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抗日战争,也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民族抗战。
这场战争可以追溯到1931年,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的抵抗与长期的战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当时,日本军队制造了一个假借中国军队袭击铁道的事件,以此为借口,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宁省。
这个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的开始,也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随后的几年里,日本侵略军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侵占中国的土地和资源。
1937年,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全面爆发的阶段。
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企图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这场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全民族的抵抗呼声。
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同时中国人民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
在随后的八年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他们在战争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但始终坚守抵抗,决心保卫自己的国土免受日本侵略军的侵害。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积极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等抵抗组织,发动了一系列的抵抗行动,给日本军队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士兵和平民丧生,许多城市和村庄被摧毁。
然而,中国人民保持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利用地形、运用战术上的巧妙手段,对抗日军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同时,中国得到了盟国的支持,包括苏联、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援助。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终阶段是在1945年。
在这一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原子弹被投放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这个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包括日本。
这两次核打击让日本军队和政府认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宣告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日本的侵略中赢得了解放。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重要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与民族解放的历程
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与民族解放的历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为了自身生存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持续了8年之久,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抗战和民族解放的历程。
一、全民抗战的兴起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抗战始于1937年7月七七事变,起初是由政府军队和军事力量组成的。
然而,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单靠政府军队的力量远远不够。
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军队和民众参与抗战。
全民抗战的兴起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痛苦的历史教训使得中国人民认识到,他们必须团结一心,共同抵抗侵略者。
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抗战行列中,包括学生、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等。
他们用尽一切力量,筹集资金、军火和粮食,支援抗战的进行。
二、坚持长时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装备和作战技术上与日本军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因此,中国采取了游击战的战略,以减少对敌人的直接冲击。
中国共产党在游击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农村地区组织农民参与抗日斗争,对敌人进行持久战。
游击战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形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断给敌人以打击。
中国军队在游击战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有效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和士气。
同时,游击战也极大地锻炼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抗战能力。
三、抗战胜利与民族解放的到来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中国军队在长期的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坚持不懈的抗争打击了日本军队。
当日本投降后,中国重新获得了自由和独立。
抗战胜利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和抵抗外来侵略的勇气。
这场战争的胜利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与民族解放的历程充满了曲折与苦难,但也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中国人民共同面对着强大的侵略者,全力以赴地抵抗侵略、保卫家园,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动员全民抗战的动员力量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动员全民抗战的动员力量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动员1941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时,日军占领了大片土地,中国军队和民众生活在危险之中。
为了有效应对日军的侵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战争动员措施,全面调动国内资源,实现了全民抗战的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战争动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动员力量的内涵。
一、政府的组织与领导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战争动员进行了精心组织和领导。
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成立了“抗战动员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统一指挥和组织战争动员工作。
该委员会由国家主要领导人组成,确保了战争动员的高效率和顺利进行。
二、人力资源的调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实施了普遍的兵役制度,全面征召男性并进行训练,以增强军队的实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民众自愿参军,成立了抗日义勇军,提供了更多的士兵和战力。
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战斗力。
三、物资资源的调配为了支持战争努力,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配物资资源。
政府通过改革财政体制和开征战争税,筹集了大量经费用于军队和战争物资的生产。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各种资源的调度,确保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
这种调配物资资源的方式,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四、社会动员的支持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还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
政府积极组织了抗日群众团体,如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学生组织等,号召人民加入抗日救亡运动。
同时,政府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动员等方式,提高了人们的战争参与意识,激发了全民的抗战热情。
五、国际支援的合作除了国内动员之外,中国政府还积极争取国际支援。
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政府与盟国进行广泛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这种国际支援的合作,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保障,增强了战争动员的力量。
总结起来,中国战争动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全民抗战的目标。
通过政府的组织与领导、人力资源的调动、物资资源的调配、社会动员的支持以及国际支援的合作,中国成功凝聚起了强大的战争动员力量。
抗日战 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称霸亚洲,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 年 2 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 14 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 29 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表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顽强。
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
日军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血腥惨案。
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大量的无辜百姓惨遭杀害。
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战略思想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战略思想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斗中,中国人民总结了许多战略思想和经验,为最终战胜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思想及其对战争的影响。
一、全民抗战的战略思想中国抗日战争面临着一支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资源和力量的悬殊让中国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了一种全民抗战的战略思想。
全民抗战思想的核心是“团结一致、共御外侮”,通过整合全国各方力量,形成了抗战的合力。
这一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全国人民具备了应对战争的勇气和信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持久战的战略思想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和强大实力,中国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持久战的核心是以灵活的战术、地道战和游击战来削弱和消耗敌人的力量,使之失去战争的动力和意志。
中国游击队在深山老林中展开的游击战争给日本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效地消耗了他们的物资和人力资源,减弱了他们的战斗力。
三、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主要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牺牲有限的领土资源,保持国民经济和军力的稳定,为日本侵略军的扩张设下困扰。
中国军队利用地理优势,采取坚壁清野、拖延战术,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为后来的抗战积累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四、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中国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游击战争的思想核心是减少正规军的依赖,依靠地方武装与敌人作战,以保持对领土的控制和对敌人的威胁。
中国抗日游击队在敌后活动,对日本军队进行了多次袭击和游击行动,有效地扰乱了敌人的后方秩序,使其无法将全部兵力集中在前线,为正规军的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战略退却的战略思想在抗日战争中,战略退却被广泛采用。
这种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在敌人的强大压力下,及时将自己的军队撤离战场,以避免军队的完全覆灭,保留有限的战斗力。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多次采取战略退却,避免了过度损失,有力地保护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PPT课件全
•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谢晋元纪念馆
上海纪念谢晋元的晋元中学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谢晋元将军墓(位于上海宋庆龄陵园内)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谢晋元将军纪念碑文
谢将军讳晋元,字中民,广东焦岭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凇沪之 役,国军以持久战略,诱敌深入,将军则奉命来,所部八百人坚守四行仓库。时闸北正 在劫火中,敌集精锐环攻,烟火蔽天,弹落如雨,历四昼夜,莫能克持。区市民咸惊敬 鹄立,隔河向国旗遥拜,西桥亦有感至泣下者。租界当局以战区迫近,惴惴焉,惟虞波 及,请求我最高统帅下令撤离。……三十年(1941年)四月二十四日,适循例早操,有 营兵四人后至,将军方斥其违纪,刃已及身,中要害,遂赍志殉难。噩讯传出,举国震 恸,各界往吊者途为之塞。
•
11、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
1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1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
14、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
1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
16、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
17、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七七事变 ■淞沪抗战 ■南京大屠杀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全民抗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抗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然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全球震惊,由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而在中国,这场战争已经打了四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牺牲,国土被日本侵略了三分之一。
此刻,全国人民需要的不是叹息和哀怨,而是要高举起反抗的旗帜,拉起全民抗战的大旗,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
一、全民抗战——动员民心壮胆全民抗战,是指全民动员参加战争的总体行动。
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是一场遭受了最惨痛损失的战争之一。
然而,较之初期的国共与军民的不和,中国人民的纷争及土地出让等问题,全民抗战使民众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上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鼓舞起自己的士气,形成了抗战的浩瀚气势。
支援战争也成为无数人的使命,这使得全国上下都对战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积极地参与到战争中来。
全民抗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各地人才济济,物资充足,实在是一个值得具体实践的方案。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众一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及其它各派爱国民主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一种大联合。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历史任务,也是党的历史大业。
由于国共之间的矛盾从根源上不同,抗战初期两党合作也仅仅围绕着政治问题合作,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经过党和各派领袖们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中国的联合作战,缺乏前沿可兵击地的基地,各部分兵力分散,花费大量精力去挨抵日军的决战,但各军队的兵器训练程度有限、士气低落等问题也开始瓦解了军力。
因此,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至关重要。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团结抗战的统一行动之一,也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之一。
对于民族的独立与利益,区分两党的社会制度,这一观点早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更是我们的革命要求。
三、历史启示——爱国统一是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的根本力量回首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爱国统一是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的根本力量。
抗日的伟大历程 九一八事变引发的全民抗战
抗日的伟大历程九一八事变引发的全民抗战抗日的伟大历程—九一八事变引发的全民抗战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附近制造了一起自导自演的爆炸事件,作为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占领的借口。
九一八事变被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标志着全民抗战的开始。
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抗战历程,为保卫国家独立与民族尊严而奋斗。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打击是巨大的,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并扩大了侵略的范围。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国家,人们开始意识到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已经达到了难以忽视的程度。
随着日本侵略势力的不断膨胀,中国各界人士纷纷响应国家的抵抗呼吁,踏上了保卫祖国的道路。
抗日战争的发展和深化,离不开中国各个层面的努力和付出。
政府、军队和民众团结一心,为国家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政府积极组织抵抗,动员国家资源抗击日本侵略。
同时,国民政府也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参与国际抗战,争取外国的支持。
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中国军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组织民兵游击战和正规战争并行。
长期以来,在敌人的高压统治下,中国军队保持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为国家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众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积极参与到抗日斗争中。
妇女们参军参战,担任各种重要职务,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生们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各种有利于抗战事业的活动,为保卫祖国而奋斗。
抗战中的各种抗日武装和抵抗组织也在中国各地兴起。
这些组织发动起义,破坏敌军基础设施,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同时,这些组织也起到了鼓舞民众士气的作用,使人们坚定了对抗日的信念。
抗日战争的历程漫长而艰苦,但是中国人民始终坚信胜利的到来。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然而,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痛,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坚持人民战争和全民抗战
坚持人民战争和全民抗战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曾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的战争,但其中最为惊心动魄、也是最具深远意义的战争,莫过于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不但是中国人的民族大业,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几经波折,最终以中国人的胜利告终。
其中,坚持人民战争和全民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首先,坚持人民战争是抗战能够成功的基础。
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作战方法,也是一种群众战争观点。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曾出现分歧,国民党要求开展正规战争,而共产党则坚持游击战争,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行抗战的标准为以群众为中心,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动员民众拨款支援抗日。
结果证明了人民战争的正确性。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不断扩大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和解和抗日战争的重要根据地。
人民群众在其中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组织性,共产党采取的是用人民战争的形式,先形成小的抗日根据地,然后逐渐扩大到大的抗日疆场。
其次,全民抗战是抗战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全民抗战,是指全体人民参与抗战的一种民族战争观点。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实质上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所以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顽强斗志和抗压能力。
全民抗战促成了以军队为中心、以军队为支撑的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鼓舞士气,稳定社会状况,调动了全国的积极性。
在抗战中,民族团结成为统一战线的主流战术,各界人士自发地集中精力,共同为了纷繁复杂的战争任务而努力。
全民抗战的形成,不仅拉近了人民与军队、政府之间的联系,使已经面临困境的中国政府得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渡过关键时刻,也为战争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中国人坚信抗战必胜的信念。
再一个,坚持人民战争和全民抗战的背后,是以思想和理论武装的必要。
思想的武装,是抵御压力和支撑精神的保障。
在抗战中,通过广泛的文艺宣传,使得民族主义情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力传播,拿到了量的突破,为质的转化铺平了道路。
全面抗战的名词解释
全面抗战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历史上,全面抗战指的是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持续性战斗。
该战争起源于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全体民众全力抗战的开端。
全面抗战的主要目标是挫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并最终为全球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作出贡献。
全面抗战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全面抗战,我们需要对其名词进行解释与思考。
一、全面全面抗战之所以被称为全面,是因为它超越了之前的决策和对抗理念。
过去,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时,场面常常被划定在特定地区或某一军事行动范围内。
然而,全面抗战打破了这一限制,涵盖了整个中国的国土和广大人民群众。
从西南边陲到东北满洲,从沿海地带到内陆腹地,全国人民都参与到战争的努力中。
这种全面性凝聚了国内各个阶层的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和抗击侵略的决心。
二、抗战抗战是指中国以武力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行动。
在全面抗战之前,中国政府曾多次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和平,并采取了一些局部战斗来保护领土。
然而,日本于1937年发动的七七事变实质上摧毁了这种和平努力。
因此,全面抗战的核心概念是国家抵制外敌入侵,保卫国土以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
全面抗战持续了八年时间,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的战斗和不屈的抗争。
无论是前线的将士还是后方的民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意义全面抗战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意义深远。
首先,它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抵抗精神。
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势力,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与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赢得了战争。
这一点在抗战胜利后对中国人民的自信和自豪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全面抗战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传统看法。
以前,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内乱不堪、分裂且无能的国家。
然而,全面抗战证明了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实力,以及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定。
抗日战争中国的全民抵抗
抗日战争中国的全民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以全民抵抗的姿态对抗侵略者的一次伟大斗争。
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争中,全国上下动员起来,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抗争精神。
一、全民动员的决心与行动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遭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严重威胁。
中国政府和人民深知与侵略者的斗争将是艰难而漫长的,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将这场战争变为全民抗战。
广泛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斗争中,成为中国战胜侵略的力量。
首先,中国政府立即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征兵工作。
各地政府组织抗日义勇军和八路军等军队,吸纳民众参军,并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
同时,政府还成立了军需部门,确保军队配备充足的武器弹药和物资供应,以支持前线的作战需求。
其次,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战。
宣传部门组织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用电影、戏剧、音乐等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战争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战斗动力。
同时,在学校、社区等机构中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并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抗战。
第三,全国各界积极开展战时动员工作。
工厂、农田等生产单位纷纷调整生产布局,投入到军需生产中,为战争提供有力的支持。
社会组织和个人也纷纷捐款捐物,为战争募集资金和物资。
全民抵抗的口号响彻大街小巷,鼓舞人心,使整个国家形成了抗战的合力。
二、全民抗战的艰难与付出然而,全民抗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首先,抗战期间,中国人民遭受到了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战争使得无数家庭失去了亲人,伤害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
同时,由于战争的蔓延,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经济基础受到了巨大的摧毁。
其次,在战争的压力下,各个战区的抗战军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战争给予了他们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坚持抵抗到底。
他们在艰苦的战斗条件下,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为保卫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抗争,全面抗战时期是抗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与侵略者进行顽强抗争,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抗战时期。
一、全面抗战的起因全面抗战时期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此后,日本侵略者不断扩大侵略范围,占领中国大片土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的抗战从此全面展开。
全面抗战时期的起因是中国人民不愿意屈服于侵略者,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奋起。
二、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中国人民在全面抗战时期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抗争精神。
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各种抗日力量,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领导的军队等。
中国人民不分阶层、党派和地域,齐心协力抗击日寇。
他们进行了长期的游击战争和正面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全面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全面抗战的胜利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经受了巨大的磨难和牺牲。
无数的烈士为了抗战胜利英勇献身,他们的血肉之躯浇灌着中华民族的大地。
全面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定信念。
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顽强抗击日寇,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全面抗战的启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不仅展现了英勇的抗战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民族的团结和自强不息是战胜侵略者的关键。
抗战还教会了我们珍惜和平的宝贵,珍惜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全面抗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要时刻警惕任何威胁和侵略,坚决捍卫国家的安全。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抗战时期是抗战的重要阶段。
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决抵抗侵略者的入侵,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全面抗战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也是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团结的象征。
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珍惜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8月7日,日军对卢沟桥发动了全面攻击。
这是1937年9月13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天,也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此之前日本陆军主力和空军在中国战场上都处于不利地位。
1938年4月22日的《战区司令官李宗仁致中国战区司令长官电》中强调“现在日军之基本作战原则是不抵抗政策”。
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日军进行了残酷的侵华战争。
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斗争,这是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之一。
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在国际上支持抗日和争取团结的斗争具有双重意义。
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开始于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久,标志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开始至全面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段时间内最激烈、最悲壮、最可歌可泣、胜利在望的时期,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抗战中,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抗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牺牲和巨大影响,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激发起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尊严和自由的坚强意志!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得到休养生息、发扬光大。
”(以下简称“全面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央人民政府在重庆召开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抗战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进去意义。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而全面抗战开始以后爆发并迅速发展为抗日战争之后对日作战阶段则是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抗战进行初期标志之一),使抗日战争成为全面抗战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后具有划时代意义以及整个二战中取得胜利意义最为深远部分!”(中国现代战争“史观”系列第一辑)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之一全面抗战开始之后爆发并迅速发展为抗日战争之后对日作战阶段则是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抗战进行初期标志之一。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占领中国东北的事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抗日战争,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反侵略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抗日军民形成了独特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全民抗战思想中国抗日战争特点之一是全民抗战的思想。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阶层人民普遍认识到日本侵略的严重性,并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全体动员才能有效抵抗。
这种思想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大战略,将抗战纳入国家战略的谋划中。
二、持久战思想中国抗日战争中,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毛泽东等抗日领导人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持久战的核心理念是争取时间,耗尽敌人,最终取得胜利。
在持久战中,中国军队实行分散反击和游击战等战术,有效地降低了日军的战斗力。
三、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思想之一。
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施了统一指挥,统一纪律和统一组织等措施,从而形成了广泛的抗战局面。
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国战斗队伍中得到广泛应用,使中国军队迅速壮大并获得最终胜利。
四、游击战思想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普遍采取游击战的战术,形成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
游击战的精髓是机动灵活,伏击房屋,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
通过游击战,中国军队有效地打击了日本军队的供给线和后方,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五、战略退却思想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军队的进攻和优势,中国军队采取了战略退却的思想。
战略退却的核心理念是避强击弱,保存军力,寻找打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通过战略退却,中国军队保护了自身力量,积蓄力量最终取得了胜利。
六、建立根据地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大力推行了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思想。
根据地提供了军队和民众的遮蔽和补给基地,为继续抗战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在根据地中,中国军队开展了军事政治和农村土地改革等工作,得到了军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总结:九一八事变和中国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以惨痛的教训,但也激发了他们的抗日意志。
抗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的开始
抗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的开始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其全面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的坚决反击。
以下将以时间为线索,介绍这场战争的全面抗战阶段。
一、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侵略中国内地。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抗战阶段正式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
当天,日军对上海展开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开启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
这场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凝聚了全国民众的抗战意志,还使得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之后全面抗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武汉会战(1938年7月7日至11月7日)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军队继续向中国内地推进。
1938年7月7日,武汉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线最长、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英勇抵抗,扳回了抗战的颓势,大大壮大了全面抗战的力量。
然而,由于资源不足和战略调整上的失误,中国军队最终在会战中失利,武汉沦陷。
三、八年抗战(1937年至1945年)自武汉会战失败后,中国军民转入持久抗战的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八年抗战。
中国军队虽然面对着敌强我弱、物资匮乏的局面,但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顽强抵抗,动员了大量的民众参与战争,采取了游击战等灵活战术。
同时,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但坚持不懈的抵抗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四、全面胜利(1945年8月15日至9月9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日本无条件投降给中国带来了解放和结束战乱的喜悦,全国人民欢庆胜利的到来。
然而,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也使得人们铭记于心,对内主要是战争带来的伤痛,对外则是损失的领土和残酷的战争罪行。
五、总结抗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坚决反击日本侵略的决心。
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再到八年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抗战的动员与动力
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抗战的动员与动力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
这场战争的全面爆发得益于中国全民的抗战动员与强大的战斗动力。
本文将从社会动员、政治动力、经济动员以及民族动员等方面来探讨这场历史事件的动员与动力。
一、社会动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动员。
全民抗战口号激发了广大的群众积极性与战斗力。
政府实施战时管制,进行了各种动员宣传活动。
例如,成立了"保卫祖国委员会",并开展了"拒敌抗日万岁运动"。
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使得全社会积极投身战斗。
二、政治动力政治动力是推动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与广泛的影响力。
共产党坚决领导了全民抗战,并组织了武装抗日力量,如八路军、新四军等。
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战动员,使得广大的群众与军队团结一致,形成了抗日的顽强力量。
三、经济动员经济动员是战争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
中国在战争初期的经济基础薄弱,如何快速有效地动员经济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征用土地、实行储粮、加强物资调配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发起抗战公债和调整税收制度等手段,筹集了大量资金。
这些经济动员的举措为抗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四、民族动员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进行全民抗战需要凝聚各个民族的力量。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树立抗日民族英雄榜样,宣扬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以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此外,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成为各族人民共同抗战的象征,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战斗中并肩作战,共同抵御侵略者。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抗战的动员与动力包括社会动员、政治动力、经济动员以及民族动员等方面的努力。
这场战争的爆发离不开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参与与合力奋战。
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的抵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形成了真正的全民抗战,为最终战胜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动员与动力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更是来自全社会的实际行动与物质支持。
全民抗战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一、七七事变1、时间:2、地点:3、影响: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2、八一三事变1、时间:1937 年8 月13日2、地点:上海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1937.7.8(2)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1937.8.14(3)国共两党合作宣言1937.9(4)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杀害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
三、血战台儿庄1、血战台儿庄(1)时间:(2)指挥者:(3)战果:歼敌1万多人(4)意义: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①枣宜会战(1940年夏)②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四、百团大战1、背景2、简况:(1)发动时间(2)指挥者(3)规模(4)攻击目标3、百团大战战绩如何?P83--84小字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1、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1944-1945年春)情况、意义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湘西会战(1945年4月)情况、意义二、中共七大召开1、背景:2、时间:3、地点:4、主要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②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5、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6、、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怎样?中国人民是怎样赢得最后胜利的呢?1、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国内形势①国际: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②国内:中国军队展开全面反攻2、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动员与全民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动员与全民抗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迎战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而战争动员和全民抗战则是这场伟大斗争的关键。
本文将从战争动员的意义、动员措施和全民抗战的表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战争动员的意义战争动员是指国家在面临战争威胁时,通过组织、调动和动员全体国民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战争动员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战争动员是实现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手段。
面对侵略者的入侵,只有通过全民动员,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战斗,才能有效地抵抗敌人的进攻,争取胜利。
正是由于全面的战争动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其次,战争动员是实现人民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各阶层的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抗日统一战线。
而战争动员正是实现人民统一战线的基础,通过动员全体国民参与战争,使各个阶层、各个地区团结在一起,形成了抗日战争的合力。
最后,战争动员是提高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
战争动员不仅仅是调动人力资源,更是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的关键。
通过动员全体国民参与战争,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的综合实力,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增强对敌人的抵抗能力。
二、战争动员的措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针对战争动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动员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组织建设。
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战争动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统一指挥各方力量,确保战争动员的顺利进行。
其次,加强军队建设。
政府积极投入资源,加强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提高作战能力。
同时,也增加了征兵的力度,通过征召壮丁加入军队,壮大了战斗力。
再次,鼓励民间抗战。
政府鼓励民间自发组织抗日武装,提供武器装备和指导支持,发动民众积极参与到战争中来。
最后,加强军民合作。
政府积极组织军队和民众的合作,军队提供战略指导和保护,民众提供后方支持和人力资源。
这种军民合作的模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整合了各方力量,提高了战斗力。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动员全民抗战的浩大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动员全民抗战的浩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生死存亡之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全民动员成为强大的抗战力量。
一、抗战形势的严峻1937年7月,7·7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全面发动进攻。
中国国土遭受侵略,人民生活遭受摧残,国家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形势。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作为国共两党在民族抗战中的主要力量,迅速扩大统一战线,共同组织人民抵抗日本侵略。
二、全民抗战的号召为了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参与抗战,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等各民主党派在抗战初期发出动员全民抗战的号召。
他们号召人民群众积极参军、捐款捐物,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鼓舞人民抗战斗志。
这一号召迅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
三、动员人力物力为了应对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进攻,中国人民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全国各地迅速组建军队,培训壮大抗战力量。
同时,各地人民积极捐款捐物,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
全国动员了近千万的军队和民兵,并筹集了大量武器装备,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战地工业的兴起为了满足长期战争的需要,中国人民在战区大规模建立了战地工业。
这些工厂生产军火、军用物资,并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这些战地工业不仅保障了军队的作战需求,也促进了当地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五、民众自发的抗战行动全国各个阶层的人民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学生团体,参与各项救国活动。
工人们坚守岗位,不仅保障了战地工业的生产,也积极支持后方经济。
妇女们走上街头,参与抗日救亡宣传,成为战争的重要力量。
全民抗战的浩大力量让日本侵略者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六、全民动员的胜利由于全民动员的成功,中国人民在抗战初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胜利,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
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抗战精神和强大的动员力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绘制的“大东亚 共荣圈”地图
文物掠夺
• 战后中国政府所公布的八年抗战中,日本 人在中国所掠夺的文物:书籍2742108册; 字画15168幅;碑帖9377件;古物16385件; 古迹741处;仪器5122件;标本32486件; 地图56128件。
全第 国二 性节 抗、 战从 局 部 抗 战 到
九一八事变后,张贴在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② 1931年9月28日,北 平召开了20多万人的抗日 救国大会,要求国民政府 “对日宣战”,“国内各 方停止内争,一致对外”。 ③ 1931年10月初,上海 80余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 联合会,纷纷组织抗日义 勇军。 ④各地学生纷纷向当地 政府请愿,并集结向南京 政府请愿。要求“请蒋速 北上,收复失地。”
日军装甲车侵占沈阳城
• 仅三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在不抵抗主义断送下,沦于敌手,1932 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2.日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7)策动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华北 “特
殊化”,策划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
山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防共自治
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新大陆政策
田 中 义 一
1927年,“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
1927年,田中义一主持“东方会议”
将中国分为满蒙和中国本土两部分, “关于满蒙尤其是东三省”,是一 个“在国防上及国民生存上有重大 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有“特殊 的考虑”的“责任”。
田中的《对华政策纲要》
《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田中奏折》
中国共产党直接 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 日武装斗争。在东北 组建了7支抗日游击队, 全军最盛时达到4.5万 人。他们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斗争,沉重打 击了日本侵略者。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1933年5月,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盟军中有大量的共产党员。
3.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 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 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从1941年起,华 北必须每年向日本输送原煤800万吨;从 1939年到1942年,每年对日本及伪满输 出的铁矿石,分别占当年产量的75.1%、 91%、75.3%、82.8%。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 本者至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中国 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 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郭廷以
1.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及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过渡到资本主 义社会。但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走上了军国 主义道路,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大陆政策是 其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不 甘处岛国之境”,而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 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 策。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5)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日本试图使中国东北地 区南部进一步殖民地化,为 日本在南满、东部蒙古、山 东、福建省建立新的势力范 围,进而变本加厉地侵略扩 张,提供了新的条约依据。
“二十一条”签字仪式
九· 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 阳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 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 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 一八”事变”。
3.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1936年11月,关东军确定了《满洲产业开 发五年计划现地案》,计划有重点地在东北开 发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铁、煤、石油、电力等 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到1942年,东北的钢产量 占日本总产量的1/3,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 40%,日本所需的38种军需物资有14种由东北供 给。
华北事变视频资料
• 华北事变\0001.土豆网-华北事变.flv
(8)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①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悍然挑起 了全面侵华的战争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8)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就被迫 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③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爆发,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连成一个整 体。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 投降。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全民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的问题
亡第 中一 国节 的日 侵本 略发 战动 争灭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 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 族的深重灾难
(
一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 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但到了近代,当中国逐步衰落 后,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日本帝国 主义却成了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
第一步占领台湾 第二步占领朝鲜 第三步占领满蒙 第四步征服整个中国 第五步征服整个世界
日本意图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1)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大陆政策大规 模的实施。 (2)1900年7月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 (3)通过日俄战争,日本沉重打击了俄国在华势 力,占领了南满。 (4)1914年出兵占领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 山东。
冯玉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2)和十九路军 签订《反日反蒋的 初步协定》。1933 年11月,十九路军 发动反日反蒋的福 建事变。
(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九·一八 事变后的救亡 运动
①1931年9月26 日,上海举行了 有20万人以上的 抗日救国大会和 反日示威游行。
• 近代史视频\视频\日本关东军4名军官密谋 发动“九一八事变”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6)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旨在 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 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日军仅仅用了4个 多月的时间,就侵略和 攫夺了山海关至黑龙江 之间的相当于日本国土 3倍的中国领土。
大陆政策的发展
裕仁天皇时期,大陆 政策仍被奉行并有所发展。 1927年4月,田中义一受 命组阁,一改前首相币原 在对华政策采取和西方列 强协调的原则。他宣称: 日本为东洋之盟主,负有 增进东亚和平之责任,对 于中国则应“特别的措 臵”。
日本裕仁天皇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 内阁在东京召开制定侵华政策的东方会 议。通过《基于对华根本方针的当前政 策纲要》,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 (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 的利害关系”。
3.日本灭亡中国的原因:
(2)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势力不断膨胀
法西斯思想毒化了一部分劳动群众特别是青少 年一代,为日本的对外侵略作了舆论及思想上的 铺垫。 政治上,在日本国内形成了最反动的法西斯势 力,并攫取了国家政权。
经济上,日本政府实行了经济军事化的政策,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物质条件。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建立伪政权,制造无人区。
(1)伪政权 ①1932年3月 ——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②1940年3月 ——扶植汪精卫建立南 京汉奸政权
伪 满 洲 国 皇 帝 溥 仪
汪 精 卫
悔 不 引 刀 成 一 快 , 千 古 遗 羞 少 年 头 。
燕 市 曾 经 过 楚 囚 , 银 锭 桥 边 壮 名 留 。
九一八事变后,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一·二八事变后的救亡高潮
3.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不甘处岛国
日本外务大臣柳原前光在《朝鲜论稿》 中写道:“皇国乃沧海之一大孤岛,此后纵 令拥有相应之兵备,而保周围环海之地于万 世始终,与各国并立,皇张国威,乃最大难 事。”
曾任外务卿的日本著名政治家副 岛种臣在《大陆经略论》中说得更为直 白:“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 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 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臵的 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
细菌部队的人体实验
大量残害中国人
• 731部队和细菌战:日军先后在中国14省施放 毒瓦斯1131次,100万中国人死于细菌战。 • 慰安妇:至少有 20 万中国妇女先后被逼迫沦 为日军的性奴隶 • 迫害致死中国劳工近千万人
中山大学图书馆
细菌部队的人体实验
日本细菌战老兵丸山茂跪拜粤港难民之墓
• 日军用活人体进行冻伤实验
• 侵华日军遗弃在中国的大量化学武 器尚未完全清除以及中国仍有约 2000名化学毒剂中毒者受病痛折 磨。
八 四 毒 气 伤 人 事 件
2003年 8月4日清晨4时,齐齐哈尔市一 台挖掘机在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罐。 9时,5只金属罐中的4只罐被两民工转卖给一 小贩。这名小贩将金属罐拿到附近居民区内 的废品收购站进行切割。切割时造成罐内油 状溶剂(芥子毒气)外泄,现场多人被污染。 18时起,被污染者陆续开始出现中毒症状, 造成40多名中国公民受伤、1人死亡。60年前 战争的余痛又惊醒了国人。不久,日本政府 以中国已放弃战争赔偿请求为由,拒绝赔偿 有关受害人。
大陆政策的缘起
日 本 的大 陆 政 策开端于明治维新 初期。明治政府一 成立,明治天皇就 发表《御笔信》, 申明要“经营四方, 安抚亿兆,开拓万 里至波涛,布国威 于四方。”
明治天皇
后来,日本政府将该方针制定为可 资操作的“经略大陆”的战略:那就 是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 至世界的“大陆政策”。 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的国家根本政 策,是日本近代长期奉行的最高国策。
掠夺资源与财富
• 《黄金武士———二战日本掠夺亚洲巨额 黄金黑幕》:2005年出版。由美国两名专 家斯特林· 西格雷夫和佩吉· 西格雷夫历时18 年调查采访而成。该书首次披露日本皇室 曾利用“金百合”计划亲自参与了抢劫财 宝,从南京掠夺走的黄金至少在6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