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
有着悠远历史的山东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支体,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

它如一部《百科全书》,不仅囊括了音乐知识而且反映了时代的节奏,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

山东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审美与判断,受到几千年前儒家学派较为完整的
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音乐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山东民间歌曲有富多彩的内容,在全省流行着许多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从事民歌研究的音乐工作者,在继承我省民间音乐优良传统的同时,应该想到对于山东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有所发扬与创新。

本文从全面了解山东民歌的地理、历史及种类、风格着手,结合笔者在演唱山东民歌时的深刻体会,提出了现代山东民歌怎样在不失原有优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论点,并从创作、演唱、宣传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证,为使山东民歌成为一种高品味的声乐艺术,更广泛地被现代人接受,被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所融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性的认识。

前言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春秋以后,齐鲁文化的勃然兴起,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尔不群的品格,成为同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这种雄厚民族文化中,山东民歌是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宣传各民族的文化己成为一项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有义务为山东民间歌曲的发展和宣传做一些努力,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还要结合演唱实践对山东民歌特点的继承与创新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让优秀的山东民间歌曲引起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视,让山东民歌走向世界。

记得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先生曾反复倡导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为后人研究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信心和决心。

引言
山东民歌发展概况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域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山东一块肥沃的土地,使人类过早地垂青于它,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家园,创造了地地道道山东风格的文化。

大汉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同样发源于山东,史料和实物的发现为研究山东文化的形成和背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据出土文物证实,山东在五、六千年前已经开始有了农业、渔业,陶器业、玉器业,可以想象劳动号子的产生定是相当久远了。

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卜骨,这对于研究古代宗教歌曲的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曹等国都建立在山东,随着人类的分化,阶级的产生,文化由无意识走向了有意识,山东音乐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分化,从无意识音乐走向了有意识音乐。

民歌是伴随着劳动与生活产生的,是一种自发形成、通过声音表达内心感情的形式。

人们借助这种形式发泄心中的郁闷,表达高兴时愉快的心情,抒发求爱时感情的变化等等,它是无意识、本性的形成。

而随着贫富分化,阶级社会的形成,它逐渐变得有意识了,成为歌者求生的手段,贵族欣赏和享乐的工具。

由最初人们自娱自乐的无意识音乐变成了有动机、划层次、分等级的有意识音乐。

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有《齐风》、《曹风》、和《鲁颂》等。

其中《齐风》和《曹风》就是山东东北部与西南部一带的民歌记录。

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人民多方面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与反抗。

随着历史的推进,山东民间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乐府中民间歌曲《相和歌》中的《梁甫吟》和《东武泰山》(东武即今诸城),都是齐地的土风弦歌。

南北朝时期,贾思册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反映当时农民耕种知识和生活状况的山东民歌。

隋代的《长白山谣》(长白山也叫长山,今邹平县内)是农民起义领袖王薄编唱的农民起义歌,这是历史上最早一首记载农民起义的歌曲。

隋唐以至宋代,由于南北运河的修建,海上码头的建立,对后来的说唱音乐、城镇小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明时期,
由于民族的迁移和战争的影响,山东与外省的文化交流开始发展,许多外地
民歌小调传入山东,对山东民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明末清初,民间的弦索
小曲在山东已很流行。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山东淄川人)在他的《幸运曲》(17巧
年)中对清初流行在淄川一带的小调有过这样的叙述:“世事若见循环,如今
人不似从前,一曲一年一遭换,《银纽丝》才丢下,后来兴起《打枣杆》、《锁
南技》、半稻《罗江怨》,又兴起《正德缥院》、《耍孩儿》异样新鲜。

从他的
十几部“但曲”(填词的大型民歌)中可以看出,当时流行在鲁中的小调曲牌
就有五、六十种之多。

在鲁西南,当时则流行着《山坡羊》、《哭皇天》、《刮
地风》、《驻云飞》、《风入松》等民间小曲。

到了近代,山东的民间音乐就更
发达了。

我们透过历史可以看到,早在几千年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己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观点,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用来巩固封建等
级制度,使音乐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这种观点对山东人的影响颇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新中国已度过了五十个灿烂的春秋。

在这辉煌的五
十年中,山东民歌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那些蕴藏在山东人民心中健康的、
现实主义的音乐源泉,一直沿续至今,为现代山东民歌的创作提供了必不可
少的、丰富的音乐资料。

许多山东民歌伴随不同的形式已传唱在全国各地,
这些作品以浓郁的山东风格,优美的民族旋律打动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心,被
他们接受、传唱。

在人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时,使蕴积多年的音乐灵
感爆发出来,一时间创作了许多优秀民歌并传唱不衰。

有歌唱领袖的、歌唱
家乡的、歌唱劳动的、歌唱美好生活的。

例如,由我省著名作曲家金西先生
创作的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写于1964年,至今仍百唱不厌,歌词内容
既赞美了家乡沂蒙山的优美风光,又体现出老区人民勤劳质朴的性格,用自
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的充足干劲。

旋律采用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并结合
沂蒙山的语言特点,加入了下滑音的使用,使得特色浓厚,旋律还不失优美,
在泼辣中带着细腻,体现出山东姑娘在赞美家乡时自豪、含蓄的内在感觉。

这首歌不仅被我省歌手广泛传唱,在全国各地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这首作
品太美,太有个性了。

我们都希望山东民歌不仅有好的历史开端,更要有好的未来前景,在不失
山东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时刻被人们传唱。

一、山东地区民歌的种类、风格特色
(一)山东民歌的种类及生成
民歌的种类在它产生时并没有人去归类,只是后人在研究它时,根据历史
资料和民间艺人留下的各类传说归纳和总结出来的。

因此,对于某一首原始
民歌,很难找到它确切的作者和创作日期,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地理、风俗
习惯和劳动生活等因素去分类和研究。

让我们先看一看山东民歌有哪些种类,及它们的形成分布。

1、劳动号子在海上、黄河堤坝上、运河两岸、沿海码头、建筑工地和田间渠旁,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豪放歌声,人们后来把这类歌声通称为劳动号子。

它来源于劳动中枯燥无味的节奏生活,人们在发泄气力的同时,用声音喊叫出来,集中了精力,减轻了疲劳,消除了孤独,于是,不同的工作种类就自发地形成了与其工作节奏相附的各种劳动号子。

现仅己搜集起来的就有渔民号子,海员号子,黄河船号、俄号、夯号,运河船号、夯号,搬运号子,建筑号子,矿工号子及其他号子等六百余首。

山东号子由于地域和工作的不同,所以在音乐风格、题材及语言结构上均有自己的特点,丰富多样。

2、秧歌与花鼓山东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秧歌的起源在民间有许多传说,例如:“周朝的秧歌、唐朝戏,”有的地方还流传“宋朝水泊梁山好汉扮秧歌杀入敌营”等等。

其实,秧歌是农民自娱的一种歌舞形式,每逢年节,群众则扮起五彩缤纷的秧歌队走乡串镇,庆祝一年的丰收,增进乡里邻舍的友谊。

春节和元宵节是山东各地秧歌最活跃的时节,至今,各地市还保留着这种形式。

但各地风格不同,就地域划分成:鲁北的“鼓子秧歌”,鲁东的“胶州秧歌”,胶东半岛的“胶东秧歌”(包括“海洋秧歌”),鲁中的“平阴秧歌”等。

花鼓调是一种以花鼓为伴奏乐器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

他与秧歌的区别在于“自弹自唱”并只有一到二人表演。

花鼓调在山东各地很流行,以鲁西聊城、鲁中淄博、鲁南苍山最为突出。

3、大型民歌套曲由数首曲牌式的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结构较大的民歌被称为大型民歌套曲。

这些民歌的词曲都比较完整详细,其内容大多是传说中故事。

较为突出的有流传在淄博一带的“蒲松龄理曲,”鲁南地区的“五大调”,胶东一带的“烧纸调”,济宁地区的“端供腔”等。

这类套曲的形成,采集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曲,然后根据后来流行的故事趣闻填词组成,由于这些故事多传闻于老百姓的生活中间,所以能引起百姓的兴趣并传唱,这样以来,大型民歌套曲不仅盛行一时,而且可以完整的保留下来,为我们后来对于民族声乐套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说唱性民歌山东民歌中有一些向说唱音乐过渡的叙事歌曲,它已具备了说唱音乐的某些特点,但没有专业的说唱艺人。

如鲁西的“临清时调”,鲁南的“柳琴调”,鲁西北的“弦歌”,鲁北的“杂吧调”等都属于说唱性民歌。

5、吃山歌和吃牛号山歌在山东民歌中较为少见。

它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抒发情感为主的“吃山歌”,主要流行在胶东一带。

一种是与人们劳动生活有关的“呀牛号”,这一种除胶东外,鲁中南山区也较为突出。

6、民间儿歌山东民间歌曲中儿歌也丰富多彩,它多方面反映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精神世界,塑造了纯朴可爱、憨态可掬的音乐形象。

这类民歌在音乐上虽然曲调简单,但也具备山东特色。

歌曲短小精悍、易学易唱。

7、民歌小调在山东各地流传着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调,数量约占整个山东民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其内容广泛,能反映山东人民在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感情质朴,曲调动听,浓郁的地方特色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山东最易流传的民歌、绝大部分是小调民歌。

我们将山东民歌大致分为这七类。

在这七大类山东民歌中,它们各具特点,但又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

就像山东母亲养育的七个孩儿,虽面孔不同,性格各异,但毕竟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

(二)山东民歌风格特征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山东民歌也不例外。

音乐本是千变万化的东西,在当今这个飞速跃进的时代中,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加快着速度,我们为了将山东民歌的精华发展下去,就要追寻着民歌的踪迹,挖掘它的来源,根据它的风格和特征,探索未来山东民歌的发展走向,进行再度创作。

1、劳动号子
现搜集到的六百余首劳动号子,遍布山东各地。

在音乐风格、题材上各有特点,丰富多彩。

我们先分析一下,海洋号子和海员号子的特点: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北海号和南海号。

北海号流行于烟台-一营口-一大连,渤海湾一带。

在风格、音调上具有山东、河北特色。

南海号流行于青岛一连云港一长江北岸的黄海区,在风格上具有南方号子的色彩。

这些劳动号子由于工作种类和分布地区的不同,在曲调风格和语言结构上差异较大,但它们都是源于劳作,由劳动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心声,它可以鼓舞干劲、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手工作业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不容易听到这种铿锵有力的号子
声了。

但当我们今天唱起它们的时候,还能领略到劳动号子纯朴自然的艺术魅力。

2、秧歌和花鼓现如今秧歌仍是农民自娱自乐的歌舞形式,尤其春节、元宵节是秧歌最活跃的时节。

在此刻,人们尽情地踏着鼓点、和着音乐,又唱又跳,表达对现代生活充满希望的信心,这种民间歌舞在山东十分流行,并且各地有各地的风格。

鼓子秧歌主要流行在商河、惠民一带,风格热烈奔放,表现了山东人民豪爽乐观的性格。

其曲调最常见的是“哈尔虎”,它的曲目很多,有《大实话》、《鸳鸯嫁老雕》、《馋老婆吃狗》、《大观灯》等,其内容以民间传说故事为主,多带有诙谐,讽刺的词句,曲调富于叙述性,非常口语化,善于最直接地表达情惑。

胶州秧歌流行在靠近青岛的胶县,当地叫“大秧歌”,是山东秧歌中一个别具一格的流派,据当地老人们说这种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其演出形式分两部分:舞蹈与演唱。

扮演人物有“棒褪”、“扇女”、“鼓子”、“犁花女”、“小馒”等五种角色。

常演的小秧歌剧有《梁祝》、《打水》、《闹学》等数十种。

除此以外,还有流行在胶东半岛的胶东秧歌,流行在平阴,济南等地的平阴秧歌,流行在聊城地区的鲁西“腊花”。

花鼓调在山东各地也很流行,花鼓伴奏,边歌边舞,以聊城,淄博、苍山最为突出。

与秧歌相比,更富有说唱性。

3、大型民歌套曲由数首曲牌式的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大型套曲的形式。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蒲松龄理曲”,是作者采用当地流传的民歌曲牌填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大型民歌套曲。

代表曲目有:《姑妇曲》、《慈悲曲》、《墙头记》、《磨难曲》等十几种,理曲的内容多是《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演化。

在音乐结构上,蒲松龄选用许多小曲连在一起构成了套曲形式。

如《磨难曲》第一回“百姓逃亡”就由“耍孩儿”、“莲花落”、“耍孩儿”三个小曲组成。

夫妻对唱一段用“房四娘”;张鸿渐归家前唱的是“玉娥郎”,通过对十二个月景色的描写,触景生情,充分地表达出他漂流异乡、怀念故土和亲人的苦闷。

除此之外,还有鲁南“五大调”、蓬莱“烧纸调”和微山湖“端供腔”等。

4、说唱性民歌说唱性民歌在演唱时说唱结合,表演具体生动,吸引人。

过去著名的说
唱民歌有鲁西“临清时调”中的《撒大泼》。

时调在演唱时用丝弦乐器伴奏,所以又称丝调。

这种城镇民歌形式,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此外,还有鲁西北的“弦歌”,由于用扬琴伴奏,又得名“琴曲”。

另外,还有鲁南的“柳琴调”也属此类民歌。

5、吃山歌与吃牛号“吃”即“喊”的意思。

山歌除了胶东地区外,鲁中南山区也较为突出。

胶东的山歌主要流行在东部乳山、栖霞、文登一带山区里,其中乳山的“吃山歌”比较有代表性。

6、儿歌儿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易上口,曲调简单,流畅好听。

山东的民间儿歌由于地区方言的差异,曲调、衬词都大不相同。

首先看一首孩子在“拾子儿”游戏时唱的儿歌,这是鲁南苍山的民歌。

7、小调流传在山东各地的民间小调,数量多,内容丰富,遍及全省各地,并富有
浓郁的地方特色,最主要的是它传唱快,交流多,以至到现在,山东最流行
的一些民歌,都属小调一类。

现在经常传唱的山东民歌中的小调有《绣荷包》、《打秋千》、《赶牛山》、《放风筝》、《绣花针》、《对花》等等,这些歌曲音乐形象鲜明,旋律甜美动听,内容多为描写景色、爱情和心理的题材。

这类作品被作曲家加工创作,成为小调风格的改编作品,像一首首新歌印在老百姓心中,但同时又使人想起了很久以前的某个旋律,听起来甚是亲切。

《沂蒙山小调》也属这类新词小调。

不同体裁的山东民歌风格各异,为后人研究山东民歌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比,山东民歌的特点如下:
第一、形式多样,取材广泛,反映的内容广阔、全面。

第二、旋律中装饰音运用独特,曲调来源丰富,结构严谨,音乐表现干炼、直接。

第三、歌词中语言风格较为突出,方言性格明
显,衬词运用较多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第四、歌曲表现上,形象鲜明,人物表白直截了当。

二、山东民歌传统演唱风格之研究
(一)山东民歌中“声”的需要
山东民歌演唱时的声音多以宏亮、宽厚为主,就像山东人朴实的性格,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

在老一辈的山东歌唱家中,他们的用声比较直白,表达歌曲时比较直接,对声音的要求多从自然的条件入手,唱高音时,喊的成份比较多。

但天生的好嗓子确实不少,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歌唱条件,音质纯净,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加上他们的艺术表现才华,使得他们的演唱能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

但在今天声乐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对歌唱者声音的要求远不止屈从于天然条件的决定因素。

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必须把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歌喉与经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发声方法所取得的艺术声音有明显的识别。

山东民歌的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对声音的要求也变化莫测,所以,一个歌者要完整地演唱各类山东民歌,必须具备良好的声音训练,做到科学用声。

(二)山东民歌中“情”的表达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感情。

这三者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交错的。

声音、语言都很重要,没有动听的歌喉,唱不了动听的歌曲,但只有好的嗓音条件,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演唱,同样不足以称之为艺术,歌者也同样称不上是表演艺术家。

山东民歌中的感情运用可分为直接型和委婉型。

这是由山东人朴实憨厚的性格决定的,也是由歌曲题材内容决定的。

例如:劳动号子、秧歌花鼓、说唱性民歌、吃山歌、民间儿歌等直白、明朗的歌曲均属于直接用情类;而大型民歌套曲和流传各地的民间小调这类具有故事情节的、以表现爱情为主的歌曲多属于委婉用情类。

1.直接用情类的山东民歌。

这类歌曲在演唱的艺术表现上比较直白、态度比较明朗,用山东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隐晦,曲调上的装饰音运用相对较少,音色的选择上多以明快、简洁、明亮为标准。

例如:山东民歌《唱秧歌》就是典型的这样一类民歌。

2.委婉用情类的山东民歌。

多用于表现爱情和故事情节的歌曲。

山东民
歌在情感处理上粗中带细,性格中有憨态可掬的一面,尤其是在表达爱情时,
羞涩、憨实的表现让人又爱怜又好笑。

这时,歌曲中的装饰音增多,曲调变得柔和委婉,音色变化丰富,歌曲表现上也增加了细腻的心理表白。

(三)山东民歌中“字”的方言结构
要谈及山东民歌的咬字,就要先了解一下山东的语言结构。

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对山东方言的冲击很大,虽然这项举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得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益于语言的统一,但同时也抹杀了原有地方语言的特色,失掉了许多讲原汁原味土语的乐趣。

也就是说,在寻找语言共性的同时,失掉了地方语言的特殊性和个性。

山东话相对于普通话,“挎”是它的特点,并带有浓郁的“地瓜味”。

而山东地域广大,自南至北,自东至西又有着很大的差别,胶东人讲当地话,鲁西南、鲁中地区的人听不懂,反之亦然。

山东人豪放,不拘小节的大度性格决定了山东语言这种“挎、硬、冲”的结构特点,四声结构与普通话的四声也大相径庭,因此,这种语言结构决定了山东民间歌曲的旋律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山东民歌来了解一下山东民歌中咬字的特点。

(四)山东民歌中“味“的处理效果
“味道“—是酸甜苦辣咸的不同体验。

民歌的味道,从演唱的用声和吐字两方面进行分析,真可谓百花齐放。

山东民歌与其他各地民歌比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但个性化的成分仍十分明显。

我们现在的歌手往往把各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都唱得阴柔美丽,而忽视了它们在风味中的差异和性格。

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生、旦、净、末、丑等各类行当的演唱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即在同一行当之中,也有各种不同的流派,贵在有其独特之美,与众不同。

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大家庭中的一员、一个支系。

因此,在表现时,要抓住特点。

三、浅谈演唱山东民歌时的不同艺术处理
在大量的山东民歌演唱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不同地区的山东民歌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就需要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段,而所有这些要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对生活的切身体验相结合才能取得。

山东民歌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迥异,在演唱时也能体会出明显的变化。

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演唱不同地区山东民歌时的一点体会。

(一)鲁东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东地区多包括胶东半岛、青岛潍坊等地区。

民歌类型很多,有渔民号子、胶州秧歌、日照吃牛山歌及各类民间小调。

原始民歌现代人唱得很少,但根据原始民歌创作出来的现代作品却是很多,而且很容易被传唱,风格特点仍是原汁原味。

(二)鲁西南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西南地区是指济宁、荷泽一带。

有济宁运河号子(船号、夯号)、南四湖端供腔和荷泽、成武儿歌等等。

(三)鲁西北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西北地区包括德州、惠民、聊城等地区。

这一带的典型民歌有哈尔虎、号子、杂吧调、弦歌、临清时调、“腊花”和寿张花鼓等。

(四)鲁中地区民歌的演唱风格
鲁中地区包括济南、淄博、泰安等地区,主要民歌体裁有黄河俄号、夯号、矿工号子、蒲松龄理曲、博山花鼓等。

这一地区的语言具备典型的山东话特征,尤其是淄博话中以博山话最具特点。

四、山东民歌的演唱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及前景与展望
(一)在全国广为传唱的山东民歌简介
山东民歌根源深厚,多少年来,始终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朴实的风格伴随着历史,一代一代流传不断,成为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中一份璀璨夺目的珍宝。

它题材广泛,丰富多彩,既继承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优秀传统,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我省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神气质,成为我们发展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早在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山东各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就满腔热情地深入生活,开始搜集民歌,利用民歌音调为秧歌剧谱曲,借鉴原始民歌创作新的歌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建国以后,我省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对山东民间歌曲进行了广泛的挖掘、搜集和整理。

截止一九六四年集中到省里的民歌记录稿,已达八干余首。

其中有不少优秀民歌曾出版并演唱。

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文革”时期,民歌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受到粗暴摧残,民歌的演唱和流传横遭禁锢,有的音乐工作者甚至因为纪录过民歌而一度遭受迫害。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民间艺术重放光彩,民歌又重新传唱在人们中间。

后来的改革开放为各地民歌的交流和传唱大开方便之门,山东民歌随之以它个性的风采立足在全国各地,被各地的专业歌手作为一类有特色、可以充分发挥嗓音条件的专业歌曲演唱。

之后,有许多作曲家为原始的山东民歌增枝添叶,做了进一步的改编,使山东民歌更为广泛地被全国人民接受和传唱。

1.至今被广泛传唱的原始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的题材广泛,从重大的政治斗争,到细小的日常生活,从风俗人情到传说故事,从自然景物,到幼儿嬉戏等,可以说无所不有。

体裁多样化,有劳动号子和山歌,大型套曲和小调,还有说唱民歌和儿歌等等。

现在在题材方面的选择仍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在体裁上的选类,则有侧重。

劳动号子、山歌和大型套曲的形式几乎消声匿迹了,说唱民歌和儿歌也用之甚少,最为繁荣的仍是生活类的小调民歌,它是山东民歌的主体。

从流行状况来看,山东的小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历史较久远的,变化较多的民歌,如《叠断桥》、《银纽丝》、《剪靛花》、《铺地锦》等。

另一部分是地方特色十分浓厚的小调民歌。

如济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