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与现实美
艺术与现实有何不同
![艺术与现实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18b16c0c763231126edb1186.png)
艺术与现实有何不同人们对艺术看法总是各取所需,因为艺术从没有过公理般被一致认同的标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用自己的眼光来评判艺术,用自己的本能来创造艺术。
艺术源于现实,是人对现实的认识和看法,并用一定的手法表达出来,是人天生的一种情感的需求,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东西,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得意表达,基本上是已自我为中心,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它更加注重的是物质文化。
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存在于形式领域;但是一般说来,这只会以诸如审美形式是内容的积淀这样一种经由中介的方式发生。
审美形式就是起源于现实内容,并是它长期沉淀、风化的结果。
艺术作品的价值是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综合地体现了人类审美活动中多方面功能的相互作用。
从审美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来看,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构思的一定生活模型-形象体系,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物质材料所创造的一定物质结构。
艺术的特殊社会职能在于通过艺术的审美作用来实现它的诸功能。
艺术是以完整的生活经验,全面地影响和教育人的一种方式。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的一个基本课题。
不同时代可以表现出不同特征的艺术内容。
艺术离开现实则不能存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离开了现实也不可能产生。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决定了艺术的产生。
艺术来源于现实,现实决定着艺术,艺术又高出现实,是对现实的升华和概括。
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
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具有更特殊的价值。
首先,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经过艺术家创造性劳动产生的美,凝结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其次,现实美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有时甚至是转瞬即逝的;而艺术美被创造出来之后,就固定不变了,可以长久地被人们欣赏。
再次,现实美存在于客观现实中,与客观现实的其他属性混杂在一起;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美的提炼、加工、集中和概括,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鲜明、更生动,更具有典型性。
艺术美比起现实美,在某些方面有其更为优越的品格。
5-美学概论
![5-美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7f2d79fcc22bcd126ff0c2d.png)
主要表现为形式美
(2)姿态动作美 (3)修饰美 (4)风度、气质美 是一种综合美 以内在知识、修养、人格为基础
2、人格美 人的内心世界的美,具体讲是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 面的美,也称心灵美。 (1)内容:品德、情操 (2)表现:人际关系 (3)核心:进步的、积极的人生观 3、人的外表美和精神美的关系
画面上主要的力:
•上升之力
•向右前方的力 •向下的重力 •互相平衡的合力之
稳定
塞尚《坐在黄色椅子里的塞尚夫人》
第四章 现实美
第一节 现实美的地位与意义
一、现实美的地位及其与艺术美的关系
1、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 本的领域。现实美出现在前,艺术美创造在 后。
2、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看,现实美是艺 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第二节 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及其特征
1、社会美的范围
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 美 2、社会美的特点
(1)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 (2)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3)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二、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1、形体美 (1)身材相貌的美
首先属于自然美
基本标准:健康(健美) 有明显社会性、历史性
3、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也是现实 生活中的美。
4、如何看待大众文化体现的生活(现实)与艺术融合的现象。 1)首先应该肯定,生活与艺术走向融合的趋向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 的进步倾向。 2)目前正在流行的大众文化,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代表了人类文化走向。 它还远不是真正的艺术走向大众的理想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1)二者相互区别。外表美是外在的,侧重形式美;精 神美是内在的,侧重内容的美。
浅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浅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751ce492e3f5727a5e96268.png)
浅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它总是令人无法抗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对于美总是愿意欣赏的。
美,它是具体可感的;美的事物以其具体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它可以是春天的鸟语花香,夏日的接天莲叶;也可以是秋天的累累硕果,冬日的皑皑白雪;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动物,也可以是棱角分明的雕塑;可以是做工精细的刺绣,也可以是寥寥几笔的素描……美,它以各种姿态呈现于我们面前,但无论美的表现形态多么的难以数计,却只能划分为两大类型:现实美和艺术美。
一、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概况(一)现实美的内容和含义现实美,就是存在于客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
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它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因而产生最早,范围最广,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的美、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其中社会生活的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
1、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美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事物的美一般被称为社会美。
第一,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特别集中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一定环境的社会先进力量和先进人物的身上。
美在他们的行为和性格中得到突出的体现,譬如古代斯巴达的奴隶起义,到陈胜吴广、李自成、洪秀全等农民起义,从巴黎公社到开辟人类新纪元的十月革命等等,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宏伟篇章,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美。
第二,还表现在,它产生于社会的生产活动。
譬如在原始艺术中,原始人在进行创造产品中,不仅存在着一种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也潜藏着一种暂时还不能为人民所觉察的审美因素,并且这种审美意识逐渐被人所认识。
2、自然事物的现实美主要包括了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原林田地等等,一般又将其称为自然美。
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使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它。
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的美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自然界只是因为当作人和人的生活中的美的一种暗示,这才在人们看来是美的。
名词解释终结版
![名词解释终结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242c9cdd88d0d233d46ad2.png)
1、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即社会美。
2、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是美的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
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3、艺术灵感: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有些问题久思不解,突然收到外界事物的触发或主体内部潜意识的推动,顿生闪电般的意象顿悟,这种心理飞跃的形式就是艺术灵感。
4、艺术典型:在作品中,具有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一方面以非常鲜艳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
同时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5、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指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即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它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发现也审美理想。
6、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7、艺术思维: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以形象思维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8、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9、风格:是艺术作品中因于内向等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风貌。
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有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民族等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而形成的。
10、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
11、艺术自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后,不经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e58ee6ab307e87101f696ad.png)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美是无处不在的,随着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美分为许多种类,其中艺术美与现实美是美的基本形态。
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艺术美,而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由此可见,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艺术美的概念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客体美与主体美在艺术形象中的融合统一。
艺术美是艺术形象的美,艺术形象虽然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但它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客体美的再现。
艺术美所显现的人生图画是丰富多彩的。
它在不同的题材、体裁中的表现艺术形象也是不同的。
(一)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特性。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劳动产品但又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
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实用性,然后才考虑它的审美性。
而艺术首先满足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陶冶人们的情趣情操,给予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二)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也就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与基础。
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素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
(三)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
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因素。
人们之所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创造才能。
以我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为例,书法创作没有绝对的规律性,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融入了书法家自己特定的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这种独特性就要求书法家在书法作品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
例如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他为了练好书法,积累大量的书法资料,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会备好纸、墨、笔、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会立马写在纸上。
二、现实美的概念现实美与艺术美相对,主要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
是美的客观存在,未经过艺术加工。
(一)社会美。
论述印象画派梵高绘画中的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
![论述印象画派梵高绘画中的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f37eb1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a.png)
论述印象画派梵高绘画中的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梵高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又以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表达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他的艺术美与现实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课题。
梵高的艺术美首先体现在他对自然界的描绘上。
他以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例如在《夜星》中,他将星空以激烈的笔触描绘出来,犹如火焰般闪烁的星星点缀在深蓝色的天空上,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这种表现形式既突破了传统绘画对自然的模仿,又通过对色彩和图案的增强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和感悟,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
梵高的艺术美还体现在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悟,在作品中展现出了人物内心的世界和独特的气质。
例如在《向日葵》系列中,他将向日葵描绘成盛开的花朵和含苞待放的花蕾,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而他在画中描绘的那位戴着秃帽的人物,则体现了他对孤独和无助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渴望和挣扎。
这种对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更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来展示人性美。
然而,梵高的艺术美并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塑造和再现,更是通过笔墨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内心情感。
他的绘画风格独具一格,激烈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使画作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例如在《麦田上的乌鸦》中,他以沉重有力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只黑色的乌鸦,仿佛在暗示着一种不祥的预感。
而麦田则以奔放的黄色呈现,展示了生命的丰盈和活力。
这种对形式和色彩的夸张和强调,使作品中透露出的情感更加直接和强烈。
梵高的艺术美同时也体现在他对现实的诠释上。
他通过绘画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在《星空》中,他以夸张的形式表达了对现代城市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在《鸢尾花》中,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崇拜。
这种对现实的诠释并非简单的复制和描绘,而是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使作品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
梵高的绘画艺术既在形式上展示了对现实美的塑造和再现,又在笔墨和色彩运用上表达了他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氛围,进而诠释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8e20df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b.png)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文章首先从艺术如何反映现实美学和现实如何影响艺术美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
接着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现实美学进行探讨,揭示不同领域艺术作品如何表现现实之美。
然后分析艺术如何塑造现实美学,揭示艺术对于美学价值的塑造作用。
探讨当代艺术如何与现实美学相结合,展示当代艺术在表达现实之美方面的新趋势。
结论部分将强调艺术与现实美学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艺术与现实美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美学关系,从而拓展对艺术的审美认识。
【关键词】艺术、现实、美学、反映、影响、形式、塑造、当代、结合、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概述艺术与现实的美学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通过对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的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深层意义和社会功能,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和意义。
2. 正文2.1 艺术如何反映现实美学艺术如何反映现实美学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
艺术作品往往在表现现实的也体现出一种特定的美学观念和审美取向。
通过艺术家的视角和创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诠释。
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反映现实美学,例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
通过这些形式,艺术家可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展现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现实中各种情感、人物、景物的表现,这些都是对现实美学的一种呈现。
艺术作品也反映了当下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趋势。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为我们拓展了审美的视野,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艺术如何反映现实美学是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问题。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探究美学的内涵和意义。
浅论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浅论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e9b88f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2.png)
作者: 李长安
出版物刊名: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0-44页
主题词: 现实美;王朝闻;美学概论;美学史;胸中之竹;主观表现;印象派画家;眼中之竹;莫奈;李公麟
摘要:<正>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问题,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美学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现实本身就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在我国,一般认为,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如王朝闻的《美学概论》等多种美学教材和专著,都提出艺术美“来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美的反映”,“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唯一源泉”,“艺术美高于现。
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相关文档)共6张
![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相关文档)共6张](https://img.taocdn.com/s3/m/49cf3f8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a.png)
《 米 洛 的 维 纳 斯 》
罗丹的《老妓》
艺术反映现实美
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
自然美 —— 自然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 —— 社会关系中社会事物的美
如:体现人类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事件 表现人类友爱亲情关系 具有美德和善行的人等
现实美是艺术家“永恒的题材”
梵高《向日葵》
朱青《无忧》
自然美 —— 自然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梵高《向日葵》
朱青《无忧》
梵高《向日葵》
朱青《无忧》
现实美是艺术永恒的题材
米罗《菜园》
米罗《菜园》 米罗《菜园》
---艺术与美 现实美是艺术永恒的题材
---艺术与美
现达实利美 《是一艺盆术植家物梵“》高永恒《的向题日材葵”》德加《威尼斯大运河朱》青《无忧》
耳
自然美 —— 自然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其
自现表如现然实现:实美 美 人 体 美是类现是—艺友人艺—术爱类术永亲进永自恒情步恒然的关的的界题系重题中材大材自历然史事事物件的和美社会事件
浴 室
》
梵自 梵现表梵达表高然高实现高利现《 美《 美 人 《 《 人向向是类向一类—日日艺友日盆友----—--葵葵术爱葵植爱艺艺永亲物亲》》》自术术恒情情》然与与的关关界美美题系系中材自然朱朱朱事青青青物《《《德的无无无加美忧忧忧《》》》威尼斯大运河》
斯 开 支 《
镜
前
---艺术与美
维
纳
斯
》
德拉克洛瓦《自由神引导人们》 懂希文《开国大典》
韦拉斯开支《镜前维纳斯》 现实美是艺术家“永恒的题材” 现实美是艺术永恒的题材
---艺术与美 自然美 —— 自然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现实美是艺术家“永恒的题材”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d14b4ff7c1cfad6185fa700.png)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观点内容摘要: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创造性地应用于美学。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说的唯心主义实质,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重要命题,认为“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1。
在艺术对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
关键词:美学生活现实美艺术美前言: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论文的标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这个题目已截然界定了他所研究的美学范围不包括美的全部问题,也不抱括艺术的全部问题,而只抓住美学中的一个最中心的问题,即艺术对现实在审美方面的关系,因为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美是生活”的美学主张。
这是亘古未有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美学史的重要贡献。
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反对充满幻想和感伤情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和纯艺术论;一方面又批评了当时流行的黑格尔学派的一些对美的定义,“美是生活”作为一个新的美学命题,其重要性在于它摆脱了传统美学的形式主义和美的理念论的局限,而把美紧紧扎根于现实生活,使美学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上,是美学思想的巨大进步。
正文:自古希腊至今,人们一般都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这似乎已成为定论。
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却一反传统的观点,另辟蹊径,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朱光潜先生认为,就肯定现实美高于艺术美来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史里可以说是唯一的重要的美学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有三种形式:现实中的美、想象中的美和艺术的美。
由于高度重视现实美,他把现实中的美对艺术中的美和想象中的美的关系问题,看做是第一个基本问题。
既然现实美高于艺术美,那么,人们为什么还喜欢艺术美呢?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第一,艺术是“稀有的事”,是多年努力的结果,因而其缺点易得到人们的原谅和宽容;第二,艺术是人的产物,是艺术家智慧和能力的证明;第三,艺术迎合了人们爱矫饰的趣味,因而得到了人们的宠爱。
艺术美与现实美
![艺术美与现实美](https://img.taocdn.com/s3/m/a805cce1f705cc17552709f7.png)
浅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引题:桂林风景与优秀的以至于伟大的描绘桂林风景画相比,或者拿最漂亮的白鸽与毕加索画的和平鸽相比,拿鲜嫩的白菜与齐白石画的白菜相比,哪个更美?对于美,人们都是愿意欣赏的。
美是具体的。
美的事物以其具体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它可以表现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也可以是春意盎然的大地;可以是夏日的接天莲叶,也可以是冬日的皑皑白雪;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动物,也可以是棱角分明的雕塑;可以是做工精细的刺绣,也可以是寥寥几笔的素描……美,它以各种姿态呈现于我们面前,但无论美的表现形态多么的难以数计,却只能划分为两大类型:现实美和艺术美。
现实美,就是存在于客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
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它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因而产生最早、范围最广。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丰富,人们也在实践中不断开拓了美的领域,把现实美扩大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各种艺术品的出现,则经历了更加漫长的岁月。
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来看,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美都是不能离开物的,比如,人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韩愈诗曰:“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又有陈毅老总的“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但假如没有桂林本身所具有的山水风光,没有气象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又怎会有桂林的美,自然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艺术美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艺术作品的产生觉得不是凭空的,它深深扎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是人类现实美创造活动的进一步升华。
我国古代出土的青铜器上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当时人们宴乐、起居、狩猎等社会生活的内容;还有我们的繁体字中的一些象形字,也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上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称,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这些从根本意义上说,现实美是各种艺术生产或艺术美创造得以实现的客观基础。
第一节 艺术美的特点
![第一节 艺术美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2ac6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b.png)
如果从原始艺术算起,人类的艺术活动已有近十万年的历史。
可以说,人类的艺术史同人类的文化史一样古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艺术活动也就越来越丰富,人类的艺术实践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中外艺术史上涌现出难以胜数的杰出艺术家与优秀艺术作品。
正是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的这些优秀作品之中,凝聚着艺术美。
第一节艺术美的特点一、艺术美与现实美的联系和区别从根本上讲,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客观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
正因如此,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但另一方面,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具有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所以,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徐悲鸿先生画中的马,已经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虾与马,它们不仅是客体美的再现,同时也是艺术家主体美的表现,作为艺术形象的虾与马已经凝聚着两位国画大师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出他们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
所以,一方面我们强调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形象虽然是艺术家创造的,但它也是现实美的创造性再现。
这方面,中外历代艺术家们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唐代画家张?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这也是对于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精辟独到的概括。
清代绘画大师石涛也有一句名言,叫做“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本人正是在数十年艺术生涯中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将现实中的秀美河山,通过画家创造性的劳动熔铸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画。
如果石涛不是一生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画中如此神奇地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律动,他也不可能成为承先启后的一代绘画大师。
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对于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来讲,不仅影响到他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甚至还可以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冲动。
例如罗中立创作的《父亲》就是画家本人深入生活的结晶。
为了创作这幅油画,罗中立深入四川农村和农民朝夕相处,深入田间地头为他们画了大量的素描和速写,在这个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正是这些含辛茹苦、勤劳朴实的农民养育了自己,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和冲动。
美学复习资料(二)
![美学复习资料(二)](https://img.taocdn.com/s3/m/03cf96da3186bceb19e8bb13.png)
34、现实美与“艺术美”相对。
指未经艺术加工的、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美。
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35、现实美的地位和意义:(1)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2)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看,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3)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美。
36、自然美指的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的本体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意象,包括日月星辰、江山湖泊、山水花鸟、草木虫鱼、田野园林等。
37、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事物、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美,它根源于人类生产劳动,最直接地体现着人类的情感、理想和意志,呈现着人类生命的社会意义。
38、自然美是历史的产物,自然美的发现离不开社会环境,在西方,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魏晋时期。
中国自然美的发现经历了从致用、比德到畅神三个发展阶段,“致用”指人类从实用、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
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其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的“致用”相脱离,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其缺点是不能引导人们专注于自然景物本身的欣赏。
所谓“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精神为之一畅,它专注于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而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而是让山水的本来状貌触动空明的心境。
39、自然美的特性:A、实体性:美的对象实体性,美感的实体性,效应的实体性B、形式性:与社会美对内容的强调不同,自然美侧重于形式,它往往以外在的颜色、声音、姿态、气味吸引着人们。
C、意蕴性:自然在形式的深处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意蕴。
技术美是社会美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包括生产环境、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等方面,技术美要求把实用和审美统一起来。
目的在于“研究物质生产以及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审美因素”。
40、社会美的内涵包括:人物美(A、人体美B、风姿和风神C、特定历史情景中人的美)、日常生活的美(A、衣食住行;B、生产生活C、理德才情)、节日民俗的美(A、民俗风情;B、节日狂欢;C、休闲娱乐)41、中国从先秦时代就非常重视美与功利的联系,《国语·楚语》记载的“武举论美”较早的提出美与善的关系,之后墨子提出的“非乐”思想,孔子提出的“里仁为美”,孟子提出的“充实之谓美”,荀子提出的“化性起伪”等都强调了美与善之间的联系。
论述梵高绘画中的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论述梵高绘画中的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3fdad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2.png)
论述梵高绘画中的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19世纪著名的荷兰画家,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高度个人化的技巧使他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人们可以同时感受到艺术美与现实美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首先,梵高的绘画作品中融入了艺术美,这表现在他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上。
梵高的绘画风格充满了动感和冲撞性,他运用了粗糙的笔触,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颜色。
他善于运用油画的特殊质地,将画布上的油彩堆积起来,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质感。
他的色彩运用也非常独特,他运用纯色而不是混合色,使画面充满生动和戏剧性。
这种独特的绘画技法使梵高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艺术美的感受。
其次,梵高的绘画作品中也展现了现实美。
他善于通过绘画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观察。
梵高在绘画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城市街道和农村等现实对象,但他并不只是简单地复制现实,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对现实进行诠释和表达。
他用独特的风格和视角来捕捉现实中的细节和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他在描绘夜晚星空时,不仅仅是呈现富有诗意的星空图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色彩和线条表达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
同时,梵高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也非常独特,他通过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使观者更能够理解人物的内在世界。
这种现实美并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加工和表达的一种美。
梵高在他的绘画中融合了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使这两种美互相补充和作用。
他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来丰富和提升现实世界的美感,同时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表达,使艺术作品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生活。
他的绘画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和探索。
通过艺术的形式,梵高告诉我们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去感受和理解现实的美。
然而,梵高的作品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他的艺术美也常常被误解和低估。
有些人认为他的绘画风格太过夸张和不真实,不符合传统美学标准。
美学概论(美的形态)
![美学概论(美的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f28d77a3b0717fd5360cdc73.png)
特例1: 郎才女貌” 特例 :“郎才女貌”分析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对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 不同时代 内在美的肯定体现了社会实践的前进要求和 人的进步理想。 人的进步理想。 特例2: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特例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侧重于内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容,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二、优美、崇高、 优美、崇高、 悲剧、 悲剧、喜剧 (一)优美 1、审美特性: 、审美特性: 是处于矛盾的相 对统一和平衡状 态。 (1)形式上: )形式上: 柔媚、和谐、 柔媚、和谐、安 静、秀雅
(2)美感上:给人 )美感上: 以轻松、 以轻松、愉快和心旷 神怡的审美感受。 神怡的审美感受。 2、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1)量的角度:一 )量的角度: 般形态轻巧, 般形态轻巧,力量较 小。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举例2:毛泽东《七律 长征 长征》 举例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2)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这种劳 )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 动是指已经改变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的劳动 产品和状态。 产品和状态。 举例1: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 :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2:长城、金字塔等。 举例 :长城、金字塔等。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 (3)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名词解释艺术美的根源
![名词解释艺术美的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3e98641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4.png)
名词解释艺术美的根源
艺术美产生的根源:
(1)艺术美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意识中固有的,而是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2)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与现实美(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又很大的不同,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更具有很大的区别,但从根源上看,前者来源于后者,也就是说,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源泉。
(3)艺术美源自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审美体验、认识的物化形态。
从价值上来说,它既包含这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从时间上来说,就是它的当代性,即包含着过去和未来时间维度当代性。
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当代性。
(4)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仅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来自自然界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美与现实美
摘要:美,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感觉,它总令人无法抗拒。
美的表现形式无论多么难以计数,却只能划分为两大类:艺术美和现实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和普通实际生活的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
当把现实的审美方面经过相对的抽象而化平淡为神奇,就可能具有更为长久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美现实美区别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从本质上说,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定向化活动。
因此,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
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艺术美是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
任何作品都有内容与形式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形式是外在的而内容是内在的。
面对一个艺术品,首先接触到的是它的形式,然后再去领会它这种形式的内在意蕴,即领会其内容。
但真正的艺术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无论是艺术的内容还是艺术的形式,都是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美,实际上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各种美丽因素的融合,即艺术美包括它所再现的客体的美,也包括它所表现的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的美。
同时艺术美也包括艺术内容的美、艺术的形象美、形式美。
这样,它们不仅从不同侧面显示着社会实践主体的本质力量,而且也显示着艺术家自身的本质力量。
所以归根结底,艺术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来显现的。
美的基本形态不但包括艺术美还有现实美。
其中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
社会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自然美,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
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们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自然美的主要特点侧重于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对于现实美与艺术美区别,很多学者在不同方面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欣赏活动中意识的作用不同,对于艺术形式的欣赏,要必须依靠意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所谓“门道”就是一定的艺术标准,用艺术标准分析审判艺术品,属于意识思维活动。
[1]
意识的参与,使得艺术欣赏中情感表现的形式较之现实美的欣赏要激烈得多。
在这一点上,艺术欣赏的情感更接近与生活中对善的事物的欣赏。
这种特征,形成了一定时期热门艺术的产生。
这些作品因为符合当时人们某种强烈的功利愿望而轰动一时,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艳阳天》、80年代的《班主任》等。
[2]
艺术欣赏接近于对善的事物欣赏时的强烈情感,曾经引起一些美学研究者的非议。
盖格尔就主张把这类情感排斥在审美范畴之外,不管人们怎样评价这种现象,意识的参与,使欣赏中的情感增强,却是艺术美欣赏有别于现实美欣赏的事实。
毛泽东同志认为,艺术美在较之现实美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方面,是远远不及的。
他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当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艺术美,较之现实美,在丰富与现实的列宁形象(现实美)相比,是“相形见绌”的。
然而,从另一方面说,艺术美,使之现实美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集中。
《列宁在1918年》这部电影,只需要两个小时,就把列宁在1918年这一年的时间,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复杂斗争勾画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美也是生活美的组成部分,生活美里有艺术美,艺术美又是以往生活美的延伸,也是未来生活美的理想的予言,是旧的生活美的补充和发展,是新生活美的借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材。
[3]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美和自然美虽然广阔、生动和丰富,但是由于许多限制,它们仍然不能充分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在一般情况下,和艺术相比较并不经常表现得那样集中、精粹和典型,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更使他们不能比较普遍地为人们所观赏,也不能以其具体感性存在直接地长久流传下来。
自然景物的美虽然具有更大的时间上的稳定性和空间中的普遍性,但是他们也仍然经常被自然本身许多偶然因素所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它们不能集中展示出明确的社会内容例如社会思想。
可见,现实中的美虽然是美的唯一泉源,是无比生动丰富的,但因上述各种原因,又是比较粗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从而,艺术美就为满足这种特殊需要而历史地、必
然地产生出来。
从根本上讲,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客观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
正因为如此,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但另一方面,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具有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所以,一方面我们强调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艺术形象虽然是艺术家创造的,但它也是现实美的创造性再现。
一方面,我们更强调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艺术美是源于现实美、高于现实美的美的典型形态。
但不管怎样,正是因为艺术美通过创造性劳动,体现了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而这正是艺术美高于现实美的关键。
因为在艺术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艺术家自由自觉的创造,体会到艺术家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
参考文献:
[1][德] 莫里茨。
盖格尔.艺术的意味[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赵惠霞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四大区别 [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林同华.论现实和艺术的美学比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85(05)
美学概论
《艺术美与现实美》
学院:师范学院
班级:B1104
姓名:苏超
学号:16
美学概论
《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论述》
学院:师范学院
班级:B1104
姓名:王娇阳
学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