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
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景观桥梁设计石拱桥造型的应用

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景观桥梁设计石拱桥造型的应用作者:安玉峰杨立云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摘要:慧风溪桥梁采用石拱桥造型,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规划河道及区域整体定位,“使桥梁独具特色,充满动感活力”应作为桥梁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并能够很好的融入周边的自然与建筑景观。
关键词:生态城拱桥造型设计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石拱桥作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为世人熟知,得到广泛认可。
近年来的城市河道上的新建、改建桥梁,将古典的造型美学运用于现代桥梁建设中,很多都采用这种古老的石拱桥型。
我们循着中国古典桥梁的轨迹,尝试将古典的造型美学运用于现代桥梁建设中,特别是城市跨内河水系的桥梁,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
方案构思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是这个城市的标记,这样的定位决定了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和设计理念,都必须具有足够的标志性和创新性。
规划青坨子中心位于慧风溪西侧,作为生态城历史文化的象征,青坨子村原是一个仅有400多人的小渔村,周边是大量的盐田。
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渔船出海谋生,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俗文化。
但是青坨子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渔村将变身商业旅游景区,青坨子渔业主题公园正在筹建中。
到2015年,这里将集休闲渔业、渔家民俗、健身娱乐为一体,让游客集中体会到“赶海、吃海、玩海、购海”的乐趣。
中天大道跨慧风溪桥,桥位处河道规划断面为120米,由60m的河道和两侧各30m的绿化堤岸组成。
石拱桥的景观意向正是此桥位所需要的,这种桥型最能体现中国古典韵味,可以很好的体现桥梁建筑的标志性特点,在桥梁的造型中需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内涵,恰好配合周边景观及青陀子中心,因此我们构思在新的桥梁设计中借鉴古典石拱桥的设计元素,比如石拱桥的经典之作—赵州桥,“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其造型优美,融技术与艺术于一体,可谓“车马千人过,乾坤此一桥”,我们考虑在慧风溪桥位处采用这个形式,如下图所示: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设计者是隋代李春,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距今已1300多年。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

绿色建筑推广
鼓励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
中新天津生态城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和技 术,鼓励建筑师和开发商采用节能、环保的 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
提高建筑能效
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采用高效隔热和通风系统等措 施,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筑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提 高能效。
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中新天津生态城鼓励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
绿色交通体系构建
发展公共交通
中新天津生态城重视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 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利性。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通过建设步行、自行车道和鼓励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机 动车使用强度,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智能交通管理
中新天津生态城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 路况信息,优化交通流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借鉴国际生态城市建设成功案例,引进先进理 念和技术。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与国际生态城市合作开展项目,共同推进生态 城市建设。
举办国际会议和论坛
举办生态城市相关的国际会议和论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提高城市韧性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防灾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 害的能力。
推广清洁能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
01
在规划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修复,确保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和稳定性。
绿色空间
02
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包括公园、绿地、湿地等,为居民提供亲
近自然的机会。
生态修复
03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雨水专项规划

图 1-1
生态城水系示意图
6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雨水专项规划
(1)河流 生态城属蓟运河水系。蓟运河北起宝坻区九王庄,南至塘沽防潮闸, 河道总长约 189km,流量 454~1188m /s,河道宽约 300m。蓟运河生态城段 。 现状流量 400m /s,现状水位 2.2m(大沽高程) 由于蓟运河河道蜿蜒曲折、主河槽过水断面小、堤身薄弱、堤防下沉、 高程不足,险工险段多等原因,已成为防洪的难点和隐患。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根治海河工程中,虽对干流河道部分河段进行了治理,但未达到设 计治理标准,加之 1976 年受唐山大地震破坏和地面沉降影响,导致河道过 流能力普遍降低,堤防闸涵等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失修,堤防险工险段多, 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本市蓟县、宝坻、宁河、汉沽四个区县和下游滨海新 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开发开放,急需进行全面治理。近些年,逐 步对蓟运河宁河段进行了险工堤防的治理, 使其达到 10 年一遇防洪标准和 5 年一遇排涝标准。蓟运河下游段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整治。 蓟运河由于流域上游来水量和入海水量减少,影响水库和河道蓄、供 水,造成河道和河口淤积,大大降低河道防洪能力。河道径流逐年减少、 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致使蓟运河水质不断恶化。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蓟运河水质以Ⅴ类和劣Ⅴ类水体为主。宁河县芦 台大桥和汉沽区的汉化断面水质较差。 蓟运河年内水质变化呈抛物线状, 7 月份水质最差, 以 7 月份为分界点, 上半年水质呈逐月下降趋势,下半年则逐渐好转。 蓟运河底泥监测结果较好,除硫化物超标外,其余均达到相应标准。 从沿线分布来看,各项指标在上游的含量均高于下游。 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北系四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和蓟运 河的共同入海河流,是海河流域北系的重要泄洪通道。 位于天津市区北侧,是天津市北部的防洪屏障,河道开挖于 1971 年,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研究报告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研究报告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研究报告一、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二、生态城的定义和特点2.1 生态城的概念2.2 生态城的基本特点2.3 国内外生态城发展现状三、中新生态城建设的背景和发展历程3.1 中新生态城的地理位置3.2 建设背景和目标定位3.3 中新生态城的发展历程四、中新生态城规划与设计4.1 总体规划4.2 产业规划4.3 基础设施规划4.4 宜居环境规划五、中新生态城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5.1 生态环境保护5.2 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5.3 清洁能源应用六、中新生态城的经济发展6.1 产业发展现状6.2 重点产业推进6.3 人才引进与培养七、中新生态城社会事业建设7.1 教育事业7.2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7.3 人文和社会服务设施八、中新生态城的管理与运营8.1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8.2 城市运营管理模式8.3 经济发展与城市运营的关系九、中新生态城的风险与挑战9.1 城市扩张的风险9.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9.3 社会问题的处理十、总结与展望10.1 主要研究发现10.2 研究的局限性10.3 未来发展方向附件:附件1: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图附件2:中新生态城产业规划报告附件3:中新生态城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生态城:也称生态新城或生态型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2.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3.循环经济:指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最大化循环利用。
4.清洁能源:指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论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设计及技术策略

《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 细则》
按照 导则设计 并参照 《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 标
二. 划设计 规
中新天津生 态城 运用生 态经 济 、 生态人居 、 生态文 化 、 和 谐社 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 , 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 环保 、 节 能技术 , 造就 自然 、 和谐 、 宜居的生活环境 , 力于建设经济 蓬 致 勃、 社会和谐 、 环境友好、 资源节约的生 态城市。 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 清洁生产 , 推进 优化能源结构 , 大
论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设计及技术策略
Th c — in l s na dSrtge f io —igp r i j c — i eE o— e dyDei n t e i o n Sn a oeT a i E o— t — r f g a s S nn C y 段 韫 超 DunYu c a 段 晓 娜 Du nXi n a n h o a a a o
四、 色建筑评价体系和中新生态城设计导则简介 绿 1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目前 国际上比较成 熟的绿色建筑认证体 系主要有: E D LE
( 美国 ) R E 、B E AM( 国 ) C S E 日本 ) ; 英 、 A津有《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 标 准》。评价标准 的焦点都是节约能源和对环境 的关注 : 能源
1中新生态城绿色设计原则
( ) 动节能设计 , 1被 主动节能技术( 结合天津气候 、 目特 项
力促进清洁能源 、可再 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加强科技创新能 力 , 化产业结构, 优 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
方面主要是节约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 的利用 ; 环境 方面的关注主 要是指节水 、 节材和节地。 2中新生态城设计导则简介( .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
中新天津生态城清净湖北路桥总体设计

参考文献:
淼, 王 中岳 , 李 忠锋 ・ 中新 天 津生 态城 有轨 电车地 面 交
对于该桥 的设计 , 在 桥 梁造 型 、 构造 措施 和 计算 控 制等 方 面 [ 1 ] 唐
叉 口交通组 织方式[ J ] ・ 中国市政 工程 , 2 0 1 2 ( 1 6 1 ) : 1 1 - 1 6 ・
b ) 2号 , 3号墩侧面图
图 6 主桥基础布置 图( 1: 2 0 0)
图 7 桥 梁 博 士 计 算 模 型
2 ) 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 截面抗剪强 度计算 : 结构 的斜 截面抗剪 强度均满足要求 。 组合 作用下 , 结 构的斜截 面最 大主拉 应力 为 0 . 8 0 MP a , 满足 规范 要求 。 4 ) 持久状 况构件应 力 的验 算 : 在持 久状 况下 , 主梁混 凝 土 的 主压应力 最 大值 为 1 1 . 4 7 MP a , 满足 规 范 要 求) 的 主压 … …三 - 0 . 应 力 小 于
f 0 r t h e b i r d g e,e x p l o r e t h e d e s i g n p o i n t s or f t h e u p p e r a n d l o w e r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he t ma i n b i r d g e a n d p r o v e s b y t h e r e s u l t ha t t t h e s t r e s s o f t h e b i r d g e
MA S h a - s h a ’ Z HOU Gu o . h u a GU O Q u a i l - s h e n g 。
( 1 . R e n ’ a i C o l l e g e , T i a n j i n U n w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1 6 3 6 ,C h i n a; 2 . T i a n j i n E c o . C i t y Mu n i c i p a l L a n d s c a p e s C o . , L t d ,
【城市规划设计】中新天津生态城能源规划

用地名称 居住
公共设施
道路广场 绿地
商务工业 仓储
市政设施 混合用地
面积(公顷)及所占比例
1096.9
42.67%
246.5
9.59%
264.0
10.27%
615.4 127.9
9.7 44.8 165.2
23.94% 4.98% 0.38% 1.74% 6.43%
总建设用地 2570.4 100.00%
中新天津生态城能源规划
2008~2020年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
2008年4月
一、概 述 二、能源需求预测 三、能源利用技术 四、能源基础设施规划 五、节约能源 六、结 论
一、概 述
编制目的
为满足生态城的能源需求,优化生态城的能源结构, 减少生态城的环境污染,为生态城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吸收和 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能源利用的相关经验,结合实际情 况,以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为前提,运用节能环保、绿色 建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采暖热指标值(W⁄m2)
建筑物 类型
住宅
居住区 综合
学校 办公
医院 托幼
旅馆
商店
食堂、 餐厅
未采取节 能措施
采取节能 措施
58~64 40~45
60~67 45~55
60~80 65~80 60~70 65~80 50~70 55~70 50~60 55~70
《天津市燃气“十一五”发展规划》
热力: 《天津市滨海新区供热专项规划》
电力: 《天津市滨海新区“十一五”电力规划》
三、国家能源政策
天津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指南

天津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指南(版)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日目录一、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3)二、住宅小区规划布局要求 (3)三、住宅建筑外檐设计要求 (4)四、小区围墙设计要求 (5)五、小区景观设计要求 (6)六、建筑夜景灯光设计要求 (6)七、停车库设计及停车配建指标要求 (7)八、小区配套公建 (8)九、建筑设计要求 (8)十、其他要求 (9)十一、附件列表 (9)一、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天津生态城城乡规划管理,提高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水平,为生态城内的住宅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便利,结合生态城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方面的相关要求,以及国家、天津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汇总形成本设计指南。
本设计指南适用于天津生态城范围内的所有住宅项目,是生态城内住宅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住宅小区规划布局要求1.住宅小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应符合《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导则》(附件1)的相关要求。
2.住宅小区内的住宅建筑高度布局应该错落有致,形成丰富的屋顶天际线。
相邻建筑的高度差不宜超过三层。
避免出现“高低配、板凳式”等高度反差较大的高度布局形式。
3.高层住宅建筑的高宽比应该符合《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件2)的相关要求。
4.多层住宅建筑若为几个单元拼接时,拼接数量不得超过三个单元,以避免建筑面宽过长。
5.住宅小区的绿道出入口坐标,应该与周边相邻地块的绿道出入口坐标垂直道路相对设置,确保生态城绿道系统的连续性。
6.小区内的集中公共绿地,应尽量与地块街角的绿地相结合,为居民与城市公众使用,创造丰富的城市沿街开敞空间。
7.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
高层住宅、或对北侧住宅、学校、养老院等建筑存在遮挡的,在建筑方案报批阶段应提交由天津市规划局认定的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日照分析报告。
8.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导则》的相关要求。
9.住宅小区的场地设计应满足国家、天津市无障碍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孙晓峰摘要: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宜居示范新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城始终将可持续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在可持续社区的规划设计中,生态城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保障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经过五年的规划建设,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初具规模,可持续社区的各方面特点已经显现。
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建设方面经验的总结,为国内其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1中新天津生态城基本情况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距离天津市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
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35万,计划10-15年建成。
生态城的发展定位是: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国家级生态环保培训推广中心,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建设的交流展示窗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
按照中新两国要求,生态城将努力实现“三和三能”建设目标,即: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为了实现生态城的定位和目标,生态城从总体规划到项目建设,始终以建设宜居城市为核心,以生态、环保、节能为建设重点,积极进行可持续社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要点2.1土地集约利用生态城在保证环境品质的前提下,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进行适度有序的高强度开发,形成紧凑的城市布局,规划建设用地的人口密度为1.4万人/平方公里。
生态城土地集约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分级居住体系生态城建立了“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体系(见图1)。
生态城市规划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规划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为例杨保军 董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摘要: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生态示范意义,总结“指标体系建立→定位与产业选择→规模确定→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确立→配套政策制订”的生态型规划步骤,从“自然生态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绿色交通理念、生态社区模式、文化保护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和能源利用理念”7个方面总结生态型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生态城;生态型规划1 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综合体现。
“建设生态文明”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在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国内出现了若干“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尝试,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
2007年11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与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签署了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定,中新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
以下就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探讨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
2 中新生态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从选址来看,中新生态城以非耕地为主,体现了保护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位于水资源缺乏地区,在规划中将重点研究和推广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先进适用技术,体现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靠近中心城市,能够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体图1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位置现了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目标。
同时,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这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中,具有“先行先试”的作用。
它的顺利建成,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生态城运作与管理模式的推广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设计国际咨询活动举行

北 京 宋 家 庄 将 建 亚 洲 最 大 地 铁 换 乘 站
北 京宋 家庄 将建 成亚 洲最 大地 铁换 乘站 .总 建筑 面积达 5 . 1万平 方米 ,大小 相 当于 7个足 球场 。在现 有 5号 线宋 家庄站 的
基础 上 , 目前正在 建设 地铁 1 号线及 亦庄 线宋 家 庄车 站 换 乘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源利 用等 方面 进行 了深化 。 同时 . 家单 位对 细 节部分 的设 计也 各 有特 色 . 6
如利 用潜 在优 势开发 水体 周 边地 区 ,或创 造一 系列 的空 间和场 所 .构成 水 体 沿 岸的 多种体 验等 。 目前 .此 次城 市 设计 国际 咨询 活动 还在评 审阶段 。
览会在西安隆重开幕。 陶氏化学外墙外保温系统首次亮相 西安展会 .荣获主办方评选的 最佳节能行业贡献奖” 。
陶氏化学 不仅提 供全球领 先的建 筑节能 解决 方 案 还 为
.
中国节能 建筑 的推 广起到 了带头 作用 , 中标志 性的工程 包 其 括 奥林 匹克中心运 动员公 寓作 为品牌性楼 盘的 万科 兰乔圣 菲 别墅 、 为地 标性 建筑 的上海环 球金融 中心等 。陶 氏化学 作
l
位 主 办 的第三 届 中国 ( 西安 )国际 建筑 节能 科技 与设 备展
索可复制和推广的 “ 可持续发展模式” 提供了创意。 J 新加坡、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芬兰的6家设计机构参加了 l
此 次 国际咨 询活 动 ,除 了对 整体城 市进 行设 计外 6家 国 际设计 机构 还对 城 市主 中心 、北 部次 中心 、行 政 中心 、青坨 子特 色 中心 、生 态谷 和生 态廊 道 等重点 区域 进行 了特 色设 计 。为 了体 现生 态环 保 、节能减 排 、 色建 筑 、 J 绿 循环 经济 等特 点 .他们 在构 建开 敞 空间 系统 、” 水 ”岸线 景观 、 再 生能 三 可 J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为例
杨保军;董珂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阐述对生态概念的理解,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示范意义,采用了"先底后图"的规划方法和生态主导型规划方法,从公共政策、平面布局理念、控制导则3个层面突出"生态"的主导地位,在"自然生态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绿色交通理念、生态社区模式,文化保护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和能源利用理念"7个方面总结平面布局理念的创新点.
【总页数】6页(P10-14,97)
【作者】杨保军;董珂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X3201
【相关文献】
1.生态城市规划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J], 孙晓峰
2.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为例 [J], 蔡云楠;朱志军;郭冠颂;陈霭雯
3.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
[J], 孙晓峰;黄雅贤;尹波;范靓
4.基于GIS的生态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J], 李媛;王建廷
5.中新天津生态城北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理念与实践 [J], 曾伟;位树;杨丽丽;刘
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二零零八年九月目录总则 (3)1 编制依据 (3)2 设计原则 (3)3 适用范围 (4)1 规划与景观 (5)1.1 场地规划 (6)1.2 建筑总体布局 (6)1.3 场地室外环境 (7)1.4 场地交通组织 (8)1.5 绿化与景观环境设计 (9)2 建筑设计 (13)2.1 建筑外围护结构 (14)2.2 遮阳设计 (14)2.3 日照与采光 (15)2.4 自然通风 (16)2.5 隔声降噪 (16)2.6 室内空气质量 (18)2.7 无障碍设计 (18)2.8 建筑节材 (19)2.9 垃圾收集系统 (20)2.10 创新设计 (20)3 结构设计 (21)3.1 总则 (22)3.2 绿色建筑体系的结构选型 (22)3.3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的材料选择 (24)4 暖通空调设计 (26)4.1 基本设计要求 (27)4.2 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27)4.3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 (27)4.4 能源的合理选择和利用 (28)4.5 节能技术与应用 (29)4.6 系统及设备效率 (30)4.7 能量计量 (31)4.8 自动控制与调节 (31)4.9 系统运行与管理 (31)5 给排水设计 (32)5.1 水系统规划设计 (33)5.2 给水 (33)5.3 污水及雨水 (35)5.4 非传统水源利用 (35)5.5 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 (36)6 电气设计 (38)6.1 电力能源的选择 (39)6.2 供配电系统与设备的节能 (40)6.3 照明节能 (41)6.4 电能计量 (44)6.5 建筑智能化 (44)总则1 编制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细则》2 设计原则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幅员广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差异巨大,对建筑的综合需求因此而不同。
中心天津生态城起步区住宅设计导则

5 垃圾回收处理.................................................................................................................... - 20 -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设计理念

Technological技术交流EXCHANGE刘润有 李曦淳 张大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摘 要】生态城市是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晶,生态城市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和单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范畴,从生态城市理念和建设情况的分析中,说明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的产物,真正目标是创造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理念;生态城市设计【Abstract 】 Ecological city is the result of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The concept has beyond the meaning of traditional city and the simple categor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From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the ecological city and construction situation, we know that ecological city is the product of overall and lasting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symbiosis system of society-economy-nature, whose real aim is creating the overall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ystem.【Key words 】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design of ecological cityOn the design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taking the zhongxintianjin ecological city as example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1 生态城市概述随着城市化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交通拥挤、土地紧张等城市问题接踵而来。
天津生态城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天津生态城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摘要天津生态城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一个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原因,该地区常年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天津生态城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GI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快速响应和处理汛情信息,实现指挥调度效率的提高。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为天津生态城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了科学、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城市防汛、指挥调度、大数据、云计算、GISAbstractTianjin Eco-city is located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nd is a new urban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Due to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errain, the area is threatened by floods all year round. To cope with these challeng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efficient urbanflood control command and dispatch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nd implement a set of Tianjin Eco-city urban flood control command and dispatch system. The system adopts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big data analysis, cloud computing, and GIS technology. It can quickly respond to and process flood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and and dispatc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provide scientific, efficient and reliabl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urban flood control work in Tianjin Eco-city.Key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command and dispatch,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GIS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水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生态文明,绿色设计——《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摘要:构建生态城市是在工业社会引起大量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益探索。
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新天津生态城是目前中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生态城建设项目。
本文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入手,通过文献参考以及实地考察,充分了解生态城现状并进行分析。
发现周边环境对于生态城的影响、盐碱地的改造成本过高而可持续性不强、交通不便、生态城入住率不高和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等并提出可用策略。
,thenewTianjinecocityiscurrentlyChina'slargestinvestment,,resourcesan denvironment,throughtheliteraturereferenceandon-the-spotinvestigation,,trafficinconvenience,ecocity,theoccupancyrateisnot highandthepublicparticipationenthusiasmisnothighandputforwardstrategi es.关键词: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口,资源,环境一前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高度集中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对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索一直在不断进行。
在高速发展的背后,生态城内部人口、资源、环境究竟发展如何,用什么样的方式在发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成为许多关注生态城建设的学者所关心的。
本文选择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尤其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来具体总结生态城的目前建设状况,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给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建言献策。
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甚至是从研究方法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从1971年开始就已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和思想,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生态城市建设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外已经有不少的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与效果并且,开发趋势已经从传统的小城镇延伸到一些开发时间较长、城市空间较大、产业形态复杂的国际大都市国内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已经不断深入,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这方面的规划建设实践。
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4项指标,关于环境资源的八项指标有七项是约束性指标;以及各地同住建部签署的《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但是国内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脱离以及对于后期民意调查的欠缺,导致国内生态城市的建设不太理想。
创新性理论以实践结合拓宽生态城市研究宽度,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案例研究城市生态设计二中新生态城选址分析选制原则符合建设初衷依法取得土地、不占用耕地的原则气候条件气候条件较好,属于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符合宜居城市对于气候的要求;选址目标区域内生态情况较为恶劣,急需保护、修复以及重建,如果生态城建设在此,成功之后将大大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情况,实现水土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积累大量生态修复方面的经验,为推广生态城模式奠定基础。
三中新生态城的建筑组织分析建筑组织理念生态城借鉴新加坡“邻里单元”的理念,设计构成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3级的“生态社区模式”。
社区单元化,使每个单元都有合理的配套设施。
在适宜的步行范围内解决生活基本需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建设社区中心方法保证居民在500米范围内获得各类日常服务。
建筑“集合--分散”式摆放。
以津滨轻轨延长线串接生态城主次中心和各片区,形成生态城对外大运量快速公交走廊。
轨道站点与公交线路无缝衔接,轨道站点周边1公里服务范围覆盖80%的片区用地。
交通系统原则建立覆盖全城的慢行交通网络,实现人车分离、机非分离。
四中新生态城建筑形体策略在中新生态城里,建筑是以集中区域单元,并在子单元中“建筑包围环境,建筑围绕自然”,建筑在外,绿化在内,成立一个单元。
再由无数个单元规则排列,成区块状铺设。
建筑区块以北向南建筑高度递减。
五住宅开放空间以自然环境为基底,将自然环境、人造世界与人紧紧结合起来,打造出适宜人类生活的一种环境,这是我们做生态城设计的最终目的。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中,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以公园的形式将设计地块进行划分、组合、连接,以不同疏密的绿化为引导对地块进行网格式划分,用环境引导行为,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六可持续发展问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
市政雨水的收集与排放系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城市的安全。
在此前提下,考虑对市政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以节水为核心,以调蓄为手段,以湿地的滞留处理、绿地的入渗为辅助,开展雨、污水综合利用,建立一套生态、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进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
主要考虑通过细胞社区内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雨水渗透系统、雨水的综合存蓄系统进行综合调蓄利用,进而达到以调峰、蓄滞、收集利用为主,以外排为辅的城市排水理念。
生态城把市政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与细胞社区或大型公建、广场、公园等范围内设置雨水的收集、渗透、综合存蓄、处理系统和利用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雨水进行综合的调蓄与利用。
将自然中的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一系列的人为设计,从而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集中发电站与市电箱式变电站邻建,慢行通道及绿化照明通过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
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方阵、并网发电用逆变器、储能蓄电池、用电负荷设备及与箱站的连接电缆等组成。
正常情况下,在晴朗的白天由太阳电池方阵产生电能,然后经过并功率调节器变换后给蓄电池充电。
当有多余的电能时,通过功率调节器向太阳能站所接箱式变电站内交通信号等负荷供电;在夜间由储能蓄电池经过逆变器放电向照明用电负荷设备(辅路草坪灯及慢行通道路灯)供电,当蓄电池容量不足时自动切换到由市电给负荷设备供电。
生态办公措施生态办公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生态开发理念,其构造具有低耗、节能、健康、高效、环保之功能,具有生态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成为国内外有实力、有现代意识的高新科技、先进企业的总部办公及科技核心研发机构的理想办公场所。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办公楼中利用了生态办公的理念,举例说明,某写字楼,阳光通过玻璃幕墙照进建筑中,使自然光得到充分利用,空气经过墙上的气孔进行流动,改善人们在建筑中办公时候的工作环境。
如图所示。
七总结中国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到现在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本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我们应当抱着敬畏和谨慎的心态,处理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的选址、指标体系、产业选择、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格局优化、绿色交通、生态社区、历史文化保护、水资源和能源节约高效利用都体现着生态城市的四大建设原则(图8)。
但在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大量实地考察,归纳总结出在生态城人口、资源、环境建设的进展情况,在肯定取得的成绩同时,又找出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于生态城150位居民进行生态城建设状况的了解和参与程度的问卷调查,得到大量数据,进行SPSS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到分析结论。
目前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五个重要问题:一是忽视周边环境对于生态城的影响,二是盐碱地的改造成本高而可持续性不强,三是交通不便严重影响生态城的进一步发展,四是生态城入住率不高,五是公众参与生态城建设与维护的热情不高。
在以后的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一应注意周边环境对于城市设计的影响,二应综合考虑改造的成本,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三是应考虑交通对于城市生态设计的持续影响,四是加强对于软环境的建设力度,以吸引居民入住;五是加强对人的生态化,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反应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八参考文献[1]王晓华,刘润有,李忠峰,韩海生,曾伟.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道路设计理念[C].天津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公司,2011:82—86[2]刘润有,李曦淳,张大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设计理念[J]技术交流,2009(10):58—63[3]时佳.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现状研究—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例[C].天津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部,2013—1:1—69[4]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11(4)23—29[5]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6):6-8.[6]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17-20.[7]王如松.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城市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的生态转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6):1-5.[8]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加坡生态城工作组.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M].[9]朱春玉.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变革[D].中国海洋大学,2006[10]侯爱敏,袁中金.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11,(3)[11]吴唯佳.德国弗赖堡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国外城市规划,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