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教案

合集下载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井冈山斗争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井冈山道路的特点。
-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和对其启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 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加强师生互动: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板书设计句子:
① 井冈山道路:毛泽东的选择,开创革命新道路
② 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群众路线、军事斗争,构建革命根据地
③ 井冈山精神:传承发扬,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通过关键词和句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井冈山道路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井冈山道路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井冈山斗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井冈山斗争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井冈山道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井冈山道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道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井冈山道路解决实际问题。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立农村革
命根据地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那么进行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武装起义,创立红军及建立根据地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辨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奋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立了红军,红军和根据地的开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难点: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及武装起义和创立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2021年整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优教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优教优秀教案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把握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人、意义,通过动画地图了解南昌起义的过程。

(重点)
目标3:知道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史实及意义,对比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理解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难点)
目标4: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中国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还要不要坚持革命?南昌起义的枪声和秋收起义的烽火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如图山高林密的井冈山又为什么被人们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人、意义,通过动画地图了解南昌起义的过程。

2.南昌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3.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4.小组讨论: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5.毛泽东为什么要进军井冈山?
6.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开展革命斗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井冈山道路的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井冈山道路的形成过程和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井冈山道路的形成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资料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历史事件。

同时,学生对于伟人的崇敬之情较高,对于革命斗争的历史有一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理解井冈山道路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井冈山道路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井冈山道路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井冈山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道路的形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井冈山道路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章内容。本章主要讲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本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吗?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展示一些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特点。
简短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意义。
本章内容与前后章节关联紧密,为后续学习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奠定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辨和评价的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2)《毛泽东与井冈山》,作者:杨洪基。本书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实践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3)《井冈山斗争与革命精神》,作者:郭沫若。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对井冈山斗争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揭示了井冈山斗争的深刻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4)开展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主题班会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后学习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5.16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16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依据学情、课标、课程内容、主题等,确定了“提炼主题——模块教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的启发性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将教学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以多种手段,如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影像史料等创设情境。

围绕主题,通过基础性问题——关系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历史感悟、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课上承北伐战争,下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效仿俄国十月革命在城市进行武装暴动,却没有达成预想目标。

此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南昌起义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红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启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创举。

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革命先烈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付出的艰辛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其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努力读书的家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同时,日常生活中大量影视片段和媒体资源的接触,会使学生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有初步的了解。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2.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理由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有关史实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形成)(一),创设情境由军旗图片导入。

中国解放军建军节在哪一天?为什么定在这一天?我想,通过学习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武装的事件是什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什么?)南昌起义2.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哪些?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3.八七会议的内容是什么?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4.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5.井冈山会师后,中共军队的名称是什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革命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工农武装割据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导读单(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毛泽东向农村进军为什么首选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呢?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结论:原因: 1.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 2.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力量薄弱;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做出了伟大贡献,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重点难点】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生:“八一建军节”。

师: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不要着急。

我想,通过学习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南昌起义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江西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结果——占领南昌城,撤出南下广东时,遭受敌人的封锁。

2.教师提问:起义军在占领南昌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结果如何?学生回答:遭到反动军队的包围,敌强我弱,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发展壮大革命队伍。

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的封锁。

朱德、陈毅等率军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3.教师提问: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949年,中央确定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教案第16课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第16课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第16课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井冈山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2. 了解朱德在井冈山开辟道路的贡献;
3. 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壮大。

二、教学重点
1. 朱德在井冈山的工作与贡献;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三、教学内容
1. 井冈山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2. 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的经过与方法;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壮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井冈山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的经过,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朱德在井冈山的工作与贡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
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井冈山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讨论,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意见交流;
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方法与经过的个人报告,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教科书:《中国现代史》第三册;
2. 互联网资源:井冈山红军长征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冲破黑暗的明灯
1.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这一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并建
立了南京革命政府,对上海的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抛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
义,终结了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7月,汪精卫撕下了左派的假面具,大叫大嚷对共产
党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据统计,国民党
迫害的革命者达到了100万人以上。

中国革命道路前途渺茫,革命事业陷入黑暗。

在此
关节时刻,中共中央决定武装斗争,为革命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
进行武装斗争的呢?
认真阅读课本第75页,完成下列表格。

历史八年级上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一、复习导入二、目标展示三、新课讲授(一)、南昌起义教师: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后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

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师: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生: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师:八七会议上提出了那个著名论断?生;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师:秋收起义的领导者及时间?.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师: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学生活动:毛泽东向农村进军为什么首选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呢?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三、工农武装割据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16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材通过介绍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以及国共合作的失败。

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依据。

同时,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依据。

学生需要理解毛泽东是如何在井冈山的实践中,找到适合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依据;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交流对井冈山道路的理解,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课件、案例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的失败等。

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详细介绍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实践活动,如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等。

【教学设计】《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川教)

【教学设计】《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川教)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本课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暴力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继续对中国革命进行不屈不挠的探索中的三件大事。

这三个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失败后,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观看南昌起义图片、井冈山会师图片以及红军长征示意图等,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

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困难所保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挫折心理的教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后,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和血腥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他们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一个新的革命时期开始了。

二、进入新课(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背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南昌发动起义?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面对反革命的暴力,必须以革命的暴力加以反对才能挽救中国革命,因此发动南昌起义有其必要性.而从南昌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来看,中共明显占了很大的优势,这也为在南昌发动起义提供了可能,机不可失。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要讲述了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内涵还需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2.教学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内涵,共同完成探究报告。

3.讲授法:教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资料: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相关论文和报道。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以及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教案第16课邓小平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第16课邓小平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第16课邓小平开辟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节课将介绍在农村革命中的贡献,着重讲述了他在井冈山时期开辟的道路。

井冈山的背景井冈山是中国江西省南部的一座山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革命战争初期,被派往井冈山地区组织农民起义。

在这一艰苦的环境下,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开辟井冈山道路在井冈山时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

他积极推动土地改革,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他还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倡合作社制度,并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各种生产活动。

还重视农民的教育问题,他将教育作为革命的重要手段。

他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识字班、农民讲所等教育机构,为农民提供文化教育,并推动他们的觉醒和自我解放。

成果与启示在井冈山时期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成功地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力量,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进攻。

他还在农村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开辟的井冈山道路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并通过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了革命的胜利。

总结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故事激励着我们。

他在艰苦的时期展现出的坚毅和智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研究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应当牢记的担当精神和创新思维,不断推动改革和发展,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内容为简要描述邓小平在井冈山时期开辟道路的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辟井冈山道路,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历史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教案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教案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课程名称新川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13课P72-76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记住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知道八七会议的内容和秋收起义的情况,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战略意义。

通过对南昌起义背景的学习,培养用联系的方式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分析,学会从国情出发、运用实事求是的理论去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通过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学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困难所保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行如何面对挫折的心理教育。

学习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传统教育。

重点和难点重点:1、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2、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变法的最高峰,是维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尽管这些措施带有不少的局限,但这表明维新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并在积极谋划中国的出路。

难点:对戊戌变法运动的评价。

课程类型:新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分析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1、情景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2、分组讨论(经验交流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讲到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国革命形势进入低潮。

中国革命的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探索的问题。

教案第16课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第16课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第16课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本教案旨在介绍邓稼先在井冈山开辟道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井冈山地区交通闭塞,给人民生活和军事行动带来了诸多困难。

邓稼先认识到只有解决交通问题,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军事活动进行。

二、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重要性1. 解决交通难题:邓稼先开辟的道路连接了各个农村和城市,方便人民的交通需求,发展了地方经济。

2. 改善人民生活:道路的建设使得物资运输更加便捷,人们能够更好地获得生活所需的物品。

3. 推动军事行动:道路的开辟为军队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条件,提高了军事行动的效率和灵活性。

三、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影响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道路的开辟为当地农村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 加强地方统战: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加强了地方各界人士的合作和团结,增强了统一战线的力量。

3.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道路的建设为井冈山地区带来了外界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四、课堂教学活动1. 显示图片和地图,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道路的建设情况。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对当地经济和军事行动的影响。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影响,进行展示和分享。

4. 班级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井冈山道路建设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五、课堂延伸活动1. 制作井冈山道路模型: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井冈山道路的模型,加深对道路建设情况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邓稼先和当地居民,模拟道路建设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邓稼先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 题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当代中国有哪些启示?
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当代中国有以下启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等。
4. 题目:简述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过程中的贡献。
- 《红色井冈山》: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自然风光、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让学生感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独特魅力。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让学生实地感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氛围,增强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历史学科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挂图、历史地图、教科书、练习册。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 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建立红色政权
- 发展经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建立群众组织,开展文化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课程名称新川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13课P72-76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记住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知道八七会议的内容和秋收起义的情况,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战略意义。

通过对南昌起义背景的学习,培养用联系的方式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分析,学会从国情出发、运用实事求是的理论去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通过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学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困难所保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行如何面对挫折的心理教育。

学习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传统教育。

重点和难点重点:1、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2、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变法的最高峰,是维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尽管这些措施带有不少的局限,但这表明维新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并在积极谋划中国的出路。

难点:对戊戌变法运动的评价。

课程类型:新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分析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1、情景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2、分组讨论(经验交流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讲到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国革命形势进入低潮。

中国革命的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探索的问题。

今天呢,就让我们进入第13课的学习,去看看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哪里。

(展示课题)二、新课教授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为面对反革命的暴力,就必须以革命的暴力来应对,同时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南昌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一)南昌起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教师讲述并布置学习任务: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片段,一起来了解南昌起义的过程。

请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结合知识表格,归纳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

(课件展示知识表格,播放《南昌起义》视频片段。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归纳相关知识要。

教师总结并讲解地图: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城内三千余敌军,占领了南昌城。

同学们看到教材75页的地图,起义第二天,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汪精卫就调集重兵攻打南昌,敌强我弱,起义军被迫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革命军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人广东海陆丰继续战斗。

教师提问:南昌起义军虽然在之后被迫转移,没有实现其军事目标,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什么新时期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的大字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老师会说南昌起义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它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8月1日成了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也就是“建军节”。

为了纪念1927年8月1日这历史性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上都有着鲜艳的“八一”标识。

(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革命道路的开辟1、八七会议教师讲述:南昌起义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也为了给今后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秘密召开了八七会议。

这是会议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

(课件展示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师生一起阅读材料。

)教师强调:同学们,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道路。

会后,毛泽东受党的派遣回到湖南,组织工农武装,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教师讲述: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彭公达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起义的目标是攻打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

这次起义的结果又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4 页相关内容,完成秋收起义的知识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工农武装,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起义军分三路攻打长沙。

由于敌人势力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各路部队退回到文家市。

秋收起义失败了,但秋收起义也是有其意义的,它的意义就是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树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之前老师给同学讲了南昌起义,现在又讲了秋收起义,这两次起义都是以大城市为起义目标,对不对?但是这两次针对大城市的起义都失败了,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革命该走向何处呢?咱们毛主席在秋收起义的部队退回到文家市后,也开始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

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师布置学习任务:毛泽东提出向农村进军,在当时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与质疑,许多人认为这是革命的退却,是对敌人的妥协,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思考:为什么毛泽东会主张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否是革命的倒退?(课件播放视频)教师讲述:看完视频,同学们认为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革命的倒退吗?(学生回答。

)视频中提到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无产阶级可以依靠的力量。

同时,敌人在中心城市的势力较强,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成为生长革命力量的阵地。

这就说明了中国革命不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心城市搞武装起义的经验,必须走自己的路,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在向农村进军的途中,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4页中间的小字部分,完成知识归纳。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党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自此在中国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党指哪儿,枪就打哪儿。

之前在文家市,老师讲到,毛泽东提出从城市转入农村,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农村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选择什么地方,又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

最终,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那为什么毛泽东会选择井冈山呢?同学们来看一段材料。

(课件展示材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后讲述:选择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之后,就应该向井冈山进发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历经艰苦的秋收起义队伍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仔细了解一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吧。

(播放视频)教师讲述:在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为了建立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而农民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土地,纷纷加入了共产党的部队,加上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明了军纪,深得百姓支持。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三)井冈山会师——革命道路的形成(课件或板书展示)(课件展示《井冈山会师》油画。

)教师讲述: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悬挂着这样一幅油画,有同学知道它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学生回答:井冈山会师。

教师讲述:对,就是井冈山会师。

那井冈山会师会的是那两次起义的部队啊?学生回答。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教师讲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在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井冈山会师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这样一首歌谣被广为传唱。

(课件展示歌谣,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大声朗读。

)教师提问:请问歌谣中的“四军”是指哪一支部队?这里的“建奇功”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6页的大字部分,找找答案吧。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材料,阅读教材作答。

)教师总结:“四军”指井冈山上两军会师后合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一万余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建奇功”是指井冈山会师的重要历史影响,它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中国革命历经了多次的失败以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但是,面对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迅速发展,国民党能袖手旁观吗?不能,对不对?请同学们阅读76-79页小字部分,看看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会剿中是如何艰苦奋斗的,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什么精神?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述井冈山精神。

(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革命道路的发展(课件展示《革命根据地分布图(1929—1932)》。

)教师结合地图讲述:面对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共产党人纷纷响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其他革命根据地。

到1930年3月,全国已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3个军,共6.2万多人,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呢?老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之后,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几篇文章。

这几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什么道路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8页,看看是什么正确道路。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井冈山革命道路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坚持开展长期的武装斗争,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其核心就在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的这条革命道路是通向中国革命胜利的成功之路。

从此,中国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失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