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的经验介绍 共80页共80页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杨宗善谈风湿痹症治疗

名老中医杨宗善谈风湿痹症治疗

名老中医杨宗善谈风湿痹症治疗林为民【摘要】Professor Yang Zongshan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 Shanxi Province .The experience of his 60 years medical practice in treating rheumatism Bi-syndrom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 systematically introducing his ten main treating meth-ods.Pathogenesis of rheumatism Bi-syndrome is complicated , and constitutions of patients are different , therefore, the treatment method needs to be selected with comprehensive determination and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对杨宗善主任医师行医60年治疗风湿痹症经验进行总结,系统介绍了杨老治疗风湿10种主要方法,痹症病机复杂,患者体质有异,治法应用上需综合判断,辨证灵活应用。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3页(P1448-1449,1457)【关键词】风湿痹症;老中医经验;杨宗善【作者】林为民【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中医科,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杨宗善主任医师系陕西省名老中医,行医近60载,造诣颇深,笔者有幸师从杨老学习,受益匪浅,按法使用每收良效。

现就杨老对风湿痹症经验整理供同道参考。

痹症一词源于《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1],本著作中又提出了“热痹”[2]“五体痹”“五脏痹”[3]等,后世医家对本病研究又有很大发展。

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朱良春)

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朱良春)

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朱良春)jameslicha现代医学粉丝病与中医痹证,基本上可以说是同义词,是一大类有关结缔组织病及骨与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疾病的总称,所包甚广,其发病率及致残率是比较高的,而且缺乏特效药,或者毒性较大,难以坚持服用,以致影响疗效,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相对来说,中医药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疗效较为满意,副作用也较少。

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以下三味中药,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仅谈一点使用体会。

一、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别名甚多,如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但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以及卫矛科大芽南蛇藤的根,也叫穿山龙,不可混淆。

本品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

含薯蓣皂甙、纤细薯蓣皂甙、穗菝葜甾甙等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甙,乃生产甾体类抗炎药的原料。

因此它不仅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改善冠脉流量、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是治疗粉丝类疾病的主要药物。

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首先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1976:571,人民卫生出版社印),以后各地陆续报导,东北、西北诸省应用较多。

《药学通报》[1982,17(5):388,方一苇等]报导,用穿山龙注射液治疗粉丝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达89%。

《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粉丝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劳损,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

说明其扶正气、祛粉丝、通血脉、蠲痹着的功效是显著的,民间早已应用,可能是在《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之后始发现而在民间流传的,而有文献记载则是近30年的事。

《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是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亦为15-20克左右。

事实上,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需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著。

我对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多用50克为主药,确有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的作用。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1.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风湿病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机体所引起,通过针刺经络,疏通气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风湿病的目的。

2. 中药疗法:使用中药煎汤、药膏、贴敷等形式,根据风湿病的具体症状,配制适当的中药方剂。

中药可以通过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作用,缓解疼痛、消肿、改善病情。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运用手法的力度、节拍和方向,刺激经络,畅通气血,调理气机,改善风湿病症状,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养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避免寒湿环境,保持室内通风,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

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风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风湿病是个体化的,因此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风湿病是一种以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中医认为,风湿病多由外感风寒湿邪、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不足等因素引发,治疗上要以祛风、祛湿、活血、行气、温经、补肝肾为基本原则。

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针灸。

针灸是中医治疗风湿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到疏通经络、活络止痛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肩井、曲池、肘髎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的效果。

其次是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是治疗风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独活、川芎、桂枝等,这些药物能够祛风湿、舒筋活络、温补阳气。

在进行中药治疗时,需要按照医师的处方剂量进行调剂,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能有效缓解症状。

此外,还有相应的中医物理疗法。

中医物理疗法包括中药外敷、拔罐、火罐、艾灸等。

中药外敷是指用中药熬制成糊状敷在患处,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促进炎症的消散。

拔罐和火罐是通过在患处制造一定的负压或热罐,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消除湿气。

艾灸是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药性刺激穴位,达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另外,中医还注重调理人体脏腑功能和防止疾病复发的方法。

中医认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相互依存,协调统一,功能失调会导致病症的发生。

因此,治疗风湿病除了治疗局部症状外,还需调理五脏功能。

中医还提倡养生,强调合理饮食、养生作息、适度锻炼等方法,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防止风湿病复发。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风湿病主要包括针灸、中药内服、中医物理疗法以及调理脏腑和养生等综合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调节气血通畅,缓解疼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治疗风湿病的目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风湿病,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风湿病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坚持治疗,配合医生的指导,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注意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风湿病是一类以全身或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关节肿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全身症状如疲乏、发热等。

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风湿病的不同类型和病程,中医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物汤”、“逍遥散”和“祛风汤”等。

这些方剂主要通过活血化瘀、健脾祛湿、疏风除寒等作用,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中医认为风湿病与人体经络阻滞有关,通过针刺和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解除疼痛和改善僵硬感。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温针、艾灸和电针疗法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许多患者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并恢复正常活动。

3.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关节和相关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

根据风湿病不同的部位和症状,推拿按摩师会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

推拿按摩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和疗效持久等特点,适合于长期治疗和康复期患者。

4.中医调理和饮食疗法: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中医还强调患者的整体调理和饮食习惯对治疗风湿病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风湿病多与湿气、风寒等有关,患者应避免寒湿环境,保持适宜的室温和干燥的环境。

饮食方面,应避免寒凉生冷和油腻食物,多吃温热和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例如姜、辣椒、大蒜和黑豆等。

5.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特殊的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患者躺在药物熏蒸室内,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配置中药,通过熏蒸和吸入药物气雾,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具有直接作用、温热止痛和调节免疫力的优势,适用于一些症状严重或无法口服中药的患者。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多样且独具特色。

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和病程的风湿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简直把一个方子用神了!

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简直把一个方子用神了!

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简直把一个方子用神了!秦山楚水古方中医▲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风湿病临证思考 / 中南山这是秦楚古方第208篇原创文章众所周知,风湿病在临床上非常复杂,中医内科书上按类型分为风寒湿热痰痹尪痹等多种类型,所以在临床上,非常容易抓瞎。

但经过老中医师傅的指点,以及中医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在学习了郑钦安医法圆通这种水火论、以及唐容川的血病论后,对于风湿痹症又有了从气血两个方面论治的认识。

尤其是在看了李寿山中医老师傅的医案后,更是拍案叫绝,发现他简直将黄芪桂枝五物汤这个方剂,在风湿病的治疗上,简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后来在实践中,无论是那种痹症,都可以用此方加减,补益气血为本,以驱风寒湿痰淤为表,再酌加引经药,就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

1、风寒湿痹,温通气血,驱寒利水凡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舌苔白薄或腻,脉紧而弦或濡缓者,为风寒湿痹证,治以益气和血,祛风散寒除湿,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附子汤化裁。

基本方为:黄芪、桂枝、赤白芍、丹参、炮附子、羌独活、甘草。

风盛者加防风、秦艽;寒盛者加炮川乌、细辛;湿盛者加苍术、防己。

痛在上者加葛根、片姜黄;痛在下者加川牛膝、桑寄生。

典型病例:患者,男,35岁。

颈项肩背及两膝关节冷痛3年。

问诊:阴雨天及受凉痛重。

近因气候寒冷疼痛加剧,影响睡眠,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而有摩擦音。

面色不华,舌淡红苔白滑。

诊为风寒湿痹,风寒偏盛。

治以调补气血、祛风散寒、温通经脉。

处方:黄芪30g,丹参20g,桂枝15g,炒白芍15g,炮附子15g,炮川乌15g,细辛5g,秦艽15g,羌独活各15g,甘草10g。

连服12剂,诸症消失,予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按:病人为风寒湿痹,所以本方用桂枝黄芪五物汤去掉生姜大枣,增加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并增加川乌细辛温经止疼,加秦艽祛寒湿止四肢筋挛骨疼,加羌活独活上驱太阳风下逐少阴肌表八风之邪,起到全身的通关利节,发表风气之功。

治疗风湿(痹症)经验及方剂!

治疗风湿(痹症)经验及方剂!

治疗风湿(痹症)经验及方剂!以下方剂是集中著名中医大家50年以上的治疗风湿(痹症)经验,分型,辨证,得出的10剂方剂,采用云贵高原野生无污染中药材,乃目前中医治疗风湿最有效的方剂,请患者朋友珍惜![注:痹(bi ) :中医古称谓即现代称谓的风湿]1.痹一方-----寒湿症风湿的治疗:症状:腰和膝盖遇到冷则痛,肢体关节伸展不利落,畏惧寒冷,喜欢温暖,或者肢体关节酸麻涨痛,四肢沉着,舌苔淡薄,脉搏沉弱,或者脉搏沉弱细小。

辨证: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依赖气血的濡养,气血不足则筋骨失养,外部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侵袭身体而患病,治疗应当以补肝养肾益气血为主要手段。

治疗产后肢体关节酸痛,麻木,无力,通常也是以此为主呀治疗手段。

因为产后气血不足,百脉空虚,外部风寒湿邪乘虚入侵体内,常见患者衣着厚重而畏惧寒冷,脸色苍白,声音无力。

治疗:对以上患者,必须考虑患者机体情况,摆正内外,正邪之间的互相关系。

以扶正为主,祛邪(风寒湿)为辅,用药后全身力增,肢体关节酸痛随之缓解,继续用药自能痊愈。

药方:独,秦,防,川,当,熟,白,桂,等11味野生中药材。

治疗效果:3-5副见效,8-15副痊愈(个体差异用药量不同)2.痹二方------风寒湿夹有里热之风湿证症状:此证不同于热痹,不可不慎,局部并不红肿,外观与风寒湿痹无异,但见舌红苔白干,小便黄,大便干,脉象滑或数等,则为内热,因外风内热,风热相搏,故肢节疼痛甚剧。

辨证:此证不同于热痹,不可不慎,局部并不红肿,外观与风寒湿痹无异,但见舌红苔白干,小便黄,大便干,脉象滑或数等,则为内热,因外风内热,风热相搏,故肢节疼痛甚剧,由于外观无热象,容易误作风寒湿治疗而用祛风寒湿之剂,以热助热,不仅不能取效,反而使疼痛加剧,如此误治者屡见不鲜。

治疗:本方适用于风寒湿痹夹有里热之证者。

秦艽、二活、防风、白芷、细辛疏散诸经之风邪;四物养血和宫;苍术燥湿;生石膏、黄芩清热;内清外疏并用,风热之邪自解。

名医娄多峰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方

名医娄多峰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方

名医娄多峰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方娄多峰(生于1929年)出身中医世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华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他从事风湿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60余年,创立了风湿病的中医系统理论,著有《痹症治验》、《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等10余部风湿病专著。

娄老把风湿病的病因概括为正虚、邪侵、瘀血(或痰浊)三个方面,并指出“正虚”是导致该病的内因,“邪侵”是导致该病的外因,“不通”是该病最关键的病理变化。

针对风湿病的病因,娄老研制出很多可有效治疗该病的方药。

下面就介绍一下娄多峰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方,供选用。

1通痹汤取当归、丹参、海风藤、独活各18克,鸡血藤、透骨草、钻地风各21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

此方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养血活血的功效,适合有肢体疼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患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舌质淡、苔白、脉弦等实寒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

加减1、患者若有肢体关节酸疼、游走不定、时发时止、来去迅速等风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防风、羌活和威灵仙。

2、患者若有肢体关节肿胀、酸痛如坠、痛处重着不移、肌肤麻木不仁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薏米、萆薢。

3、患者若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轻、遇寒疼痛加重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川乌、制草乌或桂枝、细辛。

2清痹汤取忍冬藤60克,败酱草、青风藤、老鹳草各30克,土茯苓21克,络石藤18克,丹参20克,香附15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适合有关节疼痛、扪之发热、遇热痛增、关节屈伸不利、舌质红、苔黄、脉数等实热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

加减1、患者若同时出现风热袭表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连翘和葛根。

2、患者若同时出现气分热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石膏和知母。

3、患者若出现热入营血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丹皮和元参。

周乃玉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周乃玉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周乃玉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摘要周乃玉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擅长治疗各种风湿病,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疗效显著。

周老师善于活用经方治疗风湿病,临床笔者见周老师辨证运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多种风湿病,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总结周乃玉老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的辩证要点。

1 清透并用,祛邪扶正,治疗热痹。

周老师运用了“小柴胡汤”的清透邪气,扶正祛邪,使邪气得散,正气得复,治疗“成人still病”中后期患者驱邪不伤正使病情缓解。

2 调和营卫,畅达气机,治疗行痹。

行痹为风湿痹阻经脉所致,多见于痹证早期阶段,邪气尚表浅在经络血脉,故以调畅气血,调理营卫为治疗重点,周老师选用调气活血,畅达气机,寒热并用的“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化裁治疗。

3 清热理气,利湿泻浊,治疗湿热痹阻。

周老师指出有湿热症候,舌苔厚腻,脉弦者可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因半夏可降逆泻浊,黄芩可透热利湿,两者共同使气机得以运化,清气上升,浊气下趋,加之柴胡可调三焦之气,气运则湿化,气运则血行,故湿热之邪祛除,又气行血畅,血脉得以通利,病情缓解。

主题词小柴胡汤;风湿病;老中医临床经验“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经典方剂,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方中用柴胡散邪透表,黄芩除热清里,半夏降逆和胃,人参、甘草补正和中以助驱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行津液。

本方特点清透并用、表里同治、驱邪扶正、气血同调。

临床使用广泛,常用于治疗感冒、肝病、胆囊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周乃玉教授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辨病辨证分析透彻,选方用药缜密,善治各种风湿病,疗效显著。

周老师善于活用经方治疗风湿病,临床笔者见周老师辨证运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多种风湿病,并有其独到见解,现从我跟师学习期间遇到的几个典型病历中加以总结周老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的辩证要点。

1 清透并用,祛邪扶正,治疗热痹。

病案:叶某,女性,21岁,因高热皮疹数月在多家医院就诊诊为“成人still病”,在周老师门诊就诊初期高热时周老师运用“风引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后体温渐至低热在37.5℃左右,皮疹色退,乏力咽痛,关节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精)

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精)
组成:
生熟地各150克 全当归100克 鸡血藤260克 仙灵脾100克 鹿衔草100克 淡苁蓉100克 炙乌蛇100克 炙全蝎20克 炙蜈蚣20克 炙蜂房100克 炙僵蚕100克 蜣螂虫80克 广地龙100克 地鳖虫100克 共研细末 另以老鹳草120克、徐长卿120克、苍耳子120克、寻骨风 120克、虎杖120克、甘草30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 每服6~8克,日服2次,食后服。
风寒湿痹阻证。 代表方:五痹汤、蠲痹汤等。 常用药物: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防风、泽泻、茯苓
凉血散风法
邪热入营血所致的环形红斑 代表方: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常用药物:丹皮、生地、大青叶、玄参、紫草等。
养血祛风法
肌肤手足麻木、肢体拘急、恶风等。 代表方:大秦艽汤等。 常用药物:秦艽、当归、熟地、川芎、鸡血藤、威灵仙、防 风等。
祛湿化痰法(亦称燥湿化痰法)
痰浊痹阻证 代表方剂:导痰汤、小活络丹等。 常用药物:制南星、苍术、半夏、茯苓、白芥子、 僵蚕、天竺黄、丝瓜络、陈皮、五加皮、川芎、地 龙等。
化痰散结法
结节、囊肿及瘰块 代表方:二陈汤、导痰汤等。 常用药物: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白 附子、生牡蛎、僵蚕、皂角刺等。
阴虚内热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寒热错杂证 营卫不和证
七、治疗原则 扶正与祛邪 标本缓急 正治与反治 三因制宜 宣散疏通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知常达变与既病防变 守方与变方 杂合以治
八、治法
散风宣痹法
行痹 代表方剂:防风汤、蠲痹汤等。 常用药物:羌活、防风、独活、荆芥等。
寒温并用法

风湿类风湿,验方皆治愈

风湿类风湿,验方皆治愈

风湿类风湿,验方皆治愈
治疗风湿病的特效验方
本人在1984年前后得到武汉市中医进修学院许老头(当时的名老中医权威)留下的一组医方,专治风湿病、类风湿、骨变形等症。

在今年五月份家内人患风寒型类风湿、骨变之“不死的癌症”。

经住院治疗很不理想,且又花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自行做主按此医方前往药店抓药煎服,历时三个月病情控制住了,已没有任何的骨疼痛感,行动自如方便,疗效十分显著而又明确,故不忍私藏和谋利,特别公开普及。

海蛇:15克、泽泻:9克、桂枝:9克、乌头:9克、桑枝:24克、海风藤:12克、千年建:9克。

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

(乌头先下药罐中,武火煨30分钟后次下海蛇,待软烂时,另五味药依次下齐后改文火煨。

一副药只服一天)忌大荤及生冷,辛辣。

并愿天下所有风湿,类风湿,骨变形的病友早日康复!
(源自网络)。

从老中医那里学来的风湿骨病秘方,灵验有效

从老中医那里学来的风湿骨病秘方,灵验有效

从老中医那里学来的风湿骨病秘方,灵验有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药方;白芍250克、大条蜈蚣10条、全虫20克、姜黄15克、黄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温服,二付药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 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治肩周炎灵验方;黄芪3克,杭芍10克,桂枝6克,红花5克,生没药5克,木通3克。

生甘草3克。

水煎服,空腹服用,1日3次。

治肩周炎,肩臂疼痛,发麻,不能抬举。

一般服用2-3剂即可痊愈。

治骨质增生验方:白花蛇4条、威灵仙72克、血竭、当归、土鳖虫、透骨草、防风各36克、研细面冲水喝,每天三天;每次一汤勺、当时父亲骨质增生好多年,并且压迫神经;别人告诉这个方子,吃了两付就好了;一直未犯,后来推荐给好多人,基本都治好了。

* 治腰间盘突出临床经验方:处方1:独活、党参、川断、菟丝子、桂枝、仙茅、仙灵脾、狗脊、黑芝麻各12克,桑寄生、鸡血藤、黄芪、青风藤各20克,白芍、甘草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处方2:乌梢蛇12克、蜈蚣10克,全蝎5克,细辛6克。

将药研为极细末后,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日1包。

1周为1个疗程。

两方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日久有特效。

经治125例,治愈123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

温广栋中医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特效药酒:当归、白芍、牛膝各60克、防风、丹参、秦艽、威灵仙、土鳖虫各25克、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各15克、甘草10克、白花蛇2条、蜈蚣8条、冰糖100克、40庹白酒5斤浸泡20多天后即可饮用。

每次喝20毫升,早、晚各1次。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特好。

*痹痛灵奇效真方:白花蛇3条、蜈蚣18条、全蝎18克、土鳖30克、制僵蚕30克、炮穿山甲30克、黑蚂蚁30克、海龙6条、海马6条、水蛭45克、三棱45克、红花(最好用藏红花)45克、田七45克、天麻30克、当归60克、制川乌27克、制草乌27克、枸杞90克、麦冬60克、生地60克、葛根108克、泽泻30克、黄芪30克。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类风湿药方和病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类风湿药方和病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类风湿药方与病例朱老经过几十年得临床探索,从创制舒络合剂开始,发展为蠲痹通络丸,最后成熟于益肾蠲痹丸,就就是通过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祛;另一方面,蠲痹通络之剂,使药力加强,药效得以延长,从而发挥了最佳得治疗作用。

1、风寒湿痹证症见全身关节或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得温痛减,关节肿胀,但局部不红不热。

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沉细或细弦,或濡细。

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用:制川乌10g(先煎),桂枝10g(后下),仙灵脾15g,鹿衔草30g,当归10g,熟地15g,炙乌蛇10g,甘草6g。

2、郁久化热证症见四肢关节肿痛,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稍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弦或微数。

治以辛通痹闭,清化瘀热。

药用:制川乌8g(先煎),桂枝8g(后下),当归10g,生地15g,白芍20g,知母10g,忍冬藤30g,广地龙12g,炙僵蚕12g,乌梢蛇10g,甘草6g。

加减:痛剧者加蜈蚣3g,研末吞服,或六轴子2g:关节见红肿热痛者加黄柏10g,晚蚕砂10g(包煎);有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者加水牛角30g,丹皮10g。

3、肾督亏虚证症见身体赢瘦,汗出怯冷,腰膝酸软,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筋挛骨松,关节变形,甚至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苔薄质淡,脉沉细软弱。

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

药用益肾蠲痹丸。

组方:生熟地各150g,全当归100g,鸡血藤200g,仙灵脾100g,鹿衔草100g,淡苁蓉100g,炙乌蛇100g,炙全蝎20g,炙蜈蚣20g,炙蜂房100g,炙僵蚕100g,蜣螂虫80g,广地龙100g,土鳖虫100g,其研细末。

另以老鹳草120g,徐长卿120g,苍耳子120g,寻骨风120g,虎杖120g,甘草30g,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8g,每日服2次,食后服妇女经期或妊娠期忌服。

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g,麦冬10g,石斛10g,泡茶饮服。

分型施治最忌生搬硬套,刻舟求剑。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古方和经验方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古方和经验方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古方和经验方.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 先说喜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常用古方和经验方?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④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酒浸)、黄芪(蜜炙)、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游走疼痛,尤以项背、肩肘疼痛为甚,中医辨证为风痹者。 ⑤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皮、栀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节烦疼,活动不利,寒战热盛,中医辨证为湿热痹者。 ⑥加减木防己汤(《温病条辨》):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者。 ⑦乌头汤(《金匮要略》):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蜂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剧痛,喜暖恶寒者。 ⑧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炙甘草、麻黄、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按之热感,或关节红肿,但触之不热,遇寒痛甚者。
⑨桃红饮(《类证治裁》):桃仁、红花、川芎、归尾、威灵仙。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痛有定处,肿胀难消,活动不利者。

名医治疗风湿病经验

名医治疗风湿病经验

名医治疗风湿病经验风湿筋⾻痹痛是针灸推拿科最为常见的疾患之⼀,历代名医对于风湿痹痛的诊治经验各有特⾊,临床临证应该借鉴,取长补短,汲取其精华,早⽇解决病者之病痛。

今⽇得闲整理分享⼀些近代名医治疗风湿痹病的经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肃名医柯与参认为“痹证是⼀种常见的多发病,表现在患者⾝上的症状是有差异,但不外风、寒、湿三邪侵⼊肌表,深⼊经络,痹阻⾎脉所致,甚者深⼊筋⾻,留恋不去。

故⼤多数患者病程缠绵,病情顽固,经久难愈,每因⽓候变化⽽病症加重”。

因此,治疗宜辨证论治。

他将风湿病分为“着痹”、“痛痹”、“热痹”和“肾痹”等进⾏治疗。

着痹:着痹即湿痹,以“四肢关节经常疼痛,尤以⽓候变化时为甚”为辨证要点,治宜“除风湿,活经络”,⽅⽤“⾃拟利关节汤”,药⽤:⽣地9克,熟地9克,当归9克,炒⽩芍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膝9克,威灵仙9克,苍术9克,黄柏6克,乳⾹6克,没药6克,防⼰9克,羌活6克,防风6克,⽩芷6克,龙胆草4.5克,陈⽪6克,茯苓9克,⾹附6克,⽔煎服,每⽇早、中、晚各服150毫升,连服5—10剂,以症状消失为度。

痛痹:痛痹即风寒痹,或寒痹,他认为多由于“风寒偏盛,瘀⾎阻滞脉络”所致,在西北地区更为多见。

以“疼痛发⽣于腰部及股⾻部,沿⼤腿及⼩腿之后⾯⽽⾄⾜蹠,夜间疼痛增剧”为辨证要点,柯⽒之⾔“痛痹”,根据其症状特点,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坐⾻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病症。

治宜“温通经络,除湿⽌痛”,⽅⽤“⾃拟痛痹汤”,药⽤:柴胡9克,桂枝9克,⽩芍9克,⼩茴⾹9克,茯苓9克,当归15克,延胡索6克,泽泻6克,川楝⼦6克,熟附⽚9克,⽢草3克,⽣姜3克。

开⽔煎服3次,每⽇早、中、晚各服100毫升,连服3—5剂。

热痹:他认为“热痹”从“痛痹”等发展⽽来,是“病久邪郁化热”所致,以“膝、肘关节肿胀、发热、疼痛,不能⾏动”为辨证要点,治宜“除风祛湿”,⽅⽤“⾃拟消肿镇痛活络汤”,药⽤:淫⽺藿9克,追地风9克,薏苡仁18克,桑枝15克,汉防⼰9克,知母6克,黄柏6克,泽泻9克,怀⽜膝9克,⽩茅根15克,槟榔⽚9克,紫苏梗6克。

李有伟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经验总结

李有伟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经验总结

李有伟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经验总结指导老师简介李有伟,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门诊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兼职教授,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及风湿病的治疗。

自幼随父李少白(芜湖中医联合诊所创办人,芜湖中医学校、芜湖市中医医院创办人之一) 临诊,先后毕业于芜湖中医学校、安徽中医学院。

曾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李济仁学习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

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导师,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指导导师,国家中医科研协作组成员,安徽省中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

1987年开发的“李少白诊治月经不调电脑专家系统” 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四等奖及省重大科研成果奖,参编专著8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继承人:张媛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的病因与病机关于风湿病的病因研究,历代医家探讨颇多,但相当一部分仍宗《内经》“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 一说。

李老师认为“风、寒、湿” 在多数情况下只是风湿病发病或反复复发的诱因,而不是患病的根本原因,正虚才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一、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正虚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当机体正气不足时,外来风寒湿热邪气才可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痹阻不通而发病。

二、邪侵是致病的重要条件《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 历代医家大多沿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风湿病的病变特点。

李老师认为经典的“三气” 说尚不能完全解释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外邪既非发病的必然因素,也不是病变的本质所在,只是诱发起病或加重病情的重要条件。

风湿病的发病除了与感受寒冷潮湿外,还与家族史、产后、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

外邪作用于人体而发病,在病情迁延不愈、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外入之邪未必始终羁留不去,每因内外相引,同气相召,导致风、寒、湿、热内生,方成为久痹的病理基础。

中医疗风湿

中医疗风湿

中医疗风湿中医疗风湿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法则:1行痹: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

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

治法: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4痹: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得凉则舒。

治法:通络,祛风除湿。

中医辨证论治:(1)古方: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④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酒浸)、黄芪(蜜炙)、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游走疼痛,尤以项背、肩肘疼痛为甚,中医辨证为风痹者。

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的偏重及关节疼痛的部位对症加减。

经验方4:苡仁、牛膝、苍术、木瓜、香附、防己、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地龙、桂枝、苏梗、乌药、秦艽、川芎、甘草。

水煎煮酒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经久不愈者。

熏洗疗法: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

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

王世彪主任医师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经验

王世彪主任医师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经验

王世彪主任医师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经验摘要】目的:探讨甘肃省名中医王世彪主任医师中医药方在治疗风湿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风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王世彪主任中医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炎痛喜康),疗程60天。

结果:中医在治疗风湿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除少数患者服用相应药方后出现胃胀不适,舌质淡暗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紧,偶有心烦、多梦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中医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中医治疗;风湿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042-02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类疾病[1]。

该病属于高致残性疾病,难以根治,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其临床疗效有限,且不易长时间服用,否则临床副作用明显[2]。

随着中医不断发展完善,在治疗该病的优势逐渐显露,因此本研究收集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研究分析王世彪主任中医药方在治疗风湿病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风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8~53岁(33.3±6.4),病程2~14(8.1± 2.6)年。

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5~57(36.8± 7.9)岁,病程3~23(7.7± 3.5)年。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