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基本知识简介

合集下载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一、元青花的历史元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著名的中国外销瓷的代表。

元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当时蒙古族占领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统治了中国近10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传播,其中包括了元青花瓷器的制作。

元青花以其大胆、豪放的装饰风格、浓烈的色彩和高超的技术而备受青睐,成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主流产品。

元青花的瓷器种类繁多,有罐、瓶、盘、碗、壶、花瓶等,装饰纹样也十分丰富,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文字等图案。

元青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在当时的世界瓷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元青花也对后世青花瓷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重要一笔。

二、元青花的特点1. 高温烧制元青花是用高岭土为原料,通过高温烧制而成。

高温烧制是瓷器制作的重要工艺之一,是保证瓷器品质与装饰效果的关键。

在元青花的制作过程中,高温烧制能够使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通透,同时也能保证瓷器的釉面光亮、装饰纹样的色彩鲜艳。

2. 蓝色装饰元青花的主要装饰颜色以深蓝为主。

蓝色在装饰纹样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是纯蓝、青蓝、深蓝等不同色调的蓝色。

元青花的蓝色釉料选料考究,烧制技术高超,所以颜色鲜艳亮丽,且不易褪色。

3. 装饰纹样元青花的装饰纹样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

绘画的题材主要包括了山水、花卉、人物、动植物等。

这些纹样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风格。

4. 釉面处理元青花的釉面处理非常精致,采用了透明釉,使整个瓷器的表面显得通透、光洁。

这种透明釉的处理不仅让装饰纹样更加清晰鲜艳,而且还能使瓷器的整体质感更加出色。

三、元青花的制作工艺1. 原料准备元青花的制作工艺首先是准备原料,主要包括高岭土、石英砂、长石等。

高岭土是一种主要原料,它决定了瓷器的质地和白度。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过筛等步骤,制成均匀的瓷泥。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美术论文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徐世云元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花瓷的数量质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文从元青花瓷的定义、艺术特征、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一、关于“元青花”的定义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这里的“青”和“花”两个字值得注意,青是色彩属性,花是装饰效果。

“花”含义简洁,即以线条为主构成绘画形象的彩绘瓷,而不是全器罩蓝的色釉瓷或仅以蓝色作为色块、斑点装饰的“点彩瓷”、“花斑瓷”。

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钴的色相是蓝色。

蓝色又为何成为青色?古语中,青即靛青,为青色颜料。

蓝即蓼蓝,是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正如古文《荀子·劝学》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常常会因为青、苍、碧、绿、蓝这5个字而被混淆视觉。

青即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

青天也称碧落或碧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

”青草也叫碧草。

但先秦文献《考工记·画绘之事》中称“东方谓之青”。

如今,元代文献中“青白花瓷”等概念是不是指“青花”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元代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雅致的青花瓷器,可谓“百年风雅一峰青”!二、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结束了此前宋、金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这使得包括瓷器在内的外贸商品需求量激增,给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明,其它各朝历久不衰。

到了元代,青花瓷生产品种繁多,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元青花不仅注入了时代的印迹,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青花

元青花

元青花元青花:①蓝色(蒙古族,尚蓝尚白)③题材众多(受元曲、小说影响)④多为大件(蒙古人性格)元青花:汉、波斯、蒙古文化的结晶(蒙古尚蓝尚白、波斯重装饰)* 装饰层数很多(没有七层:元朝人“重九恶七”)* 多画牡丹(表示富贵;少数民族心胸开阔,喜大件的花)* “至正型”:层次丰富的元青花青花瓷特点:* 元青花的出现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只有清代中后期出现的粉彩能与之抗衡)* 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 强调人工美、装饰美,改变了宋代以来追求含蓄、自然的美学观大罐“鬼谷下山”:①题材:有情节(朱元璋:关心军事题材——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鬼谷下山)②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先河明青花永乐:朱棣(迁都北京、建故宫、永乐大典、组织下西洋)* 报恩寺、报恩寺塔(南京):青花做地砖* 永乐青花特点:①尺寸大:永乐气魄大;②形制特别:波斯文化;③内容特别:龙纹凶猛(中国最凶猛时期)* 苏麻离青(高铁低锰——浓重、晕散):青中泛黑,有锡光斑,手感凸凹不平宣德:雅好艺术* 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永宣后为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期间,没有官窑(永宣刚建立起官窑制度)* 共28年,三朝两帝: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明朝中叶:上三朝+ 成化、弘治、正德(三位皇帝均短寿:成年之前登基、40岁前过世)成化青花以淡雅、柔弱著称(永宣:浓烈)* 染料:平等青(国产)——色彩疏淡(强调平涂、线条)* 婴戏碗:求子心切(万贵妃的严格控制,成化的性格柔弱)* 官窑无大器弘治:一生未纳妾(中华历史上唯一一夫一妻制皇帝)* 官窑极少:勤俭* 青花特点:大量留白正德:无子,好女色、尚武* 存在大量方形的瓷器*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直接用阿拉伯文字进行装饰):①开国上层贵族信奉回教;②出口需要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 明朝瓷器第二次高峰:千变万化的造型、醒目的蓝色、贴近生活的装饰,商品特性明确嘉靖:回归浓烈* 开始使用回青(蓝中带紫)* 题材:道教内容丰富(嘉靖受道教影响深重)——八卦、云鹤、葫芦、八仙(清朝使用“暗八仙”)隆庆:“隆庆开关”——对晚明的商品社会有很大好处,并推动第二次收藏热* 蓝得发紫(颜色好看);隆庆人物腰长;款识:大明隆庆年“造”万历:* 瓷器特征: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明确主题* “克拉克风格”:晚明时期的外销瓷——开光瓷器(用轮廓线勾画外框,其间绘制主题图案)明亡清初青花明亡清初(过渡期,约20年):明代晚期:天启、崇祯清代:顺治* 政局动荡(1644年:崇祯、李自成、顺治同时为帝),官窑产品单一,多为青花,少量五彩、单色釉,民窑蓬勃发展* 瓷器与社会形态关联很大,呈现出思想的自由解放,生命状态的自由倾向* 晚明青花并非“粗大明”,摆脱了嘉万繁缛、密不透风的装饰风格,走向清丽、疏朗,为康熙朝青花奠定基础* 崇祯年间青花多写“干支”,不写年号* 顺治:青花龙纹“一身三现”(五、七、九现)该时期青花基本沿袭明代风格统瓶:上有收口,并不一般粗,不是桶状(政治涵义:大清一统)(多画刀马人)帽筒:上下一般粗康熙:* 初期多描绘战争场面的刀马人青花(三国、水浒),少见歌舞升平画面(西方喜欢:①题材:与当时欧洲的战争背景契合;②工艺:精致、流畅)* 初期不写本朝款,多写大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年款,一来认为打碎不吉利,二来也是给当时文士的一种情感宣泄* 康熙青花特点:①翠毛蓝(历代中最蓝的,取悦于人);②墨粉无色(同是青花,能分层次);③分量重(技术提升,釉质增厚);* 该时期动物形态生机勃勃(麒麟:卧-- 坐-- 立)枯枝花鸟(鸟:很肥)雍乾青花康熙青花:自由开放雍正青花:不再青翠,变得规范历史背景:①政治:吏治力度大(政治康熙晚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贪污腐败、亏空钱粮、假公济私、结党怀奸)②艺术:雍正艺术造诣高(45岁登基);审美倾向收敛雍正青花风格:①直追永宣(仿制多可乱真)②淡描(仿成化)* 万历时期有铁线描:替代平涂(为省颜料)雍正仿制:清淡(为“雅”)* 赏瓶(玉堂春瓶):以青花、缠枝莲,暗喻为官“清廉”(奖状+警示)景德镇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康熙晚期至雍乾时期):“督陶官”制度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雍、乾)唐英: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严格按照上头旨意做事)乾隆:盛年登基(25岁)、基业雄厚(康雍)、在位最久(89岁)、花钱最多的皇帝* 艺术能反映当时社会形态:《渔家乐》:康熙:捕鱼(出击)、享受成果乾隆:钓鱼(等待)、享受过程动物纹:康熙:凶猛,瑞兽(以麒麟为蓝本),为祈愿(安定)——担心乾隆:狮子绣球、百子龙灯(喜庆)——放心乾隆:陶瓷烧造达到工艺的高峰* 唐英:在任期间创新57种(e.g.大花觚[姑]、六方大瓶)康乾盛世(清中期、18世纪):(官窑)摹古、创新——形制规范、工艺熟练、熟能生巧(民窑)烧造量很大、质量很高乾隆后期:陶瓷风格走向僵化晚清青花清晚期: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嘉庆、道光时期的瓷器合称“嘉道”(收藏界的蔑视):康乾盛世优秀的官窑瓷器到此结束;作品因循守旧(不再求创新,呈简单定式);原因:国力衰竭龙纹:凶猛,具有侵略性、杀伤力(康熙)——平缓、标注(乾隆)——妩媚软弱(嘉庆)陶工的工艺水平下降、偷工减料:釉面大面积不平整:波浪釉(雍正时期:“橘皮皱”,只是局部的起皱)咸丰期间:景德镇停烧,所以这个时期存世的陶瓷数量极少特点:非常细弱,没有生机(像道具布景一样,“纸片”),仿了大量的雍正瓷(款为“大清雍正年制”,实为仿品)同治青花:彻底不讲艺术性(日用瓷、艺术瓷相差不大)此时开始,粉彩与青花平分天下,粉彩是陶瓷中唯一可与青花比肩,能撼动其霸主地位的“同光中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贸易增加。

胡说:元青花真品的知识和高仿的特征

胡说:元青花真品的知识和高仿的特征

胡说:元青花真品的知识和高仿的特征从宋瓷的深沉到元瓷,宋,元瓷艺虽然风格迥异,但都精深非凡。

是继五代柴窑之后中国制瓷史上的两座高峰。

元代以后中国艺术品基本上就停止了原创,向巧雅小趣味发展,且千篇一律,创新的精品泛善可陈。

而今,柴窑的光辉依然辉煌,呈一座历史丰碑照耀那创新之门重新开启。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祐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的青花瓷。

为提高“目鉴”科学性,在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公私藏品,就元青花鉴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广大喜欢收藏的朋友一起探讨。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

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

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

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

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

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

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

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

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

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并沿袭至永宣。

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6、回纹边饰。

由互不相连的单体回纹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变形回纹,有的为减笔式回纹。

明洪武时,回纹边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

元青花小知识

元青花小知识

元青花小知识本文档由杯子客 整理提供分享,供学习交流之用。

版权归著作公司所有,谢谢合作1、元青花的胎是二元配方,即麻仓土加瓷石,这是御窑专用配方。

其土质细腻,少有杂质,洁白如玉,含微量铁元素。

这类产品属皇家宫廷专用瓷和出口瓷,是上上品。

超大青花瓷的胎是安徽祁门土,呈白色泛灰,为上品。

2、元代青花碗、罐、盘造型硕大雄健。

如罐的重量适宜,口与圈足直径相差不多,甚至相等,圈足宽浅,底旋削有跳刀痕;碗的圈足高矮都是外撇,足底里高外低,窑红基本呈象牙黄。

对传世窑红、窖藏窑红、常见水窑红等,笔者以300年、600年、900年来区别窑红的变化。

听声音、看“三光”是很关键的鉴定环节,元青花真品釉色莹润明亮、宝光璀璨。

3、元代青花料分进口料、国产料、国产加进口料等。

进口苏麻离青发色稳定,色像蓝宝石,这是上上品钴料,含铁高。

用“敲青”法提炼青花料,每斤青料可得五两左右的用料。

钴的比例占0.5%青花色为宝石蓝,钴占1%为深蓝,钴超过1%呈蓝黑,钻占0.25%就是淡蓝色。

元青花上较圆的铁晶斑深入胎骨,溶于釉中,透于釉面。

釉面钴历经600年以上空气氧化使铁晶斑留下像铁锈一样的棕褐色块状斑点,上手触摸有凹凸不平之感。

如元青花和元蓝釉器在强阳光下可见蓝紫泛红润色,直观是宝石蓝及翠青、藏蓝、深蓝,钴占比例应该是0.5%-1.0%。

4、元代青花纹饰粗犷流畅。

凡是宫廷用瓷和出口瓷都有“纹针法”限制,至正年后的花鸟、人物、龙纹罐、盘等大器,用青料勾画纹饰前多采用这道工艺,特别是大盘、大罐,迎强光能见到此纹。

元青花主纹加辅助纹比较多,繁而不乱。

变形莲瓣排列不紧,菊花单层,莲花瓣像葫芦,蕉叶满茎,云像蝌蚪,山石色不满,围墙一点短。

人物花草有灵气,无描红之意。

这些特征,今天的景德镇是仿不像的。

5、元瓷釉色很多,有青亮釉、卵白釉、青白釉、鸭蛋青釉等。

元代釉比明清釉厚,聚釉、集釉现象较多。

釉的变化与釉的配置浓度、窑温高低、钾钠配比有很大的关系。

元青花知识大全(2)

元青花知识大全(2)

元青花知识大全(2)说起元青花,多数人就会想到在05年7月12日拍买的“鬼谷子下山”罐了,当时拍了2.3个亿。

这个“鬼谷下山”罐为什么会这么贵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题材决定的。

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带有情节的画。

画出情节的画都是国宝,比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

“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份起,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

王羽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孙子】就是他的徒弟。

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的头儿,被燕国俘虏了。

齐国求他的师父鬼谷子下山救徒。

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画有人物故事情节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仅十个,中国大陆仅有一个,台湾一个都没有。

下面就给大家列出这仅有十个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罐都有哪些。

1 青花“昭君出塞”罐日本出光美术馆藏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罐此罐腹绘九个人物,七匹乘骑(另外两骑当隐在山石后面)。

九个人物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骑在马上,或摇鞭步行。

马上驮着弓弢、行囊。

观人物相貌、服饰有差别。

其中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梳高髻的汉装女子是王昭君,前后各有一胡服女子随行。

六名男子中,有的头戴貂冠,髡发驾鹰,着胡服;有的戴毡笠,着汉装。

当是迎亲的匈奴使节和汉朝送亲的官员。

2 尉迟恭救主图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

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辔而行。

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

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

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字。

4“百花亭”青花罐现藏于日本万野美术馆场景取材于元代无名氏所著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书生王焕生性风流,人称“风流王焕”,时值清明,前往百花亭游春,邂逅著名妓女贺怜怜,一见倾心。

在卖查梨条的王小二的帮助下,两人一处生活了半年。

半年后,赶走王焕,强迫贺怜怜嫁给高邈将军,移住承天寺。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经典品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下是元青花的特征与鉴定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元青花的特征:1. 青花颜色明亮:元青花的青色呈现出一种明亮而鲜艳的感觉,与后来的明代青花相比,元青花的青色更加鲜明,更具活力。

2. 青花线条自由流畅:元青花的线条流畅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规则,常常表现出鱼纹、花纹等动态的形态,给人以活泼自由的感觉。

3. 转换手法多样:元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多样,既有以青花为主体,辅以红彩进行点缀的“青花红彩”样式,也有青花与釉下彩配合使用的“青花彩”样式,同时还有采用铜红、银红等多种色彩的彩绘样式。

4. 器型丰富多样:元青花的器型多样,有瓶、罐、盘、碗、壶、盒等不同形状,而且每种器型都有多个不同的变化。

二、元青花的鉴定方法:1. 观察青花质地和颜色:元青花的质地细腻,釉面光滑细腻,不掺杂沙石等杂质。

颜色明亮鲜艳,有独特的青色调,边缘处呈现出纤细的蓝色线条,釉面通透,不显得暗沉。

2. 仔细观察纹饰线条:元青花的线条流畅自然,没有生硬刻板的感觉,纹饰线条的粗细一致,勾勒出的形态生动活泼。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纹饰的构图和细节处理是否精细,是否符合元代的艺术风格。

3. 辨别装饰手法:青花红彩和青花彩是元青花瓷器的两种常见装饰手法,要仔细辨别釉下红彩和釉上彩的差异,观察其颜色的饱满度和明亮度。

此外,还要注意判断彩绘是否有退色、脱落现象。

4. 注意器型和底款:元青花的器型丰富多样,每种器型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观察器型的形态、比例和比例是否与元代的风格相符。

此外,还要仔细观察底部的底款,尤其是款识的字形和笔画,与真品进行对比,确保底款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鉴别元青花的特征与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青花质地和颜色、仔细观察纹饰线条、辨别装饰手法、注意器型和底款等。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鉴别,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元青花的真伪和时代特征。

元青花英语介绍

元青花英语介绍

元青花英语介绍
元青花是指中国古代时期的一种瓷器蓝花瓷。

它于元代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开始流行并进一步发展。

元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采用青花绘制技法,即在白瓷胎上用深蓝色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再通过高温烧制使颜料与瓷器胎融为一体。

元青花的绘制主题多样,包括花卉、鸟兽、人物、山水等。

在绘画上,元青花的线条流畅、勾勒生动,用色鲜明,独特的青花效果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元青花不仅在中国内地流行,还被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备受欢迎。

元青花因其艺术价值和瓷质的上乘而受到世人的推崇和追捧,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

它象征着元代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高度发展和技艺的精湛。

元青花的出现不仅为中国传统瓷器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也对后来的景德镇青花瓷的制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如今,元青花作为中国传统瓷器的重要代表之一,被广泛收藏和展示在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中。

它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和喜爱,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国宝瓷器】元青花瓷......(谈收藏)

【国宝瓷器】元青花瓷......(谈收藏)

【国宝瓷器】元青花瓷......(谈收藏)元青花是什么?元青花的梦又是什么?,近20年来,多少藏家为了圆这收藏的梦,历尽千辛,有的以物置換,投尽千金,又有几个人圆梦了呢?有人哭就有人笑么?元青花,这简简单单三个字的小名词,难倒了多少玩家?元青花简单的说就是元代的青花瓷。

它华丽的身份有以下构成:1是麻仑土的胎;2是苏麻历青的料;3是特殊的画工和原始柴火烧的控温的釉, 4是造型的独到和轻重的区分..... 麻仑土就是景德镇一叫"麻仑"地方出的土,这土的特征就是高温烧后手感带"滑".多摸带"粉,有的加上地方的"特制"高岭土或瓷土就成了一元二元的配方.通透性极好,烧出来的瓷器不变形,因为"滑", 烧出来的釉面润滑柔和,百倍放大镜下的泡珠如天上的星繁珠灿烂。

苏麻历青是元代之前从坡斯湾过来的,叫钴料,含锰高铁低,所以一烧容意晕散,工艺们后来加了我们的含铁量较低的石子青料或其它青料来解决这一难题. 由于苏麻历青含铁离子高,在应用过程的器皿上有"铅"痕,这就是我们用来鉴定元青花的依据之一。

再之苏麻历青带有翠性,翠蓝的同后来康熙年的"浙料""翠毛蓝"不同,适蓝的可爱。

元青花的画工工艺是一流的,从花卉虫草鸟兽,鱼龙藻海,人物山水无所不精,无所不神.这可能得有一定绘画艺术功底的收藏朋友才能看得懂,元代的画工同每个时期是不同的。

原始柴火的缎烧同现代的汽烧胎釉的成色在器皿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要对色感很强的人才有可能辨别,我就不再敖述这些了。

元青花的造型有的碩大,可黄金分割恰到好处,一个罐子摆在你的面前,你会感到惇而不雍,稳而不偏,...提在手上你会感到大而不坠,手舒而不累,这就是元青花的昧力所在了......元青花造假至今有近15年了,由于一件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2.3亿的真实,造假仿之的接踪而来,在此我就不讲"画工"上的假了.我所要提示的,也就是近年来电脑在"型"上的造假是不太好分辨的,在青料上的造假如铅斑的假以及氧化铁粉法和佛头青积攒法的假你认真分析一下对比一下也就知道了.这不难.还有∶你可以借用下科仪,它也会告诉你......元青花,不拒限于青花瓷的绘画,也不拒限于胎的麻仑土。

元代瓷器的基本介绍

元代瓷器的基本介绍

元代瓷器的基本介绍元代瓷器的发展虽不及宋代那么引人注目,但也开始表现出新的发展特色。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元代瓷器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元代瓷器之青花元代的青花瓷器处于成熟期,蜚声中外、驰誉艺林。

青花瓷的特点是:胎质白、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

由于含杂质多,胎上大多有铁褐色小点。

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

元瓷白釉泛青色,釉质莹润但常有积釉,积釉有时如泪痕。

元代青花原料有进口和国产青料两种。

经过对两种原料的测试表明:进口料中除含钴外,还含有高铁和低量的锰,以青花色泽浓艳、有铁锈斑和黑褐色斑点为特征,采用影青作面釉,多用于描绘高大器物上多层次的繁密纹样。

大部分呈色青翠,有一部分过烧的瓷器青中泛紫,欠烧的则青中带灰。

并且,色浓郁而无晕散,白中闪青的底釉衬托着浓艳的蓝色纹饰,显得明亮动人。

而国产的青料中含锰量高、含铁量低。

青花色泽蓝中闪灰,色匀而无散晕,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

国产料所画的青花瓷,大都属小件,纹饰简单、较草率。

元青花纹样特点为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称为“满画”。

这是元、明两代特有的绘画技法。

一般是纹样勾线后填色留空白,如花、叶、山石、人物衣纹均有这一特征。

覆莲瓣之间多互不相连,其中多画卷草或杂宝;莲瓣轮廓通常为一粗一细两根线条,不另填色;云启用粗细线条双勾三层,中间加饰水波荷花、花卉、瓜果和马、鸳鸯、云雁等;菊花多单层花瓣,双层的较少;海水纹精细工致,有鱼鳞状左右背向漩涡,浪花如芽状尖细排列;撇口瓶及碗的里口沿画回纹、卷草纹,其他器物上也常见用回纹、卷草纹作边饰;龙身细长、疏发、蛇尾或火焰状尾、细颈、头较小、单色或双角,龙鳞有斜方格纹或加渲染等,三爪或四爪,不见五爪;风头似鹦鹉,鱼鳞状细羽片,l一5条长羽尾;麒麟画成鹿头、牛蹄、马尾;卷草纹无中心连续波谷线,各个纹样单位分开画,与明初画法有别;人物着色用竖笔上下渲染,在浓笔边线内梁淡色或衣纹留白。

元青花瓷赏析

元青花瓷赏析

文物鉴赏与考古新发现一、青花瓷及元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汉族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

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二、代表作品赏析1、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类别:元青花瓷。

文物原属: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2006年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因此被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2、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青花瓷知识介绍

青花瓷知识介绍

青花瓷知识介绍(一)苏麻离青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

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

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

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

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二)公平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

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

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三)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

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K188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

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

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六)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

此料发色明丽纯正。

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于低锰类。

(七)化学青料即为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酿制的青料。

发色紫蓝、单纯、深红,但高傲而缺少附着力,价格也高昂。

采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少天然青料的美感。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一)纪年款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

元青花资料

元青花资料

元青花资料元青花的美学价值决不像人们所偏重的那样仅仅限于绘饰方面。

实际上,以难能可贵而论,其造型较之绘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元青花造型对通体各部位诸种矛盾关系如大小、长短、粗细、厚薄、曲直以及角度和弧度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极为和谐,微妙之至,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是绝对不可以稍微增损的。

对于元青花,明代初、早期作品倘力求二维纹饰的大体形似,或可勉强为之,而三维造型的模拟,除形式简单的碗、盘一类外,所见无一不是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的。

在元青花的辉煌反衬下,造型微拙的明代仿品黯然失色。

如仿元器的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南京博物院藏)与元青花松竹梅纹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形制大体相同,只消对比此二器造型,前者臃肿、后者标致,即可立见分晓。

然而,从古至今,不少人论瓷还将永、宣制作奉为圭臬,笔者实在不敢恭维。

这也正反映了对元青花造型无上优越性的忽视。

有关元青花的材质、烧制工艺及绘画形象特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歧见,有些是干脆相悖的。

如:胎质一说坚致,一说粗松。

胎色,或曰其白,或曰其灰。

应该看到,古代瓷器的胎质(包括白度)即使是同一窑场同一时期的产品之间,也有客观存在的差别,而不同观察者的主观印象之间差别更大,因而不应一概而论。

釉有人称有青白、卵白与纯净的透明釉三种。

有人则仅称有青白、卵白釉两种。

而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图书《中国古瓷集珍》却道:“……影青(青白釉)又称‘卵白釉”——竟将二者同一化了。

虽然权威人士也承认有些卵白瓷的釉与青白釉的界限难以划清,但认为那“可能属于自青白釉过渡到枢府卵白釉的中间状态。

”典型的青白釉与卵白釉既然存在着差异,则应仍以分别开来为好。

至于所谓“纯净的透明釉”应仅属该两釉较高提纯水平的产物,非属实质上的异类。

青花色料之铁锈斑因为钴土矿料无论进口或国产者,其中均杂有铁分,但因进口料铁钴比高,铁锈斑明显;国产料铁钴比低,一般少见铁锈斑。

而若比值超过一定限度,也会有较轻度的显现。

元青花介绍

元青花介绍

一、元青花概述元青花,一般指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的普通瓷。

元青花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土和青料烧造。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有足底宽厚、纹饰繁多、胎体厚重等特点,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二、元青花历史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距今(2012年)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

历史上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记载,世人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始于珀希瓦尔·大维德爵士收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博士根据这对纪年瓶,结合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藏品,从传世器物中辨识出一批与“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纹饰类似的青花瓷器,将它们命名为“至正型”青花。

日后这对青花瓶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一杆标尺,用这对瓷瓶上的纪年文字以断代,减少了许多费力的说理和繁琐的考证。

系统认识和研究元青花的历史不过60年,几乎所有的元青花瓷器都没有纪年身份,存世的相关文献资料也极其稀少。

三、元青花特点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风格富丽雄浑、花纹层次繁多,使景德镇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四、元青花- 纹饰题材元青花纹饰题材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人物故事题材。

其中又以战争题材居多,如鬼谷子下山,蒙恬将军,萧何追韩信,尉迟恭单骑救主、三顾茅庐涉及的都是与军事有关的人物。

瓷器中的人物故事题材前代少见。

它的出现受到元代勃兴的戏剧艺术影响,其内容大多可在元曲唱本及其插图版画中找到原型。

元代也是杂剧普及的时代,流行于市井茶肆,植根于平民百姓之中,当时瓷器是其中的载体之一。

五、元青花- 工艺1、瓷器用料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是苏麻离青。

这种青料通常被认为从西亚引进,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含锰量低,意味着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将会减少,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够呈现出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

元青花四种类型胎,釉,文饰,青花发色。你知道几个?

元青花四种类型胎,釉,文饰,青花发色。你知道几个?

元青花四种类型胎,釉,文饰,青花发色。

你知道几个?在世界各地遗存下来的元代青花瓷器,不论用进口苏麻离青或国产钴彩料彩绘的,它的胎、釉、纹饰、青花呈色归纳起来有四类形。

认识瓷器的四种类形,结合已知的纹饰、器形的特征,就可以确定真与伪的元青花瓷了。

其他朝代的青花瓷器难有此综合特征:第一类:瓷胎的质地白而腻细密实、坚硬;釉面白净泛青或青白中泛微蓝;青花发色蓝艳如蓝宝石般艳丽翠滴,青花浓处釉面下凹,有部分器物青花纹饰晕散严重。

裸眼观看,青花纹饰中有深浓色块似铁锈,色块下沉;青花线条中有深浓青花疑聚,形成蓝黑色的斑圆点,似另外以笔尖蘸青花彩料添点上去似的,如珠点缀在青花纹饰线条间;百倍显微镜下青花纹饰中的浓深色块中(铁锈斑)有黄色不规则结晶花,一条闪亮的反谢银线把结晶花有距离地圈住,成为其花边; 个别铁锈斑处依稀发现有闪亮丝网纹,但这种青花瓷铁锈斑中有网纹形态出现的较少;琢器禸面不完全上釉,有大面积的荡釉片,器物禸壁露胎处有火石红出现,也有没有火石红;图案纹饰豪放内容表现清晰;细沙足底没有火石红,手感滑腻, 琢器(如大罐)制坯时足底刮去粘釉层形成无釉细砂底,但部分琢器足底还留有不规则的小釉块,足底孔隙较多; 器物釉层里有被沁入污状物的气泡存在。

器物上的主题文饰多为静态类的,如缠枝牡丹,缠枝菊、松竹梅等;也有部分是动态文饰,主要为龙纹、凤纹、麒麟纹、孔雀纹等,人物纹饰较少。

辅助文饰是静态类,有杂宝(火焰宝珠、珊瑚、钱、法螺、丁字、犀角、宝伞、宝瓶、盘长、灵芝、双鱼、芭蕉、法轮)、回文、蕉叶、连续斜方格纹、云纹、钱纹、变形钱纹、朵莲、缠枝牡丹、缠枝石榴、缠枝海棠、串枝花、云肩纹、海水纹、仰莲纹、覆莲纹、如意头形纹开光图、菱形开光图、文字纹……等。

第二类: 瓷胎貭地略松、略粗;胎偏牙黄,有的是灰白;足底露釉处的胎体少见有砂孔,微微泛火石红,淡淡的似有非有,观感虽粗些但不划手;青花文饰线条清晰、也有晕散但不那么明显、青花浓处釉面下凹、鉄锈斑呈棕至黒色、青花纹饰线条中少圆点状的凝聚点;因怕胎土松会渗漏,部分琢器如大罐,器内壁上刷有一层薄薄如水似的透明防渗釉,禸壁又有不规形的外釉溅入釉片块。

带您认识元青花的真面目

带您认识元青花的真面目

带您认识元青花的真面目宋代以前景德镇制瓷,胎土只使用瓷石一种原料,烧成温度较低,制大器易於变型。

早期景德镇瓷多中小件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南宋后期至元初,在麻村发现了烧瓷的黏土(即麻仓土,现在通称高岭土),经研究在瓷石中掺入20%左右的高岭土,耐温高,走型少,提高了硬度,增强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为烧制优质大型青花器提供了条件。

这就是二元配方制胎。

具体配料一般掌握高岭土在五分之一,瓷石占五分之四上下。

二元配方的使用是景德德制瓷工艺的一大创新。

① 用麻仓土成胎,可以提高炉温,瓷胎不易变形② 胎色较白,微显青灰色阶③ 胎骨里面含有气孔较多,鉴于手工制胎的原因,胎骨中孔隙多数是偏狭形④ 胎底颗料状明显,不如明清瓷胎细腻。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因为含有麻仓土,胎色是以白为基色,微显青灰,显青灰的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

大概是窑温的不同而造成。

这种白中微显青灰色阶细分可能有多种,一般粗略分成较深较浅两类即可。

元青花的胎色没有纯白的,但有深灰和土黄的两种。

按程度也可细分多类。

但基本上都是不含麻仓土的其他窑口的产品。

有因烧窑失败烧结不透而胎色发黄的,不在此例。

有的元青花露胎处显土黄色,并不是其胎质本色,有的是因胎土里含有铁质,入窑前晾胎不够干燥而形成的微显淡淡的窑红,有的是长期接触黄土等物形成的包浆。

并非瓷胎本色。

不应该误解里面也是土黄色的。

元青花在露胎处经常显出或淡或浓的红黄色。

这种现象,是在入窑后火烧形成的。

平常称做窑红或火烧红、火石红。

元青花的窑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胎土中含有铁元素而形成的。

元青花的胎中含有多种元素,还会有一定量的水分。

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水分会从胎里向外蒸发。

而胎土中含有的游离铁元素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浮现到胎皮表面,显出深浅不等的红黄色。

这就是窑红。

也就是说形成窑红的成因一是胎中含有铁元素,二是胎含水分,胎晾晒干燥不透而形成。

有人说元青花都有火石红,没有火石红不是元青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

元青花的历史(共5篇)

元青花的历史(共5篇)

元青花的历史(共5篇)第一篇:元青花的历史元代是景德镇瓷器生产最为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有四大成就在陶瓷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即青花瓷、釉里红瓷、卵白釉瓷及颜色釉瓷。

当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青白瓷走向衰落的时候,青花瓷器跃上瓷苑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之一。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器生产中的重要发明之一,虽与元青花的制作工序相同,但技术含量更高,较青花的烧成难度大,产量也更低,色彩纯正的器物传世不多。

枢府瓷在元代景德镇窑也达到高峰。

釉面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名卵白釉。

此外,蓝釉、红釉、青白釉以及釉上彩绘画也制作极佳,为以后明清两代景德镇窑一枝独放、并成为皇帝御用瓷器烧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青花为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

其制作方法为用含有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透明釉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原料经高温烧造呈蓝色,故名“青花”或“青华”,又因花纹与地色蓝白相间,也称“青白花瓷”。

青花瓷器,因其釉下彩绘,故色彩不会脱落,又因烧成率高,颜色鲜艳而极受欢迎。

青花始烧于唐代。

元青花除景德镇的官窑民窑以外,尚有云南的玉溪窑、建水窑。

云南的青花瓷时代要晚一些,用当地的钴土料绘画,瓷胎用石英含量很高的瓷石作原料,釉是含钙较高的灰釉,经1 200℃高温烧成,釉质粗,白度不高,普遍发绿,与景德镇窑相比,青花不漂亮,水平不高。

青花瓷器的烧造至元代景德镇窑时极为成功,古董免费评估咨询鉴定微信wkxs123456789电话*** 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代官府设置了督烧瓷器的机构——浮梁瓷局,据《元史·百官志·将作院》载:“浮梁瓷局,秩正九品。

至元十五年(1278)立。

掌烧瓷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

大使、副使各一员。

”此时的民间窑场亦有烧造瓷器,如“兴烧之际,按籍纳金”,“窑有尺籍,私立者刑”,这些都为当时的民间窑场而设立。

在此情况下,官、民窑的烧造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元代的统治者并不是大量使用瓷器,如《马可·波罗游记》对于元朝宫廷生活用具描写道:“元代皇帝御用餐具是漂亮的镀金属制成品。

常识篇—元代的青花瓷器

常识篇—元代的青花瓷器

常识篇—元代的青花瓷器一、初试元青花撞进了文物研究的领域,接触了古陶瓷,才知道原来瓷器还有青瓷、白瓷、青花、彩瓷、颜色釉等等复杂的分类,才发现中国古代还有那么美的瓷碗、瓷盘、瓷瓶,尤其特别有亲切感的是“青花”,原来以前家里老用的那些吃饭的碗、盘还有个这么温柔的名字,后来回家再看到它们的时候,不由得细细端详一番,翻过来一看底,“景德镇制”。

这叫“款”,这种器型,这种花纹。

一定是当代的产品——我告诉母亲。

于是吃饭时,看着手中的青花碗,面前的青花盘,心里居然有了点异样的感觉。

有这样感觉,说到底是因为我也能用专业的眼光来看“青花”了。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

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但我不会对别人这么讲,我说,记得你们家里常用的那种白地儿有蓝花图案的瓷器吗?那就是“青花”。

中国人为什么叫青花,道理很简单,青花者,青色也;花者,花纹也。

明代初期的文献《格古要论》中就已经有了这个专名。

不过,有专家根据80年代在江西景德镇元代窑址中发现的一件用青料书写“头青”(即青花瓷器中绘画用的上等青料)两子的柱状物,断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制作伊始就已经被叫做“青花”了。

说起来这个女性化的名字,景德镇当地还有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相传元代时,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仍在用小巧的铁刀在瓷坯上刻花,即单调,有费工。

有个叫赵小宝的一直在琢磨着找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设想用笔在瓷坯上画花纹,但就是找不到。

他的未婚妻叫廖青花,非常爱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帮他找,最后终于在深山里找到了合适的料石,然而却不幸被冻死在山上。

赵小宝悲痛之余,用未婚妻找来的料石,研成粉末,调成颜料,在白中泛青的瓷器上烧出了蓝色的花纹。

为了纪念这位善良执捉的女子,人们便把这种具有蓝色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把描绘花纹的彩料叫做"青花料"。

对于元青花,半个世纪以前,就连专家们也还不太认识它的面貌,虽然他们对于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器可能非常熟悉。

细赏·元青花

细赏·元青花

细赏·元青花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1青地白花如意花卉纹盆高13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23厘米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2蓝底白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高7.6厘米 口径45.8厘米 足径26.2厘米大英博物馆藏元代社会杂剧繁荣昌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

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

即使不小心用足踢到也不会被轻易碰碎。

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

元青花绘画,一般采用剪纸或版刻模印取其部分拼图,在瓷胎上填色而成。

透露着浓郁的年画风味。

因为缺乏原创,除造型不同,精美程度大同小异。

3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高7.6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27厘米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4青花蕉叶瓜果竹石印花缠枝牡丹纹菱口盘高7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5青花莲池游鱼纹盘高7.9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5.6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

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青花的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气魄雄伟,特别是高级的细 瓷, 包括至正型青花,这个特点尤为明显。这与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关,同 时也与它是出口品有关。至正型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大盘,传世品也是 以大盘为最多,而且这些传世的元青花大盘大部分保存在伊朗和土耳其 的国家博物馆,是昔日王宫的遗留。这说明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返销元 青花技术的故乡—盛产米纳依彩绘陶器的伊朗。当然也有龙泉窑的大盘。 这种大盘是我国以前没有的新型式样,系按照伊斯兰国家人的饮食习惯, 置于地毯上盛放食物。盘子的直径达三尺,却极为平整,毫不翘棱变形。 盘的样式为折沿,而且板沿很宽,有二寸多,适于手持搬动,分菱花和 圆形两种。菱花式的有十瓣、十二瓣和十六瓣。十瓣和十六瓣的是花口 圆身;十二瓣的是花口、花身、花足的通体菱花式,每瓣大小相同,制 作十分讲究,尤为精致。

元青花的胎釉特点
元代青花的胎体洁白坚致,与当时的坯土细腻洁白有极大的关系, 其圆器类胎体细腻洁白,当为元代御窑之佳品。瓷器底部多露胎,砂底, 呈现金属斑点或不等的宽旋痕,圆器底部多有乳钉突出。琢器的颈、腹、 底与胎体均为横接,除官窑精品外,大多因为各个部分接合不紧密而露 出接胎痕。这可以从高安市出土的六件元青花梅瓶几乎件件腹部均有接 痕中得到验证。 元初期青花瓷的釉面呈色青白,并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元代末期的 釉面呈色较为浑浊,呈色乳白、早中期的青花呈色蓝中暗灰,中晚期青 花烧造技术完全成熟,青花发色浓艳,蓝色深沉与鲜艳均有。纹饰绘画 清晰优美,釉色透明白中泛青,光润透亮。 这时青花瓷使用的钴料有两种,一种是进口青料,一种国产青料。 青花工艺后来也被广泛运用到瓷器制作工艺中,如世博收藏品瓷器 。



瓷胎用料
元青花瓷胎的用料也很特别。景德镇瓷用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明了瓷石掺合高岭 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元配方使得瓷胎中三氧化二 铝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 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 基础上,像是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高达70厘米的大瓶等体型巨大的青 花器物才得以烧出。



疏朗形式的装饰,讲究无论是圆、琢器的青花纹饰都由单独纹样构成,装饰画面疏朗, 活泼自然。如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的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全瓶绘一条龙盘绕器身,画 面简洁,给人以龙在无垠空间中自由飞腾之感,视觉效果极好。另一种疏朗纹饰是写实或 写意的瓷画,画面较开阔。再有一些民间供器及殉葬品的青花纹饰就更为疏简豪放,用线 条快速描绘图案,可谓一气呵成,别具一格。 元青花的纹饰中有几种较为规范,从而形成了元代纹饰的特色: ①变形莲花瓣纹,俗称“八大码”,无论圆、琢器常以8个莲花瓣作装饰带,在每个 花瓣内又加绘多种花纹,有朵花、朵云、火焰、杂宝等等。莲花瓣的画法元代风格较为明 显,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 ②花卉纹饰在元时多以莲花和牡丹为主,其次为菊花。这三种花的花与叶的绘画形式 比较固定,牡丹花叶呈肥硕状,为尖辫形;莲花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叶片;菊花花叶为 五叉的叶片。三种花朵都不填满色而有自然留白边现象。


瓷器用料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是苏离麻青。这种青料通常被认 为从西亚引进,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含锰量低,意味着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将会减少,在适当的火候 下,能够呈现出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含铁量高,意味着青花部分会 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典型 的苏麻离青产生的艺术效果,浓艳、晕散,料色熔融在釉中,浓色处出 现铁锈般的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 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
元青花
元青花牡丹花卉纹梅瓶瓶
元青பைடு நூலகம்鬼谷下山
元青花简介

元青花,一般指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 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 的普通瓷。元青花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 土和青料烧造。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有足底宽厚、 纹饰繁多、胎体厚重等特点,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元代青花瓷器的器型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如元青花的盘类既有制 作硕大,口径多达10厘米至50厘米的者,也有制作颇为精巧的小器。这 些大盘分布较广,不仅国内,而且国外如日本、美国、法国,尤其是伊 朗、土耳其等穆斯林国家更是数量较大,这些纹饰繁密、造型多样的大 盘正是适应当地穆斯林生活而制作的外销瓷。这些瓷器多为平折沿,或 花瓣形口,或圆形口,均具有成型规整不变形的特点。 青花碗的制作也是多样的,有大小之分。如土耳其所藏的青花杂宝 纹大碗,碗口径为40.5厘米,碗为花口,腹下收,圈足较小,碗形如此 硕大且口沿为花口,变化自如,可见元代青花瓷的烧造技术之高。元代 小碗的烧造极为秀美,或为撇口,或为折腰,或为高足。 青花罐的器型丰富,每种器型亦有数种变化,罐有大罐、小罐之别, 大罐有高、矮、八棱等式。小罐有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棱形、唇 口双系腹式、唇口溜肩圆腹双系式等。 青花壶式多样,有凤流壶、四系扁壶、八棱执壶、梨式壶、葫芦式 壶、多穆壶、小执壶等。其他见有杯托、军持、鼎、罐、洗、船型水柱、 笔架式水盂、器座、瓷塑等 。 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元青花基本纹饰
(一)波浪 元青花上的波浪纹应用于大盘的边沿、盘内纹饰间的隔离及花卉纹的底纹。 边沿采用波浪纹的大盘一般为菱边。 波浪纹由浪纹和波纹两部分组成。元青花上的浪纹以轻重变化的粗线勾勒, 形状如“佛手”,如棕榈叶又如姜芽,称姜芽海水。波纹以极细密的线条画成, 放射状或旋涡状,后者如人的指纹。浪与波之间有留白以增加空间感。有些波浪 纹中加绘简笔朵花。 模印的花卉纹饰带有些以波纹衬地,作为相邻的波浪纹的延伸。 明初青花波浪纹已简化,浪纹用细线双勾中空,有的加绘细小圆圈以示浪花。波 纹粗而疏,层层叠叠,汹涌起伏。已不见指纹状的旋涡。 (二)变体莲瓣 莲瓣分写实性质的和抽象性质的,后者为变体莲瓣,有仰覆之别,应用很广。 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每瓣独立,由外粗 内细双框组成。内框细线一笔勾成,外框双勾后填色或粗线画成。粗线画成的分 两笔,均从中间起笔。莲瓣肩部方折。内框线条和莲瓣内纹饰连笔。莲瓣内填杂 宝(火焰、宝珠之类)、花卉(以莲菊为主)或云头,云头下加一圆圈。 明初变体莲瓣外框互相借用,肩稍圆柔,莲瓣内图案简单,有宝相花、旋涡 纹等。












(七)蕉叶 元青花上的蕉叶纹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纹样,饰于瓶颈和下腹部。叶的中 茎画至叶尖,一笔画成或两笔画成后填色。叶的边沿用细线勾勒后填色。叶脉 细线勾勒。有单层和前后双层两种画法。 明初蕉叶纹中茎用两条平细线画至叶尖,不填色,永乐起叶的中茎已不到 叶尖。叶纹细密如鱼骨。叶边如锯齿般尖细,轮廓线用复笔加粗。一般为前后 双层画法。 (八)如意云头 元青花上的如意云头为中间粗两边细的三条线画成,二阶,三阶,四阶均 有。云头内纹饰稠密丰满,有细小的花卉纹、海水纹等,有些在此底上再画动 物纹。 元青花如意云头有数种装饰方法: 1、饰于器物上部的云头下垂(称云肩),饰于器物下部的云头上伸。一般由 3个,4个或6个云头组成。 2、饰于大盘盘心一周,云头向盘心伸展,云头间不相连,由6个三阶云头对 称组成。 3、由两个云头对接或4个云头相接组成“开光”,前者用于瓶腹,后者用于 盘心。 明初如意云头以外粗内细的双勾线画成。云头间以简单的弧线相连而不用反向 云头。云头缩小或大小相间分布。云头内绘简单图案,或折枝花或叶脉或填色。 明初青花另有用单个云头开光的装饰方法。 除上述纹样外,元青花的辅助纹饰还有鱼鳞纹、云纹、旋涡纹、三角带纹 等形式。





(三)回纹 元青花上的回纹源自青铜器的云雷纹。单体绘制,自左上方起逆时针走笔, 从外到内一般为套叠两框,也见单框。有变形回纹,笔画简化而不完整。 明初青花回纹两个一组,笔画相连,借用一条边线。明初回纹的另一种画法 是整个饰带一笔完成,从外向里画后再逆向画出,开始第二个单位。 (四)卷草纹 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一单位独立绘制,一正一反相接。也有的二上一下或一 下二上相接。无中心波谷曲线,明初卷草纹先画一中心波谷曲线,在上伸发卷草 纹,明中期起,有不画中心波谷曲线的卷草纹。 (五)钱纹 元青花上的钱纹饰于盘沿口和瓶口等处,有整钱组成的装饰带,也有半钱交 叉组成的饰带。钱纹以外圆内方为基本造型,有种种变化。有些钱纹中的方穿画 成菱形,菱形每边加一点,如菱形饰带画法。 (六)菱形 元青花上的菱形饰带画于盘的口沿或作瓶罐纹饰的间隔。圆口大盘一段用菱 形饰带装饰边沿。每一单体为两个菱形套叠,有的在其间填青。内菱形中心和四 边各有一点。

纹饰题材
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 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 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 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 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 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 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 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这是其他时代无 法比拟的。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 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 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 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 品的影响。


元青花的装饰
元青花的装饰包括装饰技法、纹样构图及纹饰题材等。元代景德镇陶工 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 足,使元青花更精美。 1.装饰技法: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 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 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 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 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 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 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2.构图方法:大致可分为饱满和疏朗两类。 饱满类型的装饰,无 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有的器身布满青花纹饰达8层之多, 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元青花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白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 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饱满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 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