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_New
杜威体育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杜威体育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杜威体育教育思想是美国体育教育之父John Dewey开创的宽容可变性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理论思想,其本身以人的结构和活动为主轴,强调教育必须实践,强调探究既有知识新事实、新知识,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体育能力。
杜威体育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实践”。
他强调要通过观察、发现、模拟、实践、说明来理解和把握理论,他认为体育教育也许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他认为,体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健全体育精神,即体现气力、技术、体型。
另外,杜威还强调了对教育具体内容的选择。
他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增强体育能力为目的,以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他反对传统的竞赛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只是操练身体,容易变得刻板,毫无学术内涵。
因此,杜威教育的目的在于拓宽各项体育活动,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注重地域文化背景,将体育和艺术完美结合,是致力于把各种手段集中起来,使孩子们学习理论,磨练意志和情操,增强体育素质,发展社会主义品质。
杜威体育教育思想的本质是以人的调适为基础,以活动为方式,以潜移默化的认识形式实现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统一认识,他认为:教育必须是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背诵,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宣讲和记忆。
他认为,只有通过活动,人们才能真正懂得学习内容,当学生有能力表达思想时,活动才能得以实践。
因此,他强调,教育应以实践为导向,以活动为方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公民的素质,培养体育能力为主要目的。
总之,杜威体育教育思想是一种现代健康教育思想,其目的在于拓宽各项体育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加强体育技能,改善学生良好的社会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增强学生改进自我意识,增加学生体育技能,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浅析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
浅析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开创了现代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个体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浅析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包括其理论内涵、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以及现实意义。
一、理论内涵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社会性和合作性杜威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密切关联,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必须在社会环境中进行。
在他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基地。
他提倡教育应该重视社会性和合作性,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2、经验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融合了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知识和智慧来源于个体的实际体验和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创设各种实践性的学习场景,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3、民主教育杜威主张学校应该是民主社会的缩影,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参与能力。
他强调学校中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学生和教师一同参与、共同决策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治权和民主参与机会。
4、个性发展杜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个体的综合素养。
1、教学方式转变杜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个性化教育、实践性学习和合作性教学。
他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主体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2、教育内容更新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内容的设置和体系的构建。
他提倡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实践性的学习。
在杜威的教育理念中,学校应该设立生活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
试析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归于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①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如习惯、冲动、智慧等。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他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在杜威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发展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的倾向。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
②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他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Biblioteka 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
1858至1879年在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4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大学执教,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
在教育学方面著述甚丰,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作。
1. “教育即生活”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 “教育即生长”他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
所谓“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
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
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 “学校即社会”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这就是说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 “从做中学”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他认为,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儿童很少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与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与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与习得知识技能,这就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与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就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在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就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就是身心成长与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与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就是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与教法等作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就是科学而就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就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她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与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就是教育的最高与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就是统一的。
”在杜威瞧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就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次,她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精选试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就是(C)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本质第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长”这一生物学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实质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当时美国教育盛行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不顾儿童的感受。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摒弃压制、阻碍儿童自由发展做法,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但尊重儿童并非放任自流,任儿童率性发展,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既是个人亲身获得的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学习前人和别人经验过程。
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而增加经验的意义,增加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也就是说,杜威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是与“潜能发展说”及“外铄论”不同的主张,有时把这点看作教育的当前的目的。
●这三个命题本质含义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共同构成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现实意义●第一,解决三个教育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要求加强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校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使自身受到检验和发展。
至今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他的教育本质论所反映的教育要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要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结合起来,要求克服教学论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对立,对当今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他的教育本质论体现其改良主义唯心史观,他对教育期望值过高,企图通过教育、通过改变每个人的心智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有一定局限性。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
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
(一)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
它有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
一是指因为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就其生理方面来看,儿童“有机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
二是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这种发展是个人从经验中学习而获得的。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儿童虽然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但是成人和教育者对他们进行“辅助”也是必要的。
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儿童具有“不断生长”的欲望,学校教育价值怎样,要看他能将这件事办到什么程度。
三是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成人和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习惯与品性的形成。
(二)教育即生活杜威指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应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他把教育与生活、生长与发展视为同一意义的概念,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社会生活是整合其它两种生活的关键。
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生长的基础。
教育上的许多失败就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基本原则,教育丝毫也离不开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了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了什么目的。
如果关闭在一个孤立的学校里,我们就没有指导原则。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1.教育即生活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要求学校与儿童生活结合。
反对“生活预备说”,以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分离,克服学校与儿童脱离2.学校即社会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科学和民主观念)来变革学校,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的雏形,以学校的改良来改造社会,即学校是改良社会的有效工具3. 教育即生长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生长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长体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观。
儿童生长内部条件可归纳为兴趣、爱好、本能,依赖性和可塑性以及形成的习惯。
外部条件即指社会性的环境,儿童的生长就是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杜威把经验当做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无目的说,教育除自身之外无目的,反对脱离儿童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在他心目中,教育只有内在的本身的目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以语动性,经验性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教材和传统的统治地位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1.关于幼儿发展,重视早期教育,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同时又强调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及时,合理的安排。
在以遗传为中心的前提下,把遗传与环境、教育这些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统一起来了2.关于自由、纪律与工作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动的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
真正的科学教育学之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的表现。
为了有利于儿童的自由活动,他在“儿童之家”精心布置了一个给儿童以充分自由、便利的活动场所。
“儿童之家”是要纪律的,而且在“儿童之家”里,儿童也是守纪律的。
真正的纪律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是自发的活动。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不单是有机体受着
环境塑造 , 还存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 在教育
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 的 、 净化 的 、 理想的社 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
力量。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 体。 在经验过程中, 儿童不仅获得知识 , 而目 形成能力 、 养 离社会生活的现状 , 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 成 品德 。“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儿童身心的各 种因素的
校 生活 , 使 之更有活力 , 更有乐趣 , 更具实效 , 更有 益于儿 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
些, 学术陛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也并非永 匣 不变的, 是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与实践D 】 . 创新 人 才教 育 , 2 o 1 3 ( o 5 ) . 随着社会与文化理念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 那 就是 : 学术 陛普 通高 中这 一全新 的高 中办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 ,
会生活, 使学校成为—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二、 教 育 即 生 长
童兴趣, 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陛, 同时
要注意改善外部条 件 , 以使儿童 的经验更具教 育价值 。 从这个 意义而言 , 杜威 的“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指
杜 威的“ 教育 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 的儿童
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 童天 l 生, 消极 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 因素在外部环境 和人 的主动经验过 地对待儿童 ,不考虑儿童 的需要 和兴趣 的现状 ,提出了 程 中统一的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的过程 。
浅析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
浅析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杜威看来,学校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场所,更是社会的缩影和模拟,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关键场所。
他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强调学校应当是一个与社会相连,开放、民主、实践性的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内涵、意义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在杜威看来,学校应当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通过对学校的组织和运作进行民主化改革,使学生能够在其中学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原则。
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群体生活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还强调了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和实践性。
他认为,学校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活动。
学校教育应当突破课堂的束缚,提倡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他的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杜威提出的学校应当是一个小型社会的概念,对于教育实践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思考角度。
他的思想扩大了教育的范畴,开拓了教育的视野,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他提出了学校应当是社会的缩影和模拟的理念,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
这一观点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念,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实践性。
杜威的思想有助于打破学校教育的僵化和传统模式。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实际需求,杜威的思想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和实践性。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本文将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2.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培养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实践性的,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三、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重视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重视道德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的核心地位。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个体发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发展。
关注个体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方面的需求,使个体在道德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3. 强化实践性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性,让个体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
4. 关注道德情感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激发其道德情感,使其在道德教育中产生共鸣。
四、结语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挖掘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推动道德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杜威的教育思想概述
杜威的教育思想概述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 (howtodo)的知识。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的教育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变的时期。
杜威见证了美国的大转折时代和后期美国社会的变迁,因此美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鲜明的反映。
杜威教育思想主要有三大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哲学,也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首要基础。
二、社会学,以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观点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又一基础。
三是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
他据此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各个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欲发展。
其儿童中心学说就是以本能论心理学为基础的。
在教育本质上,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他强调,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他又提出了“教育即生长”,强调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求教育目的,儿童的生长就是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针对传统学校的弊端,杜威提出了“学习即社会”的观点,和“教育即生活”紧密相连。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对各种代表性教育理论进行总结批判和反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杜威在分析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时,归纳出历史上的五种理论,即生活预备说、开展说、形式训练说、形成说、复演与回顾说。
在分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归纳出历史上的三种理论,分别为柏拉图主义、18世纪的个人主义和19世纪的国家主义。
他根据对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两方面的分析研究,概括出三种教育目的论:一是自然发展论,二是社会效率论,三是文化修养论。
在课程论上,杜威主张课程与教材心理化,强调以儿童现有生活的经验为根基来组织课程与教材。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培养思维之阳早格格创做(1)培养即“死计”、“死少”战“体味的变革”培养能传播人类聚集的体味,歉富人类体味的真量,巩固体味指挥死计战符合社会的本领,进而把社会死计贯串起去战死少起去.广义天道,部分正在社会死计中与人交触、相互效率、逐步夸大战矫正体味,养成公德本量战习得知识技能,那便是培养.由于变革体味必须稀切天战死计结为一体,而且变革体味不妨督促部分死少,杜威便归纳道“培养即死计”、“培养即死少”,“培养即为体味的变革”.(2)培养无手段论杜威认为,正在没有民主、没有服等的社会中,培养不过中力强加于受培养者的手段.正在民主的社会中便分歧了,应当奉止无手段论.正在阶级斗争战无产阶级革新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培养正在矫正社会圆里的效用,杜威培养手段论的财产阶级性是隐而易睹的.(3)“书籍院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正在社会中介进真正在的死计,才是身心死少战变革体味的正当道路.所以西席要把熏陶知识的课堂形成女童活动的乐园,带领女童主动志愿天加进活动,从活动中没有知没有觉天养废品德战赢得知识,真止死计、死少战体味的变革.(4)教教论杜威以培养是死计、死少战体味的变革的表里为前提,对于课本战教法等做出战保守概念分歧的叙述.①正在课本的采用上,杜威修议“书籍院与科手段相互通联的真真核心,没有是科教而是女童自己的社会活动”.简直天道是书籍院安插各类做业,把基原的人类真物引进书籍院里去,动做书籍院的课本.②正在教教要领上,杜威主弛“从搞中教”,他认为女童没有从活动而由听课战读书籍所赢得的知识是真渺的.(5)公德培养论杜威道:“公德是培养的最下战最后的手段.”、“公德历程战培养历程是统一的.”正在杜威瞅去,德育正在培养中占有要害职位.杜威尽力强调公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正在真施圆里,杜威最先主弛“正在活动中培植女童的公德本量”,其次是央供分离智育达到德育的手段.再次,他很注沉培养要领的公德培养效率.【粗选试题】正在培养手段的问题上,真用主义培养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瞅面是(C)【几种典型的培养手段价格与背瞅】1、培养手段的部分原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好纽斯、祸禄倍我、裴斯泰洛齐及华夏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弛决定培养手段应从人的赋性、天性需要出收,使人的赋性战天性得到下度死少.2、培养手段的社会原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华夏古代的孔子战海中的斯宾塞、涂我搞、孔德等.主弛决定培养手段没有该该从人的赋性需要出收,该当从社会需要出收,社会需假如决定培养手段的唯一依据.3、培养无手段论.其代表人物是好国的真用主义培养家杜威.他主弛“培养即死计”的无手段培养表里.那种表里从根原上可定了培养是一种有手段的培植人的活动.4、培养手段的辩证统一论.那是马克思主义的培养手段论.主弛培养是培植人的活动,培养手段要思量人的身心死少的各个果素.赋予个体自由天充散死少,并给予下度沉视;但是没有是抽象的摆脱社会战履历去道人的死少,而是把个体的死少搁正在一定的履历范畴之内,搁正在百般社会闭系中观察,果而把二者辩证天统所有去.。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本质第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长”这一生物学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实质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当时美国教育盛行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不顾儿童的感受。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摒弃压制、阻碍儿童自由发展做法,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但尊重儿童并非放任自流,任儿童率性发展,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既是个人亲身获得的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学习前人和别人经验过程。
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而增加经验的意义,增加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也就是说,杜威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是与“潜能发展说”及“外铄论”不同的主张,有时把这点看作教育的当前的目的。
●这三个命题本质含义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共同构成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现实意义●第一,解决三个教育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要求加强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校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使自身受到检验和发展。
至今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他的教育本质论所反映的教育要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要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结合起来,要求克服教学论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对立,对当今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他的教育本质论体现其改良主义唯心史观,他对教育期望值过高,企图通过教育、通过改变每个人的心智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有一定局限性。
他认为民主的目标应以民主的方式去达成,反对暴力革命,反对以暴制暴。
他认为智慧的方法较暴力的方法是一个更佳选择,其中改良主义性质十分明显。
这也导致他的一些教育理论不能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一些问题解决方案存在不切实际的弊端。
2.杜威的课程理论评述●杜威的课程论是19世纪末在美国完成近代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建立在丰厚的文化成果和对现代社会问题关切基础上的。
主要观点:从做中学,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以及教材心理学化。
●从做中学,就是强调儿童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反映在课程上,要求课程与教材的设计要切合儿童的实际兴趣、需要和水平,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强调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儿童的直接经验。
●杜威批判传统课程忽视儿童兴趣和直接经验,切中要害,他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以及活动性课程等观点都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和反思,都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美国社会的文化重建和对社会矛盾文的缓冲。
此外,他的课程理论对20世纪的东西方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
●从实践上讲,杜威的课程理论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找到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切合点比较困难。
●其二,他所列举的实证性科目不能保证适应儿童的兴趣。
他旨在通过直接经验去理解系统知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解直接经验需要一定的系统知识为条件。
●其三,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
系统知识的存在形式是逻辑的,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包容性,有些系统知识所反映的内容不能还原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有些即使能还原,数量和程度上很有限。
●其四,将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组织成为较为系统的知识存在困难,一是因为学生的个人直接经验非常有限,二是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和精力。
杜威过高地估计了儿童本人组织知识的能力和指导教师的能力。
3.杜威教学理论评述●第一,从做中学。
他抨击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主张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
他倡导的教学方法是从做中学,这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
●第二,五步教学法。
他指出教学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这些要素包括: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刺激物;占有知识资料,进行观察,对付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观念,使观念意义明确。
五个阶段顺序不是固定的,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多变。
●第三,活动性课程。
培养思维要提供合适的情景,活动性课程能提供这种情景的条件,儿童在这种情境中能产生自己的问题,经验型课程与思维、探究的方法密切相关。
他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他主张通过教材心理化实现儿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
评价●杜威教学理论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富有智慧。
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源●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
●我们从两派的争论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各国国情、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不同学科和课程的自身特点,灵活的选择课程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盲目跟从某一派别,过分强调三中心的任何一个中心,都是不科学不客观的,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会违背教育的内在规律。
进步主义教育中的主要理论(1)杜威的教育思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美国实用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他的哲学和教育思想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的引言》(1952)等。
●其哲学思想较集中体现在《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9)、《确定的寻求》(1929)、《我们怎样思维》(1933)等著作中。
●论教育的本质●杜威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这三个命题彰显出杜威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说,是一崭新的教育观。
●第一,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态,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是: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学校即生活”基础上,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论断。
他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学校生活应成为一个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
把代表社会的活动课程引入教学是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即“从做中学”,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加强教育和社会的联系,满足儿童的需要并非杜威的最终目的,他还希望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教育即生长。
●杜威把“生长”这一生物学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实质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当时美国教育盛行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不顾儿童的感受。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摒弃压制、阻碍儿童自由发展做法,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但尊重儿童并非放任自流,任儿童率性发展,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既是个人亲身获得的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学习前人和别人经验过程。
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而增加经验的意义,增加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也就是说,杜威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是与“潜能发展说”及“外铄论”不同的主张,有时把这点看作教育的当前的目的。
●这三个命题本质含义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共同构成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现实意义●第一,解决三个教育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要求加强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校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使自身受到检验和发展。
至今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他的教育本质论所反映的教育要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要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结合起来,要求克服教学论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对立,对当今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第三,他的教育本质论体现其改良主义唯心史观,他对教育期望值过高,企图通过教育、通过改变每个人的心智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有一定局限性。
他认为民主的目标应以民主的方式去达成,反对暴力革命,反对以暴制暴。
他认为智慧的方法较暴力的方法是一个更佳选择,其中改良主义性质十分明显。
这也导致他的一些教育理论不能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一些问题解决方案存在不切实际的弊端。
●杜威的课程理论●杜威的课程论是19世纪末在美国完成近代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建立在丰厚的文化成果和对现代社会问题关切基础上的。
主要观点:从做中学,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以及教材心理学化。
●从做中学,就是强调儿童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反映在课程上,要求课程与教材的设计要切合儿童的实际兴趣、需要和水平,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强调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儿童的直接经验。
●杜威批判传统课程忽视儿童兴趣和直接经验,切中要害,他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以及活动性课程等观点都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和反思,都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美国社会的文化重建和对社会矛盾文的缓冲。
此外,他的课程理论对20世纪的东西方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
●从实践上讲,杜威的课程理论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找到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切合点比较困难。
●其二,他所列举的实证性科目不能保证适应儿童的兴趣。
他旨在通过直接经验去理解系统知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解直接经验需要一定的系统知识为条件。
●其三,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
系统知识的存在形式是逻辑的,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包容性,有些系统知识所反映的内容不能还原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有些即使能还原,数量和程度上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