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萨特存在主义

合集下载

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时间的一种世界观和世界观,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概括和特殊表现形式。

作为无神论存在主义集大成者的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以其深刻的见解,诗性的语言以及特立独行的作风,成为了整个20世纪哲学界的标志性人物,拥有大批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等观点。

然而时代的变化,对于存在主义哲学的批评和褒奖不一,萨特的思想在一些学者那里甚至被批的一无是处,直至今天,萨特的思想仍是哲学界争议不断的话题。

但是纵观历史文化背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和生活的发展。

法国存在主义思潮既是一种文学思潮,也是一种哲学思潮,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末,二战之后更是发展迅速。

毫不夸张的说,存在主义思潮跨越了文学的界限,影响到当时艺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则是最具代表性且最完备的。

它力图以超越主客观之分的存在论取传统的思维方式。

它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

从某种程度或者角度来说,萨特的存在主义也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

一“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我们说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是,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

”人先是“存在”,然后被存在的人才能发现人自己的本质。

我对存在主义的理解,萨特所要证明的人之初存在,没有本质,也没有规定性。

“存在”是发现“本质”的先决条件。

萨特对存在和本质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

这里所说的存在,既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绝对精神,而是人的自我和自我精神或主观性。

客观世界只有依赖人的主观性才能表现出来,发现其本质。

萨特认为“意识是一种自发的活动。

意识活动和意识对象是同时出现的,意识一出现就是对某物质的意识,意识对象在心中出现的时候,意识这种虚无的概念才能附着在该对象身上,成为对某物的意识,才从无为有。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存在主义是20世纪后期的一种哲学思潮,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

萨特(Jean-Paul Sartre)是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著作《存在与虚无》中阐释了他对存在主义的理解。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存在和自由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存在和行为。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优于本质。

传统哲学强调本质在于确定个体的行为和特点,然而存在主义却认为个体的存在是无法被本质所确定的。

萨特认为,人首先是存在的,他所做的选择和行为才构成了他的本质。

存在主义者拒绝了决定论和预设的命运观念,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选择行为的主体,自己创造自己的本质。

在这种观念下,存在与自由成为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他拥有自主决定和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是没有固定的本质的,他不受到任何形式的先验限制,有权利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自由也是存在主义中的一个复杂问题。

萨特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但同时也是存在的。

这意味着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这种存在的自由使人经常处于焦虑和不安的状态之中。

因为在自由的选择之中,我们往往要承受不确定性和周围世界的不确定性,也要为我们的选择行为承担全部责任。

在这种不断选择责任的过程中,人要不断面对自己内心的无知和无力感,这常常会带来精神上的困扰和纠结。

正是这种自由的责任感促使人去寻找和创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萨特认为,人的生活和行为应该建立在他内心的意志和选择之上。

人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创造的过程,他可以不断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和价值。

存在主义者强调个体的存在是独特而珍贵的,他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是他生活的意义所在。

对于存在主义中存在和自由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找到深刻的阐释。

萨特认为,存在是自由的,自由是存在的,不存在绝对的本质,个体应该自由地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和意义。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萨特及其背景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学家、戏剧家、社会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1905年的巴黎,成长在一个充满自由思考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中产阶级家庭。

萨特早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接受教育,后赴德国柏林和海德堡大学深造,接触并深受德国现象学的影响。

萨特所处的时代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后的法国,这是一个充满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期。

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受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但他将存在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责任和选择,认为人是在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超越的过程中获得意义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萨特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对传统哲学的挑战和超越,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为哲学界所重视,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流派,其核心在于对个体存在及其意义的深入探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正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

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个体的存在是首要的、原初的,而人的本质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自由选择和行为塑造的。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个体的存在是不受任何先验规定或固定本质束缚的,人的本质是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形成的。

自由选择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可能性和情境时,具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和作家,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并对当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萨特的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就是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体系,强调人在存在中的自由和选择权,认为人是自己存在的创造者。

在萨特的思想中,存在和自由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理解了存在,才能体验到自由。

萨特认为,存在是人的一个本质属性,它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

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而自由是从人的存在中发展而来的。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存在前奏(pre-existence)”,即人类在出生之前已经开始了存在。

人在出生之前不存在,但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预设了他们的未来。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影响他们的未来。

自由就是在预设的限制下做出选择的能力。

这种自由不是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事情,而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事情是预设的,我们可以在预设的选择之间做出选择。

这种自由是有限的,但也是有价值的。

萨特进一步强调,自由的存在相当于一个“不确定因素”,这个因素使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潜在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人的自由使他们的生命可以发展成许多不同的道路,这个道路甚至是我们自己难以预料的。

自由不只是对事物的选择权,还包括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角色和真正的自我意识。

通过自由选择,人们能够塑造自己的人生道路。

萨特认为,当我们做出某种选择时,我们也意味着自己承担某种责任。

这种责任是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一种承担。

这样的承担意识可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使我们成为责任感强烈、能够承担责任的人,也使我们更加清晰了解自己的自由。

总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存在与自由是相互依存和关联的。

萨特认为,存在是自由的,而且自由存在于我们的生物本质之中。

我们的人生道路和选择被自由塑造,而我们的选择权可以促使我们承担责任和实现自我。

最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提出的一个关键思想就是,我们的人生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决定和行动塑造的。

论述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命题

论述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命题

让我们来论述萨特(Jean-Paul Sartre)关于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命题。

萨特是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必须自己为自己创造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框架下,他提出了关于自由选择的命题。

首先,萨特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

他指出,人没有先验的本性或目的,我们的存在是自由的,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选择不受任何外在或内在的限制。

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有绝对的责任。

其次,萨特强调自由选择的困境。

他认为,自由选择带来了一种存在的焦虑和无法逃避的责任感。

在面对无数可能性和选择时,我们面临着不确定性和无尽的可能性,这种选择的自由使我们感到不安和负担。

接着,萨特主张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自由选择是创造自己和赋予生命意义的基础。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项目,通过选择行动和价值观,我们不仅创造自己的存在,而且对世界产生影响。

最后,萨特指出,自由选择带来了道德责任。

我们的选择不仅影响着自己,还影响着他人和整个社会。

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行为负责,并在自由选择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总结起来,萨特的存在主义命题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他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必须自己为自己创造意义和价值。

自由选择带来了焦虑和责任感,但也使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存在并对世界负责。

通过自由选择,我们才能实现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人性、自由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对二战后的欧洲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简单分析。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的存在是最基本的事实,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人在世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求自身真正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哲学家们所说的“本质先于存在”。

他认为,存在的本质是自由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由的体现。

人在生命中每时每刻都要承担自己的自由选择,这是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萨特看来,人的自由意味着人只能靠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命和命运,没有任何外部的因素和权威可以影响到自己的选择。

如此一来,人的存在就没有了任何可以依赖的东西,自己就要成为自己生命的裁判者。

这种自我裁判的过程决定了人的存在质量,成为了人的核心气质。

同时,萨特认为,自由是伴随责任而来的。

在自由选择之后,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离不开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因此也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萨特认为,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承担是构成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

萨特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启示。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和舒适的环境下,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自由和责任,要靠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命和命运,更要承担起自己行为的后果。

只有把自己置于自由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人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在萨特看来,人的自由是一种天赋,而不是一种权利。

它没有被任何人或任何力量赋予,它从未被剥夺过,也不可能被剥夺。

因此,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从内心中寻找自己的自由,放开一切束缚和限制,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总之,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像萨特所建议的那样,探索自己的自由,承担自己的责任,追求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并把握机会让世界变得更加自由和公正。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中。

他认为生命是无意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人类必须主动地创造意义和价值,才能摆脱虚无和绝望。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于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观念,他认为人类不是生来就具备某种本质、目的或意义的,而是通过不断的行动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本质和意义。

他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和责任,主张每个人都要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在于,他否认了神、精神、天堂等超自然的存在,认为只有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唯一的价值来源也只能是人类自身。

他认为,人类面对生命的本质问题时,不能依赖任何外在的指导或原则,而要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判断力,独立地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萨特看来,生命的意义不是注定的,而是需要人类自己去创造。

人类的存在是基于一种不存在的状态,即“虚无”。

这种虚无的存在状态,让人类感到绝望和无助。

为了摆脱这种虚无的状态,人类必须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世界,并为此承担责任。

因此,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是绝对的,但也是孤独和责任的。

在文学创作中,萨特应用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通过小说和戏剧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人类的自由和责任。

在他的作品《蒙田》中,他通过蒙田的思想和言行,来展示人类自主选择的意义和存在的不确定性。

在《莎乐美》中,他描绘了莎乐美的激情和追求自由的生命之路,展示了人类自由和创造的不可抗拒性。

总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启发了我们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在文学创作中也展示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第一篇:浅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浅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西方哲学自泰勒斯开始,并从巴门尼德以后形成本体论和本原论之争。

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就开始形成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正式定义这一称呼,称之为“在物理学之后”。

根据《易传》的说法,“形而上者谓之道”,严复在翻译这一名词的时候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个词的本质的含义。

所以,自那以后西方的哲学就围绕着形而上展开。

即使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哲学依旧是通过对形而上的论证而证明上帝的存在。

而文艺复兴以后,人的价值不断的被发现,从而人开始有意识的反抗形而上的拘束。

人要求自由就必须打破一切以神权的名义加在人身上的枷锁。

人就必须论证出一个事情,那就是人究竟是什么,人如何去认识世界,人凭什么认识世界。

首先对此作出回答的是笛卡尔。

他说“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我思故我在”。

这首先就确定了怀疑——思考之主体。

亦即所有的思考都是由人去完成的。

但是这个确定仍然不是坚不可破的,因为根据这个逻辑我们甚至可以猜测世界本身就是上帝的思考。

人的价值仍然是隐藏的。

从卢梭开始,西方的哲学步入了非理性时代,这就是说西方在理性主义尚未完全战胜宗教蒙昧主义的时候,理性主义本身就已经开始受到了挑战。

理性主义在康德那里终结。

非理性主义逐渐形成潮流。

非理性主义的一大主要特征就是对规律的形而上的背叛。

所以说,叔本华和尼采所宣扬的意志力实质上是形而上的另一种形式,它依旧不能说明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是说明了人是什么,人的力量。

但是不溯清本源,就不能给人的一切一个合理的解释。

结果只能是暴戾般的疯狂,所以尼采最终疯掉,德国最终出现了希特勒。

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力以及战争中人性的疯狂促使人们去思索人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究竟是上帝还是撒旦。

在这个方面做的最出色的当属存在主义哲学。

而其代表就是法国的萨特。

萨特早年关注的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后来转向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并结合了他本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的思考,尤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中的许多重要的观点,最终成为20世纪50年代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存在主义哲学也随之扬名于世。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著作成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人物,对哲学、文学、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深入浅出,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对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文将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浅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要义和价值。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以人的存在和自由为核心的。

他认为存在价值超越本质,即人的本质不是由其存在之前确定的,而是由其在世界中所承担的行为和责任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对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本质”的观念进行了颠覆,突出了人的存在和选择的重要性。

在萨特看来,人并非是因其本质而存在,而是因其存在而拥有本质。

人的本质是通过其行为和选择来构建的,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责任。

这种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的强调,使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成为了一种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责任性的哲学体系。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的孤独与自由。

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前于本质”的观点,也就是说,人在出生之后,并没有一个既定的目的或本质,人的存在本身是没有目的的。

这意味着人必须自行决定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一个外在的规则或准则能够决定人的悠悠自在。

这种自由也意味着人的孤独。

在自由的背后是无尽的孤独和责任,人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全部责任。

这种孤独和自由是萨特对人的存在状态的深刻思考和揭示,它使得人在做出选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沉重的责任和孤独。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于道德和伦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在他的作品中,萨特认为人活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中,一切的道德规范都是由人自己创造的,没有根基于上帝或自然法则。

这意味着人必须自行决定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在没有任何指导和支持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种对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否定,使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遭遇了许多批评和争议。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人的自由与选择的重要性。

在萨特看来,人的存在首先是“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也就是人被困在了一个不易逾越的文化和历史环境之中。

同时,这种文化和历史环境也定义了人的身份和价值,限制了人的行为自由和选择。

萨特认为,这种环境的限制不是由天性或者上帝所注定的,而是人自己创造的结果。

因此,当人接受了这种环境的限制,就会变得被动、虚无和无意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也和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同,他更加关注动态的人生现实,比如个体与群体、意义和焦虑、选择和行为等。

对于萨特来说,存在主义并不只是简单的承认人的存在是一个孤独、绝望和无意义的际遇,相反,它还强调个体在这种情况下所面对的视角重要性,以及他们通过自由选择行动所追求的意义。

萨特从“存在”这一概念作为哲学的起点,阐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

萨特提出“存在优于本质”,即存在的本质不是通过人们内部的本质来定义的,而是通过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来决定的。

这种观念表明了人类作为“萨特式的存在”的独特性,强调了外部环境、某些意外事件、获得财富或者相反的失去等不可预测性因素对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构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由此,萨特奉行主观主义的观点,强调了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他认为,自由意味着人必须承担行动的后果,无论这些后果是好是坏、有益还是有害的。

在萨特的哲学思想中,焦虑是一个核心问题。

他认为,人类的一生都会被焦虑所伴随。

这种焦虑不是来自外部的环境和物质条件,而是来自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行动后果的质疑和探索。

因此,萨特认为,人必须要认识到这种焦虑的存在,面对它,才能积极地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开展积极的创造性工作。

总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的自由选择、责任和行动,强调了意义和个体的重要性,在解决人类存在问题的时候,不仅涉及到人与自身的关系,也注重了人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关系。

萨特的思想试图解决人类生存的角色和实践问题。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对20世纪思想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主张个体的自由和选择是最重要的,而且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在萨特的思想中,存在和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从萨特的思想出发,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萨特认为存在优先于本质。

在他的著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存在先于本质”。

这个口号意味着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决定了他们的本质。

而不是他们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这种观点对传统哲学中以本质而非存在为基础的思想提出了质疑,也反映了萨特对个体自由的强调。

萨特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在他的著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但同时也有绝对的责任。

人们的存在是纯粹自由的,没有其他因素可以限制他们的自由。

但这种自由也意味着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承担起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萨特以此来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选择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萨特认为存在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在他的著作《存在与虚无》中,他提出了存在的焦虑这一概念,强调了人们在自由选择中所面临的痛苦和焦虑。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选择的存在,他们的选择会决定他们的命运,但这种选择又是如此不确定和困难,因此人们往往会感到茫然和痛苦。

但正是通过这种焦虑,人们才能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中,存在和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他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自由是一种负担和焦虑的状态。

而通过承担自由的负担和面对存在的焦虑,人们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真正的自我。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当代人们思考自由、责任和存在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存在主义是20世纪诞生的一种哲学思想,萨特(Jean-Paul Sartre)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存在与自由是两个核心概念,二者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存在与自由的关系角度对萨特的存在主义进行浅析。

存在主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认为,人在世界上存在,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本质和目的。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是由个人自己创造和选择的,而不是受到外部规定或客观规律的束缚。

这种自我创造的自由意志是人的根本属性,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自由意志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他认为人是自由的,没有先验的本质或目的来限制人的自由。

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自由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自主的。

这种自由也意味着责任和选择的痛苦。

人必须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而后果又将影响人的未来选择,构成一个持续的责任链。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类主义》中指出:“自由是一种选择,即使选择了自由也是一种选择。

”在萨特看来,自由的本质是无所束缚的。

“人被遗弃于世界上”,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人是被遗弃在这个世界上无法控制的现实之中,而面对这种现实,人的选择成为一种自由的表现。

“自由是一种选择,即使选择了自由也是一种选择。

”人是以自由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生活轨迹,并且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

正是因为这种自由的存在,使得人生才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在存在主义的观点中,自由是一把双刃剑。

自由意味着责任,责任也意味着选择的悲剧性。

人必须在自由的框架下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而这也使得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和痛苦。

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存在主义的基石,也是存在主义所强调的个体价值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浅谈萨特

浅谈萨特

浅谈萨特的存在主义作为一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初学者,我来谈论萨特显得小心翼翼。

但我之所以鼓起勇气来写这篇文章,皆因萨特的哲学观对我的冲击甚大,给予我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世界,是我从所谓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桎梏中走出来。

我对萨特的初步了解,是在我上学期的美学课上老师提到过。

美学与哲学的联系颇大。

我对美学的兴趣唤起了我对哲学的喜爱。

又因为我比较喜欢法国文化和法国文学,我就去图书馆找萨特的书,但遗憾的是我空手而归,也不了了之了。

但庆幸的是,在西方哲学课上,我又邂逅了这位曾经令我迷恋的哲学家。

我十分兴奋,便开始了对其的初步了解。

我还是从萨特的童年开始吧。

萨特的童年对他日后思想形成有重要影响。

他的很多有关自己生平的许多资料甚少涉及其少年及成年生活,而经常谈到他的童年。

他曾经说过:“我憎恨我的童年,憎恨由它而来的一切……”。

萨特憎恨他的童年首先是因为他认为“人的童年造成了不可超越的偏见”,对他的性格、气质、倾向,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而萨特又有一种摆脱自身的强烈愿望,重新造就自己。

萨特1905年生于巴黎的一个小资家庭。

由于年少丧父,从来没有人来管束过他,萨特从来没有感到要服从于谁,也产生了孤独感。

他说过:“我不是任何人的儿子,我是我自身的原因”。

1917年萨特早年的另一件重大事件发生了,他母亲改嫁。

他认为母亲绝不是因为爱情嫁给这个陌生人的,并与这个陌生人格格不入,丝毫没有交流思想感情的可能性。

他后来的迁居更加加深了他内心的孤独。

可以看出,萨特是一个天才,但他的敏感使他体验到了许多同龄孩子感受不到的感情。

他孤独,却找不到思想交流的对象,又希望摆脱自我,证明自己的存在。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受笛卡尔、黑格尔、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影响,但由于对他们缺乏了解,我也只能苟且跳开他们来分析了。

好吧,现在我来进入正题。

谈到萨特,我们的意识中的第一反应就是他的经典著作《存在与虚无》,但为了更直白地了解萨特,我先从他的剧作品入手。

他的剧作的影响超过他的小说,是他的思想在二战之后迅速传遍整个欧洲的原因。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主义哲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派别。

而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被公认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类自由意志的探讨而闻名。

在他的著作中,萨特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存在和自由意志的观点,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萨特的生平、思想核心以及对当代哲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一、萨特的生平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于1905年出生在法国巴黎郊区,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曾成为法兰西学院的会员,并当选为法兰西文学院院士。

萨特曾在巴黎的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并于1929年获得了职业资格。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被唤醒的人》、《存在与虚无》等。

在他的一生中,萨特还积极参与法国社会和政治活动,对许多政治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二、萨特的思想核心1. 存在优先于本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核心是基于一种“存在优于本质”的观点。

他认为人在诞生之初是一张白纸,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目的。

人的存在是一种选择和行动,而不是被外部条件和传统习俗所决定。

人们的自由意志会在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中得到体现,而不是受到任何预定的本质或目的的约束。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指出:“存在之因是自由,是纯然的自由。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的存在,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

他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责任之间的矛盾,即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不能借口外部的条件或者环境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

2. 情境主义另一个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情境主义”。

他认为人的存在和行为是由情境所决定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人的选择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情境主义强调了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责任和自由意志,同时也批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1. 引言1.1 介绍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自由和责任。

萨特认为,人类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行为和选择构成了其本质,而非相反。

萨特还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前提,即“存在优于本质”,这意味着个体在选择之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本质。

在萨特看来,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困境,因为人们不仅要承担自己的选择,还要面对无法掌控的外部世界。

正是通过对这种存在的绝望和无力感的体验,人们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挑战了传统的宗教和道德观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理念:存在先于本质和人类是自由的。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人类没有固定、确定的本质或目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存在。

这与传统的哲学观点相悖,传统观点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质或目的,而存在主义则否认了这种观点。

萨特强调人类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人不是被生活、社会或命运所决定,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在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存在。

这种自由带来了责任和焦虑,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根源于人的无意义存在。

他认为人类生而为人,没有固定的本质或目的,这种无意义的存在使得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

这种绝对的自由也带来了无休止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人类必须自己为自己的存在找到意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力图揭示人类的自由、责任和焦虑。

通过否定固有的本质和目的,萨特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创造者,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的观点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由意志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2.2 萨特的自由意志观念萨特认为,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意志。

他指出,人生的本质是无意义的,但在这种无意义中,人被赋予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而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被认为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被与时间》等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并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和对他人的关怀。

本文旨在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一次浅析,探讨其核心内容和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着眼于个体的存在和自由。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就是本质”的核心命题,即人的存在是超越本质的存在。

他认为,人不是由于本质而存在,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赋予自己意义和本质。

个体拥有绝对的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力量和社会规范的束缚。

这也是萨特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他认为人不是根据某种固有的本质来行动,而是通过行动才决定了自己的本质。

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责任和选择。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他提出了“自由是一种责任”的命题,认为人的自由是与责任相连的。

个体的每一次选择和行为都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个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要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对他人和整个社会都有影响。

萨特认为,人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绝对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这种自由也意味着无法推卸的责任。

他在《被与时间》中写道:“我对自己的自由所负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中包含了对自由和责任的高度重视,他强调了个体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哲学讨论,也对文学、艺术和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萨特的作品《恶棍》、《窥视者》等作品在20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也激发了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作灵感,影响了现代艺术和观念艺术的发展。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以人类的自由和责任为核心,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是自由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目的,只有通过选择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萨特强调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存在就是选择,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

人类的自由是一种负面的自由,即自由的不安。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但要为这些选择负责任。

他在《人类的尊严》一书中列举了多个例子,说明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困惑和不安。

萨特关注个体的存在。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和社会的“客观化”倾向,认为个体的存在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他主张人们应当重视自己的具体存在和经验,并且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萨特还强调存在的孤寂和绝对的自由。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没有他人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的存在和选择。

每个人都必须自己面对自己的存在和选择,没有什么规则或价值观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

他在《恶魔》中提出了“绝对的自由”概念,即每个人都是自己选择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观,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限制我们的选择。

萨特提出了“他人的存在即是地狱”的观点。

他认为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试图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观。

他人的存在成为我们的困扰和束缚,因为他们的存在使我们无法完全自由地选择和定义自己。

试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评析第页论文.doc

试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评析第页论文.doc

(二)自由1、虚无与自由。

人的意识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非存在”,所谓的“非存在”,实际上就是“虚无”,因此,自为除了是存在的虚无之外,没有别的实在。

在此基础上,萨特进一步把自为的虚无与人的自由联系起来,他认为,虚无就是自由,人是自身造就自身的自由的存在。

在萨特的美学思想中,虚无与自由构成了一切人类特有行为成为可能性的基础条件,在他看来,美在其根本上是与人的虚无与自由密切相关的,如果只有自在存在,世界就没有美丑之分,它仅仅是存在着而已,但是,当自为把虚无与自由引入这个现实世界之后,世界就可以借助于这个力量,把他虚无化,以另一种自在存在的方式显现出来,就像美丽风景一样,如果没有我们,那它就失去了见证者,那么美就不存在。

美是伴随着世界的虚无化而出现的,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审美的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被虚无化,伴随着人的想象性意识的加工,事物重新以一种有意义的形态显示出来。

2、艺术与自由。

萨特的美学思想认为,美的本质是以自由为基础的。

美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否定,从根本上摆脱世界。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依靠意识的自由想象活动。

只有把世界虚无化,摆脱并超越现实,才可以获得自由,“而且,这种摆脱本身也就是自由”。

美作为非现实的事物,就是因为它摆脱了现实,获得了自由。

对于自在的世界,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美感,是因为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的核心是自我选择。

在艺术的创作中,创作者通过艺术创作来揭示世界,同时,也揭示了创作者的自由。

自由不仅仅是作者创作的根源,也是作者创作的目的。

作者通过作品向读者召唤,让读者以自身的自由来协同作业完成作品美的存在,同样,作者的自由也同样依赖于读者的承认,读者欣赏的自由实际上就是对作者创作自由的肯定,所以,只有通过艺术,自由才能显示出自在存在的深度,也只有通过自由与想象,才能艺术的把握世界,因此作为艺术作品最深层的基础就是人的自由。

四、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一)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在美学中的意义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基础是他的存在主义,萨特的美学思想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样,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不仅如此,萨特还是一位具有哲学头脑的文学家,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家不动感情”的形式主义美学。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萨特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作家,他的著作主要集中在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方面。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核心问题,他的哲学思想中存在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选择来构建的,而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先天的本性决定的。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认为人是自由的,他们的行为是由他们自己的意识和选择所决定的。

在人的存在中,萨特认为存在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虚无和紧迫性。

虚无是指人的存在在本质上是没有确定性的,他们必须在自由选择中塑造自己的本质。

紧迫性则是指人的存在是具体的、具体的,他们必须不断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存在。

自由在萨特哲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和目的。

人的自由不受任何外部力量或物质决定,他们是自由选择的创作者。

这种自由也带来了责任和孤独。

人的自由选择不仅影响自己,还影响其他人,因此人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而这种责任和孤独也是人的存在主义中核心的现实。

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的自由选择是他们存在的本质和目的。

人在存在中面临虚无和紧迫性的存在境遇,必须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自由也带来了责任和孤独,人们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自由和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萨特存在主义
摘要: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存在主义文学的总代表。

其文学作品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存在主义哲学有三个基本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许多创作如《恶心》,《禁闭》”,《自由之路》等都体现出存在主义,蕴含了人道主义内涵,存在主义美学理论也极为丰富,广阔。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自由存在主义文学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西方哲学流派,首先是个哲学术语,它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二战前夕它的主要见解又传到欧洲其它国家,造就了法国一些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如:萨特,加缪,波伏娃等。

其存在主义文学,文学主题以及人道主义内涵,还有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就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做一个浅显的论述。

一·存在主义文学与萨特的创作
1·存在主义文学
和以往历史时代的文学相比,20世纪的文学更加复杂,晦涩,更加不易读懂,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流派纷呈。

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具有自己在体裁,风格,美学,技巧等诸多方面的特征,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知世界和传达世界。

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表达,出现在二战期间,并且在战后的法国盛行,而且深刻影响到其他欧美国家的文学创作。

比如:荒诞派戏剧,垮掉派文学,黑色幽默派文学等。

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为主题,以具体的文字形象生动的解说诸如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以及个人的自由选择与个人反抗的价值等。

存在主义文学家总是调动各种文学写作手法来展示令人厌恶的充满荒诞感的社会人生,塑造的一些“多余人物”形象,都具有忧郁,彷徨,绝望的特点,主人公都在很努力地摆脱不幸命运的羁绊。

例如萨特的《恶心》,《自由之路》;加缪的《局外人》,《鼠疫》等;波伏娃的《大人先生们》,《女宾》以及梅洛—庞帝,阿隆等人的许多作品。

2.萨特创作中的存在主义
萨特(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和20世纪国际知名的社会活动家。

不仅在其存在主义哲学著作中为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所进行的热情辩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发表于二战之后的哲学论著如《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等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由人的社会责任问题,并把存在主义格外强调的人的自由视为人类参与社会斗争的工具。

《禁闭》是萨特的一部戏剧力作,讲述的是发生在地狱中的一个荒诞故事,但它并不是传说中群魔乱舞,冒着岩浆泡沫的硫磺火湖,而是一个没有上锁的普通的封闭房间。

但是却上演着不同寻常的故事:三个灵魂及其丑恶的死人在相互窥伺,彼此猜忌和争夺控制“他人”权利的过程中,既对“他人”施加折磨,又不得不承受“他人”带给自身的迫害,不过他们最终认识到“他人即地狱”的道理,然而可悲的却是没有谁敢抛开这种种顾虑,自由去选择并且迈出这道并未锁上的门,去摆脱地狱的折磨和迫害,却只能任由这种“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
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1)的痛苦状况继续下去。

《禁闭》最终展示了萨特存在主义格外强调的人的自由这一观点:不管一个人的现实处境多么痛苦,但他的精神总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本来的自由意志去作出决定,去行动,而不应该像《禁闭》里的人一样,放弃选择自由的权利,坐以待毙,把自己关在不是地狱却比地狱更加痛苦,更加受折磨的地方——心灵的地狱。

此外,《戏剧》这一戏剧还体现出萨特存在主义剧作的一些突出特点:“既有高屋建瓴,惊世骇俗的哲里主题,又有犀利有力的台词,丝丝入扣的情节和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

(2)
《恶心》是萨特于1938年发表的小说,在存在主义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用了大量笔墨记录洛根丁对一切都感到很厌倦的一种心理,并具体表现为一种生理上的“恶心”感受,甚至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对所接触与目睹的一切,都感到恶心,即使是咖啡馆掌柜的吊带也让他产生恶心的感受。

但是在萨特的笔下却把这种恶心的感受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有论者就这样认为:“这种恶心不单纯是生理的反应,而是一种认知,但她又不单纯是抽象的认知,而是具体形于一种生理反应,毫无疑问,作为一种认知,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萨特的恶心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认识和感受,体验。

它既是一种主体的反应。

那就正照映出外部现实世界,周围的自在存在之中有着令人恶心的性质”(3)萨特的关于“存在”的观念正是在这样的《恶心》中建立的。

二.萨特存在主义美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而且他的存在主义美学理论也极为丰富,广阔。

他的存在主义美学尖锐地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上的危机,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具有内在力量的文化生命力和开拓力的面貌,存在主义美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引起了当代人的误解,与此同时,也因他具体的介入世事而遭到了非议:有一位作家这样形容当时人们对存在主义理论的误解:母亲威胁淘气的孩子时喜欢说:“放乖点儿,不然我把存在主义者们叫来,他们会把你吃掉的!”(4)
其实存在主义与以前的超现实主义相比,在态度和理论上都显得温和多了,它是以对旧有文学传统的具有自觉意识的超越和具有以绝对否定为前提的狂奋面貌出现的,它另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事物的敏感以及对这种敏感所进行的哲理性升华而形成的美学体系,《恶心》就是一种对事物和人类境遇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的带有普遍性的揭示的文学杰作,在这里,萨特反复写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并以主人公的口吻来阐述感觉与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构成了其存在主义理论的最基本面貌。

三.存在主义的文学主题和人道主义内涵
1.存在主义的文学主题
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观念是“自由选择”,因为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由的哲学,强调的就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自由。

是一种存在论层面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意味着随心所欲和为所欲为,通过把人的个体界定为可以自由选择的存在,而使人的生命和意识走向一种真正的自觉。

“荒诞体验”是存在主义文学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萨特1937年发表于《新西兰评论》上的短篇小说《墙》就是集中传达对世界的荒诞体验的文学作品。

不过,这种荒诞体验在萨特的创作中具体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恶心”和焦虑感。

焦虑感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例如长篇小说《恶心》,其中就写出了主人公洛根丁面对周围一切人和事都有一种厌倦和恶心的感受。


这只是表面现象的恶心,其背后的深层心理则是一种焦虑,一种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焦虑。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焦虑也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一大心理和文学主题。

从而赋予了存在主义文学一种哲理化的形式。

2.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内涵
存在哲学是存在文学的基石,对存在哲学知之甚少的人们之所以对存在文学还抱有浓厚的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它涉及了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类思想的解放等这些永放光芒的思想,成为人类永不厌倦的话题,那么什么是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人道主义提倡人在不依赖超自然的宗教信仰的前提下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一切主张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哲学代名词”(5)萨特从骨子里便是一个存在主义者,日记体小说《恶心》便表现出了他早年存在主义的冲动或者是一种本能,小说主人公的工作与当前生活并未太多的联系,与他人的交往也仅限于一个与他处境和心境相似的“自学者”不与任何人交谈,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当然也不给予任何人东西,他的“恶心”感完全出自本能,是一种十足的冲动。

向读者所传达的只是: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从那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萨特的主导思想是:人应该去与众不同地思考,感受和观察,并且最终与众不同地去行动,这就体现出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人应该在绝望中寻找和选择出路的自由。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王国维:《红楼梦评注》
(2)喻天舒:《西方文学概论》第28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柳鸣九:《来自恶心感与迷茫感——萨特:从<恶心>到<墙>》第6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
(4)柳鸣九:《『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第5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4
(5)吉利编著,《朗曼英国文学指南》,第575页,朗曼出版社,1978
参考文献:
(1)《西方文学概观》,喻天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2)《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吴晓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月第一版
(3)《『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柳鸣九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1997
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