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及我国人口结构越来越趋于老龄化,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加强烈,临终关怀也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临终关怀卡方检验现状展望临终关怀的定义及对象临终关怀(hospice,palliativecare)又称安宁和缓医疗、善终

服务、安宁疗护、姑息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大多针对癌症末期患者。针对癌症末

期患者的治疗大多不会再见效,相反只会令患者的性命延长,从而使他们饱受更

多痛苦。因为物理上的治疗已经无法再有效果,所以便发明出临终关怀的治疗方法。临终关怀于1967年由英国藉的西西里桑德斯医师开始推广。治疗方法包

括口服与注射药物来减轻痛苦,并在社会上、心理上、灵性上提供治疗与照护。

这种治疗方法理论上不会延长病人的濒死期,而其目的系为提升患者在临终前的

生活品质。通常由心理师提供精神层面医疗,社工师则是运用各项社会资源,与

志工共同办理活动,或协助病患经济问题处理。另有关病患与家属的灵性照顾则

属于关怀师,非基督教医院由志工关怀,基督教医院为牧师或传道。除了患者的

痛苦可以减轻外,同时亦能减缓家属的心理创伤及痛苦。采用临终关怀后,患者

能够比以前更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由于在中国临终关怀并未纳入社会保险给付范畴,并且公立医院一床难求,加之私营医院日均千元,目前中国仍处在初期发展

阶段,需要各方投入,北京信望爱文化中心率先推出了符合身心灵整合关怀原则,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的临终关怀项目“生命有爱计划”。该项目通过免费的临终治

疗方案优化、家属辅导、推动预立医疗自主计划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由于

临终关怀领域得到的社会关注度低,筹款困难,服务覆盖范围仍然仅仅能勉强辐

射部分中国华北地区。甚至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理念及施行方式等都存在着较大

差异。1对象与方法100%,有效率98.7%,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年龄、学历、性别、职业、临终关怀对象接触史);②临终关怀知识:第一部分为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结果和临终关怀1.1对象随机选取武汉市

社会人员,150名,分布在汉口区。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

150份,有效问卷148份,回收率的对象、方式等。第二部分为症状缓解与

控制,包括止疼、缓解焦虑、舒缓心情等。第三部分为临终监护与死亡观,包括

临终病人的权利、家属的死亡观等。记分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为及格,85

分以上为优秀。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150名人员,男性77人,女性73人。35岁以下者96人,占64%。大学学历55人,占63.3%。从事与临终关怀对象接触史79人,占79.3%。临终关

怀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3讨论由表1可知,目前我国普遍缺乏临终关怀知识。针对表2,我国需加强对于临终关

怀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加强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表3告知我们,我国临终关怀的普及度

仍需各方投入。

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展望要想使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至少需要做到

以下几点:1、全面普及临终关怀知识;2、大礼推广医院附属临终关怀病房及家庭临终护理;3、取得社会财力支持;4、教育机构如大学课程等可增设死亡教育等与临终关怀密切

联系的相关基础课程。总之,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任重道远,这不仅仅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1]蔺晓贤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

年第6期[2]苏一芳临终关怀本土化发展初探《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年第3期[3]

宋春燕余丽君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护理研究》2001年4月第15卷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