炸的必须条件,也是爆炸反应的特点之一。 (3)能生成大量的气体立物。炸药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还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这些气体在膨胀过程中,能对周围介质发生破坏,把炸药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总之,炸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三者又是相互相系的。所以,高温、高压高速是炸药爆炸的重要特点。 二、炸药爆轰理论基础知识 (一)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1、炸药的起爆 炸药在未受外界能量作用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利用炸药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外界给予足够的能量,使炸药的局部活化,失去平衡,发生爆炸反应,使炸药局部失去相对稳定状态到开始发生爆炸反应的过程称为起爆。 井下爆破工程常用的起爆能有爆炸能和热能。 2、炸药的感度 炸药材料在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感应度。炸药的感应的必须适中,以6号和8号雷管能够起爆为宜。 (二)炸药的殉爆 炸药(主爆药)爆轰时引起与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受爆药)爆轰的现象称为殉爆。 主爆药与受爆药之间发生殉爆的概率为100%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对一定量的炸药来说,殉爆距离越大,表明爆感度越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精品文档《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物、助燃物、一定的温度。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21mol 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易燃、、闪点:3 烧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自燃点: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所需要的4 最低温度叫自燃点。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 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的温度)、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6 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7、特大火灾:死亡10 50万元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8 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熔点9 二、简答题、燃烧的“氧学说”?1年1777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特利发现氧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了大量实验,于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拉瓦锡指出,它燃烧氧学说的建立是对燃烧科学的一大贡献,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烧素的成分。宣告了燃烧素学说的破灭。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如果可燃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由于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其他物质并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简单分解爆炸1). (是由于爆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 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 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复杂分解爆炸(2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所有炸药均属之。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 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烧现象。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3)这类物质爆炸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 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需要一定条件,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4、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相互作用。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同时存在、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5这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物理因素)引起的。在物理性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发生改变。的 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压力急速增加,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6、阻火器的工作原理?管道内或阻火器又名防火器,阻火器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由于热量损失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间蔓延。阻火器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 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三、论述题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1. 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可燃链式反应理论是由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提出的。他

燃烧学习题答案

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新年快乐! 《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2009 / 1 / 9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的能源环境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而1 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 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三、农村能源供应短缺 我国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耗能。我国农村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但农村所用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4%左右。而作为农村主要燃料的农作物桔杆,除去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消耗,剩下供农民作燃料的就不多了。即使加上供应农民生活用的煤炭,以及砍伐薪柴,拣拾干畜粪等,也还不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 电力市场现状: 2008年10月份,中国电力工业出现4.65%的负增长,为十年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11月,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在煤价大幅上涨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目前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90%,预计全年火电全行业亏损将超过700亿元。 走势分析 2009年,走过今年“寒冬”的电力行业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受整个经济下滑的影响,“过剩”的尴尬将继续显现。 电价矛盾将更加突出。今年以来,国家制定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迟迟无法实施,导致发电企业亏损不断累积,电价矛盾日益尖锐。面对明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情况,电力销售价格能否适时调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结构调整有望借势“提速”。明年宽松的用电环境正好为中国电力结构调整腾出了时间和空间。面对今年的大变局,国内发电企业将从跑马圈地式的快速扩张,转向注重效益的发展模式。 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 燃烧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能源、航空航天、环境工程和火灾防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诸如高强度燃烧、低品位燃料燃烧、煤浆(油-煤,水-煤,油-水-煤等)燃烧、流化床燃烧、催化燃烧,渗流燃烧、燃烧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火灾起因和防止等。 我国的能源现状也决定了必须大力的发展燃烧学科。 燃烧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与湍流理论、多相流体力学、辐射传热学和复杂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 知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 (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 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 火和爆炸。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

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 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 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 动力燃烧(爆炸) 第四节燃烧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2、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3、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____。 (A)分解燃烧 (B)表面燃烧 (C)扩散燃烧 (D)蒸发燃烧 4、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直接燃烧 (C)沸溢燃烧 (D)喷溅燃烧 5、下列燃烧产物中,____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02 (B)CO

(C)H20 (D)灰分 6、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____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 (B)减光性 (C)扩散性 (D)恐怖性 7、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8、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着火___。 (A)燃点 (B)闪燃 (C)着火 (D)爆燃 9、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1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1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 (A)>28℃ (B)<280C (C)≥28℃ (D)≤28℃ 1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 (B)<60℃ (C)≥600C (D)≤28℃ 13、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____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14、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____。 (A)闪燃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