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肿瘤影像
合集下载
鼻咽癌的影像分期PPT
鼻塞
由于肿瘤阻塞鼻腔,导致鼻塞,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头痛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或神经,可 引起头痛,常表现为单侧颞部 或枕部疼痛。
其他症状
如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 复视等。
02 鼻咽癌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总结词
X线检查是鼻咽癌影像学检查的初 步筛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鼻咽 部有无异常密度影或占位性病变 。
预防措施
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加强影像学检 查的规范操作、定期开展病例讨论和 交流等。
05 鼻咽癌的影像治疗和预后
影像治疗的意义和原则
意义
影像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 以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为制定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原则
影像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在鼻咽癌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多平面、高分辨率的解 剖和病理信息。
详细描述
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鼻咽部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以及与邻近血管、神经的关 系。同时,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有助于发现颅底和颈部的微小转移灶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总结词
03 鼻咽癌的影像分期
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鼻咽癌常用的影像分期系统,根据肿 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进行分期。
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N0-N3表示淋巴结转移的数目 和部位逐渐增多和加重。
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T1-T4分别表示肿 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逐渐加重。
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 远处转移。
最新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诊断
眶下裂 蝶腭孔 蝶骨大翼 蝶鳞缝 蝶棘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颞骨(鼓部和岩部)
鼓乳裂
舌下神经管
枕鳞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鳞部
Image 6
蝶腭孔 鼓部 蝶骨体
眶下裂 翼腭窝 翼管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岩枕裂 颈动脉管外口 舌下神经管 斜坡(枕骨段) 岩蝶裂
岩部
颈静脉孔
Image 7
眶下裂 蝶骨大翼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斜坡 枕鳞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2. 后:蝶骨翼突根部及大翼前面的下部
3. 上:蝶骨体的下面 4. 内:腭骨垂直板、眶突及蝶突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 前:眶下裂---眼眶
2. 后内:翼管---破裂孔 3. 后上:圆孔---颅中窝 4. 后下:腭咽管---鼻咽 5. 内:蝶腭孔---鼻腔 6. 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 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
眶上裂 内听道
中耳
耳蜗(含外半规管)
Image 12
眶上裂
耳蜗(含后半规管)
颞骨岩尖
蝶骨体 翼管 翼腭窝
(前)岩蝶裂 (内)破裂孔
(外)卵圆孔 (外)棘孔 (外)颈动脉管外口
(后)岩枕裂 (外)颈静脉孔
岩尖综合征(Gradenigo 综合征):颞部岩骨尖端病变损伤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所致的综 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球内斜视,同侧眼支区域及面部疼痛或麻木,并有感觉减退, 脑膜炎症状、体征
1. 2.
前段近鼻腔之处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第五对颅神经(三叉)控制 后段近口咽部则为鳞状上皮细胞,由第九对颅神经(舌咽)控制其知觉, 而由第十对颅神经(迷走)掌管其运动
鼻咽部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③MRI所有序列均倾向为中等信号,或T1WI低信号与T2WI中高信号;
④增强扫描常呈中度均匀强化,可见沿神经周围蔓延。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esthesioneuroblastoma ENB) 最常见于鼻腔顶部的嗅上皮,属于神经嵴细胞肿瘤,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即10~
20岁与50~60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感、头痛、鼻腔分泌物、用鼻吸气困难、鼻腔息
鼻腔乳头状腺癌,横轴面CT平扫示左侧 鼻前颌窦多见。CT表现窦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伴窦口区点状及片状致 密影。窦腔钙化灶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呈T1稍低或等信号,T2多为低信号。 增强后侵袭型病变可明显强化。
淋巴瘤
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常见症状是鼻阻塞与无痛性鼻腔肿块,鼻阻塞进行性
2.腺癌 鼻腔腺癌
腺样囊性癌最常见于于腭部,向上侵犯鼻腔,累及鼻腔者约为30%。临床上病程较长, 可达5年之久,临床表现为鼻腔肿块与疼痛、麻木、鼻阻塞等。CT和MRI表现为鼻腔 鼻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 邻近骨质溶骨 性、侵袭性、压迫性或膨胀性破坏,并突破窦壁向邻近窦腔和组织侵犯为特点。
左侧鼻腔ENB:图(1A) CT平扫示鼻腔(左侧为主)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箭)。 图(1B),(1C)左侧筛骨及上颌窦壁骨质破坏(箭)。
双侧额叶ENB 图(2A)T2WI示双侧额 叶病灶不均匀高信号 (箭)。 图(2B)T1WI示病灶呈 不均匀低信号,周围脑组 织呈指状水肿(箭)。 图(2C~2E)冠状位及矢状 位增强时病灶不均匀强化, 其内见条带状低信号,呈 “花瓣”状(箭)。 图(F)病理证实为ENB。
加重并呈持续性。好发部位为鼻腔前部,特别是鼻前庭上方、鼻骨后方。 CT与MRI特点: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
Ho氏三角由鎖骨胸骨端上緣、肩 峰端上緣、後頸與肩膀交點圍成
咽後淋巴結
咽後淋巴結區: 上至顱底, 下達舌骨頂端, 前為咽粘膜下筋膜, 後為椎前肌前緣, 外為頸內動脈內側緣的一個蝴蝶形區域
靶區定義
GTV(大體靶區):根據增強CT/MR顯示的鼻咽原發腫瘤區和咽後淋巴結 ( GTVnx) 和頸部轉移淋巴結( GTVnd)
1. 前段近鼻腔之處屬假複層纖毛柱狀上皮,由第五對顱神經(三叉)控制 2. 後段近口咽部則為鱗狀上皮細胞,由第九對顱神經(舌咽)控制其知覺,
而由第十對顱神經(迷走)掌管其運動
鼻咽周圍結構
1. 前壁是由後鼻孔及鼻中隔後緣所構成,經由後鼻孔與 鼻腔相通,因而可影響鼻腔甚至鼻竇
2. 後壁緊鄰第一、二頸椎及頸椎旁的肌肉束,因此可能 引起頸部不適或運動異常
CTV(臨床靶區)1:為GTVnx外擴5~10 mm, 包括整個鼻咽粘膜 CTV(臨床靶區)2:鼻咽腫瘤極易侵犯的結構,包括鼻咽、顱底、咽旁間
隙、咽後間隙、蝶竇下部、翼顎窩、鼻腔及上頜竇後1/3,以及 GTVnd及其 所在和需預防照射的淋巴引流區
PTV(計畫靶體積) : CTV外放0.1- 0.3cm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體共同構成,向前上約呈45°角傾斜 • 上界為鞍背,下界為枕骨大孔前緣,兩側毗鄰破裂孔、岩枕裂、頸靜脈孔、舌下神經管內口等結構 • 與垂體、腦幹、第3~8對腦神經、基底動脈、頸靜脈球及海綿竇等重要結構關係密切
Image 5
蝶齶孔 蝶骨大翼
蝶鱗縫 蝶棘
舌下神經管 枕鱗
眶下裂
通連: 經8個通道與周圍相交通
1. 前:眶下裂---眼眶 2. 後內:翼管---破裂孔 3. 後上:圓孔---顱中窩 4. 後下:齶咽管---鼻咽 5. 內:蝶齶孔---鼻腔 6. 外:翼上頜裂---顳下窩 7. 下:翼齶管---齶大、小孔---口腔
咽後淋巴結
咽後淋巴結區: 上至顱底, 下達舌骨頂端, 前為咽粘膜下筋膜, 後為椎前肌前緣, 外為頸內動脈內側緣的一個蝴蝶形區域
靶區定義
GTV(大體靶區):根據增強CT/MR顯示的鼻咽原發腫瘤區和咽後淋巴結 ( GTVnx) 和頸部轉移淋巴結( GTVnd)
1. 前段近鼻腔之處屬假複層纖毛柱狀上皮,由第五對顱神經(三叉)控制 2. 後段近口咽部則為鱗狀上皮細胞,由第九對顱神經(舌咽)控制其知覺,
而由第十對顱神經(迷走)掌管其運動
鼻咽周圍結構
1. 前壁是由後鼻孔及鼻中隔後緣所構成,經由後鼻孔與 鼻腔相通,因而可影響鼻腔甚至鼻竇
2. 後壁緊鄰第一、二頸椎及頸椎旁的肌肉束,因此可能 引起頸部不適或運動異常
CTV(臨床靶區)1:為GTVnx外擴5~10 mm, 包括整個鼻咽粘膜 CTV(臨床靶區)2:鼻咽腫瘤極易侵犯的結構,包括鼻咽、顱底、咽旁間
隙、咽後間隙、蝶竇下部、翼顎窩、鼻腔及上頜竇後1/3,以及 GTVnd及其 所在和需預防照射的淋巴引流區
PTV(計畫靶體積) : CTV外放0.1- 0.3cm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體共同構成,向前上約呈45°角傾斜 • 上界為鞍背,下界為枕骨大孔前緣,兩側毗鄰破裂孔、岩枕裂、頸靜脈孔、舌下神經管內口等結構 • 與垂體、腦幹、第3~8對腦神經、基底動脈、頸靜脈球及海綿竇等重要結構關係密切
Image 5
蝶齶孔 蝶骨大翼
蝶鱗縫 蝶棘
舌下神經管 枕鱗
眶下裂
通連: 經8個通道與周圍相交通
1. 前:眶下裂---眼眶 2. 後內:翼管---破裂孔 3. 後上:圓孔---顱中窩 4. 後下:齶咽管---鼻咽 5. 內:蝶齶孔---鼻腔 6. 外:翼上頜裂---顳下窩 7. 下:翼齶管---齶大、小孔---口腔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诊断
将MRI与其他影像学技术(如PET-CT、 超声等)进行融合,实现多角度、多 参数的全面评估。
功能成像技术
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 (PWI)等,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肿瘤 生物学特性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 性病变。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策略与建议
建立标准化诊断流程
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规范MRI影像学表现的评价方法,减少主 观差异。
肿瘤侵犯范围与转移情况
肿瘤侵犯范围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如鼻腔、口咽、颅底等。肿 瘤侵犯的范围越广,病情越严重。
转移情况
MRI还可以检测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通常表现为 淋巴结增大、形态不规则;远处转移则表现为其他器官出现肿瘤病灶。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分期
鼻咽癌根据TNM分期系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不同分期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
02
MRI影像学基础
MRI原理与设备
01
MRI原理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检测人 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
像。
02
MRI设备
包括磁体、射频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机系统等 部分,其中磁体是核心部分,分为永磁型和超导
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影像学医师的专业技能和诊断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解读MRI图 像。
开展临床研究
针对MRI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的临床 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MRI显示鼻咽部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 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鼻咽部炎症性疾病的鉴别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
MRI显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 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 化。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鉴别诊断
虽然MRI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仍需与其他鼻咽部疾病进行鉴别。如鼻咽部淋巴瘤、鼻咽部肉瘤 等,这些疾病在MRI上也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病理活检进行鉴别。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研究进
06
展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扩散加权成像(DWI)
01
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反映肿瘤细胞密度和细胞膜完整
05
04
数据采集与重建
通过计算机系统采集核磁共振信号并 转换为图像数据,经过处理后形成三 维图像。
03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
肿瘤形态与大小
肿瘤形态
鼻咽癌的肿瘤形态通常不规则, 可呈结节状、团块状或弥漫浸润 性生长。
肿瘤大小
肿瘤的大小在MRI上可以通过测 量其最大径线来评估,对于分期 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前准备
受检者需去除金属物品,如首饰、手 表等,以免干扰磁场。同时需签署知 情同意书。
图像解读与报告
由专业医师对图像进行解读,结合临 床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出具诊断报 告。
01
02
定位与摆位
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使用适当的线 圈和垫子对受检者进行定位,确保检 查部位处于最佳位置。
03
扫描序列设计
根据检查需求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 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序 列等。
肿瘤组织坏死与囊变
组织坏死
部分鼻咽癌的肿瘤组织内可能出现坏死,表现为信号不均匀,T1WI和T2WI上均 呈高信号强度。
囊变
部分肿瘤组织可能出现囊变,表现为囊性低信号区,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强度。
鼻咽癌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
04
断
诊断标准
01 鼻咽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学诊断。
虽然MRI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仍需与其他鼻咽部疾病进行鉴别。如鼻咽部淋巴瘤、鼻咽部肉瘤 等,这些疾病在MRI上也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病理活检进行鉴别。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研究进
06
展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扩散加权成像(DWI)
01
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反映肿瘤细胞密度和细胞膜完整
05
04
数据采集与重建
通过计算机系统采集核磁共振信号并 转换为图像数据,经过处理后形成三 维图像。
03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
肿瘤形态与大小
肿瘤形态
鼻咽癌的肿瘤形态通常不规则, 可呈结节状、团块状或弥漫浸润 性生长。
肿瘤大小
肿瘤的大小在MRI上可以通过测 量其最大径线来评估,对于分期 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前准备
受检者需去除金属物品,如首饰、手 表等,以免干扰磁场。同时需签署知 情同意书。
图像解读与报告
由专业医师对图像进行解读,结合临 床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出具诊断报 告。
01
02
定位与摆位
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使用适当的线 圈和垫子对受检者进行定位,确保检 查部位处于最佳位置。
03
扫描序列设计
根据检查需求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 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序 列等。
肿瘤组织坏死与囊变
组织坏死
部分鼻咽癌的肿瘤组织内可能出现坏死,表现为信号不均匀,T1WI和T2WI上均 呈高信号强度。
囊变
部分肿瘤组织可能出现囊变,表现为囊性低信号区,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强度。
鼻咽癌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
04
断
诊断标准
01 鼻咽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学诊断。
鼻咽癌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计划的设定 、 预 后 估 计及 随诊 方 面 均 有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 1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组织结构 表现 为 稍 高 于肌 肉的 信 号 或为 混 杂 等 高信 号 ,
T 2 WI / S T I R膜 和 黏 膜 浸 润, 勾 画出肿瘤的范围 , 增 强 扫描 , 肿 瘤 强 化 较 明显 , 但 通 常 低 于 鼻 咽部 正 常 黏 膜 的 强 化 。
S S D 三 维 重 建 图 像 适 当补 充 , 作 为 三 维 立 体 图像 , 空 间 感 强 更 接近解剖 , 可以清晰显示整体骨骼结 构 , 尤 其 是 可 以 清 晰 显示 骨折碎片的数量 和移 位情 况 , 以及 与 周 围 结 构 的关 系 和脱位情况 , 为 临 床 提 供 更 加 直 观 的信 息 I 4 ] 。 总之 , 6 4层 螺 旋 C T扫 描速度 快 , 快捷简 便 , 不 受 体 外 伪影 干扰 , 结 合 强 大 的后 处 理 功 能 , 对 腕 骨 复 杂 解 剖 结 构 的
键 。C T和 磁 共 振成 像 ( MR I ) 检 查 不 仅 能 清 楚 显 示 鼻 咽 腔 病 变, 更 能清 楚 地 显 示 腔外 、 黏 膜下 深 部 组 织 侵 犯 的部 位 、 范 围
及 深 在 的转 移 淋 巴 结 , 在N P C的 正 确 分 期 、 治 疗 方 案 及 放 疗
E 4 ] 胡剑波 , 徐荣 秀, 吴 泽 文 .螺 旋 C T 在 腕 舟 骨 骨 折 诊 断 中 的 临 床 价值 .实 用 医 学 影 像 杂 志 , 2 0 1 2 , 1 3 ( 1 ) : 6 5 — 6 7 . (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 O 2 — 0 4 )
隐匿性骨折显示有很 高 价值 , 薄 层 图 像 可 以 进 行 任 意 平 面 的 二 维 和 三 维 重 组 。其 中 以横 断位 为基 础 , 二 维 MP R 图 像
组织结构 表现 为 稍 高 于肌 肉的 信 号 或为 混 杂 等 高信 号 ,
T 2 WI / S T I R膜 和 黏 膜 浸 润, 勾 画出肿瘤的范围 , 增 强 扫描 , 肿 瘤 强 化 较 明显 , 但 通 常 低 于 鼻 咽部 正 常 黏 膜 的 强 化 。
S S D 三 维 重 建 图 像 适 当补 充 , 作 为 三 维 立 体 图像 , 空 间 感 强 更 接近解剖 , 可以清晰显示整体骨骼结 构 , 尤 其 是 可 以 清 晰 显示 骨折碎片的数量 和移 位情 况 , 以及 与 周 围 结 构 的关 系 和脱位情况 , 为 临 床 提 供 更 加 直 观 的信 息 I 4 ] 。 总之 , 6 4层 螺 旋 C T扫 描速度 快 , 快捷简 便 , 不 受 体 外 伪影 干扰 , 结 合 强 大 的后 处 理 功 能 , 对 腕 骨 复 杂 解 剖 结 构 的
键 。C T和 磁 共 振成 像 ( MR I ) 检 查 不 仅 能 清 楚 显 示 鼻 咽 腔 病 变, 更 能清 楚 地 显 示 腔外 、 黏 膜下 深 部 组 织 侵 犯 的部 位 、 范 围
及 深 在 的转 移 淋 巴 结 , 在N P C的 正 确 分 期 、 治 疗 方 案 及 放 疗
E 4 ] 胡剑波 , 徐荣 秀, 吴 泽 文 .螺 旋 C T 在 腕 舟 骨 骨 折 诊 断 中 的 临 床 价值 .实 用 医 学 影 像 杂 志 , 2 0 1 2 , 1 3 ( 1 ) : 6 5 — 6 7 . (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 O 2 — 0 4 )
隐匿性骨折显示有很 高 价值 , 薄 层 图 像 可 以 进 行 任 意 平 面 的 二 维 和 三 维 重 组 。其 中 以横 断位 为基 础 , 二 维 MP R 图 像
鼻咽癌相关影像解剖
• 咽鼓管周围的肌肉包括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上缩肌和 咽鼓管咽肌等,这些肌肉在咽鼓管开闭中起重要作用,
• 腭帆张肌起于翼内板基部、蝶骨嵴角和外耳道软骨外侧 壁,其功能尚可拉前腭使舌有一个坚硬面以对抗压食团进 入咽部。由于是吞咽肌肉,其神经支配为三叉神经的下颌 支。有资料认为腭帆张肌是唯一司咽鼓管开大的肌肉。
• 椎前肌:为头、颈长肌的合称,当其被鼻咽癌 侵犯时,在T2WI 上该肌肉低信号(接近黑色
色)被鼻咽癌的肿瘤中信号(灰色)取代。
• CT增强示鼻咽癌侵及咽后间隙,右侧椎前肌增 大。
T1加权:鼻咽癌向后侵犯,咽后及椎前间隙 弥漫受侵。
咽旁间隙
• 咽旁间隙为咽外侧上颈深部的筋膜间隙,左、右各一,上至颅底,下达舌骨平 面,呈上宽下窄的倒置锥形体。咽筋膜及周围肌肉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 隙,茎突后间隙及咽后间隙三部分。
• 建议临床中应尽量采用MRI对于原发病灶进行评价,以 便指导合理的治疗。由于近1/3病例的分期发生了改变, 有必要建立新的基于MRI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
孙颖等,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第32卷第14期
A
C B
咽颅底筋膜:为 致密结缔组织 膜,横断面上 起源于翼内板 后缘,向后延 伸至颈动脉孔 前方;在咽后 壁行走于颈长 肌前方,与椎 前筋膜形成潜 在的咽后间 隙。
• 头长肌位于颈椎前外方,主要居于第1~6颈椎前外侧沟 内。从第6颈椎横突至枕骨底外面。
• 颈长肌位于颈椎和上3个胸椎前面,主要居于第3~7颈椎 前外侧沟内。第3胸椎与寰椎前结节之间。
• 在椎体前方近中线处有颈长肌,其起自5~6颈椎,1~3胸 椎体侧部及3~6颈椎横突,止于寰椎前弓、2~6颈椎横突 及椎体侧部。在颈长肌前外侧有头长肌,其外侧有交感神 经颈上节,该节后方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常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意义:腮腺内淋巴 结),较少坏死或包膜外侵犯(密度及信号均匀)
女性,60岁,反复鼻塞、流涕,涕中带血
男性,66岁,反复发热7月余
女性 ,69岁,左耳闷1月余
男性,35岁,发现颈部肿物2月余
Primary nasopharyngeal non-Hodgkin’s lymphoma: imaging patterns on MR imaging
外套细胞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鼻咽部淋巴瘤影像征象
❖CT:鼻咽腔弥漫分布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MRI: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弥散明显受限
❖增强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病灶范围广,呈“平 铺式”生长,并常侵犯鼻腔及口咽
❖周围深层组织及颅底骨质侵犯少,可出现同侧腭或 舌扁桃体浸润
鼻咽癌 男性,59岁,发现右颈部肿物20余天
鉴别诊断 鼻咽纤维血管瘤
❖常见于男性青少年,鼻出血,好发于鼻 后孔区及蝶腭孔区 ❖鼻咽部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T1WI等或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瘤内 流空血管影—“椒盐征” ❖增强显著强化 ❖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破坏
鼻咽纤维血管瘤 男性,13岁,反复鼻出血2周
咽壁侵犯
2b 伴有深层结构侵犯
强化程度:轻度≤邻近肌肉,明显≥粘膜,中度介于两者间
TIWI-TRA+C ;TIWI-பைடு நூலகம்OR
1a
1b
1c
2a
2b
鉴别诊断 鼻咽癌
❖好发于咽隐窝、鼻咽顶后壁 ❖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腔不对称软组 织肿块,边界不清 ❖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增强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 ❖可有咽旁间隙侵犯,邻近骨质常有破坏 ❖颈部转移淋巴结坏死常见
女性,60岁,反复鼻塞、流涕,涕中带血
男性,66岁,反复发热7月余
女性 ,69岁,左耳闷1月余
男性,35岁,发现颈部肿物2月余
Primary nasopharyngeal non-Hodgkin’s lymphoma: imaging patterns on MR imaging
外套细胞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鼻咽部淋巴瘤影像征象
❖CT:鼻咽腔弥漫分布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MRI: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弥散明显受限
❖增强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病灶范围广,呈“平 铺式”生长,并常侵犯鼻腔及口咽
❖周围深层组织及颅底骨质侵犯少,可出现同侧腭或 舌扁桃体浸润
鼻咽癌 男性,59岁,发现右颈部肿物20余天
鉴别诊断 鼻咽纤维血管瘤
❖常见于男性青少年,鼻出血,好发于鼻 后孔区及蝶腭孔区 ❖鼻咽部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T1WI等或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瘤内 流空血管影—“椒盐征” ❖增强显著强化 ❖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破坏
鼻咽纤维血管瘤 男性,13岁,反复鼻出血2周
咽壁侵犯
2b 伴有深层结构侵犯
强化程度:轻度≤邻近肌肉,明显≥粘膜,中度介于两者间
TIWI-TRA+C ;TIWI-பைடு நூலகம்OR
1a
1b
1c
2a
2b
鉴别诊断 鼻咽癌
❖好发于咽隐窝、鼻咽顶后壁 ❖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腔不对称软组 织肿块,边界不清 ❖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增强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 ❖可有咽旁间隙侵犯,邻近骨质常有破坏 ❖颈部转移淋巴结坏死常见
鼻咽癌的CT表现
4、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吞咽困难、头痛、嗅觉障碍等, 如果侵及其它器官则引起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以此为首发症状。 临床晚期可有鼻中隔穿孔。 多伴有后纵隔和腹腔广泛淋巴结肿大。
5、淋巴瘤CT诊断
CT检查对判断鼻咽部淋巴瘤的大小、 形态、性质、周围组织关系以及颈部淋巴 结的显示非常有价值,可以明确观察肿瘤 对颅底及相邻骨质有无破坏,对鉴别诊断 有着重要意义。
正常鼻咽部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整 个头颈恶性肿瘤的3%。好发40-50岁男性。
3、病 理
淋巴瘤细胞大小形态相对一致,以圆形细胞 为主,核分裂多见。细胞呈散在分布,与未分 化癌呈巢状分布不同。组织中坏死明显。肿瘤 实质丰富而间质少、嗜银纤维呈网状分布。
鼻咽癌的CT表现
1、肿瘤的密度: 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45Hu,密度均 匀,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 呈均匀性轻度到中度强化。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 软组织肿胀增厚。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
• (1)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 块。密度多较均匀。其内可出现坏死,坏 死区无强化或灶周环形强化。增强扫描肿 块常轻度强化,液化坏死少见。
(2)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淋巴 结多无明显强化。
(3)对邻近组织侵犯少。增强扫描肿块与 咽后壁头长肌等分界清楚,多无颅底及相 邻骨质破坏。鼻咽部肿块虽较明显,但咽 旁间隙较清晰,或只有受压改变。
平扫CT48-50Hu
CT值26Hu
颈部与鼻咽部淋巴瘤影像诊断
男 48岁 发现左侧颈部肿物10余天
腺样体肥大
多见于青少年 鼻咽顶壁及后壁对称性增厚,
密度或信号均匀 不侵犯邻近组织:双侧咽隐
窝可被挤压狭窄但轮廓清晰; 咽后壁肌间脂肪间隙完好 颅底骨质无破坏 颈部无肿大淋巴结 增强见垂直明暗相间条索状 结构
鼻咽血管纤维瘤
多见于10-25岁青年男性 反复鼻腔、口腔出血 多起源于蝶腭孔区 骨质受压,吸收破坏 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
>喉咽>甲状腺 发病年龄: ➢ HL:20-24岁或80-84岁(双峰),极少见于5岁以内 ➢ NHL :50-60岁
临床表现
系统性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疲惫、皮肤瘙痒、 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者多种并存
颈部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造成临近 组织压迫、阻塞症状:异物感、喘息等
女 69岁 左耳闷1月余
鉴别诊断
颈部: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颈部淋巴结结核 颈部Castleman病
鼻咽部:
鼻咽癌 腺样体肥大 鼻咽纤维血管瘤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灶 淋巴结坏死较常见,增强不均匀强化,强化与原发灶类似 部分可融合,境界欠清
颈部淋巴结结核
以儿童、青年人多见,可有结核中毒症状 单侧,多发、多组淋巴结肿大 可见斑点状钙化,中央坏死,环形强化 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表现,如肺部、咽部和喉结核等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NK/T细胞淋巴瘤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 套细胞淋巴瘤 ➢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 滤泡性淋巴瘤 ➢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概述
HL主要为结内淋巴瘤(>90%) NHL约65%为结内淋巴瘤, 25%-30%为结外淋巴瘤 颈部结外发病率:Waldeyer环>鼻窦>唾液腺>口腔
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
➢ 参照TNM分期,描述原发肿瘤的部位、大 小、数目、侵犯范围,包括颅底(翼突、 蝶骨周围、斜坡和颅底孔道)、鼻窦、海 绵窦和咀嚼间隙等
➢ 淋巴结的部位(分区)、个数、大小,以 短径测量描述
鼻咽癌TNM分期的影像表现
T分期 ➢ T1:局限于鼻咽部;可表现为鼻咽壁增厚或局部结节 ➢ 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以双侧翼内板后缘
➢ 近似漏斗形,清楚显示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 ➢ 内容: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的分支
PPF: 翼腭窝 PPC: 翼腭管 GPC: 腭大管 LPC: 腭小管
蝶腭孔
➢ 位置:蝶窦底外下方 ➢ 大小: 上下径5-10mm ➢ 形态:呈不规则形 ➢ 内容物:蝶腭血管和鼻上、鼻腭神经 ➢ 横、冠状面,以冠状面佳
T3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 据、单一前组或后 组颅神经损害、颅 底、翼突区、翼腭 窝受侵
NPC ’08 T 分期 NPC ’92 T 分期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 、翼外肌及以外的 咀嚼肌间隙、颅内
(海绵窦、脑膜等)
T4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 损害、副鼻窦、海 绵窦、眼眶、颞下 窝;直接浸润至第 1 、2 颈椎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且直径≤3CM
N0 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 上颈淋巴结,直径 < 4cm,活动
NPC ’08 N 分期
NPC ’92 N 分期
N2 双侧1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或直径>3cm; 或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区、Ⅴb区转移淋 巴结
(RTOG: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
NPC ’08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淋巴结转 移) # N3行胸部CT检查 以排除纵隔淋巴结 和肺转移
➢ 淋巴结的部位(分区)、个数、大小,以 短径测量描述
鼻咽癌TNM分期的影像表现
T分期 ➢ T1:局限于鼻咽部;可表现为鼻咽壁增厚或局部结节 ➢ 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以双侧翼内板后缘
➢ 近似漏斗形,清楚显示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 ➢ 内容: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的分支
PPF: 翼腭窝 PPC: 翼腭管 GPC: 腭大管 LPC: 腭小管
蝶腭孔
➢ 位置:蝶窦底外下方 ➢ 大小: 上下径5-10mm ➢ 形态:呈不规则形 ➢ 内容物:蝶腭血管和鼻上、鼻腭神经 ➢ 横、冠状面,以冠状面佳
T3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 据、单一前组或后 组颅神经损害、颅 底、翼突区、翼腭 窝受侵
NPC ’08 T 分期 NPC ’92 T 分期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 、翼外肌及以外的 咀嚼肌间隙、颅内
(海绵窦、脑膜等)
T4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 损害、副鼻窦、海 绵窦、眼眶、颞下 窝;直接浸润至第 1 、2 颈椎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且直径≤3CM
N0 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 上颈淋巴结,直径 < 4cm,活动
NPC ’08 N 分期
NPC ’92 N 分期
N2 双侧1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或直径>3cm; 或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区、Ⅴb区转移淋 巴结
(RTOG: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
NPC ’08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淋巴结转 移) # N3行胸部CT检查 以排除纵隔淋巴结 和肺转移
鼻咽癌影像诊断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a:咽后淋巴结 N1b:单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小 于3cm; N2: 双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 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Ⅳ、Ⅴb区 Ps:淋巴结转移由上而下循 序性转移,极少跳跃性转移
颈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
❖ 1.横断面:淋巴结最小径≥10mm; ❖ 2.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 3.同一高危区域≥3个淋巴结,其中一个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8mm
T3:侵犯颅底、翼内肌;
T4: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间 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根据第 6 版鼻咽癌 AJCC临床分期系统,鼻咽癌颅底 骨质破坏和或鼻窦受侵划为 T3,颅神经受累被划为T4
T1期:局限于鼻咽
左耳鸣伴听力下降
放疗后2个月
T1期:局限于鼻咽
男性,44岁,发现右颈肿物4个月
MR报告模版
❖ (2)淋巴结:分布特点(成串、成簇肿大淋巴结), 各组具体描述。咽后淋巴结应分口咽上下平面。 测量最大者的最大横断面的最大径和最小径 (Ser.,Image)。重点描述典型淋巴结的特点, 即包膜外侵(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 模糊或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及累及邻近结构)、 坏死及强化。面部、皮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
(高危区定义:N0者,II区;N+者,转移淋巴结的下一站) ❖ 4.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
部消失;淋巴结融合); ❖ 5.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
颈部转移淋巴结
包膜外侵征 淋巴结边缘出现粗细不一
毛刺 周围脂肪模糊或消失 不规则强化
颈部转移淋巴结
灶、淋巴结的强化模式及肿瘤蔓延颅神经周围等是必不可少的。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
63610 鼻咽癌至鼻腔
放疗后随访
•肿块消退获残存 •放疗后复发 •颅底改变 •放疗相关肿瘤
•放疗后纤维化 •腔壁软组织萎缩 •放射性脑损伤 •副鼻窦炎性渗出
推荐放疗后3月初始复查,头2年内 每6月复查一次
肿块消退
放疗后随访
萎缩
放疗后随访
放疗后随访
复发
T2W偏高信号 肿瘤复发
淋巴结复发
放疗后随访
CT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CT
CT骨窗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NP顶侧壁为上缩肌、淋巴组织
垂体柄 蝶窦
卵圆孔
上颌N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A
T1WI T1WI+C
•咬肌间隙(颞下窝)
前界:上颌窦后壁 外界:颧弓 内后:与咽旁间隙比邻
•含下颌骨、翼内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上部
–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 侧咽隐窝
–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 翼外肌、颞肌、咬肌
CT
T2WI
T1WI Gd+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口咽 交界处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周围肌肉、脂肪间隙、颈动脉鞘受累) •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茎线(翼内板内侧与茎突外侧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连线,侵犯后鼻孔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前至后鼻孔
后鼻孔、头长肌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放疗后随访
•肿块消退获残存 •放疗后复发 •颅底改变 •放疗相关肿瘤
•放疗后纤维化 •腔壁软组织萎缩 •放射性脑损伤 •副鼻窦炎性渗出
推荐放疗后3月初始复查,头2年内 每6月复查一次
肿块消退
放疗后随访
萎缩
放疗后随访
放疗后随访
复发
T2W偏高信号 肿瘤复发
淋巴结复发
放疗后随访
CT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CT
CT骨窗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NP顶侧壁为上缩肌、淋巴组织
垂体柄 蝶窦
卵圆孔
上颌N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A
T1WI T1WI+C
•咬肌间隙(颞下窝)
前界:上颌窦后壁 外界:颧弓 内后:与咽旁间隙比邻
•含下颌骨、翼内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上部
–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 侧咽隐窝
–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 翼外肌、颞肌、咬肌
CT
T2WI
T1WI Gd+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口咽 交界处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周围肌肉、脂肪间隙、颈动脉鞘受累) •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茎线(翼内板内侧与茎突外侧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连线,侵犯后鼻孔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前至后鼻孔
后鼻孔、头长肌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率位 居此部位恶性肿瘤第二位,该肿瘤侵犯范围 较大,常填塞鼻咽与口咽腔,并伴发有全身 性淋巴结肿大;
❖ CT和MRI表现为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 组织肿块,鼻咽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所以顶后 壁受累最常见,因各壁淋巴管网相通,肿瘤可呈 弥漫性生长,对称性累及双侧,但其很少侵犯深 层结构如咽旁间隙,可能与肿瘤生长方式及颊 咽筋膜的阻挡有关。鼻咽淋巴瘤一般无颅底 骨质的破坏。
❖ CT增强:病灶呈明显强化。
鼻咽部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鼻咽部炎性病变
❖慢性鼻咽炎为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 织的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表现为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有结缔组织 及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鼻咽不适、鼻咽干燥、 回吸涕中带血、咽异物感、耳鸣、耳胀等多种 症状。
❖CT扫描: ❖鼻咽炎多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均匀增厚的对称 性软组织影,鼻咽侧壁对称,少数也可见单侧 鼻咽部软组织增厚。 ❖鼻咽炎增生的粘膜可使咽隐窝闭塞,但对周围 组织无浸润。 ❖增生组织或残留的淋巴组织有明显增强,一 般边界较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两侧肌 间脂肪间隙也完好,无骨损害的改变。
鼻咽癌倾向于黏膜下浸润生长是鼻咽癌的特征 之一,也是与鼻咽炎相鉴别的要点之一,比较鼻咽 部深层结构两侧是否对称,更有利于发现和鉴别 病灶。尽管鼻咽癌CT影像有其特征性,但由于鼻 咽炎CT有时也可见鼻咽腔两侧不对称,咽隐窝变 浅或消失,鼻咽后壁和/或鼻咽侧壁软组织增厚, 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CT征像有时相类似,尤其在 肿物增强不明显,未出现深层组织浸润,又缺乏典 型临床表现时,要作出正确鉴别有时较为困难,因 此,最后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图1 鼻咽腔内肿物,未侵及肌层 增强CT示病变呈中等度强化
图2 鼻咽壁弥漫增厚,以右侧壁及右后壁明显,侵及右侧咽旁间隙及颈动 脉间隙。
增强CT示病变呈中等度强化。
图4A,4B示鼻咽壁肿物侵及颞下窝、蝶窦、上颌窦,肿瘤沿蝶腭孔进入 右侧翼腭窝,向上侵及右侧眶下裂、眶尖、眶上裂、海绵窦及右侧颞叶。
鼻咽部淋巴瘤
鼻咽癌
❖鼻咽癌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 确,但与慢性炎性反应、遗传和EB病毒感染有 关。 ❖其病理类型中最多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其次 是未分化癌,腺癌发病率较低。
CT表现:
早期多局限于咽隐窝处,在黏膜生长,表现为 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中晚期因瘤体较大, 肿瘤向深部浸润,引起咽腔狭窄,鼻咽腔变形、 不对称;向咽旁生长可引起咽旁软组织及间隙 移位、变形甚至消失,进一步侵犯颈动脉鞘; 向前上生长可引颅底骨质破坏,颅内侵犯,引 起相应脑神经症状;鼻咽癌较小时就可引起颈 淋巴结转移,最常转移为咽后淋巴结。
图1:双侧鼻咽壁明显增厚,向两侧咽旁间隙突出,同时可见两侧腮腺内多发 结节及肿块。
图8:鼻咽部淋巴瘤累及口咽右前壁及左侧扁桃体,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
❖ 鼻咽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男 性,与鼻咽癌均有肿块并有骨质破坏的特 征,不同的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多为压迫 性骨吸收破坏,多有骨质变形,而鼻咽癌 为侵蚀性骨质破坏、消失;在CT增强扫描 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出现血管性增强效应。
图 1 - 3 :鼻咽纤维血管瘤。 图 1 :平扫轴位见以左侧翼腭窝、颞下窝为中心的软组织密度肿块。 图 2 、3 :增强后明显强化,肿块广泛累及左侧翼腭窝、颞下窝、鼻后
孔、上颌窦后壁、后组筛窦、蝶窦、眶尖、面颊部。
❖ CT平扫:肿瘤呈分叶状,经后鼻孔扩展至鼻腔、左侧翼 腭窝及颞下窝,翼腭窝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 塑形,上颌窦腔缩小,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
❖ CT和MRI表现为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 组织肿块,鼻咽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所以顶后 壁受累最常见,因各壁淋巴管网相通,肿瘤可呈 弥漫性生长,对称性累及双侧,但其很少侵犯深 层结构如咽旁间隙,可能与肿瘤生长方式及颊 咽筋膜的阻挡有关。鼻咽淋巴瘤一般无颅底 骨质的破坏。
❖ CT增强:病灶呈明显强化。
鼻咽部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鼻咽部炎性病变
❖慢性鼻咽炎为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 织的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表现为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有结缔组织 及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鼻咽不适、鼻咽干燥、 回吸涕中带血、咽异物感、耳鸣、耳胀等多种 症状。
❖CT扫描: ❖鼻咽炎多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均匀增厚的对称 性软组织影,鼻咽侧壁对称,少数也可见单侧 鼻咽部软组织增厚。 ❖鼻咽炎增生的粘膜可使咽隐窝闭塞,但对周围 组织无浸润。 ❖增生组织或残留的淋巴组织有明显增强,一 般边界较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两侧肌 间脂肪间隙也完好,无骨损害的改变。
鼻咽癌倾向于黏膜下浸润生长是鼻咽癌的特征 之一,也是与鼻咽炎相鉴别的要点之一,比较鼻咽 部深层结构两侧是否对称,更有利于发现和鉴别 病灶。尽管鼻咽癌CT影像有其特征性,但由于鼻 咽炎CT有时也可见鼻咽腔两侧不对称,咽隐窝变 浅或消失,鼻咽后壁和/或鼻咽侧壁软组织增厚, 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CT征像有时相类似,尤其在 肿物增强不明显,未出现深层组织浸润,又缺乏典 型临床表现时,要作出正确鉴别有时较为困难,因 此,最后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图1 鼻咽腔内肿物,未侵及肌层 增强CT示病变呈中等度强化
图2 鼻咽壁弥漫增厚,以右侧壁及右后壁明显,侵及右侧咽旁间隙及颈动 脉间隙。
增强CT示病变呈中等度强化。
图4A,4B示鼻咽壁肿物侵及颞下窝、蝶窦、上颌窦,肿瘤沿蝶腭孔进入 右侧翼腭窝,向上侵及右侧眶下裂、眶尖、眶上裂、海绵窦及右侧颞叶。
鼻咽部淋巴瘤
鼻咽癌
❖鼻咽癌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 确,但与慢性炎性反应、遗传和EB病毒感染有 关。 ❖其病理类型中最多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其次 是未分化癌,腺癌发病率较低。
CT表现:
早期多局限于咽隐窝处,在黏膜生长,表现为 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中晚期因瘤体较大, 肿瘤向深部浸润,引起咽腔狭窄,鼻咽腔变形、 不对称;向咽旁生长可引起咽旁软组织及间隙 移位、变形甚至消失,进一步侵犯颈动脉鞘; 向前上生长可引颅底骨质破坏,颅内侵犯,引 起相应脑神经症状;鼻咽癌较小时就可引起颈 淋巴结转移,最常转移为咽后淋巴结。
图1:双侧鼻咽壁明显增厚,向两侧咽旁间隙突出,同时可见两侧腮腺内多发 结节及肿块。
图8:鼻咽部淋巴瘤累及口咽右前壁及左侧扁桃体,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
❖ 鼻咽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男 性,与鼻咽癌均有肿块并有骨质破坏的特 征,不同的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多为压迫 性骨吸收破坏,多有骨质变形,而鼻咽癌 为侵蚀性骨质破坏、消失;在CT增强扫描 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出现血管性增强效应。
图 1 - 3 :鼻咽纤维血管瘤。 图 1 :平扫轴位见以左侧翼腭窝、颞下窝为中心的软组织密度肿块。 图 2 、3 :增强后明显强化,肿块广泛累及左侧翼腭窝、颞下窝、鼻后
孔、上颌窦后壁、后组筛窦、蝶窦、眶尖、面颊部。
❖ CT平扫:肿瘤呈分叶状,经后鼻孔扩展至鼻腔、左侧翼 腭窝及颞下窝,翼腭窝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 塑形,上颌窦腔缩小,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