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合集下载

第二讲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PPT课件

第二讲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PPT课件
曲线的指数化。
• 基尼系数=A/(A+B)
A为阴影部分,B为OEF。
13
稳定原则的四大指标:
• 物价稳定 • 充分就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14
资源配置方式
• 习惯:
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 例。(长子继承、手艺人传媳不传女等)
• 命令:
由政府或掌权者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封建王 朝、集权经济)
行的改进。
6
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
B的福利
W′ .C
.E D ′.
D
A的福利
O
W
7
• W′W为福利边界,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和现有资源
配置方式下,A、B两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福利水平社 会曲线。
• C点是超越了福利边界,即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不可
能达到的福利水平。
• D点是低效率福利水平,即低于现有经济技术水平所能
提供的福利水平。
• E点是W′W中的任何一点,可移动,每一点均是现有的
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下的福利水平。
8
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TSR>0>TSC
• TSR(Total Social Revenue)
社会总收益,指人们从某一产品所获得的总的
满足程度。TSC(Total Social Cost)
社会总成本,指人们为生产某一产品所消耗的 社会成本总和。
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已经达到这样
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变必须以另一部分人 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 相关概念:
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指资源配置改变后,
①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7、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宏观性失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
8、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分配性失灵)
即使在市场运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时,也存 在政府干预的其他原因。
三、政府的经济职能与政府失灵
(一)政府的内涵
1、政府的一般内涵 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 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 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 概念上的政府。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 性因素。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 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 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 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市 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的问题)

6、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5 7、卢现祥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年6月 8、柯武刚 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0、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高质量车 卖主 20000 坏车 10000
买主
24000
12000
假定买到好车和坏车的概率为50%,在此情况下,购买者愿意支付 的价格为: 50%×24000 + 50%×12000 = 18000 此时只有坏车才有市场。旧车市场上只剩下大量的质量差的车。 劣等车驱逐优等车,这一不正常现象被称为逆向选择。

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的职能

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的职能

方向。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去年工作回顾;二、今年主要任务;三、关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一)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保力度。 (四)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文化建设。 (六)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七)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三节 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 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完善的 方面。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 2、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
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方面
外部效应 公共产品和市场不完全 交易成本 信息不完全或信息失灵

帕累托最优点是哪些? 哪些点的怎么样移动是帕累托改进?
X 群 体 拥 有 的 社 会 财 富
A
E
F
G C D
帕累托效率曲线
B
Y群体拥有的社会财富
三、公平准则
1、规则公平: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对所 有参与竞争的社会成员一视同仁,所有 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参与活动。 2、起点公平:强调在竞争的起点,社会成 员所拥有的资源状况。 3、结果公平: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强调 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 关系。

二、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第⼀章导论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收⼊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市场性社会⽣产活动,从事⾮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市场性社会⽣产活动:政府为满⾜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以不盈利为⽬的,从事⽣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第⼀层次是中央政府;第⼆层次是⼴义政府。

中央政府+各级地⽅政府及附属机构;第三层次统⼀公共部门,⼴义政府+⾮⾦融的公共企业;第四层次⼴义公共部门。

统⼀公共部门+政策性⾦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为三个层次:第⼀层次,研究财政收⽀;第⼆层次,研究财政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

(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领域:(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法。

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了什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也看成⼀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为能否实⾏最⼤化进⾏分析。

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些主要分析⼯具也被公共经济学⼴泛使⽤。

9、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导论4学时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2.1资源配置的内涵2.2市场失灵2.3政府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3.1公共物品的概念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4.1外部效应概论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4.3外部效应的纠正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5.1公共选择方法论5.2几个重要定理5.3寻租理论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6.1公共预算概论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7.1公共收入概论7.2主要税种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8.1公共支出概论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9.1概论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该课程前要提前学习掌握西方经济学、政治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深入阅读本课程的相关文献,按时完成作业,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各项基本理论,能够以经济学方法讨论涉及公共部门行为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效率效益等问题,对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各项政策活动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四、教学安排40学时,讲授60%、案例20%、讨论20%五、教材和参考资料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英文名称:Thepubliceconomics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简介: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如公共需求与公共选择、资源配置中的公共商品供给、市场与政府等,以及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的有关问题.授课对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教材: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公共经济学第二三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公共经济学第二三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公共经济学》之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一、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资源稀缺。

资源配置:把资源用于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创造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过程。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什么是资源?资源是一个集合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而言,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即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加以利用,以提高人类生活福利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称。

狭义资源则是指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1972)资源的两大分类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新科学概念)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和区域性等。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等。

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狭义:用有限的要素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更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并使消费者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

广义:在坚持效率、公平、稳定三者统一的原则下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效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效率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也许是惟一的中心问题)。

效率意味着不存在浪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存量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创造的财富能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效率的不同视角经济效率: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

即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

工作效率: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管理学意义上的效率: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

资源利用的效率利用资源创造出最大数量的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或者说,社会的生产活动始终是在资源利用的可能性边缘(可以被生产出来的物品的各种组合的外部界限)上的运行。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效率与公平
历史意义: 1、有助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确立并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2、有助于冲破和消解平均主义式、绝对的平等观;
3、在客观上印证了发达的经济基础对于实现真正社会公正的极端 重要性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局限性
1、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相抵触;
2、没有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政策2个层面的公正问题;
效率的含义
帕累托最优(效率)vs.帕累托改善(改进) 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 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 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指可以通过资 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 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帕累托效率意味着 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

主要原因------市场失灵
食 品 安 全房ຫໍສະໝຸດ 高速上涨垄断公地悲剧
公 地 悲 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 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 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 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公共部门效率与资源配置
小组成员:吕绪瑞、马婷婷、蔡亚芸、 韩金伶、李莹、张艺凡、闫莉娜、董筱

社会经济活动的三个基本原则:
效率、公平、稳定
公共经济职能为 ——参与资源配置

——协调收入分配
——促进经济稳定
大家都知道:市场可以进行资源配置,那为什么 公共部门还要参与资源配置呢?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

公共经济学部分课后答案

公共经济学部分课后答案
第一章 导论 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它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 作用的科学。 研究的内容: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
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 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有些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有些投资大、高 风险、获益周期长的产业,私人部门是不敢贸然经营的,比如某些高科技新型产业等。在这些领域也 是需要政府部门介入的。 ⑤ 偏好不合理——优质品、劣质品问题。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的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 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可能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只是给予它较低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在很低的价格下才愿意购买;或者相反。例如低估了教育的好 处而高估了香烟的好处。
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原则是公共部门从事经 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8、请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来谈谈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1、如何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也就是说,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更多符合人们偏 好的产品和服务。它只注重效率问题,而不考虑收入分配公平及宏观经济稳定的等。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 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① 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的改 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通过市场机制来到达,其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最优。 ② 公平(Fair):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公平又不同的标准。公平的衡 量标准有两个: ⑴ 劳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以几何图形表示的社会财富分布状况。 ⑵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有劳伦兹曲线而来,是劳伦兹曲线的指数化。 ③ 稳定(Stable):指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衡量的标准有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

第二章政府职能

第二章政府职能
第二章政府职能
2020/12/10
第二章政府职能
• 本章概述:
• 本章从多角度对政府职能的涵义、类别、政府职 能的构成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阐述。
第二章政府职能
• 学习重点:
• 政府职能的涵义、政府职能的构成、政府职能的 转变。
第二章政府职能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 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的职责 范围、履行职责方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 什么作用等问题。
第二章政府职能
3、职能关系的转变;
●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 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重点是权力下放到下 级政府
●理顺政企关系 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把政府公共管理职 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实 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一、贯彻执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 研究拟定工商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并 组织实施。
二、依法组织管理各类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 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常驻 代表机构的注册,核定注册单位名称,审定、批准、颁 发有关证照并实行监督管理。
三、依法组织监督市场竞争行为,查处垄断、不正当 竞争、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等经济违法行为。
第二章政府职能
专题:政企不分与政企分开 政企不分的认识根源是 :
第一,把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经济的职能, 解释为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 活动,并在实践中执行这种职能。 第二,把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的职能,解 释为一种经济管理上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体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衽高度集中 的计划管理。

公共经济学(樊勇明)笔记

公共经济学(樊勇明)笔记

公共经济学(樊勇明版)写在前面的话,2009年公共经济学考题1、【简答题】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来解释“搭便车”现象。

(10分)2、【论述题】近期有关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国际警戒线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此背景下,国家推出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更为引人注目,试论当前我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3、【分析题】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亿万元。

试问公共支出的变化趋势是否带有偶然性?怎样看待此次我国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宏观经济政策?2010年公共经济学考题:【简答】试通过信息不对称这一市场失灵的表现,阐述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论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际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服务型政府,财政支出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的背景下,行政支出规模居高不下的现实十分引人瞩目。

试对中国当前的行政支出规模进行评析以及如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案例分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日益恶化的气候形势和生态环境,引起来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希望通过碳交易,以市场机制方式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94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碳交易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资源配置的原则
资源配置的方式
传 命 统 令 社 机 会 制 习 惯
市 场 机 制
配置
一、资源配置
• 资源短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资源短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狭义的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 问题:生产要素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问题:生产要素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 生产--解决效率问题。 --解决效率问题 生产--解决效率问题。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包括效率、公平、稳定三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包括效率、公平、 条基本原则。 条基本原则。没有公平和稳定就不能实现效率的 提高。 提高。
B、公平原则 B、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所要求的公平与社会福利所认识的 公平是不同的, 公平是不同的,公共经济学应当从社会这一层 面来认识公平原则。 面来认识公平原则。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公平观,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公平观,不同的学 科领域对公平的认识也是不同的,经济学家、 科领域对公平的认识也是不同的,经济学家、 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等, 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等,他们对公 平的定义是不同的。 平的定义是不同的。 公平的最低线是什么? 公平的最低线是什么?
• 2.竞争失效。产品差别的存在、交易成本和费 竞争失效。产品差别的存在、 用阻碍资源自由流动、 用阻碍资源自由流动、存在规模效益的自然垄断 影响充分竞争;(电话、供电、供水行业) ;(电话 影响充分竞争;(电话、供电、供水行业) 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学校广播,路灯) ;(学校广播 B.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学校广播,路灯) 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影响市场配置的效率; C.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影响市场配置的效率; 污染、蜜蜂采蜜) (污染、蜜蜂采蜜) 市场的不完全--风险的不确定性问题; --风险的不确定性问题 D.市场的不完全--风险的不确定性问题; 保险品种不丰富、贷款的提供) (保险品种不丰富、贷款的提供) E.偏好的不合理--被人低估的物品称为优质 偏好的不合理--被人低估的物品称为优质 -- 反之称为劣质品,如低估教育,高估香烟; 品,反之称为劣质品,如低估教育,高估香烟; 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 F.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 息)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 G.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 分配不公问题。 H.分配不公问题。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公共经济学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
市场失灵具体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2、外部性问题(山西临汾环境污染) 3、市场垄断,竞争失效(通信行业) 4、失业、通胀及经济失衡问题(人为地使劳动力供过于求) 5、公共产品问题(私人无力无愿提供公共产品) 6、消费者无知(信息不对称) 7、市场调整的代价(转基因食品、泡沫餐具) 8、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供给增加
库存增加
公共经济学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一、资源配置方式
概括起来,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 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消费者每天作出的购买这种东西而不是那种东西的决策。企业 受到追求利润的欲望的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高的产品, 离开那些利润较低的部门。 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唯一的办法便是采 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点。如增加劳动时 间或提高生产技术。(富士康的用工)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这些市场决定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它们又构成人 们的收入。因此,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拥有的生产 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公共经济学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一、资源配置方式
1.
2.
3.
4.
稳定原则 稳定物价 实质是防止物价普遍、持续、大幅度地上涨。 充分就业 摩擦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 可承受的非自愿失业幅度 经济增长 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 平衡国际收支 努力实现一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 大体平很
公共经济学
效率原则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一、资源配置方式

樊勇明、复旦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

樊勇明、复旦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1.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经济区别?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

<1>企业和居民作为私人部门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的;<2>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不能忽视收益与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全社会公平和公正为前提和目标。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有三个: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宏观经济稳定功能3.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及其附属物的存在意义和行为方式,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2.公共经济学中对公共部门即政府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狭义政府。

一国中央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各厅局、附属机构是公共部门的核心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广义政府。

这个层次的公共部门不仅包括中央政府,而且还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第三个层次被称为统一公共部门。

在广义的政府之上,又加上了非金融的公共企业,包括中央和地方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

第四个层次被称为一般公共部门。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各自兴办的企事业之外又加上政策性金融机构。

一般以进出口银行,开发银行等形式出现。

3.从政府三大功能出发,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内涵?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二、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一)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1.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相互关系如何?<1>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发展过来的。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一、资源配置的方式(一)【帕累托最优状态】(08名解) ----经济学的效率,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二)【社会总收益TSR】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三)【社会总成本TSC】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四)【摩擦性失业】由于技术、季节等原因,短期内劳动力供求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五)【资源性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或工作条件造成的失业。

(六)【非自愿失业幅度】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却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七)资源配置的方式(09 简答):1、传统社会的习惯( 1 )习惯的定义: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 2 )习惯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习惯支配的传统社会中,用世袭分工制度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与延续。

习惯窒息了社会的创新,导致传统社会发展缓慢。

2、命令(政府)机制( 1 )定义:【命令机制】主要是指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策的资源配置方式。

( 2 )适用条件: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时期,命令机制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方法。

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必然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影响社会福利的增进。

3、市场机制:(1 )定义:【市场机制】是指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决定的资源配置方式。

( 2 )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3 )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①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点: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

②市场是一种产品的买方和卖方互相竞争,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③价格调节生产:均衡——不均衡——均衡(4)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的解决途径: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资源配置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有限的,而这些资源要用来满足的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多样的,于是产生了资源如何最优配置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1、资源的含义(1)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基本假设:①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②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体力/脑力);资本;企业家才能;信息;时间(2)选择( Choice ) : 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各种用途之间作出选择。

这是稀缺的结果。

--------- 个人、企业和社会都面临选择问题。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作出一种选择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最高价值(收益)。

——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的真实代价。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必须进行选择,在多种用途中间选择,这样就产生了资源配置问题--- 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愿望。

这就引申出了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1)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即产品如何分配,应首先满足哪些人的欲望?2、狭义的资源配置的含义狭义的资源配置是指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

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这三个基本问题事实上是通常所说的“效率”问题。

假设一个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 黄油和大炮,在既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如下表:•经济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原因:资源总量增加、技术进步、灾害等•表现为:生产可能集的扩大(或者缩小)不同的经济制度对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市场和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按照二者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制度分为三类: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3、广义的资源配置的含义广义资源配置是指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

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二、资源配置的原则1、效率原则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帕累托改进: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就是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只说明效率问题,不说明公平问题对帕累托最优的通俗理解——(蛋糕做到最大时)除非损人,否则不能利己2、公平原则(1)理解A、经济层面公平主要是指现有社会成员在参与经济竞争时有着同等的机会,在竞争过程中遵循同等的原则,在分配方面能获得与个人所付出的劳动相当的收入。

B、政治层面公平主要是指同一社会中的个人之间和社会阶层之间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以及该社会中所有的人在遵守法律和各项政治规则的义务方面的平等。

C、伦理层面公平是指所有的人在人格上的平等,每个人在生存权和发展权上的平等,作为道德上的一种善,都以平等之心对待所有人,尊重和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尊严和生命价值的品质。

(2)公平问题依然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相对稀缺,而人类却有着天然的利己本性。

在社会分配过程中,“每个人都更喜欢较大的份额而非较小的份额”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的背景。

通过一种合理的社会安排,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受到公平的对待,对于每一个社会来说都是必需的。

(3)对公平程度的衡量——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这是一种参考指标,因为公平与否是一种价值判断,具有主观因素。

国际上通常认为:3、稳定原则公共经济学中的稳定是指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

衡量稳定的标准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

经济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剧烈波动、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增长停滞或国际收支失衡,严重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因而评价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否还应考虑经济稳定原则。

三、资源配置的方式1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这些惯例通常具有法律或道德的约束力,从而形成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经济问题、进行资源配置时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性约束。

如长子继承、手艺人传媳不传女等。

2命令是指主要由政府或掌权者来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

3市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

在这种方式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要素拥有者分别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分散地、独立地进行经济决策,并通过市场交换和竞争达到他们的目的,调整他们的行为。

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一、市场机制的职能优势市场机制的具体优势有:1)信息传递的效率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3)有效的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二、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1)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三、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市场机制局限性的突出表现有:1.市场竞争不完全2.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3.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4.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5.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不仅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而且在少数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社会后果,被称为市场失灵。

四、市场失灵分析(一)市场失灵的含义1、市场失灵:是指这样的一些现象和领域,市场价格机制在其中不能发挥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以使其实现有效率的状态。

如垄断、外部性、微观分配不公等现象,公共产品等领域,它们既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或条件,也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面对“市场失灵”,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需要,必然出面对微观经济领域进行干预,直接调节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就是“微观规制”。

政府实施微观规制的主要手段有行政干预和社会管制、法律法规、经济杠杆等。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1)垄断的必然性具有“经济人”特征的厂商为了“超额利润”,必然会寻求“垄断优势”——产品差别、规模经济和特许经营等。

(2)垄断所造成的对资源配置的误导及生产低效率由于靠垄断高价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一方面导致厂商不去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是水涨船高,在高成本基础上加成定价,把低效率的损失转嫁给消费者、转嫁给社会。

另一方面,价格高居不下,也会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发生误导作用。

特别是垄断者为了垄断市场往往会保守技术秘密或把技术束之高阁,阻碍技术进步。

甚至为了获得特许经营的垄断地位不惜去“寻租”或者“贿赂”,导致社会腐败。

(3)对垄断的微观规制反垄断法:美国的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公共管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价格和产量进行管制。

包括两类:一是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如电力、自来水、城市公共交通、煤气等行业;二是对非自然垄断待业的管制,如航空、铁路等行业。

2、外部性帕累托最优强调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等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的条件。

如果真的如此,就没有外部性的存在。

但是,现实生活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背离,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的情况是很普遍的。

这就说明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

案例1 1989年,在阿拉斯加的威廉•桑德王子岛附近,几百万加仑石油从埃克森公司的一艘油船上泄漏,造成了野生生物的大批死亡,渔场遭毁,自然环境受损。

尽管埃克森公司声称花10亿多美元进行清理,但大部分损害需要好几年才能补救回来。

为什么埃克森公司不建造一艘更安全一些的船,或者更为小心谨慎一些呢?答案在于外部性:石油泄漏对埃克森公司的成本——即使是10亿美元——也可能小于由于损害环境而造成的全部成本。

因为埃克森公司或者其他任何石油公司只承担成本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动机去设计和购买对环境安全的船只,或者在其船员当中强调谨慎小心。

案例2 另一起重大灾难是1986年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波及几千英里之外。

5年后,在瑞典一些地方饲养的驯鹿仍由于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而不能食用。

这是外部性存在的又一例——苏联不必为在国土以外造成的损害付出代价。

(1)含义所谓外部性,也称外部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或者更广泛地说,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08页(2)分类一类是负的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

如果外部性带来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负的外部性。

一类是正的外部性,或者称外部经济;如果外部性带来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正的外部性。

案例3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

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

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

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

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驶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收益。

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

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

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不管外部经济或不经济,从社会的角度看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错误,即造成市场失灵。

(3)外部性的矫正:外部性内部化1)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2)经济措施:庇古税与补贴3)法律措施:规则及普遍性4)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产权界定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推动企业理论的发展。

(1)产权与交易成本的含义:产权是指人类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与处置权的总和。

由于使用权与处置权归属于所有权,因此,产权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所有权。

交易成本是指为了达成一笔交易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搜寻交易信息的费用、谈判签订合同的费用和执行以及监督合同履行的费用。

(2)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初始的产权如何分配,市场机制或市场交换将消除外部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