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西电2016]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电2016]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0d1836bec0975f465e2ec.png)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学科代码:0809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是在毕德显院士、保铮院士、孙俊人院士、蔡希尧教授、茅于宽教授、吴鸿适教授、孙青教授、梁昌洪教授等带领下创建并发展壮大的,2013年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所涵盖的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于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还包括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以及我校自主设置的学科“信息对抗技术”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感知与图像解译、非线性电路与信号完整性、计算智能与机器学习、先进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子器件与光电成像技术、天线理论与测量、计算电磁学、微波理论与技术、电子信息对抗与反对抗等。
本学科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拥有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创新团队、微波教学团队、微电子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三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重对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高水平成果的高素质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风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编号:063301 课程中文名称:组合数学32学时/ 2学分英文译名:Combinatorics适用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通信、交通运输、实验设计、排程等方面任课教师:钱真、沈晶教学目的:组合数学是现代数学中发展最快的数学分支。
组合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排列、模式、设计、调度和布局等。
高速计算机使得各领域中实际组合问题的求解成为可能,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本身有带来了大量具有挑战性的组合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了解组合设计的基础知识。
3.使学生了解一些优化问题和模型。
4.培养学生的组合思维方法和组合技巧。
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1.教学方式为课堂授课。
2.学时分配:第一章排列与组合,8学时第二章母函数与递推关系,8学时第三章容错原理和鸽巢原理,8学时第四章Polya定理,4学时第五章组合设计,2学时第六章线性规划,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1.教学主要内容:介绍组合数学的基本工具;围绕组合数学的基本问题,重点介绍组合计数问题、简介组合数学求解中的存在问题和组合优化问题。
2.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先修知识是高等数学(I)、(II)、离散数学。
内容摘要:在第一章中主要介绍组合数学的基本工具,包括加法规则、乘法规则、一一对应规则;线排列和圆排列、不可重组合与可重组合、二项式及多项式定理、排列和组合的生成算法;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重点介绍组合计数问题,包括递推关系及其求解;用母函数求解递推关系,母函数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物件性质的组合,特定、全非、恰K性质型容斥原理;鸽巢原理,Ramsey原理;Burnside引理,polya定理,母函数型的Polya定理;在第五章中简介存在问题,包括拉丁方设计,均衡不完全的区组设计,Hadamard矩阵;第六章简介组合优化问题,包括搜索与优化,动态规划法,分支定界法,背包问题、调度问题、最大流量问题的求解,匹配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小班研讨式教学课程实施办法试行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小班研讨式教学课程实施办法试行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小班研讨式教学课程实施办法(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研究生课程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使教学水平上一新台阶,学校鼓励有条件的研究生课程开展小班研讨式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研究生小班研讨式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动力,应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互动式、案例式等实践训练,这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转变,也是从教学理念、能力培养、考核与激励等方面推进“以研究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
二、基本原则1.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现代高等教育思想;弘扬学术自由,鼓励学术思想和专业实践创新;注重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自我教育潜能。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打破“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探索“翻转式”现代教学方式。
可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深度学习、延伸知识点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课后阅读、个体研究和团队合作等方式寻找问题解答方式。
扎实的文献资料研读、积极的课外研究和充分的课堂发言准备,对于提高小班研讨课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教学团队对小班研讨的教学内容、研讨方式、文献研读、作业布置等应进行精心研究和设计,注重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能力等。
3.优化学业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结果的学业评价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加强对研讨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其与期末总结评价相结合,给出综合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逐步建立以素质和能力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主导的多元考核模式。
考核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呈现,如项目设计、课程小论文、作品验收、研究报告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1.原则上从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开始试行。
鼓励理工类专业课程积极申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质课程《凸优化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G00TE1204课程名称:凸优化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课程英文名称:Convex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ignal Processing开课单位:通信工程学院教学大纲撰写人:苏文藻课程学分:2学分课内学时:32学时课程类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课程性质:任选授课方式:讲课考核方式:作业,考试适用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先修课程:教学目标:同学应:1.掌握建立基本优化模型技巧2.掌握基本凸分析理论3.掌握凸优化问题的最优条件及对偶理论4.认识凸优化在信号处理的一些应用英文简介:In this course we will develop the basic machineries for formulating and analyzing various optimization problems. Topics include convex analysis, linear and conic linear programming, nonlinear programming, optimality conditions, Lagrangian duality theory, and basics of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pplications from signal processing will be used to complement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No prior optimization background is required for this class. However, students should have workable knowledge in multivariable calculus, real analysis, linear algebra and matrix theory.课程主要内容:Part I: Introduction-Problem formulation-Classes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Part II: Theory-Basics of convex analysis-Conic linear programming and nonlinear programming: Optimality conditions and duality theory-Basics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Part III: Selected Applications in Signal Processing-Transmit beamforming-Network localization-Sparse/Low-Rank Regression参考书目:1.Ben-Tal, Nemirovski: Optimization I-II: Convex Analysis, Nonlinear ProgrammingTheory, Nonlinear Programming Algorithms, 2004.2.Boyd, Vandenberghe: Convex Optimiz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3.Luenberger, Ye: Linear and Nonlinear Programming (3rd Edition), 2008.4.Nemirovski: Lectures on Modern Convex Optimization, 2005.。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是指为了规范和指导研究生课程教学而编制的文件。
它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教师和学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应用该文件。
二、课程名称和代码课程名称:xxx课程代码:xxx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xxx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第一部分:xxxa. 知识点1:介绍xxx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b. 知识点2:探讨xxx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c. 知识点3:分析xxx的实际应用案例。
2. 第二部分:xxxa. 知识点1:介绍xxx的基本原理。
b. 知识点2:分析xxx的应用场景和挑战。
c. 知识点3:讨论xxx的未来发展方向。
3. 第三部分:xxxa. 知识点1:探讨xxx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b. 知识点2:分析xxx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效果。
c. 知识点3:讨论xxx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五、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评估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评估方式将在开课前由授课教师明确告知学生。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a. 主教材:《xxx教材》b. 辅助教材:《xxx参考书1》、《xxx参考书2》2. 参考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扩展阅读资料,以进一步提升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学分和学时分配1. 学分:x学分2. 学时分配:a. 理论课程:x学时b. 实验、实习或课程设计:x学时八、重要提示本课程为必修课程,学生需按时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作业和考试。
对于缺勤、迟到和不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扣分或其他处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34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834“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参考提纲一、考察目标834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7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75分三、考察范围数据结构:【总体要求】“数据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构造和实现,具备应用数据结构分析、设计和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线性结构、树和图的逻辑结构、存储(物理)结构,以及基本操作在不同存储结构上的实现,并能够对基本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掌握基本的查找和排序方法及其算法实现,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具备采用C或C++或Java等编程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及实现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及实现4)线性表的应用(二)栈和队列 1)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栈和队列的存储结构与实现(1)栈的顺序存储及实现(2)栈的链式存储及实现(3)队列的链式存储及实现(4)循环队列的定义及实现3)栈和队列的应用(三)串1)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串的顺序存储、链式存储及实现3)串的模式匹配(1)基本的模式匹配算法(2)KMP模式匹配算法(模式串的next函数计算)(四)数组和广义表1)数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数组的顺序存储3)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4)广义表的基本概念和存储结构(五)树与二叉树1)树的基本概念2)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性质(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3)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和层序遍历运算(4)线索二叉树的定义与基本运算3)树和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4)哈夫曼(Huffman)树的构造与应用(六)图1)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图的存储结构(1)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表示法)(2)邻接表表示法、逆邻接表表示法(3)邻接多重表(4)十字链表3)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遍历(DFS)算法(2)广度优先遍历(BFS)算法4)图的应用(1)最小生成树求解方法(Prim算法、Kruskal算法)(2)最短路径求解方法(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3)AOV-网和拓扑排序方法(4)AOE-网和关键路径求解方法(七)查找1)查找的基本概念2)静态查找表(1)无序顺序表、有序顺序表(2)顺序查找算法(3)折半查找算法、折半查找判定树的构造3)动态查找表(1)二叉查找树(二叉检索树、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及查找、插入和删除运算(2)平衡二叉树的构造及查找运算(3)B-树的特点及查找运算(4)B+树的基本概念4)哈希表(1)哈希表的基本概念(2)哈希表的构造及查找运算5)查找算法的分析(平均查找长度计算)及应用(八)排序1)排序的基本概念(排序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排序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及稳定性)2)简单排序方法(1)直接插入排序算法(2)冒泡排序算法(3)简单选择排序算法3)快速排序4)堆排序5)归并排序6)基数排序(1)多关键排序方法(2)链式基数排序方法及特点7)外部排序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总体要求】“计算机组成原理”要求学生掌握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随机过程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随机过程(课程名称)Stochastic Process(Course Title)课程编号:IE11001 课程性质:学位课程学分数: 3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开课学院:信息电子学院授课教师:姚青预备知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一、课程学习目的及要求:随机过程是现代概率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主要研究和探讨客观世界中随机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并应用于控制﹑通信﹑生物﹑物理﹑雷达通讯﹑地质﹑天文气象﹑社会科学等工程科学技术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统计特征描述、随机信号通过系统分析以及电子系统中常见的窄带、正态随机信号通过系统的分析以及电子系统中常见的窄带、正态随机信号、马尔可夫过程、平稳过程、信号检测与估计等的基本理论方法,为学生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章节与学时安排:第一章随机变量基础(6学时)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数字特征、特征函数和统计特性等。
重点: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
1.1 概率论的基本术语1.2 随机变量的定义1.3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1.4 多维随机变量及分布1.5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6 随机变量的函数1.7 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1.8 多维正态随机变量1.9 复随机变量及其统计特性1.10 MATLAB的统计函数第二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9学时)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理解和掌握随机过程的概念及定义;掌握和应用随机过程的统计描述;理解和掌握平稳随机过程、各态历经过程的概念和统计特性;掌握和应用随机过程的联合分布和互相关函数;掌握和应用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理解和掌握脉冲型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分析等。
重点:随机过程的概念和统计特性、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等等。
2.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定义2.2 随机过程的统计描述2.3 平稳随机过程2.4 随机过程的联合分布和互相关函数2.5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2.6 典型的随机过程2.7 基于MATLAB的随机过程分析方法2.8 信号处理实例第三章随机过程的线性变换(9学时)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和应用线性系统变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理解和掌握随机信号的导数与积分;掌握和应用随机过程线性变换的微分方程法、随机过程线性变换的冲激响应法和频谱法;掌握和应用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的分析方法;理解和掌握白噪声与等效通能带的概念和特性等。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该校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制定了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多个方面为研究生发展做好准备,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科技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学术与应用相融合,尤其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研究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研究和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
二、培养方式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采用“导师制”、“学科群制”的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由专门的导师负责,以全英文导师队伍为主要教学力量,确保研究生接受到国际先进的学术和科研指导。
学科群制则体现在选课、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让研究生在研究方向上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培养课程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包括“学术课程”和“科研课程”两个部分。
前者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研究兴趣。
后者则包括课题研究、实验室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场所,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实践活动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其中包括实验室操作、企业实践、海外交流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让研究生充分了解实践问题的本质,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五、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
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电子科技大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导师指导、学科群辅导等。
六、实施落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落实到各项具体措施中,包括学术考核制度、选课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导师队伍建设等。
这些措施既确保了研究生的正常学习和科研工作,也提高了整个培养系统的质量。
总之,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研究生提供了全面的、务实的培养体系,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电硕士毕业要求

西电硕士毕业要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如下:
1.课程学分要求: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学业要求。
硕士学位课程学分总数不得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得少于16学分,实验/实践/实习学分不得少于4学分。
2.学术论文: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科要求之外的独立科学研究。
学术论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重要评价依据之一。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
论文题目应明确、具体,选题来源应合理。
3.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必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向答辩委员会展示研究方案、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说明,并回答答辩委员会的问题。
4.学期要求:研究生的学业进展要符合学校规定的学年制度,达到相应的学业要求及时完成各项课程。
5.学籍和学术道德:研究生必须遵守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学术道德要求,按时缴纳学费,树立良好的学风和科研诚信意识。
6.成绩要求:研究生的课程成绩应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
成绩评定以绩点制为准,取得合格的学业进展。
7.学位要求:研究生应当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要求,通过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学位授予的条件,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请注意,以上要求仅为参考,具体的硕士毕业要求可能因学院、专业和年级而有所不同,请以学校或学院发布的最新要求为准。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框架。
通过本大纲,研究生教师可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
同时,学生也能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阶段性目标。
本教学大纲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为教师提供一种灵活性和自主性,以适应教学的不同需求。
第二章: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广泛应用相关理论和实践,培养研究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知识;2. 实践应用技能和工具的掌握;3. 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独立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5. 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章: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前沿研究动态,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
2. 实践应用:熟悉并掌握相关工具和技术,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3. 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学术交流: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本课程根据研究生学习需求和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1. 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 主题1:相关理论框架和经典著作的深入学习;- 主题2:前沿研究的论文阅读与解读;- 主题3:重要概念和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 模块二:实践应用技能- 主题1: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技术;- 主题2: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和方法;- 主题3:模型建立和验证技术。
3. 模块三: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 主题1: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主题2: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主题3: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4. 模块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主题1: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 主题2:团队项目实践和汇报;- 主题3: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电子科技大学2017-2018-1学期全日制研究生课表

电子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表2017年9月4日(校历第一周周一)起执行研究生院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课程表说明 (Ⅰ)电子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校历 (Ⅶ)研究生上课时间表 (Ⅷ)清水河校区课程表 (1)沙河校区课程表 (20)同一班次研究生课程由多位教师上课学时周次分配表 (28)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登记表 (36)课程表说明一、开课时间前10周开课的课程从2017年9月4日(校历第一周周一)起正式上课。
后10周开课的课程从2017年11月13日(校历第十一周周一)起正式上课。
二、选课说明所有研究生课程全部实行网上选课。
前十周所开课程可试听一周,并于校历第一周进行网上选课;后十周所开课程也可试听一周,并于校历第十一周进行网上选课。
具体选课时间及选课规则请密切注意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三、编班说明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6005004)共开设17个班,每班限选260人,其中清水河校区开设13个班,沙河校区开设4个班。
2、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13005015)共开设69个班,每班限选60人。
本学期两校区开设A级班、B级班、C级班;清水河校区共52个班,其中A级实验班14个、B 级班37个、C级班1个;沙河校区共17个班,其中A级实验班5个、B级班11个、C级班1个。
3、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11005001)共开设7个班,每班限选100人,其中清水河校区开设5个班,沙河校区开设2个班。
4、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11005002)共开设4个班,每班限选100人,其中清水河校区开设3个班,沙河校区开设1个班。
5、数学基础课分班:矩阵理论(10005001)共开设15个班,每班限选160人,其中清水河校区开设12个班,沙河校区开设3个班。
随机过程及应用(20005001)共开设12个班,每班限选160人,其中清水河校区开设11个班,沙河校区开设1个班。
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10005004)共开设7个班,每班限选160人,其中清水河校区开设4个班,沙河校区开设3个班。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课程英文名称:Special topics on psych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人:宋宝萍 教学大纲撰写人:宋宝萍课程学分:2 课内学时:32 适用学生:硕士 课程性质:学位授课方式:线下考核方式:论述题+小论文 适用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推荐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并引导学生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引发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省与总结,对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subject orientation, subject system,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objects、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educator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psychology , It will be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课程主要内容: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研究意义、研究原则与方法、发展趋势,并系统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心理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心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品质。
硕士生培养方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学工程学科培养方案(硕士)学科代码:080300一、学科简介光学工程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仪器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
我校光学工程学科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场地,“十五”期间承担973计划、863计划、总装型号及型谱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国家及国防科研项目共30余项。
二、培养目标在光学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研究方向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红外与光电系统光学传感与测量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四、学制与学分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二年半,一般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其余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工作。
在第五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
第六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论文答辩。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条件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
2.学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分最低要求为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为19学分。
六、开题报告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后确定论文题目,并于第三学期末最迟第四学期开学前两周内提出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在导师安排的正式会议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通过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交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备案。
七、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使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注重于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要求。
研究生 教学大纲

研究生教学大纲研究生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研究生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本大纲旨在明确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培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在某个特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高级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
2.2 知识和技能要求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高级科研方法和技巧,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第三章: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其中,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学科核心理论、前沿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介绍;实践技能部分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际案例分析、科研论文写作等。
3.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
(2)实验与实践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考核4.1 评价方式研究生的学习成绩将按照以下各方面进行评估:平时表现、实验和实践报告评审、期中考核、课堂讨论、期末综合考核等。
4.2 考核要求研究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参加相关的考试和实践活动,并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方可通过课程。
第五章:教材和参考资料5.1 主教材本课程的主教材为《XXX课程教材》。
5.2 参考资料除了主教材,研究生还可以参考以下资料作为辅助学习:(1)《XXX专业前沿研究综述》(2)《XXX实验与操作指南》(3)《XXX领域高水平科研文献选读》第六章:教学进度安排6.1 整体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X个学时,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选课流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选课流程一、获取账号与密码:研究生、代培生、进修生入学后由研究生院培养办统一分配学生个人账号和密码,以供研究生个人在学期间登录使用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
学生个人账号和初始密码与学号相同。
二、确定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入学第一学期的前两周,根据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同时完成网上选课并在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上提交。
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一般不得更改。
导师应及时确认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三、设置上课时间: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确定所要选修的科目后,应依据研究生教学计划,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设置相应科目上课时间(学期)。
选修学生较多的科目还需设置上课的分班。
在入学第一学期设置好课程后,研究生应尽快提交。
在提交前,研究生本人可修改课程设置。
提交后学生再无修改权限。
四、部分公共课程不设置上课时间:部分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如英语听力、口语、专业英语阅读、自然辩证法等,由研究生院培养办统一调整上课学期与分班,研究生个人不得设置这些课程。
五、《英语基础》课程设置: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若干规定》,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统一参加“新生英语入学水平测试考试”,依据测试成绩和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对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基础》课程,进行分类分级培养。
研究生须待分类分级信息公布以后,再确认英语基础的上课班。
六、修改错误:研究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前两周选课期间,如发现选课错误,但培养计划已提交而无法更改,可在学院管理人员处办理撤销提交,修改后二次提交。
七、任选课更改:研究生的任选课因教学计划改变而无法按期开课或因故改选其他任选课者,研究生须自行在授课学期开学后两周内直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进行修改确认,逾期不得更改。
八、学位课更改:学位课一旦确定,不得更改。
除以下两种情况外:1、所选的多门学位课上课时间发生冲突;2、所选学位课因故停开。
上述情况发生需要更改者,必须在授课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提出申请,经导师批准、研究生所在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后,到研究生院培养办理更改手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中文)通信网络理论基础课程
编号
01068
课程名称(英文)Fundamental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学分 3 适用学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课程类别硕士课
课内学时数46 授课方式讲课考试方式笔试(闭卷)教材名称出版单位作者
Data Networks (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ll,1992 D. Bertsekas R. Gallager
信息网络理论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李建东
参考书名称出版单位作者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谢希仁
通信网络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王承恕
任课教师姓名李建东、盛敏开课单位信息科学研究所上机时数
课程性质学位课大纲撰写人姓名刘增基、李建东教学目标:
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通信网络共性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常用的通信网络的模型和分析方法。
为研究和设计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计划):
近年来通信网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从电话网到ISDN及BISDN,从LAN,WAN到Internet, 从AMPS, GSM,IS-95到IMT2000及PCN等等.本课程主要讨论这些网络共性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常用的通信网络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包括点对点的传输协议、多址协议、路由算法、流量和拥塞控制、拓扑设计等。
教学内容:(续前):
1. 通信网络概论(6学时)
2. 通信网络的业务模型(6学时)
3. 点对点的传输协议(6学时)
4. 网络的时延模型(6学时)
5. 多址协议(6学时)
6. 路由算法(6学时)
7. 流量和拥塞控制(6学时)
8. 网络拓扑设计(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