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5平行线的性质典型例题:平行线的特征素材(新版)冀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教育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平行线的性质
第一页,共十五页。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1,2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
理和计算;(重点、难点)
3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内 错
a3
角
2
b
c
同
旁
a
内
角
b
4 2
c
已知
结论
a//b
∠1=∠2
a//b
∠3=∠2
依据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a//b
∠2+∠4=180°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第四页,共十五页。
讲授新课
例1.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垂直于直线
c吗?
解: a⊥c.
解:∠C=∠AED,理由是: ∵∠1+∠2=180°(已知)
∠1+∠EFD=180°(邻补角的定义) ∴∠2=∠EFD(同角的补角相等) ∴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3(已知) ∴∠ADE=∠B(等量代换)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AE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BAD+∠BAC+∠CAE=180°(平角的定义)
∴∠B+∠BAC+∠C=180
第八页,共十五页。
综合运用
例5.已知:AB∥CD,∠1 = ∠2.试说明:BE∥CF.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平行线的性质

3 如图,在平行线a,b 之间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三角板的 顶点A,B 分别在直线a,b上,则∠1+∠2的值为( A )
A.90° B.85° C.80° D.60°
4 如图,AB∥CD,点E 在线段BC 上,若∠1=40°,
∠2=30°,则∠3的度数是( A ) A.70° B.60° C.55° D.50°
2.3平行线的性质
第1课时
复
习
回
顾
平
条件
行
线 同位角相等
的 内错角相等 判 定 同旁内角互补
结论 两直线平行
猜想:交换它们的条件与结论,是否成立?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知识点 1 “同位角”的性质
探究 如图,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
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 画一条截线c 与这两条平行线
1 如图所示,AB∥CD,AC∥BD. 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解:如图,与∠1相等的角有∠3, ∠5,∠7,∠9,∠11,∠13,∠15; 与∠1互补的角有∠2,∠4,∠6,∠8,∠10,∠12, ∠14,∠16.
2 如图所示,要在一条公路的两侧铺设平行管道,已知 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20°,为使管道对接,另一侧铺设 的角度大小应为( D ) A.120° B.100° C.80° D.60°
总结
解决学具操作题,关键是要掌握学具作为几何 图形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学具作为特殊图形中特 殊内角的度数.
例2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C 分 别落在D′,C ′位置上,ED ′与BC 的交点为点G,若 ∠EFG=50°,求∠EGB 的度数.
平行线、相交线、角经典例题讲解 与练习

平行线、相交线、角经典例题讲解与练习平行线与相交线(1)一、知识概述(一)从台球桌面上的角,引出有关角的概念1、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如图)简称互补.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图)简称互余.说明:①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关系.②互补或互余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而与其位置无关.③用数学语言表述为:若∠α+∠β=180°,则∠α与∠β互补;反之,若∠α与∠β互补,则∠α+∠β=180°.若∠α+∠β =90°,则∠α与∠β互余;反之若∠α与∠β互余,则∠α+∠β=90°. (2)性质:①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对顶角的概念(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如图中的∠1和∠3,∠2和∠4是对顶角.由对顶角的位置特点也可将其描述为:①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说明: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产生对顶角,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③对顶角的本质特征是: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其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有公共顶点的角.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得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则不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所示,直线 AB、CD被直线EF所截,形成了8个角.(1)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如∠1和∠5,∠3和∠7,∠4和∠8,∠2和∠6.(2)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例如∠3和∠5,∠4和∠6.(3)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例如∠4和∠5,∠3和∠6.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重难点知识剖析1、互为补角和互为邻补角的关系. 互为补角是两个角的和为 180°,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而互为邻补角既与它们的和为 180°有关,又与位置有关,不要混淆.2、灵活运用互余、互补等知识点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列方程求解,即学会用代数法解几何题的方法.3、证明两直线平行时,必须弄清所用条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因为推出的结论是除截线外的另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与相交线(2)一、知识概述1、平行线的特征特征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使用方法如图:∵ a∥b,∴∠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特征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使用方法:∵ a∥b,∴∠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特征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使用方法:∵ a∥b,∴∠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的区分表。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5《平行线的性质(2)》教学课件(新版)冀教版

//
a
//
b
//
c
(平行线的传递性)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a//c, b//c; 那么a//b .
已知:如图,b∥a,c ∥a, ∠1 ,∠2, ∠3是直线 a,b,c被直线d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 b∥c.
证明: ∵b ∥a(已知) ∴ ∠2=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a(已知) ∴ ∠3=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 ∠3(等量代换) ∴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a//c, b//c; 那么a//b.
2.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习题P54,B组.
平行线的性质(2)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探究: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 线和已知直线 AB平行.
P
●
一、放
A
二、贴
推平行线法
B
三、推 四、画
过点P能否再画一条直线与AB平行?
想一想
问题: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
C·
A 平行公理:
B B
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 条直线平行.
d
a
1
2 b
c
3
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直线b⊥a , c⊥a
bc
求证:b∥c
a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棱有多少条?
和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D
C
A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5平行线的性质三大技巧应用素材(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素材:平行线的性质三大技巧应用我们已经学过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内错角度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如何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巧解试题. 一.三线八角必识记所谓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如图(1),其中, 同位角有:∠1与∠5, ∠2与∠6,∠4与∠8, ∠3与∠7, 内错角有:∠3与∠5, ∠4与∠6,同旁内角有:∠3与∠6, ∠4与∠5. 例1. 如图(2),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八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已知,则( ). 只能求出其余三个角的度数. 只能求出其余五个角的度数. 只能求出其余六个角的度数. 只能求出其余七个角的度数.析解:由三线八角可知: 同位角相等的有:∠1与∠5, ∠2与∠6,∠4与∠8, ∠3与∠7, 内错角相等的有:∠3与∠5, ∠4与∠6,同旁内角互补的有:∠3与∠6, ∠4与∠5.所以,时, 其余七个角的度数也就易求出,答案选D. 二.加平行线的辅助线8123 4 5 67图⑴12436 58 7图⑵F例2. 如图(3),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过湖通过.如果第 一次拐的角∠A 是110°, 第二次拐的角∠B 是140°, 第三次拐 的角∠C ,这时的道路与第一条路平行,则∠C 是( ). A.120°B. 130°C. 140°D. 150°析解:作辅助线BE ,把∠A 转移到∠ABE ,∴∠CBE=∠ABC -∠ABE =140°-110°=30°,∴∠C=180°-30°=150°,140°-110°=30°。
例3.已知:如图(4),AB ∥ED ,求证:∠B+∠BCD+∠D=360°。
分析:我们知道只有周角是等于360°,而图中又出现了与∠BCD 相关的以C 为顶点的周角,若能把∠B.∠D 移到与∠BCD 相邻且以C 为顶点的位置,即可把∠B.∠BCD 和∠D 三个角组成一个周角,则可推出结论。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5平行线的性质中考中平行线性质及应用素材(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素材:中考中平行线性质及应用历年学业考试中,有不少题目都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现汲取几例,供同学们赏析,希望能达到指导学习之目的。
例1.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1 =70°,则∠2 =( )A。
70°B。
20°C。
110°D。
50°解析:此题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平行线性质及应用。
要求∠2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的定义知∠2=∠3,所以只要求出∠3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因为a∥b所以∠3=∠1=70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2=∠3=70º,故选择A。
例2.如图,AD∥BC,BD平分∠ABC,且︒=∠110A,则=∠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性质及角平分线定义。
因为AD∥BC ,所以∠A+∠ABC=18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ABC=180º-∠A=180º-110 º=70º,又因为BD平分∠ABC,所以∠BDC=12∠ABC=12×70º=35º,因为 AD∥BC,所以∠D=∠BDC=35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3.如图,AB ∥CD ,∠BAC 的平分线和∠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的度数是 。
解析:本题综合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内容。
要探求∠AEC 的度数,可以将其分成两个角,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求出来。
解:过点E ,作EF CD ∥∵AB CD ∥,∴EF AB CD ∥∥,且∠BAC +∠ACD =180º, ∠BAE =∠1, ∠DCE =∠2。
又∵AE 、CE 分别为∠BAC 、∠ACD 的平分线,∴∠BAE =12∠BAC ,∠DCE =12∠ACD ,∴∠BAE +∠DCE =12(∠ACD +∠BAC )=12×180º=90º∴∠1+∠2=∠BAE +∠DCE =90º∴∠AEC =90º跟踪练习:如图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E 、F 两点,EP 平分∠AEF ,过点F 作PF EP 垂足为P ,若∠PEF =300,则∠PFC=_____。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_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证明_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证明练习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以:重点1.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至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互补例1 已知如图2-2 , AB// CD// EF,点M, N, P分别在AB, CD, EF上,NQ 平分/ MNP. (1) 若/AMN=60° , ZEPN=80° ,分别求/MNP, / DNQ 的度数;(2)探求/DNQ与/AMN, /EPN的数量关系.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角平分线定义求解(标注/ MND= /AMN , /DNP=/EPN)答案:(标注/ MND= / AMN=60 ° ,/DNP=/EPN=80° )解:(1) V AB// CD// EF,・・./MND= /AMN=60 ° ,/DNP=/EPN=80° ,Z MNP= Z MND+ Z DNP=60 +80 =140 0 ,又NQ平分/ MNP,Z MNQ= 1Z MNP= 1 X140 =70 0 , 2 2・./DNQ=/MNQ- /MND=70 -60 =10 ° ,・••/MNP, / DNQ 的度数分别为140° ,10°.fT一步)(2)(标注 / MND= /AMN, / DNP= / EPN)由(1)得/ MNP= ZMND+ /DNP= /AMN+ / EPN,・./MNQ= 1 /MNP」(/AMN+/EPN), 2 2・./DNQ= / MNQ- /MND1, , ___ _ ,=-(/AMN+/EPN) - /AMN21 ,,一 , 、=一(/ EPN-ZAMN), 2即2/DNQ= / EPN-/AMN.小结:在我们完成涉及平行线性质的相关问题时,注意实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角度转换,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例2 如图,/ AGD=/ACB,CD,AB,E口AB,证明:/ 1 = / 2.解析:(标注:/ 1 = /2=/DCB, DG//BC, CD//ER答案:(标注:/ 1 = /2=/DCB)证明:因为/ AGD=/ACB,所以DG // BC,所以/ 1 = / DCB,又因为CD±AB,EF^AB,所以CD// EF,所以/ 2=/ DCB,所以/ 1 = /2.小结:在完成证明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由角的关系可以得到直线之间的关系,由直线之间的关系也可得到角的关系.例3 (1)已知:如图2-4 ①,直线AB//ED,求证:/ABC+/CDE=/ BCD;(2)当点C位于如图2-4②所示时,/ABC, /CDE与/ BCD存在什么等量关系?并证明.图①图⑵(1)解析:动画过点C作CF//AB由平行线性质找到角的关系.(标注/1=/ABC, /2=/CDE)£口答案:证明:如图,过点C作CF// AB,•.直线AB// ED,••.AB// CF// DE,•./ 1=/ABC, /2= /CDE.ZBCD= Z1+Z2,•./ABC+/CDE=/ BCD;(2)解析:动画过点C作CF//AB,由平行线性质找到角的关系.图2解析:动画过点B作BD // AE,答案:解:过点B 作BD//AE,=AE〃CF,・.AE//BD//CF, . ./A=/1, /2+/C=180° ・•/A=120° , /+/2=/ABC=150° ,・・/2=30 ° , ZC=180 -30 =150° .小结:把关于角度的问题转化为平行线问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予以解答举一反三:1.如图2-9 , FG// HI,则/ x的度数为()A.600B. 72°C. 90°D. 100°解析:/ AEG=180°-120 °=60°,由外凸角和等于内凹角和有60 +30 +30 0次+48 ° ,解彳取=72答案:B.2.已知如图所示,AB//EF// CD, EG 平分/BEF, / B+/BED+/D=192 ° , zB-/ D=24 /GEF的度数.解析:解:「AB // EF// CD, . B= / BEF/ DEF=/D.,• / B+ / BED+Z D=192 °, 即 / B+ / BEF+Z DEF+ / D=192 • .2(/B+/ D)=192 °, 即/ B+ZD=96 °./ B- Z D=24 °,・./ B=60 °,即/ BEF=60 °.••• EG 平分/ BEF,GEF=1 / BEF=30。
2020-2021学年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四讲 平行线的性质

第四讲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转化二、知识点梳理(一)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符号语言:解:∵AB∥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CD∴∠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三、典型例题 一、“同位角”的性质1、如图,直线21//l l ,直线213,l l l 与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2,7010则( ) A 、070 B 、080 C 、0110 D 、01202、如图,的大小是则1,50,//0∠=∠A CD AB ( )A 、050B 、0120C 、0130D 、01503、如图,已知直线等于则α∠,//21l l ( )A 、0150B 、0140C 、0130D 、01204、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 上,的度数为则3,602,501,//00∠=∠=∠b a ( ) A 、050 B 、060 C 、070 D 、0805、如图,的度数是,则,垂足为2501,,//0∠=∠⊥E DB FE CD AB ( ) A 、060 B 、050 C 、040 D 、030二、“内错角”的性质6、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0301=∠,则2∠的大小是( ) A 、30° B 、45° C 、60° D 、65°7、如图,已知AB ∥EF ∥DC ,EG ∥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2个三、“同旁内角”的性质8、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0211=∠,那么=∠2 9、如图,直线321,,l l l 交于一点,直线的度数为,则,若38821241,//0014∠=∠=∠l l ( ) A 、026 B 、036 C 、046 D 、05610、如图,小明在操场上从A 点出发,先沿南偏东030方向走到B 点,再沿南偏东060方向走到C 点,这时ABC ∠的度数是( )A 、0120B 、0135C 、0150D 、0160易错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时忽略两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而出错 11、已知∠1与∠2是同旁内角,若0501=∠,则2∠的度数为( ) A 、50° B 、130° C 、50°或130° D 、不能确定 四、方法整合12、如图,直线的度数,求平分2651,,//0∠=∠∠ABD BC CD 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两角相等或互补13、如图,∠B,∠D的两边分别平行(1)在图①中,∠B与∠D的数量关系为(2)在图②中,∠B与∠D的数量关系为(3)用一句话归纳的结论为,试选一种情况说明理由。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 7.5平行线的性质

冀教版初中数学
6.(宜宾中考)如图,直线 a,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如果 a∥b,∠1=70°,那么∠3 的度数是 70°.
7.某商品的商标可以抽象为如图所示的三条线段,其中 AB∥CD,∠EAB=45°,则∠FDC 的度数是(B)
A.30°
B.45°
C.60°
D.75°
8.一只因损坏而倾斜的椅子,从背后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两组对边的平行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若
A.65°
B.55°
C.45°
D.35°
2.(宁波中考)如图,在△ABC 中,∠ACB=90°,CD∥AB,∠ACD=40°,则∠B 的度数为(B)
A.40°
B.50°
C.60°
D.70°
3.(重庆中考)如图,AB∥CD,AD 平分∠BAC,若∠BAD=70°,那么∠ACD 的度数为(A)
A.40°
17.如图,已知 AB∥DE∥CF,若∠ABC=70°,∠CDE=130°,求∠BCD 的度数.
解:∵AB∥CF,∠ABC=70°, ∴∠BCF=∠ABC=70°.
TB:小初高题库
又∵DE∥CF,∠CDE=130°, ∴∠DCF+∠CDE=180°.∴∠DCF=50°. ∴∠BCD=∠BCF-∠DCF=70°-50°=20°. 18.阅读下列解答过程:如图甲,AB∥CD,探索∠P 与∠A,∠C 之间的关系.
B.35°
C.50°
D.45°
4.(黔东南中考)如图,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已知∠1=∠2,∠3=110°,则∠4=(A)
A.70°
B.80°
C.110°
D.100°
5.(广州中考)如图,AB∥CD,直线 l 分别与 AB,CD 相交,若∠1=50°,则∠2 的度数为 50°.
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讲解)-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专题5.12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特别说明:(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特别说明:(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同位(内错)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阅读下列推理过程,在括号中填写理由.如图,已知AD BC ⊥,EF BC ⊥,12∠=∠,试证明:∥DG BA .解:AD BC ⊥ ,EF BC ⊥(已知),90EFB AD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AD ∴∠=∠(______)又12∠=∠ (已知),∴______(______)∴∥DG BA (______)【答案】垂直的定义;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BAD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解即可.解:AD BC ⊥ ,EF BC ⊥(已知),∴90EFB ADB ∠=∠=︒(垂直的定义),∴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B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 (已知),∴2BAD ∠=∠(等量代换),∴∥DG B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BAD ∠=∠;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拨】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将下列证明过程及依据补充完整.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E ,F 分别为BC ,AB 上的点,且AC DE ∥,CD EF ∥,求证:EF 平分DEB∠证明:∵CD 平分ACB ∠(已知),∴DCA DCE ∠=∠(角平分线的定义).∵AC DE ∥(已知),∴DCA CDE ∠=∠()∴DCE CDE ∠=∠(等量代换),∵CD EF ∥(已知),∠=∠()∴DEF CDE∠=∠()DCE BEF∴_____=______(等量代换),∴EF平分DEB∠()【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BEF∠;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求解即可.∠(已知),证明:∵CD平分ACB∠=∠(角平分线的定义).∴DCA DCE∥(已知),∵AC DE∴DCA C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DCE CDE∵CD EF∥(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F CDEDCE BE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BEF∠(等量代换),∴EF平分DEB∠(角平分线的定义)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BEF∠;角平分线的定义.【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明确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填空,将本题补充完整.如图,已知EF AD,∠1=∠2,∠BAC=65°.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解:∵EF AD (已知)∴∠2=()又∵∠1=∠2(已知)∴∠1=(等量代换)∴AB GD ()∴∠BAC +=180°()∵∠BAC =65°(已知)∴∠AGD =°【答案】∠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G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5°【分析】由EF AD ,可得∠2=∠3,由等量代换可得∠1=∠3,从而得到DG BA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C +∠AGD =180°,即可求解.解:∵EF AD (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AB G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 +∠AG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AC =65°(已知)∴∠AGD =115°.【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应用.2.如图,已知AD BC ⊥,EF BC ⊥,12∠=∠.(1)求证:EF AD ∥;(2)求证:180BAC AGD ∠+∠=︒.【分析】(1)根据垂直得出90EFB AD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 AD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BAD ∠=∠,由12∠=∠得出2BAD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G BA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1)证明:∵AD BC ⊥,EF BC ⊥,∴90EFB ∠=︒,90ADB ∠=︒(垂直的定义),∴∠=∠EFB ADB (等量代换),∴EF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证明:∵EF AD ∥,∴1B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 (已知),∴2BAD ∠=∠(等量代换),∴DG B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BAC AG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AB ∥CD ,BC 平分∠ABD 交AD 于点E .(1)证明:∠1=∠3;(2)若AD ⊥BD 于点D ,∠CDA =34°,求∠3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3=28°.,根据等量代【变式2】P是∠BAC内一点,射线PD//AB,射线PE//AC,连接BC,当点D在线段BC上,点E在射线AB上时,(1)补全图形;(2)猜想∠DPE与∠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补全图形见解析;(2)∠DPE +∠A =180°,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的要求直接补全图形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P A ∠=∠,180BEP DPE ∠+∠=︒,等量代换即可证得结论.(1)解:补全图形,如下图所示:(2)解:180DPE A ∠+∠=︒.理由如下:PE AC ∥ ,BEP A ∴∠=∠,PD AB ∥ ,180BEP DPE ∴∠+∠=︒,即180DPE 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由平行线性质探索角的关系3.如图:(1)若AB EF ∥,猜想图①中,B ∠、BDF ∠与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AB EF ∥,如图②,直接写出B ∠、BDF ∠与F ∠之间的数量关系:.(3)学以致用:一个小区大门栏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A 垂直地面AE 于A ,CD 平行于地面AE ,若150BCD ∠=︒,则ABC ∠=.【答案】(1)BDF B F ∠=∠+∠,证明见解析;(2)360B BDF F ∠+∠+∠=︒;(3)120︒【分析】(1)过点D 作CD AB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倒角即可;(2)过点D 作CD A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列出等式求解;(3)由(2)中的结论计算即可;(1)解:BDF B F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 作CD AB ∥;∴B BDC∠=∠∵AB EF∥∴CD EF∥∴CDF F∠=∠∵BDF BDC CDF∠=∠+∠∴BDF B F∠=∠+∠(2)解:360B BDF F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 作CD AB ∥;∵AB EF∥∴AB CD EF∥∥∴180B BDC =∠+∠︒,180CDF F ∠+∠=︒∴360B BDF F B BDC CDF F ∠+∠+∠=∠+∠+∠+∠=︒(3)解:由(2)可知:BCD ABC BAE ∠+∠+∠=︒360∴90BAE ∠=︒∴ABC BAE BCD ∠=︒-∠-∠=︒360120【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传递性;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转化角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三角形EFG 的顶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和CD 上,且AB CD .若90EFG ∠=︒,30FEG ∠=︒.(1)当221∠=∠时,求1∠的度数.(2)设AEG α∠=,CFG β∠=,求α和β的数量关系(用含α,β的等式表示).∴180AEG EGM ∠+∠=︒,∴∥GM CD ,∴180MGF CFG ∠+∠=︒,∴360AEG EGM MGF CFG ∠+∠+∠+∠=︒,即360AEG EGF CFG ∠+∠+∠=︒,∵在Rt EGF 中,90EFG ∠=︒,30FEG ∠=︒,∴60EGF ∠=︒,∴36036060300AEG CFG EGF ∠+∠=︒-∠=︒-︒=︒,∵AEG α∠=,CFG β∠=,∴300αβ+=︒.【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与三角形的综合运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请阅读小明同学在学习平行线这章知识点时的一段笔记,然后解决问题.小明:老师说在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时,如果无法直接得到角的关系,就需要借助辅助线来帮助解答,今天老师介绍了一个“美味”的模型一“猪蹄模型”.即已知:如图1,AB CD ∥,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AE ,CE 得到AEC ∠.求证:AEC A C ∠=∠+∠,小明笔记上写出的证明过程如下:证明:过点E 作EF AB ∥,∴1B ∠=∠,∵AB CD ∥,EF AB ∥,∴EF CD∥∴2C ∠=∠,∵12AEC ∠=∠+∠,∴AEC A C ∠=∠+∠,请你利用“猪蹄模型”得到的结论或解题方法,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1)如图2,若AB CD ∥,60E ∠=︒,求B C F ∠+∠+∠的度数;(2)灵活应用:如图3,一条河流的两岸AB CD ∥当小船行驶到河中E 点时,与两岸码头B 、D 所形成的夹角为64︒(即64BED ∠=︒),当小船行驶到河中点F 时,恰好满足ABF EBF =∠∠,EDF CDF ∠=∠,请你直接写出此时点F 与码头B 、D 所形成的夹角BFD ∠=_________.∵EN AB ∥,FM AB ∥,DC ∥∴EN CD ∥,FM CD ∥,EN ∴∠B =∠BEN ,∠NEF =∠EFM ∵∠BEN +∠NEF =∠BEF ,∠EFM类型三、平行线的性质➽➼由平行线性质求角度4.(1)如图AD 平分CAB ∠,DE AC ∥,28CAD ∠=︒.求1∠的度数.(2)如图已知1180C ∠+∠=︒,CF BE ∥.求证:B C ∠=∠.【答案】(1)1∠的度数为56︒;(2)见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256CAB CAD ∠=∠=︒,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先证明AB CD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 CHE ∠=∠,C CHE ∠=∠,即可证明B C ∠=∠.解:(1)∵AD 平分CAB ∠,28CAD ∠=︒,∴256CAB CAD ∠=∠=︒,∵DE AC ∥,∴156CAB ∠=∠=︒;(2)证明:∵1180C ∠+∠=︒,1180AGC ∠+∠=︒,∴AGC C ∠=∠,∴AB CD ∥,∴B CHE ∠=∠,∵CF BE ∥,∴C CHE ∠=∠,∴B C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点B 、C 在线段AD 的异侧,连接、AB CD ,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上的点,连接CE BF 、,分别与AD 交于点G ,H ,且AEG AGE ∠=∠,C DGC ∠=∠.(1)求证:AB CD ∥;(2)若180AGE AHF ︒∠+∠=,求证:B C ∠=∠;(3)在(2)的条件下,若117BFC C ∠=∠,求AHB ∠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70︒【分析】(1)只需要证明AEG C ∠=∠即可证明AB CD ∥;(2)先证明HGE AHF =∠∠得到BF CE 则B AEG =∠∠,再由AEG C ∠=∠即可证明B C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80BFC C ∠+∠=︒,AHB DGC ∠=∠,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C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1)证明:∵AEG AGE ∠=∠,C DGC ∠=∠,AGE DGC ∠=∠,∴AEG C ∠=∠,【变式2】类型四、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的应用5.如图,一条公路修在湖边,需拐弯绕道而过,如果第一次向右拐75°,第二次拐弯形成的拐角∠B =135°,第三次拐弯后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前的道路平行,那么第三次是如何拐弯的?【答案】向左拐30°【分析】过点B 作BM OA ∥,延长BC 到点P .可得BM CN ∥.从而得到∠ABM =∠A =105°.再由∠ABC =135°,可得∠MBC =30°即可求解.解:过点B 作BM OA ∥,延长BC 到点P .∵BM OA ∥,OA CN ∥,∴BM CN ∥.∵第一次向右拐75°,即∠A =105°,∴∠ABM =∠A =105°.∵∠ABC =135°,∴∠MBC =30°又∵BM CN ∥,∴∠NCP =∠MBC =30°.答:第三次应向左拐3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ABC ∠和BCD ∠,量得63ABC ∠=︒,要保持两次拐弯前后的路线平行,BCD ∠的度数应为多少?为什么?【答案】117°,理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出∠BCD 的度数.【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 ∥CD ,∠ABC =63°∴∠BCD =180°-∠ABC =117°,∴要保持两次拐弯前后的路线平行,∠BCD 为117°,理由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拨】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如图1,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那么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先画几何图形,如图2,再写已知未知.如图,//,12,34AB CD ∠=∠∠=∠,(1)猜想2∠和3∠有什么关系,并进行证明;(2)求证://PM NQ .【答案】(1)23∠∠=,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可知//AB CD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直接证明23∠∠=.(2)结合题意可证明1234∠=∠=∠=∠,再由125180∠+∠+∠=︒,346180∠+∠+∠=︒,即可证明56∠=∠,最后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P M N Q .解:(1)根据题意可知//AB CD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23∠∠=,∴1234∠=∠=∠=∠;∵125180∠+∠+∠=︒,346180∠+∠+∠=︒,∴56∠=∠,∴//P M N Q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类型五、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应用6.探究规律:我们有可以直接应用的结论:若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在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无论这点在直线的什么位置,这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均相等.例如:如图1,两直线//m n ,两点H 、T 在m 上,HE n ⊥于E ,TF n ⊥于F ,则HE TF =.如图2,已知直线//m n ,A 、B 为直线n 上的两点,C 、D 为直线m 上的两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__________.(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D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与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答案】(1)ABC 和ABD △,DCA △和DCB △,ACO △和DBO ;(2)ABD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分析】(1)写出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我们拿ABC 与ABD △为例:两个三角形用公共边AB 为底,再由图1的结论知道高相等,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知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其它对分析类似;(2)根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以得出结论.解:(1)有三对分别是:ABC 和ABD △,DCA △和DCB △,ACO △和DBO ,分析如下:ABC 和ABD △,两个三角形用公共边AB 为底,再由图1的结论知道高相等,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知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DCA △和DCB △,两个三角形以CD 为底,高相等,即面积相等;ACO △和DBO ,根据DCA △和DCB △面积相等,两个三角形同时减去CDO ,得ACO △和DBO 面积相等.故答案为:ABC 和ABD △,DCA △和DCB △,ACO △和DBO ,(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D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D △与ABC 的面积相等,分析如下:ABD △与ABC 同底,点D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点D 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使得这两个三角形是: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即面积相等.故答案为: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点拨】本题考查了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和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直线平行距离为定值及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直线m//n ,A ,B 为直线m 上的两点,C ,P 为直线n 上的两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P 在直线n 上移动,那么,无论P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理由是:.【答案】(1)ACP △与BCP 、ABC 与ABP 、AOC 与BOP △;(2)题(1)中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2)根据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即可得.【详解】(1)设平行线m 与n 之间的距离为h则ACP △和BCP 的边CP 上高均为h ,ABC 和ABP 的边AB 上高均为h由同底等高得:ACP △与BCP 的面积相等,ABC 与ABP 的面积相等又AOC ACP COP S S S =- ,BOP BCP COPS S S =- AOC BOPS S ∴= 即AOC 与BOP △的面积相等故答案为:ACP △与BCP 、ABC 与ABP 、AOC 与BOP △;(2)总有题(1)中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理由: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面积相等两个三角形都减去公共部分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也相等.【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掌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解题关键.【变式2】作图并写出结论: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P作PR⊥CD,垂足为R.(2)过点P作PQ∥CD,交AB于点Q.(3)若∠DCB=135°,则∠PQC度.(4)点Q到直线PR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PQ∥CD(已作),)∴∠DCB+∠PQC=180°,∵∠DCB=135)因为PR⊥CD,所以点Q到直线【点拨】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作图,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解决问题类型六、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综合➽➼证明✮✮计算7.如图,点B,C在线段AD的异侧,点E,F分别是线段AB,CD上的点,∠=∠.已知12∠=∠,3C(1)求证:AB CD ∥;(2)若24180∠+∠=︒,求证:180BFC C ∠+∠=︒;(3)在(2)的条件下,若3021BFC ∠-︒=∠,求B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50B ∠=︒【分析】(1)已知12∠=∠,所以32∠=∠,又因为3C ∠=∠,可以得出1C ∠=∠即可判定AB CD ∥;(2)已知23∠∠=,24180∠+∠=︒,可以得出//BF EC ,即可得出180BFC C ∠+∠=︒;(3)由(1)(2)可知AB CD ∥,//BF EC ,可以得出1C ∠=∠,180BFC C ∠+∠=︒;可以得出30212BFC C ∠-︒=∠=∠,可以得出C ∠,又因为1C B ∠=∠=∠,即可求出B ∠的度数.(1)证明:12∠=∠ ,3C ∠=∠,23∠∠=,1C ∴∠=∠,//AB CD ∴;(2)证明:24180∠+∠=︒ ,23∠∠=,34180∴∠+∠=︒,//BF EC ∴,180BFC C ∴∠+∠=︒;(3)180BFC C ∠+∠=︒ ,30212BFC C ∠-︒=∠=∠ ,230BFC C ∴∠=∠+︒,230180C C ∴∠+︒+∠=︒,50C ∴∠=︒,130BFC ∴∠=︒,//AB CD ,180B BFC ∴∠+∠=︒,50B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点E ,F 在直线上AB 上,点G 在线段CD 上,ED 与FG 交于点H ,180C EFG CED GHE ︒∠=∠∠+∠=,.(1)试判断AED ∠与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7030EHF D ∠︒=︒∠=,,求AEM ∠的度数.【答案】(1)180AED D ∠+∠=︒,理由见解析;(2)100︒.【分析】(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CE ∥G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量代换可得∠FGD =∠EFG ,进而判定AB ∥CD ,即可得出∠AED +∠D =180°;(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ED =70EHF ∠=︒,∠DEF =∠D =30°,求出∠CEF ,依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AEM 的度数.(1)解:∠AED +∠D =180°;理由:∵180CED GHE ∠+∠=︒,∴CE ∥GF ,∴∠C =∠FGD ,∵∠C =∠EFG ,∴∠FGD =∠EFG ,∴AB ∥CD ,∴∠AED +∠D =180°;(2)解:∵CE ∥GF ,70EHF ∠=︒,∴∠CED =70EHF ∠=︒,∵∠D =30°,AB ∥CD ,∴∠DEF =∠D =30°,∴∠CEF =∠CED +∠DEF =70°+30°=100°,∴∠AEM =∠CEF =10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如图,1245EF BD BAC ∠=∠∠=︒,,∥.求ADG ∠的度数.【答案】135ADG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23∠∠=,,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出13∠=∠,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DG AB ∥,最后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EF BD ∥,∴23∠∠=,∵12∠=∠,∴13∠=∠,∴DG AB ∥,∴180ADG BAC ∠+∠=︒,∵45BAC ∠=︒,∴18045135AG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2】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点B 在AG 上,AG CD ∥,连接BC ,CF 平分BCD ∠,ABE FCB ∠=∠,BE AF ⊥于点E .求证:90F ∠=︒.证明:∵AG CD ∥,∴ABC BCD ∠=∠(_____________________).∵ABE FCB ∠=∠,∴ABC ABE BCD FCB ∠-∠=∠-∠,即EBC FCD ∠=∠.∵CF 平分BCD ∠,∴FC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BC FCB ∠=∠,∴BE C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AF ⊥,∴BE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F ∠=︒.∴90BEF ∠=︒(垂直的定义).∴90F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FCD ∠;角平分线的定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90;垂直的定义.【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中考真题专练一、单选题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如图,直线a b ,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a 上,两直角边均与直线b 相交,140∠=︒,则2∠=()A .40︒B .50︒C .60︒D .65︒【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图形中角度的计算,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熟知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BC =30°,∠BAC=60°)按如图方式放置,点A,B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70°.则∠2的度数为()A.30°B.40°C.60°D.70°故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放置到如图所示位置.若3.(2022·贵州安顺·中考真题)如图,a b∠=︒,则2∠的大小是()115A.20︒B.25︒C.30︒D.45︒【答案】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分析】如图,过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作直线c a23,14∠=∠∠=∠,根据三角板可知3445∠+∠=︒,进而等量代换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解.∥解:如图,过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作直线c a∵a∥b,∴∥∥,a b c∴∠=∠∠=∠,23,14,∠+∠=︒3445\Ð+Ð=°,1245Q,Ð=°115∴∠=︒.230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则α∠的度数是______.4.(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线AB CD【答案】15︒##15度【分析】根据题意可得:90EBD ∠=︒,45BDE ∠=︒,30EDC ∠=︒,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ABD BDC ∠∠+=︒,从而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90EBD ∠=︒,45BDE ∠=︒,30EDC ∠=︒,//AB CD ,180ABD BDC ∠∠∴+=︒,180EBD BDE EDC∠α∠∠∠∴=︒---180904530=︒-︒-︒-︒15=︒,故答案为:15︒.【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35︒方向,则ACB ∠的大小是_____.【答案】85︒##85度【分析】过C 作CF DA ∥交AB 于F ,根据方位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性质即可求解.解: 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50DAC ∴∠=︒,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35︒方向,35CBE ∴∠=︒,过C 作CF DA ∥交AB 于F ,如图所示:DA CF EB ∴∥∥,50,35FCA DAC FCB CBE ∴∠=∠=︒∠=∠=︒,85ACB FCA FCB ∴∠=∠+∠=︒,故答案为:85︒.【点拨】本题考查方位角的概念与平行线的性质求角度,理解方位角的定义,并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80B ∠=︒.(1)求BAD ∠的度数;(2)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50BCD ∠=︒.求证:AE DC ∥.【答案】(1)100BAD ∠=︒;(2)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解;(2)根据AE 平分BAD ∠,可得50DAE ∠=︒.再由AD BC ∥,可得50AEB DAE ∠=∠=︒.即可求证.(1)解:∵AD BC ∥,∴180B BAD ∠+∠=°,∵80B ∠=︒,∴100BAD ∠=︒.(2)证明:∵AE 平分BAD ∠,∴50DAE ∠=︒.∵AD BC ∥,∴50AEB DAE ∠=∠=︒.∵50BCD ∠=︒,∴BCD AEB ∠=∠.∴AE D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5《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课件(新版)冀教版

A D B
E C
(2) ∠C =40°. 因为DE∥BC , 所以∠C = ∠AED.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因为∠AED=40°,所以∠C =40°.
平行线的性质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 CD ∴ ∠1= ∠5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 CD ∴ ∠3= ∠6
探究: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 相交,标出如图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 结果填入下表:
c
21 a 34
65 b 78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 关系? 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相_等.
例1 已知:如图, a∥b,c∥d, ∠1=73°. 求∠2和∠3的度数.
解:∵a∥b (已知)
c
d
∴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73°(已知)
a 23
∴ ∠2=73°(等量代换) ∵c∥d (已知)
1 b
∴ ∠2+∠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3=180°-∠2 (等式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1、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 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初步学会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思考:
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 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反过来如果两条 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 系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同
位角相等; ●格式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不能混淆.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5.3-2,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若∠ 1=30°,则∠ 2 的度数为( A ) A.60° B.50° C.40° D.30°
感悟新知
1-1.[中考·柳州]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 ∥ b, ∠ 1=70 °,则∠ 2 的度数是( C ) A. 50° B. 60° C. 70° D. 110°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表达方式:如图5.3-3,因为a ∥ b(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并不是所有的内错角都相等,只有在“两直线平
行”的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5.3-4,AB ∥ CD,BE 平分∠ ABC,CF 平分 ∠ BCD,你能发现BE 和CF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吗? 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秘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 内错角相等,再由内错角相等 得到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解:BE∥CF.理由如下:∵ AB∥CD(已知),
∴∠ ABC=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 平分∠ ABC,CF 平分∠ BCD (已知),
∴∠ 2=
1 2
∠ ABC,∠ 1=Fra bibliotek1 2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2讲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导航1.三线八角.2.平行线与平行公理.3.平行线的判定.4.平行线的性质.5.平移.【板块一】平行线的判定◆题型一三线八角方法技巧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共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同位角形如字母“F"(或倒置、反置);内错角形如字母“Z”(或反置);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或倒置、反置).3.三种角讲的都是位置关系,而不是大小关系,通常情况下,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例1】在∠1至∠8这8个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几对,请分别写出来.87654321◆题型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方法技巧(1)平行公理体现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平行公理的推论体现了平行线的传递性,它们都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2)平行公理中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垂线性质中只要求“经过一点”,不限定点是否在直线上.【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因为a∥b,c∥d,所以a∥dD.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题型三平行线的判定——两步导角证平行方法技巧1.已知角相等导角证平行.2.通过角的数量关系证平行.3.通过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得等角,再证平行.【例3】如图,已知CD平分∠ACB,∠1=∠2,试判断AC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E DC BA21◆题型四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公理推论证平行 【例4】如图,∠A +∠B =180°,∠EFC =∠DCG ,试说明:AD ∥EF .GF ED CBA◆题型五 作辅助线证折线中的平行关系 方法技巧有些平行线的证明,无法直接导出相等角,此时考虑连线或作平行线转化角.【例5】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AM 平分∠EAD ,CN 平分∠DCF .(1)直接写出图中∠ABC 的所有同位角;(2)求证:AM ∥CN .ABCDE FMN针对练习1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方向与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2.平面上有2018条直线,若a 1⊥a 2,a 2⊥a 3,a 3∥a 4,a 4∥a 5,a 5⊥a 6,a 6⊥a 7,…,那么a 1和a 2018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1=∠2,∠CNF =∠BME ,那么AB ∥CD ,MP ∥NQ ,请说明理由.QP N MFEDCB A124.如图,直线EF 与直线AB ,CD 分别相交于点M ,N ,直线PT 经过点M ,∠MQN =∠BMQ +∠QND ,∠AMT =∠QN D. (1)求证:МР∥NQ ;(2)АВ∥СD.Q P N MT FEDCBA5.在长方形ABCD 中.(1)如图1,若CD =3,BD =5,BC =4,AE ⊥BD 于点E ,P 是BD 上一动点,连接CP ,当CP 为何值时,CP ∥AE ?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DB =20°,P 为BC 上一动点,将三角形ABP 沿AP 翻折到三角形AEP 位置,当∠BAP 等于多少度时AE ∥BD ?说明理由.图1图2P EDCBAABCDEP【板块二】平行线的性质◆题型一 利用平行线性质导角 方法技巧1.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错互补的结论,这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构建等角链.【例1】如图,AF ∥CD ,CB 平分∠ACD ,BD 平分∠EBF ,且BC ⊥BD ,下列结论:①BC 平分∠ABE ;②AC ∥BE ;③∠CBE +∠D =90°;④∠DEB =2∠ABC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哪些?说明理由.F EDCB A◆题型二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计算与证明 方法技巧利用已知得可知,思考结论看需知.【例2】如图,DC ∥FP ,∠1=∠2,∠FED =30°,∠AGF =80°,FH 平分∠EFG . (1)说明:DC ∥AB ;(2)求∠PFH 的度数.PH GFED C BA 312◆题型三 平行线间的距离 方法技巧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必须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垂直,否则其长度不是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3.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图形的等积变换.【例3】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 (1)图中有几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若AD 与BC 之间的距离为a ,AC =4,BD =5,求AD +BC 的最大值.(用a 表示)ODCB A◆题型四 命题 方法技巧(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二者缺一不可.(2)命题的内容可以是几何的,也可以是代数的,还可以是生活中的事情,如“如果a =b ,那么a 2=b 2”,“末位数字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这支粉笔是红色的”等都是命题. (3)命题是判断句,而判断句可对可错,因而命题所描述的关系可真可假,如“相等的角都是对顶角”,这个判断虽是错的,但仍然是命题.(4)疑问句、具体操作都不是命题,如“今天是星期天吗?”就不是命题.【例4】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指出题设和结论,并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画直线AB ;(2)两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针对练习21.如图,AD 与BC 交于点O ,点E 在AD 上,∠C =∠3,∠2=80°,∠1+∠3=140°,∠A =∠D ,求∠B 的度数.OF E DC BA 3122.如图,点E 在AB 上,点F 在CD 上,EC 交AD 于点G ,BF 交AD 于点H ,已知∠A =∠AGE ,∠D =∠DG C. (1)试说明AB ∥CD ; (2)若∠1+∠2=180°,且∠BEC =2∠B +60°,求∠C 的度数.HG F E DC A 123.如图,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已知AB ∥CD ,∠C =35°,AB 是∠F AD 的平分线,∠ADB =110°,求∠BDE 的度数.AB CD EF4.直线a 上有一点A ,直线b 上有一点B ,且a ∥b .点P 在直线a ,b 之间,若P A =3,PB =4,则直线a ,b 之间的距离( )A.等于7B.小于7C.不小于7D.不大于75.如图,在△ABC 中,AC ⊥BC ,CD ⊥AB ,垂足分别为C ,D 两点,∠1=∠2,下列结论:①∠3=∠EDB ;②∠A =∠3;③AC ∥DE ;④∠2与∠3互补;⑤∠1=∠EDB ,其中正确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ED CBA 3126.如图,在长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已知其中有3块面积分别是12,32,52的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108 B.96 C.84 D.727.如图1,将线段AB 平移至CD ,使点A 与点D 对应,点B 与点C 对应,连接AD ,B C. (1)填空:AB 与C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BC 与A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 (2)点G ,E 都在直线DC 上,∠AGE =∠GAE ,AF 平分∠DAE 交直线CD 于点F . ①如图2,若G ,E 为射线DC 上的点,∠F AG =30°,求∠B 的度数;②如图3,若G ,E 为射线CD 上的点,∠F AG =α,求∠C 的度数(结果用含α的式子表示).DCBAG F E DCB图3图1图2ABC D EF G【板块三】阅读理解填空、解答题◆题型一 阅读理解填理由题 方法技巧看图,联系上下文,运用有关定理进行合理填空. 【例1】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如图,M ,F 两点在直线CD 上,AB ∥CD ,CB ∥DE ,BM 、DN 分别是∠ABC 、∠EDF 的平分线,求证:BM ∥DN .NMFEDC BA312证明:∵BM 、DN 分别是∠ABC 、∠EDF 的平分线,∴∠1=12∠ABC ,∠3=__________(角平分线定义). ∵AB ∥CD ,∴∠1=∠2,∠ABC =________(____________) ∵CB ∥DE ,∴∠BCD =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EDF ,∴∠1=∠3, ∴∠2=________(____________) ∴BM ∥DN (____________)◆题型二阅读理解和运用【例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画出了以下两个不同的图形,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以下问题:图2图1MFEDC BAM FE DCB A213312(1)如图1,如果AB ∥CD ,BE ∥DF ,那么∠1与∠2的关系是_________; 如图2,如果AB ∥CD ,BE ∥DF ,那么∠1与∠2的关系是_________;(2)根据(1)的探究过程,我们可得出结论: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3)利用结论解决问题:如果有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60°,则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针对练习31.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点D 、E 、F 分别在线段AB 、BC 、AC 上,连接DE 、EF ,DM 平分∠ADE 交EF 于点M ,∠1+∠2=180°,求证:∠B =∠BE D.ME DCBA12证明:∵∠1+∠2=180°(已知), 又∵∠1+∠BEM =180°(平角定义), ∴∠2=∠BEM (___________),∴D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M =∠B (_________________) ∠MDE =∠BED (_________________) 又∵DM 平分∠ADE (已知),∴∠ADM =∠MDE (角平分线定义), ∴∠B =∠BED (_________________).2.探究:如图1,直线AB ,BC ,AC 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点A ,B ,C ,点D 在线段AB 上,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AB ,交BC 于点F .若∠ABC =40°,求∠DEF 的度数.图1FE D CBA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DE ∥BC (已知),∴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F ∥AB (已知),∴∠ABC =∠EFC (_____________), ∴∠DEF =∠ABC =40°(等量代换).应用:如图2,四边形BDEF 中,BF ∥DE ,DB ∥EF ,∠F =2∠D -50°,点C 在线段BF 上,若∠FCE =∠CEF +10°,求∠CEF 的度数.图2FEDCB【板块四】运用“中间等角”导角证两线平行◆题型一 利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导角 方法技巧在已知条件为a +b =90°或a +b =180°的题目中,寻找第二对a +c =90°或a +c =180°,得出b =c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 ∥DF ,点G 在射线BC 上,射线DE 分别交AB 、AG 于点H 、M ,∠D +∠B =180°. (1)求证:DE ∥BC ; (2)如果∠AMD =80°,∠AHE =70°,∠EHB 与∠MGC 的平分线交于点P ,求∠HPG 的度数.ABCDEFGHMP◆题型二 运用等式的性质证角相等 方法技巧1.若a =b ,b =c ,则a =c ;2.若a =b ,则a +c =b +c .【例2】如图,点B 在AC 上,AB ∥EF ,∠1=∠2,∠3=∠4,AF 与BE 平行吗?为什么?3412FEDCB A◆题型三 反复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导角【例3】如图,点E 在AB 上,点F 在CD 上,∠1=∠2,∠B =∠C ,求证:AB ∥C D.3412ABC DE F◆题型四 作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中间等角 方法技巧有些题目给出的等角的位置不是三线八角中的基本角,这时作适当的辅助线(连线,延长线或作平行线)来转化角.【例4】如图是一个汉字“互”字,其中点M 在AB 上,点N 在CD 上,点G 在ME 上,点F 在NH 上,GH ∥EF ,∠1=∠2,∠MEF =∠GHN . 求证:(1)∠MGH =∠GHN ;(2)AB ∥C D.12A B C DEFG H MN题型三设两个未知数,列关系式求解 方法技巧题目中有两个独立未知角,一个已知方程不能求出未知角时,需列两个方程求解. 【例3】如图1,在五边形ABCDE 中,AE ∥BC ,∠A =∠C . (1)猜想AB 与C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延长DE 至点F ,连接BE ,若∠1=∠3,∠AEF =2∠2,∠AED =2∠C -140°,求∠C 的度数.图2图1ABCDE321FED BA题型四设两个未知数列一个方程巧解角的度数题目中有两个独立未知角,只有一个等戏,这时设两个未知数,列一个方程,巧解所求角. 【例4】已知AB ∥CD ,M ,N 分别是直线AB ,CD 上两点,点G 在AB ,CD 之间,连接MG ,NG ,点E 是AB 上方一点,连接EM ,EN ,且GM 的延长线平分∠AME ,NE 平分∠CNG ,2∠MEN +∠MGN =105°,求∠AME 的度数.NMGF E DCB A针对练习71.如图,AB ∥CD ,点E 在直线AB 上,点N ,F 在直线CD 上,PE 平分∠AEN ,FH ∥EN ,延长PF 到点G ,FG 平分∠DFH ,若∠PFC =∠AEP +10°,求∠BEN 的度数.HNPFE DCBA2.如图1,AC 平分∠DAB ,∠1=∠2.(1)试说明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予以证明;(2)如图2,延长AD ,BC 交于点G ,过点D 作DH ∥BC 交AC 于点H ,若AC ⊥BC ,问当∠CDH 多少度时,∠GDC =∠ADH ?图2图12121H GBD ACDCBA3.如图,已知AB ∥CD ,∠EBF =2∠ABF ,CF 平分∠DCE ,若2∠F -∠E =10°,求∠ABE 的度数.KFEACBD【板块八】分类讨论思想求角题型一 按照点的不同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求角 方法技巧点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点在线上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图形,需分类讨论. 【例1】已知AB ∥CD ,∠BAD =50°,点P 在直线AD 上,E 为UD 上一点 (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AD 延长线上时,求证:∠PEC -∠APE =130°;图1PE DCBA(2)如图2,当点P 在直线AD 上运动时(不与点A ,D 重合),求∠APE 与∠PEC 之间 的数量关系.题型二 按照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求角 方法技巧按照动线的不同位置来分类讨论求角.【例2】一个角为60°,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这个角的两边平行,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题型三分类讨论求角之间的关系 方法技巧点在运动时,两个动角之间具有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此时设未知数,探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3】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D ,DE 平分/BDC (1)求证:BE ⊥DE ;(2)H 是直线CD 上一动点(不与点D 重合),BI 平分∠HBD 交CD 于点I ,在图2或备用图中,请你画出图形,并猜想∠EBI 与∠BHD 的数量关系,且说明理由.图3图2图1ABCD EABCDEE DCBA针对练习81.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两倍少80°,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2.如图,AB ∥CD ,直线EF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BEF <150°,点P 为直线EF 左侧平面上一点,且∠BEP =150°,∠EPF =50°,则∠DFP 的度数是 .FEDC BA3.(1)如图1,F 是OC 边上一点,求证:∠AFC =∠AOC +∠OAF ;(2)如图2,∠AOB =40°,OC 平分∠AOB ,点D ,E 在射线OA ,OC 上,点P 是射线O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P 交射线OC 于点F ,设∠ODP =x °,若DE ⊥OA ,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EFD =4∠EDF ?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备用图图2图1DBEC AAC EBDCF OA【板块九】平移题型一平移定义 方法技巧1.图形的平移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其中,平移的方向是平移前图形上的某一点到其对应点所指的方向;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图形上的某一点到其对应点之间的距离.2.平移只改变位置,形状与大小都不改变。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7.3 平行线 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素材 (新版)冀教版

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平行线。
潜望镜与平行线例1 平面镜可以用来制作潜望镜,如图1 ,在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放置。
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请解释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分析:要解释潜望镜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应根据实际问题画出数学图形,如图2,用a表示进入光线,用b表示离开时的光线,只要说明直线a与直线b平行即可。
要说明a//b,只要说明∠5=∠6即可.根据∠1=∠2,∠3=∠4以及平角定义可以说明∠5=∠6。
解:如图2,根据两镜面平行,可知∠1=∠3,因为∠1=∠2,∠3=∠4,所以∠1+∠2=∠3+∠4,又由∠1+∠2+∠5=180°,∠3+∠4+∠6=180°,所以∠5=∠6.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a//b.所以进入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互相平行。
图1 图2评注:利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画出相符合的数学图形,借助平行线的性质或判定进行说理.街道与平行线例2 如图3,一条街道的两个拐角∠ABD与∠BDE,∠BDE为150°,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街道AB与街道DE是否图3 平行?分析:学习了平行线判别方法,我们可以将实际为转化数学问题解决,如图32可以将街道ABDE看成是直线AB和DE被直线BD所截,其中∠ABD和∠BDE是内错角,根据两直线平行的判别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测量∠ABD的度数,如果∠ABD=150°,那么AB//DE;如果∠ABD≠150°,那么AB不平行DE.解:测量ABD与EDB,观察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AB//DE。
评注:解决此问题,关键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图形,然后根据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进行判定。
七年级下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讲义(1)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与性质讲义一.知识再现: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例题评析1.如图1-18,直线a∥b,直线AB交a与b于A,B,CA平分∠1,CB平分∠2,求证:∠C=90°.2.如图1-21所示,AA1∥BA2求∠A1-∠B1+∠A2.3.如图1-25所示.若∠A 1+∠A 2+…+∠A n =∠B 1+∠B 2+…+∠B n-1,问AA 1与BA n 是否平行?4.如图1-26所示.AE ∥BD ,∠1=3∠2,∠2=25°,求∠C .三.知识点专练知识点1:平行和角平分线、三角形1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o ,则2∠= .ABCDE F1 232如图,已知//,30,AD BC B DB ∠=o平分,ADE ∠则DEC ∠为( ).(A )30o (B )60o (C )90o (D )120oADBEC3如图,已知:AB ∥CD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请说明:AE ⊥CF.ABDCE知识点2:方程与角1.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13,求这个角.2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O 点,OM ⊥AB. (1)若∠1=∠2,求∠NOD;(2)若∠1=14∠BOC,求∠AOC 与∠MOD.MN1O A B D C2知识点3:平行中的模型1如图,AB//CD ,若∠ABE =130o ,∠CDE =152o ,则∠BED = .ACBDE2如图,已知AB //CD ,(1)你能找到∠B 、∠D 和∠BED 的关系吗? (2)如果∠B =46o ,∠D =58o ,则∠E 的度数是多少?ABCE知识点4:填写简单证明1如图,直线AB 、CD 被EF 所截,若已知AB //CD ,试完成下面填空.∵AB //CD (已知),∴1∠=∠ (两直线平行, )又∵23∠=∠,( )∴∠ =∠ .B DE 13A CF2四.中考直击1.(2008年安徽省)如图,已知a ∥b ,∠1=70°,∠2=40°,则∠3= 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7.5 平行线的性质 典型例题:平行线的特征素材 (新版)冀

典型例题:平行线的特征例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 〕A .同位角必相等B .内错角必相等C .同旁内角必互补D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例2 解答以下问题: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 〕A .相等B .互补C .相等或互补D .这两个角无数量关系②:〔如下列图〕,那么不正确的选项是:〔 〕A .21∠=∠ ,∴43∠=∠B .52∠=∠ ,∴76∠=∠C .︒=∠+∠18085 ,∴21∠=∠D .︒=∠+∠18043 ,∴21∠=∠例3 如图,︒=∠︒=∠70,60,//BAE C CD AB ,求x ∠的度数.例4 如图:︒=∠651,//,//3221l l l l ,求2∠的度数.例5 如图,直线b a //,直线︒=∠1051,//d c ,求32∠∠、的度数.例6 试说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7 如图,AD ABC ADC ,18021,︒=∠+∠∠=∠为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BC 为DBE∠的平分线.例8 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如图〕放置的,光线AB 经镜面反射时,43,21∠=∠∠=∠,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例1 分析:这题是考查学生审题是否仔细,概念是否清楚,可举例说明.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显然同位角21∠≠∠,内错角32∠≠∠,同旁内角︒≠∠+∠18042,故A.B.C 均不正确.只有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有同位角必相等,内错角必相等,同旁内角必互补.应选D .例2 解析:①应选C 〔如下列图〕②选D .A .21∠=∠ ,∴b a //,∴43∠=∠正确B .52∠=∠ ,∴b a //,∴76∠=∠正确C .︒=∠+∠18085 ,∴b a //,∴21∠=∠D .不正确,不能推出21∠=∠例3 分析:由CD AB //,可得︒=∠+∠180BAC C ,从而求出x ∠的度数.解:因为CD AB //,所以︒=∠+∠180BAC C ,即1806070=++x所以50=x ,答:x ∠等于50°.说明:平行线的特征必须是在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后面的结论,所以在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特征时,必须先找到平行这个条件.例4 分析:由21//l l ,可得32∠=∠,由32//l l 可得31∠=∠,所以有21∠=∠,故求出2∠.解:因为21//l l ,所以32∠=∠;又因为32//l l ,所以13∠=∠;所以︒=∠=∠=∠65132.答:2∠是65°.说明:这是应用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结论,在应用时应注意找出结论存在的条件.例5 分析:这里要利用平行线的条件弄清321∠∠∠、、与直线A.B.C.d 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问题.解:b a //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051 〔〕,∴︒=∠1052〔等量代换〕.d c //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053〔等量代换〕.例6 分析:如图,3231//,//l l l l ,画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那么有32,31∠=∠∠=∠,所以21∠=∠,所以21//l l .解:作3231//,//l l l l ,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 因为3231//,//l l l l ,所以32,31∠=∠∠=∠,所以21∠=∠,所以21//l l .即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说明:〔1〕这类通过单纯文字给出的题,我们在说明时应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该题既用到了平行线的特征,也用到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应用时我们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例7 解:︒=∠+∠18021 〔〕,而︒=∠+∠18032〔补角意义〕,∴31∠=∠〔同角的补角相等〕.∴CF A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C 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ABC ADC ∠=∠〔〕,∴︒=∠+∠180C ADC 〔等量代换〕.∴BC A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5,4∠=∠∠=∠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又CF AE // 〔已证〕,∴7∠=∠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74∠=∠〔等量代换〕.又AD 为FDB ∠的平分线〔〕,∴76∠=∠〔角平分线的意义〕.∴54∠=∠〔等量代换〕.∴BC 为DBE ∠的平分线.例8 解析:光线CD AB //,PQ MN // 〔〕∴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43,21∠=∠∠=∠ 〔〕∴4321∠+∠=∠+∠∴65∠=∠〔平角定义〕∴CD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7.5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例题与讲解素材 (新版

【例题与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推理符号表示为:∵AB∥CD,∴∠1=∠2.谈重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①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是推理论证后面两个性质定理的根底;②“同位角相等〞是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成立的,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要防止一提同位角就以为其相等的错误;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与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公理的条件与结论是互逆的.其中判定公理是在同位角相等(数量关系)的前提下推理论证两直线的平行位置关系,是由角到线的推理过程;而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是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推理论证同位角相等的数量关系,是由线到角的推理过程.【例1】如图,AB∥CD,CE平分∠ACD,假设∠1=25°,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由条件CE平分∠ACD,∠1=25°,可得∠ACD=2∠1=50°.而∠2与∠ACD是同位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2=∠ACD=50°.答案:50°点评:根据平行直线求角时,要先观察两个角之间的关系.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表示:∵AB∥CD,∴∠2+∠3=180°.(2)性质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号表示:∵AB∥CD,∴∠2=∠4.点评: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在平行线性质公理的根底上推理得出的;②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③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要防止出现一提内错角就相等或一提同旁内角就互补的错误.【例2-1】某商品的商标可以抽象为如下图的三条线段,其中AB∥CD,∠EAB=45°,那么∠FDC的度数是( ).A.30°B.45°C.60°D.75°解析:由邻补角的定义求得∠BAD的度数,又由AB∥CD,可求得∠ADC的度数,再求出∠FDC的度数即可.∵∠EAB=45°,∴∠BAD=180°-∠EAB=180°-45°=135°.∵AB∥CD,∴∠ADC=∠BAD=135°.∴∠FDC=180°-∠ADC=45°.应选B.答案: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2-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E,DF∥AB.假设∠AEC=100°,那么∠D等于( ).A.70°B.80°C.90°D.100°解析:由对顶角相等,可得∠BED=∠AEC=100°,由DF∥AB可知同旁内角∠DEB和∠D互补,可求得∠D=180°-∠BED=80°.应选B.答案:B3.证明的步骤(1)证明的一般步骤:①理解题意;②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③结合图形,写出“〞和“求证〞;④分析题意,探索证明的思路;⑤依据寻求的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⑥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2)证明的思路:可以从求证出发向追溯,也可以由向结论探索,还可以从和结论两个方向同时出发,互相接近.点评:对于用文字表达的命题的证明,要先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和求证,证明即可.4.借助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在有平行线的条件下,证明两个角相等或求某个角,当这两个角不是两条平行线所截得的同位角、同旁内角或内错角时,往往要利用其他的角,转化为平行线所截的角.但有些题目中某些条件所对应的图形没有或不完整,这时就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去构造某些“根本图形〞,再由图形联想相关性质,从而确定方法,到达解题的目的.释疑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应用以平行为条件的求值或证明角相等的问题中,关键要分析出哪对角相等(或互补),再进行转化,从而求出结论中的角或完成证明.【例3】证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分析:此题是文字证明题.根据文字证明的一般步骤,先根据题意画出两条直线a,b都与直线c垂直,根据和图形写出此题的和求证,是直线a⊥c,b⊥c,求证是a∥b.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证明同位角相等就可以.然后写出证明过程.解::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a⊥c,b⊥c.求证:a∥b.证明:∵a⊥c,b⊥c(),∴∠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技巧文字证明题的步骤文字证明题的和求证要结合图形来写,因此在分析题意时,要确定应该画什么图形.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注重格式,注意推理的条理性,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例4】如图,AB∥CD,假设∠ABE=120°,∠C=35°,那么∠BEC=__________.解析:从图形上看,由于没有直线截AB与CD,所以无法直接运用平行线的相关性质,这就需要构造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根本图形,然后才可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过E点作EF∥AB,根据AB∥CD,可得EF∥CD,所以∠ABE+∠BEF=180°,∠FEC=∠C,所以∠BEC=∠BEF+∠DCE=60°+35°=95°.答案:95°点评:解决此题有两条思路:一是构造与AB,CD都相交的截线;二是过E点作EF∥AB,根据AB∥CD,可得EF∥CD,这样可将图形转化.5.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性质是由条件“平行〞得到结论“角的关系〞;判定是由条件“角的关系〞得到结论“平行〞.具体为:在判定中,把角相等或互补作为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的前提.角相等或互补是,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判定那么是由“角相等或互补〞推理论证“两直线平行〞.在性质中,两直线平行是条件,结论是角相等或互补.性质是用来说明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即由“两直线平行〞推理论证“角相等或互补〞.释疑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要分清在书写证明过程中,填写推理的根据或者理由时,要注意性质与判定的区别,防止填错. (2)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平行线的应用包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综合应用.实际应用要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和角有关的计算问题.而综合应用主要是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来求角的度数或证明,要注意与图形的结合(数形结合)和角的转换.如求方位角和机器零件的角度问题就是实际应用比拟多的问题.解决时,确定平行线是关键. 【例5-1】如图,:AD∥BC,∠A=∠C,求证:AB∥CD.分析:观察图形,发现截平行线AD,BC和AB,CD的直线有三条,应选与∠A=∠C有关的直线作为“第三条直线〞,这样就能很快确定与它们有关的角,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先从AD ∥BC出发,选择与∠A有关的第三条直线AB(也可选择与∠C有关的第三条直线CD).因为AD ∥BC,所以∠A=∠ABF,又因为∠A=∠C,可得∠C=∠ABF,∠C.∠ABF是AB,DC被CF所截的同位角,所以AB∥CD.证明:∵AD∥BC(),∴∠A=∠AB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C(),∴∠C=∠ABF(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通过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关键是利用有关知识把条件转化为上述各角.【例5-2】如图1,在甲、乙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48°.甲、乙两地间同时开工,假设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那么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__________.解析:根据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如图2,∵AC∥BD,∠1=48°,∴∠2=∠1=48°,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可知,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48°.答案:48°点评: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画出方位角,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素材:
典型例题:平行线的特征
例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
A .同位角必相等
B .内错角必相等
C .同旁内角必互补
D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例2 解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这两个角无数量关系
②已知:(如图所示),则不正确的是:( )
A .21∠=∠ ,∴43∠=∠
B .52∠=∠ ,∴76∠=∠
C .︒=∠+∠18085 ,∴21∠=∠
D .︒=∠+∠18043 ,∴21∠=∠
例3 如图,︒=∠︒=∠70,60,//BAE C CD AB ,求x ∠的度数.
例4 如图:︒=∠651,//,//3221l l l l ,求2∠的度数.
例5 如图,已知直线b a //,直线︒=∠1051,//d c ,求32∠∠、的度数.
例6 试说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7 如图,AD ABC ADC ,18021,︒=∠+∠∠=∠为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BC 为DBE ∠的平分线.
例8 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如图)放置的,光线AB 经镜面反射时,43,21∠=∠∠=∠,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例1 分析:这题是考查学生审题是否仔细,概念是否清楚,可举例说明.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显然同位角21∠≠∠,内错角32∠≠∠,同旁内角︒≠∠+∠18042,故A.B.C 均不正确.只有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有同位角必相等,内错角必相等,同旁内角必互补.故选D .
例2 解析:①应选C (如图所示)
②选D .
A .21∠=∠ ,∴b a //,∴43∠=∠正确
B .52∠=∠ ,∴b a //,∴76∠=∠正确
C .︒=∠+∠18085 ,∴b a //,∴21∠=∠
D .不正确,不能推出21∠=∠
例3 分析:由CD AB //,可得︒=∠+∠180BAC C ,从而求出x ∠的度数. 解:因为CD AB //,所以︒=∠+∠180BAC C ,即1806070=++x 所以50=x ,答:x ∠等于50°.
说明:平行线的特征必须是在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后面的结论,所以在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特征时,必须先找到平行这个条件. 例4 分析:由21//l l ,可得32∠=∠,由32//l l 可得31∠=∠,所以有21∠=∠,故求出2∠.
解:因为21//l l ,所以32∠=∠;
又因为32//l l ,所以13∠=∠;
所以︒=∠=∠=∠65132.
答:2∠是65°.
说明:这是应用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结论,在应用时应注意找出结论存在的条件.
例5 分析:这里要利用平行线的条件弄清321∠∠∠、、与直线
A.B.C.d 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问题.
解:b a // (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051 (已知),
∴︒=∠1052(等量代换).
d c // (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053(等量代换).
例6 分析:如图,3231//,//l l l l ,画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则有32,31∠=∠∠=∠,所以21∠=∠,所以21//l l .
解:作3231//,//l l l l ,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
因为3231//,//l l l l ,所以32,31∠=∠∠=∠,所以21∠=∠,所以21//l l .
即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说明:(1)这类通过单纯文字给出的题,我们在说明时应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该题既用到了平行线的特征,也用到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应用时我们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例7 解:︒=∠+∠18021 (已知),
而︒=∠+∠18032(补角意义),
∴31∠=∠(同角的补角相等).
∴CF A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80C 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ABC ADC ∠=∠(已知),
∴︒=∠+∠180C ADC (等量代换).
∴BC A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5,4∠=∠∠=∠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又CF AE // (已证),
∴7∠=∠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74∠=∠(等量代换).
又AD 为FDB ∠的平分线(已知),
∴76∠=∠(角平分线的意义).
∴54∠=∠(等量代换).
∴BC 为DBE ∠的平分线.
例8 解析:光线CD AB //,PQ MN // (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43,21∠=∠∠=∠ (已知)
∴4321∠+∠=∠+∠
∴65∠=∠(平角定义)
∴CD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