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历史名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晋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炎帝

华夏族先祖,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黄帝时代姜姓部族首领。相传炎帝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为怡民情,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重演八卦以探天象,后在南巡中为民治病采药,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我国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山西省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有炎帝陵。

姓伊祁,名放勋,因封唐侯又称唐尧,号陶唐氏。黄帝时代帝王。史载: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传其帝70年。晚年因子丹朱不肖而禅位于舜。其“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为孔子所称道,成为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

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黄帝后裔,因贤孝被

四岳推举为尧的继承人。佐尧摄政时惩处四凶,举用八恺、八元等才德兼备之人,并巡守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尧去世继位后,都蒲阪,举用禹、皋陶、弃、契、后稷等人,任官吏考核制度,使天下大治,“远近众功咸兴”。史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晚年荐禹为继承人。运城市区以前十公里的鸣条岗舜陵,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几毁几建。湖南九嶷山的舜帝陵庙亦数次迁移。禹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名文命。鲧子。黄帝时代

帝王。《史记·夏本记》:“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

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他奉舜命治洪水,劳身焦思,十三年而功成。又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分划田地等。制定贡赋,佐舜大治天下。舜选禹为继承人。舜去世后即帝位。禹东巡时崩于会稽(淅江绍兴东南)。傅说(约公元前1335——1246)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

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及建筑科学家。其在今山西平陆东从事版筑时,被武丁擢拔为相。担任相国之后,辅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开创了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史称:殷道大兴。关于傅说与武丁君臣际会的传说,在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等有载反映出傅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姬虞

姬姓,名虞,字子干,周武王子,周成王幼弟。西周始封侯。史称唐叔虞。受封治唐,以“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为治国方略,因地制宜,政绩斐然。为其子燮(晋国第一代国君)奠定了治国之基。其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和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燮父

唐叔虞之子,名燮,一作燮父。晋国第一代国君。继位后,因南临晋水,故改国号“唐”为“晋”,改称晋侯。山西省简称晋由此得名。由其始,开创了晋国38位国君、600余年历史。在此期间孕育兴盛的灿烂三晋文化成为今天取之不尽的宝

贵精神财富。8、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

姬姓,名重耳,献公次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在其在位期间(前636年—前628年在位),对内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致晋“政平民阜,财用不匮”;对外,勤王平乱,“诸侯服从”。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之战,大败楚军,“一战而霸”。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候,被周天子策命为“伯候”,成为诸侯霸主。9、介子推(?~前636年)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曾随重耳(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割股啖君。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据传,晋文公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抱树而死。晋文公曾以绵上作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田,以“志己过,旌善人。”

故绵山亦称介山。其洁芳善行,世受尊崇,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忠义之士的精神渊源。寒食节祭祀介子推也由此而兴。程婴

春秋时期晋国卿。赵朔的友人,生卒年俱不详,主要活动在晋景公时期(前599~前581年)。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赵朔妻庄姬避于景公宫,生遗腹子赵武。程与友公孙杵臼合谋,瞒过了仇人,保存了赵氏最后血脉。杵臼殉身,程婴将赵武养大,使其复赵氏之位。后亦自杀。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为后世广为传颂,编成戏剧;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魏绛

即魏庄子,春秋晋卿。生卒年不详,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前572年~前559年)。晋悼公四年(前570年),晋会诸侯,悼公弟公子杨干乱行,绛斩其仆,向悼公请罪。羊舌赤称其“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悼公擢升其为新军将佐,予以重任。魏绛力主和戎,并亲自肩负和戎大任,最终促成戎狄朝晋的局面。悼公赞其:“吾自用魏绛,九合诸侯,和戎、狄,魏子之力也”。魏绛因功改封安邑(今属山西运城市)。卒后谥为昭子。师旷

字子野。今山西洪洞人。大约生活时期在春秋末年晋悼、平年间。为晋国主乐大师,因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民间流传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他博古通今,时人称其“多闻”。参与晋国政务时,

有“天下五墨墨”,“人君之道”、劝学等言,颇得悼、平二公的信任。其著述,大多流失。赵简子

嬴姓,赵氏,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生年不详,卒年有公元前458、464、475三种说法。出生世卿大族。晋定公时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倡导“法治”,“铸刑鼎”;灭范氏、中行氏。由此奠定了三家分晋、战国称雄的政治格局。子夏(前507年~?)

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温人。孔子弟子,“孔门十哲”

之一。“西河学派”的开创者。以文学见称。相传,他曾序《诗》,传《易》,主张为人君者必读《春秋》。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曾仕于鲁,为莒父宰。也曾为魏文侯师。李悝、吴起等皆出其门下。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魏文侯(?~前396年)

名斯,谥文,魏绛七世孙。战国魏君(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在位期间,以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的政治抱负,先后起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吴起、乐羊等为将。并以子夏为师,礼待田子方、段干木,历行改革。西取秦西河,北灭中山,使国势日强。公元前403年,与赵、韩同被周列为诸侯。后来的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