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猝死是最常见、最凶险的死因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的概念



非心脏疾病的住院病人所发生的心脏骤停, 预后一般很差。 复苏后的临床过程与结局取决于其基础病 变。由于癌肿、肾能衰竭、急性中枢神经 疾病等在住院过程中的心脏骤停,复苏后 存活率低于10%。 由于暂时性气道阻塞、电解质紊乱,药物 性心律失常、严重代谢异常,预后良好。
FIGURE 26–6. Survival during 3 years of follow-up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a func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ejection fraction, EF)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VPDs/hr as measured by Holter monitoring). The survival curves were calculated as Kaplan-Meier estimates. With higher PVC frequencies and lower ejection fractions, the mortality rate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groups A, B, C, and D were 536, 136, 80, and 37, respectively. (From Bigger JT: Relation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57:8B, 1986.) W.B. Saunders Company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 2001 by W.B Saunders Company.

心梗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梗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梗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是心脏突然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循环完全停止。

常见原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与过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手术与麻醉意外,以及电击、溺水、窒息等,其中以冠心病为最多见。

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

严密的组织与分工可减少人为的浪费时间,使心肺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有序的贯彻实施,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因此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

1临床资料临床表现:①先兆症状:心脏骤停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症状,仅部分病人发病当日有心绞痛、胸闷和极度疲乏感。

②意识丧失。

③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④呼吸断续,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

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

心室颤动超过4min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

2抢救要点心脏骤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骤停,因此一般应心肺复苏同时进行。

即首先是建立人工循环,再疏通气道以及人工呼吸。

如有条件还应再加上电除颤,理由是心脏骤停大多数是心室颤动,除颤是最积极的心脏复苏手段。

2.1恢复有效血循环:①胸外心脏按压,先拳击前胸2——3次,如无心跳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要点是:病人仰卧,背置地面或垫硬板,术者双掌重叠,双肘直,用肩部力量以掌根垂直按压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使胸骨下段下陷4cm左右,频率70——80次/min。

②心电监测,若是心室颤动,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

③肾上腺素:首先静注,如来不及建立静脉通道则可心内注射或气管注入。

④如一时难以电除颤,或电除颤一次不复律,可选用利多卡因75——100mg、或溴苄胺250mg、或普鲁卡因胺100——200mg静注,药物除颤与电除颤同时交替使用,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心脏骤停急救

心脏骤停急救
心肺复苏
.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 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 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 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纤维颤动 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 为无脉电活动。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3秒头晕,10 秒昏厥,30秒瞳孔散大,30-60秒呼吸停止,4分钟糖无 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ATP枯竭。6分钟大脑不可逆损伤。 1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抢救成功率分别 为90%,60%,40%,20%,0%.。
.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 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 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抑心室停顿); ④在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 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 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 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 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肿),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 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 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 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 后很差。高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
任何慢性病患者在死亡时,心脏都要停搏,这应称为“心脏停搏”,而非“骤 停”。这两个名词有本质上的不同。晚期癌症病人消耗殆尽,终至死亡,心脏停 搏,是必然的结果。这类死亡应归于“生物死亡”;而由于心脏骤停,病人处于 “临床死亡”。前者无法挽救,而后者应积极组织抢救,并有可能复苏成功。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点总结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点总结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一、定义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临床表现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三、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心脏停搏;④无脉电活动。

四、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一)识别心脏骤停①意识消失;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

早而可靠的确立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二)呼救(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1.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强调胸外按压在CPR中最重要,与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高品质CPR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2.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首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建议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好方法。

高品质CPR要点①以100~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

②按压深度至少达为5~6cm。

③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④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⑤避免过度通气。

(四)高级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定 义: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死亡。
1小时内。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A、开通气道: 判断意识、复苏体位 开放气道、清除异物 B、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 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 800~1000ml/次、10~12次/分
开通气道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C、人工循环:
判断脉搏 胸前捶击 胸外按压:100次/分, 单人:压30次,吹2次 双人:压100次/分,吹8~10次/分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电生理机制 • 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异常 • 次级自律细胞不能承担起心脏起搏功能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无脉搏性电活动(电—机械分离) • 定义 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 缩功能,常规方法不能测出血压和脉搏。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病 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预防 • 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 ACE-I. • 抗心律失常 胺碘酮 外科手术 埋藏式心 脏复律除颤器(ICD)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复苏后生命支持: • 监护:血压、静脉压、尿量、心电、 • 胸片、血气、电解质、肝肾功能、 • 心排量、意识、瞳孔、眼底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循环管理: • 血压维持: • 心 率:80~110次/分 • >130次/分—西地兰 • <50次/分—异丙肾、阿托品 • 低血压、休克:查找原因 如心包填塞、气胸、内脏出血等

急诊科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成功案例

急诊科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成功案例

信息传递
1
准确、及时地传递患者信息
状态评估
2
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抢救需求
方案制定
3
制定合理的院内救治方案
信息传递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院前急救措施和患者的反应等。状态评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需要紧急手术或 其他特殊治疗。方案制定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院前急救情况和医院的资源等因素。
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急诊科心脏骤停的定义 与成因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流向全身器官,并最 终导致死亡。心脏骤停是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很多,包括心脏病、呼吸道疾病、药物过量、电 击等。心脏骤停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 肥胖等。
gh by gdadgsd hrdhad
流程规范
制定完善的抢救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 规范操作步骤,提高抢救效率。
定期评估
定期组织专家对抢救流程、人员操作、设 备使用等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
持续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脏骤停抢救技能 培训,保持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抢救水 平。
人才队伍
专业、熟练的医护人员是 生命之光。定期培训、演 练,提升急救技能,培养 团队协作精神。
系统管理
建立完善的急救质量管理 体系,定期评估、反馈, 不断改进急救流程和技术 ,提升整体水平。
急诊科心脏骤停抢救的质量控制
数据分析
收集整理心脏骤停抢救数据,分析抢救成 功率、死亡率、抢救时间等指标,识别改 进方向。
成功抢救的关键因素
团队协作
高效的团队协作是成功抢救的核心。医护人 员之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持,才能在短时间 内做出精准判断并实施有效的救治措施。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概述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其次为心室静止(ventricular asystole)及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 activity, PEA);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及呼吸停止,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脏骤停不治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自主呼吸。

病理病理生理机制心脏骤停导致全身血流中断。

然而不同器官对缺血损伤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也有所差别。

脑是人体中最易受缺血损害的重要器官,其中尤以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神经元细胞损伤最为明显;其次易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是心脏;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较脑和心脏耐受缺血能力强。

正常体温情况下,心脏停搏5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损害;心脏骤停10分钟内未行心肺复苏,神经功能极少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按时间依次划分为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四个阶段。

(一)骤停前期心脏骤停前,机体潜在的疾病及促发心脏骤停的因素能明显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状态,也将影响到复苏后细胞的存活能力。

最新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最新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到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器使用。

(2)A: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l~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管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指突然发生的生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正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呼吸停止。

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

救治原则:(一)、心室颤动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增为200、200~300、360J,其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

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l次。

6.持续心电监护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

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点: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

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无电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

转送注意事项:1.自主心跳恢复后,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应立即转运。

2.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

3.及时通报拟送达医院急诊科。

诊断依据:1.大多有心绞痛病史。

2.剧烈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解。

3.心电图表现为相对应导联高尖T波、ST段抬高、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

救治原则:1.吸氧。

2.生命体征监测(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开通静脉通道。

4.无低血压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5μg/分钟。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苏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CPR的发展历史





1955年,我国王永昶成功采用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1956年,Zoll首次成功应用体外电除颤技术。 1958年,Peter Safar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 方法。 1960年,Kowenhoven明确提出胸外心脏按压 的概念。 1961年,Lown等发明R波同步电复律技术。
自动除颤仪AED
自动除颤器(AED)的使用


AED 开启连接电极后可自动分析心律并作出是 否需去颤的建议,若需去颤, AED 自动选择一 合适能量,并提示操作者让病人周围的人全部 撤离后按放电按钮。AED 在院前急救使用广泛, 尤其适合于经培训的非医务人员。 使用AED的优点包括人员培训简单,培训费用较 低,而且使用时比传统除颤器快。 影响我国推广使用的主要在于电极片没有国产 化。
CPR------CPCR

现代心肺复苏术创建于1960年 20世纪70年代,扩展为CPCR,更加注重脑保护 和脑复苏。 2000年8月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 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捏住患者的 鼻孔,形成口对口密封 状。 每次吹气超过1秒,然后 “正常”吸气(不是深 吸气),再进行第二次 吹气,时间超过1秒。深 吸气易致救护者头晕。
按压-通气比值


对于成人,无论是单人施救还是双人施 救,均采用 30:2按压-通气比方案。
儿童和婴儿,单人施救用30:2按压-通气比CPR 方案,双人施救用15:2按压-通气比方案。 新生儿采用3:1按压-通气比方案。如果心脏停 止已知是由心脏病因性心律不整所造成,应考 虑提高比率 (15:2)。

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

持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通路
肾上腺素增加剂量 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 碳酸氢钠1mmol/kg
肾上腺素1mg iv, 3-5分钟重复
失败
失败 除颤 360J
除颤 360J
药物 除颤 药物 除颤
心室停顿或严重心动过缓的处理
持续心肺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
气管插管 心电图两个或以上导联示心室停顿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脏骤停的处理
四、高级心肺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进一步生命支持。
1.纠正低氧血症 及早气管插管,充分通气。 机械通气,给予纯氧,充分纠正缺氧。
2.除颤和复律 一旦监视心律为室颤,立即用 200J能量进行电除颤。若无效,可增加能量至 300-360J,进行2-3次除颤。如果连续3次除颤 无效,提示预后不良。仍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 通气,同时肾上腺素1mg,iv后再用360J除颤 一次,如仍未成功,肾上腺素每3-5分一次,中 间给予除颤,此间应努力改善通气,纠正血液 生化指标,以利重建稳定的心律。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的定义
Cardiac arrest
概念:指心脏的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原因:室速和室颤或者是缓慢的心律失 常。由于脑血流的突然终止,10秒左右, 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过积极的心 肺复苏,其生存率,在5%--60%之间。心 脏性猝死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 女性为3.6/10万。
*心脏骤停的处理
一、识别心脏骤停: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 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主 要诊断标准。
二、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通 知急救医疗系统。
三、初级心肺复苏(Basic life support, BLS) 一旦确定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开通气道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电极板的位置
• 除颤时的电极板安放方式主要有两种:前 侧位和前后位。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由于时 间紧迫,应采用操作方便的前侧位方式。 电极板分为心底和心尖部两个电极。电极 摆放的位置必须置于心脏的长轴线上,以 便放电时对心脏产生最大的作用。心底部 电极放在右胸上部,位于右胸骨旁第二肋 间,即右锁骨内侧段的正下方;心尖部电 极放在左胸外下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 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对心脏明显扩大者, 心尖部电极应适当向外向下移动。
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 与配合
孙立荣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积极 抢救,复苏成功与否同心脏骤停至复 苏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
概述
心脏骤停:一般是指患 者在心脏相对正常或无 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 情况下,在未能估计到 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 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 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 止,为心脏急症中最严
电除颤时机
宜早除颤 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2min内立即除颤 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在基础生命支持 ABC 2min后即可除颤 室颤分粗颤和细颤 电除颤是治疗粗颤是有效的方法 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
癫痫与阿斯发作区别
• 相同点
症状相似
• 不相同点
癫痫发作时心电图
早期除颤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时,必须将除颤电极 粘贴在病人胸前,其电极位置与常规除颤 方法的要求完全一致,但电极的粘贴必须 做到牢固、完全,粘贴完毕后其导线需要 适当保护,以免被拉动导致电极接触不良 电极与体表接触良好时,除颤器上的心 电显示器将显示心电图信号。如未能显示, 或为电极与胸壁接触不良,或为仪器故障。
医、护配合抢救
• 病人在病房内,评估--先发现病人意识不清, 呼吸停止,大动脉波动消失,呼救。 • 头偏向一侧,取假牙。 • 开放气道。 • 就地抢救,切勿离开。 • 即刻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骤停》课件

《心脏骤停》课件

气胸
心肺复苏过程中,由于 胸腔受到挤压,可能导
致气胸。
血胸
心肺复苏过程中,由于 胸腔受到挤压,可能导
致血胸。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确保环境安全
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确保周 围环境安全,避免对施救者和
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操作
心肺复苏需要正确的操作方法 ,施救者应接受专业培训,确
保操作正确有效。
《心脏骤停》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心脏骤停概述 •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 • 心肺复苏技术 •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 心肺复苏的培训与普及
01
心脏骤停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 然终止,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 ,造成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缺血 、缺氧,最终导致生命终止。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的典型表现包括突然的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以 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等。
诊断
诊断心脏骤停需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记录到室性停 搏、室颤或心脏停搏等异常心律。
02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的病理过程
室颤与室性停搏
内脏器官灌注不足
心脏骤停主要由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如室颤)或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 停搏引起,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丧失。
模拟操作
通过模拟人进行实际操作 练习,熟练掌握心肺复苏 的正确手法和技巧,包括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考核与认证
完成培训后进行考核,合 格者颁发心肺复苏认证证 书,以提高培训效果和质 量。
心肺复苏的普及与推广策略
宣传教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ECG:表现停搏,VF,直线;EEG:低平静止;手术伤口不出血。

1.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能扪到颈,股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
(60cmHg)以上;患者的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扩大的瞳孔缩小;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心电图看见波型改善。

2.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仰头抬颏法;仰头抬颈法;托颌法。

3.心脏按压的幅度及频率:幅度至少5cm,频率每分钟至少100
次。

4.适应症:心脏骤停是指突然意识丧失,同时无正常呼吸或完全无呼
吸,并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的患者。

5.禁忌证:无绝对禁忌症,在下列情况下可不实施心肺复苏。

1.周围环境可能对施救者产生严重或致命的损害,且被抢救者无法
移动。

2.被抢救者已经出现不可逆死亡的明显临床体征(如尸僵,尸斑,
断头,横断损伤或尸体腐烂等)。

3.被抢救者有有效的“不进行心肺复苏”的生前预嘱。

6.胸外按压的并发症:a.肋骨骨折;b.损伤性血胸;c.气胸;d.
心脏创伤;e.胃,肝,脾破裂;f.栓塞。

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比例为30:2
8.当心脏骤停时,脑内存储的氧只能维持使用15秒,而糖只能维持
使用4~6分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在4~6分钟内开始复苏才能保证患者脑组织存活的原因。

9.心肺复苏生存链的5个环节:
1.尽快识别与呼救急救系统
2.尽快CPR
3.尽快除颤
4.尽快进行有效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后综合治疗。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