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年级思品教案上册

合集下载

未来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完整版

未来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完整版

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课程名称:品德与社会2.学习内容:(1)尊敬他人(2课时)(2)团结协作(2课时)(3)公平正义(2课时)(4)和谐共生(2课时)(5)勇于奉献(2课时)三、教学设计:1.学生预习:让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主题,并编写5个问题。

2.课堂导入:将学生预习的问题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3.学习活动:(1)尊敬他人(2课时)活动1: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为什么要尊敬他人,并列举一些尊敬他人的具体行为。

活动2: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个同学对老师说话不尊重的场景,请同学们分析这种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将来应如何尊敬他人。

(2)团结协作(2课时)活动1: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活动: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实验,要求团结协作,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呈现给全班。

活动2: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两个同学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场景,请同学们分析这种合作对他们的帮助和意义,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团结协作。

(3)公平正义(2课时)活动1: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为什么要追求公平正义,并列举一些公平正义的具体行为。

活动2: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个同学在班级选举中不公平对待别人的场景,请同学们分析这种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将来应如何追求公平正义。

(4)和谐共生(2课时)活动1: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为什么要追求和谐共生,并列举一些和谐共生的具体行为。

活动2: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个同学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些负面言论的场景,请同学们分析这种言论对他人的伤害,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追求和谐共生。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积极向上、阳光成长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积极向上、阳光成长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与社会责任感。

积极向上和阳光成长是我们应有的处世态度,更是我们成为一个优秀公民必备的素质。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我们在教案中学习到了什么叫“品德”。

品德是一种凭借自己内在的道德观念和人格修养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

品德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的形象、名誉和尊严。

在日常生活中,品德包括许多方面,例如诚实、尊重、宽容、团结、勇敢、公正等。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品德,才能让人们尊重和信任我们。

教案还教给了我们如何积极向上。

积极向上就是通过自信、努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积极向上的面对它们,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它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向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性格特质,它能改变我们的态度,使我们有信心迎接生活所带来的挑战。

再者,教案还教会了我们如何阳光成长。

阳光成长意味着我们必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在快乐中成长。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多参加有益的活动,例如拓展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从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丰富自己的经验,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优秀公民。

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教案中的内容虽然只是一个串联的知识点,但是却深刻地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些重要素质的重要性。

只有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和阳光成长的态度,才能做到我们未来人生中的成功和幸福。

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些教导,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实践,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二课时》教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二课时》教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是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权力在受到制约和监督下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权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深层次意义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认识权力在受到制约和监督下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明白权力是为了服务人民,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四. 教学重难点1.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讨论题目:制定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

3.情景模拟活动: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权力的本质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案6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6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在6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涉及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旨在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讲:认识道德和法律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及其实践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和个人所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路。

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道德,尊重他人的人权,遵守基本规则和道德标准,做一个守法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始终坚持道德和法律行动的一致性。

法律则是社会规范,是通过国家和民间共同约定,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促进社会进步而制定的有强制力的规范。

法律是国家的权力之一,是社会和人民共同生活的准则和基础。

在学生的道德和法律观念中,你应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也应该明确道德在法律基础上的引领作用。

第二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德是人本性的表现,而法律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产物。

但是,道德和法律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道德是法律的根源和精神支撑,反之,法律的变革和发展也促进了道德标准的提高和完善。

法律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道德标准的制定也应该符合法律的要求和规定。

第三讲:珍惜公共财物公共财物是每个公民、每个社会成员共同拥有和享受的财富,包括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工程等。

珍惜公共财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是一个公民的基本自律和行为准则。

作为学生,你们应该懂得珍惜公共财物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加强环保意识和行动。

第四讲:规范交通行为交通行为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规范交通行为中,尊重他人行为和文明礼仪至关重要。

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等,都应该尊重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基本常识,避免违法和危险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法律、道德和责任的一致性,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五讲:开展环保行动环保行动是一项全民行动,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地球家园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应该懂得环保行动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努力做到环保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标该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全册的教案。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品德与生活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惯。

教案一:爱心传递研究目标- 了解并体验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教学重点- 理解爱心传递的含义;- 体验爱心传递的活动;教学准备- PPT或黑板;- 图片或视频材料,展示爱心传递的实例;- 爱心传递活动所需物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一些真实的爱心行动,并与学生分享爱心传递的意义。

2. 探究: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如何传递爱心,为什么爱心传递对社会的重要性等问题。

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爱心传递的活动,如义卖、捐款、志愿者活动等。

4.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实际体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组织爱心传递活动,并记录下来分享给其他同学或家长。

教案二:友谊之光研究目标- 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培养友善待人的品质;- 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能力;教学重点- 大家共同分享友谊的意义;- 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PPT或黑板;- 友谊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所需物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向学生介绍友谊的重要性,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 分享:学生自由交流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故事,鼓励大家互相倾听并尊重他人的不同。

3. 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完成友谊合作游戏,如拼图、合唱等,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能力。

4. 总结:总结友谊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评自己是否具备友善待人的品质,并鼓励他们用友善和包容的态度待人处事。

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写信、画画等方式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培养友谊的情感。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教案三:守护自然研究目标- 了解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行动力;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资源的珍贵性;- 学会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教学准备- PPT或黑板;- 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活动所需物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性,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2020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3《法律作用大》教案

2020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3《法律作用大》教案
3. 展示图片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第十 二条的相关规定,说明漫画中行人的行为是合 法的,应该受到保护;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说 明漫画中的人酒后驾驶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 制裁。 4. 展示材料 结合材料说明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 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 小结: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 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 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 5. 畅所欲言:如果被同学欺负,你会怎么 办?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 到侵害时,忍气吞声会使对方变本加厉;以牙 还牙或者非法报复,会触犯法律;我们要善于 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6. 出示动动脑:如果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家 庭经济困难,那该怎么办呢? 解释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的重要 性。
2020-2021最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1.3 《法律作用大》教学设计
课题 1.3 《法律作用大》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学习 目标
1.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 2. 能力目标: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知识目标:识记法律的作用。
重点 法律的作用
难点 法律的作用
教学过程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让同学们观看两幅图片:丢手绢和举重比赛 让学生畅所欲言: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 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 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活动 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激发同学们的积 极性,引出课题
(过渡语: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 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没有了

六年级第一学期品德教育教案

六年级第一学期品德教育教案

德育教案是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品德教育教案的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品德教育,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什么是品德。

2.掌握基本的品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勤奋、自律等。

3.理解做人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品德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教学内容】一、品德基础知识1.什么是品德?品德指的是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它与人类的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人们总是把“好人”与“坏人”区分开来,而这种区分来源于品德的不同。

2.品德观念品德观念是指人们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诚实:不说谎,不欺骗。

(2)守信:遵守承诺,守信用。

(3)勤奋:认真刻苦,不怕困难。

(4)自律:自我约束,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

(5)友爱:关心他人,彼此帮助。

(6)尊重: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7)团结:和他人携手合作,形成团队。

二、养成良好品德习惯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全人类最基本的品德。

学生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的诚实守信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说实话、讲信用,不说谎、不欺骗。

同时,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分工,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2.勤奋自律勤奋自律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关键。

学生应该从小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善于自我约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3.友爱尊重友爱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和谐相处方式。

学生应该保持微笑、礼貌的态度,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积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见、习惯、信仰,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三、课堂反思每节课都要设置课堂反思环节,使学生能够主动总结、归纳和反思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扬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020年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教案

2020年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教案

教师活动
活动一:法律与宪法的关系 1、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生活中的搜寻,我们发现了很多生
活中的法律,谁来说一说。 2、 生活中的法律真多,我们来比一比。 3、生活中的法律那么多,它们是杂乱无章的吗?
总结:这些法律组成了我国法律家族,有的法律是地方 法律,有的是行政法规,有的是普通法律。不同效力的法律, 共同构成了金字塔式的法律体系。 4、总结: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根 据宪法,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很多法律。
个人
同学
C
评价
评价
参与 程度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 讨论与交流。
合作 情况
团结合作,在小组中起领 导作用,吸收接纳并能给 出建议,并帮助其它小组 成员,贡献大。
创新 情况
学习 态度
学习中有明显的创新意 识,且观点有一定的合理 性。 能刻苦钻研,积极主动交 流、思考回答问题,努力 争取最出色的完成任务。
自主 探究
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提 出许多与任务相关的问 题,并努力寻找答案。能 在遇到问题时独立寻找解 决办法,不放弃。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 讨论与交流。
帮助协调,推动整个 小组的工作,鼓励其 他成员。工作至最后 一刻,对最终成果有 一定的所贡献。 学习中有一定的创新 意识。
少有举手发言,较 少参与讨论与交 流。 参与了讨论、 工作, 并对最终成果进行 了评价,对评价过 程只是旁观。
通过时事材料展示, 问题 设计,材料对比,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 探讨 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 明白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 抵触,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从而找 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 原因。
活动三:宪法与我们的生活
1、宪你又有什么权利与义务。本课,是真正树立宪法作为法理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国家机构有哪些(第二课时)-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国家机构有哪些(第二课时)-部编版
板书 国家机构有哪些
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最高法律依据
各司其职 紧密联系
为人民服务
5.法官分享人民法官的职权内容:通过官网信息、视频资料、案件分析等展示法院职权。
6.总结: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各类案件,解决民事纠纷、行政争议,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7.教师补充分享监察委员会的职权内容。
8.那国家机构和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
2.学生阅读宪法原文,完成连线。
3.总结:不同的国家机关享有不同职权,各司其职,亲密相连。
15分钟
三:开展交流会,了解国家机关具体职权
1.学习任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机关进行研究,了解其职权。(推荐学习路径:阅读宪法、国家机关的官方网站等)
在交流会上向大家进行介绍,让其他同学通过分享了解国家机关的职权。
3.通过交流会的学习分享,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的主要职权,知道经常打交道的国家机关的日常行为属于行使何种职权。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宪法原文了解国家机关的职权,明确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会的学习分享,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的主要职权,知道经常打交道的国家机关的日常行为属于行使何种职权。
9.总结: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统称。
10.出示图片并提问:北京市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法院有什么不同?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有什么不同?
11.总结: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
1分钟
四、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套教

第一单元诚实守信
课程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掌握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剖析诚实守信的内涵;
3. 让学生理解不诚实行为的后果,认识诚实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节什么是诚实守信
1. 师生交流:通过提问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什么是诚实守信;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认知诚实守信的判断标准;
3. 字词研究:掌握新词汇“诚实”和“守信”。

第二节如何表现诚实守信
1. 师生交流:通过提问和讨论进一步明确如何表现诚实守信;
2.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现象研究如何表现诚实守信;
3. 课外拓展:通过生活实际经历提高诚实守信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诚实守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们认识到诚信不仅可以让自己受益,更能使学校、家庭和社会
更加和谐。

同时,老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表现
出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最新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懂得未成年人需要法律保护,同时也可以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8分钟
一、了解未成年人 特点
(一)环节一:问题导入,了解未成年人定义
1.导入: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题目,题目里的“我们”指的是谁呢?
学生预设1:我认为指的是我们六年级的学生。
学生预设2:我认为不仅仅是六年级,还包括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
学生预设2:而且刷碗、扫地这种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能培养我们的能力,让我们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3.追问:除了在家,我们还能在什么地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4.讨论交流
5.相机小结:是呀,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却可以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让它们变得更美好。
30秒
四、总结全课
2.看到这则数据,你有怎样的发现?
学生预设1: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就是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未成年人。
学生预设2:我发现如果按中国14亿人口来计算,未成年人的数量就大概有2.8亿人,数量相当多。
3.追问:是呀,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数量庞大,那为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么多国家都区分了成年和未成年?未成年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5.讨论交流
6.相机小结:设计年龄节点的意义是什么呢?让我们看一段资料。
3分30秒
三、懂得受保护,学会作贡献
(一)环节一:阅读资料,懂得年龄划分
1.出示资料
2.提问:通过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预设1:我知道了原来八周岁以下属于无行为能力人,八到十八周岁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这是根据我们的年龄特点划分的。
学生预设3:我知道未成年人指的是还没有成年的人。
学生预设4:我认为未成年人应该还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

六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上册)

六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上册)

六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上册)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培养品德素养和提升他们在生活中的各方面能力。

教学内容
1. 共同协作
-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2. 独立思考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理解不同观点的重要性
3. 分享与关心
- 培养学生分享与关心他人的品质
- 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意识
教学活动
1. 团队合作游戏
-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完成一项团队任务
- 强调团队合作、沟通协作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特定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 慈善活动
- 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慈善活动,让他们体验分享与关心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行动
教学评估
1. 观察记录
-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
- 记录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反思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思作文,分享自己在慈善活动中的感受和
体会
- 评估学生对关心他人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结束语
通过这套教案的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六年级学生具备良好
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关心与分享他人的品质。

同时,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相信这些能力和品质将对学
生的品德和生活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本课时主要讲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自己的一些权利,但对于义务的认识相对较弱。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高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新闻报道,介绍一位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模拟不同的场景,如购物、上学等。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课时》教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课时》教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大代表为人民》是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以及人大代表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时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常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知道人大代表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我国政治体制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

2.人大代表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深入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

3.情境模拟法:模拟人大代表选举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大代表的职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人大代表选举模拟道具,如投票箱、选票等。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大代表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有哪些职责和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人大代表选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总结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作用,让学生明确人大代表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大代表,了解他们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2019-2020学年度初中政治思品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第6课 人生自强少年始鲁人版课后辅

2019-2020学年度初中政治思品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第6课 人生自强少年始鲁人版课后辅

2019-2020学年度初中政治思品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第6课人生自强少年始鲁人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炼铸成的民族精神。

下列行为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①面对难题不逃避,耐心琢磨②不因家庭困难而自卑自弃,努力学习,大方与人相处③对别人的成功不屑一顾,认为能够超越任何人④与人相处不卑不亢,积极展现自己的优势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要寻找个人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是( )A、正确地认识自己B、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C、自己突出的缺点和劣势D、选择正确恰当的目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启示我们做一个自强的人应( )A、树立理想B、战胜自我C、扬长避短D、勤于实践【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市的高考状元曾是一位落榜“秀才”。

落榜后,他坚信凭自己的实力一定能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迈入北大。

经过一年的艰苦学习,经过一遍遍“北大不相信眼泪”的自我激励,梦想终于变为了现实。

这一材料表明( )①只要自信,就能达到预期的愿望②自信者面对失败,不轻言放弃③自信者有着乐观的心理品质④自信有助于事业的成功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

这一切说明( )A、善于抓住时机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B、善于写书立传的人,能使人取得卓越的成就C、自强是人通向成功的阶梯D、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就能使人达到预期的目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测绘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作为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的他长期致力于摄影测量与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锐意创新,成果丰硕,为我国的测绘科研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完整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完整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反思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一、学生情况本班共有52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同时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在这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三、教学规划㈠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案背景这个教案是为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编写的集体备课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课堂教学,提供引人入胜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目标;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3. 培养学生的良好惯和道德观念;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生活素养提升;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良好惯和道德观念的培养;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所有课程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学校规章制度与班级管理;2. 爱岗敬业与劳动教育;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4.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5. 健康与安全教育;6. 感恩与文明礼仪;7.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培养。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品德与生活素养的重要性。

2. 合作研究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3. 问答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品德与生活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4.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评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评估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惯。

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参与度。

3. 作业评估:布置适当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综合评估:定期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材和教辅;2.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工具;3. 相关的教育游戏和教学素材;4. 网络资源和教学视频。

2020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6.人大代表为人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0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6.人大代表为人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一课时)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本课通过刘力的经历,带着学生一起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度和资格,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和资格。

2.通过探究、交流和活动认识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责任的体现。

3.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小学六年级的孩子社会性开始萌芽,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事务感兴趣,对于社会百态和国家常务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却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支撑。

六年级的学生收看时事新闻并不多,所以人大代表的选举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但是由于他们已经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参与过选举,比如选举三好学生等活动,具备一定的民主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本课内容“人民选出的代表”这一课时,学习内容是由人大代表选举的方式、程序和资格这三部分内构成。

教学时,要通过文中刘力这个同伴的经历拉近人大代表选举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从学生熟知的人和所能感知的事实入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让学生在阅读感悟、讨论交流和资料收集中学习。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程序。

难点:感悟人大代表选举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年级思品教案上册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
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

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

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理念 1、全
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
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材、教学对象分析:《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

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
向文明。

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

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
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
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
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

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想: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
用。

)活动三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
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
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