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

在目前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和材料,它们都有在运用中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

为此,我们必须认真专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与创造性。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我设计了以下程序:1、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认识表面积的含义。

2、问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3、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求多少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4、分组讨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5、交流汇报。

在分组讨论中,发现有的小组直接根据表面积的含义,逐一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再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有的小组根据长方体相对面面积相等的特征,分别求出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再把三者加起来;有的小组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和乘法分配律,求出三个不同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通过交流汇报,一方面让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让全体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取出最佳的解题方案。

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并找出最佳解题思路,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教学中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显得至关重要,本人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显得至关重要。

下面就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看法。

一、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要求老师树立强烈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所有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视为“导演”,而不是“主演”把学生看作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外部条件。

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学生的创新靠教师的引导,其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

课堂上,教师应设置一些学生感到困难但力所能及的的问题,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感到困惑并产生求解的强烈愿望,这样会激发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发展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可设置如下问题串:(1)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8×8=64 5×5=25 12×12=1447×9=63 4×6=24 11×13=143(2)已知25×25=625 那么24×26=?(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4)从上述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这样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感会继续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新问题。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工作也在不断的探索、思考中前进着。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移情”的机会,使学生融入角色,设身处地去领会、去感悟、去尝试,让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土壤中生根长叶。

如我在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利润问题时,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折问题为引题,让他们在熟悉问题中去理解进价、售价、利润之间的关系。

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环境氛围,他们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知识。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

而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常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复杂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同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如:我在讲有理数计算:1—2+3—4+5—6+6—7+……4999—5000的值是多少?这个问题时,做了如下的设计:师:这道题如果从左至右依次计算时的计算量是否很大?生:是。

师:那么有规律可找吗?生:应该有。

师:好,同学们分小组共同寻找好吗?生:好。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个小组中去。

师:找到规律了吗?生:找到了,1—2=—1,3—4=—1,5—6=—1,这样依次下去到4999—5000=—1,一共有2500个—1,因此结果是—25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某班要举办一次联欢会,准备买些水果让同学们吃,哪类水果同学最喜欢吃?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收起来进行统计,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

二、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还需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实际练习。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了“折扣”这一内容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件商品,如果按定价出售,每件可获利润80元,现在降价出售,结果销售量增加了1倍,而获得的利润增加了50%,问每件商品的利润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几?”这题直接列式求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启发学生能否可设具体值帮助进行解答。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的解法:设降价前售出这件商品为10件,这样可获利润:80×10=800(元)。

降价后售出的商品则为:10×2=20(件),利润则为:800×(1+50%)=1200(元)。

所以可得,降价后,每件商品可获利润为:1200÷20=60(元)。

因此可得,降价后,每件商品的利润比原来降低了:(80-60)÷80=25% 。

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意识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为以培养学生精确的运算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课题。

其中改革课堂教学又是教师必经之路。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手段,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1、恰当地运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阅历、思维层次,必能使学生深入浅出,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也使学生更能发挥想象,产生全新的思想。

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模型展示的教学,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函数内容、解几内容,通过恰当的课件演示,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思想去认识现实世界;同时,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创造的火花。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变静止为动态,增强形象性。

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轨迹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轨迹的形成过程,可以增强知识发生过程的形象性,具体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化抽象为具体,增加直观性。

把代数问题,以一定形式加以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通过数形结合,相互印证,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及形象。

二、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

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变“教”为“导”。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抓住心理特征。

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

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克服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

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寻找素材时机。

训练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训练创新思维。

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筑思维的基石;优化课堂设计,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善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即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探索,善于发现,学会创新,以便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数学教学只有向着这个方向不断改革创新,才会培养出新型人才。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筑思维的基石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过分的情绪压抑和紧张的师生关系,以及单调的学习模式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消极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由此看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显得极其重要。

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激发想象,善于质疑问难,激活思维。

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成长中的人看待,以诚相待,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到师爱。

其次,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水平赢得学生的信赖。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数学教材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校教育不仅应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而且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造就具有开创性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本人在具体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的: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

另外,通过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和善于质疑。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置疑,就无问题可言。

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

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置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吸纳知识,所以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一、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破旧立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会懂得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每一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观念、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教师平时要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把心中的创意用实践来验证,而后再总结、提炼,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

唯有这样形成的教育思想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推广和被别人采纳的,才能真正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是让孩子热爱数学,渴望探索,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勇气。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趣的故事和与实际有关的例子,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及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一个教师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内角三兄弟之争》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

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真的吗?那这是为什么?”老二不太相信。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回答: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摘要: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数学新大纲》中明确说明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和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意识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探索问题的非常规解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

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拓思路,诱发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例如,在讲授反正弦函数时,教者可以这样安排讲授:①对于我们过去所讲过的正弦函数y=sinx是否存在反函数?为什么?②在(-∞,∞)上,正弦函数y=sinx不存在反函数,那么我们本节课应该怎么样研究所谓的反正弦函数呢?③为了使正弦函数y=sinx满足y与x间成单值对应,这某一区间如何寻找,怎样的区间是最佳区间,为什么?讲授反余弦函数y=cosx时,在完成了上述同样的三个步骤后,我们可向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④反余弦函数y=arccosx与反正弦函数y=arcsinx在定义时有什么区别。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智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并为中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深挖教材创新素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教师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关键是在新课导入阶段设置一些能使学生产生渴望和求知欲的悬念,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二、把握创新思维特点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征是求异性,求异的实质在于创新。

创新思维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挖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与本质间的不一致性。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其特点是积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特性。

包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丰富的创造想象,敏锐的直觉思维、灵活的发散思维等。

一个人创造性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

创新思维又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大类型。

求同思维有利于掌握知识和规律,是求异思维的基础,是发展求异思维的前提,而求异思维则有利于提出多种设想,富有创造性,靠求同思维加以科学验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用纸板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拼图、演示、观察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也可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并求出其和也可得出同一结论。

接着教师指出,拼图和量角器量不仅可能出现误差,而且不一定具有一般性,因而要得出这一结论还需通过严格证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将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中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并且阐述了逆向思维、活跃思维、变式训练、发现式学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创造思维逆向思维活跃思维变式训练发现式学习德国数学教育理论专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质量。

思维是人脑通过分析、综合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而数学作为一种“思维体操”在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学者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本文对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探讨,从七个方面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观点。

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创造性思维,又称超常规思维或突破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突破原来的思维模式,对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信息等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

在本质上,创造性思维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的成功突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求异性、联想性和灵活性这几个特征。

2.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想的判断。

也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

为此,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2.1 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当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当的情境,无疑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例如,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中,内容比较单调也比较简单,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误区,以为简单就容易掌握,所以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2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在数学领域中,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就更加不可能有新的数学论点地提出。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摘要: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从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出现的障碍及具体表现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思维障碍引言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

因此,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关系到今后能否成才.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1、思维深度不够。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实的本质。

2、创新思维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数学基础不仅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

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3、思维僵化。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地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二、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突破方法1、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性教学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

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的目的,除了要使学生具有高深的知识外,还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数学作为一门注重推理的学科,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善于用鼓励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意见、宽容学生错误、鼓励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去埋怨、批评挫伤他们的信心。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地播放教学内容,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正余弦曲线时,教师可采用课件按教材的画法将图形的生成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五点画图法”。

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供良好氛围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

数学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

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让学生尊重你并且喜欢你,学生自然会“爱屋及乌”,喜欢听你讲课,喜欢学习数学,积极创新。

三、走进生活,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中,我们有时总是想方设法帮学生解决问题,唯恐学生考虑不周,但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解析[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解析[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解析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但又必须严谨,具有很高的逻辑性,数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多个方面对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能力一.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高新技术不断涌现。

而支撑高新技术的基础是数学,所以数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数学创新教育则是教学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目标的培养,在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性进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使其成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认知主体,参与一系列的课程学习,是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学习的内部动因。

这种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培养。

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改革教学内容,选择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思维环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

如果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就会产生逃避、逆反心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是个动态的进程,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当我们不可避免要给学生定个等级时,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一个错觉:“这就是我最好成绩了”或者“我不是这块料”,其实只要有兴趣积极的动起来了,积极参与了,敢于表达自我了,我觉得都可以达到优良,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就能得以充分表现张扬,创造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心灵也才能得以陶冶净化,从而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加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一、背景及意义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思维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核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1. 研究目的(1)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3)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1.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2.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3.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4. 教学建议与实践案例分析四、本文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引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与教学建议。

以下为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定义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

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特征,反映了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水平。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1. 逻辑性:数学思维能力强调严谨的逻辑推理,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则,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2. 抽象性: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原理。

3. 系统性:数学思维能力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创新性: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构成1.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等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可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培养应从小抓起。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体会: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新课的导入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课中联结新旧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情感与德育因素,经过教学法的加工,营造出新课导入的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自主地探索新知,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1、创设图像情境。

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画片、卡通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非常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

这种直观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的不仅仅是表象、概括而且还有思想、情感。

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地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小鸡吃食的图像情境,即一个小朋友给小鸡喂食,在食盘有4只小鸡,右食盘有6只小鸡,先让学生叙述这个画面,再提出10的加减法的数学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生动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欲望,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2、创设游戏情境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小。

在导入环节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种游戏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

如“开火车、找朋友、摘桃子、当向导、争当邮递员”等,寓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于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游戏情境之中,诱发他们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

3、创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学生的成长环境及个性的先天形成原因,造就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及时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别,积极评价他们的创新,从而建立了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激发了创造兴趣,增强了创新精神,也就对数学的学习增添了信心。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14-01随着素质教育大潮的涌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

佩斯太洛奇也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发展思维就是要有所创造,有创新,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作法。

以往的“填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法,谈谈我的认识。

一、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着力开动学生的大脑,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对解决问题时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习总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进行启发式的提问,通过学生的想象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 2.125:8.5 ”时,我这样提问:要把这个小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把小数点去掉,如还不是最简整数比,还要进行化简,想一想,怎样去掉小数点呢?学生都可能说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前、后项同时扩大100倍然后再化简。

首先要肯定这种作法,接着启发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的灵魂。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迫在眉捷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常以学习兴趣为转移,这是兴趣的选择和定向作用的表现。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设情景时,就应该选取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的需要。

例如:要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本来这些抽象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学习,我们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提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问当他们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是不是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呢?如果能够量出你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怎样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呢?当你发现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今天要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就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就是由于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发现的诱惑力等而转化来的学习动力。

这种内在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强烈而持久的。

二、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前提,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又是怎样来培养的呢?1.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经)做好航道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资料收集工作。

工程竣工后,竣工结算审计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环节。

因此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各有关方面结算资料的归集整理,主要包括工程的造价依据、费用定额、计量标准、签证制度、会议纪要等结算资料,工程竣工审核依据的落实完善,为竣工结算审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多会议纪要,等结算资料,工程,竣工审核,依据,落实完善,支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38-01
随着素质教育大潮的涌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

佩斯太洛奇也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发展思维就是要有所创造,有创新,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作法。

以往的“填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法,谈谈我的认识。

一、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着力开动学生的大脑,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同一个问题
有不同的见解,对解决问题时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习总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进行启发式的提问,通过学生的想象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 2.125:8.5 ”时,我这样提问:要把这个小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把小数点去掉,如还不是最简整数比,还要进行化简,想一想,怎样去掉小数点呢?学生都可能说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前、后项同时扩大100倍然后再化简。

首先要肯定这种作法,接着启发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得出可以乘800、400、200、80、40等等。

有的同学说前后项同时乘8最简单。

每种作法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得出的,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畅通,个性得以发展,推动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而与生活贴近的开放题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及创造性提出了更多的可能。

如例题:放假了,甲、乙、丙三人合乘一辆出租车回家,三人商量好,车费由三人分摊。

甲在行到6千米的地方下车,乙在行到12千米的地方下车,丙在行到18千米的地方下车,共付车费36元。

请问他们三人各应分摊多少车费?这是一道非常贴近生活的开放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通过总结,学生自己得出三种解法:
解法一:租车时,不计路程,那么就应三人分摊。

36÷3=12(元)
解法二:按各人乘车的路程分摊,甲乙丙三人所行路程的比是:6:12:18=1:2:3。

甲:36×=6(元)乙: 36×=12(元)
丙: 36×=18(元)
解法三:如出租车完全按路程收费,不计人数,那就该按路段分摊。

第一段路三人分摊,每人36÷3÷3=4(元),第二段路费乙丙两人分摊,每人36÷3÷2=6(元),第三段由丙一人承担36÷3=12(元)。

甲4元乙4+6=10(元)丙4+6+12=22(元)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把学生的单一思维推向了发散思维,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启发创造想象。

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创造兴趣,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一切
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比如这样一道操作题:将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纸片,请你根据这四个三角形纸片能拼成几种不同的图形,并画出来。

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学具(等腰直角三角板、纸张、剪刀等。

)自己动手拼贴。

最后得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四种图形。

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带着疑难,自己动手操作解决,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在求知的欲望中,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创造着生活的真谛。

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分层次教学。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深浅实行分层次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才能更好的激励学生发挥其特长,调动其思维,创造出最佳成果。

学生的成长环境及个性的先天形成原因,造就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及时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别,积极评价他们的创新,从而建立了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激发了创造兴趣,增强了创新精神,也就对数学的学习增添了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