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2011.9
田间持水量:土层中最大毛管悬着水量,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值 时,过剩水分以重力形式下渗。
第三节 蓄满产流计算
用公式说明:
蓄满前: P E W2 W1 蓄满后: P E R Wm W1
蓄水容量
总产流=直接径流Rs+浅层地下径流Rg
Rs=P-E-Fc Rg=Fc
稳定下渗量
第三节 蓄满产流计算
p i, fi
P1 f1 P2 f 2 Pn f 2 1 n P Pi fi F F i 1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Areal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Thiessen Polygon Method 泰森多边形法
Station Observed Rainfall mm Area km2 Weighted Rainfall mm. km2
斜线分割法: Q(m3/s)
N B
N 0.84F 0.2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直接径流
实测洪水过程线
C B’
起涨点
I
地面径流终止点
A E G
地下径流
C’ D
F
D’
t(h)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斜线分割法:对地下径流比重大、洪水连续时间长的 流域较为合理。 水平分割法:
Station P2 P3 P4 P5 Observed Rainfall
mm
20 30 40 50 140
Ave. Rainfall = 140/4 = 35 mm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流域
方法:
第三节 蓄满产流计算
用公式说明:
蓄满前: P E W2 W1 蓄满后: P E R Wm W1
蓄水容量
总产流=直接径流Rs+浅层地下径流Rg
Rs=P-E-Fc Rg=Fc
稳定下渗量
第三节 蓄满产流计算
p i, fi
P1 f1 P2 f 2 Pn f 2 1 n P Pi fi F F i 1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Areal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Thiessen Polygon Method 泰森多边形法
Station Observed Rainfall mm Area km2 Weighted Rainfall mm. km2
斜线分割法: Q(m3/s)
N B
N 0.84F 0.2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直接径流
实测洪水过程线
C B’
起涨点
I
地面径流终止点
A E G
地下径流
C’ D
F
D’
t(h)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斜线分割法:对地下径流比重大、洪水连续时间长的 流域较为合理。 水平分割法:
Station P2 P3 P4 P5 Observed Rainfall
mm
20 30 40 50 140
Ave. Rainfall = 140/4 = 35 mm
第二节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流域
方法: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
K:土壤含水量的 日消退系数
Pa,t:t日开始时刻 的土壤含水量
Pa,t1K(Pa,,tt Pt)
如果第t日内有降雨Pt并产生径流Rt,则
P a,t 1K (P a,t P t R t)
注意:Pa≤Im,若计算出Pa>Im,则取Pa=Im。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
消退系数K
消退系数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发 而减少的特性。
②降雨量累积曲线
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坡度即 是该时刻的瞬间雨强,而某一时 段的平均坡度就是该时段内的平 均雨强。
③ 降水强度~历时曲线: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 curve)
降雨强度过程线
时间(h)
说明: 根据一 场降雨过程的记 录统计其不同历 时内最大平均降 雨强度,以其为 纵坐标,以历时 为横坐标,由大 至小绘成的变化 曲线。它的变化 规律是雨强与历 时长短成反比。
如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 前期影响雨量Pa、前期流域蓄水量W0 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中土壤能够保持且在重力作 用下不产生向下运动的水量。降雨一定时,雨前 流域需水量大,则净雨多,径流大;反之,则净 雨少,径流也小。
Wm=P-R-E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
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
对于湿润地区来说,包气带较薄,Pa有一上限 值Im,Im 称为流域最大蓄水容量。 (一)Im的确定
流域平均雨量计算: 1)算术平均法
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 起伏变化不大。 PP 1P2n .. .Pn 1 ni n1Pi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
2). 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 条件: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为了更好地反
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
4工程水文第四章产汇流计算.ppt
Σ
10.9
1.3 1.3 1.3 1.3 1.3 6.5
9.9 6.5 3.3 2.7 1.8 24.2
汇流计算
• 地面径流---单位线法:单位净雨产生的流量过程 • 地下径流---线型水库 汇流计算有关因素 等流时面积 流达出口时间τ
dQ(t)=it-τ dF(τ) Q(t)=∫0tdQ(t)
单位线假定:倍比、叠加
Q
上
下 ΔS
0
Δt
t
不稳定流量、稳定流、槽蓄量
Z下 落洪 稳定流
S~Z下绳套型 S~Q非线性多值函数
多采用单值: 非线性:S=KQm 线性:S=KQ
涨洪
S
柱蓄与楔蓄
Z上 楔蓄
x(SQ上- SQ下) SQ上
Z下
柱蓄SQ下
S=SQ下+x(SQ上- SQ下)= xSQ上+ (1-x)SQ下)
槽蓄量
Z上 楔蓄
第四章 产汇流计算
• • • • • 降雨计算 径流计算 土壤含水量 产流计算 汇流计算
降雨计算
1、点 • 降雨强度过程线 • 降雨量累积曲线 • 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2、面 • 面平均降雨量 • 时面深关系曲线 • 点面关系曲线
降雨强度过程线i~t
P mm
P~t
i mm/h
0
1 2 3
t
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设计洪水过程推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合计 5.565071 162.5616 0.556507 16.25616 37.2944 3.72944 15.5088 1.55088 27.6 162.6 37.3 15.5 8.4 49.6 33.8 24.6 17.4 10.8 7.0 4.4 1.8 0.0 4.7 27.6 18.8 13.7 9.7 6.0 3.9 2.4 1.0 0.0 0.0 136.6 806.3 549.5 399.9 282.9 175.6 113.8 71.5 29.3 0.0 0.0 31.3 185.0 126.1 91.7 64.9 40.3 26.1 16.4 6.7 0.0 0.0 13.0 76.9 52.4 38.2 27.0 16.7 10.9 6.8 2.8 0.0 4.7 164.2 856.4 761.2 612.6 433.0 282.5 183.5 115.4 56.5 13.5 2.8 0.0 2.7 5.5 8.2 11.0 13.7 16.5 19.2 22.0 24.7 27.5 30.2 33.0 35.7 33.0 30.2 27.5 24.7 22.0 19.2 16.5 13.7 11.0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43页PPT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3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Hale Waihona Puke 浮烟。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4 流域产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课件
1
§4.1 概 述
• 内容提要 1.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基本内容与流程 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
• 学习要求 掌握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主要环节与基本 思路 。
4
§4.1 概 述
• 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与流程 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大体上分 为两个步骤:
5
§4.1 概 述
➢ ①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发 等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在数量上等 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在我国常称净雨量为产流 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程,关于净 雨的计算称之为产流计算。
➢ ②汇流计算:净雨沿着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 后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关于流 域汇流过程的计算称之为汇流计算。
15
16
§4.2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4.2.2 径流量计算
• 由图4-2-1可知,如果能求得退水曲线ag和abca'df,便能求得降 雨Ⅰ所形成的洪水的总量W,即abca'df线与agf线之间所夹的面 积。推求W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利用地下径流退水线相当稳定 的性质来推求。近似认为,前期降雨所形成的在a点以后的地下 径流过程线ag,与a'点(与a点同流量)以后的a'df线趋势一致, 即ag线向后平移至的一段时间便可与a'df线相重合。具体做法是, 过起涨点a作一水平线,交本次洪水过程线退水段于a'点,计算 abca'包围面积所代表的水量,既为W,除以流域面积F得到径流 深为:R=W/F
§4.2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4.2.2 径流量计算
地面径流
表层流径流 本次洪水形成
一次洪水流量过程 地下径流
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水量 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
§4.1 概 述
• 内容提要 1.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基本内容与流程 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
• 学习要求 掌握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主要环节与基本 思路 。
4
§4.1 概 述
• 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与流程 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大体上分 为两个步骤:
5
§4.1 概 述
➢ ①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发 等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在数量上等 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在我国常称净雨量为产流 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程,关于净 雨的计算称之为产流计算。
➢ ②汇流计算:净雨沿着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 后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关于流 域汇流过程的计算称之为汇流计算。
15
16
§4.2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4.2.2 径流量计算
• 由图4-2-1可知,如果能求得退水曲线ag和abca'df,便能求得降 雨Ⅰ所形成的洪水的总量W,即abca'df线与agf线之间所夹的面 积。推求W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利用地下径流退水线相当稳定 的性质来推求。近似认为,前期降雨所形成的在a点以后的地下 径流过程线ag,与a'点(与a点同流量)以后的a'df线趋势一致, 即ag线向后平移至的一段时间便可与a'df线相重合。具体做法是, 过起涨点a作一水平线,交本次洪水过程线退水段于a'点,计算 abca'包围面积所代表的水量,既为W,除以流域面积F得到径流 深为:R=W/F
§4.2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4.2.2 径流量计算
地面径流
表层流径流 本次洪水形成
一次洪水流量过程 地下径流
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水量 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
第四章流域产汇流计算(1518)
• 不同的水源,其退水规律是不一样的。地面径流消退快,先退尽,表层 径流次之,浅层地下径流消退慢,后退尽,深层地下径流小而稳定。地 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具有不同的汇流特性所以求得次径流总量之后,还需
划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简便的方法是斜线分割法。
也可以用经验公式来 确定出洪峰流量出现 时刻至地表径流终止 点的时距N(日数)就 可以定出B点。
• 已知fc,分割总径流量
时间
累积雨量 时段雨量 累积净雨量 时段净雨量 稳渗率 地下径流量 地面径流量
月、日、时 P(mm)
1
2
h(mm) 3
mm 4
h(mm) 5
fc(mm/h) =fc.△t(mm) (mm)
6
7
8
8 10 0
1.4
0
0.5
1
0.5
6 1.4
4.3
0.5
1.5
1.5
12 5.7
Principles of Hydrology and Hydrological Survey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 主要内容: • 4.1降雨要素计算 • 4.2流域产流分析 • 4.3产流计算 • 4.4流域汇流计算
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 一、概述: (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概
N 0.84F 0.2
• 四、前期影响雨量
• 土壤含水量的实测资料很少,因此水文学上用间接的方法来表示流域的 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前期影响雨量Pa,另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
如果流域内前后两天无雨,前 期影响雨量的定义为
Pa,t 1 KPa,t
tc(h) 4
r(mm/h) fc(mm/h) RG(mm)
划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简便的方法是斜线分割法。
也可以用经验公式来 确定出洪峰流量出现 时刻至地表径流终止 点的时距N(日数)就 可以定出B点。
• 已知fc,分割总径流量
时间
累积雨量 时段雨量 累积净雨量 时段净雨量 稳渗率 地下径流量 地面径流量
月、日、时 P(mm)
1
2
h(mm) 3
mm 4
h(mm) 5
fc(mm/h) =fc.△t(mm) (mm)
6
7
8
8 10 0
1.4
0
0.5
1
0.5
6 1.4
4.3
0.5
1.5
1.5
12 5.7
Principles of Hydrology and Hydrological Survey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 主要内容: • 4.1降雨要素计算 • 4.2流域产流分析 • 4.3产流计算 • 4.4流域汇流计算
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 一、概述: (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概
N 0.84F 0.2
• 四、前期影响雨量
• 土壤含水量的实测资料很少,因此水文学上用间接的方法来表示流域的 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前期影响雨量Pa,另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
如果流域内前后两天无雨,前 期影响雨量的定义为
Pa,t 1 KPa,t
tc(h) 4
r(mm/h) fc(mm/h) RG(mm)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分析与计算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研究内容 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P~t
研究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t
为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进行降雨径流预 报、建立流域水文模型等奠定基础。
要求
1.能够推求任一场降雨产生的洪水过程。 2.掌握资料分析方法,会建立产汇流方案。
第一节 概述内容提要
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
累积雨量过程线
70 60
累积雨量(mm)
50 40 30 20 10 0 0 1 2 时段(1h) 3 4 5
时段(1h) 雨强(mm/h) 累积雨量(mm)
1 5.72 5.72
2 43.74 49.46
3 12.46 61.92
4 0.92 62.84
关系?
雨强过程线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时段(1h)
(1)最大值限制问题 当计算出的Pa值大于WM时,取WM作为该日的Pa 值。 (2)Pa起始值的确定
一般前期较长一段时间无雨,令Pa=0;
一场大雨或连续几次大雨之后,取Pa=WM。 (3)流域日蒸发能力EM 取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 一般按晴天和雨天或按月份分别选取。
(4)流域蓄水容量Wm的计算 选取久旱无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流域产 流的雨洪资料,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P及相应的产 流量R,此时:
一场降雨的雨强历时曲线
50 45 40 35
雨强(mm/h)
30 25 20 15 10 5 0 0 1 2 历时(h) 3 4 5
(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平均降雨量(面雨量) 算术平均法 垂直平分法
研究内容 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P~t
研究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t
为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进行降雨径流预 报、建立流域水文模型等奠定基础。
要求
1.能够推求任一场降雨产生的洪水过程。 2.掌握资料分析方法,会建立产汇流方案。
第一节 概述内容提要
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
累积雨量过程线
70 60
累积雨量(mm)
50 40 30 20 10 0 0 1 2 时段(1h) 3 4 5
时段(1h) 雨强(mm/h) 累积雨量(mm)
1 5.72 5.72
2 43.74 49.46
3 12.46 61.92
4 0.92 62.84
关系?
雨强过程线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时段(1h)
(1)最大值限制问题 当计算出的Pa值大于WM时,取WM作为该日的Pa 值。 (2)Pa起始值的确定
一般前期较长一段时间无雨,令Pa=0;
一场大雨或连续几次大雨之后,取Pa=WM。 (3)流域日蒸发能力EM 取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 一般按晴天和雨天或按月份分别选取。
(4)流域蓄水容量Wm的计算 选取久旱无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流域产 流的雨洪资料,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P及相应的产 流量R,此时:
一场降雨的雨强历时曲线
50 45 40 35
雨强(mm/h)
30 25 20 15 10 5 0 0 1 2 历时(h) 3 4 5
(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平均降雨量(面雨量) 算术平均法 垂直平分法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Q
R
t
图4-5 退水曲线 图4-6 次洪水过程线划分
t
实测流量过程示意图(曲线下方数字为洪号)
流域退水曲线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Q (t ) Q (0)e t / Kg Q (t t ) Q (0)e ( t t ) / Kg Q (t )e t / Kg t Kg InQ(t ) InQ(t t )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式中:P —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P1……Pn — 各雨量站同时期内的降水量,mm; n — 测站数。
泰森多边形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 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设P1 ,P2,……,Pn为各站雨量,f1, f2,……, fn为各站所 在的部分面积,F为流域面积,则流域平均降水量P可由 下式计算:
n P f P f ... P f fi 1 1 2 2 n n P Pi F F i 1
式中fi / F表示第i雨量站所代表面积占整个流域面 积的份额,通常称为权重。求得的流域平均雨深又称为 加权平均雨深。
某一流域
n个雨量站 P1, P 2, … P
n
要求划分各雨量站权重面积
(4-6)
(4-7)
式中:Kg为地下退水参数,可根据式(4-7)用退水曲线来 计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 一般还要用斜线分割法分割开地面径流和 地下径流。 斜线分割法:从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 终止点B绘制直线AB ,AB线以上为地面 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
N = 0.84F 0.2
N 起涨点 地表径流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流域产流
Em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E
0
R
0
Rs
0
Rg
0
Wu
0
Wl
61.83
W
61.83
某流域超蓄产流的产流量计算表(二层蒸散发模型)
时 间
6•27•17 20 23 28 • 2 5 8 11 14 17 20 23 29 • 2 5 8
P
0 0.5 38.1 28.9 6.8 19.7 46.7 24.5 3.8 2.3 4.6 0.1 0.7 2.3
Em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E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退水曲线,其它的是地表水退水曲线。
地表水退水曲线
流量 Q 地下水退水曲线
时间 t
(1)退水曲线 :是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线。 推求方法: 取多次独立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绘在 透明纸上,然后沿时间轴平移,使它们的尾部 重合。这一组曲线光滑的下包线是标准的地下 水退水曲线,其它的是地表水退水曲线。 用途: 分割次洪水、划分地表地下径流等。 地下水退水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
当W
当
0
a
时:
P E a 0
R ( P E )
P E wm
1 dw ( we ) e
或
P E wm a
时,为部分面积超
蓄产流,分别按上述二式计算 R 。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