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和口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和口径比较2012-09-10
内容摘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正确比较和评判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本文比较了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和口径。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统计分类与美国《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关于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则小于美国。按美国服务业统计口径调整后,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增加3~4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约增加0.5个百分点。
关键词:服务业,行业分类,统计口径
服务业的规模与水平提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由于各国对服务业的分类和统计口径不尽相同,影响了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的正确比较和评判。鉴于此,本文对中美服务业的统计分类和口径进行了比较,找出了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美国服务业统计分类
美国产业分类经历了《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到《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过程。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1997年,美国所发布的经济调查数据是以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开发和维护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作为产业分类的标准。为了适应产业发展和国际可比性的需要,1997年,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宣布用新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取代《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一)本国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央统计委员会[①1939年后,由美国联邦预算局(现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的前身)负责产业分类体系的有关工作。]设立了一个跨部门的产业分类委员会,力求开发一套可供多部门使用、加工和数据比较的标准产业目录。1938年,产业分类委员会公布了制造业产业分类体系,第二年公布了非制造业(主要是服务业)产业分类体系。
1938~1939年公布的最初《标准产业分类体系》,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变化年,美国分别对制造业标准产业分类和非制造业标准产业1949年和1945进行了多次修订。.
分类进行了修订。1957年的修订把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合并到一起,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美国《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此后,每隔10到15年都对《标准产业分类体系》重新修订。1987年进行了最后一次修订,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6个部门,分别为:(1)交通运输、电力、天然气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含水、热力和冷气供应,废弃物回收处理);(2)批发业;(3)零售业;(4)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5)服务业;(6)公共管理。
(二)与国际接轨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1997年后,美国采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进行产业统计,至2011年共颁布了三个版本:1997年版、2002年修订版和2007年修订版。
1993年,美国经济分析局、劳工统计普查局、管理预算署、农业部、运输部等单位和机构在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办公室的主导下成立了美国经济分类政策委员会,与加拿大统计局、墨西哥国家统计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北美产业分类体系》。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正式作为美国统计机构使用的产业分类体系公布。《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国别产业五层,在门类层次上与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以下简称《国际标准产业分类》)[②1948年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由联合国统计署负责修订。1989年修订了第3版,最新版本是2006年修订的第4版。]具有可比性。
1997年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服务业包括16个门类、63个大类(见表1)。2002年版和2007年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关于服务业部分同样包括16个门类,大类略有调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1997年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分类层次、类别数量等较之前各版《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增多,但后面的版本对前面的版本是兼容的,各版本的产业分类能够相互转换,统计数据具有连续性。这无疑为统计分析和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便利。
表1 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服务业分类
注:美国统计局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给出注释,私人服务业(Private
services-producing industries)包括北美产业分类代码中的以下门类:22、42、44~45、48~49、51、52、53、54、55、56、61、62、71、72、81。此处加上公共管理,服务业共计16个门类。
资料来源:/epcd/naics/naicscod.txt
二、中国服务业统计分类
我国对服务业的统计分类也经历了从本国开发到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内,我国的产业分类一直遵循着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核算范围仅限于物质产品,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三产业没有给予重视。
1985年,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在这个分类中,各种类型服务业都划入了第三产业,共分为四个产业部门。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1994年,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首次细分了行业统计,对服务业作了两级分类,共有11个二级分类和51个三级分类。
为了满足经济统计和研究的需要,并与国际产业分类接轨,200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这一版本在划分行业的原则和统计单位、分类的基本结构和编码方法等方面,都与联合国第三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基本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和可操作性。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15个门类,47个大类(见表2)。201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第3次修订,调整了部分门类名称和顺序,增减了个别大类,变化很小。
表2 中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服务业分类
注:*商务服务业包括:741企业管理服务、742法律服务、743咨询与调查(包括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市场调查和社会经济咨询及其他专业咨询)、744广告业、745知识产权服务、746职业中介服务、747市场管理、748旅行社、749其他商务服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2003.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经历多次修订后最终也与国际接轨,但后面的版本对前面版本的兼容性差,各版本的产业分类不能相互转换,统计数据不具有连续性,这给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分析和研究带来了困难。
三、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比较
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各版《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均参照了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见表3)。
(一)中国关于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小于美国
美国各版《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和《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均将公用事业(含电力生产、传输和配送,天然气配送,水供应和灌溉、污水处理系统,蒸汽和制冷供应)、废物管理和治理划入服务业,我国划入第二产业。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以上产业对应为“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C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中美服务业统计分类对应关系3 表
注:表中实线连接表示对应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为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美国为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二)部分服务业行业与美国直接对应
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分类,共有5个门类与1997年《北个门类对2个大类分别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2个门类下属1美产业分类体系》对应,
应。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分类中,门类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分别与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48~49(运输和仓储业)、72(住宿和餐饮服务业)、52(金融和保险业)、61(教育服务)、62(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对应;门类H(批发和零售业)所包含的2个大类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2个门类42(批发业)、44~45(零售业)对应。
(三)部分服务业行业经增减或合并后与美国对应
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于服务业的分类,有9个门类增减下属大类或合并后与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7个门类(或其合并之和)对应。门类K(房地产业)加上门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属大类73(租赁业)与1997年《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53(房地产和租赁业)对应。门类R下属大类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71(艺术、休闲娱乐业)对应。门类G下属大类61(计算机服务业)和62(软件业)和门类L下属大类74(商务服务业)加上门类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54(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加上门类55(公司和企业管理)和门类56下属大类561(办公管理及其支持服务)对应。门类G下属大类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加上门类R下属大类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门类51(信息业)对应。门类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加上门类S下属大类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与《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