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自制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解析 材料大意是:北宋官员上奏太宗,主张撤销乡村集市转而到城邑交 易的建议未被采纳。这表明宋代对市场的监管相对宽松。A项与材料信息
“间日集……”不相符,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的说
法不符合史实,宋朝时,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坊市制崩溃,排除。故选C 。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3.商业——宋元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原因:政府放松了商业限制 (1)宋朝: 表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打破了市坊界限,市分散在城中,形成了街市; 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晓市和夜市; 取消了空间限制, 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出现草市;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 海外贸易发达; 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南宋经济的发展;
宋元时期(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1.农业 耕作制度:宋代江南形成稻麦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制 水利:宋代出现高转筒车 2.手工业: (1)制瓷业: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瓷都:景德镇 元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进入彩瓷时代) (2)纺织业: 丝织业: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棉纺车 ,推广纺织技术; 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 意义:纺织品种增多,纺织业重心开始转移;
方田均税法 ——大地主 市易法——大商人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 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 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在东京设置 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 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 进行局部调整。
积极: 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国力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北宋积贫 积弱的局面; 不足: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且触动特权 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改革未能完全成功
(三)王安石变法: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
五 代 十 国 形 势 图
两宋时期
——高三一轮复习
统一
分裂 春秋 战国
统一
分裂
统一
分裂
统一
三代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辽宋夏金 元
明清
夏
商
西 周
东周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元 明 清
春 秋
战 国
西 东 汉 汉
三 西 南 国 晋 北 东 朝 晋
梁 唐 晋 汉 周
两宋时期:960年——1276年
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外贸易获利丰厚;经济重心的南移;
(2)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 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 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 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 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 济发达。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
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 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 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道教和佛教
复兴儒学
儒学复兴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 天理 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
理学 气学
天理
2.理学的成熟 理学体系 (1)标志: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 。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本质 相 同 点 内容
②改革选官制度:贯彻择优录用,惟才用人的原则, 克服恩荫弊病
③学校教育改革:整顿太学,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
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
作用: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四)王安石变法: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
4.作用:
大理
蒙古
西辽
西夏
金
吐蕃 南宋 大理
(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A、解除主要将领的兵权
B、统兵权与调兵权分 (1)集中军权- 收精兵 离,枢密院,发兵之权。 C、设立禁军,有统兵之权
A、宰相—一分为三(二府 三司制) (2)集中政权- 削实权 B、州郡长官 文臣担任
受通判监督
(3)集中财权- 制钱谷:转运使 各州郡的财赋除保
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1、机构臃肿、互相牵制 2、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重文轻武
(四)王安石变法: (1)背景: 北宋初采取中央集权措施,导致出现三冗两积 现象 (2)目的:富国强兵 (3) 内容:
富国之法:
目的: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财 政收入。
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阶段特征:中国古代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小农 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
经济:制度创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一、政治:
(一)政权更替:
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都城 汴梁(今开封) 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都城:临安 (杭州)
辽
回鹘 西夏
吐蕃
北宋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 而且对“捉到人”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
业比婺州发达,农本商末观念也没有体现,B、D两项排除。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 ,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 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4.作用: (四)宋代的地方行政:路、州(府)(知州、 通判)、县
元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一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后期: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御史高鸣:“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 曰有壅,况三省乎?”
(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五).元朝的政治制度 (1)内容 中央: 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长官为丞相:下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目的: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改变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 为主导 (2)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均输法 ——大商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颁行均输法:设发运使总管 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 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 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 蓄买”,存储备用。这样,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 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理解: 一、不是固定不变地向各地征敛实物赋税,而主要是在灾荒歉 收物价高涨的地区折征钱币,用钱币到丰收的地区贱价购买上 供物资,此即“徙贵就贱”。 二、如果有多个地区同时丰收物贱,就到距离较近、交通便利 的地区购买,此即“用近易远”。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 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
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知交子是为
作用评价: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消极: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 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力政府收入。 B. 消极: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 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 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北方人民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
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 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 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留一小部分外,其 余运往京师或指定 地点,由中央三司 统一掌握。
2.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形成北宋三冗两积的局面。
(三)宋朝的文官制度:
宋代中央官制
皇帝
二 府
三司
户部 盐铁 度支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三司使 分财权
参知政事 行政权
枢密使 分军权
特点:分来自百度文库事权
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
造成行政效率低下,造成冗官、冗费的局面。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
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 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间崇拜的现象得到朝廷的认
强兵之法:
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军队。
措施: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 军事: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作用:
取士之法
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 措施: ①改革科举制: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
可,而且在后世影响不断扩大,本质上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影响力提
升的结果,故选C项。中国古代王朝没有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故A项 错误;古代社会女性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故B项错误;古代封建统治者的统
治思想不可能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三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程朱理学 1.理学的创立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孩儿枕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C.土地兼并缓和
解析
) B.流民问题严重 D.自耕小农衰退
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
“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 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
了贸易的方便而产生的一种交易凭证,故A项正确。“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 负,争讼数起”可知交子产生于前,贸易纠纷产生于后;富商“不能偿所负” A 而对富商的信用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富商的社会地位;故B、C两项错误 ;交子的产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非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错
误。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4.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的演变: 宋代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 (魏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浙地区) 原因;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农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 术;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南方自然条件 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