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合集下载

(知识积累)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

(知识积累)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

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春节是华人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关于春节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春节相关内容推荐↓↓↓春节的由来简介故事春节除夕守岁的寓意春节的记忆作文500字传统节日春节作文600字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开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21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假设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完整ppt)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完整ppt)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 源于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庙(苏州)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庙(浙江绍兴)
2、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挂艾草
赛龙舟
戴香包 五色绳
端午节的习俗
• 赛龙舟 •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
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 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清明节的习俗









4、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2、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 屈原
•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 世界文化名人
2、春节的习俗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
房前屋后,彻底进行 打扫干净,迎新春。 意思是把一切“穷运”、 “晦气” 统统扫出门, 辞旧迎新。
• 年夜饭:大年夜,丰 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具体食 谱,南北各异,民族 各异。
• 饺子、年糕、春卷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与人们日常生活严密相连,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

在众多节日中,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的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纳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欢乐、五谷丰收、人畜兴隆,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闻。

随着社会的开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1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到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精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缔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这些节日中,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承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拜年等。

传承方面,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象征着亲情、友情和家庭的和谐。

2.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以纪念先人。

习俗包括踏青、放风筝、祭祖等。

传承方面,清明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美德。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

传承方面,端午节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4.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赏月等。

传承方面,七夕节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强调了真挚感情的珍贵。

5.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以赏月、吃月饼为主要习俗。

传承方面,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幸福,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

6.重阳节: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的节日,习俗包括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传承方面,重阳节强调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

7.腊八节:腊八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习俗包括熬腊八粥、祭祀等。

传承方面,腊八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农业文明的尊重和对丰收的期盼。

8.除夕:除夕是春节前一天,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习俗包括团圆饭、守岁等。

传承方面,除夕强调了家庭和谐、亲情的重要性。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部分习俗和传承,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富有特色的文化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通过对这些节日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的习俗包括哪些?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春节习俗的了解。

10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10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10个传统节日有哪些?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知道多少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呢?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吗?下面小编带来10个传统节日有哪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

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

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

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来科普一下,中国的元宵节有什么习俗!中国元宵节的习俗至少有12种,你知道多少?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的元宵节习俗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等。

幼儿教育网整理有关元宵节的各地不同习俗,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是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多种有趣传说。

一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震怒,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为了不被烧死,有位老人家提议,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焰火。

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二是汉时东方朔为了帮助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与亲人团聚,设计让其在正月十五于宫中煮汤圆,并在街市挂起的彩灯上大书“元宵”二字,前来观灯的亲友见之大呼“元宵”,元宵得见亲友。

三是周勃、陈平等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另一种为三元说,即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习俗及其节期在全国各地各有特色。

就元宵节节期长短而言,汉代定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达五天,明代是自正月初八点灯,至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四川成都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四川成都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四川成都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传统节日知多少①“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

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

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

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

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

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

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

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乙】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①“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

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

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

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

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

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节令

中国古代节令

中国古代节令
中国古代的节令有以下几个: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在古代,春节是庆祝农历正月初一的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神、祭祖、祭神泽等仪式,以及舞狮、舞龙、放爆竹等传统活动。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一般在农历清明前后举行。

古代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清理墓地,并进行祭祀、献花等仪式。

同时,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民间活动。

3.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之际举行。

古代人们会挂艾叶、喝雄黄酒,以及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同时还有划龙舟、赛龙舟等民间活动。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

古代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同时还有拜月、舞狮、焰火等庆祝活动。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之际举行。

古代人们会登高、观景、采菊,以及祭拜高人等传统活动。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些节令,这些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和祭祀活动,以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附经典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附经典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元旦: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节日活动:张灯结彩《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如梦令·元旦毛泽东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2.春节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活动:贴春联、拜年、祭祀、烧炮、文艺汇演;节日饮食: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小学语文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汇总

小学语文考试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汇总

节日名称 节日时间 节日习俗春节正月初一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压岁钱、拜年、烧炮竹、祈福等元宵节正月十五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耍狮子、耍龙灯等龙抬头二月初二祭社、祭祀龙升天等社日节二月初二烧香、敲锣鼓、放鞭炮等花朝节2月13日~2月17日祭拜花神、祈福禳灾、踏青赏红等上巳节三月初三水边沐浴、祭祀宴饮、郊外游春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吃冷食、祭扫、牵勾、斗鸡等清明节4月5日前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等端午节五月初五扒龙舟、祭龙、放纸龙、挂艾草、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七夕节七月初七
访闺中密友、乞丐祈福、拜祭织女等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秋节八月十五观潮、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抛帕招亲等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等寒衣节十月初一烹炸食品 、纪念仙逝亲人等下元节十月十五修斋设醮、享祭祖先、祈愿神灵等冬至节12月22日前后吃姜饭、冬至肉、年糕、羊肉汤等腊八节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等 小年腊月廿三/廿四
清扫尘土、祭灶等 除夕腊月廿九/三十贴年红、辞岁、守岁、压岁钱等。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 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 为大观。

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

匆匆隐入云中;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 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 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神话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

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中秋民俗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 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 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 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 处,俗称“树中秋”或 “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 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 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 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 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 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 灯节。
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打一节日)
中秋
春风吹来白花开,中秋过后葫芦来。 外穿黄衫藏黑豆,润肺凉心好药材。 (打一水果)

中秋灯谜
每年的中秋,同学们都 是在哪里度过的? 跟谁一起度过的呢?
今年的中秋,有没有话 想对爸爸妈妈说? 是哪些话呢?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

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中秋起源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起 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

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

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过年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中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

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

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

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

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

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

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中国个传统节日详细介绍

中国个传统节日详细介绍

1,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宋时杭州的小儿女,七夕之时多效颦"摩侯罗",穿半臂花衣,胸前装饰乞巧时的楸叶、瓜果等图形;靓妆笑语,竞往湖边放蜡制的鸳鸯等一类水鸟,浮于水上;妇人喜于盒内贮小蜘蛛,让蜘蛛在盒内织网,看织网之疏密,谓之"巧"之多少也;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荆楚岁时记中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也有把"穿针"转为"丢针"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后把绣花针丢入水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辉映下的针影,照在碗底,会生浮动的阴影,变化多端;依其形状,就可以占卜投针姑娘针绣工作是拙是巧;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面对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这自然不是看双星,而是闭目作幻想了;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2,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龙节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4,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5,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天贶节、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该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6,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这种风俗源于北宋京师;当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祭祖节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8,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腊八节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9,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路神节元月初五,“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10,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11,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

中国传统三大节日

中国传统三大节日

中国传统三大节日篇一: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民间节日集锦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民间节日集锦新年/元旦新年,即新一年的第一天或若干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

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

在中国古代,也称元旦,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

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

大年初一/春节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春节(spring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阴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也叫春龙节、春花节,郑州民间传统节日。

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

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

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

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植树节(3月12日)“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十八个节日有什么

十八个节日有什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十八个节日有什么篇一:中国一年有多少个节日中国一年有多少个节日在中国一年有多少个节日公历2月14日:情人节公历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公历3月1日:国际海豹节公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公历3月12日:中国植树节公历3月14日:国际警察日公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公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消除种族歧视日公历3月22日:世界水日公历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公历4月1日:愚人节公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公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公历本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公历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公历4月25日:世界儿童日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公历5月4日:中国青年节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公历5月8日:世界红+字日公历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公历5月17:世界电信日公历5月30日:中国运动纪念日公历5月31日:世界无烟草日公历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电影节公历6月4日:国际日公历6月5日:国际环境日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公历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公历6月25日:中国土地日公历6月27日:国际禁毒日公历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国际建筑日公历7月3日:国际合作节公历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公历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扫盲日公历9月10日:中国教师节公历9月20日:中国爱牙日公历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公历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公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公历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公历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公历10月9日:世界邮政日公历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公历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公历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公历10月24日:联合国日公历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公历11月1日:万圣节公历11月17日:国际学生日公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公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公历12月5日: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公历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诺贝尔日公历12月25日:圣诞节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农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农历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农历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农历六月初六:壮族祭田节、瑶族尝新节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农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篇二:18、我知道的风俗22我喜欢的节日18、我知道的风俗我知道的风俗很多,如春节、元宵、清明节、中秋、重阳、腊八节等,每一个节日和风俗都有它们特别的地方。

中国民俗节日汇总和分析最新优质PPT课件

中国民俗节日汇总和分析最新优质PPT课件
4
起源
?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 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 “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 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 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5
适用地区
?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 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 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6
习俗
? 放鞭炮 贴春联 拜 年 吃饺子
7
小年
?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 “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 ”指
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
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
也就பைடு நூலகம்官府在腊月二十三
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
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
?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 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 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 夜。
11
吃年夜饭
?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 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 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 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 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 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 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 点。
13
“年”的传说
?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 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 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 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 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一年之中有多少个中国传统节日?是农历几月几日

一年之中有多少个中国传统节日?是农历几月几日

一年之中有多少个中国传统节日?是农历几月几日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1月元旦节(1月1日)黑人日( 1月第一个星期日)日记情人节(1月14日)国际海关日( 1月26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2月世界湿地日(2月2日)国际气象节(2月10日)情人节(2月14日)国际母语日(2月21日)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3月国际海豹日(3月1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国际妇女节(3月8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4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国际航海日(3月17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戏剧日(3月27日)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4月愚人节(4.1)国际儿童图书日(4.2)世界自闭症日(4.2)巴勒斯坦儿童日(4.5)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世界高血压日(4.7)世界卫生日(4.7)非洲环境保护日(4.10)世界帕金森病日(4.11)世界社会工作日(4.15)非洲自由日(4.15)世界血友病日(4.17)国际古迹遗址日(4.18)世界地球日(4.22)世界法律日(4.22)世界读书日(4.23)世界防治疟疾日(4.25)世界知识产权日(4.26)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4.28)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世界航天节(4.12)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5月五一国际劳动节(5.1)世界新闻自由日(5.3)五四青年节(5.4)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微笑日(5.8)世界红十字日(5.8)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国际护士节(5.12)玫瑰情人节(5.1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5.15)国际家庭日(5.15)世界电信日(5.17)国际博物馆日(5.18)世界计量日(5.20)网络情人节(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20)世界文化发展日(5.2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非洲解放日(5.25)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国际维和人员日(5.29)世界无烟日(5.31)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6月六一国际儿童节(6.1)世界牛奶日(6.1)世界环境日(6.5)全国爱眼日(6.6)世界海洋日(6.8)中国人口日(6.11)世界无童工日(6.12)世界献血日(6.1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世界难民日(6.20)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奥林匹克日(6.23)世界手球日(6.23)全国土地日(6.25)国际禁毒日(6.26)联合国宪章日(6.26)全国科普行动日(6.29)世界青年联欢节(6.30)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7月中国共产党诞辰(7.1)香港回归纪念日(7.1)国际建筑日(7.1)国际体育记者日(7.2)美国独立日(7.4)国际接吻日(7.6)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中国航海日(7.11)世界人口日(7.11)银色情人节(7.14)国际冰壶日(7.16)曼德拉国际日(7.18)人类月球日(7.20)世界语创立日(7.26)世界肝炎日(7.28)第一次世界大战(7.28)非洲妇女日(7.30)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8月八一建军节(8.1)爸爸节(8.8)全民健身日(8.8)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国际青年日(8.12)国际左撇子日(8.13)绿色情人节(8.14)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世界人道主义日(8.19)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纳米比亚日(8.26)全国律师咨询日(8.26)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国际扫盲日(9.8)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中国教师节(9.10)世界预防自杀日(9.10)世界清洁地球日(9.14)相片情人节(9.14)国际民族日(9.15)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全国爱牙日(9.20)国际和平日(9.21)世界老年痴呆日(9.21)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世界无车日(9.22)世界避孕日(9.26)世界旅游日(9.27)国际翻译日(9.30)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10月十一国庆节(10.1)国际音乐节(10.1)国际老年人日(10.1)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国际非暴力日(10.2)世界动物日(10.4)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教师日(10.5)全国高血压日(10.8)中国航天日(10.8)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世界邮政日(10.9)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世界镇痛日(10.11)世界60亿人口日(10.12)世界关节炎日(10.12)世界保健日(10.13)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世界标准日(10.14)葡萄酒情人节(10.14)全球洗手日(10.15)国际盲人节(10.15)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世界粮食日(10.16)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世界厨师日(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世界统计日(10.20)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环卫工人节(10.26)世界男性健康日(10.28)世界卒中日(10.29)世界勤俭日(10.31)万圣节前夜(10.31)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11月中国记者节(11.8)全国消防日(11.9)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世界青年节(11.10)光棍节(11.11)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电影情人节(11.14)国际宽容日(11.16)国际大学生节(11.17)世界厕所日(11.19)非洲工业化日(11.20)世界电视日(11.21)世界问候日(11.21)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12月世界艾滋病日(12.1)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2)国际残疾人日(12.3)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国际志愿人员日(12.5)国际民航日(12.7)世界足球日(12.9)国际反腐败日(12.9)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世界人权日(12.10)拥抱情人节(12.14)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国际移徙者日(12.18)南南合作日(12.19)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国际篮球日(12.21)平安夜(12.24)圣诞节(12.25)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传统(农历)节日农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安徽大学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3课节日知多少(课件)

安徽大学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3课节日知多少(课件)

课后作业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学们可以阅 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传统节日 的历史背景、庆祝方式、习俗传统以及节日背后的寓意和价值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历史文化著作或者专门介绍 节日文化的书籍来阅读,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文章和 资料进行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做好笔记,记录 下自己所了解到的有趣的知识和观点。在下节课的分享环节, 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所了解的内容,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并展示给大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 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能够 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程介绍
教学方法
在本课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 中国传统节日。除了传统的讲解方式,我们还将通过图片展示 和互动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各个节日的习俗和 庆祝方式。通过图片的呈现,同学们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节 日的氛围和特色。同时,我们将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同学们积 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互 动环节,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合作,进一步探索节日 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同 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
3 互动环节
PA R T
互动环节
学生提问环节
分组讨论节日研究 分享
互动环节
学生提问环节
在互动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学生可以提出 关于各个节日起源、庆祝方式、习俗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引 导学生思考,比如为什么春节要放鞭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 子?学生的问题可以涉及到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与其相 关的传说故事等。通过学生的提问,可以加深他们对节日的理 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 以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答案,让学 生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学生的提问环节,可以使课 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对节日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 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 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 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 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 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 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 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 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 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泰国的鬼节每年都于六月中旬在黎府举行, 非常受当地人民的重视,主要是向上天祈求 风调雨顺,希望来年稻米丰收。
下元节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 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 、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 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 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得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鬼节,顾名思义,即鬼过的节日。鬼节有中西 之分,在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三 月三,七月十五、十四,十月初一。西方鬼节 中有墨西哥鬼节,泰国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 万圣节。此词条将详细介绍中外各个鬼节的起 源文化等内容。
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
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 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 ”,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 ,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 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蝎子、蜈蚣都露头。”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 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 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 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 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 气节 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 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 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 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 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 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 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 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 节”或“女儿节”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 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 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 牵牛星和织女星。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 夜晚,抬头可以看 到牛郎织女的银河 相会,或在瓜果架 下可偷听到两人在 天上相会时的脉脉 情话。
【宋】王安石 【唐】白居易 爆竹声中一岁除, 病眼少眠非守岁, 春风送暖入屠苏。 老心多感又临春。 千门万户曈曈日, 火销灯尽天明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便是平头六十人。
元日 除夜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 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 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 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 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 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 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 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 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 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 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 传统节日,你知道 多少呢?你能按照 节日先后顺序说一 说吗?
1:春节 2:元宵节 3:龙抬头 4:清明节 5:端午节
6:七夕节 7:中秋节 8:重阳节 9:鬼节 10:下元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 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 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 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 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 叫春节。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 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 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 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春节的另一名称叫 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 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谢,百草不生;年一过
1:春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农历正月初一
2: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
吃月饼、赏月
3:元日指新年的第一天, “元”为开始开端的意思,这 一天被称之为“三元”,那么 请问“三元”指的是哪三元?
年、季、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 种方式。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 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 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 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 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4、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 插茱萸和喝( )的风俗。
A、菊花酒 √
B、雄黄酒 C、白酒 D、黄酒
5、三冥节指的是
A、鬼节、五月节、重阳节 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 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 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 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 淀凝聚的过程,传统节日,无 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 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4、 九九歌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儿歌, 以九天做一单位,连数九个九天,到九 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问是从 哪个节气算起?
冬至
1、牛郎织女的传说形成七夕最早 可追溯到哪朝?
A、春秋 B、战国 C、南北朝


2、元宵节起自与哪个朝代?
A、明朝 B、唐朝 C、汉朝

3、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 年”,通常人们会吃
无底洞(打一成语) 爬竹竿(打一成语) 纸老虎(打一成语) 飞行员(打一成语) 笑死人(打一成语)
深不可测 节节上升 外强内干 有机可乘 乐极生悲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双手赞成(打一成语)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清明
【宋】王禹俏 【唐】杜牧 无花无酒过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兴味萧然似野僧。 路上行人欲断魂。 昨日邻家乞新火, 借问酒家何处有? 晓窗分与读书灯。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 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 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 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 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 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 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 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 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 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 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至今,中国民 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 一起。
斤斤计较 开门见山 不识大体 多此一举 同甘共苦 喜出望外 面面俱到
二月二龙抬头,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 民谚,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二月二在我国各 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 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 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 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 故称龙抬头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