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及标准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生产区域危险源辨识一、危险源辨识的范围1.所属区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参观者)的活动。
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
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如下方面:(一)三种时态1.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2.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3.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4.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5.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二)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2.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3.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毒物泄漏等重大突发性事件。
(三)六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型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四)作业活动的划分1.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2.地理区域划分;3.按设备或装置划分;4.按作业任务划分;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三、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询问交流: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交谈工作中的危险源。
2.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3.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生产厂家、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二)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时应有员工代表的参与。
四、风险评价(一)评价原则风险评价首先用“定性法”进行评价,对不能用“定性法”评价的,用“半定量法(DLEC法)”进行评价。
(二)风险评价方法1.定性法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按A级管理);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直接观察到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按A级管理);对属《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所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按A级管理);满足上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
风险辨识评估LEC方法
D = L× E × C
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 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 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 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风险体积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C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事度故计算产风生险等的级后。 果
事故后果
RE
根据风险等级评估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案。
02
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受数据来源 和可靠性的影响:LEC 方法的 评估结果是基于客观数据和经 验进行计算的,如果数据来源 不准确或可靠性较低,那么评 估结果的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 。
03
无法评估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LEC 方法主要适用于简单的系 统,对于复杂的系统,如涉及 多个子系统和多个因素的系统 ,LEC 方法可能无法全面评估 其安全性。
环境影响评估
对化工厂周边环境的 影响进行评估,如化 学品泄漏、大气污染 等。
案例一:某化工厂的风险评估
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 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 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而组件清 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 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则有:D=LEC =3×6×15 =270 评价结论:D值270分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较大风险”的范畴。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评价准则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评价准则
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
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
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按照全省统一的色谱技术要求使用颜色。
安全风险等级四色标识RGB色谱标准。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需要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识别危险源、如何运用LEC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预防事故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类型及辨识要点:(1)化学危险品:涉及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
应关注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2)机械设备:包括旋转机械、压力容器、电梯等。
应检查设备的维护状况、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3)电气设施:涉及电源、电线、变压器等。
应关注设备的绝缘性能、接地措施以及安全距离。
(4)作业环境:如高温、低温、噪音、振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危险。
应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关注以下要素:物质特性、能量等级、作业环境、操作过程等。
同时,为了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应组织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
2.LEC评价法定义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通过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
LEC评价法的原理是:对于每个危险源,根据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后果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风险值。
3.LEC评价法应用运用LEC评价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步骤如下:(1)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程度(C)。
(2)根据危险源类型和具体情况,确定相关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
(3)将L、E、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风险值D。
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分为可接受风险、合理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三个等级。
(4)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造设备、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等。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二篇)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1.1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2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3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1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2.2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定义或术语3.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
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1企业管理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及更新信息。
4.2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并向企业管理处上报本部门危险源更新信息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危险源辨识5.1.1危险源的分类5.1.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各部门工作场所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如:施工过程、设计活动、办公室水磨石地面墩地(有滑倒危险)等;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供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a.询问和交流;b.现场观察;c.查阅有关记录;d.获取外部信息;e.工作任务分析;f.安全检查表;g.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5.2危险源辨识的分工5.2.1企业管理处在以往体系运行识别控制的基础上,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
5.2.2各部门根据各自的活动或承揽的工程项目,在《危险源清单》基础上进行具体辨识。
辨识时,要考虑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LEC评价法专题培训课件2024
• 分数值 • 10 •6 •3 •1 • 0.5 • 0.2 • 0.1
LEC评价法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LEC评价法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 E=6。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 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 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 C=15。
• 则有:D=LEC =1×6×15 =90
LEC评价法
• 评价结论:D值90分处于70~ 160之间,危险等级属“显著危 险、需要整改”的范畴。
危险源辨识与LEC评价法
•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 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 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 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 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 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 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 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 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 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 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 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 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辨识与LEC评价法
•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一) 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 蚀性等危险物品;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与衡量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3.1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③LEC法。
危险源评价方法之LEC
很不可能,可能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的取值标准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 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规 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 ,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 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 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 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值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 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记为0。但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无需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作业人员创造了许多预 防事故的方法与措施,如施工前的“安全交底”, 施工中的“事故预防”,检查中的“安全记录”, 管理中提倡“多说一句话”等等,都可以归纳为“ 危险点分析”的范畴。 危险点可分成二大类: 静态危险点 动态危险点
(一)静态危险点 一般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于此类 ,比较明显直观,不整改无法消除,并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 的影响。如施工现场照明不足、作业平台防护不完善、施工 安全距离不够或超出等。 (二)动态危险点 一般作业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于此类,这类危险点一 般不够明显,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才出现 。如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安全措施,致使作业人员短时间失去 防护;在操作中改变顺序,导致无法按原顺序继续操作;在 作业中发现有得作业人员轻视自身安全防护、身体不适或由 于种种原因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已不适合当前工作; 预防性检查或定期、不定期检查中发现的,对人身或设备设 施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等。
4、作业条件危险性D的分值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 值,并按公式(D=L×E×C)进行计算,即可 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 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 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 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这样的危险性比骑 自行车通过拥挤的马路去上班之类的日常生活活动 的危险性还要低。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 要加以注意;同样根据经验,当危险性分值在70— 160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危险性分值在160—320的作业条件属高度危险的 作业条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连续发生 每周一次、或多次发生 每月一次发生
表3
分数值 100 40 15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7 3 1 后果 重伤、致残、财产损失3-10万元 严重、致伤、财产损失0.5-3万元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财产损失 0.5万元以下
灾难、数人死亡、财产损失20万元 以上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财产损失 10-20万元
表4
D值 危险程度
D---危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
大于320 160-320 70-160 20-70 小于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或高度关注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不可容许风险(Ⅰ) 重大风险(Ⅱ) 中度风险(Ⅲ) 可容许风险(Ⅳ) 可忽略风险(Ⅴ)
分数值 1 0.5 0.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Hale Waihona Puke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表2
分数值 10 6 3
E---人、财、物在这种危险环境中发生事故的频繁程度
频繁程度 分数值 2 1 0.5 频繁程度 每年一次发生 1-5年一次发生 5年以上
药大后勤集团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1、风险性以下式表示:D=L*E*C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财、物在这种危险环境中发生事故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风险值 2、三个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分数值 10 6 3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3、评价标准 D值≥70的为重要危险源,评价时要注意D值与风险等级相对应。
危险源辨识LEC法
评价
危险源等级
>320
极危险
A
160-320
高度危险
B
70-159
很危险
C
20-69
可能危险
D
<20
不定级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3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1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0.5
事故的可能后果(C)
现象
可能后果
分值
大灾难
多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15
严重
严重致残
7
重大
手足伤残
6
较大
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
轻伤
1
危险指数评价(W)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L;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 E;
事故的可能后果 C;
危险指数 W=L*E*C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
分 数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
E
分 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判定准则
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A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0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B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0但小于等于159的,确定为C级;
作业场所或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场所或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根据安全标准化有关要求,决定采用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源点进行风险评价。
D=LEC每个危险源点都要用数值来表示危险等到级。
作业场所或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中风险评价为D=L乘E乘C的具体计算过程。
D值大于160分为A级,70-160为B级,20—70为C 级,20以下为D级。
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2)、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计算公式为D=LEC;其赋分标准见下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作业场所或岗位危害因素分析表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作业场所或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统计表危险源闭环管理流程:(通过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能够消除的危险源)符合标准发现问题确认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安排责任人验收持续改进不符合标准安全检查表、隐患通知书、隐患整改“三定”表整改方案危险源动态管理流程:(通过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能暂时消除,但在一定时间内又重复出现的危险源)发现问题确认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安排责任人消除风险产生危险源作业过程开始作业符合标准安全员班检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表、岗位或作业面班中检查记录本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
定期或及时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1、分公司要定期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
2、当危险源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风险评估方法。
在工业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机械运行故障等,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和威胁。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鉴定和识别的过程。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巡查、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存在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
危险源的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危险源:如高温、高压、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因素。
2. 化学危险源:如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或火灾爆炸的因素。
3. 生物危险源:如有害微生物、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因素。
4. 人为因素:如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等员工行为的因素。
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对危险源进行定量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LEC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可能性(L)和严重程度(E)进行评估,并考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C),综合评估出风险等级(Risk Level)。
风险等级可以用来指导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
LEC评价法的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对危险源进行鉴定和识别,确定可能导致的伤害和损害。
2. 评估可能性:评估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参考历史数据、统计数据和相关经验。
3.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危险源导致的伤害和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考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等因素。
4. 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的控制效果,可以考虑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因素。
5. 综合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可能性、严重程度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综合评估出风险等级,可以采用矩阵图、分类判据等方式表示。
LEC评价法的优点在于结果定量化,能够通过数字化的风险等级指导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措施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控制措施。
然而,LEC评价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评估因素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简介LEC法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它基于概率统计原理,以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工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风险,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一种方法。
LEC法在能够有效把握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工业企业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隐患,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LEC法的主要内容LEC法(损失、事件、严重程度)是一种基于失效树组织的危险源识别方法。
该方法基于概率理论和统计方法,将危险源的整个识别和评价过程分为如下三个步骤:1.损失评估:确定损失的类型和数量,评估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之间的差异;2.事件评估:评估公司内部各种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对公司的影响程度;3.严重程度评估:根据损失和事件的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划分为优先级不同的三个类别,以便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LEC法的应用LEC法是一种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工具,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些成功案例证明,LEC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改善企业的形象和服务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LEC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系统、全面:LEC法可以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和考虑,以求从全面、系统层面上掌控企业的安全管理局面;2.量化、精确:LEC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危险源的概率、可能度、等级等参数进行精确定量的评估,从而更好地理解危险源;3.实用、操作性强:LEC法同时考虑了危险源、失效与事件的联系,因此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和操作性,容易被企业接受和利用。
LEC法应用标准LEC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信用性。
以下是LEC法应用标准的主要内容:1.安全评估前,应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装,建立失效模式库,并进行数据捕捉;2.评估组织应与企业安全部门或关键部门技术和管理人员合作,制定评估计划和安排;3.评估结果应当以把握概率的方式呈现,同时重视损失和事件的评估;4.完成评估后,应得出应对危险源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落实。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引言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和健康危害的各类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采取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危害的发生。
本章节将介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 检查法: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调查法:通过询问、观察和记录,了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3.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工作过程和环境进行理论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 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范围和目标,确定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2.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条件相关的资料,包括工作规程、流程图、设备说明书等。
3. 进行工作现场的检查和调查: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条件进行检查和调查,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 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管控、安全操作规程等。
6. 完成危险源辨识报告:汇总辨识的结果,编写危险源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清单、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等。
四、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1. 全面性: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遗漏重要的危险源。
2. 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辨识,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判断。
3. 参与性:广泛征求员工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危险源辨识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 实施时机:危险源辨识应在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事故和职业健康问题时进行。
第二部分:LEC评价法范本一、引言LEC(Loss Event Classification)评价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事故风险的方法,通过对事故损失事件的分类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关键风险。
危险源辨识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
B) 人员 暴露频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
判断标准
7 连续暴露
每日都会出现在作业现场,且累计时间超过4小时
5 较长时间暴露
1、隔日在工作现场工作超过四小时; 2、每日在工作现场累计工作时间少于4小时但超过1小时
3 较短时间暴露
2 很少暴露 1 罕见暴露
1、每周或几周在工作现场暴露一次; 2、每日在作业现场累计暴露时间少于1小时
危险源识别 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
LEC评价方法:D=LEC,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判断标准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1、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采取防护 措施后依然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其他企业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故或事件,而本企业也明显存在 导致该类事故事件发生的条件的; 3、明显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设备设施安全性能要求等强制性 标准; 4、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结果严重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安全要 求,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进行整改的; 5、作业人员在没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 倍或以上的环境中作业;或曾经发生过出现人员健康受损,但作业 人员仍没采取措施就作业的; 6、依靠人员的常识可预见到的,例如不会游水的人到长江去游泳 而发生淹溺事故; 7、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去操作危险性大的设备; 8、设备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转; 9、没有采取控制措施(如没有防护罩、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就 作业的。
1、其它企业有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本企业也存在导致类似事 故事件发生的可能; 2、作业人员没采取措施就在有害物质浓度接近国家标准的环境中 作业,但此前没有发现有人员出现健康损害; 3 可能、但不经常 3、凭个人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4、偶尔会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 5、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 6、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7、一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三-- 一匚■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3.1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就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③LEC法。
危险源辨识LEC注解
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风险等级:5为最高级,1为最低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1.1 所属区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1.2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参观者)的活动。
1.3 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
2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如下方面:2.1 三种时态2.1.1 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2.1.2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2.1.3 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2.2三种状态2.2.1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2.2.2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2.2.3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毒物泄漏等重大突发性事件。
2.3六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型2.3.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3.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3.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3.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3.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3.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2.4作业活动的划分2.4.1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2.4.2地理区域划分;2.4.3按设备或装置划分;2.4.4按作业任务划分;2.4.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询问交流: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交谈工作中的危险源。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生产厂家、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4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时应有员工代表的参与。
5风险评价5.1评价原则风险评价首先用“定性法”进行评价,对不能用“定性法”评价的,用“半定量法(DLEC法)”进行评价。
5.2风险评价方法5.2.1定性法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按A级管理);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直接观察到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按A级管理);对属《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所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按A级管理);满足上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
对国家级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危险源其临界量或危险性接近判定标准的(按B级管理)。
5.2.2 DLEC法5.2.2.1计算公式是: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D:危险性分值备损坏和财产损失时,E统一取固定值1。
C的取值如下表D—危险性分值5.2.2.4用定性法判别(不含对国家级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危险源其临界量或危险性接近判定标准的)和LEC法打分为五级的为不可容许风险。
5.2.2.5 风险评价级别定性或定量判别的依据a法规和其他要求;b企业的方针、目标;c事故、事件、不符合项和预防措施记录;d检查/审核结果;e相关方要求;f类似事故、事件信息;g与企业的设施、工艺流程和运行活动有关的信息;h半定量评价(LEC法, D=LEC)。
i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5.2.2.6重要风险的确定: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应判定为重要风险:1)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2)相关方有合理要求或抱怨的;3)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控制措施的;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没有适当的控制措施。
5)依据LEC法(h)或其他风险评价级别判别法(a~i)判定风险等级在三级及以上的危险源。
5.2.2.7风险控制策划风险控制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再考虑降低风险措施,将个人防护措施作为最后手段,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要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5.2.2.8风险的控制方式1)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2)制定运行控制程序;3)培训与教育;4)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6)保持现有措施;5.2.2.9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1)各工段组织本单位的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由班组长负责填写《危险源辨识基础调查表》,报工段长进行审核。
2)工段长根据《危险源辨识基础调查表》,经过分析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报安环主管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核。
3)实业部经过汇总整理,形成《危险源辨识基础调查表》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经过评价和策划,填写《重大风险控制计划清单》,经主管副部长审核和部长批准后,报安全环保部。
4)安全环保部将各单位的《重大风险控制计划清单》进行评价和策划,填写《公司重大风险控制计划清单》,经安全环保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
安全环保部将《公司重大风险控制计划清单》反馈给各单位。
5)安全环保部和实业部要把重大风险作为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运行控制的依据。
5.3 危险因素分类:5.3.1 物的不安全状态5.3.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1)设计不良 a.强度不够; b.稳定性不好; c.密封不良; d.应力集中;e.外型缺陷;f.外露运动件;g.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h.构成的材料不合适;i.其他。
2)防护不良 a.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b.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c.缺乏PPE或PPE不良; d.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e.其他。
3)维修不良 a.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b.出故障未处理; c.平时维护不善; d.其他。
5.3.1.2 物料1)物理性a高温物(固体、氯体、液体); b.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c.粉尘与气溶胶; d.运动物。
2)化学性a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b自然性物质;c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d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e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
3) 生物性a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b传染病媒介物;c致害动物;d致害植物;e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
4)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5)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6)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a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离能电子束等);b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
5.3.2 人的不安全行动5.3.2.1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1)没有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使用不合格的机械、工具、用具等;2)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3)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4)其他。
5.3.2.2 不采取安全措施1)不防止意外危险;2)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3)没有信号就开车;4)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5)其他。
5.3.2.3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1)运转中的机械装置;2)带电设备;3)压力容器;4)加热物;5)装有危险物的装置;6)其他。
5.3.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1)拆掉、移走安全装置;2)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3)安全装置调整错误;4)去掉其他防护物。
5.3.2.5制造危险状态1)货物过载;2)组装中混有危险物;3)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4)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5)其他。
5.3.2.6使用保护用具1)不使用保护用具;2)不穿安全服装;3)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5.3.2.7 安全放置1)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2)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3)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4)其他。
5.3.2.8 接近危险场所1)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2)接近或到货物下面;3)进入危险有害场所;4)攀爬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5)攀、坐不安全场所;6)其他。
5.3.2.9某些不安全行为1)用手代替工具;2)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3)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4)抛掷代替用手、绳索传递;5)不必要的奔跑;6)作弄人、恶作剧;7)其他。
5.3.2.10 误动作1)货物拿得过多;2)拿物体的方法有误;3)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4)其他。
5.3.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5.3.3作业环境的缺陷5.3.3.1作业场所1)没有确保通路;2)工作场所间隔不足;3)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4)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5)物体堆积方式不当;6)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7)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8)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5.3.3.2环境因素1)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2)通风不良或缺氧;3)温度过高或过低;4)压力过高或过低;5)温度不当;6)给排水不良;7)外部噪声;8)自然危害(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5.3.3.3作业方法的缺陷1)作业程序有错误。
2)使用不合适的机械、装置。
3)使用不合适的工具、用具。
4)人事安排不合理(技术不当、身体条件不合适、负荷超限、禁忌作业等)。
5.3.4 职业病分类5.3.4.1尘肺。
5.3.4.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5.3.4.3职业中毒。
5.3.4.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3.4.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5.3.4.6职业性皮肤病。
5.3.4.7职业性眼病。
5.3.4.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5.3.4.9职业性肿瘤。
5.3.4.10其他职业病。
5.3.5事故类型分类5.3.5.1坠落、滚落: 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
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
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
不包括交通事故。
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5.3.5.2摔倒、翻倒: 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倒而碰撞了物体致伤。
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推动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
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
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包括与车辆或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
不包括交通事故。
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
5.3.5.3碰撞: 指除上述两类之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
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
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
不包括交通事故。
5.3.5.4飞溅、倒塌: 指飞溅的物体、落下的物体为主动方面碰撞到人、人被碰撞。
包括砂轮的破裂,切断片、切屑等物飞溅,包括自己拿的物体掉在脚上。
但容器破裂后的飞溅物伤人,则归入“破裂”类5.3.5.5坍塌、倒塌: 指堆积物、物料脚手架、建筑物等散落和倒塌碰到人,人被碰被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