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常见文言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而
(1)用作连词。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与”“和”“又”。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才”“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谏太宗十思疏》)
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⑥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3)复音虚词“而已”,语气助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二、何
(1)用作疑问代词。
①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用作副词。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①“何如”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君何以
..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乎
(1)助词。
①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②表反问,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⑤用在句中,表停顿。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⑥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2)介词,相当于“于”
①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表示地点、时间、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表比较。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四、乃
(1)用作副词。
①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②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a.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刺客列传》)
五、其
(1)用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a.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刺客列传》)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②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师说》)
b.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廉颇蔺相如列传》)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方其……而东也”作状语)(《赤壁赋》)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作定语或小主语,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a.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里”“那样”。
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a.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山木》)
b.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测度)(《李将军列传》)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师说》)
③其.可忽乎?(表反诘)(《谏太宗十思疏》)
④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表婉商)(《烛之武退秦师》)
⑤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期望)(《唐雎不辱使命》)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伶官传序》)
(3)用作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①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表假设)(《孟子见梁襄王》)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逍遥游》)
(4)句中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六、且
(1)用作连词。
①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况且”“再说了”。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c.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
d.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
e.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②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b.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①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将”“将要”)(《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