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ppt
![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0345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1.png)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氮气
1、氮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
存 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在 化合态形式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及有机物中
物 理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性 难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0.02体积的氮气。
思考题
1、1molMg在足量的氮气、空气、纯氧气、二
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 的固体质量由大到小的 排列次序是_二__氧__化__碳__>__氧__气___>_空__气__>__氮__气_____.
点燃
2Mg + O2 →2MgO
点燃
3Mg + N2 → Mg3N2
(40g) (100/3g)
2Mg + CO2 →点燃2MgO +C (46g)
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工业上怎样制取氮气?利用氮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
液化
先气化 液态空气
氮气 b.p -195.8℃
后气化
氧气 b.p -183℃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氮的固定------把大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1生物固氮
豆科作物根瘤中的固氮菌常温下将空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硝酸盐。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气与铵盐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气与铵盐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4635d80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6.png)
课堂练习
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7.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 等多 种污染物。
(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的 NO 是如何产生的?说明原因并写出有 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 )
A.1/22.4 mol/L B.1 mol/L
C.不能确定
课堂练习
4.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其产物中都有氨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C.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烧碱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D.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一、氨气的性质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实验5-6】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 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 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 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 的可能原因。
(2)治理汽车尾气中 NO 和 CO 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 使 NO 与 CO 反应生成 CO2 和 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有效且可行的是______。 ①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 ②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如氢能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③市民出行戴防护面具 ④市民大量移居城市郊区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01dfe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a.png)
解离为H+和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则双极性膜可控制其两侧溶 【解析】 A项,后母戊鼎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B项,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SO2及粉尘,天然气燃烧时不会产生粉尘;C项,汽油来自石油,石油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仅含碳、氢两种
的焊接,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车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引起空气中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的;D项,明矾是一种铝盐,体内铝元素聚集到一定量会危害健康,因此做油条用的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二 氨和铵盐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 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2] 于 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 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 达到6上。这是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 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 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 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 反应
若在4.0 MPa时减小CO2与H2的初始投料比,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位于曲线Ⅱ的上方。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按照化学计量比进料,原因是可以保持反应物
△ 的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A.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NH ·H O=====NH ↑+H O D.做油条用的膨松剂不应含明矾
3 2 。0~1 min内,v(H2)=ΔcΔt=0.2 mol2 L1 min=0.1 mol·L-1·min-1,B项错误。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项正确。由于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
的焊接,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车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引起空气中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的;D项,明矾是一种铝盐,体内铝元素聚集到一定量会危害健康,因此做油条用的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二 氨和铵盐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 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2] 于 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 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 达到6上。这是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 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 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 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 反应
若在4.0 MPa时减小CO2与H2的初始投料比,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位于曲线Ⅱ的上方。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按照化学计量比进料,原因是可以保持反应物
△ 的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A.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NH ·H O=====NH ↑+H O D.做油条用的膨松剂不应含明矾
3 2 。0~1 min内,v(H2)=ΔcΔt=0.2 mol2 L1 min=0.1 mol·L-1·min-1,B项错误。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项正确。由于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
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5eea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7.png)
4HNO3 + C = CO2 + 4NO2 + 2H2O
练习 写出浓硝酸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HNO3 + S = H2SO4 + 6NO2 + 2H2O
思考:为什么不生成二氧化硫或亚硫酸? 硝酸能把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继续氧化
3) 氧化其它还原性化合物:
硝酸与Fe2+ 、S2-、I-、Br -、SO32还原性的物质不能与硝酸共存! 例:Fe2+ HNO3 Fe3+
3、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
4、保存:硝酸盐为易爆物,应低温、避光保存。
六、NO3-的检验
试样 Cu+浓H2SO4
是否产生红棕色气体
NaNO3+H2SO4(浓)===NaHSO4+HNO3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1.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C )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方 程式为_3C_u+_8H_NO_3(稀_)=_3C_u(_NO_3)2_+2_NO_↑+4H2O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 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用离子方 程式可表示为__3_C_u+_8H_++_2N_O_3- =_3C_u2_+ _ _+2N_O↑+4H2O
硝酸的强氧化性
3体积浓盐酸与1体积浓硝酸的混合物 叫做王水,它的氧化能力更强,能溶解 金 (Au)和 铂(Pt)。
浓盐酸:浓硝酸 = 3:1
思考题: 若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会有何
现象发生?并解释其原因。
练习 写出浓硝酸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HNO3 + S = H2SO4 + 6NO2 + 2H2O
思考:为什么不生成二氧化硫或亚硫酸? 硝酸能把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继续氧化
3) 氧化其它还原性化合物:
硝酸与Fe2+ 、S2-、I-、Br -、SO32还原性的物质不能与硝酸共存! 例:Fe2+ HNO3 Fe3+
3、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
4、保存:硝酸盐为易爆物,应低温、避光保存。
六、NO3-的检验
试样 Cu+浓H2SO4
是否产生红棕色气体
NaNO3+H2SO4(浓)===NaHSO4+HNO3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1.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C )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方 程式为_3C_u+_8H_NO_3(稀_)=_3C_u(_NO_3)2_+2_NO_↑+4H2O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 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用离子方 程式可表示为__3_C_u+_8H_++_2N_O_3- =_3C_u2_+ _ _+2N_O↑+4H2O
硝酸的强氧化性
3体积浓盐酸与1体积浓硝酸的混合物 叫做王水,它的氧化能力更强,能溶解 金 (Au)和 铂(Pt)。
浓盐酸:浓硝酸 = 3:1
思考题: 若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会有何
现象发生?并解释其原因。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114bd902768e9951e738c3.png)
二、的性质
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 止水夹,止水夹下部导管中的空气受热排出,烧瓶内的气体与液体接触而 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③图丙装置中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产生气体(或锥形瓶中液体受热挥发出 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 烧瓶中形成“喷泉”。
二、氨的性质
(2)氨与水的反应 ①氨气易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在氨水中:
NH3·H2O
NH+ 4 +OH- ,氨水具有 弱碱 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②氨水中的氮元素主要以 NH3·H2O 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的NH3·H2O电离为
NH
+
4
和OH-,但在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时应将
是 NH3·H2O部分电离产生OH- 。
(2)该氨水中的含氮粒子有 NH3、NH3·H2O、NH+ 4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为 2 mol·L-1 。
(3)写出氨水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 NH3·H2O+H+===NH4++H2O ; ②氯化铁溶液: 3NH3·H2O+Fe3+===Fe(OH)3↓+3NH4+ 。
二、氨的性质
3.工业上常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再以氨为原料制取硝酸,请写出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各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提示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N2 发生还原反应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NH3 发生氧化反应
2NO+O2===2NO2 NO发生氧化反应 3NO2+H2O===2HNO3+NO 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PPT(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PPT(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0ae5e2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6.png)
3.氨的结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
4.已知氨气溶于含酚酞的水后,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水
溶液显碱性。
第9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1.氨气的性质 【引入】 观察以下警示牌:
第10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警示牌中为什么注明氨气是有毒气体,氨气有什么样的性
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请完成下列知识点,你就会明白:
(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溶
第31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提示】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第32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提示】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第33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a.烧瓶干燥;b.装置的气密性好;c.收集的气体纯 度尽可能高。
实验室制法,体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
浓氨水或铵盐转化),了解
对比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和验满的
NH4+的检验方法
方法
3.实验及探究活动:氨气的实
3.通过氨气的性质逐步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
验室制取
铵态氮肥的生产及使用问题
第5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重、难点】 掌握氨气和铵盐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 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第36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三、实验过程与现象 1.将小试管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用橡皮筋固定;在塑料 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振荡摇匀;
2.按照上图组装好所有器材,并用手握紧烧瓶,以检验烧 瓶的气密性;
第37页
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6a1b9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4.png)
②自然界中的氮元素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__无__色__
状态 气体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_无__味___ 密度与空气接近 __难___溶于水
(3)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的化学性质__稳__定__,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放电或高温 ①还原性__N__2+__O__2=_=__=_=_=_=_=_=_=_=_=_2_N__O___
后再振荡注射器
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现象
__无__明__显__现__象___
____无__色__气__体__变__红__棕__色______,振 荡后__红__棕__色__气__体__变__为__无__色______
(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相互转化,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①NO→NO2:__2_N__O_+__O__2_=_=_=_2_N_O__2___; ②NO2→NO:___3_N_O__2_+__H_2_O_=_=__=_2_H_N__O_3_+__N_O____(工业制取硝酸)。
解析:因 NO 为无色气体,故 A 错误;常温常压下,NO 与空气 中 O2 直接反应 2NO+O2===2NO2,故 B 错误;NO 可由 N2 和 O2 在
放电 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 N2+O2=====2NO,故 C 正确;因 NO 不溶于水 且与水不反应,能用排水法收集,故 D 错误。
知识点一
状态 气体 气体
气味 _无__味___ _刺__激__性__
毒性 有毒 有毒
水溶性 _不____溶于水 __易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在一支 50 mL 的注射器里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 10 mL 空
高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氨和铵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氨和铵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b9ac3c893186bceb19e8bbcc.png)
(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
(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
装置
。
(2)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的方法是 。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答案:(1)A B (2)B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处,如试纸变蓝,说明气体 已收集满(合理即可) 解析: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 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NH3为碱性气体,应用碱性干燥剂干燥。 检验NH3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聚集在试管口的水倒
流回试管底而将试管炸裂,C项错误;D项,加热浓氨水制取NH3的方 法和试剂都是正确的。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素 1.通过实验探究,结合氮肥的使用,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养 培养变化观念、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掌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装
目 置、原理、除杂及氨气(或 NH4+ )的检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 标 新意识。
知识铺垫
必备知识
试纸变蓝
3.用途 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知识铺垫
必备知识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正误判断
试剂—Ca(OH)2和NH4Cl ↓
原理—Ca(OH)2+2NH4Cl ↓
CaCl2+2NH3↑+2H2O
装置—固+固 ↓
气(与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O2的装置相同)
高中化学—新人教浙江必修2第5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件(55张)
![高中化学—新人教浙江必修2第5章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件(55张)](https://img.taocdn.com/s3/m/e77502fa4b73f242336c5fdf.png)
二、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2.化学性质
3.
NH
4
的检验__色,则证明含
NH
4
。
【自主探索】
(1)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能说明 NH4Cl固体可以升华吗? 提示:NH4Cl固体不能升华,受热分解,遇冷重新冷凝成固体。
(2)(思维升华) 用于检验氯气是否泄漏的原理,如图,室温下将过量的氨推入试 管,预测试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哪些?你能写出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吗?(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情境应用)与图甲所示装置对比,只提供如图乙所示装置也引发喷泉。在图 丙所示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酒精,将锥形瓶置于一水槽中,向水槽中加入冷水后, 再加入浓硫酸、NaOH等物质也能产生喷泉。利用图丙所示装置,在锥形瓶中分 别加入足量的能反应的物质,反应后也可能产生喷泉。
【自主探索】
(1)1 mol·L-1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浓度是1 mol·L-1吗?该氨水中的溶质 通常认为是什么?
提示:不是。溶液中NH3、
NH
4
、NH3·H2O的浓度和为1
mol·L-1。表示氨水的浓
度时,通常认为氨水中的溶质是NH3。
(2)(前后串联)氨水易挥发,盐酸、硝酸也均易挥发。蘸有浓硝酸的玻璃棒与蘸
【易错提醒】
①NO2溶于水也能形成喷泉,但溶液不能充满烧瓶。 ②NO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4∶1)也能形成喷泉,溶液充满烧瓶。 ③NO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4∶3)也能形成喷泉,溶液充满烧瓶。
3.
NH
4
的检验
(1)原理
(2)方法
【规律方法】 1.氨的四“个性” (1)氨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唯一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的气体。 (2)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课件(33张)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a82dbc4c581b6bd97e19ea08.png)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3.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 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4.氨的制备 实验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简易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 试纸变蓝,则已集满; 验满方法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 生成,则已集满 ①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 吸收尾气; 尾气处理 ②在吸收氨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如下: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 2 课时 氨和铵盐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说
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和铵 明氨、铵盐的性质与应用之间
盐的主要性质。 的关系。
2.能利用铵盐的性质和反应,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正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3.喷泉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烧瓶要干
燥;(3)烧瓶内充满气体。
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 吸收剂
NH3 水或 盐酸
HCl 水或 NaOH
溶液
CO2、SO2、Cl2 NaOH 溶液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3.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 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4.氨的制备 实验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简易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 试纸变蓝,则已集满; 验满方法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 生成,则已集满 ①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 吸收尾气; 尾气处理 ②在吸收氨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如下: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 2 课时 氨和铵盐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说
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和铵 明氨、铵盐的性质与应用之间
盐的主要性质。 的关系。
2.能利用铵盐的性质和反应,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正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3.喷泉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烧瓶要干
燥;(3)烧瓶内充满气体。
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 吸收剂
NH3 水或 盐酸
HCl 水或 NaOH
溶液
CO2、SO2、Cl2 NaOH 溶液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e2349b54b73f242336c5ffe.png)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能导电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可存在
极易分解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二、氨的性质
【深度思考】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 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 a可能是 ③④ (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 象的气体a可能是 ①④⑤ 。
石蕊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研钵口,有白烟产生),则可以
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深度思考】
1.向盛有少量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铵溶液、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 象是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NH+ 4 +OH-==△===NH3↑+ H2O 。
是 NH3·H2O部分电离产生OH- 。
(2)该氨水中的含氮粒子有 NH3、NH3·H2O、NH+ 4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为 2 mol·L-1 。
(3)写出氨水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 NH3·H2O+H+===NH4++H2O ; ②氯化铁溶液: 3NH3·H2O+Fe3+===Fe(OH)3↓+3NH4+ 。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3.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反应; 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反应。 (1)下面的发生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 A (填“A”或“B”,下同), 方法②应选用装置 B 。
解析 装置A适用于固固混合加热制取气体, 装置B适用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制取气体,故方 法①选A装置,方法②选B装置。
能导电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可存在
极易分解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二、氨的性质
【深度思考】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 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 a可能是 ③④ (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 象的气体a可能是 ①④⑤ 。
石蕊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研钵口,有白烟产生),则可以
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深度思考】
1.向盛有少量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铵溶液、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 象是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NH+ 4 +OH-==△===NH3↑+ H2O 。
是 NH3·H2O部分电离产生OH- 。
(2)该氨水中的含氮粒子有 NH3、NH3·H2O、NH+ 4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为 2 mol·L-1 。
(3)写出氨水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 NH3·H2O+H+===NH4++H2O ; ②氯化铁溶液: 3NH3·H2O+Fe3+===Fe(OH)3↓+3NH4+ 。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3.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反应; 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反应。 (1)下面的发生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 A (填“A”或“B”,下同), 方法②应选用装置 B 。
解析 装置A适用于固固混合加热制取气体, 装置B适用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制取气体,故方 法①选A装置,方法②选B装置。
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新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新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fdfd393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d.png)
学性质
(3)氨的还原性——与O2反应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和有催化剂
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和H2O。
工业制硝酸过程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NO+O2 = 2NO2
3NO2+H2O =2HNO3+NO
课堂巩固
D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H3OH)c(CO)·c2(H2)=c1(1-c1)×[2(1-c1)]2=1,解得c1=0.5,C项正确;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不能影响平衡移动,即不影响CO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
题组二 规避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陷阱
D. 用NH 可以制备硝酸铵和硫酸铵等化肥 的pH=10时,溶液中c(H+)=10-10mol·L-1,c(OH-)=10-4mol·L-1,则Ksp[Co(OH)2]
3 (5)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2.4 L H2,转移电子数为2NA( )
B.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在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铵盐
1、铵盐的构成: 铵根离子(NH4+) + 酸根离子 2、铵盐的性质: 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受热分解,与碱反应生成NH3。
①不稳定性: NH4Cl△== NH3↑+HCl↑、 NH4HCO3 △== NH3↑+H2O+CO2↑。
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氨气,如NH4NO3
NH4NO3 △== N2O ↑ + 2H2O
课堂巩固
C NH13中、的孤实电子验对N—室H键制的排斥取力变少小,量故 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平衡/mol 0.75 1.5 0.25
NH Cl固体 C.①③④⑤
(3)氨的还原性——与O2反应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和有催化剂
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和H2O。
工业制硝酸过程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NO+O2 = 2NO2
3NO2+H2O =2HNO3+NO
课堂巩固
D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H3OH)c(CO)·c2(H2)=c1(1-c1)×[2(1-c1)]2=1,解得c1=0.5,C项正确;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不能影响平衡移动,即不影响CO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
题组二 规避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陷阱
D. 用NH 可以制备硝酸铵和硫酸铵等化肥 的pH=10时,溶液中c(H+)=10-10mol·L-1,c(OH-)=10-4mol·L-1,则Ksp[Co(OH)2]
3 (5)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2.4 L H2,转移电子数为2NA( )
B.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在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铵盐
1、铵盐的构成: 铵根离子(NH4+) + 酸根离子 2、铵盐的性质: 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受热分解,与碱反应生成NH3。
①不稳定性: NH4Cl△== NH3↑+HCl↑、 NH4HCO3 △== NH3↑+H2O+CO2↑。
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氨气,如NH4NO3
NH4NO3 △== N2O ↑ + 2H2O
课堂巩固
C NH13中、的孤实电子验对N—室H键制的排斥取力变少小,量故 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平衡/mol 0.75 1.5 0.25
NH Cl固体 C.①③④⑤
5.2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 (共34张PPT)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2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 (共34张PPT)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e16af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b.png)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正确理解NO和NO2所属物质的类别 NO和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NO与碱、酸都不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属 于不成盐氧化物;NO2与碱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盐,也不属 于酸性氧化物。2NO2+2NaOH=NaNO2+NaNO3+H2O。
雷雨发庄稼所涉及的反应:
放电 N2+O2=======2N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②NO2→NO: ____3_N_O_2_+_H_2O_=_2_H__N_O_3+_N_O_(工业制取硝酸)。
思考与讨论:如何除去N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NO2气体 杂质?
提示:根据NO2与H2O反应能生成NO,既能除去NO2杂质,又不引入 其他杂质,故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然后重新收集气体。
可表示为n(HNO3)酸性=x·n(Mx+)=n(转移电子)。
[关键能力]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四个守恒
(1)得失电子守恒:金属失电子数=n(NO2)+3n(NO)。 (2) 氮 原 子 守 恒 : n(HNO3) 总 = x·n[M(NO3)x] + n(NO2) + n(NO) 。 (3)电荷守恒:反应后溶液中c(NO)=x·c(Mx+)+c(H+)。
密度
现象
浓H2SO4 放出大量热 黏稠状液体
稀H2SO4 无明显现象 黏稠度较小的液体
浓H2SO4密度较大,相同体积时,浓H2SO4 质量大
化学性质
铁片
因铁被钝化而无明 显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铜片(加热)
有气泡产生,溶液 变蓝
无明显现象
白纸 胆矾
立即变黑 蓝色变为白色
无明显现象 无颜色变化
正确理解NO和NO2所属物质的类别 NO和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NO与碱、酸都不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属 于不成盐氧化物;NO2与碱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盐,也不属 于酸性氧化物。2NO2+2NaOH=NaNO2+NaNO3+H2O。
雷雨发庄稼所涉及的反应:
放电 N2+O2=======2N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②NO2→NO: ____3_N_O_2_+_H_2O_=_2_H__N_O_3+_N_O_(工业制取硝酸)。
思考与讨论:如何除去N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NO2气体 杂质?
提示:根据NO2与H2O反应能生成NO,既能除去NO2杂质,又不引入 其他杂质,故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然后重新收集气体。
可表示为n(HNO3)酸性=x·n(Mx+)=n(转移电子)。
[关键能力]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四个守恒
(1)得失电子守恒:金属失电子数=n(NO2)+3n(NO)。 (2) 氮 原 子 守 恒 : n(HNO3) 总 = x·n[M(NO3)x] + n(NO2) + n(NO) 。 (3)电荷守恒:反应后溶液中c(NO)=x·c(Mx+)+c(H+)。
密度
现象
浓H2SO4 放出大量热 黏稠状液体
稀H2SO4 无明显现象 黏稠度较小的液体
浓H2SO4密度较大,相同体积时,浓H2SO4 质量大
化学性质
铁片
因铁被钝化而无明 显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铜片(加热)
有气泡产生,溶液 变蓝
无明显现象
白纸 胆矾
立即变黑 蓝色变为白色
无明显现象 无颜色变化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2e3d1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f.png)
对孤对电子,则PH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N(CH3)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N(CH3)3中参与形成配位键的孤电子对占据的轨道是sp3; 109.5°,键角变大的原因是[Ag(NH3)2]+中,配位键N—Ag键的成键电子对相比
(2)氨易 液化 ,常用作制冷剂。 (4)某粒子还原性虽弱,但失去电子后氧化性很强,且这种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即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_。
A.实验室制 取并收集 NH3
B.吸收NH3
C.检查装置气 密性
D.利用排空气 法收集NH3
二、氨的制备和铵盐
课堂评价
[归纳总结] 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 第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等; 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 合物)等; 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
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一、氨的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氨水、液氨和一水合氨的区别
氨水
液氨
化学式 分类
—— 混合物,多成分物
NH3 纯净物,氢化物
成分 NH3、NH3·H2O、N、OH-、 H+(极少)
NH3
联系 氨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中含有NH3和NH3·H2O
二、氨的制备和铵盐
新课探究
例3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A ) D.②④
二、氨的制备和铵盐
课堂评价
1.下列关于铵盐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铵盐均易溶于水 B.铵盐参与的反应不可能有电子的转移 C.铵盐中的氮元素不一定都为-3价 D.可以用铵盐与碱反应制氨
(2)氨易 液化 ,常用作制冷剂。 (4)某粒子还原性虽弱,但失去电子后氧化性很强,且这种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即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_。
A.实验室制 取并收集 NH3
B.吸收NH3
C.检查装置气 密性
D.利用排空气 法收集NH3
二、氨的制备和铵盐
课堂评价
[归纳总结] 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 第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等; 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 合物)等; 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
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一、氨的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氨水、液氨和一水合氨的区别
氨水
液氨
化学式 分类
—— 混合物,多成分物
NH3 纯净物,氢化物
成分 NH3、NH3·H2O、N、OH-、 H+(极少)
NH3
联系 氨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中含有NH3和NH3·H2O
二、氨的制备和铵盐
新课探究
例3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A ) D.②④
二、氨的制备和铵盐
课堂评价
1.下列关于铵盐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铵盐均易溶于水 B.铵盐参与的反应不可能有电子的转移 C.铵盐中的氮元素不一定都为-3价 D.可以用铵盐与碱反应制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1.铵盐及其性质
(1)常见的铵盐 ① 铵根离子(NH4+) 与 酸根离子 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铵盐。 ②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 NH4HCO3、(NH4)2SO4、NH4NO3 等 都 属 于 铵 盐,它们都是 易 溶于水的晶体。
(2)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NH4Cl =====
二、氨的性质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教学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二、氨的性质
4.氨具有还原性
(1)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
(2)氨气可被氧化铜氧化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CuO
二、氨的性质
【思维启迪】
名称 物质 类别
粒子 种类
液氨、氨水、一水合氨的区别
液氨 纯净物 氢化物 非电解质
NH3
氨水 混合物 氨的水溶液 溶质为氨 NH3·H2O、 NH3、H2O、 NH+4 、OH-、H+
一水合氨 纯净物
一元弱碱 电解质
NH3·H2O
二、氨的性质
主要 性质
存在 条件
不导电 不具有碱性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一、导入新课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化学天地】液氨”。
二、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 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 ,容易液化 。 2.氨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1)喷泉实验 ①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 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 烧瓶,形成 喷泉 ,烧瓶内液体呈 红 色。 ②上述实验说明氨 极易溶 于水,其水溶 液呈 碱 性。
二、氨的性质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教学实验】氨溶于水的喷泉反应: NH3+H2O
NH3·H2O ,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在氨水中:
NH3·H2O
NH+ 4 +OH- ,氨水具有 弱碱 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②氨水中的氮元素主要以 NH3·H2O 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的NH3·H2O电离为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能导电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可存在
极易分解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二、氨的性质
【深度思考】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 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 a可能是 ③④ (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 象的气体a可能是 ①④⑤ 。
NH3↑+HCl↑,
△ NH4HCO3 =====
NH3↑+CO2↑+H2O
。
三、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3)铵盐与碱反应
二、氨的性质
3.工业上常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再以氨为原料制取硝酸,请写出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各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提示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N2 发生还原反应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NH3 发生氧化反应
2NO+O2===2NO2 NO发生氧化反应 3NO2+H2O===2HNO3+NO 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是 NH3·H2O部分电离产生OH- 。
(2)该氨水中的含氮粒子有 NH3、NH3·H2O、NH+ 4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为 2 mol·L-1 。
(3)写出氨水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 NH3·H2O+H+===NH4++H2O ; ②氯化铁溶液: 3NH3·H2O+Fe3+===Fe(OH)3↓+3NH4+ 。
NH
+
4
和OH-,但在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时应将
NH3
视为溶质。
③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3·H2O==△===NH3↑+H2O ,因此,氨水
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二、氨的性质
3.氨与酸反应 (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 产生白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H3+HCl ===NH4Cl 。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 NH3+CO2+ H2O===NH4HCO3 。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2NH3+H2SO4===(NH4)2SO4 。
二、氨的性质
【相关链接】
喷泉实验及装置 (1)喷泉实验原理 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 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产生气压差的方 法有: ①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 ②增大烧瓶外压强。
(2)常见装置图
二、氨的性质
①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烧杯和胶头滴管中 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而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液体被压入烧瓶 内形成“喷泉”。
二、氨的性质
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 止水夹,止水夹下部导管中的空气受热排出,烧瓶内的气体与液体接触而 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③图丙装置中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产生气体(或锥形瓶中液体受热挥发出 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 烧瓶中形成“喷泉”。
△ =====
N2+3Cu+3H2O 。
二、氨的性质
【判断正误】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 (2)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 ) (3)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4 ( ×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 )
二、氨的性质
【归纳总结】
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 产生喷泉的原因为气体a易溶于液体b或易和b反应,造成烧瓶内气体物质 的量减小,压强急剧减小。
二、氨的性质
2.若将22.4 L氨气(标准状况)溶于水,得到500 mL氨水。
(1)氨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H2O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