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诗歌鉴赏题

合集下载

三步妙解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问题

三步妙解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问题

三步妙解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问题在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中,经常会出现要求考生回答有关情景关系的题目。

遇到此类问题,同学们往往很难区分是何种情景关系,就会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话来搪塞。

现就情景关系问题举例分析如下:【考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难点聚焦】此题中问题⑴答案看似很明显,实则暗藏玄机。

表面上看题目中有一“喜”字,全诗的感情该是“喜”?当然题目不会这么简单,需要深入思考探究。

问题二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独到之处,那么自然要区分是属于何种情景的关系,有何妙处。

这两个问题都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全诗,把握其“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问题透视】先来分析问题⑴。

从题目看,有一“喜”字,那么其情感中自然少不了“喜”;如果结合全诗来看,还可以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所以,应该是喜中有悲,悲喜交加。

再看问题⑵。

颔联此句描述了门外风雨交加,枯树黄叶飘零;屋内灯光昏暗,白发老翁独坐的画面。

它创设的自然就是一种悲凉的氛围,虽然不直接写悲苦,却通过这样的画面把悲苦之情表达得非常充分。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鉴赏中情景关系类问题,可以运用如下三步: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景物描写能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重新予以描绘,这有助于同学们进入诗歌意境,切身体会诗歌景物描写中所传达出的情意。

第二步,把所描述的景物和体会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区分不同情况。

情景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借景抒情(先有情,借景而发,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和融情于景三种形式);②移情于景(把情感转移在景物上,又称主客移位)③融(寓)情于景;④托物言志(咏物抒怀);⑤以景结情,等等。

情景关系——诗歌鉴赏

情景关系——诗歌鉴赏

(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 握景物特征,从中捕捉背后的情感。
(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 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 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说的“乐景 哀情,哀景乐情”。
5.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7.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青阴待我归。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以乐景衬哀情 以哀景衬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乐情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 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①描绘了一幅深秋暮色宁静开阔的山林图:晚暮深秋,树 林里木叶凋尽,钟山兀立,清晰呈现。
• ②王诗重在客观地描述眼前之景,描绘了苍茫开阔的意境,表达的是 愉悦的心情;而陶诗蕴含了则描绘了静穆而高远,闲逸而自在的意境, 表达的是脱离官场羁绊后的闲逸悠然自在之情。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 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参考答案:1.触景生情 2.寓情于景 3.以哀景抒哀情
两诗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而由此抒发的诗人感情一样吗?请加以 简析。(6分)
• 两诗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而由此抒发的诗人感情一样 吗?请加以简析。(6分)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1)“敲残”二字极为凝练,化无形为有形,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2 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2 分)
(2)本诗借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 等意象表达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2分) 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 的沉寂,构筑了令人思乡断肠的秋夜氛围, (2分)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 离愁别绪。(2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 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句句含情, 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 淌的泉水,无人欣赏的落花和鸟鸣 ,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春的凄凉之 情。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 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 “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 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 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 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答:这里抒发了一种感伤之情。通过作者春天 看到的景物来表现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 情,烘托、反衬。
存在问题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 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 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 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或从景情 角度赏析诗歌等。 2、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 要叙述。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3、请简要描述诗中写到的主要景物。 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

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

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

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
1、注意诗歌的题目。 、注意诗歌的题目。 2、找出诗中直接表情达意的词汇。 、找出诗中直接表情达意的词汇。 3、根据诗中的形象(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根据诗中的形象(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4、抓住诗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 、抓住诗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 5、分析诗中引用的典故。 、分析诗中引用的典故。
参考答案
划线句寓情于景 描绘了水花散溅到荷叶上, 描绘了水花散溅到荷叶上,水珠细碎而圆润 晶莹的景致。 晶莹的景致。 这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致充满生活情趣。 这番景致充满生活情趣。 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闲适,轻快, 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闲适,轻快,热爱生活 的愉悦之情。 的愉悦之情。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①概括情景关系(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因 概括情景关系(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情设景、以景结情……) 情设景、以景结情 )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 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 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伤”。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景”;“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比较含蓄,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 不见“情”。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 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在景中。
注:这三者在诗歌中并非严格区分,故应灵活把握,一般概述为借景抒情、 表达效果为情景交融。
• 4、以景结情
•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 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 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 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哀景衬乐情
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2011年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第一步):(1)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 •(第二步):(2)借荒郊、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 黄沙等景物,营造了凄凉败落的氛围; •(第三步):(3)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 日衰的悲叹。
【步骤二】详解析—— ②“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
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
【步骤三】表情感——
③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这种以乐写 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 思路:关系 + 内容 (画面概括+气氛 )+ 情感 ▪ 步骤: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杜 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2)简要赏析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答:通过描写堂边美丽的景色,表现出诗人草 堂建成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尾联借典,表 现出诗人仕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1)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参考答案: 步骤一: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步骤二: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 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如今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步骤三: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谢谢 大家!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答:全诗诗人通过对自己建成的“草堂”周围树木葱
郁,景色秀丽,鸟儿栖息筑巢等景描写来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孤苦漂泊,无限悲伤的感情。(0)
答:①整首诗作者融情于景,写了草堂旁遮蔽,用了
拟人的修辞,将落叶拟人化,说它阻碍了太阳,清 风吹拂着叶子,竹子和缕缕烟海在有露珠的树梢上, 看着燕子频频来筑巢,作者感叹无心,作《解嘲》。 ②用典则实出表现自己因仕途不顺而抒发的无奈, 愤懑感慨之情。(0)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学习目标
通过错题回顾,在原有古诗知 识的基础上,掌握景情关系. 2.通过拓展练习,研究探讨并总 结情景关系题的解题思路及答题 技巧,并规范准确答题。

高三古诗词复习情景关系题

高三古诗词复习情景关系题

2009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 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 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参考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 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古 诗 情 景 关 系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大要素。古人 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 成,两不相背”(谢榛),“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胡应麟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 可离” (王夫之)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于是“情景鉴赏”便成了近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常见考查类型。
• “情景鉴赏类”试题从结构方面涉及“ 先情后景”“先景后情”,从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之情景交融)方面包括:触 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入 景、情景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 情)和情景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 乐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 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 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 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 情绪高昂的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人 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 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以哀景写乐情
江汉 杜甫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 不必取长途。
高考链接
(11年山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 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者桃李含笑盛开,后者野田荒 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 ,前者以乐景写哀情, 后者哀景衬哀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一、常见命题方式:(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3)试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残翁宏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C.诗歌主要通过写主人公院中所见所感,抒发其忧思难解,反复抒写,意多重复。

D.尾联两句描写月亮升起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忧愁、冷寂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诗歌颔联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

试结合诗句简析如何达到这一效果。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古代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
• “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 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 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
的景与情?”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两何大表类现:无奈之情的,请 作简要分析。一”是直接问诗中的情景关系;
• 前“人雨认中为黄司叶空树二曙,是《灯问喜下诗现外白中“弟头的情卢人“”纶”的景见两。”宿句如》为何的全体颔诗联动人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题:这是一首吊古之作,三、四句是如何体 现这吊古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 ①三、四句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 ②诗人写庭院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
减当年。用绚丽的春光美景更能反衬梁园极 目的萧条颓败,也更能突出诗人内心的沉痛。
• ③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抒情效果更 为强烈。
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 的?”
情景表现方式
• 1.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2.触景生情 乐景衬乐情 • 3.以景衬情 乐景衬哀情 • 4.以景结情 哀景衬哀情 • 5.以情结景 哀景衬乐情
春行即兴 李华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4).哀景衬乐情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 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高考诗歌鉴赏:景与情关系(精华版)

高考诗歌鉴赏:景与情关系(精华版)

练习1 游月陂bēi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①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 色,树林和泉声,(1分) ②营造了宁静幽雅(或 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③表达了诗人闲
通过结日合暮前、两山联深谈、谈猿作啼者、是沧如江何夜流、 风通吹过木渲叶染、清月寥照的孤环舟境的来景表象现,孤渲寂染清 峭之孤感寂的的。环境,突出了作者不平静的 情绪和孤独寂寥之感。
演练2: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这首 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 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 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 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相关链接:以情结景
• 所谓“以情结景”就是诗的前面大 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 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 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 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 回味无穷。
———哀景哀情
•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 中的花叶尽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 惘之情融而为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哀情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 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 致.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致题材2看作者知⼈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物情感⼼态的词是最佳提⽰5看意象(物象或⼈象)⼀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志主旨——归隐⽥园钟情⼭⽔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描,动静声⾊多⾓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从对⽅等⾓度⼊笔);;运⽤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拟、托物⾔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情,⽤令⼈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的悲苦之情,⽤令⼈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景以情合,⼆者相互⽣发与渗透,并从⽽达到融和⽆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了。

触景⽣情——情景相⽣——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

古诗鉴赏中的情与景关系

古诗鉴赏中的情与景关系
精品
• 一、意象( 意境)题 答题步骤 • 1、气氛或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 (幽静,萧瑟,生机勃勃,孤寂凄清, • 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 • 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 4、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精品
如:17年天津卷《太湖恬亭》王安石“第二联描绘了 怎样的画面”
山东卷《早上五盘岭》岑参“江回两崖斗,日隐 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 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江苏卷《秋兴》陆游“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北京卷《晓行巴峡》王维“同样是描绘山峡, 《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 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 山多大石。 •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精品
•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 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 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 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 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bēi)
北宋 程颢(hào)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注]程颢,宋代大儒,理学家。
•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精品
•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环绕着 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 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张莉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张莉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知识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回顾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 从情景角度鉴赏这两句诗。
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拂。用杨柳春风的 明媚春光来反衬离家的悲伤。 后两句以哀景衬乐情:如今回来的路 。 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用大雪纷飞的 严寒来反衬战后回家的喜悦。
C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 D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
江雨望花
(唐)崔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注:避秦,即逃避秦末乱世。此指逃避唐末乱世。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它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江雨望花 (唐)崔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1)此诗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表达了诗人乱世之际、漂泊异乡、思乡 怀人的悲伤之情。 (3)作者选取了细雨,春水,春风,芳香的 野梅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光图,是 “乐景”;三四句的“归意”和“断肠”,加 上注释中的“唐末逃避乱世”的背景,可知诗 人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即哀情。 (4)此处“乐景衬哀情”,通过美景更加触 发诗人绵绵如细雨的愁情。
3、分析景物描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别歌 。谢亭、西楼:送别之 地。)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 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别歌 。谢亭、西楼:送别之地。) ⑴我认为是和谐的。 ⑵全诗的情感基调是离别之愁,是“哀情”;红 叶青山色彩艳丽,是“乐景”,这里是“以乐景 衬哀情”的手法,“红叶青山”恰恰是对离愁的 有力反衬。 (3)景色越美,越能显示出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 难堪。

古诗情景鉴赏题型

古诗情景鉴赏题型
▪ 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 皆情语。”
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 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
▪ “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 字。”
▪ 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 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
(意象) 营造…… 渲染…… 表达(表现)……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bēi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 (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 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 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
不生……化景物为情思。” ▪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
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 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 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问题(1)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4分)
答案:反衬手法,以动衬静,“泉响”反衬四野的 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寂。 (2)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寂寞”的? (4分) 答案:即事抒情,诗人夜不能寐,起望四园,倚楹至旦 体现其“寂寞”;借景抒情,描写空旷幽寂的静,衬 托出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诗人之“寂寞”。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1、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表现手法
抒情
文艺表现方法 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
借典抒情
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用典
联想、想像、衬托 借事抒情 烘托、渲染、象征 借史抒情 对比、对写法
1
(二)情、景反衬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 这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 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 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边地苦寒
二、先情后景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以景结情、因情设景、 缘情设景、景中含情、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 以景显情、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因情造景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答题技巧
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①②夔姜次石湖书扇韵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前两句中描写了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

分别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

①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答: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
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试题规律总结
可以运用总分或分总的方式来解答这类问题。

①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的方式加以总结。

②用散文化的句子描绘一下题干要求的诗句,即把凝炼的诗句“泡开用。


2、“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分)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
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答案】本诗的后四句融情于景,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试题规律总结
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3、首句(联)写景的作用
苏轼坡东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焕然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映衬诗人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②点明了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照应了题目,为全诗作铺垫,为诗歌后面抒发乐观旷达的情怀作铺垫。

试题规律总结
①运用“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这类试题的答题方式作答。

②点明环境,为全诗作铺垫,为诗歌后面抒发某种情感作铺垫。

(如果和题目照应,也要写上)综合以上两点,其实就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4、尾句(联)写景的作用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寄寓了更加浓厚的思乡深情。

②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试题规律总结
①运用“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这类试题的答题方式作答。

②点明艺术效果,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③如果和诗歌的题目以及开篇有相照应之处,也要点出来。

5、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答案】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试题规律总结.
此类题参照“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答题模式即可,只不过第一步要写成“以乐景写哀情”。

小结: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类试题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景物描写能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重新予以描绘,有助于读者进入诗歌意境,切身体会诗歌景物描写中所传达出的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