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建设应知应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文明知识应知应会
之一: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常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局部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是精神文明的成果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二是精神文明可以增强一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三是精神文明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两大素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八荣八耻”的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
人民为荣,为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重点
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广大青少年是重点。
6.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
7.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领导作用,二是表率作用。
8.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
①机制上创新。②思路上创新。③活动载体上创新。④管理工作上创新。
9.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建设
①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③深入开展牢记“两个务必”教育;④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⑤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⑥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10.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2.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资源兼容共生;②社会结构合理;③行为规范;④社会运筹得当。
13.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5.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16.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7.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指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
18.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成员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休闲方式等。社区文化构成了社会文化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文化在社区的具体表现。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文化建设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19.坚持“三贴近”原则
“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精神文明建设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践途径。
20.“五讲、四美、三热爱”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21.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提出的“三义”、“三观”、“三德”的内容
“三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2.“四有”公民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简称“四有”公民
23.“四自”
自重、自信、自警、自励
24.“四尊重”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5.“四个高度认同”
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26.“四个意识和一种精神”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27.“五个互相”
是指各族干部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