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共3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共28张PPT) (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共28张PPT) (1)](https://img.taocdn.com/s3/m/781db9b219e8b8f67c1cb9f1.png)
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
——选修二教材《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 实践》
18、19世纪,英国煤、钢产量
状况
(单位:万吨)
年份 煤产量 钢产量
1770 600
5
1800 1200 13
1861 5700 380
1750—1865,英国资 本状况(单位:亿英镑)
应当把自己的社会尽量组织得有益于最大多数人。
逐步实现由“旧的无限制的不平等制度”向“未来 的完全平等和公有制度”过渡 。
他们希望有朝一日统治阶级和大富翁能够良 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们建立理想 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新和谐公社” 蓝图
欧 文: 新和谐公社(英) 圣西门: 实业制度(法) 傅立叶: 合作组织(法郎吉)(法)
要反对那些控制着就业机会的资本占 有者,只有两种的主要的行动方式:一种 是消灭资本家,另一种是与他们讨价还价。 前者导致激进形式的社会主义,而后者导)》
空想社会主义
私有财产是贫困的唯一根源,它在原则上是那样不合 乎正义,如同它在实践上不合乎理性一样。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 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 展的条件。
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 会形式” ,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的飞跃 。
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条件二:欧洲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阶级基础
和实践基础); 条件三:(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
典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条件四: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和智慧。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目录 直接打印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目录 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a2b66078a58da0116d174939.png)
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二汉代儒学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蒙昧中的觉醒
二神权下的自我
三专制下的启蒙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四向“距离”挑战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二碰撞与冲突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https://img.taocdn.com/s3/m/896746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9.png)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为: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诞生后,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教材分析本课共有3个子目, 第一目“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主要讲述第一国际成立的条件、时间、性质和意义。
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成立又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第二目“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主要讲述了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此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 是课标要求掌握的, 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目“第二国际的斗争”主要讲述第二国际的成立及解散, 学习中注意比较第一和第二国际。
三目内容分别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发展阶段, 共同体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辛历程。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较远, 理解起来颇有难度。
教学中可引用部分原始资料、视频材料等, 让学生形成直观感觉, 教师再设计相关问题,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课知识。
教学建议1. 教法: 启发诱导法、学案教学法。
2. 学法:分组讨论、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2. 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 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 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 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 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8-26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8-26](https://img.taocdn.com/s3/m/e16536ea524de518964b7dc2.png)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7 (3)国际机遇:□ 朝鲜 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 开大门。 8 (4)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 9 立国、□ 出口 第一”的口号。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C项
中苏关系当时正处于紧张状态,苏联陈兵我 国北部边境。
D 项 欧盟是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 A 项。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典例互动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回顾历史,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它的成立,揭开了欧洲历史新篇章。欧共体的成立对当时的 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13 2.标志:□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举行。 3.概况 (1)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2)重要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14 (3)行动纲领:建立□ 国际经济 新秩序。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第八单元 第26课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 必修1
2.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 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 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 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 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 理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https://img.taocdn.com/s3/m/79e64f9f650e52ea5418982d.png)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选择题1.近代欧洲,曾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他们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理想;他们还曾尝试说服有钱人掏钱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他们”中的一员是( )A.圣西门B.伏尔泰C.黑格尔D.马克思2.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但是,“新和谐公社”短短几年就失败了。
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新和谐公社”具有主观超前性B.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C.“新和谐公社”不具备群众基础D.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尚未暴露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国际工人运动从空想转变到科学B.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战斗纲领C.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D.顺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4.当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召开,表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俄国十月革命C.在中国兴起辛亥革命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6.2008年12月,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
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专题优化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专题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c42ed0d15abe23482f4d48.png)
项 目 同 盟 军 地 位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无农民 支持
无产阶级 建立政权 的第一次 伟大尝试 公社委 员会
机 构
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 《土地法令》 土地革命(土改) 调动农民革 调动农民革命积 命积极性 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世界 取得胜利,鼓舞 上第一个社 了被压迫民族和 会主义国家 人民的解放斗争 工农苏维埃 政府(人民委 中央人民政府 员会)
栏目 导引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理论的
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
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 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 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
了科学。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项 目 巩 固 政 权
巴黎公 社 没有乘 胜追击 凡尔赛 的敌人 失败, 昙花一 现
结 局
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 继续追歼残敌, 夺权后打 祖国大陆基本 退国内外 解放;开展土 敌人的武 地改革、镇压 装干涉 反革命运动、 抗美援朝等 成功,社会主 成就辉煌, 义革命成果常 74年而终 盛 十月革命
巴黎公 十月革命 社 普法战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争 无产阶级政党( 领导 没有政 布尔什维克党) 者 党 领导
由城市工人运动到 首都巴 首都彼得格勒城 农村包围城市、武 革命 黎 市起义引领全国 装夺取政权;由效 道路 城市起 城乡夺取政权 法苏俄到走自己的 义 路
栏目 导引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浙江专版)学案: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21c2bcc1755270622080e.png)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1.背景——工业革命(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2)弊端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与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概况: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影响: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3.思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工人仍然贫困。
(2)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
(3)作用:其设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二、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1.《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1847年11月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时间:1848年2月。
(2)意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轻巧识记] 马克思主义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根本条件。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法国、英国和德意志发生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材料一]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一](https://img.taocdn.com/s3/m/78cc2ada33d4b14e85246848.png)
欧文 国的_____。
(2)意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一些天才设 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非常重要 的。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特别提醒: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对未来社
会许多美妙的设想,可以说是不结果实的 花,但它也是人类宝贵的思想遗产,成为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的转变 (1)幼年经历: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2)理论研究:先后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唯物主义 想,费尔巴哈的_________思想,英国的古典
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3)革命实践: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 为《莱茵报》撰稿,直接参加工人运动。 (4)实现转变: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 无产阶级 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指明_________是 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共产党宣言》。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3.《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
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
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 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 主义所代替;同时还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 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特别提醒:马、恩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 的两个方面:①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践活 动;②进行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 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科学论证。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三、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1.《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1847年11 共产主义者同盟 月,“_______________”召开第二次代表大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三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三](https://img.taocdn.com/s3/m/25537c67b84ae45c3b358c48.png)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 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 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即二月革命和十
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
段的革命。 4Biblioteka 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
特别提醒:十月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背景下俄国国内阶级斗争和各种社会、政治
矛盾发展和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帝国主义
各国之间矛盾发展和激化的必然结果。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
(1)爆发: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
沙皇 人民发动革命,推翻_____政府统治。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影响:使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 临时 资产阶级专政的________政府和工兵代表苏
排除C项;二月革命成功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七月流血事件宣告俄国无产阶级和平夺权的 失败,排除D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反 对俄国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 战为号召的,故B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图文探究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综合探究】
(1)图一至图三反映了社会主
的方向。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3.七月事件: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 和平 府镇压示威群众,意味着革命的________发 展已不可能。 4.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布尔什维克党“六 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栏目 导引
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https://img.taocdn.com/s3/m/ac06411dfad6195f312ba6f4.png)
•
无产阶级 专政的任 务是为绝 大多数人 谋利益和 发展生产 力
阅读引自《 阅读引自《共 产党宣言》的 产党宣言》 原文, 原文,思考它 主要阐述了什 么内容? 么内容?
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 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特点就是 阶级性与实践性,是具体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阶级性与实践性,是具体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伟大的友谊) 伟大的友谊)
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 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全世界的鸡蛋们联合 起来,是有可能砸碎 石头的!”
专题结构分析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科学 空想——科学 •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理论——实践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理论——实践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理想——现实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理想——现实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 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 英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来源 马恩实践 马恩实践: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和三大组成部分 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 黑格尔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 亚当 斯密 大卫·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 劳动价值论 批判 继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高中历史 专题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 人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8eac077cc22bcd126ff0cfd.png)
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所以说《宣言》
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第十八页,共36页。
应用 思考
2 . 与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shèhuìzhǔyì) 相 比 ,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shèhuìzhǔyì)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栏
目
答案:阶级性与实践性,是具体(jùtǐ)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欧为文((cōhuénwgéwné)i)人们的需要等,设想建立一个__________的社会。
劳动
社会生产
城乡差别
“人人平等”
第八页,共36页。
D.影响:他们提出的主张具有很大的空想性,但为马克 思主义诞生奠定了理论(lǐlùn)基础。
栏 目 链 接
第九页,共36页。
应用
思考
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的学说是空想而非科 学的?
链
接
第十九页,共36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页
1.积极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
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栏
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目 链
接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zhòngyào)思想来源。对
栏
目
③_德__意__志__古__典_(_g_ǔ_d_i_ǎ_n_)哲__学_: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
链 接
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批判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建立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十一页,共36页。
2.主观条件: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的成长(chéngzhǎng)。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单元总结(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单元总结(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7c05c336c1eb91b375d07.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至今)是两种 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 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 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 发展。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国为争夺世 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给世界和平与 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单元知识结构
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欧、日衰落,美苏均势) 冷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苏 “冷战”。杜鲁门政府在二战后 推行了一系列“冷战”措施,其 中具有“保卫性”的只有1949年 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 答案为D。 答案 D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解体之后,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认为由美国 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 于是依靠美国 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 领导人的讲话中. 但是, 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
日本的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 崛起 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
运动
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的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
崛起 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两极格局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两极
的瓦解
政 治 文 明
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瓦
解和多极化
知识体系图
知 识 体 系 总 览
古 代 相 对 隔 绝 世 界 格 局
远古时期
14--17 世纪
知识结构
殖 民 时 代纪
凡 尔 赛 • 华 盛 顿 体 系 20世纪初
雅 尔 塔 体 系
二战后 将来 20世纪中期
世界外交
谢谢大家!
治
文 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实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63bf5380eb6294dd886cf7.png)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3、柏林危机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二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八.二](https://img.taocdn.com/s3/m/8c5e52194431b90d6c85c748.png)
(2)原因:①客观原因: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政党 ②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_____的领 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 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③根本原因:资本主 上升 义还处在_____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
制度的条件。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要点一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起义只是一次特 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 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普法战争失败后巴
黎的形势,即马克思所说的“特殊条件”,而
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3)组织形式:第二国际组织松散,不是各国 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
党是独立自主的。
3.第二国际内部派别斗争:修正主义(伯恩施 坦)与反修正主义(列宁、卡尔· 李卜克内西、罗 莎· 卢森堡)。 4.第二国际的解体: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
自行解散。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下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 间存在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A.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
C.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的人物的观
项目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性质 国际性的组织 同 所处 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 阶段 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 组成 各国工人团体 组织 活动 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 仅限于欧洲范围 范围 欧洲和北美 异 组织严密,有统一 较为松散,不是各国 组织 的领导机构,是各 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 形式 国工人团体的上级 组织 组织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8单元第28课同步课件36张【北京】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8单元第28课同步课件36张【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f57530364b73f242336c5f23.png)
4、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怎样的发展?
一、“冷战”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 存
三、“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
一、“冷战”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 (1)含义: 性变化。
(2)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简况: 第 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波兰(1989) ) (4)原因 东德并入西德,两德统一(1990年)
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1)原因: a.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1985年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 面;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 直接原因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积累了大量矛盾 ——根本原因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外部原因 (2)苏联解体过程 (3)影响: A、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B、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
美苏激烈的军备竞赛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2、动荡 (1)原因: a.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 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b.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 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c.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 势 —— 1、和平 和平与动荡并存
一、“冷战”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含义: (2)实质: (3)简况: (4)原因 内 因: 照搬苏联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荡; ——根本原因 外 因: a.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