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及信息工程学院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17 ~ 2018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名称: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专业: ______学号: 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摘要温湿度是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的参数。

本设计为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

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然后将温湿度数据通过NRF24L01发送数据,实现点对点或多点对点的无线通信。

显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所测温湿度值。

系统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工作稳定、调试方便、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无线通信目录1.绪论 (1)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2.1设计任务 (2)2.2设计要求 (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3.1方案论证 (3)3.2系统总体设计 (3)3.3工作原理 (4)4.系统硬件设计 (5)4.1.系统整体设计 (5)4.2.各单元电路设计 (5)5系统软件设计 (10)5.1.主程序流程设计 (11)5.2.子程序设计 (15)6系统调试 (15)7总结 (17)8参考文献 (18)9附录 (19)1.绪论温湿度的检测及数据采集是工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生产中,温湿度的高低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由于温湿度的检测控制不当,可能使我们导致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生产车间内温度及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过于粗糙,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

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

目前,在低温条件下(通常指100℃以下),温湿度的测量已经相对成熟。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光照强度监测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光照强度监测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概述 (2)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 (2)第二节课题设计要求与指标 (2)第二章系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3)第一节硬件系统方案选择 (3)一、光照采集模块方案选择 (3)二、无线传输模块方案选择 (3)三、 LCD显示模块方案选择 (4)四、 MCU模块方案选择 (4)第二节软件系统方案选择 (4)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6)第一节采集端硬件设计 (6)一、光照采集模块设计 (7)二、ATmega16L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8)三、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9)第二节终端硬件设计 (10)一、LCD显示模块设计 (11)二、变压电路设计 (12)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13)第一节程序整体设计 (13)第二节光照采集与AD转换程序设计 (13)第三节无线传输程序设计 (14)第四节LCD显示程序设计 (16)第五节程序下载 (17)第四章测试结果及讨论 (18)第一节LCD显示测试 (18)第二节光照采集与显示测试 (19)心得体会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一、器件清单 (23)二、工具清单 (23)三、实物图 (24)四、程序代码 (24)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在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经常需要对一些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以做出相应处理,确保设备和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出一种无线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十分的重要。

光照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在工业和农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课程设计介绍一种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的无线光照强度监测系统,实现对环境中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集处理、无线传输与显示的功能。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上,通过C语言编程对单片机进行控制,使单片机控制光照采集传感器、无线通信芯片和LCD,实现系统功能。

在本课题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完成一个高速、方便、稳定的环境数据监测采集和传输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实验一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四、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五.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

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

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

《单片机应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廖永斌

《单片机应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廖永斌

学号:课程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8年 1月 13日《单片机应用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目的:1、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2、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课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应用系统中;3、训练单片机应用技术,锻炼实际动手能力4、提高正确地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其中包括单片机和CC1101模块的设计;2、完成无线通信模块的程序设计与实现,上机运行调试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如图表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3、课程设计报告书按学校统一规范来撰写,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目录、摘要、关键词、基本原理、方案论证、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带流程图、程序清单)、仿真结果、实物运行结果照片、结论献等;4、查阅不少于6篇参考文献。

初始条件:1、STC89C52和CC1100H模块;2、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时间安排:第19周,安排设计任务,完成硬件设计;第20周,完成软件设计、撰写报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基本原理 (1)1.1无线通信系统 (1)1.2芯片简介 (1)1.2.1单片机STC89C52 (1)1.2.2 无线通信CC1101芯片 (3)2方案论证与设计 (5)2.1无线通信模块选择 (5)2.2 单片机最小系统选择 (5)2.3整体方案设计 (6)3 硬件电路设计 (6)4软件程序设计 (8)4.1发送端编程 (8)4.2接收端编程 (9)4.3程序调试与下载 (10)5硬件仿真 (12)6实物制作与调试 (12)6.1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 (12)6.2无线通信模块CC1101 (13)6.3稳压电路模块 (13)7心得体会 (15)8参考文献 (16)附录 (17)摘要随着通信系统信息容量的不断提高,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报告-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优化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报告-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优化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优化设计Research o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aided wireless system design with hardware impairments已完成的部分已经同步在第二章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模型和第三章交替迭代优化算法设计和第四章考虑硬件损伤的双IRS 辅助SU-MIMO:协作无源波束形成设计完成论文撰写已完成的模型推导和仿真第 2 章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模型我们考虑了一个由一个信源、一个IRS和一个用户组成的IRS辅助的MIMO下行通信系统,如图2-1所描述。

信源具有N T个发射天线,IRS采用L个无源反射阵元,用户采用N R个接收天线。

通过考虑发射机处的实际硬件损伤,通常将其建模为附加失真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发射信号可以表示为:x Ws z(2-1)=+T其中,数据向量s∈C d×1, d≤min(N T,N R)表示BS节点在IRS的辅助下向单个用户发送d个数据流,由相关理论知识可知,并行数据流数小于等于MIMO系统的收发信机的天线个数的最小值。

s中的每个元素服从圆循环复高斯分布,即:s∼CN(0,I d)。

W∈C N T×d是发送预编码矩阵。

z T∈C N T×1是加性发射机硬件损伤,它建模了发射机链损伤的综合影响,即振荡器相位噪声、低精度数模转换器和RF、PA 失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z T独立于数据向量s。

此外,z T的每个元素可以近似为均值为零且方差与相应发射天线信号的功率成正比的CSCG变量,即z T ∼ C N(0, βT diag(W W H))BS 处最大发射功率带来的约束:Hxx(2-2)Tr{[]},τ≤其中τ是 BS 处最大发射功率。

开题报告《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

开题报告《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

开题报告《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时代已经到来,智能无线通信系统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在5G时代下智能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优化问题,为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在5G时代,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网络架构的设计,包括基站部署、频谱管理等;其次是通信协议的设计,如多址接入技术、波束赋形等;最后是算法设计,如资源分配算法、功率控制算法等。

这些设计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

三、性能优化方法为了提高智能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方法。

首先是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来优化系统参数和算法;其次是基于博弈论的优化方法,通过博弈模型来平衡系统各方利益,实现性能最大化;最后是基于仿真和实验的优化方法,通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系统设计和优化效果。

四、挑战与展望在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平衡系统复杂度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多用户接入带来的干扰问题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的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本文围绕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展开讨论,从网络架构设计、通信协议设计到算法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未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努力下,相信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将不断迭代更新,在5G时代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潜力和活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开题报告的撰写内容,希朥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一、实验目的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基本参数配置: 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

节点[1]、[2]距离为200m, 节点[3]、[4]距离为200m, 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业务流配置: 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

[1]给[2]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3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设计实现

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设计实现

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设计实现建筑专家视角下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设计实现的论文报告提纲:1. 现有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2. 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图的设计与优化3. 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率的评估与优化4. 室内无线信号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5. 室内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优化一、现有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室内空间结构、材料、设备布置等等。

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室内无线通信网络经常会受到如下问题的影响:1. 室内信号传输受阻:由于楼板、墙体等建筑结构的阻挡,导致无线信号强度很难透过,从而影响网络通信质量。

解决方案:对于此类状况,可以采用增大发送器功率、增加信元数量、调整高度、调整楼层布局和增加中继器数量等方法来改善信号传输。

2. 电磁波干扰:普遍会有很多射频干扰器存在于室内,如微波炉、路由器、无线电话、无线电等等,这些设备会干扰室内通信网络。

解决方案:在室内布置时进行合理的设备摆放以减少干扰源;选择适当的频段,避免和干扰源频率冲突;采用合适的通信协议避免干扰。

3. 网络拥塞:室内区域较小,人员密集,网络数据传输量大,可能出现网络拥塞的问题。

解决方案:通过增加信道数量、分配网络带宽、优化网络频率等,以避免出现网络拥塞的情况。

二、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图的设计与优化准确的室内无线通信网络分布图能帮助技术人员更好的规划和优化室内网络通信系统。

在设计分布图之前,需要准确测量建筑物的尺寸,并计算建筑物内的障碍物,如墙体,内部分隔等等,如果需要覆盖室外区域,也需要考虑室内和室外之间的障碍物。

在优化分布图的过程中,需要确定接收器和WiFi点的布置方式,并避免网络干扰。

同时,通过评估接收器和WiFi点的信号特性来评估覆盖范围和信号损失量,以更好地确定网络设备的位置和数量。

三、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率的评估与优化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率的评估和优化是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分布系统成功的关键。

无线信号实验报告模板(3篇)

无线信号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无线信号的基本传输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无线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分析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 学习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5. 培养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信号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叠加的过程,解调则是从叠加后的信号中提取出信息信号的过程。

2. 频率选择:根据无线信号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频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传输效率。

3. 天线设计:天线是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对信号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

4. 信号衰减与反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因距离、障碍物等因素发生衰减和反射,影响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无线信号发射器2. 无线信号接收器3. 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功率计等)4.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5. 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搭建实验平台:将发射器和接收器连接好,确保信号传输通道畅通。

3. 信号发射:调整发射器参数,如频率、功率等,使信号稳定发射。

4. 信号接收:调整接收器参数,如增益、带宽等,接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5. 信号测试: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对信号进行测试,如测量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参数。

6.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信号发射参数:记录发射器的频率、功率等参数。

2. 信号接收参数:记录接收器的频率、增益、带宽等参数。

3. 信号测试结果:记录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测试数据。

4.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总结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无线信号传输性能。

基于315MHz的数字无线通信(发射,接收)系统实验报告

基于315MHz的数字无线通信(发射,接收)系统实验报告
void main (void)
{ //P1=0x00;
P37=1;
SCON = 0x50;/* SCON:模式1, 8-bit UART,使能接收*/
TMOD |= 0x20; /* TMOD: timer 1, mode 2, 8-bit reload */
TH1 = 0xFD; /* TH1: reload value for 9600 baud @ 11.0592MHz */
图3为发送载波波形
同组同学接收的图像:
图4为接收载波波形
说明射频发射模块工作正常,接收模块正常,与本组同学通信正常。
九、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电源电路部分输出电压不是5V?
电容接反了,而且小电容不仔细看都一样,但有一个是不同的。
2、串行接口部分连接与电路图不相符?
发现信号地应该与5针脚相连接,可是电路板上却与1针脚相连接,用一根导线将1针脚与5针脚相连,即可正常传输数据。
串口调试图像:
5、实现自发自收
将自发自收程序烧到单片机中,用串口线将电路与计算机相连接,在发送框中输入发送的内容,点击接收,接收框中出现刚才发送的内容。
将程序拷入CPU中,P3.7口线输出10KHZ的方波,说明RS232芯片正常通信,CPU工作正常。
调试图像:
CPU工作正常(P3.7口线输出10KHZ的方波)图像。
通过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具体的电路调试和软件编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系统的了解,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设计要求
通过亲自设计,动手焊接并调试电路实现315M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无线收发数据功能
四、给定条件
电路板(发送)、电阻、电容、发光二级管、晶振、7805、2262、2051单片机、RS232、导线等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1. 引言1.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一种无需通过实体线路连接,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科技等领域。

从最初的无线电报,到现代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

在我国,无线电通信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2 实验目的和意义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学习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并探讨无线电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这对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从事无线电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2.1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无线电通信的物理载体,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并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同样会产生电场,两者相互垂直且共同传播。

在无线电通信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至关重要。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3×10^8m/s,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会受到介质的电磁特性影响。

电磁波的传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反射、折射、衍射和吸收。

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能量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折射是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吸收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被介质吸收而减弱。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特性对于天线设计、信号覆盖范围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和解调是无线电通信中的核心过程,它们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加载到载波上,并在接收端被准确提取。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如音频、视频或数据)转换为适合在无线电频率上传播的形式的过程。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实验报告 OFDM系统的Matlab仿真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实验报告 OFDM系统的Matlab仿真

Cc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学号:姓名:实验所属课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指导教师:2013年3月一、题目:OFDM系统的Matlab仿真;二、仿真要求:<一>要求一(对于OFDM系统的数据传输时,应该):①传输的数据随机产生;②调制方式采用16QAM;③必须加信道的衰落;④必须加高斯白噪声;⑤接收端要对信道进行均衡。

<二>要求二(对BER的性能仿真时):设计仿真方案,得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同信噪比的BER性能结论,要求得到的BER曲线较为平滑。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一>OFDM 基本原理: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频分复用,它是由多载波调制技术发展而来。

其基本思想是把一路高速的数据流串并变换为N 路的低速数据流再并行传输,因此数据流速度降为原来的1/N,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和抗脉冲干扰的能力 ,特别适合高速无线数据传输。

OFDM 是一种子载波相混叠的多载波技术,但由于 OFDM 选择时域相互正交的子载波 , 他们在频域虽然相互混叠 ,却能在接收端被分离出来 。

OFDM 信号频谱实际满足奈奎斯特准则即多个子载波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

OFDM 信号的基带形式Ts=Tsym/N由于OFDM 子载波之间满足正交性,因此可以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表示信号。

直接进行IDFT/DFT 变换,算法复杂度为 O(N 2) ,计算量非常大,但如果采用IFFT/FFT 来实现,则算法复杂度降低为O(N/2)(基2算法),极大降低了OFDM 系统的实现难度。

从频域的角度来理解,每个OFDM 符号在其周期内包括多个非零的子载波,因此,其频谱可以看做是周期为T 的矩形模型频谱与各个子载波频率上 的 函数的 卷积。

()10()[]exp 2(N k sym k x t X k j f t T π-==-∑δ同时,为了消除码间干扰,需要在OFDM的每个符号中插入保护时间,只要保护时间大于多径时延扩展,则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不会干扰相邻符号。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并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理解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

3.学习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通信技术。

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5.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6.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通信实验。

7.能够编写简单的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了解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信号处理技术: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量化等。

3.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4.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等,以及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以及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的开题报告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的开题报告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无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其中,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由于能够一次传送大量数据,具有传输速度快、网络扩展性强等优点,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软件无线电技术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基础。

二、选题意义本课题旨在探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加深对通信系统中的参数及接口等的理解,提高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水平,以实现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的通信。

三、研究内容1.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探讨2.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的探究3. 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实现的研究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理论、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 实验研究法:基于软件无线电开发平台,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实验验证,探究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实现。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参数和接口等基本知识。

2. 探究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加深对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的理解,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打下基础。

3. 实现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验证,实现数据传输等目的。

4. 为公司提供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探讨及技术支持。

六、研究难点1. 如何设计实现高速度、高数据量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综合考虑传输数据的速度、信道噪声及干扰等问题。

2. 如何搭建硬件和软件环境,运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硬件和软件集成。

3. 如何解决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七、研究计划初步计划研究周期为6个月,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阅读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等基础知识,同时搭建相关实验环境。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无线发射机目录1 绪论 (1)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1)1.2开发环境介 (1)2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1)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1设计需求 (2)3.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2.1方案比较 (2)3.2.2方案论证 (2)3.2.3方案选择 (2)3.2.4设计总电路 (3)3.2.5工作原理 (3)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3)4.1预加重电路模块 (3)4.2音频放大模块 (4)4.3FM调频模块 (4)4.4谐振电路模块 (5)4.5功率放大模块 (5)4.6发射模块 (6)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1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2误差分析 (11)6 心得体会 (11)附录元件清单 (12)1 绪论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广泛地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测量、遥控/遥测、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

无线电路与人们熟知的双向无线电、电视、广播设备并无不同之处。

它们中的一些需要高线性调制(TV图像),一些需要经过中继站工作(双相无线电),真正的差别在于元件的体积小得多,以及在无线电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时分复用、扩频或其他能有效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的报道。

除了诸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通信应用外,射频(RF)和微波也正在被应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移动通信、局域网和个人通信系统中。

无钥匙进门,射频识别,在医院或疗养院中监控病人,计算机的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及家用电器的无线网络化,这些都是应用射频技术的其他一些领域。

其中某些应用传统上采用红外技术,然而射频电路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在取而代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射频技术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1.2开发环境介电子通信类常用的设计软件:Protel 99 SE---PCB电路板设计Matlab---模块仿真System view---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Proteus――单片机及ARM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原理及仿真本设计主要依靠Multisim完成。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1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1

实验课题:3.1 点对点射频通信实验3.1.1 实验目的? 在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相应实验程序。

? 熟悉通过射频通信的基本方法。

? 练习使用状态机实现收发功能。

3.1.2 实验内容接收节点上电后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指令ISRXON 开启射频接收器,等待接收数据,直到正确接收到数据为止,通过串口打印输出。

发送节点上电后和接收节点进行相同的初始化,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输出到TXFIFO 中,再调用指令ISTXONCCA 通过射频前端发送数据。

3.1.3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2 块、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监控程序。

3.1.4 实验原理发送节点通过串口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然后通过射频模块发送到指定的接收节点,接收节点通过射频模块收到数据后,通过串口发送到pc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显示出来。

如果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目的地址与接收节点的地址不匹配,接收节点将接收不到数据以下为发送节点程序流程图:程序开始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射频模块初始化串口通过串口发送数据以下为接收节点流程图程序开始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射频模块初始化串口等待 1 秒3.1.5 实验步骤1. 打开光盘“无线射频实验\2.点对点通信”双击p2p.eww 打开本实验工程文件。

2. 打开main.c文件下面对一些定义进行介绍RF_CHANNEL 此宏定义了无线射频通信时使用的信道,在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是建议每组选择不同时信道。

但同一组实验中两个节点需要保证在同一信道,才能正确通信。

PAN_ID 个域网ID 标示,用来表示不同在网络,在同一实验中,接收和发送节点需要配置为相同的值,否则两个节点将不能正常通信。

SEND_ADDR 发送节点的地址RECV_ADDR 接收节点的地址NODE_TYPE 节点类型:0 接收节点,1:发送节点,在进行实验时一个节点定义为发送节点用来发送数据,一个定义为接收节点用来接收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编号D单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姓名刘希胜姓名朱梅冬姓名张静目录一.摘要和关键词 (3)1.摘要 (3)2.关键词 (3)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3)1.Abstract (3)2.Key Word (3)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4)1.设计任务 (4)2.设计要求 (4)2.1基本要求 (4)2.2发挥部分 (4)3.说明 (4)4、评分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案比较与论证.. (4)1.调制方式选择 (4)1.1调幅方式 (5)1.2调频方式 (5)1.3调相方式 (5)2.调谐方式选择 (5)2.1电压调谐方式 (5)2.2 PLL频率合成方法 (5)五.系统设计 (6)1.系统简介 (6)2、发射机电路 (6)3、锁相环电路 (7)3.1本振部分 (7)3.2 下面讨论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8)4、接收机电路 (10)六、系统的组装与测试 (10)1.系统的组装 (10)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10)2.1测试仪器 (10)2.2锁相环的测试 (11)2.3发射机的调试 (12)2.4接收机的调制 (12)2.5 联机调试连接图 (12)七、参考文献: (13)单工无线呼叫系统设计报告一.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本单工无线呼叫系统以MC2833组成的单片调频发射系统作为主站,采用以MC3362作为核心的单片调频接收机作为从站,并且由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提供高精度的本振。

电路能较小失真的传输语音和输入波形信号,具有很高的带负载能力,由于增加了一些小的端子,不仅实现了题目的基本要求,也使得连接变得简单,并且性能稳定。

2.关键词频率合成器,调频接收机,发射机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1.AbstractIn the design,MC2833 and MC3362 is applied as the transmiter and receiver,respectivelly .Meanwhile,the frequency synthesizer PLL is employed to implement local oscillator with high stability .Circuit can light distorted transmission pronunciation input and wave form signal .Except this ,the ability of leading load is very high,.As we increased some little terminals on it, this make it simple to connect to. And the performance is steady. The design basic targets demanded are ideally realized.2.Key Wordfrequency synthesizer,transmitter,receiver三.设计任务及要求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单工无线呼叫系统,实现主站至从站间的单工语音及数据传输业务。

2.设计要求2.1基本要求(1)设计并制作一个主站,传送一路语音信号,其发射频率在30MHz~40MHz之间自行选择,发射峰值功率不大于20mW(50Ω假负载电阻上测定),射频信号带宽及调制方式自定,主站传送信号的输入采用话筒和线路输入两种方式;(2)设计并制作一个从站,其接收频率与主站相对应,从站必须采用电池组供电,用耳机收听语音信号;(3)当传送信号为300Hz~3400Hz正弦波时,去掉收、发天线,用一个功率衰减20dB左右的衰减器连接主、从站天线端子,通过示波器观察从站耳机两端的接收波形,波形应无明显失真;(4)主、从站室内通信距离不小于5米,题目的通信距离是指主、从站两设备(含天线)间的最近距离;(5)主、从站收发天线采用拉杆天线或导线,长度小于等于1米。

2.2发挥部分(1)从站数量扩展至8个(实际制作1个从站),构成一点对多点的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要求从站号码可任意改变,主站具有拨号选呼和群呼功能;(2)增加英文短信的数据传输业务,实现主站英文短信的输入发送和从站英文短信的接受显示功能;(3)当发射峰值功率不大于20mW时,尽可能的加大主、从站间的通信距离。

(4)其他。

3.说明(1)主站需留出末级功率放大器发射功率的测量端,用于接入50Ω假负电阻负载,以测试发射功率;(2)为测试方便,作品中使用的衰减器(可以自制),应与作品一起封装上交. 四.方案比较与论证1.调制方式选择无线电传送信息时,为解决天线尺寸和多用户分别接收问题,通常把需传送的信息加载到高频振荡过程中去,作为载波来传送有用信息,在发送端利用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高频信号的该参数按照低频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这种方法称为调制。

通常调制可分为调幅,调频,调相三种方式,对应的,也需要检波器,鉴频器,鉴相器来解调接收。

为实现题目要求,首先必须选定调制方式,对各种方式的分析如下:1.1调幅方式调幅方式是最早应用于无线电传送的一种调制方式,它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电波传送距离远及占用频带宽度窄的优点。

因此目前仍然在无线广播中应用。

但是由于它本身产生方式的限制,它同样存在动态范围小,抗噪声能力差,波形失真严重等缺陷。

此外,为增大信噪比往往需要很大的发射功率,因此很耗费能源。

1.2调频方式调频就是根据信号振幅的大小来提高或降低载波的频率。

要改变载波的频率,就需要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即根据信号波振幅的大小来改变振荡频率,由此完成调频。

虽然调频方式的频带利用率低且设备复杂,但是调频方式具有音质好,信噪比优越,抗干扰能力强和动态范围大的优点。

调频有直接调频方式和间接调频方式。

直接调频是直接利用信号波改变振荡器的频率,间接调频则是利用积分器和调相器来实现调频。

直接调频的频率稳定度虽然较低,但是因其电路结构简单而被广泛应用。

间接调频的频率稳定度高,通常应用于广播电台与移动电台中。

1.3调相方式调相就是用信号波的振幅去控制载波的相位,使载波的相位随信号波线形变化。

调相与调频一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音质好,动态范围大等优点。

但是,它与单边带调幅一样技术复杂设备昂贵因而在模拟通信中应用较少。

2.调谐方式选择2.1电压调谐方式本振及高放谐振回路均采用变容二极管来实现调谐,因而可使用一个电位器供给不同的电压来改变变容二极管电容值进行LC调谐。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满足基本要求,难于进一步发挥。

2.2 PLL频率合成方法锁相技术是一种相位负反馈技术,它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和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取出与这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成正比的电压作为误差电压来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达到使其与输入信号频率相等的目的.锁相环通常有三部分组成,既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锁相环电路具有极其优良的性能,利用锁相技术制作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能产生与晶体振荡器一样高稳定度的频率,且具有较宽的频率范围.因此,我们采用PLL频率合成器作为调谐系统的本振源.我们的PLL频率合成器系统包括锁相芯片MC145152-2,压控振荡器MC1648,双模前置分频器MC12017和LM358构成的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组成。

由于本系统采用双端鉴相输出,调试相对困难,尤其是低通滤波器更需要精心调试,但是此系统鉴相灵敏度高,输出的频率稳定度好,非常适合作为接受机的本振源。

五.系统设计1.系统简介本系统由发射机,频率合成器,接收机三部分组成,系统框图如图5-1图所示。

图5-1 系统框图2、发射机电路图5-2是发射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5-2 发射机电原理图发射机电路采用低功率单片调频发射系统MC2833,其工作频率可达到100MHZ以上。

我们采用MC2833是因为MC2833内部增加了二级放大器,达到了提高发射功率的目的。

在此电路中,缓冲级经14脚输出的调频信号经片外的三倍频调谐电路,由13脚回送到片内,经片内第一级放大器放大,谐振频率为高频振荡器载频的三倍频,由11脚输出经33PF电容耦合到8脚,经片内第二级放大器放大从9脚输出,通过选频与匹配网络经天线将功率辐射出去。

为实现主站传送信号的输入采用话筒和线路输入两种方式的题目要求,我们在发射机的输入端增加了一个三端子的跳线开关,通过跳线帽实现话筒和线路分别输入,使电路整齐简单又便于连接。

3、锁相环电路锁相环电原理图如图5-3所示。

3.1本振部分本振部分采用锁相环频率合成器,以MOTOROLA公司的MC145152-2为核心部分,采用MC1648外接LC振荡回路的形式组成压控振荡器,并配以前置分频器MC12017,以提高输出频率。

MC145152-2是一种并行的输入编程的PLL芯片,其它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f的电路;二是由6位÷A计放大器,12位÷R计数器和参考译码器组成的产生参考频率R数器,10位÷N计数器和控制逻辑组成部分的吞脉冲式计数器;三是数字鉴相器.3.2 下面讨论环路滤波器的设计根据题目限定的主站发射频率30~40MHz,采用参考频率R f =5KHz,以提供细微可调频率,由拨码开关预置值产生相应本振频率.天线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是30MHz ≤fin ≤40MHz ,根据超外差式接收的原理,可知本振频率L f =in f +I f 。

由于采用两级混频模式,其中频率分别为10.7MHz 和455KHz,而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只是作为第一级的本振,即I f =10.7MHz,所以可知40.7MHz ≤L f ≤50.7MHz图5-3 锁相环电原理图 则MC145152-2的分频比为min minL T Rf N f ==8140max maxL T Rf N f ==10140即8140≤T N ≤10140,则N,A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N=127~158,A=0~63取平均分频比Tmean N =≈9085其中VCO 为外接LC 振荡回路的压控振荡器,经实测知其单位增益VCO 2K =Vfπ∆=∆ 5.1011×107 rad/v MC145152-2内含的数字鉴相器的增益为DD V 5K =0.7957722φππ==环路滤波器采用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电路,如图5-4所示图5-4环路滤波器电路图整个回路的传输函数为 ()()()K F s H s s K F s ∂∂=+其中VCOmeanT K K K N φ∂=,为环路的总增益。

环路滤波器采用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电路则固有频率n ω==阻尼系数22n R Cωξ=又知环路带宽与固有频率存在如下的关系1()24L nB ωξξ=+环路带宽窄,则相位噪声小,有助于改善解调输出的质量,但环路捕捉时间长;环路带宽窄,则相位噪声大且输出频率稳定度相对较差,但能减小捕捉时间.折衷选取 L B =10KHz,取最大阻尼ξ=0.707若取C=0.01μF,则R1=975k Ω , R2=4.62k Ω取标称值为了R1=1k Ω,R2=4.7k Ω4、接收机电路主芯片是MC3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