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合集下载

丙烯酸正丁酯的新型催化合成

丙烯酸正丁酯的新型催化合成
酸 摩 尔 比为 1 2 见 图 1 ., 。
10 0 9 8 9 6 9 4 9 2 9 O 8 8 8 6 09 . 1 1 .1 1 .2
为丙 烯 酸 质 量 的 6 % , 图 2 ~7 见 。 3 .反 应 时 间 对 收 率 的影 响
延 长 反应 时 间 , 以提 高 收 率 , 到 达 一 可 但 定 时 间后 , 乎 无 水 分 出 , 明 这 时 反 应 基 本 几 说 达 到 平衡 , 验证 明 2 . 时 能 保 证 较 高 实 ~2 5小
0 5 苯 2 ml温 度 10( 时 间 2 5小 时 。 .g, 5 , 2" 2, .
反应 条件 : 丙烯 酸 0 8 l正 丁醇 0 9 mo, 化剂 .mo , .6 l催
3 , 2 ml对 苯 二 酚 0.g, 度 1 02。 g苯 5 , 5 温 2" (
4 .携 水 剂 ( ) 反 应 温 度 对 收 率 的 影 苯 及
催 化 剂 合 成 丙 烯 酸 正 丁 酯 的 报 导 , 们 虽 然 它
w Q卜 4 0型 红外 光谱 仪 。 1 I、 2 0型 紫 外 光 谱 仪 。 , 1 r一 P 60A型气相色谱仪 。 一 80
2 .丙 烯 酸 正 丁 酯 的 合 成
克服 了腐蚀设 备 和污染 环境 的缺 点 , 收率 但
收率 达 9 .5 , 过 气 相 色 谱 测 得 丙 烯 酸 8 1% 经
正 丁 酯 含 量 为 9 .3 。 99 %

唐 薰( 9 2 ) 男 , 授 , 14 一 , 教 主要从事 有 机合成 、 应用催 化 和工程设 计 等方 面的研 究 。
维普资讯
3期
唐薰等: 丙烯 酸 正丁酯 的新 型催 化 合成

年产10万吨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设计

年产10万吨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年产10万吨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化学工程系课程指导小组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学号设计题目年产10吨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年产10万吨丙烯酸丁酯的工艺设计。

通过工艺对比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和材料,绘制出工艺流程图、设备图等相关图纸,对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得少于15篇,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后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工艺设计合理,将研究、开发的技术及过程开发的成果与过程建设、经济核算衔接起来;绘制出必要的设计图纸。

3. 综合应用化学工程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完成课程设计的撰写。

三、文献查询方向及范围1.利用学校的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查询丙烯酸酯工业制备方法等中英文文献与硕博论文。

2.主要参考文献[1] 夏涛. 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及工艺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2002.[2] 杨召启,李石磊,方晓明.丙烯酸丁酯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J].甘肃科技, 2010,26(1):41-43.[3]徐金文,丁鹏飞. 降低精制塔底重组份中丁酯含量[J]. 山东化工, 2015,44(16): 119-120.[4] 李汝新. 丙烯酸及酯的市场分析[J].甘肃科技, 2006,22(5):1-8.[5] 邵艳秋,张桂芳. 丙烯酸丁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 浓阳化工, 2000, 29(2), 70-75.[6] Acrylic acid technology, Chemical Week, 2003, 165(21):25-26.[7] Acrylic acid, European Chemical News, 2002, 77(2021): 17.目录1.1产品的性质、用途、价格及其变化趋势......................................................... - 1 -1.1.1产品的性质及用途.................................................................................. - 1 -1.1.2产品价格及变化趋势.............................................................................. - 1 -1.2产品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1.3世界范围内产品的生产厂家、产量......................................................... - 2 -1.4世界范围内生产工艺及分析..................................................................... - 2 -1.4.1氰乙醇法.................................................................................................. - 3 -1.4.2丙烯腈水解法.......................................................................................... - 3 -1.4.3β—丙内酯法........................................................................................... - 4 -1.4.4改良雷珀法.............................................................................................. - 4 -1.4.5酯交换法.................................................................................................. - 5 -1.4.6直接酯化法.............................................................................................. - 5 -2工艺设计................................................................................................................ - 6 -2.1工艺路线设计..................................................................................................... - 6 -2.2工艺流程设计..................................................................................................... - 7 -3可行性分析............................................................................................................ - 9 -3.1工艺可行性分析................................................................................................. - 9 -3.1.1原料来源.................................................................................................. - 9 -3.1.2设备、工艺操作条件............................................................................ - 10 -3.13收率、产品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 10 -3.2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 11 -3.2.1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及总成本............................................................ - 11 -3.2.2年产值、年利润.................................................................................... - 12 -3.2.3投资利润率............................................................................................ - 12 -4总结...................................................................................................................... - 13 -5参考文献.............................................................................................................. - 14 -1前言1.1产品的性质、用途、价格及其变化趋势本设计主要产品为丙烯酸丁酯(CH2=CHCOO(CH2)3CH3)以其特有的性质,包括易于配制,黏接性,耐水性,耐久性,常被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涂料等。

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是以缩聚产品开始的,然后出现了加聚产品,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初期,主要是以缩聚型为主,但是合成的树脂难以成球状并且化学稳定性较差,机械强度不好,在使用过程中常有可溶性物质渗出。

现在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几乎都是加聚产品。

一、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DVB)在水相中进行悬浮共聚合得到共聚物珠体,然后向共聚体中引入可离子化的基团而合成的。

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占离子交换树脂总用量的95%以上,这是因为苯乙烯单体相对便宜并可大量得到,并且不易因氧化、水解或高温而降解。

聚苯乙烯树脂以聚苯乙烯为骨架,与小分子的功能基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因此既保留了原有低分子的各种优良性能,又由于高分子效应可增添新的功能,这使得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品种成倍地增加,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大大促进了化工企业、制药工业、环保等行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

将苯乙烯,二乙烯苯进行悬浮共聚,加入分散稳定剂,在搅拌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粒度合适,大小均匀的球状共聚体(PS)。

稳定剂的性质、搅拌条件、温度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很大。

用难溶性无机物微粉末作悬浮稳定剂时,得到的聚合球粒大小比较均匀,并且在微粉末稳定剂用量相同时,粉末越细,得到的球粒越小。

在苯乙烯,二乙烯苯悬浮共聚时加入沉淀剂、良溶剂或线型高聚物等做致孔剂,聚合结束后将致孔剂提取出来,得到多孔性的共聚物【2】(Pst型,称为大孔树脂)。

把这种共聚物进一步制成离子交换树脂,发现其离子交换速度加快,机械强度增大,稳定性增强。

由于这类树脂其具有与活性炭类似的吸附能力【3】,可以回收吸附质,所以被广泛用于有机物的分离纯化【4】、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5-6】、生化产品【7】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成大孔共聚物时,为保证孔结构的稳定,交联剂用量比合成凝胶型时要多。

王亚宁等【8】以液体石蜡、甲苯和环己酮作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合成大孔吸附树脂,研究了单体和致孔剂组成对孔结构的影响。

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李爱民;刘凤藻
【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本文提出了用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的新方法。

催化剂不腐蚀设备、无污染、易于分离,并可连续使用。

酯化产率可达72%。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李爱民;刘凤藻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25.131
【相关文献】
1.硫酸钙晶须催化合成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J], 张连红;田彦文
2.硬酯酸一缩二乙二醇磷酸酯的绿色合成工艺 [J], 王清成;张欢;郑昌群
3.二苯甲酮/一缩二乙二醇光引发丙烯酸丁酯聚合机理 [J], 梁爽;杨永登;周宏勇;李云庆;王家喜
4.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对真丝接枝的反应性 [J], 陈国强;邢铁玲;黄才荣;周翔
5.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接枝真丝的结构 [J], 陈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业设计(论文)-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工艺研究[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工艺研究[管理资料]

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工艺研究南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991班武亚新指导老师肖志海(工程师)摘要:为了提高产率,加强环保,我们改进了以浓硫酸做催化剂的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传统工艺。

通过讨论不同催化剂、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此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催化剂种类和最佳工艺条件。

催化剂种类为:FeCl3•6H2O;最佳工艺条件为:酸醇摩尔比1:,,反应温度125℃,%。

关键词: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催化剂工艺条件【Abstract】:To increase the rate of produ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of the reaction synthesizing the n-butyl acrylate which with H2SO4 acted its catalyst.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different catalysts, rate of acid to alcohol, time, temperature, different mass of catalyst were studied, then we found the best kind of catalyst an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 The kind of catalyst is :FeCl3•6H2O,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 :the rate of acid to alcohol is 1:,the reaction time ,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125℃, and the mass of catalyst was percents of the reaction material.【Key words】:N-butyl acrylate synthesis catalyst reaction condition前言丙烯酸酯及由其所制得的聚合物广泛应用于粘合剂、涂料、制革、造纸、纺织、橡胶、塑料等工业,对改革产品性能有重要作用。

丙烯酸及酯项目介绍

丙烯酸及酯项目介绍

丙烯酸及酯项目自控设计介绍目录1丙烯酸及酯装置情况介绍 (3)1.1发展情况 (3)1.2装置组成 (3)2工艺过程简介 (4)2.1基本生产原理 (4)2.2生产过程简介 (4)2.3成套单元与成套设备 (5)3工艺对控制的要求 (7)4自动控制方案 (8)4.1ESD (8)4.2DCS (9)仪表的设置、选择及安装 (12)4.3仪表的设置 (12)4.4仪表的选择 (12)4.5仪表的安装 (12)1丙烯酸及酯装置情况介绍1.1发展情况●吉化2.7万吨/丙烯酸及酯装置●上海高桥2.7万吨/丙烯酸及酯装置●吉化0.5万吨/丙烯酸及酯装置●沈阳蜡化8万吨/丙烯酸及酯装置●兰州石化8万吨/丙烯酸及酯装置●中海油惠州12万吨/丙烯酸及酯装置1.2装置组成●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丙烯酸精制●丙烯酸与醇反应生产丙烯酸酯●废水处理●废气处理●中间罐区●公用工程2工艺过程简介2.1基本生产原理●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丙烯通过固体催化剂发生气相氧化反应。

反应所需氧气由空气经压缩机压缩供给。

中压蒸汽作为稀释剂来防止爆炸并抑制副反应发生。

氧化反应以连续反应机理进行反应,丙烯氧化成丙烯醛,丙烯醛又进一步氧化成丙烯酸。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3+O2→CH2=CH-CHO+H2OCH2=CH-CHO+1/2 O2→CH2=CHCOOH在此工艺过程中,两步反应分别在不同的氧化反应器内进行,两个反应器彼此串连,以第一反应器的生成气直接进入第二反应器。

每一步反应都应使其催化剂处于最佳条件下。

发生主反应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发生若干副反应,副反应的主要产物是醋酸、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酯化反应丙烯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是生成有机酯类的反应。

其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OOH + ROH →CH2=CH-COO R+ H2O这是一个平衡反应,为使反应向生成产品的方向进行,使用过量的酸或醇。

2.2生产过程简介以沈阳蜡化8万吨/丙烯酸及酯装置为例,主要介绍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的生产过程●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丙烯自罐区送入装置进入丙烯蒸发器汽化,再经丙烯过热器略微过热。

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合成

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合成

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一、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特点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离子交换基团: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大量的离子交换基团,这些基团能够吸附或释放溶液中的离子。

通常使用的离子交换基团包括磺酸基、醛基、羧基等,它们在树脂中的分布形式会直接影响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和选择性。

2、交联结构: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三维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交联结构能够增强树脂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同时,交联结构也会影响树脂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从而影响树脂的吸附性能和分离效果。

3、孔结构: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孔结构对于其吸附和分离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孔结构能够增加树脂的表面积和孔容量,提高树脂的吸附速率和分离效果。

因此,优化孔结构是合成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关键之一。

二、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单体聚合、交联反应和功能化处理等步骤。

其中,单体聚合是合成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树脂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1、单体聚合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单体通常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烯基苯磺酸酯等。

在单体聚合过程中,通过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将单体聚合成具有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树脂。

单体聚合的条件和聚合反应的控制对于树脂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聚合温度、引发剂种类、反应时间等。

2、交联反应单体聚合后,需要进行交联反应以形成三维交联结构的树脂。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二乙烯基苯磺酸酯、1,4-二(丙烯基氧基)苯等。

通过合适的交联剂和交联条件,可以调控树脂的交联程度和孔结构,从而影响树脂的性能。

3、功能化处理功能化处理是对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修饰,以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增强其特定的功能。

常用的功能化方法包括取代反应、醇化反应、磺化反应等。

通过功能化处理,可以使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更优异的性能。

三、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前景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化学分离、生物分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丙烯酸丁酯单体制备工艺对其乳液聚合的影响

丙烯酸丁酯单体制备工艺对其乳液聚合的影响

丙烯酸丁酯单体制备工艺对其乳液聚合的影响张铁成 单国荣 黄志明 翁志学(浙江大学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摘 要:用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俱佳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了丙烯酸丁酯,考察了丙烯酸丁酯单体制备工艺对其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利用水洗并补加引发剂可使其乳液聚合动力学与工业级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动力学基本一致。

用新工艺制得的压敏胶性能指标均符合使用要求。

新工艺减少了酯化生产中的中和、精馏等工序,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关键词:压敏胶 工艺开发 丙烯酸丁酯 乳液聚合在我国压敏胶粘剂行业的发展中,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粘剂占主导地位。

据统计,1998年我国生产的各类压敏胶带中,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带约占65%左右,其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日俱增[1]。

因此,开发节能环保型的压敏胶生产工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

本研究从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剂的常用主单体丙烯酸丁酯入手,选用了催化活性与选择性俱佳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其酯化产物只需简单水洗后即可用于压敏胶生产,无需精馏、中和等传统工序。

工艺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正丁醇(上海东兴助剂二厂产)、环己烷(杭州双林化工试剂厂产)、对苯二酚(广州化学试剂厂产)、乳化剂(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复合,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引发剂(产地同乳化剂)均为分析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cc 为南开大学化工厂产;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均为北京东方化工厂产)均为工业级(产地?)。

1.2 实验工艺 1.2.1 酯化工艺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 三颈瓶中,依次加入正丁醇、丙烯酸、阻聚剂和催化剂,搅拌并升温至反应温度,每隔一段时间取样(体系酸值按GB2895-82进行测定),反应至分水器中不再有水蒸出(或一定时间)为止。

丙烯酸转化率按下式计算:%)反应前体系的酸值反应后体系的酸值-(丙烯酸转化率(%)=1001依据醇酸摩尔比换算正丁醇的转化率(即酯化率)。

丙烯法制备丙烯酸酯的最新工艺进展

丙烯法制备丙烯酸酯的最新工艺进展

丙烯法制备丙烯酸酯的最新工艺进展摘要:本文阐述了丙烯酸酯的工业制备情况,介绍了丙烯酸酯发展的历史和主要生产工艺路线及其相应特点,并对丙烯酸酯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展望! 自20 世纪30 年代实现工业化。

丙烯酸生产方法先后发展经历了氰乙醇法→雷普法→烯酮法→丙烯腈水解法→丙烯氧化法, 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前面 4 种工艺已经逐步被淘汰。

20 世纪80 年代后新建和扩建的丙烯酸装置均采用丙烯氧化法。

本文主要介绍丙烯氧化法及其生产流程和特点。

关键词:丙烯酸、丙烯酸酯、原理、催化剂、温度、工艺流程前言丙烯酸(英文名:acrylic acid,简写为AA ),化学式为CH2=CHCOOR。

相对密度,熔点13℃,沸点℃。

丙烯酸(AA)是略有苦辣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有毒,在凝固点以下为针状结晶,酸性略强于乙酸和丙酸,有很强的刺激性,腐蚀性极强。

丙烯酸可与水、乙醇、乙醚混溶,化学性质活泼,易聚合,当在密闭容器中急剧聚合放热,可引起爆炸,爆炸范围~8%。

丙烯酸及其酯类系列单体因其α与β位置上有不饱和的双键结构,可经乳液聚合、溶液聚合等聚合方法及交联方法生成成千上万种各具特性的稳定聚合物,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丙烯酸主要的用途是生产丙烯酸酯,包括通用丙烯酸酯和特种丙烯酸酯。

除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外,丙烯酸还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高吸水聚合物(SAP),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应用于卫生用品材料、农林业、医药、建筑、食品包装、电气等诸多领域。

丙烯酸酯还用于树脂类聚合物的生产,其共聚物乳液成本低、环保、制备工艺简单、性能优良,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等的生产。

此外,丙烯酸还应用于助洗剂、分散剂、防垢剂、絮凝剂、增稠剂等助剂的生产。

1. 丙烯法制备丙烯酸酯制备原理丙烯氧化法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

一步氧化法的反应为:H2C=CH-CH3+O2→H2C=CH-COOH→H2C=CH-COOR两步氧化法的反应为:第一步:丙烯氧化生成丙烯醛CH2=CH-CH3 + O2 → CH2=CH-CHO + H2O第二步:丙烯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丙烯酸酯H2C=CH-CH3+O2→H2C=CH-COOH→H2C=CH-COOR第一步是前系统,即将原料丙烯、水蒸气、空气(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按一定配比通过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气相氧化。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近况_刘庆辉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近况_刘庆辉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近况刘庆辉,詹宏昌,汤敏擘(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评价中心,广州510620) 摘 要:固体酸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固载化液体酸、简单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盐、沸石固体酸、杂多酸固体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粘土矿、固体超强酸等九类固体酸。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近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固体酸催化剂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近况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Solid Acid CatalystLIU Qing-hui,ZH AN Hong-chang,TANG Ming-bo(Safety Assessment Center,Guangdong Institute of Safety Science&Technology,Guangzhou510620,China) A bstract:Recently,solid acids as new g reen cataly st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By far,nine kinds of solid acids,such as solid-suppo rted liquid acid,ordinary oxid,sulfide,salt,zeolite solid acid,cation ex-change resin,clunch and solid superacid had been developed.The prospects fo r solid acids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e of colligating recent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ing.Key words:solid acids;cataly st;research development 固体酸是近年来研究与开发的一种新型酸催化剂,也是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之一,因而对固体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当前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1]。

强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强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强酸型和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1. 聚合型:利用苯乙烯与二乙嫦基苯共聚成网状聚苯乙烯小球,然后磺化制备得到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2. 缩合型:利用硫酸磺化苯酚,使苯环上带有一个磺酸基,然后再用甲醛与其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1. 聚合型:利用丙烯酸酯单体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引发聚合,而后水解就可以得到含有羧基的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

具体反应中,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是因为丙烯酸类单体聚合时,丙烯酸是水溶性的,不能进行悬浮聚合成球。

而使用其酯类经悬浮聚合成球后,再通过水解反应形成羟基,即可得到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2. 缩合型:通过具有羟基取代的苯酚与甲醛缩合而得到具有羧基的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带水剂用量与酯化率的关系
,, . % >> . 6 0% . % <= . ! -- . 6 <- . = >, . , <, . 0 带水剂用量 ( ・ @ 23 2AB # ! ) 酯化率, &
不同醇酸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 <’ . , !/! !.’/! <6 . 6 !/!.! <6 . < !.!/! <, . = !/!.’ << . %
["] 丙烯酸丁酯应用广泛 , 在工业上多采用丙
烯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酯化合成
[$]
, 副反应
装; 阳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 ’&", ’%$, ##" 7 %, 南开大学化工厂。 89:, 气相色谱5质谱联用仪为 ;<&63# = /3%! 型, 升 温速率 "# 0 = ,>?, 气化温度 "&# 0 ; 溶剂为正己 烷; 质谱采用 @A 源 (电子轰击) , %# BC。 ! " # 催化剂处理 直接 用 体 积 相 当 于 树 脂 催 化 剂 $ . ! 倍 的 (;:D) 然后用去离子 ! E "#4 盐酸对其浸泡 F 1, 水冲洗多次至冲洗水接近中性, 抽滤, 在烘箱中 放于干燥密封的瓶中保存备用。 6# 0 烘至恒重, ! " $ 酯化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 搅拌器、 分水器、 回流冷凝管 的 $/# ,- 三口瓶中, 依次加入正丁醇、 丙烯酸、 阻 聚剂和催化剂, 搅拌并升温至反应温度, 每隔一段 时间取样, 采用 GH $63/—6$ 测定体系酸值, 反应 至分水器中不再有水蒸出为止。冷却, 滤出树脂, 用! (8I:J!) E "#4 碳酸钠水溶液洗涤后,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张铁成 单国荣 黄志明 翁志学
(浙江大学高分子工程研究所, 杭州 !"##$%) 摘要: 从 & 种常见的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选择了催化活性最高的 ’##"(( 树脂作为酯化合成丙 烯酸丁酯的催化剂, 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醇酸摩尔比 " ) $ * ", 每摩尔丙烯酸的催化剂用量 $# + 树脂, 每 摩尔丙烯酸的带水剂 (环己烷) 用量 && ) % ,-, 反应温度 "#" . "#/ 0 , 反应时间 ! 1, 丙烯酸的酯化率 2 3%4 。该 树脂催化剂具有优良的重复使用性。利用气相色谱5质谱联用仪分析产物, 结果表明, 该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 与浓硫酸相当的催化效果。 关键词: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剂 丙烯酸丁酯 合成
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首次使用 $) + 1 . $’ + $ / $, + $ 0 $) + ’
注: 过滤后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再使用; 过滤后自然晾干 .: /: 再使用; 过滤后烘箱内 )’ # 烘干再使用。 0:
由表 , 可以看出, 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树脂 再次使用的催化效果有影响, 这是由于未经烘干 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吸附了小分子物质 (如水、 丙 烯酸丁酯等) , 再次使用时相当于增加了小分子产 物, 使酯化反应平衡向左移动, 影响反应酯化率。 采用 0 处理方法, 然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以 催化效 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重复使用 , 次, 果比较情况见表 2。
! !"#
结果与讨论 不同树脂的催化性能比较 选择了 - 种不同牌号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对
比实验, 在相同反应条件下 (醇酸摩尔比为 ! . ’ / 每摩尔丙烯酸催化剂用量为 ’0 1, 每摩尔丙烯 !, 酸带 水 剂 用 量 为 0% 23, 反 应 温 度 为 !%% 4 !%0 , 研究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酯化率的影响, 反应 5) 直至分水器中无水蒸出为止, 结果如表 !。
表$
后处理方法 酯化率, (
由图 & 可以看出, 采用硫酸与阳离子交换树 脂, 反应都能达到较高的转化率, 且都随着反应时 间的延长, 酯化率增长变缓。在反应前 $’ 567, 硫 酸的催化反应比阳离子交换树脂要快, 这是由于 硫酸更容易提供质子, 使得丙烯酸质子化而后迅 速酯化, 但是 $’ 567 以后, 两者的反应程度大体 相同。将两种催化剂催化所得的产物采用气相色 谱8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 其气相色谱结果见图 %、 图 1。
S KBLI(>( I(>M I?M BN1OD ID(P1PD Q>N1 RJ$ F = TB$ J! 5U>J$ IK (INIDOKN QBVB KNWM>BM ) U1B VBKWDNK K1PQBM N1IN N1B O>BDM QIK PXBV 3&4 Q1B? ,PDIV VIN>P PY BN1OD ID(P1PD NP KBLI(>( I(>M QIK F ) # * ",VBYDWZ VBI(N>P? N>,B QIK ! ) / 1 I?M
I,PW?N PY (INIDOKN QIK /4 PY KBLI(>( I(>M ) U1>K [VP(BKK 1IK ,I?O IMXI?NI+BK KW(1 IK 1>+1BV O>BDM,K>,[DB [VP(B5 K1PVNBV VBI(N>P? N>,B, ?P?5(PVVPK>XB, ?P?5[PDDWN>P?, I?M N1B (INIDOKN (PWDM LB VB(PXBVBM, VBI(N>XINBM I?M MWVB , VBWKBM YPV "# N>,BK ) S 万方数据 :KPD>M KW[BVI(>M (INIDOKN RJ$ %&’ ()*+, F = TB$ J! 5U>J$ ;M>BN1OD KBLI(INB;(INIDON>( BKNBV>Y>(IN>P?
[! . %] 催化剂来代替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 。阳离子
交换树脂就是其中一种, 它具有容易和产物分离、 腐蚀性小、 选择性高、 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以阳离 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在国内研究较
[6] 少, 劭仕香等人 在 ’&"、 ’%$ 与 ##" 7 % 三种阳离
子交换树脂中选择了活性最高的 ##" 7 % 树脂为 催化剂, 在 "!# 0 反应 & 1 得到产率为3% ) $4 的丙 烯酸丁酯, 笔者则从多种阳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 筛选, 并对其反应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使用 最优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丙烯酸丁酯酯化合成 的催化剂, 确定了采用该树脂作为催化剂时的最 佳反应条件, 比较了硫酸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 化性能。 ! !"! 实 验 主要试剂、 催化剂及分析仪器 丙烯酸、 正丁醇均为化学纯试剂; 环己烷、 对 苯二酚为分析纯试剂; %!$ 树化率, & (醇) (酸) ! /!
由表 , 可见, 随着催化剂用量增加, 反应速率 加快, 酯化率提高, 当催化剂用量为 ’% 1 @ 2AB 时就 可获得较高的酯化率, 以后酯化率提高幅度减小。 考虑成本问题, 选用 ’% 1 @ 2AB 的催化剂用量。 ! " % 带水剂用量的影响 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加入不同类型 和用量的带水剂可将反应生成水带出体系, 提高 反应物的转化率, 有效控制酯化反应在较低温度 下进行, 缩短反应时间, 减少副反应。实验中采用 环己烷为带水剂,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考察带水剂 , 结果如 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均为 , ?)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酯化率, & >< . %
在醇过量的情况下, 当醇酸摩尔比逐渐增加 万方数据 时, 酯化率先升高后下降, 这是由于随着体系中丁
%2
行。 !"# 反应温度的影响 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体系的温度越低, 最终酯化率越高, 但由于酯化反应的热效应较小, 温度对最终酯化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而温度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较大, 实验中考察了相同反应时间 下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见表 !。
表$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6 6% . = !, . , <! . > ’% <- . = ’- . <> . =
酸过量时依据醇酸摩尔比换算酯化率, 如式 (’) :
(’)
酯化反应式如下:
()’! ()(**) + )*()’ ()’ ()’ (),
催化剂 加热
"
()’! ()(**()’ ()’ ()’ (), + )’ *
’-
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蒸出环己烷, 残液用无水硫酸 镁干燥。减压蒸馏收集得丙烯酸丁酯。醇过量情 计算: 况下的酯化率按式 (!)
反应后体系的酸值 ) 酯化率 " (! # $ !%%& 反应前体系的酸值 (!) 式中的酯化率 酸过量酯化率 " $ !%%& 醇酸摩尔比 (!)
醇量的增加, 体系反应温度降低的缘故, 在未达到 反应平衡前, 温度降低使反应速率降低, 温度对反 应的影响与醇酸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相互叠加, 使得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 醇酸摩尔比为 ! . ’ / ! 时, 酯化率最高。而丙烯酸过量时, 反应酯化率比 醇过量情况下要高, 这与树脂催化机理有关, 由于 在反应中, 丙烯酸首先吸附到催化剂的质子酸活 性中心上质子化, 丁醇再吸附到活性中心上与质 子化的丙烯酸完成表面反应, 丙烯酸过量有利于 增加质子化丙烯酸的浓度, 提高反应酯化率。考 虑到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的沸点较为接近, 过量 的丙烯酸难以脱除, 且丙烯酸的成本较高, 因此还 是选用醇酸摩尔比为 ! . ’ /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一种非均相催化 剂, 其用量通常比均相催化剂要多。实验中考察 了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同催化剂浓度对酯化率的影 响 (反应时间均为 , ?) , 结果见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