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
思维惰性
思维惰性”归因分析及纠正策略几乎每个班上都有几个“思维惰性”的学生。
思维是看不见的人脑活动,思维活动带来的情绪体验是人的高级情感活动。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优良的习惯和意志品质的体现。
学生“思维惰性”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被动、消极、怠惰,缺少主动、综合、有序的思维能力与习惯。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惰性的具体表现1.投机取巧。
学生袁××,一次我帮他辅导解决实际问题,他看完题目后问我:这道题用加法吗?我说不是。
他又问:是用减法吗?我说不是。
他接着问:是用乘法吗?我说也不是。
他立即兴奋地说:知道了,是用除法。
投机取巧型的学生面对问题能够做出反应,但反应的思维过程极其简单,甚至没有启动数学思维,只是随嘴胡说。
他们满足于获得问题的答案,而对答案的质量却懒得考虑。
2.消极懈怠。
学生孙××,一个看起来文静的女生,教她时间不长就发现她的作业经常错误百出。
伴随着错误的是字迹潦草,过程缺失。
我对她进行了个别辅导,才发现她对问题的反应并不差,稍微深入思考就能正确解答。
仔细观察发现,她在课堂上几乎不举手发言,有时“会了也不说”。
这个学生是典型的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懈怠。
在学习中,当需要积极思维的时候,他们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
3.速度滞后。
在课堂中我发现:思维积极的学生总是尽量在教师说出答案以前就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思维惰性”的学生却总是一个旁观者,只是在教师或别人说出答案以后再进行记忆或重复。
思维速度滞后的学生,在群体的学习中容易产生学习的压力,慢慢地对于学习内容丧失兴趣,从而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
4.坚决放弃。
这一类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经常是“不知道”,他们连尝试一下的念头都没有。
他们不愿主动回答问题,在被老师提问到他时,就用“不知道”为答案。
放弃思维的学生可能是知识基础出现缺漏,思维过程出现断裂,也有可能是自信心不足,怕丢面子。
但对于数学思维的放弃,最终会导致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止步不前。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惰性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惰性人们常说,“敌人藏在自己心里。
”这句话无疑是对人生最大的敌人进行了深刻描述。
而这个敌人,正是我们自己的惰性。
惰性是指人们在行动和思考上的懒惰和迟钝,是一种缺乏动力和毅力的状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惰性常常阻碍我们迈向成功和幸福,成为我们最大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惰性的根源,以及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
一、惰性的根源1.1 缺乏动力和目标人们常常陷入惰性状态,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
当我们没有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没有激发内心的热情和渴望时,我们容易陷入低迷的状态,缺乏行动的动力。
1.2 对舒适区的依赖人们喜欢待在舒适区,追求安逸和稳定。
然而,过度依赖舒适区会使我们丧失对新事物和挑战的兴趣,变得懒散和迟钝。
1.3 缺乏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对自己能力的管理,也是对惰性的抵抗。
但是,很多人缺乏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导致拖延和懈怠,陷入惰性的泥潭。
二、战胜惰性的方法2.1 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战胜惰性,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明确自己的愿景和追求的方向。
通过设定目标,我们能够激发内心的动力和热情,驱使自己主动行动起来。
2.2 突破舒适区为了战胜惰性,我们需要勇敢地踏出舒适区,迎接挑战和变化。
挑战自己,接受新的任务和机会,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2.3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战胜惰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安排任务,制定明确的计划,避免拖延行为,将自己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
2.4 寻求外部激励和支持在战胜惰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求外部的激励和支持。
和积极向上的朋友交往、寻找成功的榜样、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等,都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惰性,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三、克服惰性的重要意义克服惰性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3.1 实现个人目标与梦想只有克服自己的惰性,我们才能够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无论是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还是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我们战胜自己的惰性,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惰性思维”的怪圈:从哪些方面打破懒惰的循环?
“惰性思维”的怪圈:从哪些方面打破懒惰的循环?2023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懒惰思维的小圈子却让人们越来越不想付出努力,导致个人和社会陷入了一种怪圈。
本文将从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打破这种懒惰思维的循环。
一、行为习惯懒惰的养成往往源自于个人的行为习惯,即便是那些本质勤奋的人,如果长期保持懒惰的生活方式,也有可能落入惰性思维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所以,将不良的行为习惯改掉是第一步。
比如说,从每天早上起床开始,养成作息规律,坚持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锻炼,清空思维,活动身体,提高一天的效率。
同时,平时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的饮食、睡眠不要熬夜、适当地参加社交活动等。
因此,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打破懒惰的循环,还能帮助提高个人的工作质量和产出效率。
二、思维方式想要从惰性思维的怪圈中走出来,我们还要改变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向上、进取自强的态度。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现实虽然复杂,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定位和目标,并且坚持努力。
其次,我们要不断开拓眼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失败,敢于追求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三、社会环境除了自身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外,社会环境也是打破惰性思维怪圈的关键。
在逐步加速的社会节奏下,我们往往会感到慌张和焦虑,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造成惰性思维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社会的变化,主动融入社会,扩大自身的视野和交际圈。
另外,也可以建立一些有利于激励个人积极向上的社区和平台,让人们自发组织活动和分享成功经验,从而激励整个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综上所述,要打破自己的惰性思维怪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做出改变。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摒弃惰性思维,勇敢追求生命中的美好。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惰性浅析
惰性思维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是
传统教学的副产品。传统语文教学中有 个很普遍的现象: 教师是知识的唯一
、
从众心理 法国科学家法伯做
过著名的 “ 毛虫试验” 他把若干毛毛 毛 。 虫 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 使之首尾相连, 围成一圈。再在花盆周围几英寸的地方
“ 信息源” “ , 真理”的传播者 , 在这个
过程中, 教师总是 自 觉不自 觉地排除异
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几天后, 毛毛虫全部饿死在花盆沿上,因 为它们 有 “ 相互跟随”的习 , 性 致使它们首尾
相接在花盆沿上蠕动,谁也不偏离 “ 轨
己、打击不同意见 、回 避困难 、 绕过矛
盾,义无返顾地奔向 “ 主题” ——那个
赛马》 后提问: “ 同学们再想想,你还
有什么办法让田忌的马获胜? ”全班学生
惰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
要有以下几种:
一
鸦雀无声。老师见连问无果,只好点名,
被叫到的学生在书上找了一阵,吞吞吐 吐,辞不达意, 最终没能作答,其余学 生噤若寒蝉,生怕下一个轮到的 自 是 己。 课堂上类似的 一幕经常在不同班级里上 演。不少语文教师抱怨:语文课难上 ,
“ 桩钉”复制出了太多的 “ 千人一面” 、 二、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 于 发现的能力。
样性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同时 观察一只小虫子爬墙。这只虫子艰难地 往墙上爬 ,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第一个 人感叹地说 : “ 一只小小的虫子,竟这
样执着、 顽强: 败了, 不屈服; 跌倒了。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费尽了力也启而不
发,最后还得自己 说出 答案。 在农村 中 小学,这是一种 比 较常见
道” 。如果它们中有一只稍微与众不同,
谈学困生解题思维“三性”
谈学困生解题思维“三性”甘肃会宁县第四中学(730799)李维[摘要]学困生在解题时的思维有“三性'惯性、惰性和线性.研究学困生的解题思维能找到转变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困生;解题思维;三性[中图分类号]G633.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11-0011-02分析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三种思维特性,可以有效地 为学 思维障碍,提高 的思维水不,使能顺利地进行学习.1就谈谈学困生的思维“三性-一、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就是一种定式的思维.换句话说,它是思 维 经验 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 在解题时,看见数学式子,就立马代人公式;见到数 值,就想代人数学公式 算.这些现象就是惯性思量关系可以得到6=4,所以得到该方程表示的是焦点在 ■T轴上的椭圆,其方程是22+券2=1.三、以“数”辅“形”'问题代数化“以数 ”,是指将“形”的问题 用数量关系,运用代数知识来解决.数 合思想 用于解决图像(涉及判断 范围、$ 数)问题.《圆锥曲》中“直线与 的 关系”是高考常考查的内.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代数法中 数来把握 ,与 的关系.例如,我们通过 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消去 >得到关于^ .一元二次方程,通过方 程中^来判断2>0说 与椭圆有 ,直线和椭 4=0说 与椭 有一 ,直线和椭 4<0说与椭圆无 ,直线与椭圆相离.这就是用“数”来把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几何关系!四、“数”“形”互助,有效统一' 数学思维“数 合”讲究的是有效统一.数学家华罗 经说过:“数与形本是相依,怎能分作两边飞,数 时少观,形少数时难人微.”如何把握《《》中的数量关系和 关系,两者的有效结合 分.一方面,在研究数量关系时,可通过运用 知识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以易于理解;另一方面,根据图形性质 问题代数化,使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我们在解答这样的一道题:已知双曲线|^一^=1和圆^+y=1没有公共点,求々的取值范围.学生会从代数角度理解“交点”,那就是联立方程消去 >从而^<0.但是实际上,我们得维.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及合理的惯性.【例1】自p(2,3)作圆y+y—4 =0的切线,求圆的切线方程.少学 到这道题,习惯性地不讨论P点相对于圆的位置情况,直接代人课本介绍的圆上任一点P(:T。
懒散的心灵人性弱点中的惰性思维
懒散的心灵人性弱点中的惰性思维懒散的心灵:人性弱点中的惰性思维人类的思维方式复杂多样,其中一种人性弱点中的惰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突出。
惰性思维使得人们倾向于采取最省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但却丧失了自我进步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懒散思维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寻求改变的方法。
一、惰性思维的表现惰性思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人们倾向于选择不需付出较大努力的选择,而忽视了更加艰辛但更有价值的选择。
大家宁愿选择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不是去锻炼身体,宁愿吃便利食品,而不是花时间做一顿健康营养的饭菜。
惰性思维也可以体现在学习上,人们倾向于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在任务面前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二、懒散思维的弊端惰性思维的存在不仅仅损害了个体的进步,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惰性思维将限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当人们习惯于懒散思维时,他们很难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导致了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停滞不前,无法提升和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懒散思维也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当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安逸和舒适,社会的创新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只有积极主动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惰性思维阻碍了这一过程。
三、克服惰性思维要克服懒散思维,个体和社会需要付出努力。
以下是几种改变思维方式的方法:1. 自我反思:个体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否陷入了惰性思维,并认识到这种思维对个人成长的负面影响。
通过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寻求改变的机会。
2. 设定目标:个体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步骤。
有目标的人更容易战胜惰性思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是值得付出努力的。
3. 积极主动:个体需要主动出击,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通过主动尝试新的事物和接受新的挑战,我们可以让自己克服懒散思维,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4. 寻求支持:个体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目标和计划来寻求外界的支持。
朋友、家人或导师都可以成为我们战胜懒散思维的宝贵资源,帮助我们保持动力和信心。
惰性思维启蒙教育
惰性思维启蒙教育
惰性思维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选择最省力的方式来解决,而不去深入思考和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在教育中尤为常见,学生们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愿意动脑筋,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启蒙学生,引导他们走出惰性思维的困境,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而缺乏对知识的质疑和思考。
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只有在质疑和思考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惰性思维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问题时,惰性思维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并且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惰性思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启蒙学生,引导他们走出惰性思维的困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克服思维惰性
克服思维惰性引言思维惰性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使得我们不愿意努力去思考、创新或解决问题。
思维惰性常常阻碍我们的进步,并限制了我们的潜力和能力。
因此,克服思维惰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探讨了克服思维惰性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发展积极的思维习惯,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识思维惰性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思维惰性对我们的影响。
思维惰性会使我们陷入舒适区,使我们无法面对挑战和困难。
它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使我们无法从新的角度和维度去思考问题。
惰性思维还会让我们不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想法,从而限制了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克服思维惰性的方法和策略1.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克服思维惰性的第一步是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来激发自己的思维潜力。
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触发我们的思维活力。
2.挑战自己:挑战是克服思维惰性的利器。
我们可以主动寻找并接受挑战,扩展我们的思维边界。
挑战可以是学习新的技能、解决复杂的问题,或者尝试新的观点和创意。
通过接受挑战,我们可以激发思维活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思维模式:思维惰性常常是由固定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
我们需要改变这些固定模式,尝试新的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来发现自己的思维偏见和固定观念。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引入跨学科和多角度的思维,将有助于克服思维惰性。
4.激发创造力:创造力是克服思维惰性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可以尝试写作、绘画、音乐等创造性活动,或者参与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创造力能够打破思维的壁垒,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5.保持持续学习:持续学习是克服思维惰性的关键。
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时刻追求知识。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学习课程、听取演讲等方式,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持续学习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加新的思维工具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形成学生惰性思维原因及对策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形成学生惰性思维的原因及对策【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子,积极思维。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在学习数学时不愿自己动脑探索,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他人现成的结论。
这种盲目的依赖他人所得的知识只是知识的空壳,必定是不牢固的,肤浅的。
长此以往,这种依赖性必定会造成思维的惰性。
这将严重阻碍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关键字】数学教学惰性思维形成惰性是指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多指消极落后的)。
思维的惰性是指,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条件下,不主动思考,不愿意或不积极动脑。
对于事物、现象的认识,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和深究,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接受地比较盲目、机械,可以叫做“呆滞的思维”。
惰性可以分为两类: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却对事物懒得深究,不逼不认真思考。
二、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又受各种原因影响,不好好学习,不认真思考。
一、惰性思维是怎么产生的呢?(1)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
1、重传授而不重探索。
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
不注意从小引导学生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认为对学生管得越严越好,致使学生缺乏独立判断、自我调控、自主自立自律的品质和能力。
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
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造成教育单调、僵化,使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
对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对于抽象事物的认识则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他们好动、贪玩,喜欢解决没有难度的问题,而一碰到难题则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毁掉你的不是惰性,是惰性思维
毁掉你的不是惰性,是惰性思维面对更加复杂多样的环境,企业想实现转型升级,首先要进行思维的转型,破除原有的思维定式或思维惯性。
文 5497字|阅读约14分钟▪作者 | 李牧南主编▪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ID:guanlizhisheng2015▪合作 | 010-******** 136********(微信)2015年1月22日,《光明日报》刊发题为《是什么阻碍了创新?》一文引起较大反响,该文章指出,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下降。
中国企业陷入低端产业的“比较优势陷阱”,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处于弱势地位,只有创新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但是,目前阻碍创新的因素比较复杂和多元,既有外部和客观层面的原因,也有企业或企业家自身的短期行为和思维定式或思维惯性,以及经营氛围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想要破除这种创新思维障碍,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尤其是在目前,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环境,更加需要转型升级,思维的转型,更是关键一环。
01思维定式:进了牛角尖,创新思维就很难被发掘出来1.思维定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思维定式是由过去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准备状态。
思维被锁定,即我们所说的进了牛角尖,创新思维就很难被发掘和展现出来。
思维定式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盲目相信权威、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等。
个体盲目地、有理无理地顺应了某个群体,顺应一些先验知识,还有个人情感因素等都会对思维定式产生影响。
因此,思维定式是人们在解决新问题或拓展新领域时,受到原有思考问题成功的局限而处于停顿的心理状态。
2.书本思维定式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被称为“书本思维定式”,谚语——尽信书不如无书,以及著名的“纸上谈兵”的典故都从一个侧面阐述了这种现象。
但是,赵括指挥的长平之战真的是一败涂地,完全暴露了赵括不擅长指挥的缺陷吗?受到后世嘲笑的“纸上谈兵”的主角赵括真的是那么难堪大任,对于赵国灭亡需要背负主要责任吗?【案例:透过“长平之战”看“书本思维定式”】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分为三个阶段,而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是“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后大约历时三年之久。
“思维惰性”归因分析及纠正策略
学生思维 的惰 性 , 更多 出现在 学 习 新知
的过程 中。而真正 的问题也许 并不是 因为新
知的思维难 度过 大 , 而是 与 此相 关 的 已有 知
用 乘法 吗?我说 也 不是 。他 立 即兴奋 地 说 :
知道 了 , 是用 除 法 。投 机取 巧 型 的学生 面对
现断 裂 , 有可 能是 自信 心不 足 , 丢 面子 。 也 怕 但对于数学思 维 的放 弃 , 最终 会导 致 其数 学
学习止步不前 。 二、小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思 维 惰 性 的成 因
来 的情绪 体验是 人 的高 级情感活 动 。良好 的
思 维品质 是优 良的学习习惯 和意 志品质 的体
教师说 出答 案 以前 就想 表 达 自己 的想法 , 而
“ 思维惰性” 的学生却总是一个旁观者, 只是
在教师或别人说出答案 以后再进 行记忆 或重 复 。思 维速度 滞后 的学生 , 在群 体 的学 习 中 容易产 生学 习 的压力 , 慢地 对 于学 习 内容 慢 丧失兴趣 , 而造成 注意力 的分散 和转移 。 从 坚决放弃 。这一 类学生 回答 问题 的答案 经常是“ 知道 ” 他 们连 尝 试一 下 的念 头都 不 , 没有 。他们 不愿 主 动 回答 问题 , 在老 师 提 问 时, 一般用“ 知 道” 为答 案 。放 弃 思维 的 不 作 学生可能是 知识 基 础 出现 缺漏 , 思维 过程 出
分 析
问题能够 做 出反应 , 反应 的 思维 过程 极其 但
简单 , 至 没 有 启 动 数 学 思维 , 甚 只是 随 嘴胡
说 。他们满 足 于获 得 问题 的答 案 , 对 答案 而 的质量却懒得考虑 。 消极懈 怠 。学 生孙 × ×, 一个 看 起来 文
浅谈如何改变大学生的惰性思维初探
浅谈如何改变大学生的惰性思维初探作者:王春凤来源:《卷宗》2019年第34期摘要:大学生的惰性思维使其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去运用大脑,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将来很大可能不能适应社会,成为被社会厌弃的庸人、废人,因此如何改变大学生的惰性思维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惰性思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大学生惰性思维的来源以及大学生的思维现状,最后从学习和生活上对如何改变大学生的惰性思维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惰性思维;大学生思维现状1 惰性思维简介惰性思维,指因为主观依赖性严重,或者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等,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1]。
惰性思维又可分为两种:1)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2)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心态。
不管是惰性的思维意识还是思维心态,都远远比肉体的懒惰更为可怕。
人肉体的懒惰充其量就是个懒人,而思维的懒惰者,却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人、废人[2]。
一个思维的懒惰者,只会被动的去应付着所有事情,勉强的去依靠别人解决问题,却决不可能主动的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他们最多只能麻木的做事,就象工业机器人一样,只懂得按照某个指令做事,而不能积极创新的完成一件事情。
2 大学生的思维现状1)大学生惰性思维来源。
惰性思维非常普遍的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据调查大学生惰性思维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因为长期的或主动或被动的从属于家庭或学校,或者因为长期的受到外在的否定评价,而过低的评价自我,丧失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因而开始消极怠慢于对事、行事,不愿意再去思考。
(2)因为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等家人为其包办了一切,包括穿什么风格的衣服,交什么朋友,读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甚至连将来做什么工作都已经安排好,为其铺就了“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不需要再思考,进而惰于思考。
(3)现当代是一个科技网络信息社会,人们几乎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特别是大学生,聊天,刷微博,看电视,玩游戏等等,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手机上,手机上的东西都是被动的接收,不需要经過大脑思考,学生们渐渐的习惯这种状态,身体和思想都无法主动行动,因此惰性的思维愈发严重。
《二年级学生惰性思维的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
《二年级学生惰性思维的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与分析,我深刻地发现:小学生由于仍处于身心不成熟时期,意志发展尚不完善,面对各种内在,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比较易滋生惰性心理。
这些影响大致来至以下几种:⑴孩子长期有依赖思想。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温室里的花朵,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十分的懒惰!不知不觉这种行为上的惰性使思维也变得惰性。
主动学习的精神没有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没有了,渐渐的,思考的东西少了很多,想的事情浅薄和简单许多,做事也没有计划和规则了,这都是行为惰性带来的直接影响,变成思维惰性了。
⑵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给予了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学生开始厌学,当然在学习中不会去主动思考问题,把学习当作任务完成,他们的学习目的往往是家长或老师给定出来的,而自己为什么学习(内部动机),该怎样学习却不怎么清楚。
在学习中只有外部动机,缺乏内部动机,又或者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统一,造成了在学习中思维缺乏动力,从而使惰性产生。
⑶教师教学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然而,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惯例,要么一讲到底,要么一问到底。
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使孩子没有自由思考的充足时间与空间,怎会有创造思维的动机,更无法尝试到成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接受的习惯,丢失了主动思考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产生思维的惰性。
这些原因使得孩子在学习中,思维被动、消极、畏缩,缺少主动、综合、有序思维的能力与习惯,甚至脱离学习过程的态度和行为。
归纳起来表现出以下的几种现象:①从众所谓“从众”是指在学习中,因缺乏独立意识,不能或懒于提出个人观点、思路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行为。
常表现为无独立见解或应声附和伙伴的意见,常常是人云亦云。
惰性,潜伏于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惰性,潜伏于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身是有许多劣根性的,诸如自以为是、好高骛远、自私、虚荣、势利、好斗、奴性、惰性等等。
而惰性则是依附于人类的最常见的陋习,也是潜伏于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当一个人被惰性所控制时,往往办事拖拖拉拉,不能言必行,行必果;或做事半途而废,缺乏恒心与毅力;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夸夸其谈,空想大于行动;或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忧来明日愁的态度消极混世。
到头来,就丧失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失去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丧失做人最基本的向上进取的动力。
而那些曾经美好的计划,伟大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也就在恶习的侵蚀下化作了泡影。
惰性对人的危害是巨大的,受制于惰性无异于慢性自杀。
而惰性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是人类精神的腐蚀剂。
惰性总是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你沉溺于自由散慢的状态中不能自拔,慢慢地消磨着你的意志力、战斗力,消磨着你的信心、决心和向上的勇气,是一种强烈的精神腐蚀剂。
人在惰性的心理状态下,就像温水煮青蛙,刚开始倍觉惬意舒适,等到时间久了发现危险时,想摆脱这种局面时,却已无力挣扎、无法逃离,人就这样慢慢消耗着宝贵的时间,最终让自己一事无成,虚度人生。
惰性,它存在于无形,致命于无形。
它能扼杀掉一个人的动手、动脑能力,扼杀掉一个人最优质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个有潜质、有能力的人,变成一个平庸、甚至堕落的人。
它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生命在于运动,而人长期在惰性心理的支配下贪图安逸,不思运动,久而久之自然就引起人体机能的退化,身体素质的下降;而人的大脑功能也是用进废退,长期处在消极懈怠状况,就会引起思维迟钝,思考能力下降;使人未老先衰,凡是惰性很强的人,往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忧郁、沮丧、怨恨等不良情绪总是环绕自身,长此以往导致疾病乘虚而入。
既然惰性的危害是如此巨大,而人又摆脱不了惰性的影响与束缚,那么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克制征服惰性,把惰性对自身的危害降到最低。
我们要做命运的主人,而不能做惰性的奴隶。
拒绝惰性思维的约束
拒绝惰性思维的约束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进化过程,而惰性思维则是其中的一种约束。
惰性思维使我们陷入舒适区,不愿意去面对新的挑战和改变。
然而,只有拒绝惰性思维的束缚,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拒绝惰性思维的约束。
一、拒绝固步自封惰性思维使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
我们常常固步自封,害怕面对未知的领域。
然而,只有敢于冒险,才能发现新的可能性和机会。
我们应该拒绝固步自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敢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二、拒绝被舒适区束缚惰性思维使我们习惯于停留在舒适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安逸。
然而,只有走出舒适区,我们才能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拒绝被舒适区束缚,勇敢地迎接生活的变化。
尝试新的事物,接触不同的人群,扩展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三、拒绝墨守成规惰性思维使我们习惯于墨守成规,不愿意去思考和质疑。
我们常常固守旧观念,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观点。
然而,只有拒绝墨守成规,我们才能不断创新和进步。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不断思考和探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思维的框架,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拒绝消极情绪惰性思维使我们习惯于消极情绪,不愿意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们常常沉溺于自怨自艾,无法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然而,只有拒绝消极情绪,我们才能积极应对生活的起伏。
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从失败中寻找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拒绝拖延症惰性思维使我们习惯于拖延,不愿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将困难推到明天,无法及时处理和解决。
然而,只有拒绝拖延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和目标。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及时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拖延的困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总结起来,拒绝惰性思维的约束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关键。
存在思维惰性整改措施
存在思维惰性整改措施思维惰性是指个体或组织在面对问题时,习惯性地采用以往的思维模式和解决方法,缺乏创新和突破,从而陷入一种迟钝、僵化的状态。
为了克服思维惰性,提高个体和组织的思维活力和创新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针对个体的思维惰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注重学习和积累。
个体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多样化的思维训练。
个体可以参与各种思维训练和思维游戏,如数字游戏、智力题、推理题等,通过锻炼和挑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三是与人交流和合作。
个体应积极与他人交流思想、意见和经验,开阔思维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启发和帮助,从中寻找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其次,针对组织的思维惰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
组织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动力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是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组织应注重科研和技术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创新能量。
三是组织活动和培训。
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创新活动和培训课程,为员工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激发员工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个体和组织需要共同努力克服思维惰性。
个体应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和求新求变的态度,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组织应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和氛围,倡导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鼓励员工提出新观念和创新思路,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要克服思维惰性,个体和组织都需要付出努力。
个体应保持学习和积累的习惯,注重思维训练和与人交流合作。
组织应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并组织活动和培训。
只有个体和组织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克服思维惰性,提升个体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思维问题如何克服思维惰性
思维问题如何克服思维惰性为什么我经常不能够很好的思考自己的问题,不善于思考,不勤奋思考自己身上有一种思维的惰性.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活动交际等方面一.自己不会发现问题,一直等到别人告诉自己,或者问题出现很久才发现。
问题就是跟希望和标准之间的差异二.发现问题以后不去解决,不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那里有问题?什么时候就有这个问题了,为什么有这个问题.为什么自己有这个问题,而别人没有(思考)】,不会把问题的原因找出来,找出的原因又没有思考那些是问题的实质所在,那些是主要原因,那些是次要原因。
没有归纳三.找出原因后又没有多少实际的行动去解决,唉.既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也不会从别人那里学习一些技巧来1交谈中,比较少考虑措辞,使用的语句可能产生的歧义,有时候重复相同的观点,讲大家都知道的观点,给人乏味,肤浅的感觉,有时候又说起来’滔滔不绝“,或者说话的语速度太快,和异性,上司交谈时音量较低,给人不够自信或者害羞的感觉,或者底气不足,有时候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说了一大堆大道理,交际需要幽默2交往中,体态语言不怎么准确表达。
尤其和异性交谈的时候,目光不够稳定,或者目光闪烁,给人有所企图的错觉.3没有决断力做事的时候,似乎不够自信,太在乎成败,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担心失败以后被人认为自己“没能力,又点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定要在有100%的把握彩做,有时候即使有把握,也犹豫不决,表现为没有决断力蛮干很多时候,做事又缺乏整体的规划,即总体目标的实施部署。
做事一味地蛮干,缺乏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一项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吗?除了这一种海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失败了,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教训,成功了,又好在那里,有什么地方可以发扬的。
很多时候懒惰于去尝试,评估,总结,也就是说,在学习生活中没有或者很少提高3懒惰比较懒惰于和别人的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
不和别人比较,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4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表现:喜欢空想,幻想,而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去落实自己的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惰性思维:一种潜在的思维阻力【内容摘要】惰性思维就是因为主观依赖性严重,或者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等,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惰性思维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思维形式,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惰性思维诱因对策惰性思维就是因为主观依赖性严重,或者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等,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强加性思维,使得学生本该自由思考的思维,变得不再自由,变成了过多的定势性思维,思维也没有了广度与深度,使得学生产生了懒惰的情绪,思维凝结产生惰性的思维。
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易使得学生产生惰性思维的几种情况,谈谈教学处理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情况一:教师教学中的程序性经验教学,使得学生产生惰性性思维阻碍学生的思考。
对于很多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小学阶段的知识已经了然于心,自然会感觉小学阶段的知识很浅显简单的,简单的让我们失去了对于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敏感性”,无意中就使得自己的教学也变得“容易”、“简单”和程式化,以程序性经验教学为主。
例如:国外教育者称为天才之错的“125×8÷125×8=1”,这是我们在教学整数简便计算中我国很多学生极易出错的问题。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本部分简便计算中,经常会用的一种程序性经验教学,过分的强调“125×8=1000”的简便性,看到125就的找8配。
加上相应的练习中的反复出现应用125×8=1000,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再次遇到此类练习后形成的惰性思维形式。
思考及对策:学生的思维需要的是自由的发展,而在自由发展中必然需要遇到很多的困难,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者解决的不是很好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指导者“引路”,知识的“引路”不同于现实的引路,也不是直接经验的“嫁接”。
在此题中的教师就是犯了此类的错误,把经验强加给了学生,可能学生会因为此类经验而获得几次好成绩,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惰性思维,这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孩子的整体性思维是不利的。
那么当我们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呢?(1)强化:就是强化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某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或某种解题方法使用的范围。
本题中的运算顺序被学生忽视了,而强化了“125×8=1000”的简便性。
再例如: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连加、连乘算式施行简便运算时,学生所关注的是数据的特点及其位置的变化与运算顺序的改变,所以比较容易形成“凑整”的运算定势,但对于可将数据转换,结合的前提常常并不在意。
于是,遇到75+25-75+25,925÷25×4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也盲目地做出“凑整”的定势反应及惰性思维形式。
因此,在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一定要强调适用范围,是十分必要的。
(2)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经验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125×8÷125×8 125×8÷125×8=1000 ÷ 1000 =1000÷125×8=1 =8×8=64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通过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发现错误的原因。
提高自觉克服负效应的积极性。
情况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及研读简单化,使得学生对书本练习失去思考性,形成惰性思维。
在现实教学中,有些客观因素不利于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比如说教材编写的因素,因为教材编写往往是在一个例题后安排同类型的题目,用乘法计算的例题后通常安排的练习都是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计算的例题后安排的是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用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惰性思维形式。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这些客观存在的负面因素,调整、补充练习内容,尽量避免学生由于过多的机械模仿而产生惰性思维,影响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
例如:学生在二年级时开始学习除法,刚学习的除法计算,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被除数都是大于或者等于除数。
久而久之,学生就以为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一定要比除数大或者和除数一样大,如果在加上某老师作这样的小结,以致学生认为“5元钱买10枝铅笔,平均每枝铅笔多少钱?”列式为“5÷10”是错误的。
这样的思维定势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问题解决,造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通过数量之间的关系去确定哪个数量作为被除数,哪个数量作为除数,而是从数的大小的角度去判断。
思考及对策:(1)“化静为动”的展示习题,增强新颖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有时会把数学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数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把结论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不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则无法感知数学思想方法的存在。
如何让学生体会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探索规律》一课中,教材中的习题是:“已知36×30= 1080,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用计算器计算,并填表。
”然后在表格下方出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这一结论。
教材是直接揭示结论的,因为它是静态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展示如何让学生观察比较因数变化的过程、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找出积变化规律的思维过程。
要充分展现教材内容的思维因素,就要以教材为参照,还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尽量经历完整的思考过程,让思维纵深发展。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出示36×30=1080,让学生基于已有的计算经验进行思考,初步提出猜想:如果36不变,30乘一个数,得到的积有什么变化?如果30不变,36乘一个数得到的积又有什么变化呢?第二步,学生填表格表示积的变化情况。
第三步,把每一题的因数和积分别与36×30=1080作比较,说出另一个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第四步,让学生再找一些例子,并尽可能举出不同的例子,以丰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材料,最后概括出积变化的规律。
思维的深度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才由猜想到验证、由具体到抽象,才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2)在练习中创设矛盾,激起学生探究欲。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节课后,有很多看似简单的练习题,很多的教师也就简单的处理,直接让学生去做完成后校正,这样长此以往难免就会使学生产生惰性思维,也就会使得教材习题的教学意义大打折扣。
下面我就以练习中的一个小题目,换了一下练习内容的呈现顺序,练习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课堂回放学生们在认识完“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教学后。
教学练习感受分数相同,但单位1的变化了,得到的物体的数量也就随之变化。
师:请男同学先转过身去,女同学看看幅图表示几分之几?请你记住暂时不说。
出示图片1师:请女同学先转过身去,男同学看看幅图表示几分之几?请你记住暂时不说。
出示图片2盖住两幅图片师:请女同学说一说你们看到的是几分之几?涂色的有几个桃子? 女生:32 ,涂色的有2个桃子。
师:请男同学说一说你们看到的是几分之几? 男生:32,涂色的有4个桃子。
师:都是表示32,为什么涂色的桃子数量不同呢? 小组里交流讨论。
女生:我们看到的桃子一共有3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取了其中的2份,所以是2个。
男生:我们看到的桃子一共有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取了其中的2份,所以是4个。
师:是的,说的都很好,听完之后,你觉得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小组里交流。
明确相同点,平均分成的份数一样,取的份数一样,表示的分数也一样。
不同点是它们的总量改变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图3 。
在“矛盾”处提问其实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引发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认知冲突,这样的提问会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以达到合理解决目的。
在分组回答后,提问“都是表示32,为什么涂色的桃子数量不同呢?”在追问中形成思维的认知冲突,进而使学生关注分数与表示该分数“单位1”的量的不同。
从相同的结果中发现构成结果知识的不同点,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同时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发展,惰性思维也就不会出现。
综上所述,我们要切实理解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的问题,要合理的运用教材教学。
我们不可满足常规思路,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创新性的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别具一格,而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防止形成惰性思维。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在练习中及时补充一些变式题,如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改变题中条件的叙述方式,变化条件的呈现顺序,真正培养学生一体化的思维形成。
情况三:主观上,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深入追究其以然,造成了认识上的肤浅,易形成惰性思维。
1.视觉性错觉。
思维是形成惰性后,极易对学生感知上产生影响,其直接影响就是视觉的影响。
小学阶段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
应用题理解题意时往往一晃而过,仅看一次,不肯多看多读。
砍头去尾,张冠李戴。
如把“多多少米”看成“多少米”、把“可以少用几小时”看成“可以用几小时”,错误经常发生。
计算时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
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是“+”,把“96”写成“69”,把“109”当成“169”等等。
2.思考方法性错误。
当人的思维形成惰性后,带动的最大影响就是我们的思考不全面,易出错。
如当学生学过1+1=2,2+3=5后,不去细想这种计算的局限性,而一味地认为1和1相加得2,2和3相加得5,因此如果出现“1千克加1克等于多少”这类问题时,错算成2千克或2克等等。
思考及对策:(1)针对视觉性错误,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读题与审题的技能。
学生在读题时,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审题不清,忽略了题中隐藏的条件,不能正确应用题中的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
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
平时注重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他们见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提高警惕,防止出现类似的错误了。
(2)充分显现思维过程。
在数学课上,让学生充分显现他们的思维过程,特别是思维受阻时,如何加强思维操作的自我控制,进行思维合理调节的过程,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势态,以探求到正确便捷的解题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