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黄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耿雪梅邱瑛来源:《对外经贸》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山作为天下名山之一,是人们心中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来黄山风景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通过对黄山旅游风景区发展现状的研究,探究风景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突破交通瓶颈,增强旅游便利性;进一步提升景区导游服务质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2-0119-02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ourism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Huangshan,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in the world, is 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the heart of people. In recent years, Huangshan Scenic Are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shan Scenic Spot, it explor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epth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breakthrough traffic bottlenecks and enhance tourism convenienc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cenic guide service quality;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Keywords: Huangshan; Scenic Area; Tourism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使之享誉世界。

黄山市发展几点建议

黄山市发展几点建议

黄山市发展几点建议黄山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在不能大力发展工业情况下,只能依靠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其他第三产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要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及规划。

第一、对于旅游业,建议加速推进我市旅游资源的头衔申报,以世界遗产、文化名城名镇街区、5A景区、全国旅游度假区等知名头衔)1、加速推进歙县古城墙与南京古城墙、省内寿县古城墙、凤阳中都古城墙及其他相关城市的明清古城墙的世界遗产申报。

2、积极推进齐云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如有机会可加入丹霞地貌第二批拓展申遗。

3、联合绩溪、旌德、婺源推进黄山其他古村落(南屏、屏山、卢村、关麓、唐模、呈坎、西溪南、棠樾、许村、雄村、昌溪、黄村、历溪村等)参与拓展皖南古村落世界遗产。

4、推进徽州的古道、水道、登山道加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或者单独申遗项目,提高知名度。

5、增加黄山市古水利灌溉遗产、农业遗产的申报,主要推进黟县横沟、宏村水系、歙县渔梁坝、联村堨、大姆堨、小姆堨及徽州区的雷堨的世界灌溉遗产申报,加速休宁泉水鱼的世界农业遗产申报。

6、加快黟县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速度,以及尽快启动祁门县、休宁县、屯溪区、太平城的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7、加快黄山市更多的5a景点、全国旅游度假区申报。

8、加速推动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第二、对于金融业,1、建议黄山市建立自己的股份制银行,可以将三区四县的农商行和村镇银行,重新组建新的市级层面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取名黄山银行或者徽州银行。

2、建议黄山选择一些优质企业,积极增资扩股、主板上市,增加上市公司数。

第三、对于教育业,加大引进知名高校在黄山市设立分校,吸收高端人才。

第四、发展黄山交通板块,在黄山已经开工建设的昌景黄高铁、池黄高铁后,建议加快宁宣黄(大部分不在我市,主要是绩黄之间的5、6线)、杭临黄建设,加快规划宿望宣、六安景的安景段、黄衢金的建设,以及市内市域旅游铁路建设。

加快黄山机场的搬迁。

第五、旅游企业的发展规划,1、黄山市三区四县很多景点都是,村办企业,个人承包,甚至外地投资资金很少,建议各区县,以政府名义牵头组建自己旅游集团,类似徽黄旅游集团,统一营销宣传,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才有实力能与知名的旅游企业合作,希望黄山有多家类似,黄山旅游集团、徽黄旅游集团的企业。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奇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

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要借助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中国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

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三、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主题定位:中国画里乡村——徽州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桃源意境以区别于江浙风情,并突出“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树立集自然生态美、生活方式美、文化艺术美于一体的大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规划文本规划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零六年九月项目名称: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项目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法人代码:72146607—0证书等级:甲级[建] 城规编第(021004)规划顾问吴良镛两院院士秦佑国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素伟高级工程师郑光中教授左川教授单德启教授胡学凡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山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程迎峰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项目主持人尹稚教授清华规划院院长项目负责人杨锐教授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项目组成员庄优波博士袁南果硕士邹桂武高级工程师罗婷婷硕士崔宝义硕士刘晓冬硕士祁黄雄博士后王萌硕士王彬汕讲师杜鹏飞副教授林瑾硕士龚道孝硕士陈海燕硕士.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的 (1)第二条依据 (1)第三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第四条规划期限 (2)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六条缓冲区范围 (3)第七条性质 (3)第三章资源评价 (4)第八条资源价值 (4)第九条资源特征 (4)第十条资源分类 (5)第十一条资源重要性评价 (7)第十二条资源敏感度评价 (10)第四章目标体系规划与发展规模 (14)第十三条目标体系的层次 (14)第十四条无期限目标 (14)第十五条资源与环境保护长期目标 (14)第十六条游客管理长期目标 (15)第十七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 (15)第十八条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6)第十九条瞬时游客容量 (17)第二十条全区游客容量 (21)第二十一条市场游客规模预测 (21)第二十二条规划总人口规模 (21)第五章战略规划 (23)第二十三条科学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四条资源整体保护战略 (23)第二十五条游客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六条统筹社区发展战略 (24)第二十七条区域统筹战略 (24)第二十八条伙伴合作战略 (25)第二十九条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战略 (25)第六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26)第三十条用地布局结构 (26)第三十一条资源保护结构 (27)第三十二条旅游空间结构 (27)第七章分区规划 (31)第三十三条分区规划目的 (31)第三十四条分区分类 (31)第三十五条核心景区 (31)第三十六条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第三十七条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第三十八条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3)第三十九条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第四十条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第四十一条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 (37)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38)第四十二条受保护和管理的自然资源类型 (38)第四十三条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38)第四十四条地质地貌资源保护和管理 (39)第四十五条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41)第四十六条自然音景管理 (44)第四十七条自然光景观管理 (45)第四十八条自然化学信息与气味管理 (45)第四十九条自然视觉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45)第五十条受保护和管理的文化资源类型 (48)第五十一条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48)第五十二条摩崖石刻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三条历史建构筑物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四条博物馆收藏资源管理 (49)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49)第五十六条大气环境质量保护 (50)第五十七条水环境质量保护 (51)第五十八条声环境质量保护 (53)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55)第五十九条解说教育内容 (55)第六十条解说教育场所 (56)第六十一条解说教育方式 (58)第六十二条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 (59)第六十三条其他解说教育内容 (60)第六十四条教育解说规划监测 (61)第六十五条游客时空分布管理规划 (62)第六十六条游客行为管理规划 (65)第六十七条旅游产品管理 (67)第六十八条游客管理数据统计 (77)第六十九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 (81)第七十条游客安全管理设施布置 (82)第七十一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 (83)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84)第七十二条视觉景观控制程序 (84)第七十三条建筑景观控制 (85)第七十四条村镇景观控制 (85)第七十五条植物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六条道路景观控制 (86)第七十七条设施建设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八条水体景观控制 (87)第七十九条小品景观控制 (87)第八十条主要景点景观控制 (87)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91)第八十一条游览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 (91)第八十二条游览设施总量控制 (91)第八十三条游览设施分级规划 (91)第八十四条游览设施规模 (92)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97)第八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97)第八十六条对外交通 (97)第八十七条班车路线和换乘点 (97)第八十八条机动车观光路 (98)第八十九条步行观光路 (99)第九十条探险路 (101)第九十一条索道 (102)第九十二条停车场 (102)第九十三条其它规定 (103)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105)第九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的原则 (105)第九十五条电力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六条邮政通讯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七条给水规划 (106)第九十八条排水规划 (107)第九十九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08)第一百条防火规划 (109)第一百零一条防洪规划 (110)第一百零二条其他防灾规划 (110)第一百零三条社区基础工程规划 (111)第十四章社区调控与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四条社区规划原则 (112)第一百零六条社区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七条社区文化教育规划 (112)第一百零八条社区分类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零九条服务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一十条普通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一条搬迁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二条低山景点管理机制 (115)第一百一十三条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5)第十五章缓冲区调控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四条缓冲区土地利用管理 (117)第一百一十五条缓冲区资源与环境管理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六条缓冲区基础工程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七条缓冲区社区管理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八条缓冲区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9)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20)第一百一十九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政策 (120)第一百二十条土地所有权 (120)第一百二十一条土地管理权 (120)第一百二十二条集体所有土地分类 (120)第一百二十三条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 (120)第一百二十四条集体所有土地征用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五条集体所有土地限制用途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六条周边社区土地规划 (121)第一百二十七条临时使用土地 (121)第一百二十八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21)第一百二十九条土地利用监督 (121)第一百三十条土地利用平衡表 (122)第十七章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123)第一百三十一条资源与环境保护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二条游客管理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三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近期目标 (124)第一百三十四条组织效率近期目标 (125)第一百三十五条“数字黄山”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六条文化资源、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展示 (125)第一百三十七条温泉地区整治 (125)第一百三十八条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九条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整治 (126)第一百四十条基础设施建设 (127)第十八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28)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划地位 (128)第一百四十三条统一管理 (128)第一百四十四条管理系统 (128)第一百四十五条管理机构组织效率 (129)第一百四十六条管理经费 (131)第一百四十七条专项资金 (132)第一百四十八条监督与协调机构 (132)第十九章附则 (133)第一百四十九条成果组成 (133)第一百五十条实施日期 (133)第一百五十一条解释权 (133)表目录表3-1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分类表 (5)表3-2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重要性评价分类表 (7)表3-3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敏感度评价分类表 (10)表4-1 机动车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2 步行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3 观景平台瞬时容量 (19)表4-4 低山漫游区瞬时容量 (19)表4-5 服务区瞬时容量 (19)表4-6 索道建设区瞬时容量 (20)表4-7 全区瞬时容量 (20)表4-8 拥堵景点瞬时空间容量表 (21)表4-9 规划期限内历年游客规模预测值一览表 (21)表6-1 近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2 远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1 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表6-2 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表6-3 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4)表6-4 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表6-5 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表6-6 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示意表 (37)表8-1 本地特殊物种一览表 (42)表8-2 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带谱一览表 (43)表8-3 自然视觉景观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6)表8-4 摩崖石刻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8)表8-5 历史建构筑物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8-6 博物馆收藏资源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9-1 游客中心一览表 (56)表9-2 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一览表 (59)表9-3 解说教育规划监测一览表 (61)表9-4 有待修整的步游道一览表 (63)表9-5 设置监测的拥堵路段一览表 (64)表9-6 各景点停留时间一览表 (65)表9-7 游客行为管理分区措施 (66)表9-8 旅游路线规划一览表 (67)表9-9 南北一日游之一 (69)表9-10 南北一日游之二 (69)表9-11 南北一日游之三 (70)表9-12 南北两日游之一 (70)表9-13 南北两日游之二 (70)表9-14 南北两日游之三 (71)表9-15 南北两日游之四 (71)表9-16 南北一日半游之一 (71)表9-17 南北一日半游之二 (72)表9-18 周边低山半日游 (72)表9-19 东西生态六日游 (73)表9-20 西面生态四日游 (73)表9-21 东西生态五日游 (74)表9-22 东西生态六日游 (74)表9-23 黄山文化三日游 (75)表9-24 黄山文化一日半游 (75)表9-25 南北地质四日游 (76)表9-26 南南地质三日游 (76)表9-27 游客时空分布数据统计 (77)表9-28 游客体验待选监测指标 (78)表9-29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一览表 (81)表9-30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一览表 (83)表10-1 视觉景观控制规模标准 (84)表10-2 主要景点景观控制一览表 (88)表11-1 游览基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2)表11-2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旅游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3)表11-3 主要区域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 (94)表11-4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宾馆住宿设施综合控制 (95)表11-5 解说咨询设施详细列表 (95)表12-1 班车路线一览表 (98)表12-2 机动车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3 步行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4 探险路规划一览表 (101)表12-5 索道规划一览表 (102)表12-6 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103)表13-1 水库规划蓄水量 (107)表13-2 污水处理设施一览表 (108)表13-3 防火分区一览表 (110)表14-1 寨头村、苦竹溪村、翡翠新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2 田段村、舒家村、乌泥关村、黄狮土党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3 低山景点规划具体措施一览表 (116)表15-1 缓冲区社区调控一览表 (119)表16-1 现状与规划用地平衡表 (122)表17-1 近期住宿接待服务设施整治 (127)表18-1 规划管理办公用房一览表 (129)表18-2 山上值班住宿床位空间分布表 (130)表18-3 山上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表18-4 山下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图目录图6-1 用地布局结构图 (27)图6-2 旅游服务设施结构规划图 (29)图6-3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图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 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 20 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黄山市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调查

黄山市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调查

暑期实践活动总结标题:黄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未来规划建议撰写人:顾银杏参加团队:09级遥感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及08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摘要:针对黄山市现有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的开发与保护、风土人情的维持、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等,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找出其开发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黄山市景点旅游资源开发整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未来规划建议一、引言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皖南山区的最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在自然地域概念上,黄山以皖南山区为相对闭封的地域结构单元;在社会人文概念上,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这里形成了“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独特地域文化景观。

独有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形成了黄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黄山市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服务业)在黄山市的GDP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因此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因此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古称白岳。

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

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

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牯牛降既是我国著名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山岳型旅游风景区。

这里青山绿水相依,烟云变化无常,于险峻中见温柔,秀美中见恬静,奇幻中见优雅,生态环境极为优美,自然风光集雄、奇、幽、秀于一身。

而且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宏村、西递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招牌城市,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黄山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内涵深厚,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黄山;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引言黄山市是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

黄山市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

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的黄山市,在城市发展中始终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是如果不合理开发旅游业,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运用SWOT全面分析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以此论证可持续发展对其重要性,为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SWOT分析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着名学者韦里克提出。

它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广和前人的规范研究证实,SWOT分析法也可以应用到政府部门相关领域的战略分析中来。

显然,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也是可行的。

下面将具体分析黄山旅游业存在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Strength)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

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自然景观,还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积聚性高。

黄山市自身的旅游资源积聚性很高,旅游景点多,可游性强。

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

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

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情况调查

黄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情况调查

黄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情况调查内容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黄山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地,只有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汇总了近年来黄山市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黄山实际,就黄山市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总体来看,黄山市旅游资源的保护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管理到位。

今后,黄山旅游资源保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深化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认识;明确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完善旅游保护机构;建立合理严格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制度。

关键词:旅游资源黄山市保护调查目录一、黄山市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2)(一)旅游资源分类及特点 (2)(二)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业发展概况 (2)二、黄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情况 (2)(一)建立了各级保护管理机构 (2)(二)制订了各种保护制度 (3)(三)采取了各项保护行动 (3)(四)筹措了各方保护资金 (3)三、黄山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旅游资源保护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4)(二)旅游资源管理职能地位有待强化 (4)(三)旅游资源存在着不合理开发或低水平开发问题 (4)(四)游客过密对景区造成一定压力 (4)(五)古村落保护难度较大 (4)(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工作条件欠缺 (4)四、黄山旅游资源保护的若干思考 (5)(一)要进一步深化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认识 (5)(二)要进一步明确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5)(三)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保护机构...... (5)(四)要进一步建立合理严格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制度 (5)参考文献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旅游资源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黄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情况调查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黄山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地,只有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思考与建议更新时间: 2006-03-31 17:47:22.0 作者:李联山来源:旅游调研阅读次数: 56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世界旅游收入是4550亿左右,中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2002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9800万人次,比上午增长10.1%,其中外国人13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人境过夜旅游者37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38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2%,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那么,中国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进程中一个很现实也很复杂的重要课题。

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对第三次浪潮中现代科技与农耕文化奇妙重叠的时代特征论述:“……这种奇怪的一致性,将使今天许多第一次浪潮的国家,可以不搞全套照搬,不完全牺牲他们的文化或者不首先通过第二次浪潮发展的阶段,就带有第三次浪潮文明的特点。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农耕文明和第二次工业文明浪潮的席卷后,已进入第三次浪潮席卷期。

与此同时,人们空前地渴求着返璞归真,亲近泥土。

这是一种现代人追求的生存质量,又是一种生活时尚。

在这种现代人类的双重探求中,城市和乡村都将找到自己需要获取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

黄山是自然与人文合璧的结晶,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有2处世界遗产、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已发现的地面文物多达4900多处。

黄山是中国唯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的省辖市。

《中国名人大辞典》收集的4万多清代以前历史名人中,黄山市就有800多位,位居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各州府之首。

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规划李丽摘要:风景区好的规划能让风景区得到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分区规划、游览规划和建筑规划上分析黄山风景区的规划。

分区规划将黄山风景区分为资源核心保护区、资源低强度利用区、资源高强度利用区、社区协调区共四大类;科学合理的游览规划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观赏黄山的美景;建筑规划使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分区规划游览规划建筑规划一、黄山风景区的概况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面积154平方公里,是1982年我国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年12月,黄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的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峰林地貌主要特征的地质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以黄山画派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最为珍贵,也最能体现世界遗产地的资源价值。

黄山呈现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有名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并以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此外神奇的冬景、壮美的日出、独特的“黄山文化”,也让游客流连忘返。

[1]二、黄山风景区的分区规划1988年黄山风景区通过第一轮总体规划,包括保护区、景区、分级保护区和功能分区四大分区类型。

黄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6 个景区、5 个保护区。

6个景区分别为: 温泉景区、玉屏楼景区、北海景区、云谷寺景区、松谷庵景区和钓桥庵景区。

5 个保护区分别为浮溪、箬箸、洋湖、福固寺和乌泥关, 分布于各景区的外围。

在这里, 景区强调旅游开发的功能, 保护区强调资源保护的功能。

从空间分布看, 景区和保护区的总和构成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的用地布局结构。

从前面分区的关系可知, 黄山风景名胜区多种类型的分区共存, 相辅相成。

布局层面的分区属于空间战略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总体指导作用; 分级保护分区则属于具体实施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直接约束和指导作用; 功能分区则更接近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利用的详细规定和控制。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1. 引言黄山风景旅游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凭借其壮丽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恢弘的风景,黄山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制定一份全面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2. 规划目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 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游客体验; - 挖掘和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 推动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

3. 规划内容3.1 生态保护与恢复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山风景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将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 - 加强生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生态问题; - 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增加植被覆盖度;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将进行以下改善: - 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 扩建公园道路,提高旅游区交通流通能力; -建设更多的停车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提升旅游区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设施。

3.3 文化资源开发黄山风景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规划将开发以下方面: - 建设文化展示区,展示黄山地区的传统文化; - 设立文化学习中心,提供学习和体验黄山文化的机会; - 开展文化艺术演出,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活动。

3.4 区域联动发展黄山风景旅游区与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将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 建立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 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 - 完善交通网络,便利游客前往其他旅游景点。

4.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黄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 制定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工作计划,并确保执行; - 逐步改善和升级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 - 完善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 加强区域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特别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至2025年。

共分两期:近期: 至 ;远期: 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缓冲区范围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第六条性质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9.11•【字号】•【施行日期】2000.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0]32号)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旅游局编制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000年九月十一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两山一湖”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区。

“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在我省旅游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3以上,是我省旅游业的龙头。

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对促进全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一)“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

一是景点多,旅游资源分布密集。

全区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4个,地面文物古迹5000多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重点街区2个。

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平均为5公里。

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三大景点间的距离也只有20多公里。

二是品位高,知名度日益提高。

名山、名水、名城俱备,符合建成世界旅游胜地的条件。

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九华山、齐云山则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和道教四大圣地之一。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汤口镇概况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市内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1km,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成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

汤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3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2058mm,其中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均适宜旅游。

而且由于全镇地面海拔标高在500m左右,盛夏之夜,常需拥衾而眠,也是避暑之理想胜地。

在地质构造上,汤口与黄山风景区一脉相承。

黄山主脉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断层、节理极为发育,加之多种外力作用于不同构造、不同性质的岩体,形成群峰如林、雄伟壮丽之态势。

黄山盛景以峰为体,而山上之溪涧必行山谷而下,在谷底悬崖之处,飞瀑落地而击石,久而久之,掘成深潭;在谷底坡度突然陡峻或直立处,折而骤下,形成瀑布。

如果说山水相映、动静结合赋予黄山勃勃生机的话,那么山上以峰林、怪石、奇松著称,黄山南麓的汤口则以峡谷幽深、悬瀑飞落、潭池溢彩闻名,多姿多彩的水景与雄奇壮观的山景相互依存,交相辉映,构成汤口旅游资源的显著特色。

汤口始建于唐代,古称汤川。

因境内逍遥溪上游温泉,水温如汤,其味芳香,旧称温汤,而汤口是进入温汤之路口,故明代万历年间该称汤口。

汤口原属徽州地区歙县,是区乡政府所在地。

1983年12月1日撤消太平县成立县级黄山市,汤口乡划归县级黄山市管辖,1984年12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后,隶属黄山市黄山区。

现汤口镇镇域面积129.35km2,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26万。

改革开放前,汤口是个以林茶为主的闭塞贫穷的山区小镇。

自1979年黄山对外开放以来,随着黄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汤口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黄山区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的乡镇,进入黄山市小康镇、九强镇行列,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安徽省旅游局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5)一、规划背景 (5)二、规划范围 (5)三、规划期限 (5)四、规划依据 (5)五、规划原则 (6)(一)全局化视野 (6)(二)差异化定位 (6)(三)市场化导向 (6)(四)可持续发展 (7)(五)协调化发展 (7)第二章基础分析 (8)一、资源分析 (8)(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二、市场分析 (9)(一)总量快速增长 (9)(二)结构稳中有变 (9)(三)消费形式多元 (9)(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三、产业分析 (10)(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四、机遇与挑战 (11)(一)发展机遇 (11)(二)面临挑战 (12)五、分析结论 (12)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一、总体思路 (13)(一)发展思路 (13)(二)发展任务 (13)二、发展战略 (14)(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一)总体目标 (18)(二)分期指标 (19)(三)产品建设 (19)四、分区目标 (20)(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20)(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三)合肥经济圈旅游区 (21)(四)皖北旅游区 (21)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一、空间布局 (23)(一)三心引领 (23)(二)四片联动 (24)(三)十区聚集 (25)(四)六环联通 (30)二、旅游产品 (31)(一)旅游精品体系 (32)(二)重点旅游线路 (37)(三)产品支撑体系 (39)(四)产业融合发展 (49)三、各市发展指引 (50)(一)合肥市 (50)(二)六安市 (51)(三)滁州市 (53)(四)淮南市 (54)(五)安庆市 (56)(六)阜阳市 (57)(七)亳州市 (58)(八)淮北市 (59)(九)宿州市 (60)(十)蚌埠市 (62)(十一)黄山市 (63)(十二)宣城市 (65)(十三)池州市 (66)(十四)铜陵市 (67)(十五)芜湖市 (68)(十六)马鞍山市 (69)第五章服务要素 (71)一、旅行社业 (71)二、旅游交通 (71)三、旅游住宿 (72)四、旅游餐饮 (73)五、旅游娱乐 (74)六、旅游购物 (75)八、安全保障 (78)第六章市场开发 (79)一、总体形象 (79)(一)全省形象表述 (79)(二)片区形象表述 (79)(三)各市形象表述 (79)二、市场结构 (80)(一)国内客源市场 (80)(二)海外客源市场 (80)(三)重要细分市场 (80)三、重要措施 (81)(一)客源地建设 (81)(二)中距离多种媒体联合营销 (82)(三)远距离协作营销 (84)(四)全国性促销 (85)(五)海外旅游营销 (86)(六)营销经费 (87)(七)营销机构 (87)第七章可持续发展 (88)一、文化资源保护 (88)(一)文物保护 (88)(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88)(三)执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89)二、自然资源保护 (89)三、发展绿色旅游 (89)第八章保障体系 (91)一、加强统筹协调 (91)(一)强化综合协调机制 (91)(二)提高旅游管理能力 (91)二、体制机制创新 (92)(一)开展创新改革试点 (92)(二)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92)(三)推进改组改制 (92)(四)加大对外开放 (93)三、旅游投资促进 (93)(一)实施“5233“行动计划 (93)(二)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93)(三)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93)(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93)(五)完善价格和税费政策 (94)四、旅游用地保障 (94)(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94)(二)建立土地收储机制 (94)(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95)五、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95)(一)塑造服务品牌 (95)(二)加强市场监管 (95)(三)建设诚信旅游 (95)六、旅游人才保障 (95)(一)建立旅游人才开发基地 (95)(二)实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 (96)(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 (96)七、规划实施 (96)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为发挥安徽省在资源、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后劲,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安徽旅游对全国旅游业的贡献度,实现争先进位,建设全国旅游强省,特制订本规划。

实施黄山旅游国际化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实施黄山旅游国际化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努力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早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

为此,“十一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分析黄山旅游发展的态势和面临的绝好机遇,作出了强力推进黄山旅游国际化的战略决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黄山旅游国际化的决定》,这标志着黄山旅游国际化已经破题,黄山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已经迈出关键一步。

但是,黄山旅游国际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许多环节,需要全市上下群策群力,笔者就此有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旅游国际化的基本含义旅游国际化是一项关于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程度的评价体系,涉及旅游者、旅游产品、市场营销、城市建设、交通设施、旅游软环境等多个方面。

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实践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旅游国际化体系大致包括:●客源市场的国际化。

即国际旅游者(同入境游客,含台港澳)占全部旅游人数的比例较高。

●旅游产品的国际化。

即旅游产品符合国际旅游者需求。

●旅游服务的国际化。

即旅游服务适应国际游客的需求,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

●旅游法律环境的国际化。

即有一套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法律体系,包括保护旅游主体、客体、媒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保证旅游企业公平竞争、规范运作的法律环境。

●交通和信息的现代化。

包括便捷的海陆空交通通道、完备的旅游交通系统和发达的包含互联网在内的现代通讯网络。

●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现代化。

包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涉外星级宾馆的数量、城市多语标识系统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明程度、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状况等。

旅游国际化体系核心指标是国际旅游者占旅游接待总量的比例。

二、推进黄山旅游国际化的对策建议黄山旅游国际化是加快黄山大跨越发展、实现“三大一强”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摆在全市各级领导及旅游业内人士面前的重大课题。

实施黄山旅游国际化战略,应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重点抓好改善入境条件、旅游产品国际化、加强国际营销等工作,不断扩大入境游客的比重和提高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07年至2025年。

共分两期:近期:2007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缓冲区范围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第六条性质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深做实旅游品质革命,推动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转型,打响“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品牌,建设全新、全景、全业、全球黄山。

力争到2025年,年旅游接待量超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千亿元。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面向国际循环、区域循环、周边循环,优化布局“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构建山上山下联动、城市乡村并进、文化旅游融合、多极多点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建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

深化黄山旅游走下山走出去“二次创业”,强力推进东海景区开发,建成云谷索道下半段、东大门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完成黄山东部开发和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全面打开东大门。

实施南大门客运换乘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北门索道下迁、环黄山公路景区南门-西门旅游快速通道,谋划建设前后山循环道、西海地轨缆车下移工程,规范疏解南大门,加快提升北大门,特色发展西大门,全面实现“四门洞开”,推进“四门串联”,形成四门呼应的大黄山旅游格局,显著提升景区旅游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力争到“十四五末”,黄山风景区年进山游客突破400万人。

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做强黄山风景区、黟县世界遗产旅游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屯溪城市休闲旅游区四大优势板块,推动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新安江等重点景区提档提质,加快月潭湖基础配套、招商引资和旅游休闲业态培育,以重点区域整合带动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新安文化度假区等牵动性重大项目建设,培育花山谜窟夜游、黟美小城、潜口养生小镇、歙县湖田山等一批旅游新热点,推出皖浙1号生态旅游路、徽州天路、醉美218、心安月潭等一批旅游风景道,打造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形成区别化与品质化兼备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基于AHP分析法的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基于AHP分析法的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基于AHP分析法的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王永桂;吴文浩【摘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9个内容层,并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徽州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其次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建议.%Based on AHP method,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uizhou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as constructed,including 1 target layer,4 criteria layer and 19 content layer,and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uizhou material culture and action culture have higher development value,then comes to spiritual culture and system culture.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4页(P889-891,946)【关键词】徽州文化;层次分析法;文化旅游;文化资源【作者】王永桂;吴文浩【作者单位】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6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文化的不断增加,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地方文化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

世界旅游组织(UNWTO)以及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将文化旅游定义为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