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专题研判的报告1

合集下载

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群体性事件是指发生在人群中的突发事件,可能涉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等。

本报告旨在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为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 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无法提前预测和防范,因此需要灵活的应对措施。

2. 快速蔓延和影响范围广泛:群体性事件往往会迅速扩散,影响广泛,甚至跨越国界,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3. 多样性和复杂性: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和原因多种多样,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影响:1. 社会安全: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安全造成威胁,容易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演变成社会动荡。

2. 经济发展:群体性事件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会导致财产损失和生产活动的中断。

3. 政府形象和权威:对政府来说,群体性事件是对其治理能力和形象的一种考验,政府应及时果断的应对,以维护其权威和合法性。

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1. 关注社会矛盾和民意,及时化解矛盾,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事件发生的风险。

3. 加强社会管理和维稳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 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与合作,增加信息透明度,及时发布准确的消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

结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至关重要。

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合作,加强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

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量的人员因某种原因而聚集在一起,进行共同的行动或表达特定的诉求,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事件。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针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一、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和特征群体性事件是指人数众多、集体行动的社会事件。

其特点是:1.人数众多: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通常以数十人或数百人甚至数千人为单位,规模庞大。

2.集体行动: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通常通过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方式,共同进行某种具体的行动。

3.特定诉求: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通常针对某种具体问题或需求,对政府机关或其他相关方提出诉求或表达不满。

二、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政府政策不公等。

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和政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1.社会秩序受到冲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常常伴随着交通堵塞、财产破坏等,给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冲击。

2.政府执政合法性受到质疑:群体性事件往往意味着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未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导致政府执政合法性受到质疑。

3.舆论引导和社会变革:群体性事件往往通过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大众的重视,推动社会舆论引导以及社会变革。

三、对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和应对措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和应对措施:1.政府公正与透明:政府应加强公正和透明的决策过程,减少社会矛盾激化的可能性。

2.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意识,提升政府和社会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

四、群体性事件的国际比较分析群体性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国家采用强硬手段镇压群体性事件,但也有一些国家倾向于采取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群体事件研究报告

群体事件研究报告

群体事件研究报告群体事件研究报告一、引言群体事件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群人出于共同的目标或利益而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的行为。

群体事件常常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并对社会造成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群体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二、定义与特征群体事件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

从形式上看,群体事件是多人行为的集成,需要有组织性和协调性。

从动机上看,群体事件往往因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形成,并通过集体行动来实现诉求。

从社会影响上看,群体事件常常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引起公众关注和政府干预。

群体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群体事件是主体群体的意愿表达和利益诉求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一种自我调控机制。

其次,群体事件是政治文化、经济利益等社会背景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积累。

再次,群体事件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常常通过改变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来实现自身诉求。

最后,群体事件具有传染性和扩散性,往往会引发其他群体的行动和影响更广泛的范围。

三、成因与影响群体事件的成因复杂多样,常常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都可能成为群体事件的诱因。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政策、政府腐败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贫富差距扩大、就业机会减少等,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冲突、文化认同损害等。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群体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权利意识提升等也是群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群体事件的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社会方面,群体事件常常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加剧社会矛盾和分裂。

在经济方面,群体事件可能造成生产、交通和服务等方面的瘫痪,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在政治方面,群体事件可能直接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府调整政策和改革体制。

总体而言,群体事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迫使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尽快做出应对和改进。

四、管理与应对对于群体事件,政府和各方面都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和应对措施。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个私企业劳动用工的日益普遍等等,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调和的一面,有些矛盾甚至表现得异常激烈,如果不能妥善加以解决,随时会导致群体性事件。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既影响社会的稳定,又破坏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因此,认真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遏制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之中,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既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巩固党和政府执政地位的需要。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则反映出我们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较弱,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较低,地方干群关系对立较为严重等方面存在的事实。

从近年来了解到的我市和外地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看,最突出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腐败问题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导火线。

从多起群体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腐败问题是其导火线。

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国有集体资产流失问题;职工群众有关待遇不能兑现而企业领导吃喝玩乐,大肆挥霍公款的问题;企业干部以权谋私,用国有集体财产经商办私人公司为自己寻找发财之路的问题等等。

应该说,职工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在不同改制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如果企业在厂务公开上做得不够,解释不及时,更增强了群众的猜疑,再加上职工群众突然面临着下岗失业,对未来生存缺乏信心。

如果少数人趁机以反腐败为借口,造谣煽动,进行组织串连,很容易挑起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进而形成群体性事件。

决策失误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定时炸弹。

当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有经济发展成就是干部政绩的片面认识,或个别领导干部求功心切,在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改制等工作决策中,事前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没有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充分的论证;没有召开一定范围的群众座谈会,认真征求意见,而是盲目决策,仓促决策。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群体行动。

这类事件往往表现为大规模的互联网讨论、抵制、请愿等集体行动,其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和热议,对社会治理、政府决策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

3.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包括社会稳定、政策效果、政府形象等方面。

4.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对策,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特征和分类2.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3.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的影响4.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报道、统计数据等资料,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了解公众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对策。

五、研究意义1.对于政府: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优化政策制定、加强社会治理,提升政府的行政决策水平和形象。

2.对于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3.对于公众:能够通过研究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真相和影响,提高公众的对网络行为的认知和风险意识,增强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研究进度计划第一阶段:问题导向(1周)1.明确研究背景和问题,确定目的和内容。

2.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前沿。

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群体性事件在中国社会中时有发生,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和效果进行调研是非常必要的。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和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处置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

四、调研结果1.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根据调研结果,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政府干预:政府通过派出特警队伍、防暴警察等力量进行干预和控制。

(2)舆情引导:政府通过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式,调动公众对事件的态度。

(3)决策协调:政府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各方协商一致。

(4)法律制裁:对煽动、教唆、参与暴力行为的个人和组织进行法律制裁。

2.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效果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效果较好,大部分事件得以及时控制和解决。

其中,政府干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派出特警队伍和防暴警察等力量,对事件进行干预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政府通过舆情引导和决策协调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事件局势,并避免了事件的进一步升级。

3. 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还显示,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沟通不畅: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舆情的不可控。

(2)缺乏专业人员: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对事件处理能力存在一定的瓶颈。

(3)政策应对不够灵活: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几乎都是涉及到社会矛盾和民众权益的问题,政府对此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应对措施。

五、调研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和效果整体上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提高政府的处置能力,并制定灵活的政策应对措施。

群体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事件调研报告群体事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群体事件是指由一群人同时或连续地在特定时空中发生的事件,涉及到一定的人数和社会关系。

调研其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群体行为的本质和社会动态的演变。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群体事件的案例和理论研究。

2. 实地观察:我们走访了一些曾发生群体事件的地点,并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

3. 社会调查:了解一些居民对群体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对这些事件的影响感受。

三、调研结果1. 群体事件的原因群体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社会不公、政策失误、资源短缺等。

这些因素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和不平等感,最终导致了群体事件的发生。

2. 群体事件的特点群体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集体性:群体事件必然涉及到一定数量的人,他们通常具有相似的目标和诉求。

(2)集中性:群体事件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这种集中性使得事件对社会秩序和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3)传染性:群体事件容易引发其他人的模仿和跟从,形成扩散效应,给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的难题。

3. 群体事件的影响群体事件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1)社会秩序的动荡:群体事件的发生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使得社会变得混乱不安。

(2)政府形象的受损:群体事件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出了质疑,对政府形象造成一定的冲击。

(3)经济发展的影响:群体事件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阻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四、调研建议在防范和应对群体事件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健全社会福利:提高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程度,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

2. 加强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的社会调解机制,提升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加社会的和谐性。

3. 改善民生政策: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解决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度,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_调研报告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_调研报告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_调研报告摘要:当前群体性事件除具有一般特征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其产生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还有诸如经济领域的不和谐、政治领域的不和谐、文化领域的不和谐、社会领域的不和谐、环境资源领域的不和谐等深层原因。

公安机关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一是对群体性事件要有正确的认识,二是在处置中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群体性事件特点原因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群体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或共同指向,在不确定诱因和不确定时间中,突然引发的公开干扰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行为。

该行为是一种基于社会隐性矛盾和显性冲突而引发的,采取的非常态群体性抗争的集群行为。

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是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笔者在基层实践中发现当前群体性事件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对于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理性认识、应对、处置群体性事件作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群体性事件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当前,群体性事件除传统的影响面广、破坏性强、参与人数多等特征外,还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条:(一)事件起因简单、发生突然且演变迅速。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微小简单,但发生突然,且一旦事发,规模迅速扩大,在数小时内引起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突然参与。

如2004年10月重庆万州事件中,当天下午13时许,一水果批发市场临时工与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发生纠纷冲突时,由于该临时工声称自己是公务员,当即引发周围群众不满并聚集大量群众,在警方到场工作三个多小时将双方带离现场后,该事到此本应解决。

18时,一辆与此毫无关系的警车途径现场,却突然遭到在场群众的拦堵焚烧,19时,演变成一起上千人参与的,冲击当地政府、打砸办公楼、哄抢物品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二)“非直接利益者”大量参与导致行为目的模糊化。

一般来说,社会成员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事件的“参与者”,事件的“反对者”和“旁观者”(也就是“非直接利益者”)。

防范群体事件情况汇报

防范群体事件情况汇报

防范群体事件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发生了一起群体事件,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此类事件,我们需要对此次事件进行全面汇报,以便更好地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事件发生情况:本次群体事件发生在我单位办公楼外,大约有数十名群众聚集并进行了一场抗议活动。

抗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我单位的某项决策感到不满,要求撤销相关决定并进行重新协商。

在抗议活动中,群众情绪激动,有人高喊口号,有人举牌示威,场面一度混乱。

事件处理情况:我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前往现场,与抗议群众进行沟通协调。

同时,我单位领导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抗议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意见。

在保持冷静的情况下,我单位与抗议代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

在与抗议代表的沟通中,我单位充分尊重了他们的合法诉求,并承诺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再次评估,并与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协商。

通过双方的沟通和协商,最终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成功化解了此次群体事件,群众也相继散去,现场秩序得以恢复。

防范措施:为了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舆情监控,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舆论动态,做好舆情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

2.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做好内部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误解和矛盾。

3.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诉求和意见,做好危机公关和舆情引导工作。

结语:通过此次事件的处理,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防范群体事件的重要性,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我们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确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理性表达诉求,通过合理、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各地聚集事件分析报告

各地聚集事件分析报告

各地聚集事件分析报告一、事件背景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聚集事件,包括大规模抗议游行、集会、宗教仪式等。

这些事件往往涉及大量民众的集结,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对各地聚集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便了解事件的起因、影响以及相关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聚集事件的起因分析1. 社会不公平问题:很多聚集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社会不公平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阶层差异等。

这些问题常常引发民众不满情绪,进而组织集会或抗议活动。

2. 政治冲突与意识形态: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问题也是引发聚集事件的重要原因。

政治纷争、选举争议、不同政治集团间的对立等都可能导致民众集结和抗议行动。

3. 民族与宗教冲突:民族与宗教冲突也常常引起聚集事件。

种族歧视、宗教信仰冲突等问题会导致人群聚集,并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

4. 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也是聚集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

高失业率、物价上涨、经济萧条等负面经济情况,往往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促使他们走上集会与示威的道路。

三、聚集事件的影响分析1. 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聚集事件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直接威胁。

大规模聚集活动可能导致交通堵塞、道路破坏、场所踩踏等情况,给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2. 政治与社会变化:聚集事件常常会对政治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可能因为民众诉求而修改政策,或者政府对聚集事件的管理策略可能影响到选举、政党纷争等政治议题的演变。

3. 国际关系与形象受损:聚集事件也可能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涉及多国利益的情况下。

一些国家的聚集事件可能引起国际社会对该国政策的关注,甚至可能导致国际制裁和外交摩擦。

四、聚集事件的应对与管理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非常重要。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民众的需求和不满,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

2. 制定合理的政策: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解决导致聚集事件的根本问题。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群体活动。

这些群体活动有时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社会阶层或者同一利益集团之间发生的大规模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是由于某种社会机制刺激或者某种社会问题引起的,这些机制往往与人们的利益、观念、心理和文化等因素相关。

针对这些群体性事件,调研工作非常必要。

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进行好一次群体性事件调研。

一、调研目标调研的目标是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调研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同时做好调研方法的选择。

调研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

这些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事件的本质及其影响。

二、调研内容调研内容应当着意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影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在收集调研内容时,应该注意采用尽可能客观、真实、全面的数据,确保调研结果科学、可靠、有效。

此外,应该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以便更好地发现事件的本质和规律。

三、调研时间调研时间要选择原事件发生期间、影响最大的时段,或者影响虽然已经过去,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的时间段。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发生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四、调研对象调研对象是指主要涉及到的人群和相关社会机构。

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区别性等特点,同时其贡献和意见也决定了调研结果的可信度和效应。

调研对象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调研方法的要求来确定。

五、调研报告的撰写调研报告应该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包括摘要、引言、调研方法、调研结果、研究结论等部分。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需要突出事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

此外,应该注重报告的表述方式、表述技巧和文风,以便更好的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六、对调研结果的运用调研结果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运用,实现调研目标的阶段性和全面性目标。

政府和相关社会团体应该积极采用调研结果,并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地解决社会问题,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于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专题研判的报告1

关于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专题研判的报告1

关于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专题研判的报告1关于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专题研判的报告按照市委文件精神,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根据我司承担的维稳职能,强化现场安全监管,预防事故发生,做好维稳的相关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是工作部署到位。

公司一是组织全体职工对《通知》原文进行了学习,提高了大家对预防群体性事件工作的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是印发了《安全生产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包括突发治安事件、交通事故、重大节假日道路旅客运输、反恐安防、群体性上访时间等11项专项预案),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维稳措施。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关要求。

为搞好公司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公司党委要求,司属各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首先,要认真清理涉稳事项,对涉及引起不稳定因素的事,如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事故现场及善后处理等,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握标准,把道理理清,把思想做通,有矛盾及时化解,增强本单位职工和相关方单位、个体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防止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对相关人员(如群众、车主等)办理事务时,要热情服务,坚决杜绝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生该现象,要从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再次,强调司属各单位要做好对维稳信息工作的收集、综合分析与预警工作,确保对涉稳事件和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公司党委将对维稳工作实行主要领导问责制和过错追究制,纪委要加强监督检查,以严明的工作纪律确保维稳工作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我司没有发生任何群体性事件。

我司部分单位也已结合“安全生产月”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预测预警和快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二0一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关于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调研报告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改革逐步深入、法制日臻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继涌现。

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诸多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因城市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日益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加之相应法律法规的匮乏,使处置工作异常艰难和棘手,一旦处置不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使矛盾升级,导致事件恶化。

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使其在未发生时能有效预防,刚萌生时能有效化解,发生后能快速有效、稳妥合法地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从而从源头得到预防、从源头得到消除、从源头得到控制。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诱因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累、激化的反映,既有深层次原因,又有表层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

只有客观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成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全局的高度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出正确预防和妥善处置的工作机制。

1、社会多元化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升级,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人们的文化关怀、物质需要、精神诉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不断趋于多元化,直接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

社会各阶层、群体和组织进一步分化,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在不断被唤醒和强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和冲突,且日趋激烈,从而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关于群体事件的情况汇报

关于群体事件的情况汇报

关于群体事件的情况汇报最近发生了一起群体事件,我在这里汇报一下情况。

这起群体事件发生在上周五的下午,地点在市中心的广场上。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有数百人聚集在广场上,情绪激动,有的人高喊口号,有的人举着标语,场面混乱。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但由于人数众多,局势一度失控,警方不得不动用防暴装备进行维持秩序。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这次群体事件的起因是一起针对环境污染的抗议活动。

据抗议者称,他们是因为对当地工厂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感到愤怒,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而另一方面,工厂方面则表示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不存在违规排放的情况。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发现抗议者和工厂方的矛盾是这次事件的核心。

双方在环保问题上存在分歧,而这种分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群体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事件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环保问题的具体情况,明确工厂的排放情况以及当地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

只有了解清楚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沟通和协商。

抗议者和工厂方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诉求和利益都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双方进行对话,寻找共识,化解矛盾。

最后,我们需要依法处理。

无论是抗议者还是工厂方,都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能采取激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政府部门也需要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总的来说,这次群体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环保问题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事件的处理,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保问题,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的第二单元,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我结合自身在基层政府工作,需要经常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较多接触到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特选取了《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这个案例,进行评析。

一、案例情况亚龙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槐树湾水电站位于其境内的化蝶河上,总投资3.9亿元,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该电站于2004年6月动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发电。

槐树湾电站共征用亚龙县土地1242亩,涉及拆迁户45户180人,征地560户2372人。

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4月11日开闸放水,实施大坝消缺维修工程。

然而次日上午,征地农民约80人聚集到电站坝首,阻拦电站检修施工。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上,农民认为政府执行的标准过低。

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费加安置补助费)应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16倍。

2003年省政府批准亚龙县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倍。

亚龙县上报“一书四方案”时2002年种植业产值尚未公布,补偿标准是按省政府公布的亚龙县1999-2001年三年土地平均产值的10倍报批后执行,即一类地(水地)每亩12000元,二类地(旱地)每亩7000元。

但电站建设实际征地时间是2003年,此前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值的10倍为一类地每亩15360元,二类地每亩8000元,形成征地补偿标准前后每亩一类地相差3360元、二类地1000元。

第二,要求解决因电站建设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

电站建设确实影响了一些农户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存在临时用地恢复困难等问题。

第三,在国家补偿规定之外提出了很多要求。

如,要进电站当工人,自己用电要免费,至少要低于正常电价等。

面对如此形势,亚龙县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成“槐树洼水电站阻工事件”处置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旨在阐述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特点、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同时,本文也将就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以帮助相关机构更好地应对此类事件。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应对措施、建议一、引言群体性事件,在中国社会中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从“钉子户”到“城管暴力执法”,从“婴儿被卖”到“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一次次地刺痛着公众的神经。

面对这类事件,社会各界都在探讨怎样避免和应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找出其性质、特点、原因等方面的规律,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群体性事件,依照社会学的定义,指的是“集体性的、带有社会性冲突性质的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例如抗议、示威、闹事、游行等。

据此,我们可以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如下:(1)集体性:群体性事件始终与群体有关。

(2)社会性冲突性:群体性事件是指对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聚集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3)多元:群体性事件向来是多元的,包括社会性质、政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素。

(4)阶级性:群体性事件包括群体的财富、地位、权利等方面,因此会产生阶级性的影响。

(5)爆发性:群体性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而这种爆发性往往引发的不止是事件本身,还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难以控制的不良后果。

三、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照事件本身的性质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原因也各不相同。

但总的趋势来看,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发展的不平等和社会制度的不公正。

同时,也与政府和市民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根据针对具体的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产生事件的原因概括如下:(1)收入分配不公:收入不均导致大部分人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生活水平的保障。

(2)基层民众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一些基层民众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或者受到地方政府官僚的压迫。

群体事件的调研报告

群体事件的调研报告

略阳县群体性事件的调查与思考预防和处置群体事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公安机关预防、处置群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对近三年来我县发生的群体事件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三年以来略阳县发生的群体事件简析近三年以来,我县共发生群体事件12起(2008年3起,2009年9起,2010年1-6月未发生群体性事件)。

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教育疏导和依法果断处置及慎用警力、警械、强制措施的原则,妥善应对,有效维护了全县的社会稳定。

(一)主要类型1、因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引发的群体事件。

6起,占总数的50%。

如:2009年1月10日,上元观镇谢家营村部分村民因十天高速公路征地补偿等问题阻止施工队进场作业,施工企业纠集人员持械将8名村民打伤,当晚近200名群众围堵项目部,并引发近百名村民集体到县政府、市政府上访。

2009年3月30日,小河镇、盘龙乡约100余名村民因修建水电站淹没土地和移民搬迁补偿等问题,围堵狮坝水电站大门,致使电站被迫停产。

2、因企业改制、工资福待遇引发的群体事件。

2起,占16.6%。

如:2008年4月9日、10日,城化公司部分职工因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与厂方发生纠纷,270余名职工到县政府集体上访,随后封堵政府大门。

2009年3月5日,又因未给职工发放取暖费、落实带薪休假及工资待遇等问题,100多名职工采取停工、封门不让其他职工进厂上班等方式,致使企业停产。

3、因土地承包引发的群体事件。

1起,占8.3%。

2009年3月9日,橘园镇邵湾村部分村民因石场承包和村与组之间利益分配不均问题,100余名村民围攻石场,打砸设备,抢走部分物品,并打伤5人,后到县、市群体上访。

4、因交通营运管理引发的群体事件。

1起,占8.3%。

2008年4月13日,城飞运输公司因与县运司为客运线路等矛盾引发纠纷,组织21辆中巴车和60余名职工,将县运司大门封堵,造成全县公交线路停运。

某市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某市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关于我市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牵头领导:吴长利责任人:孙德志郭洪涛撰稿人: 吴长利孙德志郭洪涛沙士伟齐建利调研基地:牡丹江市信访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信访办结合我市信访工作实际,针对群体性事件在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到县(市)区和重点乡镇调研研究,并对我市信访矛盾较多的热点行业进行了专题调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查找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对策,为推动和促进我市信访工作上水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所说的群体性事件是指发生在市委、市政府或者进省、进京等非指定地点的异常集体上访行为。

以2008年为例,全年共发生群体性事件348批次、11695人次。

其中,进京群体性事件8批、63人;进省群体性事件32批次、372人次;本级群体性事件308批次、11260人次。

一、群体性事件的现状1、群体性事件的分布一是城建拆迁问题。

2008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城建拆迁问题75批次、2734人次。

占本级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总量24.4%和24.3%。

二是企业改制问题。

2008年发生的群体性事- 1 -件中,企业改制问题69批次、2752人次。

占本级发生群体性事件总量的22.4%和24.4%。

三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问题。

全年发生42批次、1823人次,占群体性事件总量的13.6%和16.2%。

四是供热问题。

全年发生26批次、1380人次,占群体性事件总量的8.4%和12.3%。

五是征地补偿问题。

全年发生18批次、404人次,占群体性事件总量的5.8%和3.6%。

六是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全年发生12批次、323人次,占群体性事件总量的3.9%和2.9%。

七是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全年发生7批次、425人次,占群体性事件总量的2.3%和3.8%。

八是其它问题。

全年发生59批次、1419人次,占群体性事件总量的19.2%和12.6%。

2、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一是群体规模较大,总量高位徘徊。

近年来,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量、参与人数和规模呈现出上升和扩大的态势。

思想研判报告模板范文

思想研判报告模板范文

思想研判报告模板范文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给需要撰写思想研判报告的同学提供一个范文,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思想研判报告的撰写流程和重点。

本文以某次大型群体性事件的思想研判报告为例,详细说明了研判过程、重点分析和处理方案,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判过程事件概述据了解,X市G区2号小区发生了一起群体性事件,抗议者以黑色标语和横幅在小区内集会并高喊口号,警方随后赶到了现场维护秩序,当时事件现场有约300人。

现场情况比较混乱,抗议者要求当地政府给予更多的低收入房源,并追究小区物业的贪污行为。

研判分析1.抗议者的诉求抗议者主要诉求是要求政府给予更多的低收入房源,并追究小区物业的贪污行为。

这一诉求表明,抗议者对于经济问题有较大的不满意度,这也可能是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

2.抗议者的背景分析根据前期调研数据,抗议者中大多数是本地工人阶层和失业人群,其中部分人对当地政府和物业公司的不满达到了爆发的程度,才导致了这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抗议者中有不少人和当地的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得较好,说明发生此类事件不一定是因为当地社区工作没有取得成效,而是因为社区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3.社会舆论分析此次群体性事件引起了本地广泛的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介入了事件,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议。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与社会、环保、公益事业相关的事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分析1.社区工作的改进和加强从分析结果来看,事件的爆发与当地社区工作的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需要加大社区工作力度,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了解和满足其实际需求,提高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加强经济发展、创新就业方式从抗议者的诉求来看,经济问题是造成此次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

因此,当地政府需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探索创新的就业方式,增加失业人口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事件爆发后,警方随即赶到现场,及时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专题研判的报告
按照市委文件精神,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根据我司承担的维稳职能,强化现场安全监管,预防事故发生,做好维稳的相关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工作部署到位。

公司一是组织全体职工对《通知》原文进行了学习,提高了大家对预防群体性事件工作的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是印发了《安全生产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包括突发治安事件、交通事故、重大节假日道路旅客运输、反恐安防、群体性上访时间等11项专项预案),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维稳措施。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关要求。

为搞好公司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公司党委要求,司属各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首先,要认真清理涉稳事项,对涉及引起不稳定因素的事,如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事故现场及善后处理等,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握标准,把道理理清,把思想做通,有矛盾及时化解,增强本单位职工和相关方单位、个体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防止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对相关人员(如群众、车主等)办理事务时,要热情服务,坚决杜绝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发生,一旦
发生该现象,要从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再次,强调司属各单位要做好对维稳信息工作的收集、综合分析与预警工作,确保对涉稳事件和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公司党委将对维稳工作实行主要领导问责制和过错追究制,纪委要加强监督检查,以严明的工作纪律确保维稳工作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我司没有发生任何群体性事件。

我司部分单位也已结合“安全生产月”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预测预警和快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二0一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