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精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PART 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定义的角度不一样)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国境和关境的区别)
3、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差额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贸易量:是指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用不变价格表示贸易发展规
模的一个指标】
对外贸易量:指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以基期价格作参照,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可更准确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动。
4、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Foreign Trade by Regions)&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它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并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表示各洲、各国或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6、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
国际贸易中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技术等费用的贸易方式。它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7、国际贸易的分类:
(1)以货物移动方向为标准的分类: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以是否有第三国或地区参加贸易为标准的分类: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3)以清偿工具为标准的分类:现汇贸易、易货贸易
(4)以交易手段为标准的分类:单证贸易、无纸贸易
(5)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货物贸易( goods trade)和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作用
1、人类产生初期:无剩余物资(→无贸易)→有剩余物资需交换(→贸易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引发)生产国际化发展
跨国公司
区域经济一体化
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往往牵涉或反映一个国(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
2、中国目前有四个关境:内地、港、澳、台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越过关境,故也称为对外贸易
3、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国家的形成(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4、国际贸易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分工(畜牧业、农业、商人分离)→对外贸易开始萌芽
主要形式:物物交换,以食物等生活资料为主
2)奴隶社会(水上交通便利)
商品结构: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
生产目的:为奴隶主阶级直接消费和官府采办、朝贡为主
3)封建社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
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出现了固定交易场所和有组织的贸易行为
贸易方式:现场看货
商品结构以奢侈品为主,目的主要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多用于消费
4)资本主义社会以来(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一二次世界大战)
对外贸易目的:生产和消费
商品结构复杂化,贸易方式多样化
WTO的建立
5、(1)对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
1)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2)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
3)对外贸易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维护本国权益的重要手段。
(2)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充分利用资源,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
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
3)为国内扩大积累。
4)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5)参与不断变化的国际分工。
6)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PART 2国际贸易理论篇
国贸理论概览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
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H-O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托马斯·孟):
重商主义,强调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当代国贸理论(里昂惕夫之谜):
新要素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偏好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学说
重商主义(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时代)
历史背景:
物质基础:商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地理大发现)
政治基础:政府干预(鼓励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和发展对外贸易)
文化基础:文艺复兴(正视与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基本思想内容:
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获得财富的途径则是对外贸易的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强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两个阶段:
重金主义(早期):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防止货币外流
金银货币上:允许输出,但要从事海外贸易贸易差额论(晚期):保证贸易顺差,使金银流入(特点) 对外贸易上:增加出口,扩大贸易顺差
评价:
利:①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欧洲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②具有现实意义(追求贸易顺差、鼓励出口、强调国家对外贸的干预等)
③为国贸一般理论奠定基础
弊:把经济活动局限于流通领域、用静止观点看待世界资源
2、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主要观点:
①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专业化→劳动者生产技能提高
避免不同工作进行转移造成的时间损失
导致简化劳动的机械出现
②分工原则:绝对优势——如果一国购买某种商品所花费的成本比在国内生产该产品的耗费低,那么
本国就不应该生产这种商品,而应当大量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商品以换取货币,然后再购买这种商品,
这样就比自己生产要便宜得多。
③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地域分工理论)
评价:
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开展
弊: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利的情况
3、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主要内容:该理论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即使不能生产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与另一国进行贸易,而且使贸易双方都能够得到好处。
评价:
利:证明国际贸易是因为比较利益的差异产生的
弊:无法解释一些实际情况(eg.放弃某些行业所面临的巨大失业,及工人的政治压力)
核心: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4、相互需求说
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马歇尔)
——实际上是比较优势论的补充,核心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