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合集下载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东南小学教师张秀丽。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一个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

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过程目标: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悟情,读中悟美。

情感目标: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情、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本课设计侧重从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通过情景教学法和诵读体会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的目的。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根据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诗歌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抓住具体字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激起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以读代讲,适当点拨,评价激励,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质疑解疑、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为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范读古诗、激情导入教师范读古诗,把自己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感悟传达给学生,营造了朗读情境,发挥了榜样效应,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二、字正腔圆读古诗正确、有节奏地诵读古诗是走进古诗、理解诗意,融入诗境的基础。

首先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

然后,指名学生读古诗,这既是展示,更是检查。

通过师生共评,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三、咬文嚼字明诗意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老师引导同学们复习、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诗意。

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质疑解疑,教师充分参与其中,适时点播,评价激励,并及时了解学情,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出示课件、小结等,并相机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更”字,知其语尽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极为深厚。

在交流过程中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我认为,朗读,既是理解内容的方法,又是体会感情的方法,更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不管是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还是在全班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品读感情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重视读的过程。

四、入情入境悟诗情这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包含了诗人多少的临别赠言啊!其实王维想对元二说的话真是太多太多了,然而在这个分离在即的时刻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了,似乎一切想说的话都在酒中。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汉滨区培新小学邹军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本组课文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爱。

《送元二使安西》正是通过展现朋友即将分别时殷殷话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用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了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利用插图,查看注释,想象画面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能有层次、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1.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一开课,我就和学生进行对诗游戏,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营造古诗文学习的氛围。

2.接着解读课题,引导学生读通、读准、读懂课题。

适当介绍元二,安西的资料。

3.熟读古诗,读通读懂这一环节,通过自读、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朋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 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 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 充说话练习。
6、品味:“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不舍)
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 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 理解去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一—《送元二使安西》。 你从诗歌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 (教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元二∶原名 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的深情厚谊
五、说教法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 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 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 己的教学向它靠近。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板块二、读通古诗 1.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读熟。 2.想一想∶这首古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块三、理解诗题 1、从诗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信息1:送谁?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 信息2:送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去那里?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主题的语文课。

本节课将通过深入剖析诗歌内涵、解读诗人情感,以及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这首经典唐诗。

一、导入首先,我们将通过一段视频导入本课。

这段视频描绘了一幅大唐盛世的壮丽景象,同时配以激昂的音乐。

观看视频后,请同学们谈谈对大唐的印象,以及视频中出现的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所表达的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接下来,我们将对作者王维进行简要介绍。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佛”。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同时,我们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文本解读现在,我们将对《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深入解读。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述了诗人在雨中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部分来解读这首诗:1.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又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更尽一杯酒”又蕴含了什么深意?3.整首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四、深入剖析在深入剖析阶段,我们将选取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1.诗中的“柳”意象有何象征意义?为什么在送别时常常出现柳树?2.诗中的“酒”意象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更尽一杯酒”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3.王维的诗歌风格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见长,这首诗是否体现了这一点?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五、艺术特色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本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2.描写手法:诗人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这些手法有何作用?3.语言风格: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这种风格是如何体现诗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六、课堂活动设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将设计一些课堂活动。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引言《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该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并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使命艰险的关切之情。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和背景介绍,对《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深入解读。

1. 诗歌背景《送元二使安西》写于唐代,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玄宗朝。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而安西则是指旧书上称的安息国(今伊朗以东的西部地区)。

在这个背景下,元二作为使者被派往安西,既代表着朝廷的使命,也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这首诗即是王之涣送别元二出使安西的作品。

2. 诗歌分析2.1 诗歌结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绝诗,共有四句,每句四个字。

四句之间形成紧密的对仗关系,呼应着诗人对元二的送别之情。

这种紧密的结构为诗歌赋予了一种节奏感和音乐感。

2.2 诗歌意境诗人通过描写诗中的景物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构建了一幅丰富而动人的情境。

首先,诗人描述了元二离开长安的情景,以此向读者展示了元二出使安西的艰辛之处。

接着,诗人用“去年”和“黄云”来衬托元二的形象,强调了元二是出使者中最为出色的。

最后,诗人向读者呈现了边烽鼙鼓的景象,表达了对元二出行艰险的担忧和友情的真挚。

2.3 诗歌表达诗人通过描绘出元二的形象以及友情的表达,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诗中的描述展示了元二的才华和出使的艰险,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元二的祝福。

通过这首诗,诗人向读者传达了自己不舍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关心之情。

3. 诗歌主题《送元二使安西》的主题是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使命的关心。

诗人通过描绘元二离别的情景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艰险行程的担忧。

这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相呼应,也体现了王之涣对友情和使命的理解和关注。

4. 现实意义尽管《送元二使安西》是王之涣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创作的一首诗歌,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描绘了友情和使命的价值,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他人的关心。

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西师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这是一首由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抓住具体字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激起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蕴含的画面,挖掘“酒”中的丰富情感,与作者达致精神契合。

三、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他们能够对照注释,大体理解诗意,运用查阅工具书或其他资料的方法,解决自己的疑惑。

因此,本阶段的古诗教学应致力于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尝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自己读懂古诗。

但是,他们也有所欠缺,有效的思维能力,合理的想象能力,思维的迁移发散能力有待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本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古诗表达的情感的深度挖掘,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说教法学法通过话题构建,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与古诗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解决疑惑,理解诗意;通过采用层进式引读法,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五、说教学程序1、谈话激趣,话题铺垫。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其必须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阅读话题,引领学生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背诵前一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浙》,自然点出“自古人生伤离别”,问学生:“当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离别时,你会对朋友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乐于表达,有兴趣与老师积极展开对话。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

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

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

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咏独树一帜。

二、说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本设计通过“读、想、议、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陈述导入,引入新课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李白送别朋友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背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与朋友相送的古诗。

1、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理解“使”“安西”意思。

3、你会说诗题的意思吗?[设计意图:通过通过旧知的复习,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二、学生自读,初明诗意。

1、学生古诗自读一遍,提醒“朝”“舍”多音字的读音。

师范读,引导学生纠正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师提出读诗要求:字字响亮、字正腔圆地把诗读正确、读通顺并划好节奏;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3、指名读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朝雨、浥、客舍、新”。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1《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

刘微老师的这节课让听众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学生的发言有一定深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刘老师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精彩的是,刘老师运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们对于诗人、诗题及有关背景知识信息。

这样做,即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如何加工信息,还为进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

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孩子们自选表现送别意思的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

这个环节是孩子们体验诗意,体验学法的实践过程,有教有放。

思维很重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比较有效的,语文课在帮助孩子们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大有作为。

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训练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老师要求孩子们读课文时,非常注意图文对应,诗与图对应,内容与图对应,说话、表演与图对应;听他人读书,与自己手指到的图上画面内容都是对应的,对应中,孩子们读、想、说、做、演融为一体,张开想象的翅膀,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人们信奉的“把一切知识教给孩子”,暴露不适应性和局限性。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了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

刘老师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1大家好:《送元二使安西》,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原诗。

(朗读原诗)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二十一岁成进士。

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它展现的是送别多年好友远赴边疆就职,临别在即、把酒话别,恋恋不舍的画面,凸显朋友感情深厚、真挚。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该诗,去领会诗中的意境:看题目: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题目可解:送别元二出使安西。

来看第一二句: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

�牛海�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前两句的解释为: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第【1】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学习读诗、吟诗的方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读诗、吟诗的方法,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诵读法进行教学。

通过范读、领读、讲读、指名读、离开文本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教学目标,在读中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通过描绘春天送别好友的情景,深切的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离别时的无限依恋之情。

四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欣赏古诗文的韵律美;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能够从诗中体会到友情的珍贵,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注释、背景介绍、小组合作、赏析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古诗的方法;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学会阅读和欣赏其他送别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珍惜友情、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然后,我会简单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最后,我会引出诗题《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跟着我一起书写诗题,并理解诗题的意思(即诗人送别友人元二前往安西的情景)。

2.朗读指导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我会播放古诗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和重音。

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诗句,为进一步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3.注释讲解在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意,同时穿插一些注释和背景介绍。

这首诗中涉及到的地名“安西”和历史背景需要特别讲解。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象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为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

4.小组合作与赏析指导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讨论和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本店铺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9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9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知诗人,解诗题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路途都有什么?这体现了什么?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课题【我寄语】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纳多种方法进行经典诵读,经典诵读能够引领同学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吸取精神的养分。

今日,我给大家共享的这篇语文四班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就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纳多种方法进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对培育同学多种力量的讨论》的课题,是我校担当的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做为学校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最要把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

学校二、三班级的同学是培育其阅读爱好的最佳时期;三、四班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学校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

错过了这些机会,同学进入了学校高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

而同学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经典诗文,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当然了开展经典诵读,更有利于使同学树立远大目标,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育出来。

二、说课题教学的设计理念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同学读诗,由于古诗教学就是三分悟,七分读。

让同学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入境入情,读占鳌头;让同学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绽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品位中升情。

三、说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实施1、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此,课堂初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

孩子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缘由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直接深化到同学内心,揭开朋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

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主题是“珍惜”,在《古诗两首》这一课中,《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佳作,诗人王维与元二友人分别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被谱入乐府,列为“新乐府辞”,称为“送别之词”。

这首诗以酒相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诗歌,但这种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借助朗读,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3.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诗歌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品悟诗句,从而感受诗人的情感,达到理解诗歌、体会情感的目的。

同时,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音乐、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我将按照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1.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朋友分别的场景和感受,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送别》这首歌的配乐和相关的图片,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初读诗歌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首先,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接着,我会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最后,我会播放录音带学生跟着录音读一读诗歌。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诗中谁和谁分手?为什么分手?”,并通过反复读相关的诗句让学生找到答案。

《送元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使安西》说课稿《<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送元二使安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的环境,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情真意切,韵味无穷。

这首诗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通过学习这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送元二使安西》作为这一单元的精读课文,对于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但是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体会。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可能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了解诗歌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体会友情的珍贵。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友情的珍贵。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送别的场景中,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入诗境、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续诗韵、拓诗篇这六个环节来谈谈对这课时的教学安排。

一、入诗境新课开始,教师可配上古曲《阳关三叠》,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渲染气氛,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读诗文诗歌短小精练,可以让学生自由多读上几遍。

三、解诗意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湿润的意思,更尽就是再饮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

四、悟诗情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

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

那么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在悟诗情这个环节我们将解决该问题,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难点,我想从如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先请学生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学生自读古诗后进行交流。

可以从以下依据得到证实(1)、元二,这个名字叫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

(2)、从“故人”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知己。

(3)、“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酒,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4)、“尽”说明两人喝酒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军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送元二使安西》,具体程序如下:
一、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按照《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唱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诵读法进行教学。

通过范读、领读、讲读、指名读、离开文本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教学目标,在读中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释题-读诗-唱诗-拓展”四大环节进行教学,这四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

(一)释题,知背景
古诗所涵盖的内容很广,加之古诗与学生的现代生活存在年代的距离,所以教学古诗前师生共同交流诗人的简介、创作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更好地走进诗中的情感世界。

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首先将通过先写一个字
(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的
方法,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课题意思,然后通过王维简介,了解诗人诗歌的特
点和曾奉旨出塞的历史,最后利用课件,指导学生结合地图认识安西的地理位置,了解送行路线,为诗歌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读诗,悟诗情
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

“读诗,悟诗情”这一流程将是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指导学生把“读”放在首位,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初读,读正确,读流利。

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多音字“舍、朝”的读音,学会根据意思选择读音的方法。

再教给学生“平长仄短吟古诗”的方法熟读古诗,使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读出韵味,在平待仄的音律中,预留下情感的密码。

接着,通过教师的配乐范读和学生的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边读边想象,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在想象中,在朗读中,抓住“朝雨”(似乎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柳色”(古人,每逢写柳的时候,就是要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客舍”等渭城的景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既理解一、二句诗的诗意,又从中体会别离的伤感。

然后,课件出示阳关以西画面和唐·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把学生引入边疆荒漠,感悟诗人身临其境与朋友难舍难分之情,为理解最后两句诗作铺垫。

最后,在反复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之中,在对酒的多元解读之后,使学生品出酒中之情,诗中之魂。

(三)唱诗,品诗味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情感是诗的灵魂,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仅有读是不够的。

在高声朗诵之后,又通过吟唱的方式,引领学生进一步人诗境、悟诗心、品诗味。

因为唱,最能打动孩子的心。

因此,情到深处,我将告诉学生当读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时候,就可以轻轻地唱起来,然后,播放《阳关三叠》,与学生一起唱诗,使学生再一次领悟诗情,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拓展,激热情
这一环节中,通过对王维的《杂诗》的诵读、理解和与《送元二使安西》的相比,告诉学生我国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因为有了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最后以激励学生在经典中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中结束本课。

五、说板书
除了课题和作者之外,我为本诗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柳○情客舍

故人
这样,抓住诗中关键词:雨、柳、客舍、酒、故人,中间一个情字,学生一目了然,最后,雨、柳、客舍、酒、故人一一擦去,黑板上只留一个“情”字,点明本诗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