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离子晶体
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
786
715
3401
(5)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
KCl、CaO、TiN三种离子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d24s2(2)Mg12(3)7O>N>C(4)12(5)TiN>CaO>KCl
(5)金刚石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若金刚石的密度为ρg·cm-3,试计算碳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__pm(用含ρ式子表示,不必化简)。
【答案】(1)同素异形体 (2)I1(N)>I1(O)>I1(C)(3)ABE sp2
(4)低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而足球烯为分子晶体(5)
【解析】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核外电子排布、第一电离能、杂化方式等、晶胞的结构和计算等。(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碳的单质,根据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它们结构都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碳是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碳的基态电子排布图为: ;(2)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N原子的最外层处于半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I1(N)>I1(O)>I1(C);(3)石墨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内碳与碳之间形成C-C单键,是σ键,而在层与层之间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所以石墨中存在的作用力是σ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选ABE,在层内每个碳与周围三个碳形成共价键,所以碳的杂化方式为sp2;(4)A是金刚石,原子晶体,C是足球烯为分子晶体,所以C的沸点低;(5)根据图A及题目中的描述,根据金刚石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金刚石晶胞是面心立方堆积完之后还在四个四面体里有原子,也就是说在金刚石晶胞的体对角线上连排了四个原子,并且相切,所以体对角线长度就是碳原子半径的8倍,设晶胞边长为a ,碳原子的半径为r,即a=8r,∵碳原子的质量=,又∵每个晶胞中含有碳原子个数=4+8×+6×=8,由=,得a =2×,∵a=8rhttp:/*/www.!未来脑教学云平台##,∴r=a=。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精品专题课后练习[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精品专题课后练习[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精品专题课后练习[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b61c833e-6ebe-11ec-a7e8-7cb59b590d7d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精品专题课后练习[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高中化学人文教育版《第三选修课》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精品专题课后练习【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类别:_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原子序数为()。

a.a-4b.a+5c.a+3d.a+4[答:]BC【考点】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解析】可以看出,B和Al,O和s符合问题的含义,即最外层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等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

设a为硼,序数为5,B为铝、氧和硫,序数分别为a+8、a+3、a+11和a+5,依此类推。

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 Astatine(at)是一种白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具有很强的光敏性。

C.硫酸锶(SrSO4)是一种白色固体,不溶于水d.硒化氢(h2se)无色、有毒,比h2s更不稳定[答:]B【考点】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析]从上到下,组元素的颜色ⅶ a逐渐变暗,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化银的光敏性逐渐增加。

因此,可以看出astatine是一种接近黑色的固体,hat不稳定,AGAT 具有很强的光敏性,B项是错误的。

3.硫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a.硫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b.硫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c.硫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d.硫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答:]C【考点】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解析】试题分析:H只有一个电子,占据1s轨道,s的最外层电子占据3P轨道。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3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烯烃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3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烯烃

第1课时烯烃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乙烯分子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B.乙烯的电子式为H··H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2.下列有机化合物不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A.1,2-二氯乙烯B.1,2-二氯丙烯C.2-氯丙烯D.2-氯-2-丁烯3.相同条件下,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烃,1mol此氯代烷烃可与4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为()A.乙烯B.1-丙烯C.1,3-丁二烯D.1-丁烯4.(2022江苏苏州高二检测)某液态烃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甲基-2,3-二溴丁烷,则该烃是()A.3-甲基-1-丁烯B.2-甲基-2-丁烯C.2-甲基-1-丁烯D.1-甲基-2-丁烯5.下列关于烯烃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烯烃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B.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能被KMnO4氧化C.在一定条件下,烯烃能与H2、H2O、HX(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D.在一定条件下,丙烯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6.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A.CH2CH2+Br2B.CH2CHCH2CH3+HClC.C(CH3)4+Cl2D.n CH3CH CH27.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

(1)A的结构简式为_。

(2)A分子中的碳原子_(填“是”或“不是”)都处于同一平面,_(填“存在”或“不存在”)顺反异构。

(3)A与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课后练习一高二化学同步复习课程--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不需要财富即可下载 第一讲 原子结构1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O 18与F 19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O 16与O 17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C 12与C 23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 N 15与N 14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答案:C 详解:A ,前者中子数是18-8=10,后者中子数是19-9=10,相等;B ,两种原子电子数都是等于质子数即8;C ,错误,一个质量数是12,一个质量数是23;D ,正确,属于相同元素,质子数相等; 故选C2 下列有关电子云及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云是笼罩在原子核外的云雾 B 小黑点多的区域表示电子多C 小黑点疏的区域表示电子出现的机会少D 电子云是用高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答案:C 详解:A ,错误,电子云不是实际存在的云雾,而是用来表示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抽象概念;B ,错误,小黑点多的区域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C ,正确;D ,错误,不是拍摄的照片而是抽象出来的; 故选C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B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C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D 同一原子中,1s 、2s 、3s 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答案:BC详解:A,错误,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是分层的;B,正确,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大;C,正确,考查基态的定义;D,错误,s能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故选BC4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N≡N:答案:A详解:A,是正确的;B,错误,CO2是直线型分子;C,错误,氯化钠是离子晶体;D,错误,结构式不需要写N原子两侧的孤对电子5 已知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阳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化学选修3课本中各章节《问题交流及习题参考答案》

化学选修3课本中各章节《问题交流及习题参考答案》

化学选修3课本中各章节《问题交流及习题参考答案》(来源教师用书)共18页目录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第一节原子结构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 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

3. 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思考与交流】1. 铜、银、金的外围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

2. 符号[Ne]表示Na的内层电子排布与稀有气体元素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O:[He]2s22p4 Si:[Ne]3s23p2 Fe:[Ne]3s23p63d64s2或[Ar]3d64s2四、习题参考答案1. A、D2. D3. B4. C5. C6. C是Mg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而A、B、D都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学与问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

【学与问3】1. 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2.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5)金刚石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若金刚石的密度为ρg·cm-3,试计算碳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__pm(用含ρ式子表示,不必化简)。
【答案】(1)同素异形体 (2)I1(N)>I1(O)>I1(C)(3)ABE sp2
(4)低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而足球烯为分子晶体(5)
【解析】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核外电子排布、第一电离能、杂化方式等、晶胞的结构和计算等。(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碳的单质,根据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它们结构都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碳是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碳的基态电子排布图为: ;(2)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N原子的最外层处于半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I1(N)>I1(O)>I1(C);(3)石墨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内碳与碳之间形成C-C单键,是σ键,而在层与层之间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所以石墨中存在的作用力是σ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选ABE,在层内每个碳与周围三个碳形成共价键,所以碳的杂化方式为sp2;(4)A是金刚石,原子晶体,C是足球烯为分子晶体,所以C的沸点低;(5)根据图A及题目中的描述,根据金刚石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金刚石晶胞是面心立方堆积完之后还在四个四面体里有原子,也就是说在金刚石晶胞的体对角线上连排了四个原子,并且相切,所以体对角线长度就是碳原子半径的8倍,设晶胞边长为a ,碳原子的半径为r,即a=8r,∵碳原子的质量=,又∵每个晶胞中含有碳原子个数=4+8×+6×=8,由=,得a =2×,∵a=8rhttp:/*/www.!未来脑教学云平台##,∴r=a=。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原子的最外层处于半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i1ni1oi1石墨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内碳与碳之间形成cc单键是键而在层与层之间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所以石墨中存在的作用力是键和分子间作用力abe在层内每个碳与周围三个碳形成共价键所以碳的杂化方式为sp是足球烯为分子晶体所以c的沸点低及题目中的描述根据金刚石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金刚石晶胞是面心立方堆积完之后还在四个四面体里有原子也就是说在金刚石晶胞的体对角线上连排了四个原子并且相切所以体对角线长度就是碳原子半径的倍设晶胞边长为a碳原子的半径为个晶胞中含有碳原子个数48备注无5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3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同分异构现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3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同分异构现象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同分异构现象A 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_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B.一氯甲烷的电子式为H ··C ··H····H Cl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 2H 4O 2D.分子组成为C 5H 12的有机化合物有3种2.下列属于碳架异构的是()A.和C(CH 3)4B.CH 2CHCH 2CH 3和CH 3CH CHCH 3C.CH 3CH 2CHO 和CH 3COCH 3D.CH 3CH 2CH 2COOH 和CH 3COOCH 2CH 33.关于乙烯分子中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原子sp 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π键B.乙烯分子中有4个σ键、2个π键C.CH 是两个原子的sp 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C 是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π键 是sp 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H 是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π键4.下列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A.CH 2Cl 2B.HCHOC.H2OD.CH2CHCH35.(2022浙江湖州高二期中)下列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和B.和C.HCOOCH2CH3和CH3CH2OCHOD.和6.如图均是由4个碳原子结合成的6种有机化合物(氢原子没有画出)。

(1)有机化合物(a)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试写出其结构简式:_。

(2)上述有机化合物中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填代号)。

(3)任写一种与(e)互为同系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

7.如图所示是两种有机化合物的碳骨架结构:请回答:(1)其分子式分别是_、_。

(2)降冰片烷发生一氯取代时,取代位置有_种。

(3)篮烷发生一氯取代时,其一氯取代物有_种。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以下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8.根据各原子的成键特点,下列物质存在的是()A.C3H8OB.C7H15OC.C3H6ClD.C4H8NO9.如图是甲醛分子的结构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醛分子中有4个σ键B.甲醛分子中的C原子为sp2杂化C.甲醛分子中有两个π键D.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有一个π键垂直于三角形平面10.(2022湖南高二阶段练习)纳米机器人日益受到人类的关注。

Removed_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题带答案

Removed_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题带答案

(1)三 ⅦA 1s22s22p63s23p5 Cl HClO4 (2)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2 Ca Ca(OH)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 3p2 表示 3p 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2s、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3p、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第二周期 非金属
HNO3 酸
NH3
VA 族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 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主族,电子排布式是
,元素符
号是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2)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主族,电子排布式是
,元素符号是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3、画出甲醛分子的立体构型,它的碳原子采取什么杂化轨道?说明分子中存在什么化学键。
碳原子采取 sp2 杂化,甲醛分子中有 2 个 C—H σ 键,而 C—O 之间有 1 个 σ 键和 1 个 π 键。
4、在酸的水溶液中,H+离子能与 H2O 分子结合成 H3O+离子,试从配位键来解释 H3O+的 形成。
2、X、Y、Z 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ns1、3s23p1 和 2s22p4,由这三种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
A. XYZ2
B. X2YZ3
C. X2YZ2
D. XYZ3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 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 )
A.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选修三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

选修三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

选修三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选修三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力的重要环节。

选修三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是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选修三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食物的烹饪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使食物更加美味;药物的制造和使用,通过化学反应治疗疾病;洗涤剂的使用,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渍等。

3. 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4.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

例如: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章:原子与分子1. 什么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质量和电荷。

2. 什么是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粒子。

3. 什么是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4. 什么是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1.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2. 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

例如: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3. 什么是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指通过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使得化学方程式中的原子数目相等。

4. 为什么需要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为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第四章:化学计量1. 什么是摩尔?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物质的量。

2. 什么是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3. 什么是摩尔体积?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

化学选修3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3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3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作为高中化学的一门选修课程,内容涉及了化学反应、电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习题的答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化学选修3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酸的是:A. H2SO4B. H3PO4C. HNO2D. HCl答案:D. HCl解析:强酸的定义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产生H+离子的酸。

HCl是一种强酸,可以完全离解产生H+离子。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碱的是:A. NaOHB. NH3C. KOHD. H2O答案:A. NaOH解析:强碱的定义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产生OH-离子的碱。

NaOH是一种强碱,可以完全离解产生OH-离子。

3. 化学反应:2H2 + O2 → 2H2O 是一种: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酸碱反应D. 燃烧反应答案:D. 燃烧反应解析:该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属于燃烧反应。

二、填空题1. 酸性溶液的pH值通常小于____。

答案:7解析: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酸性溶液的pH值通常小于7。

2. 氧化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失去了____。

答案:电子解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过程。

3. 一般情况下,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____电子。

答案:失去解析: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三、解答题1. 简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答案: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离子,产生带电粒子,从而导电。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不会离解成离子,因此无法产生带电粒子,不能导电。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糖类、醇类等。

2.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酸中的H+离子与碱中的OH-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相应的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3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3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二甲醚和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鉴别这两种有机化合物时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

下列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B.利用燃烧法C.利用红外光谱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2.下列实验式中,不用相对分子质量就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是()①CH3②CH③CH2④C2H5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22吉林长春高二检测)下列物质进行核磁共振得到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吸收峰有4组的是()A.B.CH3CH2OCH2CH3C.CH3CH2CH(CH3)2D.CH3COOCH2CH34.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采取以下步骤研究乙醇的结构,其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沸点不同蒸馏提纯该有机化合物B.利用燃烧法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为C2H6OC.利用红外光谱图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5.(2022青海海东高二期末)某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如图所示,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A.B.C.D.CH3CH2OCH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7组吸收峰B.红外光谱图只能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C.质谱法不能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D.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都可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以下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7.(2022广西南宁第五十六中学高二期末)某有机化合物A的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有机化合物A的质谱有机化合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A.CH3OCH2CH3B.CH3CH2OHC.CH3CHOD.CH3CH2CH2COOH8.(2022北京海淀区高二检测)有机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C4H8O2,其红外光谱如图所示:则该有机化合物可能的结构为()A.CH3COOCH2CH3B.CH3CH2COOCH3C.HCOOCH2CH2CH3D.(CH3)2CHCOOH9.0.2mol某有机化合物与0.4mol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CO和H2O(g)。

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题带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题带答案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 6sB. 2dC. 3fD.7p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A. NB. MC. LD.K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 s能级B. p能级C. d能级D. f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 K+1s22s22p63s23p6B. F 1s22s22p5C. S2-1s22s22p63s23p4D.Ar 1s22s22p63s23p6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相同,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2)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 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XYZ2B. X2YZ3C. X2YZ2D. XYZ3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易形成-1价离子C. 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氰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 最外层电子书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6、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

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练习(2)(有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练习(2)(有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练习(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 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 同一原子中,1s、2s、3s轨道的能量逐渐减小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和,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B. C. D.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易形成价离子B.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 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4.甲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甲元素在周期表里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主族,电子排布式是______,元素符号是______,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乙元素在周期表里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主族,电子排布式是______,元素符号是______,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5.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电子排布有什么不同的特征?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有何不同?6.有人把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ⅠA移至ⅧA,怎样从电子排布和化合价理解这种做法?7.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给出具体例子对这种变化进行陈述。

8.怎样理解电负性可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9.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10.假设元素周期系可以发展到第八周期。

而且电子仍按构造原理填入能级,第八周期总共应为多少种元素?--------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解: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故A正确;B.表示3p能级有两个电子,3p能级有3个简并轨道,故B错误;C.同一原子中,1s、2s、3s轨道的能量逐渐增大,故C错误;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都含有3个轨道,故D错误;故选: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 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

3. 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思考与交流】1. 铜、银、金的外围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

2. 符号[Ne]表示Na的内层电子排布与稀有气体元素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O:[He]2s22p4 Si:[Ne]3s23p2 Fe:[Ne]3s23p63d64s2或[Ar]3d64s2四、习题参考答案1. A、D2. D3. B4. C5. C6. C是Mg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而A、B、D都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科学探究1】1.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的元素数目分别为: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2np6。

因为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不同。

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

3. 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 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从教科书中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区和ds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1.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 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

3. 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思考与交流】
1. 铜、银、金的外围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

2. 符号[Ne]表示Na的内层电子排布与稀有气体元素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O:[He]2s22p4 Si:[Ne]3s23p2 Fe:[Ne]3s23p63d64s2或[Ar]3d64s2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A、D
2. D
3. B
4. C
5. C
6. C是Mg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而A、B、D都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科学探究1】
1.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的元素数目分别为: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2np6。

因为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不同。

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

3. 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 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从教科书中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区和ds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

6.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科学探究2】
1. (略)
2. 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形成过氧化物,只生成正常氧化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度很接近,都是弱酸。

教科书上几对处于对角的元素在性质上相似,可以粗略认为它们的电负性相近的缘故。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1】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学与问2】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

【学与问3】
1. 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2.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和I2相差不多,而I2比I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离子;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I3比I4小很多,所以Al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离子。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能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能层数
2. 碱金属稀有气体
3.
4. (1)三ⅦA 1s22s22p63s23p5Cl HClO4
(2)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2Ca Ca(OH)2
5. 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或p,而副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为d或f;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为最外层的s、p能级,都不包含d能级,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除最外层的s、p 能级外,还包含次外层的d能级及倒数第三层的f能级。

6.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1s1),既可以失去这一个电子变成+1价,又可以获得一个电子变成-1价,与稀有气体H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根据H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不难理解H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放在ⅠA,又可以放在ⅦA。

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例如,第三周期元素:根据Na、Mg、Al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困难,以及NaOH、Mg(OH)2、Al(OH)3碱性递减,说明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Si、P、S、Cl形成氢化物越来越容易,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以及H2SiO3、H3PO4、H2SO4、HClO4酸性递增,说明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8. 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9.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就会随着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10. 第八周期总共应有50种元素。

*11. (略)
复习题参考答案
1. A
2. A
3. A
4. B
5. (1)Na K Mg Al C O Cl Br Ar Ar
(2)NaOH
(3)K>Na>Mg
(4)H2O 2H2O+2Na =2NaOH+H2↑>
(5)NaBr
(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