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结课体会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2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浅谈陶艺欣赏与制作-学陶艺体会关于陶艺一直都很向往,许多次在电视上看到陶艺师傅制作陶艺就有一种想要试一试的冲动。
看到大师们在那些可爱的瓷器上作画,随意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山水云云的美景,婀娜的美人,生意盎然的画面越于瓶、杯、盘、碟等之上。
于是怀着小小的兴奋选择了陶艺制作与欣赏。
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了许多关于陶艺的知识,让我对陶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
我国古代的制陶业有辉煌、独特的成就。
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东汉时期,____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而迈入成熟的青瓷阶段。
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宋朝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日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类陶瓷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7408208学生:刘延慧艺术品璀璨生辉。
曾经有幸去了一次景德镇,再结合老师所讲,知道了景德镇陶瓷制造始于汉代,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经过瓷都人世代相承地探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素以“青如天,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著称而中外响誉中外。
他们独特的造型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世界瓷都的美称。
自五代以来,景德镇瓷器就以其制作精美、品种齐全而名扬天下。
南宋末年到元代的过渡时期,景德镇由于地处皖赣边区,战争侵扰甚少,社会经济相对安定,促进了其瓷业的繁荣发展。
尤其是元代中后期青花、釉里红等高温釉下彩器和枢府釉、铜红釉、钴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中国瓷业发展的新局面。
景德镇的瓷工们在自己世世代代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历代各地名窑之所长,加以发展和提高,于是景德镇由原来与各地名窑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驰名世界的瓷都。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二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陶艺校本课程总结塔山中学王溢中国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
这其中的陶器精品、名品不计其数。
三彩文官俑、三彩武士俑、三彩天王俑、三彩陶骆驼载乐俑、三彩骑马女俑、唐三彩马……这无一不是各中精品。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
而唐三彩在这一时期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
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____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
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
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____力。
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
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
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本学期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创作过程,我收获颇丰。
通过学习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创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课程的总结与思考。
首先,通过课程中的陶艺欣赏,我对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从古代的陶罐到现代的陶瓷艺术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
尤其是通过参观陶艺展览和博物馆,我亲眼目睹了一些著名陶瓷作品的魅力,深刻体会到了陶艺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
这让我对陶瓷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对我以后的陶艺创作有了更多的启发。
其次,课程中的陶艺制作环节让我亲身体验了陶艺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学习陶瓷的基本工艺和技巧,我逐渐掌握了捏塑、拉坯、修整等基本操作,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几件作品。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我发现陶艺创作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对待,才能得到满意的作品。
同时,陶艺的创作也充满了惊喜与创意,每一次将作品投入火中,等待着烧制后的惊喜是一种令人期待的心情。
此外,课程中的团队合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合作完成一些较大的作品或特殊的工艺。
在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与沟通,学会了互相帮助和协作,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效率,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团队合作,我认识到每个人的创作能力和经验都是宝贵的,只有借助互相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完成更加完美的陶艺作品。
最后,我认识到陶艺创作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磨炼。
陶艺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所以,我决心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学习和实践陶艺,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创作能力。
我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的陶艺活动和展览,与更多的陶艺家交流和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陶艺水平,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我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创作能力,并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陶艺课程结课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陶艺,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陶艺课程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陶艺课程结课的心得体会。
二、陶艺课程的学习过程1. 理论学习陶艺课程的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陶艺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陶艺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 实践操作理论学习结束后,我们进入了实践操作阶段。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习了拉坯、捏塑、刻划、釉烧等基本技艺。
刚开始接触陶艺时,我对这些技艺感到陌生,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
3. 创作实践在创作实践阶段,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了各种陶艺作品。
从最初的简单造型到后来的复杂造型,我的作品逐渐丰富起来。
在创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构思,并将其融入到陶艺作品中。
4. 釉烧与修整作品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釉烧和修整。
釉烧是陶艺制作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作品的美观和实用性。
在釉烧过程中,我了解了釉料的选择、施釉技巧等知识。
修整则是对作品进行细节处理,使作品更加完美。
三、陶艺课程的心得体会1. 培养了审美情趣通过陶艺课程的学习,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创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将美融入到作品中。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使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提高了动手能力陶艺制作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从拉坯、捏塑到釉烧、修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亲自动手。
通过实践操作,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对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陶艺课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这使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4. 陶冶了情操陶艺制作过程是一个充满耐心和细致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2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____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是我校艺术类学科的一门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欣赏能力和制作技巧。
本次课程共持续了一个学期,通过理论学习、实际操作以及参观考察等形式,使学生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这个学期的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陶艺知识,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技能与创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课程的总结与反思。
一、理论学习在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陶瓷的历史、材料与工艺以及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对陶瓷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陶瓷的制作和装饰技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使我们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组织了一些相关的美术展览和讲座,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陶艺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二、实践操作陶艺的实践操作是本门课程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学期的课程中,我们从基本的陶器制作开始,逐渐过渡到陶瓷雕塑和装饰等复杂的作品制作。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我对陶艺制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使用陶艺工具和设备,熟悉了陶艺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多个作品,其中一些作品还参加了校内美术展,得到了很多同学和老师的赞赏。
三、参观考察在本门课程中,老师还组织了一些参观考察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到真正的陶艺创作环境。
我们参观了一些陶艺工作室和陶瓷材料厂,观摩了一些知名陶艺家的作品与创作过程。
通过这些参观考察活动,我对陶艺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陶艺的行业前景和就业机会,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四、个人收获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取得了一些个人的收获。
首先,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不同类型的陶器和装饰技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其次,我提升了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到了自我造物的乐趣和成就感。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一、引言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已经圆满结束。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以下是本课程的总结。
二、理论学习在陶艺欣赏与制作课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了解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类型的陶艺作品。
通过学习陶瓷的材料、工艺和装饰技法,我们深入了解了陶艺的技术要点和艺术特点。
通过学习陶艺史、陶艺文化,我们培养了对陶艺的情感认同和文化意识。
三、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学习了陶艺的基本技巧和工艺流程。
我们从最基础的制作土块开始,逐渐学会了捏、拉、坯、修、烧等陶艺的各个环节。
通过实操练习,我们逐渐掌握了不同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制作水平。
四、陶艺欣赏在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陶艺欣赏活动,通过观察和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陶艺作品,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我们通过参观陶艺展览、阅读陶艺书籍和研究陶艺文献,了解了更多的陶艺作品和陶艺家,拓宽了自己的艺术眼界。
五、创作实践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自主创作实践,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自己独特的陶艺作品。
通过创作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还培养了自己的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心得体会在这一年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中,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学会了欣赏陶艺作品,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陶艺作品,我逐渐懂得了陶艺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其次,我学会了制作陶艺作品,提高了自己的手工能力和表现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陶艺的制作技巧和装饰技法。
最后,我学会了创作陶艺作品,培养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自主创作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还培养了自己的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展望未来通过这一年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继续进行陶艺的创作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本学期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已经圆满结束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陶艺的历史与文化,提高了自己的陶艺制作技巧。
通过参观陶艺展览、学习陶艺技术和实践陶艺制作,我收获颇丰。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进行总结。
首先,本学期我们参观了几场精彩的陶艺展览。
通过观看大师级陶艺家的作品,我对陶艺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各种传统与现代的陶艺作品,了解了不同地区的陶艺文化。
我尤其喜欢壁画陶瓷和仿古陶瓷的展示,它们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展示了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独特魅力。
参观展览不仅让我受益良多,也激发了我对陶艺的热爱和创作的欲望。
其次,我们在课程中学习了陶艺的基本技术和工具的使用。
老师为我们讲解了陶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轮盘制作陶艺品,掌握了捏塑、刻画、骨架等技巧。
在实践中,我了解到陶艺的制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操作。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尝试,我的陶艺制作技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能够自主制作出一些简单而美观的陶艺品。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最后,我们在课程中进行了实际的陶艺制作活动。
老师引导我们选择合适的主题和设计构思,然后跟着老师的指导,我们通过捏塑、刻画、打磨等步骤,进行了陶艺品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体验到了陶土的柔软和塑性,它带给我的创作灵感和乐趣。
我制作了几件小型的花盆和花瓶,它们形状简洁、线条流畅,融入了我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每一次制作都是一次思考和实践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陶艺制作的艺术和技巧。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陶艺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
它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陶艺制作不仅需要技巧和技术,更需要艺术的感悟和创新的思维。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挖掘和表达更多的艺术创意。
陶瓷鉴定课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陶瓷鉴定课程的教师,我有幸带领学生们走进陶瓷的世界,领略其独特的美。
通过这学期的陶瓷鉴定课程,我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学期陶瓷鉴定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陶瓷鉴定课程让我认识到陶瓷艺术的价值。
陶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到陶瓷不仅是实用的工艺品,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使得他们对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加珍惜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其次,陶瓷鉴定课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陶瓷的胎质、釉色、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判断其年代、产地和工艺特点。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判断力。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们在陶瓷鉴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陶瓷鉴定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瓷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欣赏到陶瓷的线条美、色彩美、造型美等。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从陶瓷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陶瓷艺术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上,我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带领学生们参观博物馆、陶瓷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陶瓷鉴定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互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在课程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们参加陶瓷制作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
总之,这学期的陶瓷鉴定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们带来更多有益的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陶瓷文化。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理论深度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我深入了解了陶艺的历史、技术和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收获。
下面我将总结我在这门课中学到的重点内容和体会。
首先,在这门课中,我对于陶瓷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和技术,还有了对世界其他文化中陶瓷的认识。
我们学习了陶瓷的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比如中国古代的青瓷、白瓷以及西方的马耳他陶瓷等。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陶瓷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我对陶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我在陶艺制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拉坯、捏塑、饰面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并且能够将它们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我学会了如何挑选和处理陶土,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器材,如何控制烧制温度等。
通过这些实践,我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提高了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同时,在陶艺欣赏方面,我也收获颇多。
课程中,我们积极参观了陶艺展览和工作室,并聆听了专业人士的讲解。
这些参观和听讲让我对于陶瓷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体会。
我学会了如何欣赏陶艺作品的造型、装饰和意境,并且能够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这些欣赏过程,让我更加了解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语言。
此外,这门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经常会进行小组作业和讨论,通过互动和合作,我们不仅互相学习,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协作精神。
这样的合作和交流让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受益匪浅,并且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是一门富有启发和收获的课程。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陶艺的历史、技术和艺术表达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这门课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我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3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____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自____年开设以来,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和关注。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实践, 我个人收获颇丰, 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以下是我对____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的总结, 希望对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启发。
在本学期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中, 我首先学会了欣赏陶艺作品。
老师带我们去陶艺展览馆参观了多次, 每次参观都能看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陶艺作品。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 我懂得了陶器是一种通过手工制作和烧制的艺术品, 它不仅具有实用性, 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学会了看作品的材质、造型、釉色等方面的特点, 能够用专业的术语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同时, 我也了解了一些陶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除了欣赏作品, 我还学会了制作陶艺。
在学习过程中, 我亲手制作了几个陶艺作品, 包括餐具、花瓶和摆件等。
在制作过程中, 我学会了揉土、拉坯、捏塑等基本技法, 很快就能够掌握制作陶艺的基本步骤。
通过自己的实践, 我深刻体会到制作陶艺需要耐心和细心,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掌握和处理。
同时, 我也意识到制作陶艺是一个与材料和工具进行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摸索。
制作陶艺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还带给了我愉悦和满足感。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 我最难忘的是老师给我们安排的陶艺实践活动。
我们分成小组, 一起去室外进行陶艺制作。
在自然的环境中, 我感受到了陶艺与大自然的融合, 这给我的灵感和创造力带来了很大的激发。
在阳光下, 我们在乡村的田野里制作陶艺, 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艺的制作过程, 还加深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分享和互相帮助, 我们相互鼓励和激励, 共同完成了一件件美丽的陶艺作品。
总的来说,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让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通过欣赏作品和制作陶艺, 我不仅提高了美术鉴赏力和动手能力, 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细心。
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结课心得
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结课心得第一篇: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结课心得中国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课学习心得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这门选修课。
起初,我是被陶瓷美丽的花色、外形,神秘的秞色及精细的做工所深深吸引,但是真正对于陶瓷有关的知识却相知甚少。
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之后,我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分类,鉴赏,制作工艺以及对中国灿烂悠久的陶瓷文化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更加深深喜爱上了中国陶瓷,并为中国有如此独一无二的文化而深感自豪。
以前我便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的。
由此可知,外国人对中国的最初认识也是与陶瓷有很大的联系。
陶瓷最早伴随着中国文化传向了西方。
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用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代表中国。
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的历史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饮食与风俗上,陶瓷也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干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
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大学陶艺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陶艺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陶艺这门课程,不仅学会了陶艺的基本技巧,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陶艺的魅力所在。
以下是我对大学陶艺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陶艺的魅力陶艺,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
1. 陶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陶艺创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
从泥土的柔软到成品的精致,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2. 陶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陶艺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如吉祥如意、和谐美满等。
在创作过程中,我了解了我国陶艺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陶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陶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在陶艺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泥土对话,如何将心中的想法通过陶艺作品表现出来。
二、陶艺课程的学习过程1. 理论学习。
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等基本知识。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实践操作。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践操作。
从最基本的捏泥、拉坯、修坯到上釉、烧制,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亲自动手,不断摸索和尝试。
3. 创作与反思。
在创作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泥巴不易成型、作品形状不稳定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创作水平。
同时,我也学会了反思自己的作品,从中找到不足,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经验。
三、陶艺课程带来的收获1. 提高了审美能力。
通过陶艺课程,我学会了如何欣赏陶艺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2. 培养了耐心和毅力。
陶艺制作过程复杂,需要耐心和毅力。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不断尝试,直至成功。
3. 增强了动手能力。
陶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通过课程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4. 拓宽了视野。
教研活动《陶艺鉴赏与制作》讲座的几点感想
教研活动《陶艺鉴赏与制作》讲座的几点感想教研活动《陶艺鉴赏与制作》讲座的几点感想本学期首次助推站活动中,很荣幸由我担任主讲,和同行们一起学习了解《陶瓷艺术》,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审美历程,同时在一中高中部共同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首先老师们的学习精神值得敬佩,陶艺鉴赏过程中,很多知识的探讨中得到同行们很好的点拨,大家在交流了互相充实,可以说在这次活动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我,而每个老师却都是非常谦虚诚恳的配合我,用心的做笔记、思考。
站长更是在之前就鼓励我只要把他们都当成学生就可以了。
谢谢大家。
陶艺在中学课堂的普及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少数学校做了一些尝试,主要受场地、材料、设备的制约很大。
之前我校一直有几个老师担任泥塑课程,看到学生们很多优秀作品无法长期保存,很想烧制出来,后来我想法设法学习了解烧制技术,13年8月独自去佛山南风古灶考察、拜师,终于了解大概,再说服妻子,自己出资购回电窑设备、釉料等,其中辛苦现在变成甘甜。
但是现在仅仅还是在学习摸索阶段,可见作为一个美术老师,研究教学也好,学艺也好,真是需要付出很多,我们把它叫做“艺无止境”。
此次活动是站长在暑假时候就通知过我,让我早做准备,但暑假一结束,学校的工作量就压过来了,所以很惭愧准备的时间就不多了。
半个多小时的陶瓷鉴赏,讲什么?那必须要分清主次,整合有代表性的素材,发掘贴近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还要有兴趣点等等。
备课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感触,那就是庆幸平时多方积累,同时又印证了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得不激励逼迫自己临时查找资料。
这次课稿的知识内容主要来自几个人的作品:《马未都说陶瓷》、《袁腾飞说历史》、《美的历程》。
记得近两年由于单位离家远,中午常常在美术教室度过,没法睡觉就边画画边播放以上提到的还有其他百家讲坛视频、音频,自得其乐。
最初的想法是想学习讲授法,提高一点教学水平,可是好像效果不大(呵呵)。
不过自己被他们的观点吸引着迷却是真的。
最后,感谢大家了。
陶瓷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热爱艺术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开设的陶瓷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陶瓷的制作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陶瓷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陶瓷艺术的魅力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陶瓷课程,我深刻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
1. 美感:陶瓷作品造型优美、色彩斑斓,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陶瓷的美,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和造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情感:陶瓷制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在制作过程中,我投入了自己的感情,让陶瓷作品具有了生命力。
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用艺术来抒发情感。
3. 创意:陶瓷制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发挥自己的创意,将心中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这种创意的发挥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二、陶瓷制作技巧在陶瓷课程中,我学习了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包括:1. 拉坯:拉坯是陶瓷制作的基础。
通过学习拉坯技巧,我掌握了制作各种形状的陶瓷作品的方法。
2. 修坯:修坯是对拉坯后的陶瓷作品进行修整。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陶瓷作品的形状和尺寸。
3. 上釉:上釉是陶瓷制作的重要环节。
我学习了不同类型的釉料及其特点,掌握了上釉的方法和技巧。
4. 烧制: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
我了解了陶瓷的烧制过程,包括窑炉的种类、温度控制等。
三、团队合作与交流在陶瓷课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和合作。
以下是我对团队合作与交流的一些体会:1. 互相学习:在课程中,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大家互相分享制作技巧和心得,共同提高。
2. 互相鼓励: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遇到困难时,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克服困难。
3. 互相欣赏:我们欣赏彼此的作品,给予对方鼓励和肯定。
这种欣赏和肯定让我们更加热爱陶瓷艺术。
四、个人成长与感悟通过学习陶瓷课程,我收获了许多:1. 提升审美能力: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陶瓷的美,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2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陶艺设计与制作感想一、对陶艺的理解:何跃老师工作室的参观真可谓获益匪浅,叹为观止,当时对陶艺的制作完全不知,材料制作方法什么都不理解的时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自己感觉到创作的____。
知道了基本的制作成型方法一种是盘筑另一种是拉坯,还有加上丙烯颜料精彩绘制可让作品更加生辉.二、制作流程与设计理解:首先,自己要做什么,赋予这个作品怎样的寓意然后用电脑基本绘制雏形,还有要注意雕刻的方法,例如用纸阴湿后对自己设计的图案进行后期的雕刻,工具的选择有利于对细节的装饰等。
其次,就是制作的方法,要盘筑应注意的几点一是,对搓条手上力度的把握尽量均匀是为了减少制作过程中出现高度呀层次不齐形状不规整的问题二是,速度的把握,如果太慢泥条就会干掉容易折断不利于对细节的雕刻,三是,泥浆的调制要注意稠度,它相当于胶水的作用因此就要注意涂抹时量的控制,如果太稀就会不容易干,盘筑的时候容易出现塌方的现象,太干不利于涂抹,四是,要在条与条之间划一些痕迹为了黏贴的更好,防止出窑之后作品出现脱节。
最后,作品出窑注意轻拿轻放虽然不会出现塌方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易碎等问题。
拉坯,要注意的问题就更多了,首先,陶泥的软硬程度,对后期成品质量很有影响,还有能不能拉坯成型很重。
,其次,姿势力度一定要控制,否则就会出现异性无法成型的概念。
三是拉坯时还要注意旋转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飞溅,太慢很难拉起。
四是注意水的随时泼洒,不泼水就会出现陶泥太干出现断裂,泼多就会出现泥坯流失,很难做出很大的成品。
五是,从转台拿下来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力度,以免小细节导致前功尽弃。
三、后期制作与最终体会出窑后,就是对作品进行彩绘,运用丙烯颜料,很有意思,一点一点绘制出斑斓的彩虹,心情甚是愉悦,成就感特别强。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二)陶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在这学期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中,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实践展示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艺总结课程心得体会范文(2篇)
第1篇一、前言陶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陶艺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陶艺总结课程,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二、陶艺课程的收获1. 基本技能的提升在陶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基本技能,如泥巴的捏制、拉坯、修整、上釉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能够熟练地完成各种造型,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2. 艺术修养的提高陶艺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审美特点等。
这使我明白了陶艺的价值和魅力,也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
3. 团队合作的锻炼陶艺课程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学习。
这使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释放的途径在陶艺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释放。
当我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融入到作品中时,那种喜悦和满足感无法言表。
这使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三、陶艺课程的感悟1. 坚持与毅力陶艺制作过程复杂,需要耐心和毅力。
在课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泥巴的捏制、拉坯的技巧等。
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练习,也让我明白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
2. 创新与突破在陶艺创作中,创新与突破至关重要。
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独特的创意融入到作品中。
这使我明白了创新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美学观念的培养陶艺课程使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念。
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品味美、感受美。
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4. 生活态度的转变通过陶艺课程,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
在创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这使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结语为期一个月的陶艺总结课程即将结束,我感慨万分。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是我校艺术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欣赏能力和制作技能。
在2024年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也有了很多收获与成长。
以下是我对课程的总结。
首先,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陶艺的机会。
在课程中,我们通过学习陶艺的历史与发展,了解了陶艺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艺术风格。
我们通过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学习了解如何分析一件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同时,课程还通过组织参观陶艺展览和听取专家讲座的方式,拓宽了我们对陶艺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这些欣赏与了解的活动,我们逐渐培养出了鉴赏陶艺的眼光和能力。
其次,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培养了我们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并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捏造、拉坯、修整、掐丝等。
通过多次实践,我们逐渐提高了对陶艺材料和工具的熟悉程度,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陶土、釉料和烧制方式,如何设计和创作自己的作品。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多样,技巧也越来越熟练。
此外,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我们 often 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合作,例如在拉坯时需要有人帮忙稳定陶轮,或者在修整作品时需要有人提供帮助。
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
同时,在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也倾听了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交流和合作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最后,陶艺欣赏与制作课程还提高了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陶艺制作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作品的完成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和环节。
有时候,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修整和烧制,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 often 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2024年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经过数月的陶艺课程学习,我对陶艺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逐渐领悟到,老师所言的陶艺犹如魔术般变幻莫测,其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能选上这门陶艺课程,我深感幸运。
当我们踏入老师的陶艺工作室,那种震撼感油然而生,陶艺的神奇与美妙在此得以展现。
最质朴的陶土,在陶冶与塑造的过程中,蜕变为艺术品,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陶艺的升华与蜕变。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耐心的重要性。
同时,动脑思考与把握手感也至关重要。
陶艺制作的关键在于手感,而手感的培养则依赖于对泥巴特性的深入理解与充分掌握。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泥巴与手融为一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当然,兴趣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节课的内容与体验都各有特色,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触与乐趣。
拉坯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本以为拉坯只是简单的将泥土塑造成瓶瓶罐罐,但在何老师的示范与指导下,我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技艺与智慧。
从揉泥土、转盘拉坯到最终成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与严谨的态度。
在观摩何老师轻松将泥土转化为艺术品的过程中,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随后,在领取泥土后,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了自己的制作过程。
尽管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我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最终成功塑造出了自己的作品。
尽管作品并不完美,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深感满足与喜悦。
这次陶艺制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心静的重要性。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静心思考,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正如一位西方哲学家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与潜能,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与实践,便能发掘出自己的艺术天赋。
总体而言,陶艺制作课程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学到了陶艺技艺与知识,更在创作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哲理与智慧。
我深刻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保持心静与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目标。
2024年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泥巴的奇妙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课学习心得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这门选修课。
起初,我是被陶瓷美丽的花色、外形,神秘的秞色及精细的做工所深深吸引,但是真正对于陶瓷有关的知识却相知甚少。
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之后,我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分类,鉴赏,制作工艺以及对中国灿烂悠久的陶瓷文化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更加深深喜爱上了中国陶瓷,并为中国有如此独一无二的文化而深感自豪。
以前我便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的。
由此可知,外国人对中国的最初认识也是与陶瓷有很大的联系。
陶瓷最早伴随着中国文化传向了西方。
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用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代表中国。
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的历史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饮食与风俗上,陶瓷也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干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
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相信每个人素来都会对陶瓷有一种莫名的喜爱。
起初,我喜欢陶瓷是因为其年代久远,优美造型,还有它们所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
我觉得它们不同于其他的古代文物,它们就像美丽的淑女或英俊的绅士,散发着高贵的气息。
一尊尊陶瓷,或光滑细腻,或沧桑古朴,或瑰丽堂皇,就这么静静地面对着一代代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曾经的沧海桑田,风云变迁。
陶瓷的美,在于她的沉默,她带来的那种淡淡的忧伤的典雅气息,一如经过五千年浪沙淘洗的中华文化,静静地散发着光芒。
秦兵马俑,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视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想象秦国军队那种风卷残云、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
唐三彩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唐三彩种类很多,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
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
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
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
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白釉青花,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
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
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
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
古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
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焙烧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贵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
现在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
面对这些经历无数风雨的看似那么娇贵脆弱的古代陶瓷,让我怎么能不惊叹其年代之久远!看那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看那素面朝天的越窑瓷,看那典雅宁静的青花瓷,让我怎能不赞叹其造型之优美!每一件陶瓷都体现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都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古老而漫长的华夏文化多少在陶与瓷的身上有所刻画!货币价值更不用说,一件元代“鬼谷下山”青花大罐拍得2.3亿人民币的天价,不能不使我这样的外行人瞠目结舌!然而,这些只能说是对陶瓷的浅显的认识,还只是美丽姑娘的外表,最多加上其身世!而对其内在的品质一无所知!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陶瓷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侃侃的话语,一件件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穿过漫长的历史褪下了神秘的面纱,望着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我不禁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竟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的瓷。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终于成功烧制出成就的青釉瓷器。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青瓷以越窑产品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
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
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创烧出了许多新的品种,由单色釉发展到多种色彩釉,装饰纹样繁荣复杂。
著名的有“官、哥、汝、定、钧”等名窑。
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景德镇等地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高温釉下彩品种——青花、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
至明清时代,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制品穷极精丽,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
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开辟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新纪元。
彩瓷也发展到空前繁荣时期,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加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有釉。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釉上下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
瓷器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繁荣。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
此后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
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
陶瓷对中国及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影响,对人类精神文化的长期陶冶。
分别从陶瓷的原料、工艺、器物、样式、窑厂等各个方面更加深入地认识了陶瓷的产生与发展。
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看,它是辉煌的,璀璨的。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秦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我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我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代瓷器与文化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就,成为古人给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
特别是陶瓷的发明及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陶瓷发展的历程,既是一种社会发展重要的时代标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重要的时代标志。
陶瓷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高度统一。
陶瓷在积淀和物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产生并形成了特有中国陶瓷文化。
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匠所倾付的心血和感情,也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更在于它是奠定当时艺术的基石,从而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瑰宝。
陶瓷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中国陶瓷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
陶瓷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又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凝聚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既是中国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
陶瓷在满足中国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人民也逐渐关注起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陶瓷文化,陶瓷也得以从少部分人之中回到劳动人民中间,这无疑有利于陶瓷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陶瓷文化本来反应的不就是生活的艺术吗,只有重回劳动人民之中,才能使它重新焕发生机,并永葆活力。
通过这十几周的学习,我对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老师的介绍是我对陶瓷的兴趣越发浓厚,并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深深的自豪,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敬佩,也被我国历代人民对于美学的执着所感动。
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瓷器所统治的各个时代,观看美丽的产生,感叹中国的传奇,收获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