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冠心病 病因病机要辨明
冠心病辨证论治
冠心病辨证论治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心阳不振等。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将冠心病分为以下证型:1、气滞血瘀型:患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引发心痛。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
2、痰浊内阻型:患者多因饮食不节、痰浊内阻、痹阻心脉而引起心痛。
治疗应以化痰祛瘀、活血止痛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瓜蒌、薤白、半夏等。
3、心阳不振型:患者多因年老体弱、阳气不足、心阳不振而引发心痛。
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活血止痛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附子、人参等。
除了以上证型外,还有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等,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医还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整体观念是指从患者的全身情况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则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还注重预防和调护。
预防方面,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等方式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调护方面,主要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睡眠、调节饮食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冠心病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还需要注重预防和调护,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这一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辨证方法和论治体系为世人所称道。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的辨证方法及辨证论治体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医学体系。
在中医理论中,辨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1、病因分析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其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痰湿内蕴痰湿内蕴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可导致心脏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心肌缺血。
1.2 血瘀阻络血瘀阻络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心脏是血液运行的重要器官,当血液循环发生问题时,容易导致冠脉堵塞,引发冠心病。
1.3 肝火亢盛肝火亢盛是冠心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此时肝脏功能失调,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2、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几种:2.1 痰湿阻肺型表现为胸闷、气短、痰多、胸部胀满感。
2.2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胸痛、胸闷、舌质紫暗、脉弦细涩等。
2.3 肝郁气滞型表现为胸腹胀满、情绪烦躁、口苦、舌质红、脉弦。
3、中医治疗方案3.1 祛痰化湿法方药:陈皮、枳壳、茯苓、白术、半夏等。
功效:祛除体内湿气,改善血液循环。
3.2 活血化瘀法方药:丹参、桃仁、川芎、赤芍等。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情况。
3.3 疏肝理气法方药:柴胡、枳壳、郁金、白芍等。
功效:疏肝理气,缓解胸腹胀满等症状。
4、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4.1 中医辨证治疗病例分析报告4.2 相关中医药治疗方案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5.2 辨证治疗辨证治疗是中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辨别疾病的表现和体征,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3 祛痰化湿法祛痰化湿法是中医治疗痰湿内蕴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方剂,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病情。
5.4 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瘀阻络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方剂,改善血液循环,清除阻塞血管。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预防,你知道多少?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预防 ,你知道多少 ?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这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心脏病,极易造成血管官腔狭窄、痉挛或阻塞,还会诱发心肌缺血、血氧或坏死。
冠心病在中老年人身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当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该病发生率逐年增加,由此会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世卫组织按照冠心病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而关于冠心病的预防也包括两种,即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同时,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除了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青年朋友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人一听该病便会心生恐慌,对于具体治疗与预防也处于十分茫然、手足无措的状态。
中医对于冠心病的认识、探索时间长达几千年,按照其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可以归属到“心痛”、“胸痹”的范畴,历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法则、法治进行不断完善,且中医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作用。
1中医如何看待冠心病针对冠心病病因、病机,中医学上有许多研究和记载,其病证范畴主要涉及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其主要证候特征为胸闷、心痛、短气,并合并自汗心悸、短气乏力,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喘促的情况。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经休息或者去除诱因以后,临床症状可以自行缓解[1]。
按照中医对于病因病理的研究可知,冠心病的产生与阴阳寒热失调、气机逆乱所造成的气血瘀滞、心脉痹阻、不通而痛有关,正所谓“心痹者,脉不通”。
冠心病的发生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老体衰、寒冷刺激、饮食不节、正气亏虚、七情内伤、劳逸失度等有关,由此极易损伤脏腑功能,造成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还会诱发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的情况,最终会造成心脉痹阻。
其中,在痰瘀的影响下,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极易出现失调的情况,而该病产生的主要内因就在于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
2辩证施治2.1辩证要点关于冠心病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标本虚实错杂、寒热互见,在辩证施治过程中有必要分清标本虚实,该病的标证、实证通常包括痰瘀痹阻与心脉不通,本证、虚证为阴阳气血不足,临床上主要在于本虚标实证,因此需要做到审证求因、分清主次缓急,在发作时侧重于通阳豁痰、理气活血,在缓解期侧重于补虚,临床治疗重视益气温阳与滋阴养血。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脉受阻、血瘀、痰浊等原因导致心气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医的治疗体系中,辨证论治是通过搜集病史、望诊、问诊和闻诊等方式来诊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冠心病,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证论治。
首先,中医强调心脏与脾胃的关系,认为心脏主宰血液循环,而脾胃主宰气血生成。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要切实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冠心病,中医常用补益脾胃的方法,如服用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的药物,配合适量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
其次,中医强调情志与心脏的关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冠心病患者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调理情志对于改善心脏状况至关重要。
中医常用安神药物,如丹参、酸枣仁等,通过平抑情绪、疏通心脉,缓解冠心病患者的不适感。
另外,中医也强调冠心病与血液循环不畅的关系。
对于有痰浊、血瘀等证候的患者,中医常借助药物来疏通经络、畅通血脉。
例如,当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舌苔黄腻等症状时,中医往往会给予清热利湿的药物,如草果、茵陈、郁金等,以达到祛痰、清热、改善微循环的效果。
此外,中医治疗冠心病还注重个体差异的辨证施治。
不同个体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体质、气血偏盛或偏虚等情况,因此,中医在辨证时也会针对不同的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中医会选用调理气血、滋补心脏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等;对于痰瘀阻滞的患者,则会选用化痰散结的药物,如延胡索、枳实等。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诊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在治疗冠心病过程中,中医注重调理脾胃功能、调节情志、疏通经络、畅通血脉,并结合个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对冠心病的解释
中医对冠心病的解释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外感风、寒、湿、火等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导致心脏气血运行不畅,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病症。
其具体解释如下:
1. 阻滞气血运行: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气血运行受阻所引起的疾病。
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2. 痰火扰乱心脏:中医认为,冠心病患者体内的湿气、痰火等病邪聚集,扰乱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这种扰乱使得心血管系统受损,引发冠心病。
3. 脏腑功能失调:中医强调人体的脏腑功能互相关联,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其他脏腑。
冠心病的发生与心脏、肺、脾、肝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旨在调理气血、消除湿气、舒缓心脏等,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冠心病的解释与现代医学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和调养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和调养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和调养一、病因及病理机制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类心脏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具体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二、中医病机辨证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的发病与人体内脏腑气血运行失调有关。
具体病机可分为气滞、痰凝、血瘀、阴虚等不同证型。
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1:气滞证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
针对此证型,可选用理气活血、舒筋止痛的中药治疗。
方药参考:香附、川芎、柴胡、郁金、丹参、远志等。
2:痰凝证型:表现为胸闷、胸痛、痰多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方药参考:半夏、陈皮、枳实、三七、仙鹤草等。
3:血瘀证型: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舌质暗紫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活血化瘀、消食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
方药参考:桃仁、红花、赤芍、全蝎、茯苓等。
4:阴虚证型:主要表现为心悸、盗汗、舌质红等症状。
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滋阴养血、清热凉血的中药治疗。
方药参考:天冬、黄精、丹参、麦冬、生地等。
三、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以中药为主,辅助于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疗法。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辨证施治结果进行调整。
1:中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结果选择合适的方剂,可选用汤剂、丸剂、片剂等剂型。
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常用穴位有心俞、胸乡、神门等。
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手法包括推拿、按摩等。
4:气功疗法气功疗法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来调节心脏活动,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
常用气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
四、生活调养建议除了中医治疗外,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生活调养,以改善病情和预防复发。
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诊断冠心病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心脏方面的不适症状,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历史。
2.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病征,分析心脏的病理变化。
3. 摸诊:按压患者胸部、心区,观察疼痛位置、性质、程度等,判断心脏功能状态。
4. 听诊:通过听诊患者心脏杂音、心音等声音,判断心脏功能状态。
5. 实验室检查: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帮助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综合以上方面,冠心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心脏不适症状,同时伴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数等病征,经过实验室检查,存在心电图异常、血脂异常等证据。
- 1 -。
中医讲解冠心病
中医讲解冠心病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症状。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冠心病属于“心痹”范畴,多与“瘀血”、“痰湿”、“气滞”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为大家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治疗方案。
一、病因冠心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 饮食不当:长期摄入高脂、高胆固醇、高盐等食物,导致血脂异常和动脉硬化。
2. 情绪不稳:长期情绪压抑、悲伤或者过度激动,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3. 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4. 年龄和性别:男性和年龄较大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
二、病机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病理性的“瘀血”,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的症状。
1. 瘀血阻滞:长期的“瘀血”阻滞导致冠状动脉流通受阻,心肌缺血。
2. 血瘀痰湿互结:瘀血与痰湿相互交融,痰湿阻滞血流,进一步加重心脏供血不足。
3. 气滞:情绪波动使得气机不畅,影响血液的运行和通畅,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整体调理,强调以“和为贵”的原则,旨在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并缓解冠心病病症。
治疗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中药调理具有显著疗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选用适当的中药,如活血化瘀的丹参、红花、三七等,化痰醒脾的党参、白芍、陈皮等。
2. 饮食调理:合理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的食物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3. 心理疏导: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可以通过冥想、放松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4. 运动锻炼: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5.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刺激和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总之,中医治疗冠心病强调整体调理,以防治为主,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运动锻炼以及针灸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旨在改善冠心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阐述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冠心病的定义和症状特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
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血管逐渐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状。
冠心病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
疾病发作时,患者常常感到胸部压迫感、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等部位。
冠心病的发生原理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多个方面。
其基本病理过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
具体来说,冠心病的发生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是血管壁与血液之间的屏障,当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和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过程。
氧化应激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冠心病的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心气虚:心气虚的患者通常感到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
伴有乏力、自汗等症。
舌苔多见薄白,脉搏细弱。
治宜补益心气,养血安神。
可选用黄芪、党参、五味子、柏子仁等中药材进行治疗。
心阴虚:心阴虚的患者常见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
伴有口干、盗汗等症。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养心滋阴,宁心安神。
可选用生地、麦冬、百合、枣仁等中药材进行治疗。
心阳虚:心阳虚的患者常有胸闷、心痛等症状,且痛处喜按。
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淡等症。
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温补心阳,活血止痛。
可选用桂枝、黄芪、丹参、川芎等中药材进行治疗。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调理:饮食清淡,少食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中医辨治冠心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辨治冠心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治冠心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以心肌缺血、缺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脏病。
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
冠心病由于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不同,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心律失常型、猝死型6种。
冠心病属中医为“胸痛”、“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提出了胸痹心痛病病机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之而发,治疗以宣痹通阳法,拟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乌头赤石脂丸、人参汤等;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笔者将冠心病分为气虚、阴虚、气滞、血瘀、阳痹、痰浊六型,按此辨治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分述如下,供参考!气虚型症见心前区疼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滑,脉弱无力。
治宜补气为主,兼以活血止痛。
方用人参养荣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人参、当归、丹参、白芍、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桂枝、远志、炙甘草、郁金、陈皮等。
兼腰酸腿软、夜尿频多等肾气不足之症者,加狗脊、锁阳、覆盆子、益智仁;兼虚烦不眠、舌红少苔或苔花剥等心阴不足之症者,加麦冬、五味子、地骨皮、银柴胡。
阴虚型症见心前区疼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劳则加重,伴胸部憋闷,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少或花剥,脉弦细或涩。
治宜滋阴为主,佐以活血止痛。
方用左归饮合炙甘草汤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茯苓、山药、炙甘草、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阿胶、太子参、麦冬、火麻仁等。
若虚热明显者,加牡丹皮、知母、鳖甲、地骨皮、青蒿、胡黄连;若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者,加菖蒲、磁石、五味子、龙骨、牡蛎;兼心悸者,加远志、茯神、柏子仁、炒枣仁。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强调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综合运用针灸、中药等中医疗法,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病因1.内因内因包括精神因素、情志不遂、情绪波动等,这些因素可以导致气机郁滞、血瘀等病理变化。
2.外因外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健康行为,也会造成冠心病的发生。
三、病理变化1.气机郁滞精神因素、情志不遂等导致心气郁结,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了心脏的供血和功能。
2.血瘀长期的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血液在冠状动脉中堆积,形成血瘀,加重了冠脉的狭窄和阻塞。
四、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烦躁、舌质紫暗等,治疗重点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2.气虚血瘀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气短、容易出汗、舌质暗红等,治疗重点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3.痰湿阻滞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痰多、脘腹胀满等,治疗重点是化痰祛湿、行气活血。
四、治疗原则1.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过针灸和中药来调理气机,疏通经络,舒缓心脏症状,改善心功能。
2.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通过中药治疗补气活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状况,缓解疼痛和心悸等症状。
3.化痰祛湿、行气活血对于痰湿阻滞型冠心病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化解痰湿,疏通气机,改善症状和心功能。
五、附件1.附件1:中药处方范例2.附件2:针灸治疗方案范例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辨证: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等细节,来判断疾病的病机和证候。
2.冠状动脉:心脏的血液供应主要依赖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3.阻塞:血液流通受阻,引起供血不足或中断的状况。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冠心病的辨证治疗。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塞心脉,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二、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痰浊痹阻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滑或弦。
治疗宜化痰宣痹,活血通络。
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2、瘀血痹阻型:主要表现为心胸疼痛、刺痛、固定不移等症状,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沉涩或结代。
治疗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3、心气不足型: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自汗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治疗宜补益心气,养心安神。
常用四君子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4、心阳不振型: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或迟缓。
治疗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常用桂枝甘草汤合参附汤加减。
三、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冠心病以辨证施治为主,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调整脏腑功能,特别是心脏的阴阳平衡,同时兼顾气血双调,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还在于副作用小,长期服用对患者身体无不良影响。
四、预防与调护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冠心病的预防与调护。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2、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3、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4、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5、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冠心病中医知识讲座内容
冠心病中医知识讲座内容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脏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关于冠心病的中医知识。
一、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冠心病多由于情志不畅、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气虚、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不舒畅,导致气血不畅通,进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
此外,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气虚、血瘀也可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二、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心脉阻滞所致。
此外,冠心病还可伴有头晕、乏力、胃纳差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原则: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原则是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增强心脏功能。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其中,草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疏通经络来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增强心脏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胸部、背部等部位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四、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草药:中医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草药有黄芪、丹参、山楂等。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山楂具有消食化滞、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五、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针灸穴位:中医治疗冠心病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心俞穴、神门穴、膻中穴等。
心俞穴位于背部,可以调整心脏功能,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神门穴位于头部,可以缓解头晕、胸闷等症状。
膻中穴位于胸骨中央,可以调整气血,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六、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推拿按摩:中医治疗冠心病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有胸部推拿、背部推拿等。
胸部推拿可以通过按摩胸部来促进心脏血液循环,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背部推拿可以通过按摩背部来舒缓背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心脏与营养心脏之脉络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又与整个机体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方面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
其中,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被破坏,是发病的内在原因。
内因是发病的基础,外因是发病的条件。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脏气已虚,特别是肾脏更为明显。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憔,发始堕……。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而脏腑功能虚损导致本病的发生主要以阳虚为主。
如《金匮》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医门法律》又说:“胸痹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这说明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而致胸痹之病。
盖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则不能鼓舞它脏阳气,如脾胃失其温煦而运化无能,致营血不足,脉道不能充盈,则心失濡养。
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的动力,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出现气滞血瘀,故出现胸闷、心痛等证。
如《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如过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以致运化失常,变生痰浊脂液,气血运行受阻,致使气结血凝而发生胸痛。
再者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
若肺气虚或肃降失常,从而影响营养心脏之脉络气机郁滞而致血瘀,则发生本病。
又暴怒生气,肝失疏泄,肝气郁滞,亦可诱发心绞痛。
精神因素方面,七情内伤可致气机不畅,因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以致心脉痹阻。
如《灵枢·口问篇》说:“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
”气候方面主要是寒邪侵袭的影响,如《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寒气入侵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是在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冠状动脉内膜下粥样板块聚积,而斑块体积不断增大且在此基础上斑块破裂引起的血栓形成,最终导致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缺氧。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应属于“胸痹、真心痛、阙心痛”等的范畴,早在内经时代就有类似的记载。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间胛间痛,两臂内痛。
”《灵枢厥论》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亡,夕发旦亡。
”这种真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症。
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血脉不通,血脉不通是因瘀血、疾浊、气滞,寒凝而致,而瘀血,疾浊气滞,寒凝的产生是长期以来,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因此有“心主血脉”之说,认为心脏疾患和“血”“脉”密切相关,治疗也应从“血”和“脉”两条途径入手。
临床上常分为心血瘀阻型、疾浊闭阻型、寒凝气滞型、心阳不足型、心阴不足型。
心血瘀阻型症见证胸部刺痛,或左胸膺部刺痛,固定不移,面晦唇青,兼有爪甲青紫,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色或结代。
治宜活血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均为活血祛瘀之品,柴胡疏肝,枳壳理气,一升一降,调整气机,蒲黄、五灵脂、活血通络祛瘀而止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胸痛甚者,可酌加降香、郁金、元胡以活血理气止痛。
疾浊闭阻型症见证胸闷痞满或痛饮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
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治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方中栝楼开胸中疾结;半夏化瘀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若加干姜,陈皮、白蔻仁等以通阳豁痰,温中理气,其效更加。
寒凝气滞型症见胸痛彻背,御寒则重,胸闷气短,心悸则重哮喘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阙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辛温通阳。
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方中枳实下气破结,消疲除满;薤白辛温通阳,宽胸散结;桂枝通阳散寒;栝楼、厚朴化痰散结,祛痰下气;再配附子、丹参、檀香以理气温阳,活血通络。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一、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及厥/真心痛,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肝脏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
其中,肝脏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被破坏,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因此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五脏虚损是病之本,包括气虚、阴虚、阳虚和阳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是病之际,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
二、冠心病的中医辩证分型治疗1、心血瘀阻证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病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补养阴血;降香、郁金理气止痛。
2、气滞心胸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烷宇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舒肝理气,活血通络。
3、痰浊闭阻证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池,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宜痹。
代表方: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常用药: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一:背景介绍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疾病。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能够从整体角度对冠心病进行治疗,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二:病因病机1. 病因冠心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久坐少动、吸烟酗酒、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
2. 病机冠心病的病机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心肾不交等方面。
三:辨证分型根据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辨证类型:1. 血瘀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剧烈、心悸、舌质紫暗、脉弦涩。
-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2. 湿痰阻滞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气短、舌苔黄腻、脉滑。
- 治疗方法:化痰利湿,行气通络。
3. 气滞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心烦不安、舌质暗红、脉弦。
-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疏肝解郁。
4. 心肾不交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
- 治疗方法:温补心肾,活血化瘀。
四:辨证施治1. 血瘀型治疗- 中药方剂:桃红四物汤合黄连阿胶汤。
- 穴位治疗:血海、列缺、神门、内关等。
2. 湿痰阻滞型治疗- 中药方剂:消痰丸合升阳汤。
- 穴位治疗:中府、大椎、太渊、关元等。
3. 气滞型治疗- 中药方剂:活血化瘀汤合足太阴肺经湿凉药。
- 穴位治疗:曲池、内关、大包、三阴交等。
4. 心肾不交型治疗- 中药方剂:桃红四物汤加仙灵脾气汤。
- 穴位治疗:关元、神门、太溪、气海等。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 附件1:冠心病患者饮食宜忌表- 附件2:冠心病患者运动指导表- 附件3:冠心病中药方剂处方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疾病。
2.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和脉象等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后选择相应的中草药方剂和穴位进行治疗。
七:全文结束。
冠心病中医诊疗方案
冠心病中医诊疗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中医在诊疗冠心病方面有一些独特的方案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供参考。
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冠心病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脉象观察: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了解心脏血液循环的情况,对冠心病进行初步判断。
- 病史询问:中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等,以确定病情和病因。
- 舌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舌头的形态和颜色等,进一步了解疾病情况。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草药治疗: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制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桃仁、川芎等,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心脏功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
-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疾病的影响,建议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少食多餐,减少对心脏的负荷。
同时,中医还会给出一些具体的食物禁忌和调理方法。
3. 中医预防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有以下几个方面:- 定期体检:中医建议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
-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给出合适的运动方案。
-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对心脏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
中医诊疗冠心病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式,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
冠心病的辩证新治
冠心病的辩证新治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心脏介入治疗等。
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中医辩证施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辩证新治方法。
辨证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它通过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指冠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心肌血供。
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主要与气滞、瘀血、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并表现出胸痹、喘促等中医独特的证候。
因此,辩证施治成为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一、气滞证气滞证又称胸痹证,其主要特征是胸闷、胸痛、舌苔厚腻等。
根据中医理论,气滞证多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有关。
针对气滞证,可选用调和气机、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柴胡、香附、青皮等,并可辅以针灸疗法。
二、瘀血证瘀血证又称血瘀证,其主要特征是胸痛、胸闷,甚至伴有绞痛等。
根据中医理论,瘀血证多与体内湿热、血脂异常等有关。
针对瘀血证,可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桃红、三七、水蛭等,并可辅以拔罐疗法。
三、痰瘀证痰瘀证又称痰瘀阻络证,其主要特征是胸痛、喘息等。
根据中医理论,痰瘀证多与脾胃失调、痰湿内蕴等有关。
针对痰瘀证,可选用化痰理气、和胃消积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半夏、陈皮、香橼等,并可辅以艾灸疗法。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辩证新治方法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和气机、活血化瘀、化痰理气等手段,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心肌血供,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施治虽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仍需及时采取现代医学的急救措施。
冠心病的辩证新治方法为冠心病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提供了支持。
但在实践中,仍需不断深入研究,明确不同证型下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健康“杀手”冠心病,中医辨治这样入手
健康“杀手”冠心病,中医辨治这样入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时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情志因素、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直接关系,且每个患者的患病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受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病症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故而辨证施治尤其重要。
我们来围绕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简单的科普,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属于心痛、胸痹的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心血、心阴、心阳、心气不足,标实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就临床症状来看,本病气血瘀滞者相对常见,在治疗时多以益气活血为主。
因中医在辨证论治时,要考虑病症对人整体的影响,诸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虽然病位在心,但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也会加重病情。
因心痛、胸痹而引发的兼挟证治疗不当,同样会降低临床效果,故而认准其兼证也很重要。
常见兼症有肾虚、痰浊、气滞、心阳不振、心神不宁等,其中气滞表现为脉弦、性急易躁、胁肋胀满、胸闷痛等;痰浊表现为口粘、恶心、腹胀纳差、苔腻、舌体胖等;肾虚表现为腰膝无力、腰背酸痛;心神不宁表现为眠差梦多;心阳不振表现为脉沉细迟、神倦怯寒、后背发凉等。
此外很多冠心病患者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在辨证治疗时需“对病对证”用药。
2冠心病如何进行中医辨治?2.1冠心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后期,因心功能失代偿而出现心力衰竭,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喘促、动则加重、心悸气喘、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吐稀白泡沫痰等症状,在听诊患者两下肺时有湿啰音,分析病机,主要是水饮内停、气虚血瘀,在治疗时遵循“泻肺行水、益气活血”的原则。
若病情加重,且伴有心肾阳虚的症状,在治疗时以“活血利水、益气温阳”为主,方药为:苏梗、白果、益母草、赤芍、葶苈子、桑白皮、车前子、猪茯苓、泽兰、黄芪、党参;若有阳虚症状,再加炮附子、干姜、肉桂等药材,加水煎服,可取得较好效果。
2.2冠心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很多时候会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短阵室速、房颤、房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这属于“心悸”范畴,病机基本上是因虚致实,气虚则导致患者血瘀,久而久之,瘀而生热、热扰心神,引发心悸,在辨证治疗时以治本为主,还需考虑安心神、清郁热,以重用黄连为主,起到清心经郁热的作用,该药品中含有的黄连素,对抗心律失常很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也以此而推展开来。《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即 首次将胸闷、心痛、短气三症同时提出,表明张仲景对 本病认识的深化。胸痹多发于40岁以
上的中老年人,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发作性闷痛,不适, 甚至剧痛向左肩背沿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放射,持续时 间短暂。常由情志刺激、饮食过饱、感
电图明显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含化硝酸甘 油片后难以缓解,可见汗出肢冷,面
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旦发 夕死、夕发旦死,相当于急性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律失 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多为真心痛表现
,应配合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白细胞总数、血 沉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冠心病这种急重症, 临床治疗一定要注意争取时间——在联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 心病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 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由于肝气通 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涩,所以七情太
过,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寒邪内侵身体的功能需要 阳气作用才能维持,而寒邪会阻遏心阳,对身体不利。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人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飞素 问· 举痛论》:“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 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
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药后仍不能缓解,伴有面色苍白、 汗出、肢冷、脉结代,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为真 心痛的证候特征。本病舌象、脉象表
现多种多样,但因临床以气虚、阳虚、血瘀、痰浊的病 机为多,故以相应的舌象、脉象多见。可能的病因病机 胸痹的病机总体可以概括为心阳不足与心
脉痹阻。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 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 肌梗死。 年老体虚由于身体的气血
运行随年龄有一个从胜到衰的过程,因此心痹的发病规 律也有所体现。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 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
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 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 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
,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饮食不当不健 康的饮食习惯也是致病原因之一,但往往和体内的痰湿 相结合成病。恣食肥甘厚味或经常饱餐过
受寒冷、劳倦过度而诱发,亦可在安静时或夜间无明显 诱因而发病。多伴有短气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 脉结代。多数患者休息或除去诱因后症状
可以缓解。胸痹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心痛,而疼痛的性质 以及位置在书中都有详尽的记述,对于今天的诊断治疗 都有很大的帮助。胸痹心痛以胸骨后或心
前区发作性闷痛为主,亦可表现为灼痛、绞痛、刺痛或 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至15 分钟之内。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
部等,甚者可卅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 小指,常兼心悸。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 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
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患者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 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 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对于检查
方面,目前可以选择的手段也有很多。心电图应列为必 备的常规检查,必要时可作动态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 心功能测定、运动试验心电图。休息时心
系医院以及送医途中都要注意采取急救措施,延缓心梗 发作的速度以及受害范围,为之后的抢救恢复打下良好 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甘露仁青常觉 /renqingchangjue/ ty79htvv
痛。”《诸病源候论· 心腹痛病诸候》曰:“心腹痛者, 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医门法律· 中寒门》 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
Hale Waihona Puke 阴得乘之。”阐述了本病由阳虚感寒而发作,故天气变 化、骤遇寒凉而诱发胸痹心痛。胸痹的临床诊断疾病的 诊断以症状表现为主,经检查确定后方可
以判断为胸痹。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 性质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 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
度,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痰,上犯心胸, 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郁化 火,火热又可炼液为痰,灼血为瘀,痰瘀
交阻,痹阻心脉而成心痛。情志失调人的精神状态,也 就是中医所说的情志也多与疾病有很深的联系。忧思伤 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输布
,聚而为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发 为胸痹心痛。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 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