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
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目录摘要II 关键词II 绪论 1 一、小调总体概述 1 (一)小调的含义 1 (二)小调的形成1(三)小调的题材1(四)小调的艺术特征 1 二、《沂蒙山小调》艺术分析 1 (一)《沂蒙山小调》作者简介1(二)《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2(三)《沂蒙山小调》音乐特征 21、歌曲的基本结构 22、歌词分析 23、调式调性 34、曲式特点 35、曲调内涵 3三、《沂蒙山小调》艺术魅力 3四、《沂蒙山小调》深远影响 3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致谢 4 附录 5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摘要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东民歌种类多、分布广、分布范围大。
其中尤以小调歌曲所占比例最大,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风格的一种音乐体裁。
其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典范作品之一。
本论文就山东民歌代表作《沂蒙山小调》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深远影响等方面做了一些浅要分析,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研究从而加深对山东民歌的了解。
关键词山东民歌;音乐特征;艺术分析;深远影响;SummaryShandong folk song is shandong people's group,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national music a shinning pearl. Shandong folk song many species and wide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range. Especially the minor songs proportion of most represent the largest, also be a kind of folk style of shandong music genre. Its minor yimeng ditty "is masterpiece" the most popular ballad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lso the most influential most represent one of the model work of shandong folk songs. This thesis is shandong folk song masterpiece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yimeng minor, creating backgrou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some shallow analys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very minor in shandong thu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folk songs.KeywordShandong folk songs;Music features;Artistic analysis;Far-reaching influence;绪论山东民歌属于黄河流域的民歌,与山陕地区的民歌出自同一民歌曲调母体,称作“同宗民歌”①。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了山东人民的情感与生活。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是多样而丰富的,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点。
本文将从旋律、节奏、曲式、音乐表情等方面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山东民歌的美妙之处。
山东民歌的旋律特点是富有活力、朴实自然。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多样,民族文化丰富,这种丰富多彩的地域特点也影响了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的旋律富有活力,朴实自然,表现出山东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富有生活气息。
在旋律运用上,山东民歌大多采用五声音阶,音域广泛,曲调多变,富有韵律感。
山东民歌还注重对歌词的音乐体现,旋律与歌词的融合紧密,通过旋律来传达歌词所描述的情感和景象。
山东民歌的节奏特点是明快而富有变化。
山东民歌的节奏明快轻快,节奏感强烈,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富有弹性和变化,不拘一格。
这与山东地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密不可分,山东地处黄河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人们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些都融入了山东民歌的音乐节奏中,使得山东民歌的节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山东民歌的曲式特点是多样而富有变化。
山东民歌的曲式多样,既有对唱曲,也有独唱曲,还有合唱曲,各种形式的曲式丰富多彩。
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的《琵琶记》,它曲式优美,词牌精妙,音乐旋律朗朗上口,深受山东人民的喜爱。
山东民歌的曲式变化丰富,不拘一格,体现了山东人民喜欢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唱表达,这也为山东民歌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特点是富有情感、真挚动人。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真实感人,歌曲中的情感真挚动人,富有生活情趣。
歌唱者在演唱时往往能够深刻表达出山东人民对生活、对家乡、对亲情和友情的热爱与祝福,表现了民歌的深厚内涵。
山东民歌的音乐表情丰富多彩,有的激昂豪放,有的安详柔和,有的幽怨婉转,有的清新活泼,每一种音乐表情都让人感受到山东民歌的情感魅力与艺术魅力。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音乐特点。
它是山东地区百姓自然而生的一种音乐形式,代表着山东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以下将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山东民歌的旋律简单而朴实。
山东民歌以其简洁的旋律而闻名,这是由于山东地区百
姓生活的朴实和直接性所决定的。
在歌曲中,旋律通常由简单的音节构成,音域较小,旋
律线条通顺流畅,并且节奏简单明快。
这种简单的旋律使得山东民歌易于传唱和理解,适
合大众广泛参与。
山东民歌的节奏舒缓而稳定。
山东民歌的节奏常常稳定而不急促,给人一种宽松、舒
适的感觉。
节奏的稳定性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跟随歌曲的节奏,从而参与到音乐中,共鸣
其情感。
山东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
山东民歌不仅以独唱形式表达,还常常以合唱形式呈现。
合唱形式在山东民歌中非常普遍,不论是在山野还是在舞台上,人们都喜欢以合唱的形式
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而且山东民歌的表演形式也很多样化,既有独唱艺人用自
己独特的嗓音和情感来表达,也有群众合唱、演出团体等多样化的形式。
山东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山东民歌的歌词通常以山东地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
感为素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赞美自然的诗意,也
有歌颂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使得山东民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引起大众共鸣。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1. 引言1.1 介绍山东民歌的背景意义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山东民歌源于山东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并传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这些民歌既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也承载了他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山东民歌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山东民歌,人们可以了解到山东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山东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涵。
研究和传承山东民歌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将山东民歌这一独特的文化宝库发扬光大,才能让山东这片土地的文化传统得到有效传承和延续,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起源和历史发展山东民歌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是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传统的统称。
在山东民歌的发展历史中,受到了周边地区和民族的影响,吸取了各种不同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唐宋时期,山东地区的民歌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流传于民间。
到了明清时期,山东民歌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近现代,山东民歌在各种音乐形式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歌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山东民歌的历史发展既是山东音乐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山东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山东民歌起源和历史发展的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山东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2.2 地域特色山东民歌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山东民歌的地域性特点。
山东地处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经济区,地理环境优越,自古就是文化繁荣地区之一,这种地理环境为山东民歌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其次是山东民歌的文字特色。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东人口众多,多种方言在当地流传,这种多样性也反映在山东民歌的歌词中,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摘要】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了山东民歌的定义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
随后分析了山东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征,曲调特点,歌词主题和演唱形式。
山东民歌通常以简单朴实的曲调和真挚感人的歌词表达乡土情感和生活体验,充分展现了山东人民的乐观豁达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结论部分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综述,强调其独特性和历史延续性。
通过对山东民歌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山东地方音乐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山东民歌,音乐特征,历史背景,地域特征,曲调特点,歌词主题,演唱形式,综述1. 引言1.1 山东民歌的定义及重要性山东民歌是山东省本土民间音乐形式的代表,是山东省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创作、传唱的一种民间歌曲。
它承载着山东人民的情感、思想、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山东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反映了山东省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在当代社会,山东民歌不仅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情感的艺术形态,对于弘扬山东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山东省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承山东民歌,对于拓展山东省文化领域,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的历史背景山东民歌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古地之一,自古就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
山东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山东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人文风俗密切相关。
在古代,山东是东岳泰山的所在地,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势和神秘宗教的氛围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
山东民歌在形成初期便受到了泰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民歌《绣荷包》是一首源自山东地区的传统民歌,流传于当地民间。
这首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山东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背景介绍这首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它来源于山东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和情感体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声。
《绣荷包》的创作背景可以说是贴近生活、真实感人的,因此在民间广为传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民歌不仅在山东地区流传广泛,也逐渐走向全国,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对于研究者来说,深入探讨《绣荷包》的背景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民歌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2 研究意义研究《绣荷包》这首山东民歌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和传承山东民歌文化的丰富内涵,探索其历史根源和艺术特点,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作为山东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绣荷包》融合了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具有独特的音乐韵味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首民歌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展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究山东民歌《绣荷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分析其在山东地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绣荷包》的历史渊源、曲调特点以及歌词内容的解读,探讨该民歌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意蕴,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通过对《绣荷包》进行现代演绎和加入创新元素,旨在将这一传统民歌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意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于山东民歌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山东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为民歌艺术的创新与推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绣荷包》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弘扬地方音乐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历史渊源《绣荷包》是一首源自山东的民歌,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代。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1. 引言1.1 介绍山东民歌的背景山东民歌是山东省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是山东人民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为山东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东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山东民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
山东民歌起源于古老的山东大地,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和不断艺术创新,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歌曲体裁。
这些民歌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记录了他们的奋斗、快乐和苦难,是山东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
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的灵魂之音,是他们对生活的真挚表达和热爱之情。
山东民歌的发展离不开历代民间艺人和曲艺师的辛勤努力,他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使山东民歌更加丰富多彩,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山东民歌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山东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1.2 探讨为什么重要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山东省民众在生活、劳作、娱乐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山东人民心灵的一种寄托和情感的传达。
山东民歌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山东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山东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研究山东民歌,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山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山东民歌还承载着山东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
深入探讨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山东省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空间,促进各地民歌交流与传播,进一步推动中国民俗音乐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山东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山东地域特点的形成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山东民歌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是指在山东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在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山东民歌的旋律特征丰富多样。
山东民歌的旋律通常简单明快、富于活力,具有扬起扬落、声腔显著的特点。
旋律线条简洁流畅,节奏鲜明有力,使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山东民歌的旋律变化多样,既有高亢激昂的,也有悠扬舒缓的,旋律跳跃,音域广阔。
山东民歌的表达方式朴素自然。
山东民歌的演唱通常以朴实自然的方式呈现,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技巧,以其真实质朴的表现方式打动听众的心。
演唱者往往以真情实感的表演态度,将自己的情感与民歌融合在一起,使歌曲更具感染力,更能引发共鸣。
山东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山东民歌的歌词多以自然景观、人民生活、爱情、友情等为主题,内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表达了人们平凡而真挚的情感。
在山东民歌的歌词中,常常出现富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描写词和比喻词,增强了歌曲的地域感和民歌的特色。
山东民歌的伴奏形式简单朴素。
山东民歌的伴奏通常以简单的乐器组合为主,在伴奏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琵琶、二胡、唢呐等,他们的声音在各自的领域中担任不同的作用,从而丰富了民歌演唱的声音将地方特色展示出来。
山东民歌具有丰富多样的旋律特征,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的歌词内容和简单朴素的伴奏形式。
这些音乐特征使得山东民歌在表达情感、展示地方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为山东地区的民间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
《绣荷包》是一首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民歌,反映了当地民间生活的真实情感和日常生活的细节。
该民歌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入人心,因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山东地区民歌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绣荷包》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歌中的女主角青春美丽、善良纯洁,她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绣荷包送给了自己深爱的男子。
这个男子却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她,留下了她无尽的思念和难忘的回忆。
学者们认为,女主角用自己的荷包象征着自己的心,传达了自己对男子真诚爱情的表达,当男子抛弃她时,也让人感到她的悲痛之情。
整首歌曲节奏温婉,旋律优美,堪称一首优秀的爱情歌曲。
其次,《绣荷包》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村生活和文化传统。
这首歌中涉及的许多细节,如绣荷包、姑娘的情愫和家庭背景等等,都描绘了当时农村生活的一面。
同时,歌曲中使用的方言、调式和吟唱方式,表现了当地特有的文化风格和音乐艺术特点,呈现出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绣荷包》是一首既深情又真实、既反映了山东地区农村生活的情感,又突出了当地文化的特色与创新。
它不仅是山东地区民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珍品。
山东民间音乐
山东戏曲
1。山东梆子:是山东地方戏曲中较古老的剧种之 一。 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2。莱芜梆子:是全国戏曲剧种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 剧种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有专 文记载。 3。柳子戏:是山东古老剧种之一。中国戏剧界称颂的 “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古剧,其中的“东 柳”就是山东的柳子戏。 4。五音戏: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5。茂腔:山东省高密、胶州等地的地方剧种。 6。吕剧: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在山东琴 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 三弦、琵琶,合称“吕剧四大件”。吕剧已被列为国 家保留剧种。
胶州秧歌:流行在鲁南胶州一带,又称“地秧歌”。
海阳秧歌:流行于山东海阳地区。
山东曲艺
1。山东大鼓:山东有梨花大鼓、胶东大鼓 等。2006年山东大鼓入选首批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2。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命名的说 唱曲种。山东有山东琴书,形成于鲁西 南河泽地区。2006年山东琴书入选首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山东快书:属于曲艺中的大曲种。山东 快书以《武松传》起家。2006年山东快 书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请读出这几个拍子并说出它所表示的 意义 6/8 2/2 5/4
拍子强弱变化规律: 二拍子 三拍子 强 弱 强 弱 弱
四拍子
强 弱 次强 弱
2011年37.(2分) 乐谱被称为可以“看得见”的音乐,对乐谱的分 析有助于演奏或演唱时准确地表现音乐的主题与 情感:
(1)乐谱中的休止符“0”表示休止___拍, (2)对上述乐谱片段分析正确的是____ ①旋律上行 ②旋律下行③力度渐强 ④力度渐 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增时线:每增加一条,表示延长一个四分音符的时间。 减时线: 每增加一条,表示缩短为原音符的一半 。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是山东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由于地域及民族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山东民歌具备了一些独特的音乐特征。
下面就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山东民歌的调式多以“大调”为基调。
在山东地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常常表现为乐观向上的情感,而“大调”正是表现这种情感最为合适的调式。
尤其是在节日、婚丧嫁娶等喜庆场合,山东民歌中大多采用大调,使得歌曲充满了繁盛、热闹的气氛。
其次,山东民歌的旋律优美、流畅。
在山东民歌中,常常采用跌宕起伏、抒情慷慨等手法,使得歌曲既有一定的动感,又有较强的情感表达。
例如,“渔舟唱晚”、“走西口”等歌曲就是典型的代表。
同时,山东民歌中还常常加入滑音、颤音等技法,使得歌曲音乐风格更加独特,表达力更加丰富。
再者,山东民歌的节奏明快、有节奏感。
山东地区以农业经济为生,因此山东民歌往往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相关。
在歌曲演唱中,人们常常配合手舞足蹈,使得音乐更加有韵律感。
例如,“潍县小调”中的“潍县小调二千九百九十”。
山东民歌所传承的歌曲多数节奏均衡,旋律优美但极少凄凉。
最后,山东民歌注重口头传承,追求传统性。
山东民歌传承自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注重口头传承。
每一首山东民歌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一段段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歌曲往往载有这些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展现了山东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情态与风情。
综上所述,山东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而备受瞩目,它优美流畅的旋律,明快有节奏感的节奏,以及口耳相传的传统性等特征,在山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山东民歌是山东地区习俗文化和音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蕴含着山东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也反映着山东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情感体验。
山东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方式多样,其音乐特征也是多元化的,下面我们将从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唱法特点和表现形式等角度,来进行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1. 旋律特点山东民歌的旋律多以清唱的形式呈现,响亮而且富有穿透力。
其旋律显得较为抒情,以平稳、缓慢、柔美为特色。
旋律起伏不大,大多依照着五声音阶演唱,但也有一部分旋律较为曲折、变化多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唱剧中的山东梆子,它是山东民歌史上最为著名的一种类型。
2. 节奏特点山东民歌的节奏多为二拍或四拍,并且节奏较为稳定,和谐统一。
这与山东民歌旋律中起伏不大的特征有所吻合。
作为丰富节奏的部分,山东民歌还会加入许多特殊音乐元素,如颤音、滑音、颤音滑音等等。
3. 唱法特点山东民歌的唱法以口角放松、喉音深沉为基础,强调了唱者的情感表达和语音效果。
其清唱要求其唱者不断用气,长长短短,时长时短的演唱,旨在营造出一种唯美、柔和的音乐氛围。
在某些山东民歌中,还有一种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表现:拨弦入歌唱法。
在这种方式中,歌者同时弹奏一个乐器,如琵琶、古琴,这样可以营造出更为浑厚的音乐氛围。
4. 表现形式山东民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除了清唱剧和梆子戏,还有摇篮歌、婚礼歌、山歌等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摇篮歌是山东民歌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它是用来安抚孩子哭闹情绪的歌曲。
这类歌曲重在表达人间的思念和感伤,词意饱含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总之,山东民歌以其博大精深的音乐特点,展现了山东民俗和文化的魅力。
在它的音乐艺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情感、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摘要】山东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本文通过对山东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主要题材、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和表演形式进行分析,总结了其音乐特征:古朴、朴素、富有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旋律简单朴实,节奏明快而富有变化性;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对唱等。
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也展现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山东民歌有望在现代音乐的影响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山东民歌, 音乐特征, 起源, 发展, 主题, 旋律, 节奏, 表演形式, 总结, 发展展望1. 引言1.1 介绍山东民歌山东民歌是山东省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
山东民歌不仅在文化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山东省民间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间情感。
山东民歌包括山东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不同民族的歌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它们既有悠扬的山东风情,又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山东民歌是山东省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和发展山东省的音乐文化传统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对山东民歌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山东省的文化底蕴,增进对山东省音乐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识。
山东民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和传承山东民歌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1.2 音乐特征的重要性音乐特征在山东民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音乐特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山东民歌的本质和特点,进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文化遗产。
音乐特征包括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表演形式等方面,每一项特征都反映了山东民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和风貌。
通过研究音乐特征,我们可以揭示山东民歌与山东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的紧密关联,以及其在民间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各地区代表性民歌
中国各地区代表性民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包楞调》、《花蛤蟆》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森吉德玛》、《思乡曲》、《想亲亲》、《鄂伦春族小唱》东北民歌:《摇篮曲》、《月牙五更》、《新货郎》、《小看戏》黑龙江民歌:《小放牛》、《丢戒指》辽宁民歌:《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拜年调》湖北民歌:《龙船调》、《打硪歌》、《幸福歌》江苏民歌:《茉莉花》、《拔根芦柴花》、《无锡景》、《月儿弯弯照九州》、《四季歌》、《紫竹调》、《杨柳青》河北民歌:《小白菜》、《小放牛》、《茉莉花》、《放风筝》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黄杨扁担》、《槐花几时开》、《八月桂花遍地开》、《打夯歌》甘肃民歌:《一弯弯流水》、《下四川》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放马山歌》、《弥渡山歌》、《阿细跳月》山西民歌:《刨洋芋》、《绣荷包》、《想亲亲想在心眼上》、《打酸枣》、《卖菜》、《交城山》、《开花调》、《三天的路程两天到》陕西民歌:《脚夫调》、《走西口》、《蓝花花》、《对花》、《十二月花》、《绣金扁》、《拥军秧歌》、《五哥放羊》、《赶牲灵》、《三十里铺》、《翻身道情》、《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走绛州》、《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湖南民歌:《采槟榔》、《一根竹竿容易弯》、《洗菜心》、《澧水号子》、《无锡景》、《孟姜女》、《马桑树儿搭灯台》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歌》、《姐在田里薅豆棵》、《吓老鹰》江西民歌:《斑鸠调》、《我们的山歌牛毛多》、《打只山歌过横排》、《送郎当红军》新疆民歌:《你送我一枝玫瑰花》、《阿拉木汗》、《玛依拉》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对白鸽子》贵州民歌:《桂花开放贵人来》西藏民歌:《弦子舞曲》、《美丽的家乡日碦则》台湾民歌:《马兰恋歌》、《卖汤圆》、《天乌乌》广东民歌:《彩云追月》、《落水天》福建民歌:《采花灯》、《催眠歌》吉林朝鲜族民歌:《道拉基》河南民歌:《编花篮》、《王大娘补缸》浙江民歌:《对鸟》、《青丝鸟》、《马灯调》世界各国代表性民歌俄罗斯:《喀秋莎》、《三套车》、《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日本:《樱花》、《北国之春》、《四季之歌》、《红蜻蜓》、《拉网小调》朝鲜:《阿里郎》、《桔梗谣》、《朝鲜八景》美国:《哦!苏珊娜》、《念故乡》、《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印度尼西亚:《哎呦,妈妈》、《星星索》、《梭罗河》南斯拉夫:《深深的海洋》印度:《宝贝》加拿大:《红河谷》澳大利亚:《剪羊毛》英国:《友谊地久天长》、《绿袖子》巴西:《在路旁》意大利:《桑塔·露琪亚》、《重归苏莲托》、《啊,朋友》、《我的太阳》埃及:《尼罗河畔的歌声》西班牙:《鸽子》、《划船》奥地利:《顽皮的小杜鹃》法国:《马赛曲》德国:《乘着歌声的翅膀》波兰:《小鸟》希腊:《快乐的年轻人》格鲁吉亚:《萤火虫》墨西哥:《美丽的天使》、《请记住我》巴基斯坦:《美国的国土》丹麦:《在森林的原野》牙买加:《小黄鸟》瑞士:《卖花》捷克:《小白鹅》罗马尼亚:《乔志去参军》。
山东民歌演唱漫议
山东民歌演唱漫议山东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山东民歌以其朴实、粗犷、热烈的旋律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山东民歌的演唱特点、演唱技巧、音乐素养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山东民歌的演唱,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山东民歌演唱的相关学术问题,最后进行总结。
一、山东民歌的演唱特点1、声音特点山东民歌的演唱声音大多自然、朴实,表现出山东人民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
在演唱时,需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追求声音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旋律特点山东民歌的旋律大多以三度、四度为主,常常采用跳跃性强、幅度较大的旋律线条,表现出山东人民豪爽、直率的性格特点。
3、节奏特点山东民歌的节奏大多明快、有力,强调节奏的律动感和稳定性。
在演唱时,需要准确把握节奏,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节奏。
二、山东民歌的演唱技巧1、呼吸技巧在演唱山东民歌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以支持歌唱时的气息控制。
应采用腹式呼吸法,通过控制气息的速度和流量,实现声音的平稳和连贯。
2、腔体共鸣山东民歌的演唱需要充分利用腔体共鸣,以丰富声音的音色和音量。
通过调节喉头位置、咽腔大小和鼻腔气流,实现胸腔、口腔和头腔的协调共鸣。
3、咬字吐字在演唱山东民歌时,需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应通过正确的舌位和唇形,以及合理的声母、韵母转换,确保歌唱时的咬字吐字清晰明了。
三、山东民歌的音乐素养1、民族音乐知识要唱好山东民歌,需要有扎实的民族音乐知识基础。
应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体系的特点、风格和韵味,以及山东民歌的独特之处。
2、曲式分析能力通过对山东民歌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乐曲的调式、调性和节奏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歌唱时的情感和风格。
3、音乐表现能力要唱好山东民歌,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更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应深入了解山东人民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思想情感,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山东民歌《绣荷包》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它不仅记录了山东地区的风土人情,更融入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
在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首美丽的民歌。
我们来分析一下《绣荷包》这首民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绣荷包》叙述了一个女子倾注心血去绣荷包,象征着她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歌词中所蕴含的含蓄和坚韧,是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具体表现。
歌曲所用的音乐元素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山东地区特有的调式和曲调,给人一种朴实、清新的感觉。
整首歌曲简洁明快,旋律易记易唱,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民歌。
在接下来的分析演绎中,我们可以通过重新演绎《绣荷包》,让这首传统民歌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并且更具时代感。
比如可以通过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如流行、摇滚、电子音乐等,让《绣荷包》更富有活力与创意。
同时可以融入一些现代的视听元素,如舞蹈、影像等,让《绣荷包》更具有舞台感与表现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词曲的创新,来丰富《绣荷包》的艺术内涵。
可以从女性角度出发,加入更多表现女性情感和人生追求的细节,让《绣荷包》更具有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对歌词的重新编排与填词,让《绣荷包》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还可以通过对曲调的改编与加工,让《绣荷包》更具有现代音乐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除了分析演绎,《绣荷包》的创新也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将《绣荷包》与其他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元化的版本和作品。
比如可以将《绣荷包》与爵士乐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情调的版本;可以将《绣荷包》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充满未来感的版本。
我们还可以将《绣荷包》与其他传统音乐相结合,如京剧、民乐等,创作出融合多种民族音乐特色的版本。
还可以将《绣荷包》的故事内容进行延伸和展开,创作出更具有现代生活情境的作品。
如可以将《绣荷包》的故事背景搬上现代生活的舞台,描述一位正努力工作追求理想生活的年轻人的心路历程;可以将《绣荷包》的情感内核延伸至家庭、友情、爱情等更广阔的层面,创作出更多元、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
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1. 引言1.1 介绍《绣荷包》《绣荷包》是一首山东民歌,其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朴实真挚,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民歌以其独特的特色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山东地区的一大文化瑰宝。
在歌曲中,歌颂了女子勤劳绣荷包、爱惜家庭的美德,体现了山东人民的朴实和勤劳。
歌曲中的旋律也符合山东民歌一贯的风格,简单明快、易于传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通过对《绣荷包》这首山东民歌的介绍,我们可以窥见山东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也可以感受到这首歌曲在当地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是一首值得传承和弘扬的经典之作。
1.2 探讨山东民歌的特点山东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山东民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山东民歌的歌词内容通常描绘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真实自然的表现形式,使山东民歌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引起听众共鸣。
山东民歌的曲调明快优美,旋律简单易记,富有朴素的乡土情怀。
这些曲调往往悠扬动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愉悦。
山东民歌的演唱方式多样,既有独唱、也有对唱、合唱等形式,以及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唱腔和唱法。
这种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使山东民歌更具表现力和魅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
山东民歌以其独特的歌词内容、优美的曲调和多样的演唱方式,展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特点也为山东民歌《绣荷包》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 正文2.1 《绣荷包》的历史渊源《绣荷包》是一首源自山东省的民歌,被认为是山东省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这首民歌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据传说,清朝时期山东一位王姓仕女,嫁给山东一位富商,因家庭富裕,经常针织金银绣花荷包,并在绣制的同时唱歌,歌声动听。
在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下,这首歌逐渐传唱开来,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中衬词衬腔的运用分析
山东民歌中衬词衬腔的运用分析山东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其中,衬词衬腔的运用是山东民歌的典型特征之一。
本文将对山东民歌中衬词衬腔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山东民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在山东民歌中,衬词和衬腔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衬词是指歌曲中穿插的一些虚词、感叹词等,如“哎呀”、“咳咳”等,这些衬词在歌曲中起到润色和调节的作用。
而衬腔则是指歌曲中用来衬托主旋律的一些附加音符或小节,如“re sol sol sol”等,这些衬腔在歌曲中起到强化和装饰的作用。
山东民歌中的衬词衬腔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歌唱者即兴发挥和情感表达的需要。
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山东民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衬词衬腔风格,这些风格在表达歌曲情感、凸显地方特色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民歌中的衬词衬腔能够强化歌曲的情感表达。
例如,在《沂蒙山小调》中,歌唱者运用了“哎”、“咳”、“哈”等衬词,这些衬词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节奏感,还增强了歌曲的情感表达,使整首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山东民歌中的衬词衬腔能够凸显地方特色。
例如,在《谁不说俺家乡好》中,歌唱者运用了大量的衬腔,如“mama mia”、“re sol sol sol”等,这些衬腔不仅使整首歌曲更具有山东地方特色,还能够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山东人民深厚的家乡情感。
山东民歌中的衬词衬腔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方面,衬词衬腔的运用能够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避免旋律的单调重复;另一方面,衬词衬腔的运用还能够体现歌唱者的技艺水平和音乐素养,为歌唱者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山东民歌的表演中,歌唱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歌曲中的衬词衬腔进行即兴发挥和演绎,这种即兴表演也是山东民歌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承和发展山东民歌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留和发扬这种即兴表演的传统,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山东民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有着悠远历史的山东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支体,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
它如一部《百科全书》,不仅囊括了音乐知识而且反映了时代的节奏,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
山东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审美与判断,受到几千年前儒家学派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音乐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山东民间歌曲有富多彩的内容,在全省流行着许多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从事民歌研究的音乐工作者,在继承我省民间音乐优良传统的同时,应该想到对于山东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有所发扬与创新。
本文从全面了解山东民歌的地理、历史及种类、风格着手,结合笔者在演唱山东民歌时的深刻体会,提出了现代山东民歌怎样在不失原有优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论点,并从创作、演唱、宣传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证,为使山东民歌成为一种高品味的声乐艺术,更广泛地被现代人接受,被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所融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性的认识。
前言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春秋以后,齐鲁文化的勃然兴起,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尔不群的品格,成为同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这种雄厚民族文化中,山东民歌是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宣传各民族的文化己成为一项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有义务为山东民间歌曲的发展和宣传做一些努力,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还要结合演唱实践对山东民歌特点的继承与创新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让优秀的山东民间歌曲引起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视,让山东民歌走向世界。
记得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先生曾反复倡导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为后人研究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信心和决心。
引言山东民歌发展概况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域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山东一块肥沃的土地,使人类过早地垂青于它,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家园,创造了地地道道山东风格的文化。
大汉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同样发源于山东,史料和实物的发现为研究山东文化的形成和背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据出土文物证实,山东在五、六千年前已经开始有了农业、渔业,陶器业、玉器业,可以想象劳动号子的产生定是相当久远了。
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卜骨,这对于研究古代宗教歌曲的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曹等国都建立在山东,随着人类的分化,阶级的产生,文化由无意识走向了有意识,山东音乐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分化,从无意识音乐走向了有意识音乐。
民歌是伴随着劳动与生活产生的,是一种自发形成、通过声音表达内心感情的形式。
人们借助这种形式发泄心中的郁闷,表达高兴时愉快的心情,抒发求爱时感情的变化等等,它是无意识、本性的形成。
而随着贫富分化,阶级社会的形成,它逐渐变得有意识了,成为歌者求生的手段,贵族欣赏和享乐的工具。
由最初人们自娱自乐的无意识音乐变成了有动机、划层次、分等级的有意识音乐。
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有《齐风》、《曹风》、和《鲁颂》等。
其中《齐风》和《曹风》就是山东东北部与西南部一带的民歌记录。
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人民多方面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与反抗。
随着历史的推进,山东民间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乐府中民间歌曲《相和歌》中的《梁甫吟》和《东武泰山》(东武即今诸城),都是齐地的土风弦歌。
南北朝时期,贾思册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反映当时农民耕种知识和生活状况的山东民歌。
隋代的《长白山谣》(长白山也叫长山,今邹平县内)是农民起义领袖王薄编唱的农民起义歌,这是历史上最早一首记载农民起义的歌曲。
隋唐以至宋代,由于南北运河的修建,海上码头的建立,对后来的说唱音乐、城镇小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明时期,由于民族的迁移和战争的影响,山东与外省的文化交流开始发展,许多外地民歌小调传入山东,对山东民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明末清初,民间的弦索小曲在山东已很流行。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山东淄川人)在他的《幸运曲》(17巧年)中对清初流行在淄川一带的小调有过这样的叙述:“世事若见循环,如今人不似从前,一曲一年一遭换,《银纽丝》才丢下,后来兴起《打枣杆》、《锁南技》、半稻《罗江怨》,又兴起《正德缥院》、《耍孩儿》异样新鲜。
从他的十几部“但曲”(填词的大型民歌)中可以看出,当时流行在鲁中的小调曲牌就有五、六十种之多。
在鲁西南,当时则流行着《山坡羊》、《哭皇天》、《刮地风》、《驻云飞》、《风入松》等民间小曲。
到了近代,山东的民间音乐就更发达了。
我们透过历史可以看到,早在几千年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观点,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用来巩固封建等级制度,使音乐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这种观点对山东人的影响颇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新中国已度过了五十个灿烂的春秋。
在这辉煌的五十年中,山东民歌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那些蕴藏在山东人民心中健康的、现实主义的音乐源泉,一直沿续至今,为现代山东民歌的创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丰富的音乐资料。
许多山东民歌伴随不同的形式已传唱在全国各地,这些作品以浓郁的山东风格,优美的民族旋律打动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心,被他们接受、传唱。
在人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时,使蕴积多年的音乐灵感爆发出来,一时间创作了许多优秀民歌并传唱不衰。
有歌唱领袖的、歌唱家乡的、歌唱劳动的、歌唱美好生活的。
例如,由我省著名作曲家金西先生创作的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写于1964年,至今仍百唱不厌,歌词内容既赞美了家乡沂蒙山的优美风光,又体现出老区人民勤劳质朴的性格,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的充足干劲。
旋律采用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并结合沂蒙山的语言特点,加入了下滑音的使用,使得特色浓厚,旋律还不失优美,在泼辣中带着细腻,体现出山东姑娘在赞美家乡时自豪、含蓄的内在感觉。
这首歌不仅被我省歌手广泛传唱,在全国各地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这首作品太美,太有个性了。
我们都希望山东民歌不仅有好的历史开端,更要有好的未来前景,在不失山东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时刻被人们传唱。
一、山东地区民歌的种类、风格特色(一)山东民歌的种类及生成民歌的种类在它产生时并没有人去归类,只是后人在研究它时,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艺人留下的各类传说归纳和总结出来的。
因此,对于某一首原始民歌,很难找到它确切的作者和创作日期,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劳动生活等因素去分类和研究。
让我们先看一看山东民歌有哪些种类,及它们的形成分布。
1、劳动号子在海上、黄河堤坝上、运河两岸、沿海码头、建筑工地和田间渠旁,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豪放歌声,人们后来把这类歌声通称为劳动号子。
它来源于劳动中枯燥无味的节奏生活,人们在发泄气力的同时,用声音喊叫出来,集中了精力,减轻了疲劳,消除了孤独,于是,不同的工作种类就自发地形成了与其工作节奏相附的各种劳动号子。
现仅己搜集起来的就有渔民号子,海员号子,黄河船号、俄号、夯号,运河船号、夯号,搬运号子,建筑号子,矿工号子及其他号子等六百余首。
山东号子由于地域和工作的不同,所以在音乐风格、题材及语言结构上均有自己的特点,丰富多样。
2、秧歌与花鼓山东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秧歌的起源在民间有许多传说,例如:“周朝的秧歌、唐朝戏,”有的地方还流传“宋朝水泊梁山好汉扮秧歌杀入敌营”等等。
其实,秧歌是农民自娱的一种歌舞形式,每逢年节,群众则扮起五彩缤纷的秧歌队走乡串镇,庆祝一年的丰收,增进乡里邻舍的友谊。
春节和元宵节是山东各地秧歌最活跃的时节,至今,各地市还保留着这种形式。
但各地风格不同,就地域划分成:鲁北的“鼓子秧歌”,鲁东的“胶州秧歌”,胶东半岛的“胶东秧歌”(包括“海洋秧歌”),鲁中的“平阴秧歌”等。
花鼓调是一种以花鼓为伴奏乐器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
他与秧歌的区别在于“自弹自唱”并只有一到二人表演。
花鼓调在山东各地很流行,以鲁西聊城、鲁中淄博、鲁南苍山最为突出。
3、大型民歌套曲由数首曲牌式的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结构较大的民歌被称为大型民歌套曲。
这些民歌的词曲都比较完整详细,其内容大多是传说中故事。
较为突出的有流传在淄博一带的“蒲松龄理曲,”鲁南地区的“五大调”,胶东一带的“烧纸调”,济宁地区的“端供腔”等。
这类套曲的形成,采集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曲,然后根据后来流行的故事趣闻填词组成,由于这些故事多传闻于老百姓的生活中间,所以能引起百姓的兴趣并传唱,这样以来,大型民歌套曲不仅盛行一时,而且可以完整的保留下来,为我们后来对于民族声乐套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说唱性民歌山东民歌中有一些向说唱音乐过渡的叙事歌曲,它已具备了说唱音乐的某些特点,但没有专业的说唱艺人。
如鲁西的“临清时调”,鲁南的“柳琴调”,鲁西北的“弦歌”,鲁北的“杂吧调”等都属于说唱性民歌。
5、吃山歌和吃牛号山歌在山东民歌中较为少见。
它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抒发情感为主的“吃山歌”,主要流行在胶东一带。
一种是与人们劳动生活有关的“呀牛号”,这一种除胶东外,鲁中南山区也较为突出。
6、民间儿歌山东民间歌曲中儿歌也丰富多彩,它多方面反映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精神世界,塑造了纯朴可爱、憨态可掬的音乐形象。
这类民歌在音乐上虽然曲调简单,但也具备山东特色。
歌曲短小精悍、易学易唱。
7、民歌小调在山东各地流传着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调,数量约占整个山东民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其内容广泛,能反映山东人民在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感情质朴,曲调动听,浓郁的地方特色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山东最易流传的民歌、绝大部分是小调民歌。
我们将山东民歌大致分为这七类。
在这七大类山东民歌中,它们各具特点,但又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
就像山东母亲养育的七个孩儿,虽面孔不同,性格各异,但毕竟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
(二)山东民歌风格特征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山东民歌也不例外。
音乐本是千变万化的东西,在当今这个飞速跃进的时代中,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加快着速度,我们为了将山东民歌的精华发展下去,就要追寻着民歌的踪迹,挖掘它的来源,根据它的风格和特征,探索未来山东民歌的发展走向,进行再度创作。
1、劳动号子现搜集到的六百余首劳动号子,遍布山东各地。
在音乐风格、题材上各有特点,丰富多彩。
我们先分析一下,海洋号子和海员号子的特点: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北海号和南海号。
北海号流行于烟台-一营口-一大连,渤海湾一带。
在风格、音调上具有山东、河北特色。
南海号流行于青岛一连云港一长江北岸的黄海区,在风格上具有南方号子的色彩。
这些劳动号子由于工作种类和分布地区的不同,在曲调风格和语言结构上差异较大,但它们都是源于劳作,由劳动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心声,它可以鼓舞干劲、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手工作业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不容易听到这种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