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端午粽》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课本及教案准备。
2.学生课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准备。
3.准备涂鸦板、图片、生活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入课文《端午粽》。
2.带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端午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理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感悟。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短文或对话表达。
2.鼓励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表创作成果。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端午粽》。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端午粽》的浓厚兴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得以深入领会。
但在朗读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一些学生需要加强,未来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文理解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蕴。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读、会写《端午粽》这篇课文。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学习方法。
2.能读准文字,会背诵相关内容。
3.能够简单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特殊名词和结构。
2.学生能够简单地表达对端午节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粘贴纸、音频播放设备。
3.其他:端午节相关的素材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端午节的话题,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20分钟)•播放《端午粽》的语音,让学生跟读。
•逐段教授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型。
•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操作活动 (15分钟)•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进行互动演绎。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可支持简单的绘画辅助。
4. 拓展 (10分钟)•播放有关端午节的视频或歌曲,拓展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
•提问: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你觉得端午节最有意思的是什么?5. 提升 (10分钟)•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段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并表演出来。
六、作业1.默写《端午粽》中的关键句子。
2.描述自己家庭端午节的庆祝方式。
3.准备一款包含粽子元素的手工作品或图画,展示给同学们。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5.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
6.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6.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练习。
五、教学反思
1.课后,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
1.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及合作学习情况。
2.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十八、结语
本教学设计以《端午粽》一文为载体,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家校合作、持续发展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六、家校合作与沟通
1.家长沟通:
1.1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或家长联系册等方式,分享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1.2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传统习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家校合作活动:
2.1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如家长与学生一起包粽子、制作香囊等。
十五、教学总结与展望
1.教学总结:
1.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
1.2反思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教学展望:
2.1根据学生的进步和反馈,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2.2计划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种理解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和理解。
2.学习《端午粽》这篇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端午粽》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学习节日文化知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故事书等。
3.材料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粽子制作的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出《端午粽》这个故事。
2.学习:让学生认真阅读《端午粽》,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寓意。
4.练习:布置阅读《端午粽》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4.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过程,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5.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端午粽》故事,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课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感悟。
七、拓展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粽子制作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这堂教学活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端午粽》的内容,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背诵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教案、黑板、粽子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端午节和粽子有关的知识。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和句子。
2.请学生跟读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主题。
第三步:学习活动(20分钟)
1.学生分组,表演课文。
2.学生绘制端午节和粽子相关的图片。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粽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课堂延伸
1.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粽子或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端午节和粽子的视频资料。
六、家庭作业
1.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背诵关键句子。
2.鼓励学生向家人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端午粽》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制作和风俗。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懂得尊重传统文化,珍惜传统节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整理好课文内容,准备好教具和教辅材料。
2.指导材料:准备好图书、图片或视频材料,以便展示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3.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氛围,布置相关装饰品。
4.其他准备:为学生准备粽子的实物或图片,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粽子的形状和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A. 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B. 学习课文(15分钟)1.跟读课文,学生自读、小组读、整体跟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介绍端午粽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C. 操作学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制作简易粽子,体验制作的过程,加深对粽子的了解。
2.学生齐声朗读端午节习俗,增强记忆。
D. 拓展活动(10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或端午节习俗的展示板。
2.通过活动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了解。
E. 总结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端午节和粽子的感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小感想。
2.教师布置相关阅读内容,让学生继续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的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性学习和互动性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的安排,希朿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2.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并能背诵部分内容;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端午粽》课文内容;2.背诵部分课文内容;3.学会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难点1.理解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文化;2.掌握文字描述情节的表达技巧;3.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2.学生:复印好《端午粽》课文,准备好笔和本子;3.教学素材:粽子的图片、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逐段讲解《端午粽》这篇课文,重点解释生字及文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然后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课文中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每组讨论后展示给全班。
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并帮助学生提炼关键信息。
4. 课文朗读(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互相鼓励,提高朗读的流畅度和语音准确性。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在家中可以通过和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六、课堂作业1.背诵《端午粽》中的一段内容;2.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制作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习俗和食物制作过程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传统节日文化和食物制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粽》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制作粽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粽子的制作步骤不够熟悉。为此,我考虑在课前准备一些简短的视频教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基本概念、由来和习俗,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端午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粽子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端午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叶、真、豆”4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箬竹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引导。
(1)谁能说一说你熟悉的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2)学生自由谈论。
2.引出课文题目。
(1)图片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课件出示:赛龙舟图)(2)师生共同欣赏,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3)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些什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3.板书课文题目。
(1)齐读课文题目。
(2)指导书写“午”字。
①先观察“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你的发现。
②书写时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第三笔横书写时要长一些,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③学生描红并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端午节的习俗,并利用图片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
(3)同桌相互检查,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3.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课件出示:端午节粽子总会糯米中间十分红豆鲜肉带回去知识据说纪念(2)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
(3)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并采用玩游戏的方法读生词,十分有趣。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端午粽》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激发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文化自信。
2.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粽子的喜爱,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端午粽》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是否吃过粽子,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导入方式,如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讲述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4.教学难点突破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粽子的制作过程和与端午节的关联这两个难点掌握得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教学评价方面: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得到了检验。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提高语言能力: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5.增进团队协作: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1.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收集家长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促进家校共育。
十四、教学资源
1.教材:《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八、教学辅助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端午节习俗的图片、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3.粽子模型: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九、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2.生字词学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笔画、结构、读音等。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喜欢吃粽子?”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中的小朋友喜欢吃粽子,是因为粽子有着丰富的味道和美好的寓意。
2.第二课时:感受传统节日氛围、角色扮演、总结与拓展
十二、教学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讲解生字词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纠正错误的书写姿势。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增强文化自信。
五、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及粽子的文化背景。
2.学习和认读生字:“端午”、“粽子”、“香”3.练习用简单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课文《粽子》P292.生字卡片:“端午”、“粽子”、“香”3.包好的粽子样品4.教学图片或视频关于粽子和端午节的相关内容5.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端午节以及粽子的由来和文化意义。
展示教学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 学课文(10分钟)轻声朗读课文《粽子》,带领学生跟读。
侧重讲解生字和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粽子的形状和香味。
3. 学生阅读(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端午节和粽子。
教师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生字练习(10分钟)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端午”、“粽子”、“香”。
练习书写生字,巩固学习成果。
5. 课文理解(15分钟)让学生分组商讨,回答问题:“端午是什么节日?粽子是由什么材料做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6. 创意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手工制作粽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包粽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 总结与展示(5分钟)引导学生分享包好的粽子,展示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端午节和粽子的文化背景,认读了新的生字,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生字练习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加强巩固。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生字练习的时间,并结合更多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以上为《端午粽》教案设计,仅供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带”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爱”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粽的由来和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过端午》歌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一想:我们刚刚过完的节日是什么节?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粽的文章(板书课题),让我们来看看端午粽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回答)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4.随机学习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卡片。
(3)课件: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书写“午”和“节”。
5.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6.再读课文,思考:端午粽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相机指导)7.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8.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9.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好,为什么?10.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11.男女同学分段朗读,男女生分别读前两段,齐读第三段,教师读最后一段。
12.过渡语: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闻到了端午粽的香味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品尝到香喷喷的端午粽吧!(三)细读课文,体会理解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外皮:青青的箬竹叶;内容:白白的糯米;中间裹着肉、豆沙、咸蛋黄等;扎得结实。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看看粽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体会“糯米里面还裹着馅”的意思。
想象除了课文中讲的肉、豆沙、咸蛋黄外还可能有什么内容?是什么味道的?(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看到粽子外形时的惊喜——看到粽子馅时的兴奋——品尝粽子时的激动与幸福。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端午节”、“粽子”等生词。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词。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端午粽》的教材。
2.教具:图片、粽子模型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和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景再现
利用图片和粽子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自己的
理解。
5.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一定了解,但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以上是关于《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同时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通用6篇)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通用6篇)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
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
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1)象形字识字。
“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等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和米字旁和立字旁,会写“午、节”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相关重点词汇。
教学过程板块一猜图谈话,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传统节日活动或习俗,学生猜测节日,继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熟悉的节日和习俗,从而引入本课题。
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清明节:踏青、郊游、扫墓。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登高、敬老。
春节:贴窗花、贴春联、吃饺子。
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
2.播放短视频或者图片,师生共同欣赏、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3.引导学生说说端午节的时间、习俗、吃粽子的由来,说说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做什么。
教师补充并进行课题板书。
粽子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
屈原是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殉国了。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遗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它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注意学生易读错的部分。
2.人人都是小老师。
鼓励学生认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生字,负责教会大家,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根据以上情况查漏补缺,纠正学生自读读错的生字;补充学生们没有归纳到的识字方法;教读大家都不认识的生字词语,并利用联系生活实际、展示图片、动作表演、拆部分等方法加强学生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导学生运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认字中找到形近字,并且和
同桌交流形近字的相同之
处和不同之处。
(2)部件组合法。
学生汇报:我喜欢“粽”字,
它是左右结构的生字,左边
是“米”,右边是“宗”。
我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它。
八+刀=( )
今+心=( )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朗
读课文,提出朗读要
求:
(1)读准字音。
(2)把句子读通顺、
读流利。
2.教师指导学生诵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
(1)引导学生依据课
文内容找出描写端
午粽外形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说一说
课文中有哪些种类
的端午粽。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课文。
(1)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
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
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
听,纠正字音。
(3)学生汇报读课文,把句
子读通顺。
2.学生品读课文,感知课
文内容。
(1)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读
出描写端午粽外形的语句。
(2)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找
出描写端午粽种类的词语。
5.我知道的粽子的种类有:
( )、( )、
( )。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2分钟) 1.指导书写生字—
—午、真、节。
(1)教师引导学生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识记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按
照正确的笔顺书写
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总
结本课内容,布置作
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
什么了?和同学交
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
识字方法讲给你的
爸爸妈妈听。
1.学生学写汉字——午、
真、节。
(1)运用喜欢的方法识记生
字。
如:形近字对比法、扩
词法。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总
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先
描红,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汉
字。
午:最后一笔悬针竖不出
头。
真:上短下长,中间三横才
封口。
节:上下结构,注意书写方
法。
2.学生总结本课所学习的
知识。
(1)学生汇报本课的学习收
获。
(2)学生回家把今天学习的
6.做一做。
(1)我们一起来组词。
午( )( )( )
真( )( )( )
节( )( )( )
(2)仔细看一看。
(3)认真写一写。
的叠词的特点。
三、游戏巩固,快乐书写(用时:15分钟) 1.教师做字卡和学
生玩照镜子的游戏,
巩固复习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书
写生字——分、叶、
米、豆。
(1)教师在田字格里
范写,指导学生书写
生字——分。
(2)多媒体课件出示
“米”的笔顺,指导
学生书空。
(3)演示“叶、豆”
的笔顺,指导学生书
空。
3.引导学生用“一
看二比三对照”的方
法提高自己的书写
水平。
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卡
片找出相应卡片。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运
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汉
字。
(1)学习生字——分。
①我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记
住这个字的写法。
②我会用反义词的方法记
住这个字的意义。
③我会用扩词法记住这个
字的用法。
(2)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并
根据老师的指导书空“米”。
(3)学生认真观察后书写
“叶、豆”,写后与老师范
写的生字进行对照。
3.学生通过自评、互评、
点评等多种方法提升自己
的写字能力。
11.照样子,写一写。
12.写出下面生字的笔顺。
分:
_
_。
叶:
_
_。
米:
_
_。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说一说这节课我
们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通过
本课学习,引导孩子
们了解中国的传统
节日。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的收
获。
2.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
13.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师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