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

合集下载

补充: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补充: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与美国、日本等国不同的公务员分类制度,即公务员的品位分类。

这种分类制的特点是把公务员分成不同的品位等级,公务员既有代表其地位高低、资格深浅、报酬多寡的官阶,又有代表其权力大小、职责轻重、任务难易的职位。

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相比,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劣,概而言之:1.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

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2.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

3.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4.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式地跨级晋升;品位分类制主要不以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升到上一级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

5.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系、职组、职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很高的技术性。

6.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

试比较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

试比较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的比较一、引言职位分类制度和品位分类制度是组织管理领域常见的两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主要侧重于根据岗位的职责和具体要求对职位进行分类,而品位分类制度主要是根据个人的能力、贡献和业绩对员工进行分类。

本文将对这两种分类制度进行比较,探讨其特点、优势和适用场景。

二、职位分类制度1. 定义和特点职位分类制度是根据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将职位进行分级的制度。

它主要侧重于确定职位的级别和职责范围,并对每个级别的职位进行明确的描述。

2. 优势职位分类制度具有以下优势:•明确职责分工:通过职位分类制度,组织可以清晰地对员工的职责进行界定,使得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避免职责重叠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便于管理和协调:职位分类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对不同职位的管理和协调。

不同职位级别的员工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通过职位分类制度,可以实现对员工的合理分工和管理,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便于人员选拔与培养:职位分类制度可以作为人员选拔和培养的依据。

通过对不同职位的职责和要求进行明确和分类,组织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3. 适用场景职位分类制度适用于以下场景:•组织规模较大,职位数量众多:当组织规模较大,岗位数量众多时,通过职位分类制度可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和管理,避免冲突和混乱。

•岗位职责较为固定:当岗位职责和要求较为固定,变动较少时,职位分类制度可以更好地帮助组织实现对不同岗位的管理与协调。

三、品位分类制度1. 定义和特点品位分类制度是根据个人的能力、贡献和业绩对员工进行分类,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待遇。

它主要侧重于评估员工的表现和潜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分类。

2. 优势品位分类制度具有以下优势:•激励员工积极性:品位分类制度可以激励员工提升能力、贡献和业绩,以争取更高的品位和待遇。

员工通过不断努力和提升自己的绩效,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回报,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

行政管理概论04第四章人事行政新-PPT课件

行政管理概论04第四章人事行政新-PPT课件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一、人事行政的含义
人事、人事管理、人事行政,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二、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
(一)品位分类 ①职类划分较为简单
特点 ②重视公务员的资格条件 ③官、职相对分离
(一)人事行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三、人事行政的作用
(二)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三、人事行政的作用
(三)人事行政是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公ຫໍສະໝຸດ 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
三、中国公务员的录用与管理
(一)考试录用 ①发布招考公告 ②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 ③对审查合格的进行公开考试 ④对考试合格的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方 面的考核
⑤根据考试、考核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设区的市 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1.实行职业常任
2.公共权力依附于公务职位
3.贯彻功绩主义原则 4.实行功绩考核制 5.对公务员进行统一管理
第四章 人事行政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
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
第一阶段, 1949 年至 1965 年
第二阶段, 1966 年至 1976 年

比较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缺点.(20分)

比较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缺点.(20分)

比较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缺点.(20分)篇一:公务员品味分类与职位分类的特征和优缺点比较公务员制度中,品味分类与职位分类的特征和评价特征:品味分类1、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2、职位类别划分比较简单。

3、强调综合管理能力也就是“通才”。

4、官与职相分离。

5、等级观念比较浓厚的国家盛行。

职位分类1、因人设岗,事在人先2、职位划分比较系统规范,有一套严格程序。

3、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也就是“专才”4、官与职想重合。

5、在民主、平等观念浓厚的国家盛行,实行严格的功绩制。

品味分类的优缺点比较优点:1、人员分类划分比较简单。

2、公务人员流动范围广,工作适应性强。

3、有利于全面培养公务员的素质适合通才发展。

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4、强调教育水平,有利于吸收教育水品较高的优秀人才,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5、强调年资,为公务员升迁提供保障,提供持续性机会和希望。

6、使公务员具有职位上的安全感。

缺点:1、人在事先,易导致人因设岗,不利于严格系统的科学管理。

2、不利于行政业务的专业化发展,影响工作效率3、强调效率、学历限制学历低但是能力强的人发展。

4、强调年资加强公务员的保守性,形成官本位。

5、按劳分配、同工同酬难以贯彻。

职位分类的优缺点比较优点:1、建立规范化的管理系统2、有利于贯彻专业化原则,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

3、促进同工同酬,打破官员能上不能下的局面。

4、有利于合理确定编制最大程度避免机构膨胀。

缺点:1、职位分类工程浩大,运行成本高。

2、整个系统过于强调量化缺乏弹性。

3、不利于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

4、造成公职人员尤其是高级公务人员心里不稳定感篇二:公务员制度论述题公务员制度论述题1、试述我国公务员的范围。

答: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部分组成。

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

我国人大组织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乡镇人大不设常务委员会)。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本条是对职位分类制度的规定。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是两种基本的公务员分类方式。

职位分类,通常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

品位分类,通常以人的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应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分类。

两种分类方式互有长短。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侧重人的资历条件;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侧重职位的职务、职责与职权。

两种分类方式近年来有相互兼容融合的发展趋势。

本条指出:“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明确了职务、级别设置的指导思想,即以职位分类为导向,并吸收品级管理的合理因素。

可以说,公务员法规定的分类制度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职位类别,二是职位设置。

本法分别在第十四条、十八条作了规定。

分类必须符合标准的统一性与类别的排他性原则,必须能够涵盖所有公务员。

根据公务员分类制度设计的立法思想,划分类别的标准,不仅要依据职位的性质和特点,还要取决于管理的需要。

按照以上标准,这里采取举例的方式提出三个类别。

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三个类别。

(一)行政执法类职位。

指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

这是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本质特征。

与政府机关的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相比,行政执法类职位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纯粹的执行性。

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

这一点,与综合管理类职位的区别尤为明显。

二是现场强制性。

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

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2.调任: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

3.转任: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

清朝官员品位与职位分类

清朝官员品位与职位分类

正三品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 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 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 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殿阁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 阁、东阁、体仁阁。 武职京官: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无文武外官。

从一品
文职京官: 三孤与三宫: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 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无文职外官。
补服
文官
一品鹤 二品锦鸡 三品孔雀 四品雁 五品白鹇[xián] 六品鹭鸶
武官
一品麒麟 二品狮 三品豹 四品虎 五品熊 六品彪 七品八品犀牛 九品海马
七品鸂鶒[xī chì] 八品鹌鹑 九品练雀
锦鸡

顶戴


一品珊瑚,表面光华,俗称亮红顶 二品起花珊瑚,俗称暗红顶,即顶珠正面雕刻寿 字 三品蓝宝石,俗称亮蓝顶, 四品青金石,俗称暗蓝顶 五品砗磲[chē qú]石 六品水晶 七品素金,即表面光华的金顶 八九品镂花金顶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太医院左右院 判、国子监司业、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 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 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 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 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 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品位分类之职位分类比较

品位分类之职位分类比较

职位为主品位为辅【1 】所谓品位分类,是指以人员所具有的资格前提为重要根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下来肯定待遇的人事分类轨制.应用品位分类办法进行人事治理的国度,平日先根据职务的性质作比较粗犷的分类,再根据职务的地位.职责与资格前提作普遍的分级,其人事框架构造一般比较简略.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间进行的分类,强调人的资格前提,所以这些国度均十分看重公事员的资格,包含学历.工作年限等身分,尤以学历为重.品位分类的职务划分比较简略,使得公事员的分类工作相对轻便,易于实施,也有利于造就通才式的公事员;对教导程度的强调,有利于接收教导程度高的优良人员;对年资的强调,有利于部队的稳固;官职相对分别使公事员的职位调动不影响其地位和待遇,使公事员具有安然感,也使公事员体系的构造富有弹性,顺应性强,便于调剂.但同时,品位分类也有分类不体系.歧视专业人才.限制了学历低但才能强的人的成长.工作不积极的人靠年资积聚也有提升机遇等缺点.职位分类,就是根据人员担任的职务和义务,按照人员的工作性质.营业内容.简繁难易.义务轻重以及所需资格前提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以此作为人员治理的根据.实施职位分类的国度,一般都制订有专门的职位分类法,大致包含职系.职组.职类.职级.职等等根本概念.职位分类可以描写为如许一种进程,即把当局中各类公事职位按工作性质和营业种类的不合,从横向上划分为若干职组.职系;再按工作义务.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前提的不合,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使每一个职位都能在纵向分类和横向分类交叉组成的职位分类构造体系中找出本身的地位,从而实现对公事员科学化.尺度化.专业化和体系化的治理.职位分类制是以事为中间的现代人事轨制,有规范化的体系分类,没有官.职分别的现象,不消失自力的官等,职等就是官等.其长处在于,遵守因事设职的原则,从纵横两个方面树立规范的人事治理体系,使浩瀚混乱的职位井井有条,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人事治理体系.同时,职位分类不单为选择人才供给了客不雅而具体的尺度,还为工作的考察供给了客不雅的尺度.职位分类经由过程对现有职位工作的剖析,有助于明白机构所担负的功效与现实职位数量设置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合理肯定人员编制,从而为机构改造供给合理的筹划.因为实施职等与官等合一,职位分类使职务.义务与酬报挂钩,表现了按劳分派原则;不合工作种类的职位因为职等的设定也能互相比较,处在统一职等上的职位享受同样的待遇,实现了同工同酬的原则.当然,职位分类也有它的缺点.因为这种分类治理办法是一个浩荡而繁琐的工程,从筹划.组织筹办,到具体实施.完成工作,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时光异常可不雅.同时,因为强调专才原则,也使公事员的调转流淌受到限制,晦气于人的周全成长.品位分类寄义:以公事员所具有的资格前提为分类的重要根据,并以其职务或者级别高下来肯定其待遇的人事分类轨制.特点:1.以工资中间的分类体系2.职类划分比较简略3.强调公事人员的分解治理才能,看重其资格前提4.官与职相对分别.5.分类和分等互相交错6.品位分类在等级不雅念比较深挚的国度较为风行长处:1.人员分类划分比较简略,办法轻便易行.2.公事人员的流淌规模较广,工作顺应性强.3.有利于周全造就公事员的本质,顺应“通才”的成长,且便于进行人员培训4.强调教导程度,有利于接收教导程度高的优良人员,进步公事员部队的本质.5.有利于对公事员形成有用鼓励.6.官职相对分别使公事员的职位调动不影响其地位和待遇,有利于公事员部队的稳固缺点:1树立了规范化的治理体系.2.有利于贯彻专业化原则.3.为考察.培训等工作供给了客不雅尺度.4.有利于合理肯定编制,完美机构设置.5.职等与官等合一,促进了同工同酬的局势,并打破了官员能上不克不及下的局势.职位分类:是在工作剖析的基本上,根据工作性质.繁简程度.义务轻重和所需资格前提,区分若干具有配合特点的职位,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公事员分类尺度的一种治理轨制1.以“事”为中间的分类体系2.职位划分体系规范,有一套严厉的程序3.职位分类重视人员的专业常识技巧,亦强调资格前提4.官和职相重合5.分类方法先横后纵6.职位分类比较合适平易近主平等不雅念浓重的国度7.实施严厉的功劳制1.人在事先,易导致因人设岗,机构膨胀.2.分类比较简略,晦气于严厉体系的科学治理.3.歧视专业人才,晦气于营业的专业化成长,影响工作效力.4.强调教导资格,限制了学历低但才能强的人才的成长.强调年资,加剧官员的保守性,易形成官本位.6、以官阶定待遇,难以表现按劳分派和同工同酬的原则1.职位分类工程浩荡,运作成本高,履行艰苦.2.全部体系过于强调量化,缺少弹性.3.看重专才,使人员的调转流淌受到限制,晦气于人的周全成长,易造成人才流掉.4.职务能上能下,且官等.薪酬随职位变动,易造成公事员心理上的不服安感.。

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

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

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任务→职位分类人→品位分类职位分类1.概念: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位依据工作性质、简繁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要的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色的职位群体,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基础。

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

1869年,XXX,提出以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作为制订工作标准的职位分类原则,并于1903年建议政府机构正式推行职位分类制职位的三个要素:(1)职务:工作人员应当完成任务或为实现某一明确的目的而从事的工作行为。

(2)职责:该职位必须做或不该做的工作规定和承诺。

(3)职权:职位任职人员为完成工作行为而具有的能力。

2.分类特点:(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首先重视职位工作的性质、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其次才是人所具备的资格条件。

先有职位后有在这个职位上工作的公务员。

当职位缺乏公务员事叫“职位空缺”。

事在人先(2)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注重“专才”人员的任职调动、交流和晋升。

普通在同一职系、至多在同一职组范围内进行,跨职组、跨职门的流动和迁升很少。

(3)分类方式先横后纵。

即先进行横向的职系、职组、职门区分,然后再依据工作的难易、简繁和责任大小的程度进行纵向的等级划分。

(4)品等和职等相重合。

品位职位相连,不随人走,严格实行以职位定薪酬的规则,追求同工同酬。

职位变了,薪酬取决于新职位的工作性质。

(5)实行严格的功绩制。

功绩制是升迁和薪酬增加的唯一标准。

例如:美国普通职务类人员,薪酬的增加体式格局有两种:一是工作年限增加自动提升等级,施展阐发凸起奖励提升一级;二是职务提升,薪酬相应进步。

而且规定一人每年只能提升一级,且必须有几人同时竞争,材能最终选出一人提升。

职位分类比较适合民主观念浓厚的国家。

3.分类步骤:职位调查→职位评价→职位归类→制定职位规范职位归类:先横向后纵向纵向:例:出版业中的校对这一职系可以分为一级校对、二级校对、三级校对三个职级;医疗卫生行业中,将护理这一职系分为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和护士等职级。

公务员制度讲座各章概念及重难点知识(第三章)

公务员制度讲座各章概念及重难点知识(第三章)

第三章职务与级别一、基本概念1、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根据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2、品位分类:即以人为分类对象,通常以人的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应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的人事分类制度。

3、职位类别:是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行管理的职位管理制度。

4、职务序列:是依据所负责任的大小、难易程度的高低、资格条件的不同,而设置的从低到高的职务层次,形成机关的层级结构,也为公务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阶梯。

二、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一)什么是职位分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根据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公务员分类制度是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产物,并且伴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人事管理方式和人事分类制度。

1895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动作与工作时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工作分析”、“时间和动作研究”的管理方法,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

“科学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效率,通过提出科学的标准,包括选任标准、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组织原则,以达到科学的分工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0世纪二十年代后,政府部门管理也开始应用科学管理思想。

1923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美国第一个《联邦政府职位分类法案》,标志着现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产生。

职位分类制度从美国开始很快风行全球,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并以之改革公务员管理体系。

试比较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

试比较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

试比较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是企业中常见的两种制度,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员工进行分类和评估。

本文将从定义、优缺点、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一、职位分类制度1. 定义职位分类制度是以员工所担任的职位为基础,通过对职位的分级和评估,确定员工的薪资、晋升和培训等方面的待遇。

2. 优点(1)公正性高:职位分类制度以职务为基础,相对客观、公正,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对员工评价造成的影响。

(2)稳定性强:职位分类制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因个人因素而频繁变动。

(3)激励效果好:通过晋升和薪资等待遇来激励员工积极进取,提高绩效。

3. 缺点(1)过于机械:由于仅以职务为标准,忽略了个人能力和表现等因素,容易造成人才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2)缺乏灵活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职位分类制度可能无法及时适应变化,导致员工薪资待遇不合理。

(3)不利于激励个人能力:职位分类制度往往会让员工感到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为他们所处的职位决定了他们的晋升和薪资待遇。

4. 适用范围职位分类制度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大、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工作任务相对单一的企业。

二、品位分类制度1. 定义品位分类制度是以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对员工能力的评估和排名,确定员工的薪资、晋升和培训等方面的待遇。

2. 优点(1)灵活性强:品位分类制度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随时调整,更好地适应企业变化。

(2)激励效果好:品位分类制度能够更好地激励个人成长和进步,提高绩效。

(3)公正性高:品位分类制度以个人素质和能力为基础,相对客观、公正,减少了主观因素对员工评价造成的影响。

3. 缺点(1)难以衡量:品位分类制度往往需要依靠主观评价,难以准确衡量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2)不稳定:由于品位分类制度依赖于个人能力和表现,因此容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导致员工薪资待遇频繁变动。

(3)可能存在不公平现象:如果评价标准不明确或存在偏见,可能导致对某些员工不公平。

品味分类与职位分类

品味分类与职位分类

启示:
英国、美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行政环境和政治体制。 20世纪末 21世纪初,伴随着风起云涌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总体说来,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具有以下特征:
(1)两官分途:政务官、事务官的分类管理
(应用于我国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可以结合分类管理理念,强化党、政两大类公 务员的分类管理。)
(5)实行严格的功绩制。
分类步骤:职位调查→职位评价→职位归类→制定职位规范
职位归类:先横向后纵向
纵向:例:出版业中的校对这一职系可以分为一级校对、二级校对、三级校
对 三个职级;医疗卫生行业中,将护理这一职系分为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和护士等职级。
举例:中国公务员职位级别
中国公务员级别是指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 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中国公务 员级别分为一级到二十七级27个级别,中国公务员职务分为国家级正职到 乡科级副职10级领导职务。中国公务员职级分为一级巡视员到二级科员12 个职级。
缺点:
(1)人在事先,易出现因人设岗、机构臃肿的现象。 (2)分类不系统、不规范,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 (3)如果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手段,将可能限制学历低、能力强的人才的发展。 (4)轻视专业人才,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5)强调年资,加剧了官员的保守性,并易形成官本位倾向。 (6)以官阶、职称与资格定待遇,导致同工不同酬,不利于对人员的激励。
公务员级别的功能: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级别,影响公务员工资的作用不大,级别的激 励功能较弱,公务员感觉不到级别的激励功能。而根据本条规定,公务员级 别与公务员的职务一起构成了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目前我国 实行的公务员待遇体制,比较强调职务。按照现在的体制,工资、住房、医 疗、交通等福利待遇都与职务高低挂钩,但从职务升迁上讲,每个单位的领 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有限的,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更少,而这就使得许 多人都去跑官、要官、买官,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在实行职务晋升制度的 同时,根据工龄、业绩等因素,确定公务员的级别晋升制度,并与工资、福 利等待遇挂钩,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大多数公务员的利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 极性。

第二章 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第二章 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司法类
《公务员法》第三条规定,法律对 “法官、检察官的义务、权利和管 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官、 检察官的职务设置已有原则规定。
三、职务类别的划分
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将公务员职务 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大类。
职位分为三类,即: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 专业技术类。
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 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 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 层单位。
1、行政执法类
特点: 一是纯粹的执行性。 二是现场强制性。
2、专业技术类
专业技术类职位是指机关中从事专业 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 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 手段保障的职位。
专业技术类非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
(1)首席专家:五至九级; (2)正高级职务:七至十一级; (3)副高级职务:八至十七级; (4)中级职务:十一至二十一级; (5)初级职务:十三至二十五级。
司法类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
(1)首席大法官、首席大检察官:二级; (2)一级大法官、一级大检察官:三至五级; (3)二级大法官、二级大检察官:五至七级; (4)一级高级法官、一级高级检察官:六至九级; (5)二级高级法官、二级高级检察官:七至十一级; (6)三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检察官:八至十三级; (7)四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检察官:九至十五级; (8)一级法官、一级检察官:十至十九级; (9)二级法官、二级检察官:十一至二十级; (10)三级法官、三级检察官:十二至二十一级; (11)四级法官、四级检察官:十三至二十二级; (12)五级法官、五级检察官:十四至二十三级; 司法辅助职务的层次及其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另行规定。

第四讲_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第四讲_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副巡视员 调研员 副调研员 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科员 办事员
1级 2-3级 3-4级 4-5级 5-7级 9-14级 10-15级
3 2 1 公务员的德才 表现、工作实 绩和工作经历 (主要包括任 现职的时间和 工作年限等资 历因素)
公务员所担 任的职务
公务员所在 职位的责任 大小、工作 难易程度。
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比较
品位分类
(Rank-in-person classification)
职位分类
(Rank-in-job classification)
以“事”为中心 1.强调职位的性质和要求。 便于选拔“专才”。 2.级别与职务挂钩,按工 作责任大小和贡献定 待遇,级随职定。 3.有利于实施责、权、利 相结合,激励人员提 高效率。




职位特征: 1)职位在形式上是指一个工作岗位,是指事而不是指人, 是指工作人员担负的职务和责任,而不是指担负职务和责 任的工作人员。不管有没有公务员,也不管是哪个公务员 在这个职位上任职,都不影响职位本身的存在。 2)职位存在于担任他的工作人员之前,人员变动对职位 没有任何影响,没有合适的人选时可以空着职位。 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它是由组织结构的规模、职能、 任务、经费预算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4)职位是由组织根据工作内容、责任轻重、任用条件和 工作量确定的,一旦确定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随意变 动。 5)担任职位的工作人员不具有终身的身份和终身享有的 待遇。只有在担任某一职位时才享有相应的权力和待遇。
2、职位分类(Rank-in-job classification ) 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将职位 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 条件要求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1)职位(Position)。所以,职位是政府组织 的细胞,是政府活动的最基本、最基层单位。职 位包括三个要素:职务、职责和职权。职务是应 当完成的任务。职责是该职位必须做什么或者不 做什么。职权是职位任职人员为了完成工作而具 有的能力

公务员职位分类(一)

公务员职位分类(一)

公务员职位分类。

在公务员法的第八条明确指出,国家对国务院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是公务员法在总则当中确立的一个管理原则,管理最终目的是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分类是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也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从世界各国来看,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大体有两大方式。

第一是职位分类,第二是品位分类。

大家对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已经比较熟悉,下面我用比较简单的语言,再把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四大区别给大家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第一,职位分类它是以事为中心进行人与事的匹配,机关当中是有工作的,是有任务的,必须有事,这叫工作职责,但是工作职责必须由人去完成、去承担,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去匹配人和事,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达到人和事的有机匹配,这是第一个区别。

第二,在进口,职位分类要求职位的申请者必须符合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他不特别讲求学历的高低,这是职位分类,但是品位分类在入口要求申请者有较高的学历,而且在录取排序的时候,学历越高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是第二。

第三,在楼梯口,对职位分类来说,在楼梯口是讲求凡升必考,笔试、面试、考核,品位分类的楼梯口,所谓的楼梯口就是职务晋升,在职务晋升这个环节上,是讲求…(02:55),在…的基础之上,注重工作实际,所谓的工作实际,一般理解为年度考核的等次的高低。

第三个区别就是楼梯口,它的要求不同。

第四,对职位分类来说,级别跟着职位走,对品位分类来说,级别跟着人走,这是它的第四大区别。

我给大家举一个特别熟悉的例子。

比如有一个公务员姓张,这个公务员从A部门借调到B部门,从职级分类来说,张三从A部门借调到B部门,张三原来的级别,原来的职务层次必须重新发生变动,原来的A部门不再保留张三的职务层次,也不再保留张三的级别,这是职位分类的要求,那么品位分类呢?张三从A部门借调到B部门,那么品位分类的制度下,允许张三这位公务员保留原来的职务层次,保留原来的级别,他到底是合适不合适?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人已经不在A单位了,但是A单位还为你保留原来的职务,原来的级别,它的后果,特别是它的负面后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职位分类人→品位分类职位分类1.概念: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位依据工作性质、简繁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要的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色的职位群体,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基础。

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

1869年,美国联邦政府文官事务委员会,提出以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作为制订工作标准的职位分类原则,并于1903年建议政府机构正式推行职位分类制职位的三个要素:(1)职务:工作人员应当完成任务或为实现某一明确的目的而从事的工作行为。

(2)职责:该职位必须做或不该做的工作规定和承诺。

(3)职权:职位任职人员为完成工作行为而具有的能力。

2.分类特点:(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首先重视职位工作的性质、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其次才是人所具备的资格条件。

先有职位后有在这个职位上工作的公务员。

当职位缺乏公务员事叫“职位空缺”。

事在人先(2)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注重“专才”人员的任职调动、交流和晋升。

一般在同一职系、至多在同一职组范围内进行,跨职组、跨职门的流动和迁升很少。

(3)分类方式先横后纵。

即先进行横向的职系、职组、职门区分,然后再依据工作的难易、简繁和责任大小的程度进行纵向的等级划分。

(4)品等和职等相重合。

品位职位相连,不随人走,严格实行以职位定薪酬的规则,追求同工同酬。

职位变了,薪酬取决于新职位的工作性质。

(5)实行严格的功绩制。

功绩制是升迁和薪酬增加的唯一标准。

例如:美国一般职务类人员,薪酬的增加方式有两种:一是工作年限增加自动提升等级,表现突出奖励提升一级;二是职务提升,薪酬相应提高。

并且规定一人每年只能提升一级,且必须有几人同时竞争,材能最终选出一人提升。

职位分类比较适合民主观念浓厚的国家。

3.分类步骤:职位调查→职位评价→职位归类→制定职位规范职位归类:先横向后纵向纵向:例:出版业中的校对这一职系可以分为一级校对、二级校对、三级校对三个职级;医疗卫生行业中,将护理这一职系分为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和护士等职级。

4. 举例:中国公务员职位级别中国公务员级别是指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中国公务员级别分为一级到二十七级27个级别,中国公务员职务分为国家级正职到乡科级副职10级领导职务。

中国公务员职级分为一级巡视员到二级科员12个职级。

我国公务员的级别,既考虑了职位分类的因素,又吸取了我国传统的官员品位制度、干部等级制度以及现代品位分类的因素。

中国的职位分类原则:(1)系统原则。

在对特定的职位进行分类时,应将它置于整个组织系统之中,从总体上分析其作用,并以此为标准确定类别。

(2)渐进原则。

实施工作分类制度,必须在标准、制度统一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到位,逐步完善。

(3)兼顾原则。

一是实行职位分类必须以事为中心,但同时要兼顾品味因素。

二是在坚持统一的工作分类标准下,必须考虑到中央与地方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组织在工作性质、工作特征上的相互差异,兼顾统一性和特殊性。

(4)最低职数限定原则(编制)。

任何一个组织,其职位的数量通常由这一组织在整个组织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所承担的任务、职权范围、人员培训的需要以及经费预算等多种因素决定。

(5)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原则。

对职位分类程序、实施步骤和有关文件实行标准化管理。

(6)动态原则。

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曾经规定,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

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分别是:(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三级至二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四级至三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五级至四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七级至五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八级至六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十级至七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十一级至八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十二级至九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十三级至九级;(十一)科员:十四级至九级;(十二)办事员:十五级至十级。

公务员级别的功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级别,影响公务员工资的作用不大,级别的激励功能较弱,公务员感觉不到级别的激励功能。

而根据本条规定,公务员级别与公务员的职务一起构成了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目前我国实行的公务员待遇体制,比较强调职务。

按照现在的体制,工资、住房、医疗、交通等福利待遇都与职务高低挂钩,但从职务升迁上讲,每个单位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有限的,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更少,而这就使得许多人都去跑官、要官、买官,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

在实行职务晋升制度的同时,根据工龄、业绩等因素,确定公务员的级别晋升制度,并与工资、福利等待遇挂钩,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大多数公务员的利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确定公务员级别的根据本条规定,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具体来说,在确定公务员级别时,应考虑如下因素:(1)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包括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

职务决定公务员的级别范围(可能的最高级别与最低级别),每一职务对应一定范围的级别。

(2)公务员的资历。

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级别也高。

(3)级别的晋升与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相联系。

根据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级别的工具。

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可能受到降级的处分。

5.职位分类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贯彻专业化原则,合理使用人才(2)为各项人力资源活动提供了客观依据的具体标准,奠定了科学基础(3)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4)有利于合理定编定员,完善组织机构(5)官等和责任、薪酬相联系,促进分配上的同工同酬和官员的能上能下。

缺点:(1)过于规范、强调量化,导致整个体系缺乏弹性,缺少应有的灵活性(2)职位分类工程庞大,成本高,推行困难(3)官等、工资随人的变动而变动,不利于对人力资源的激励(4)专业化精神限制了人员流动,不利于综合管理人才,即通才的培养。

品味分类1、概念:“品“指官阶或者任职者具备的职业资格条件,“品位”是指按官阶的高低、职业资格高低职称与职务大小而排列成的等级。

品位分类是以组织内工作人员的职务或者资格等级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方法。

(课本)品味分类是指以职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待遇的人事分类制度。

(百科)2、历史我国:品位分类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自魏晋以来,官阶就称品,朝廷官吏分为为“九品十八级,以后各代逐步完善品级也逐步增多,且品级同样俸禄挂钩。

与现代品味分类的区别:在我国封建社会,品位主要是特权和身份的标志,分类依据为资历,学历,出身等,同现代意义的品位分类(以职务高低或级别高低为依据来确定待遇)有着根本的区别。

西方国家:随着文官制度在西方的建立和发展,品位分类由封建社会的注重特权和身份到注重任职资历条件,到现代的工作内容和资历并重,逐步达到完善。

英国是现代品位分类最典型的国家,其他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还有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

3、特征品位分类的基本特征是:(1)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品位分类的对象是人、人格化的职务等级以及人所具有的其他资格条件。

具体而言,在人员运用方面过分重视人员的学历、资历、经验和能力,在公职录用和升迁中个体的背景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晋升的主要依据是任职年限、德才表现等通用资格条件。

可见,品位分类是人在事先。

(2)分类和分等相互交组。

在品位分类中,分类实际上同职务级别、资格的分等同时进行,因此,品位分类通常采用先纵后横的实施方法,也就是先确定等级,然后再分类别。

(3)品位分类强调任职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品位分类注重人员的“通才”,不注重人员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特殊知识和技能。

人员的调动、交流、晋升受所学专业及以往工作性质的限制较少。

(4)官等、职称和职位可以分离。

在品位分类规则中,官等与职称是任职者的固有身份,可以随人走,官等、职称和所在职位不强求一致。

薪酬取决于官等与职称,而不取决于所从事的工作。

以上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品位分类在等级观念比较深厚的国家较为盛行。

4、优缺点从品位分类的特点和历史来看品位分类具有以优点:(1)人员分类的线条粗方法简单易行.结构富子养性。

(2)人员的流动范围厂,工作适应性强。

(3)有利于“通才”的培养便于人员培训。

(4)强调年资,官职、职称相对分离,使人员不致因职位调动面引起地位,待遇的变化,有利于人员队伍的稳定。

(5)注重学历背景有利于吸收高学历的优秀人才。

品位分类也具有以下缺点:(1)人在事先,易出现因人设岗、机构臃肿的现象。

(2)分类不系统、不规范,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

(3)如果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手段,将可能限制学历低、能力强的人才的发展。

(4)轻视专业人才,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5)强调年资,加剧了官员的保守性,并易形成官本位倾向。

(6)以官阶、职称与资格定待遇,导致同工不同酬,不利于对人员的激励。

对比与融合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是两种典型的人员分类制度,它们有着显著的区别:1.分类标准不同职位分类以事为标准,事在人先,以事择人;品位分类则以人为标准,以人择事。

2.分类的依据不同职位分类是根据工作或岗位的性质、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对事不对人;品位分类择根据对人员资历、学历、劳动态度、绩效和贡献分析,将人员分成不同品级,对人不对事。

3.适用范围不同职位分类适用于专业性、机械性、事务性强的工作岗位。

这类工作岗位的职务和工作量容易量化和观察,而且比较固定。

品位分类则适合于工作经常变化、工作效果不易量化的岗位或工作,如对领导责任较大、需要发挥个人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岗位以及机密性、临时性的工作。

两种制度逐渐借鉴融合职位分类以“事”作为分类评价的基本标准。

品位分类则以品(官阶、 等级)和位(职位)作为分类评价的基本要素,着眼点是人的官阶、等级;两种分类各有利弊,相对来说,职位分类制较为科学。

两种分类方式互有长短。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侧重人的资历条件;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侧重职位的职务、职责与职权。

两种分类方式近年来有相互兼容融合的发展趋势。

举例分析英国是实行品位分类的典型国家。

1971年,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文件决定,以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为基础,将其职务划分为10大类,每个职类又分为2至10个职级。

公务员的职级是根据其所任职务及资历和学历确定的。

英国例子:英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属于典型的品位分类制。

英国最早划分政务官和事务官。

英国1700年《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是接受皇家薪俸和年金的官吏,除各部大臣和国务大臣外,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