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的解剖.ppt讲解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病例2:同一患者,蝶窦癌术后,鼻咽右侧壁仍见软组织肿物(黄
箭),右侧海绵窦外侧壁增宽、明显强化(红箭)。
编辑版pppt
52
病例3,肺癌脑转移:两侧海绵窦结构紊乱、增宽,明显强化(红箭), 右
侧小脑半球见转移灶(黄箭)。
编辑版pppt
53
非感染性及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Tolosa-Hunt 综 合 征
19
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增强扫描肿物不均匀强化,囊变区编无辑强版化pp,pt 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20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中 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中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起 自海绵窦间隙血管,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0.4% ~ 2.0 %, 是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最好发的部 位。
编辑版pppt
21
由于颅中窝血管、神经丰富,当鞍旁海绵状 血管瘤截面超过3cm时,会产生压迫症状,向 海绵窦生长可压迫Ⅳ、Ⅴ、Ⅵ对脑神经,前生长 可压迫视神经管,向鞍上池生长可压迫视交叉, 其临床症状有视物下降、复视、头痛、眼外肌运 动障碍等。
编辑版pppt
22
影像学表现:
①肿块常累及蝶鞍,鞍旁部分大,鞍内部分小,呈“横哑铃 状”改变;
编辑版pppt
9
脑膜瘤
脑膜瘤是鞍旁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多见于中老 年女性,高峰年龄在 41~ 50 岁。
脑膜瘤大部分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脑膜上 皮细胞群。
鞍旁脑膜瘤常沿脑膜向周围生长,前可达眶尖、 后可达斜坡,向外沿颅中窝底扩展,向内可累及鞍内。
编辑版pppt
10
虽然鞍旁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的一般特点, 多 数易于诊断, 但该区为脑膜瘤误诊的好发部位, 而 且其他肿瘤也常有类似脑膜瘤的表现, 需引起注 意。 动态增强有助于显示脑膜瘤的早期强化特点, 并可提示其硬度, 有助于手术方案制订。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ppt课件
海绵窦的内部血管和神经
海绵窦内部有重要的血管通过,如颈 内动脉,这些血管为脑组织提供血液 供应。
海绵窦内部的神经包括脑神经和植物 神经,它们参与各种生理活动和感觉 信号的传递。
03
海绵窦的应用解剖
海绵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海绵窦位于颅底中央,周围邻 近重要的脑神经和血管结构, 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
海绵窦血栓形成
总结词
海绵窦血栓形成是指海绵窦内的血管内形成 血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详细描述
海绵窦血栓形成通常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 损伤或感染等因素有关。血栓形成后,会导 致海绵窦内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一系列症 状,如头痛、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等。治疗 海绵窦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
治疗和手术取栓等。
海绵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诊断与治疗
通过对海绵窦的解剖和生理学研 究,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海绵窦相 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神经外科手术
了解海绵窦的毗邻关系和功能, 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药物研发
基于海绵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可以开发针对海绵窦相关疾病的 特效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海绵窦内部结构的变异
总结词
海绵窦内部的结构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变异,这可能影响其功能。
详细描述
海绵窦内部有许多复杂的管道和皱褶,这些结构和海绵窦的功能密切相关。然而,这些结构在不同个 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这可能影响海绵窦的功能。了解这些变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绵窦在人体中 的功能和作用。
海绵窦毗邻关系的变异
结构
海绵窦内有多个小梁和腔隙,这些结 构有助于增加窦壁的弹性,减少血液 流动的阻力。
[医学]颅底应用解剖-海绵窦(省立医院)
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 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分脑颅骨(8块)和面 颅骨(15块) 重要的骨性标志
枕外隆凸、乳突、颧弓、外耳门、眶缘、眉弓、眉间、下颌 角、舌骨
脑颅骨
不成对的(4块)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 对的(2对)有颞骨和顶骨。
蝶
筛
骨
骨
顶
额
骨
骨
蝶 骨
颞 骨
冠状缝
矢 状 缝
人字缝
1.顶面观(内面) 上 矢 状 窦 沟
颗 粒 小 凹
2.后面观 枕外隆凸 上项线 下项线
枕外隆凸
3.颅底内面观
(1)颅前窝:
①鸡冠,②筛孔
(2)颅中窝:
①蝶骨体,②垂体窝,③视神经管,④颈动脉沟,⑤眶上 裂,⑥颈动脉管内口,⑦圆孔,⑧卵圆孔,⑨棘孔,⑩三 叉神经压迹
(3)颅后窝:
组成:额骨、筛骨、蝶骨、颞骨及枕骨等
(一)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1 大脑额叶 脑脊液鼻漏 2 筛板位于中央,筛孔,嗅神经根丝 3 鼻腔及眼眶 鼻腔和眼周围出血
嗅觉障碍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三叉神经压迹 内耳门 舌下神经管内口 枕骨大孔
上矢状窦沟
鸡冠
筛板 筛孔
视神经管 垂体窝
枕 骨
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份。 额骨
颞骨
参与构成颅底
和颅腔的侧壁,
乳
分为:
突
鳞部
鼓部 岩部
鳞 部
鼓 部
岩 部
筛骨 位于两眶之间,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
筛 板
筛
鸡冠
骨
迷
路
垂 直 板
蝶骨 位于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病例2:真菌性脑膜炎,右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红箭),右侧眶尖脂肪 信号消失(黄箭)。
血管性病变
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即颈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 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 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 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 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
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迅速好转。该病属临床少见病,易误诊、
漏诊。
Tolosa-Hunt 综 合 征
THS 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更多倾向于与免疫 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大量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组成的肉芽肿样病变, 可引起某些颅神经受压及颈内动脉狭窄。
国际头痛协会于 2005 年提出的 THS 诊断标准: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左侧海绵窦受累,正常结构显示不清(红 箭)。
转移瘤
转移瘤多见于老年。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和颅
内其他转移灶, 鼻咽癌直接侵犯者易于诊断。无原
发肿瘤病史和其他转移灶时诊断困难。
病例1:鼻咽癌直接侵犯海绵窦;患者,男,22岁,鼻塞及右侧面部麻木2个月, CT示鼻咽顶壁及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周围发多骨质破坏,MR呈等T1等T2信 号。
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
层疏松,外层厚韧。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 在后床突 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
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
眼科领域应用背景介绍
眼部疾病的多样性
海绵窦作为眼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道,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密切相关。
眼科手术的复杂性
海绵窦的解剖结构复杂,涉及眼部手术时需要精确掌握其结构和毗 邻关系,以确保手术安全。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海绵窦的精细结构和毗邻关系的认 识更加深入,为眼科手术提供了更准确的指导。
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的各种疾病。
02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症、癫痫等。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头痛、眩晕、运动障
碍、感觉异常、认知障碍等。
海绵窦对神经系统影响机制
海绵窦是位于颅底深处的一对静脉血管丛,与颅内静脉系统密切相关。
海绵窦通过引流颅内静脉血液,维持颅内压力的稳定,保证大脑的正常生 理功能。
变可能影响眼外肌的功能。
前沿研究成果分享
海绵窦的影像学研究
利用高分辨率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海绵窦进行精细 成像,揭示其内部结构和毗邻关系,为眼科手术提供准确 的解剖学依据。
海绵窦的显微外科研究
借助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技术,对海绵窦进行精细的解剖和 分离,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提高眼科手术的精准度和 安全性。
虚拟现实技术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海绵窦的三维模型,实现对其内部结构的 交互式探索和分析。
生物力学模拟
通过生物力学模拟技术,分析海绵窦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和变形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4
海绵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 及影响机制
Chapter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01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海绵窦区的解剖
海绵窦区的解剖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 ,CN)以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而倍受重视,自1734年Winslow对其命名以来,一直是解剖学、颅底外科学重点研究的部位,Parkinson称其为“解剖学的珠宝箱”。
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普遍应用和颅底外科走向成熟,对海绵窦解剖研究更加深入细致。
海绵窦一词最早被Winslow引入文献,认为这种鞍旁充满静脉血的小梁纤维结构类似于阴茎海绵体,故命名为海绵窦。
这一错误概念直到200多年后Parkinson第一次在活体上进入海绵窦手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才得以纠正,他发现海绵窦内并无网状纤维组织,也不是双层硬膜间的静脉窦。
1949年,Taptas通过对成人新鲜标本、新生儿和胎儿标本的解剖观察,提出了一个与以前不同的概念:所谓海绵窦就是一个由硬膜皱璧分开形成的硬膜外间隙,它不是一个静脉窦,而是静脉丛,颈内动脉和静脉丛的关系是毗邻关系。
Parkinson早年也认为海绵窦是一个静脉囊,1973年他用静脉腐蚀标本重新认识到海绵窦是由粗细不等的静脉所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静脉丛,多次分支,又多次汇合,不完全地包绕着颈内动脉,蝶鞍侧方的静脉通路是一个静脉网。
在对新鲜标本的显微观察中,发现海绵窦内存在有脂肪组织,认为“海绵窦”的提法不妥,是导致对这一部位解剖概念理解的一大障碍,容易使医科学生,甚至外科医师产生错误的印象。
Taptas曾建议使用“硬膜骨膜室”替代,Parkinson,Kim等认为应将“海绵窦”改为“鞍旁结构。
Parkinson提出海绵窦实际上是从眼眶到骶骨这条细长神经轴硬膜外结构的一段,共性就是都有无瓣的静脉丛、动脉、神经和脂肪组织。
尽管许多文献仍沿用海绵窦这一术语,海绵窦已经被大家接受和应用。
海绵窦的位置及形态海绵窦位于中颅窝底垂体窝的两旁,其前方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后方至后床突和岩骨尖部,外侧为颞叶内面硬脑膜,内侧为蝶鞍垂体;内下侧为蝶窦的薄骨质和骨膜。
海绵窦的解剖讲解
Parkinson早期认为海绵窦是一个静脉囊,颈内动脉穿行其中,如 果该段颈内动脉任何部位破裂,血液都会进入周围的静脉窦而形成动 静脉瘘。1973年,他用静脉腐蚀标本重新认识到,海绵窦是一个包含有 静脉血管丛、颈内动脉、脂肪、结缔组织以及有或无髓鞘神经等结构 的腔隙;其内是由粗细不等的静脉所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静脉丛,反复 分支吻合,不完全包绕颈内动脉。蝶鞍侧方的静脉通路是一个静脉网。 此后,他又指出解剖所见的纤维小梁,只是不同断面的静脉而已。建议 可以用蝶鞍外侧腔隙的名称来代替海绵窦。
Lang等指出,成人的海绵窦是一个具有三角形边界的充满血液的 间隙,由垂体囊、蝶骨骨膜和海绵窦的硬脑膜组成,只有在胎儿和儿童, 有时能在海绵窦内见到静脉支。
Harris用显微解剖技术研究后发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 神经眼支和上颌支被包埋在海绵窦外侧壁内行走,而颈内动脉和展神 经在海绵窦腔内行走。二者与外侧壁之间存在着一个狭窄的间隙。但 Belford认为,颈内动脉(ICA)和展神经都在外侧壁上走行,且成为外侧 壁的一部分。
? 高倍镜下这些规则的横截面内呈滤泡样结构,四周可见完整 比较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在各滤泡样结构之间,可见被苏 木素沾染的细胞核,在各滤泡内可见有主要呈伊红染色的短 截面。此结构是外周神经。但是这样的横截面结构在外侧壁 上数目较多。其中25束包裹在共同的一个外膜里面,从分布 位置可以颅中窝底、蝶鞍和垂体(垂体窝)的两侧,蝶窦外侧壁的 外方,前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内侧部,后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的形态
? 海绵窦系前、后狭长的不规则的六面体结构(上下壁、外侧壁、内侧 壁、前后壁),平均长21.1±3.2mm,宽8.7±0.7mm,外侧壁高 14.7±3.3mm,内侧壁高16.4±1.3mm。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 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
海绵窦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海绵窦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
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图16)。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长约2cm ,内外宽1cm 。
在横切面上,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外侧壁较厚,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疏松,外层厚韧。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在后床突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
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海绵窦的内容物及其毗邻关系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一些脑神经通过,其外侧壁与Ⅲ~Ⅵ对脑神经的行程关系密切,在临床上颇为重要。
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颈内动脉在窦内上升并折转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
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和眼神经(居下)。
海绵窦的引流引流至海绵窦的静脉包括:眼上静脉,部分或全部眼下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半球额叶眶面静脉和蝶顶窦(伴随脑膜中动脉)。
海绵窦内的血流方向,主要是向后经岩上窦、岩下窦分别汇入乙状窦或横窦和颈内静脉。
海绵窦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十分广泛。
向前经眼上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
向上经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
向后经岩上窦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
海绵窦与临近的硬脑膜窦及颅外静脉的广泛交通,在侧支循环方面有重要意义,也是在面部感染时可能诱发颅内感染的解剖学基础;也是颈动脉海绵窦瘘时静脉回流的解剖学基础。
海绵窦综合征临床解剖ppt课件
第2讲 海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
一、海绵窦解剖特点
(一)海绵窦的位置、形态 1. 位置
位于蝶鞍两侧 内下方毗邻蝶窦
2. 形态 2×1cm
两层硬脑膜间的不规则腔隙 环状窦
第2讲 海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
一、海绵窦解剖特点
(二)海绵窦与颈内动脉的关系 1. 形态
颈内动脉穿经海绵窦的一段 多呈弯曲形态
由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减缓脉搏机制遭到损害,脉搏经海绵窦传 至眼球,导致搏动。
第2讲 海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
二、海绵窦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
3. 眼结膜充血、水肿
眼静脉淤血,导致眼结膜充血水肿。
4. 眼球运动障碍
因动眼、滑车、展神经受累,眼外肌麻痹,伴复视、上脸下垂。 因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受累,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调 视反射消失。
章节导航
第2讲 海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
一、海绵窦解剖特点
(三)海绵窦与脑神经的关系 3. 海绵窦后部(后床突→岩部尖)外侧壁
由上而下为:滑车N、眼N、上颌N
章节导航
第2讲 海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
一、海绵窦解剖特点
(四)Parkinson 海绵窦三角
上界:动眼N、滑车N 下界:展N、眼N 后界:鞍背、斜线 临床意义
第2讲 海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
二、海绵窦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
5. 视力障碍
①视网膜淤血
②继发性青光眼
③角膜炎 角膜混浊 ④视神经乳头水肿
⑤颅压升高 视神经缺血
6. 鼻出血
海绵窦内压升高,导致鼻腔、鼻旁窦黏膜下静脉扩张、破裂。
第2讲 海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解剖学
二、海绵窦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
7. 头痛
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受累,伴角膜反射消失。
海绵窦断面影像解剖与常见病诊断
714丝盟堂塞堕!!!!至!旦箜!!鲞笙!塑曼!尘!!里望笪竺!』!!!!!!!y!!!!!蔓!:!海绵窦断面影像解剖与常见病诊断全冠民,袁涛,高丽娟,赵宁,王巍巍【中图分类号】R814.4Z;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313(2010)07—0714—05海绵窦是位于颅底中央深在的复杂静脉结构,多种病变可来自海绵窦或侵犯海绵窦,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客观上使临床对海绵窦解剖及病变显示的要求日益增高。
近年来断面影像学(主要是CT和MRI)技术的发展对海绵窦正常解剖的研究及疾病的诊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m21。
海绵窦的断面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正常解剖CT检查宜采用多层螺旋CT,常规增强扫描,层厚为0.50~1.25mm,横轴面为主,包括标准算法和骨算法。
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其它后处理。
显示海绵窦区血管病变可采用CT血管成像,使用减影技术以去除鞍区骨质的影响。
MRI检查包括常规T1wl、T:w1、FLAIR、MR血管成像及增强T—Wl,层厚为3mm,增强扫描需加脂肪抑制,薄层扫描采用3D采集,扫描范围从眶尖至桥前池。
观察三叉神经时除了常规横轴面扫描,还可增加沿三叉神经长轴走行的斜矢状面扫描‘2,“。
海绵窦为两层硬膜构成的窦榉间隙,实际上为不规则小静脉网络,位于蝶鞍两侧,左右两侧海绵窭于鞍隔下方经前、后海绵间窭(或称冠状窦)、基底静脉从相互连接,其前方接受眼静脉和蝶顶窦血液、后方接受颡叶静脉引流。
下丘脑静脉也注入海绵窦,经岩上窦、岩下窦及翼丛引流。
海绵窦外侧壁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为沿硬脑膜的延续、内层为海绵寞外侧壁走行的神经及其鞘膜。
海绵安范围从眶尖一眶上裂延伸至Meckel腔后缘。
横径5~7mm、高径5~8mm,前后径10b15mm。
颈内动脉是其内主要结构,第Ⅲ、Ⅳ、V1及V2颅神经位于海绵窦侧壁(动眼神经三角),第Ⅵ对颅神经位于颈内动脉下外侧(图1)。
・图文讲座・CT平扫示海绵窦密度近似脑皮质,其外侧壁为线状稍高密度的硬脑膜自眶尖延伸至小脑幕,内侧壁显示不清,海绵窦后部可见卵圆形较低密度的Meckel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ptas(1949)通过对成人新鲜标本、新生儿胎儿标本的解剖观察,提出 了一个与前不同的概念:所谓海绵窦就是一个由硬膜皱襞分开形成的硬膜外 间隙,它不是一个静脉窦,而是静脉丛,颈内动脉和静脉丛的关系是毗邻关系。
海绵窦后壁的解剖
由颞骨岩尖、后床皱壁、鞍背余坡外上部之间的硬脑膜内层构成。 展神经于后床突下平均15.7(12.5~20.5)mm处穿过鞍背下方的 硬膜,先在基底窦内或其外侧向外上行约4.04(1.9~6.3)mm,穿 过上蝶岩韧带下方,到Dorollo管,然后成一角度折向前入海绵 窦。上蝶岩韧带附着于颞骨岩部与后床突下的鞍背。 Dorollo管 位于上蝶岩韧带,颞骨岩尖和鞍背三者之间,展神经与此管底的 骨膜密着而固定。
海绵窦上壁的分区
•用平行于床突间韧带的直线和前床突内缘把CS上壁分成三区:后 面的动眼三角、前内侧的颈内动脉三角和前外侧的床突区。 •以前、后床突连线为界,前内侧为鞍隔区,后外侧为盆区。 •动眼神经通常于盆区的前外侧入海绵窦。
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
位于眶上裂与岩尖之间,平直或稍凹陷。海绵窦的外侧壁由内外两层硬脑 膜构成:外层光滑较厚,完整而坚韧,邻近脑,与颅中窝、前床突、蝶鞍、 斜坡和天幕的硬脑膜连续;内层疏松较薄而脆弱,不完整,呈筛孔样,与 覆盖颞骨、斜坡和蝶骨的骨膜连续,形态及结构不规则,变异大,构成Ⅲ、 Ⅳ、Ⅴ(三叉神经眼支)神经鞘外层,其间有松散的网状结构(网织膜)相连。 (内层主要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的神经鞘 及神经鞘间的网状膜构成。)除在前床突下,滑车神经与动眼神经交叉 的部位外层与内层粘着较紧密外,其它部位内、外层间松散连结,容易分 离。剥离海绵窦外侧壁外层之后即可看清海绵窦外侧壁的有关三角。
海绵窦外侧壁的两层硬脑膜间从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 经眼支、三叉神经上颌支、三叉神经下颌支;海绵窦内有展神经。其中动 眼神经、滑车神经从后上向前下紧贴前床突外下侧进入眶上裂,而三叉 神经的眼支、展神经则从眶上裂的下方进入海绵窦的两层硬膜间这种潜 在的间隙。
外侧壁外层有大脑中浅静脉(CMSV)末段注入的共22侧,有CMSV 3l支, 其中18支CMSV(58.06%)不是直接注入海绵窦,而是注入外层与内层间的 一个狭长的表腔。该表腔通常在Parkinson三角或Mullan三角内,并有 开口在内层与海绵窦交通,出现率31.3%。表腔长17.2士4.5mm,宽7.4 士2.lmm,距海绵窦上缘8.4士4.5mm。表腔表面较其它部位的硬膜发暗, 有散在粗大的纤维覆盖。
海绵窦的上壁和外侧壁都具有两层结构,浅层光滑致密,由 硬膜层构成。深层较薄,不完整。
海绵窦前壁的解剖
海绵窦的前壁较特殊.它的外侧为眶上裂的内侧部,海绵窦借此与 眶内相联系;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分别通过海绵 窦的外侧壁和前下腔聚集在眶上裂内侧入眶,前壁的内侧邻接蝶 窦,在有些标本中,前壁的外侧还与充分发育的筛窦相接。
海绵窦周壁的厚度
海绵窦内侧壁、上壁和外侧壁的厚度分别为 (156.9±32.7)μm、(1130.4±97.6)μm和 (821.3±54.3)μm。海绵窦内侧壁与上壁和外侧壁之间的 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上壁与外侧壁之间 的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CS后壁位于后颅窝中,其上边是后岩床皱襞,内接基底窦,下接岩 下窦。其中间有外展神经穿过进入CS内。在三叉根后外,有一支 岩静脉进入岩上窦中。
海绵窦下壁的解剖
由硬脑膜外层即颅底骨膜构成,与蝶窦以薄骨片相隔,在 前、后床突连线的中点冠状面上,下壁斜线平均长 15.6(11~23) mm,一般与外侧壁在三叉神经上颌支和上颌 支入颅孔处的外侧缘相遇,少数在内侧缘即相遇。
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
海绵窦内侧壁实际上是由鞍膈发出的纤维构成的薄壁,鞍膈愈近膈孔 愈薄,海绵窦内侧壁的纤维,不是从膈孔边缘发出,而是在鞍膈走向膈 孔的中途发出,即在垂体的周边发出,并走向蝶鞍底。它还构成前海绵 间窦的后壁,后海绵间窦的前壁,下海绵间窦的上壁。
CS的内壁实际为CS与垂体间的分隔,上份为硬膜皱折,与鞍膈相延续; 下份为硬膜外层(骨内膜),与CS底的硬膜层相延续。
Parkinson早期认为海绵窦是一个静脉囊,颈内动脉穿行其中,如 果该段颈内动脉任何部位破裂,血液都会进入周围的静脉窦而形成动 静脉瘘。1973年,他用静脉腐蚀标本重新认识到,海绵窦是一个包含有 静脉血管丛、颈内动脉、脂肪、结缔组织以及有或无髓鞘神经等结构 的腔隙;其内是由粗细不等的静脉所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静脉丛,反复 分支吻合,不完全包绕颈内动脉。蝶鞍侧方的静脉通路是一个静脉网。 此后,他又指出解剖所见的纤维小梁,只是不同断面的静脉而已。建议 可以用蝶鞍外侧腔隙的名称来代替海绵窦。
海绵窦是随着脑的发育,硬脑膜在该处折叠而形成的呈不规则的五面 体形的间隙。五个壁是:内侧壁、外侧壁、后壁、下壁、上壁。一般 认为上壁、后壁、外侧壁的外层和内壁上份由硬脑膜内层构成;下壁 及内壁下份由硬膜外层(颅底骨膜)构成;内侧壁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 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为邻。
海绵窦上壁的解剖
由硬脑膜内层构成。呈纵长的四边形。内侧界为后床突与颈内动脉C2 起始部内侧缘连线,长12.9士2.3mm,外侧界为前岩床皱壁和前床突外 侧缘,长22.2士3.3mm。前界在两侧颈内动脉C2起始部的前缘连线上; 后界为后岩床皱壁。上壁在前、后床突连线中点处宽为8.2士1.3mm。 在上壁有动眼神经、颈内动脉和滑车神经出入。
⒈动眼神经;⒉滑车神经;⒊三叉神经; ⒋展神经;⒌三叉神经下颌支⒍颈内动 脉,⒎三叉神经眼支;⒏三叉神经上颌 支;P:Parkinson三角;M: Mullan三角
海绵窦的外侧壁(冠状断面)
海绵窦外侧壁外层硬膜翻 开后所显示的结构
颞极硬膜索带
海绵窦的外侧壁结构
⒈动眼神经; ⒉滑车神经 ⒊展神经; ⒋三叉神经眼支; ⒌三叉神经上颌支; ICA颈内动脉; SP.S:蝶窦; SC:表腔; SI:表层; dl:深层
显示自海绵窦内外侧膜交接处的第 二段直接进入窦内所见。可显示眼 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⑵、动眼 神经⑴、颈内动脉水平段及前区、 前下间隙。
显示从下向上解剖海绵窦,可见中颅底硬 脑膜有2层(脏层、颅底层),在眼神经、 半月节上缘颅底层不再向上延伸,而与眼 神经包膜相融合。图中显示硬脑膜的颅 底层已被打开,脏层向上翻起。海绵窦外 侧膜的内层完整地与硬脑膜脏层分离,透 过内层可见动眼神经、滑车神经。1.硬 脑膜脏层,2.海绵窦外侧膜的内层。
海绵窦的解剖
Anatomy of 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的概念
海绵窦是一团围绕颈内动脉的粗细不等的静脉丛,相邻 的静脉管互相粘着形成小梁样结构。海绵窦并非单纯的静 脉通道,它由小梁结构组成,外被硬脑膜所包围。
组织切片的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窦
低倍镜下可以看到海绵窦有内外侧壁,其由一个宽大的主腔 及外侧壁上很多的网络样静脉腔组成。外侧壁上可以看到有 小的动脉管腔及静脉管腔。在外侧壁上可以看到许多被横切 的圆形或椭圆型截面,这些截面呈束状,每截面或数个截面皆 包有结缔组织被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绵窦的位置
海绵窦位于颅中窝底、蝶鞍和垂体(垂体窝)的两侧,蝶窦外侧壁的 外方,前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内侧部,后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的形态
海绵窦系前、后狭长的不规则的六面体结构(上下壁、外侧壁、内侧 壁、前后壁),平均长21.1±3.2mm,宽8.7±0.7mm,外侧壁高 14.7±3.3mm,内侧壁高16.4±1.3mm。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 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
Umeansky叙述海绵窦中存在一个隔,将其分为两个腔,浅而窄者称表 腔,深而宽广者称主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在 隔中行走。同时认为海绵窦外侧壁由两层组织构成,即硬膜表层和由上述 4根神经鞘膜及鞘膜间的网状纤维组成的深层。切开表层后比较容易与深 层分离。两层之间有表腔,有大脑中静脉(CMSY)注入,进行海绵窦手术可 能首先遇到表腔出血,然而并未真正进入海绵窦。
Lang等指出,成人的海绵窦是一个具有三角形边界的充满血液的 间隙,由垂体囊、蝶骨骨膜和海绵窦的硬脑膜组成,只有在胎儿和儿童, 有时能在海绵窦内见到静脉支。
Harris用显微解剖技术研究后发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 神经眼支和上颌支被包埋在海绵窦外侧壁内行走,而颈内动脉和展神 经在海绵窦腔内行走。二者与外侧壁之间存在着一个狭窄的间隙。但 Belford认为,颈内动脉(ICA)和展神经都在外侧壁上走行,且成为外侧 壁的一部分。
滑车神经的走行变异较大,影响Parkinson三角的大小,在动眼神经与 滑车神经之间也出现一个三角形的间隙,在个别的标本中甚至大于 Parkinson三角,此三角的出现率为58.33%,前上界为动眼神经的下缘, 下界为滑车神经的上缘,后上界为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在上壁入口之间 的距离 。
⒈动眼神经;⒉网状膜;⒊滑车神经; ⒋展神经;⒌表层:⒍三叉神经眼支, ⒎垂体;⒏颈内动脉;⒐蝶窦
胎儿CS的实质主要由形态及大小不一的血窦组成,管径粗细不匀,直 径20~150μm,彼此在不同方位相互吻合,构成海绵样结构。血窦表面凹 凸不平,可见内皮细胞核压迹,呈泪滴样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各海绵样 结构间有间隙,宽窄不一,可见微静脉和动脉小分支穿行其间。(图1~4)
图1 血窦彼此吻合形成海绵样结构,SEM,×100.
对海绵窦的认识
Ridlcy(1695)对此区域进行了描述,注意到了海绵间窦的存在,但他并 没有称其为海绵窦,而总称其为总窦。Winslow(1732)率先提出海绵窦这一 名词。他在研究海绵窦时发现,颈内动脉浸泡在静脉血中,该窦内有众多的 纤维小梁,窦腔被分割成互相连接的网眼样的小腔隙,颇似海绵故称该窦为 海绵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