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合集下载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

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他的研究现在被看作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

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

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3)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

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是反应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学习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提取方式。

实验假设:(1)被试对探测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2)是反应与否反应反应时相同。

2. 方法2.1 被试40名大学本科生2.2 仪器和材料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2.3 实验设计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反应类型(2个水平,是反应和否反应)和识记项目(4个水平,分别为1、2、4、6);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2.4 实验程序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数据自动保存。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摘要本实验是对记忆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报告了本实验与Sternberg(斯滕伯格)的实验之间的差异关键词短时记忆Sternberg(斯滕伯格)记忆项目反应方式1引言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

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斯滕伯格),他的研究被看作是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试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是或否的反应。

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⑴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进行提取。

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⑵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

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⑶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

“是”反映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考察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以记忆项目数量为自变量(1-6个),所有被试的在每个记忆项目数上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建立短时记忆提取的回归方程,比较Sternberg的方差RT=38N+397,解释我们数据与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第六章 感觉记忆与 短时记忆

6第六章 感觉记忆与 短时记忆

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中还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 Posner,1969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材料 Posner,1969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材料 是两个字母: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同形 (同音)关系,即两个字母的音和形都 一样,如AA,aa;一种是同音(不同形) 一样,如AA,aa;一种是同音(不同形) 关系,即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但形不 一样,如Aa,aA。 一样,如Aa,aA。
结果发现,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同形 关系的字母反应得更快;当两个字母先 后间隔一定时间呈现时,同形关系和同 音关系的字母反应得一样快,反应时没 有差异。 结果见下图:
二、语义编码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实验采用连续四次组进行。在前三次实验中,实 验组和控制组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即向被试呈 现三个字母(每次实验所呈现的三个字母不一 样),然后让被试用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 样),然后让被试用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 作业,以防止被试重复所看到的三个字母。在 第四次实验中,控制组学生看到的依然是字母, 而实验组看到的则是三个数字,在完成一个计 算作业之后,两组被试的回忆成绩发生显著的 变化。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被试。 表明,语义记忆在短时记忆存在的心理真实性。
知识经验与组块
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加工速度 (ms) 记忆容量 (项目) 项目) 数 字 33.4 7.70 颜 色 38.0 7.10 字 母 40.2 6.35 字 词 47.0 5.50 几何图形 50.0 5.30 随机图形 68.0 3.80 无意义音节 73.0 3.40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二、感觉记忆的编码
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 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 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 特征,能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是 感觉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斯柏林(Sperling,1960)利用实验证实了视 斯柏林(Sperling,1960)利用实验证实了视 觉器官的这种编码能力。

斯滕伯格

斯滕伯格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学号:220103369姓名:欧植恒实验背景: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

所谓信息提取,又称检索,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包括了把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项目回忆起来,或者是当该刺激信息项目再次呈现时能够再认的过程。

由于短时记忆中所存储的信息容量并不是很大,因此,有时看来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的提取是比较容易简单的。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实际上,对短时记忆中刺激信息的提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在短时记忆领域中信息提取研究的开先河者是心理学家斯滕伯格。

也正是他的研究,为本领域的深化奠基了基础。

实验目的:斯滕伯格的研究目的在于检验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方式究竟是从头到尾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检索,还是一检索到检测项就自行终止。

实验猜想:斯滕伯格预测,短时记忆中对被试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如果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体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

另外,由于找到目标项的搜索(肯定判断)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其反应时间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否定判断)反应时短。

(3)完全系列扫描。

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

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仍将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他认为,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以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进行的。

实验方法:向被试者逐一呈现1~6个由数字0~9组成的数字串(每个数字呈现时间为1.2秒),要求被试识记,这几个数字被称为“识记组”。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又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指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

Sternberg 最早研究这个问题,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这个实验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从头至尾扫描的。

Sternberg使用加因素法分析“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的心理过程。

在他的实验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

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者能否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但Morin等(1976)也发现,当识记项目快速呈现并立即进行测试,会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这种效应难于被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所解释,但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却可以给予说明,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解释为扫描是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的,搜索到所需的项目后,即可停止。

并指出,Sternberg的实验之所以未发现系列位臵效应,是由于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复述,从而掩盖了这种效应。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Sternberg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

同时探讨Morin等提出的呈现时间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结果的影响。

1.方法1.1被试:74名1.2仪器和材料:计算机实验;1.3实验设计: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次,4做8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臵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用于测试人们在短期记忆任务中的表现。

实验的步骤是:实验者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物品或信息,然后要求被试在一定时间内回忆刚才呈现的物品或信息。

被试通常需要以特定的顺序、数量或特征回忆这些物品或信息。

实验结果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被试在回忆任务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分析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回忆表现,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例如:
1. 被试在短期记忆任务中的回忆能力是否受到干扰的影响。

2. 不同类型的信息对被试回忆的影响程度。

3. 回忆能力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4. 是否存在记忆干扰或混淆效应。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具体结果会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研究者会根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被试或条件下的平均回忆表现。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不同因素对回忆表现的影响程度。

总的来说,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可以提供关于人类短期记忆功能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有哪些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有哪些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有哪些短时记忆是指人们在接收到信息后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存储和处理的能力。

它是长期记忆的前置条件,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我们需要运用一些策略来提取、存储和加工这些信息。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短时记忆提取方式。

首先,重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提取方式。

将信息反复复述,有助于加深印象并延长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保存时间。

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学习单词时的反复默写和句子背诵。

然而,重复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信息,对于较为复杂的信息,需要进一步运用其他提取方式。

另一种常见的提取方式是区分与联系。

当我们接收到多个类似的信息时,在进行提取时,可以通过区分相似之处和联系不同之处的方法来加深记忆。

例如,在学习一组人名时,我们可以将他们按照性别、职业、年龄等分类,或者记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他是她的哥哥”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和提取信息。

另外,组块化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式。

组块化指的是将一系列有关联的信息以更大的单元进行记忆,从而增加记忆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个长数字序列时,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几个更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由几个数字组成,然后逐个记忆这些单元。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减轻了记忆负担,还更容易提取和重现以前的记忆。

另外一种提取方式是通过图像化来提高记忆效果。

短时记忆在儿童中特别突出,而儿童对于图像的记忆能力相对较强。

因此,将信息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可以增强短时记忆的提取效果。

例如,当我们需要记住一组无序的单词时,可以将每个单词与一个形象生动的图像联系起来,通过图像记忆来提取和重现信息。

此外,场景重构也是一种有效的短时记忆提取方式。

场景重构指的是通过将信息放置在特定的场景或环境中,来增强记忆的提取效果。

例如,在学习外语单词时,可以将这些单词放置在一幅具有鲜明特色的场景中,通过场景的重组来提取和记忆这些单词。

这种方式能够通过联想的形式,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取和记忆信息。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是由斯滕伯格(George A. Miller)在1956年提出的经典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

实验的结果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大约能够维持7个左右的信息单元。

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记忆一系列的物品、数字或字母,然后在短时间内回忆出来。

实验根据不同的条件变化,研究参与者对于不同类型信息的短时记忆处理能力。

斯滕伯格的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回忆出7个左右的信息单元。

这个数字被称为"魔数7"。

此外,实验也发现,如果信息单元较为复杂或者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处理,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会进一步减少。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结果对于理解人类记忆功能和信息加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2010-10-25 17:27摘要本次实验通过测定男女两名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Sternberg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

结果发现,两名被试的反应时并没有随着记忆项目长度的增加而随着增加,也就是说,本次实验没有验证实验假设,本次实验是不成功的。

系列扫描短时记忆加因素法1前言1900年GE.Muller和A.Pilzecker提出两类记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已经确认存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保持几秒钟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在20世纪,Sternberg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间,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这种实验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因此,重要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辨别认知加工的顺序,并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

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间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是恒定的。

这样称两个因素的影响效应是相加的。

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

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一个典型实验是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doc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doc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doc
实验介绍:
短时记忆是指人类记忆系统对于仅持续短时间的信息的处理和存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大量信息的输入,但仅能有限地处理和储存这些信息。

短时记忆在强调短时间内,有限信息处理和储存的同时,也强调了某些条件下短时间内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数字序列的刺激材料,由实验者通过听觉刺激获得信息输入。

实验者在被试组和对照组之间分配,被试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

被试组在听到数字序列后需要尽可能多地记住数字序列,并在听完刺激后尽可能多地报出刺激的数字序列。

对照组不需要记住数字序列,他们只需要在听完刺激后报出刺激的数字序列。

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被试组在数字序列中取得比对照组高42.5%的记忆和提取效率。

另外,数字序列的长度也影响了被试组和对照组的表现。

被试组和对照组对于短数字序列的记忆和提取表现更出色,而当数字序列长度超过7时,被试组的记忆和提取表现明显下降,在数字序列长度达到10时,被试组的表现几乎等同于对照组。

本实验结果证明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存在,并且表明信息提取的效率受数字序列长度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较短的数字序列,被试者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和记忆序列中的信息,对于长数字序列,由于短时记忆的限制,被试者难以保持在较短时间的内部的大量数字信息。

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和机理,同时也为开发有效的信息处理和记忆训练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摘要本实验选取大学心理学大一学生55名,其中12名男生,43名女生。

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验证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材料长度对平均反应时有显著影响,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完全扫描。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有无靶反应时1引言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 + 2个单位。

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Sternberg最早研究这个问题,即著名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它是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一个典型实验。

其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它们属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则它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具体来讲:如果呈现的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影响,则说明短时记忆的搜索方式是平行扫描;如果呈现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且随刺激的长度增加而增加,则说明是系列扫描。

斯滕伯格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1)平行扫描,是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3)完全系列扫描,是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

而从其实验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从头至尾扫描的。

2 研究过程2.1被试实验选取心理学专业大二55名学生,其中12名男生,43名女生2.2仪器计算机及Psykey心理实验系统2.3过程本实验模仿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

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

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

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一、前言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

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

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

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一)被试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

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三)材料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

“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

“定时选择”a为1秒,b 为5秒。

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2、被试坐在速视器观察窗前,面部紧贴观察窗,指导语:“我将呈现一组数字,要求你努力记住,当刺激消失后,立即将它默写下来。

”主试在a视场逐个呈现3位数字卡片,每个卡片呈现1秒钟。

要求被试在每个卡片呈现后5秒钟将刚看到的3个数字全部默写出来。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编号:10120XXXX 性别:男年龄:20姓名:枯藤千(新浪微博)学历:大学出生日期:1991-12-11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2-11-26 15:30:07━━━━━━━━━━━━━━━━━━━━━━━━━━━━━━━━━━━━━━━━━━━━━━━━结果图片:━━━━━━━━━━━━━━━━━━━━━━━━━━━━━━━━━━━━━━━━━━━━━━━━结果分数:-----------------------------------------------------------------数字个数123456-----------------------------------------------------------------有靶子的反应时 497 420 658 602 582 623无靶子的反应时 583 767 852 656 686 672正确率(%) 91.67 100.00 100.00 100.00 90.00 100.00-----------------------------------------------------------------━━━━━━━━━━━━━━━━━━━━━━━━━━━━━━━━━━━━━━━━━━━━━━━━备注:测验耗时:588秒[参数表]准备时间(毫秒)=1000呈现时间(毫秒)=1200间隔时间(毫秒)=2000数字字体大小=48━━━━━━━━━━━━━━━━━━━━━━━━━━━━━━━━━━━━━━━━━━━━━━━━详细反应:序号长度位置目标数字串判断结果反应时1 3 3 4 794 有正确 13332 1 0 93 有错误 6693 2 0 5 03 无正确 7854 3 25 759 有正确 6375 2 1 7 74 有正确 4386 5 0 5 68021 无正确 6517 5 0 6 90825 有错误 18728 6 4 2 370218 有正确 9869 4 3 1 5912 有正确 67410 5 2 2 72508 有正确 45711 4 0 3 1740 无正确 71112 1 1 8 8 有正确 103113 4 4 5 3165 有正确 47814 2 2 1 51 有正确 53415 5 4 6 19564 有正确 55616 2 0 8 96 无正确 56717 5 5 4 69704 有正确 68718 6 5 2 801527 有正确 46319 2 0 5 16 无正确 56720 1 1 2 2 有正确 66921 1 1 1 1 有正确 34822 6 0 9 308547 无正确 79423 2 2 2 82 有正确 29324 6 2 0 906841 有正确 54125 5 0 5 12463 无正确 72326 4 0 8 7924 无正确 58027 1 1 6 6 有正确 30628 6 0 0 735968 无正确 57329 4 0 1 3605 无正确 75030 5 0 6 27015 无正确 81531 6 0 1 427589 无正确 56432 5 0 5 41327 无正确 55333 4 0 0 8236 无正确 58234 3 1 2 297 有正确 73535 2 1 7 73 有正确 32936 1 0 7 5 无正确 50137 2 0 7 10 无正确 114838 3 1 0 038 有正确 64039 4 1 4 4207 有正确 67340 5 1 0 06943 有正确 58741 2 1 5 50 有正确 43442 6 0 7 049328 无正确 73843 3 0 9 745 无正确 60344 6 0 1 459723 无正确 57045 2 2 4 14 有正确 43446 2 2 0 20 有正确 50547 1 0 1 5 无正确 103048 2 1 1 16 有正确 39249 1 0 4 5 无正确 46850 3 1 0 073 有正确 46851 3 3 5 105 有正确 56552 6 1 7 764958 有正确 59753 3 2 2 924 有正确 50454 3 3 5 635 有正确 44055 3 0 0 682 无正确 70156 3 0 8 296 无正确 125257 1 0 6 3 无正确 46858 6 0 6 794358 无正确 79259 4 2 5 3580 有正确 58460 1 1 6 6 有正确 31261 1 1 2 2 有正确 31862 5 3 0 43052 有正确 62363 6 3 4 184509 有正确 55964 1 0 6 0 无正确 44765 3 2 6 760 有正确 60066 6 6 6 524086 有正确 594━━━━━━━━━━━━━━━━━━━━━━━━━━━━━━━━━━━━━━━━━━━━━━━━。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短时记忆是指人们在接受信息后能够暂时保存并加以利用的一种记忆形式,其持续时间通常为数秒到数分钟不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利用短时记忆来完成各种任务,如听取电话号码、路线指引等。

因此,了解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对于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一、视觉信息的提取方式1. 串行呈现法串行呈现法是指将一组信息进行逐个呈现,让被试者逐一加以记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混淆和干扰,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2. 并行呈现法并行呈现法是指将多个信息同时呈现给被试者,并让其尽可能多地加以记忆。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节约时间,但容易造成信息混淆和干扰。

3. 图形组合法图形组合法是指将多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呈现,并让被试者尽可能多地加以记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信息的可视性和可辨识性。

二、听觉信息的提取方式1. 音频呈现法音频呈现法是指将一组信息通过声音进行呈现,并让被试者逐一加以记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听觉记忆,但容易受到环境噪音的干扰。

2. 语义编码法语义编码法是指将一组信息进行语义化处理,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如,将数字转化为有意义的单词或短语,可以增强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记忆性。

三、交互式信息的提取方式1. 多模态呈现法多模态呈现法是指将多种感官信息同时进行呈现,并让被试者尽可能多地加以记忆。

例如,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可以同时进行视觉和听觉的呈现,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2. 重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是指通过不断重复练习来巩固短时记忆。

例如,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可以反复朗读、默写等方式进行练习,从而加深印象并提高记忆效果。

总结:以上介绍了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和交互式等多种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和信息特点选择合适的提取方式,并结合重复练习等方法进行巩固,从而提高短时记忆的效果。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概述短时记忆是指人们在接收信息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暂时保存并加工这些信息。

提取短时记忆是指将这些暂存的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包括回忆、重复和联想等方法。

回忆回忆是一种常用的短时记忆提取方式。

通过回想起先前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

回忆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进行。

主动回忆主动回忆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回想起先前存储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自由回想:关闭外界干扰,主动努力地尝试回想起相关信息。

2.顺序提示法:提供一些与要回想内容相关的提示,以帮助激发记忆。

3.分类提示法:将要回想内容按照某种分类进行组织,并提供相应的提示。

被动回忆被动回忆是指在无意识或非自愿情况下发生的记忆提取过程。

以下两种情况常见于被动回忆:1.环境触发:特定的环境或刺激可以唤起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

例如,当你回到家中,看到桌上的一本书时,你可能会突然想起之前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

2.情感触发:强烈的情感体验可以唤起相关的记忆。

例如,当你闻到某种食物的香味时,会立刻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那道菜。

重复重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短时记忆提取方式。

通过反复暴露于某个信息,可以增加该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持续时间并促进其转化为长期记忆。

轮廓法轮廓法是一种通过不断重复学习来提取短时记忆的方法。

它基于“间隔效应”的原理,即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重复次数和时间间隔,可以提高信息存储和提取效果。

1.短暂性重复: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暴露于要记忆的信息,并保持较短时间间隔。

2.分散性重复: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对信息进行重复学习,但时间间隔相比短暂性重复更长。

记忆宫殿法记忆宫殿法是一种通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知的空间或地点联系起来来提取短时记忆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与已有的空间图像结合,可以增加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存储和提取效果。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方,例如家里或学校。

2.将要记忆的信息与该地方中不同位置或物体联系起来。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word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word

师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簿2013 — 2014 学年第 2 学期2.2 工具惠普台式系列微机2.3 实验材料与程序(1)被试登录心理学实验软件,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性别和年龄等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开始实验。

(2)阅读指导语:本实验为短时记忆实验。

屏幕先呈现一个或几个数字(0-9)并记住,然后计算机将呈现一个字符,这时要求你判断这个数字(0-9)之前看过。

看过点击按Q键;没有看过的,就用右手按P键。

注意:在保证判断正确的前提下,再进行按键反应,要求判断即快又准为好。

(3)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单击空白键开始实验。

(4)更换被试,继续实验。

3结果与分析3.1计算全班被试在六种字母个数下的平均有靶和无靶的正确反应时表1:全班被试的平均正确反应时描述表(单位:毫秒)记忆集大小 1 2 3 4 5 6有靶平均反应时713 709 708 745 777 764无靶平均反应时1085 1131 763 769 746 8543.2根据表1中的数据,以记忆集大小为横轴,再认的反应平均反应时为纵轴作图根据图表可得知:被试的有靶平均反应时随着记忆集的增加而略微增加;在相对应的记忆集下,被试无靶正确平均反应时基本要长于有靶正确平均反应时3.3 以记忆集大小为X轴,以平均反应时为Y轴作图由图可知,在“否”的反应条件下得反应时长于“是”条件的反应时,在是反应下,反应时随记忆集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否反应下,两者之间又没有线性关系。

3.4 以不同自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对反应类型与记忆集两个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表2 记忆集与反应类型两个自变量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主效应反应类型(F=5.241,p=.023<0.05)差异显著,表明在是反应和否反应下反应时不同,说明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不是平行扫描;记忆集主效应(F=6.285,p=0.000<0.05)显著,表明在不同记忆集水平下反应时不同是系列扫描,反应类型和记忆集交互作用(p=0.001<0.05)显著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本实验只体现了系列扫描趋势,但不能证明Sternberg的研究结果——完全系列扫描。

短时记忆的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提取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1.题目短时记忆的提取2.引言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项目再次出现时能够再认,都属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内容。

Sternberg在研究人在短时记忆的提取时是用何种方式时做了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实验的得出了经典的结论即:短时记忆在提取时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无穷尽扫描的。

这对于我们解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在….的实验中,似乎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通过这个实验将验证短时记忆提取的方式,并探索两因素相互制约或独立对加工两因素阶段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

3.方法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3.2仪器材料:6种记忆集,分别包含1、2、3、4、5、6个数字3.3实验程序: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明确若最后出现的一个数字是之前数字串中出现过的,就判断“是”,“是”按红键,“否”按绿键。

3.3.2:电脑屏幕上出现数字串,一串数字间每个数字呈现1.2s,此数字串的每个数字呈现完毕后,过2s,随着一声长音,出现一个数字。

此刻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断此数字是否在之前数字串中的出现过,在尽量判断正确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按键。

接着下一数字串出现前会有提醒注意。

其中记忆集大小为1 2 3 6的数字串呈现12次,4的做8次,5的做10次。

共66次,数字串随机呈现。

4.结果表1-1 不同水平结合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反应类型M M是反应否反应正确率记忆集大小1 554.11 713.00 90.572 576.11 643.74 93.473 637.46 700.16 94.304 662.84 705.3714 91.785 772.03 689.55 91.846 728.9 706.82 92.98由表显示,反应时随着记忆集的增大并没有增大。

表1-2 反应时与正确率的相关Correlations反应时正确率反应时 PearsonCorrelation1 .106Sig. (2-tailed) .112N 227 227正确率 PearsonCorrelation.106 1Sig. (2-tailed) .112N 227 227由表显示,反应时与正确率几乎不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摘要:
本实验目的在于模仿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给被试相继
呈现一列数字(记忆集),每个呈现1.2s,全部数字(1个到6个)呈现完后,这些数字会被记录到被试
的短时记忆当中。

结果发现,被试基本不会答错,主要数据形式是从呈现探测项目到被试反应之间的时间;
是反应时大致呈增加趋势,但中间有下降趋势,否反应是呈平稳趋势,反应类型与识记项目之间的交
互作用也不显著。

所以,我们没有能够验证Sternberg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反应时相加因素法
1前言
记忆的终极目的是信息的使用——记忆的提取。

我们知道短时记忆的主要功能是使我们能够在连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处理各个微小的感觉事件。

而信息提取是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

那么,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就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

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Sternberg。

Sternberg想到用“反应速度”来抽取问题的可能性。

他想,如果平行加工模型是抽取的机制的话,那么记忆字表的长度对抽取时间应该无影响,即对不同长度的记忆字表,只要在STM的容量之内都能同样快地做出判定;相反,如果串行搜寻模型是抽取的机制的话,那么随着记忆字表长度的增加,反应时也应呈线性增加。

基于这一思想,采用项目再认法进行经典性研究(罗春荣 1986)
这个实验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从头至尾扫描的。

虽然这个理论现在仍有很大争论,但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法─相加因素法。

其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属于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则它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Sternberg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序列。

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

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

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3)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

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是反应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相关方面的问题,国内有许多学者都做了这方面的研
在短时记忆提取机制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短时记忆的提取不是以系列全扫描为特征,而受记忆集大小的影响;记忆集为2时,呈现出系列自中断扫描模式;记忆集大于3时,倾向于根据项目的记忆痕迹强度来进行提取(肖崇好,黄希庭1999)。

有研究者发现,判断标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有显著影响。

判断标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影响可能说明了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方式不同。

该实验再一次证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不是以搜索为基础(石燕飞,肖崇好 2002)。

2方法
2.1 被试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1级全体本科生,共78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 仪器和材料
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2.3.1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反应类型(2个水平,是反应和否反应)和识记项目(1—6六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2.3.2 程序:
被试自己操作,观看提示语:实验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记忆集),相继呈现,每个呈现1.2s,全部数字(1个到6个)呈现完后,过2s,伴随一声长音,又出现一个数字,并开始记时,要求被试判断它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式:“是”按Q键,“否”按P键,强调要在尽量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反应。

被试明白后开始正式实验。

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次,4做8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置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

3 结果
3.1 不同识记项目反应时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表一 六种识记项目反应时
由表一可知,在是反应中,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多反应时逐渐增加;否反应中不明显。

识记项目当为6时反应时最大。

3.2 分别描绘不同反应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结果如下图:
图一 六种识记项目的反应时
如图一,factor1为是反应时,factor2为否反应时。

3.3 主体内对比检验,如下表:
表三 主体内对比检验
识记项目
是反应 否反应 M SD M SD 1 734.04 348.362 884.82 417.931 2 851.32 813.725 889.33 860.088 3 840.15 559.476 764.33 279.340 4 795.09 267.005 882.19 792.662 5 905.77 949.829
862.91 467.795 6
1014.46 1689.952
837.03 335.316
由表3可以看出,识记项目与反应类型分别在各自水平上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4讨论
4.1 对被试的是反应和否反应的正确再认反应时的变化趋势讨论
根据表一和图一可以看出,被试在是反应中,反应时大致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中间在3、4项目时呈下降的趋势,虽然在否反应是反应时相差不大,但是并不能证明是平行扫描的结果。

结果中是否反应差别不大,甚至在多项目中,是反应时比否反应时还要长,而且没有项目越多时间越长的很稳定的一个趋势。

是反应时和否反应时无显著差异,所以我们无法验证假设。

4.2 没有证明假设可能存在的原因
(1)本专业的学生在做,熟知实验的程序。

(2)个体差异。

(3)实验室环境嘈杂,总听见很多干扰声音。

4.3 对实验材料的看法
以前的研究均以字母、数字、文字等为材料,其中负荷了经验的因素。

要全面了解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规律,还应该从另外角度变化一下实验材料,以排除经验因素的影响。

5结论
本实验不能证明短时记忆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即不能验证Sternberg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罗春荣.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1986(2)
[2]肖崇好,黄希庭.短时记忆提取机制研究[J] .心理科学,1999,22(4):302-304
[3]石燕飞,肖崇好.影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2):
153-156
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