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政治为纲;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穆青传》看中国新闻记者的指导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爱无疆,政治为纲;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穆青传》看中国新闻记者的指导思想

宋曦曦

拿到《穆青传》这本书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穆青老人饱经沧桑,却又善良慈祥的一张脸。毫无疑问,“饱经沧桑”是因为他在年轻时跟随着共产党到处奔波,筚路蓝缕的拼出了一片天地,踏着历史的尘埃走进现实;而经历了和敌人残酷的斗争之后,本应该“苦大仇深”的脸上,这“善良慈祥”又从何而来呢?

很快的,我在卷首语中找到了答案:

“‘爱’是他幼年生命里就已经呈现出的一种特质,这是他人后中小的家庭给予的,他在不自觉中传承了它。”

显然,一个“爱”字就已经胜过千言万语。中国有一句俗语:人是挂相儿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能从他的相貌上反映出来。还有一句古语:相由心生。指的是人的外相和表情是由他的内心状态所衍生出来的。我一直认为,这两句话用最简单的方式完美的诠释了“人”这种生物,相辅相成,互作补充。而对于穆青来说,从小就有的“仁爱”思想深刻的植入了他的内心,并且决定了他的一生。

读到这里我不禁疑惑:作为中共党报的记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纯粹的“爱”,会不会令他心慈手软,畏葸不前?这位伟大的新闻工作者,他成功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而现在的记者与那时又有多少不同?怀着这些思考,我想到了本文的题目:“从《穆青传》看中国记者的指导思想”。

在李彬老师您的课上我们接触过有关中国报业的历史。就近代来看,尤其是20世纪初,报纸更多的是作为党政论战或是文人泼墨的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对于穆青所在的《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共产党报”。作为爱好文学,而并未怀揣记者梦的穆青来说,缺乏经验是可怕的。而为党报著文章,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更可怕的。就像是穆青当时被指派报道延安誓师大会,稿子写得非常失败,博古在批评之余,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似乎不懂政治,不懂政治就不懂新闻。”

看到这里,才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李彬老师您也说过类似的话:“新闻的核心和本质是政治”。在我看来,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适合于党报记者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无论报道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事件最终要反映到政治领域上来。尤其是在当时共产党急需舆论支持的情况下,丝毫来不得半点犹豫和迟疑。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在舆论上赢得民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天资聪颖的穆青顿悟了其中的道理,很快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新闻采写技巧,非常完美的平衡了自己优美的文笔和文章政治内涵之间的关系,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惊世骇俗、不同凡响的通讯报道,真正做到了“爱”与“政治”的交融。

在此之前,穆青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高大的。但是后来书里描写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说是细节,却让我对他产生了一些质疑。在1948年去往长春战场前线进行报道时,共产

党意外得到了国民党有关人员的邮件和信件。穆青得到这些信件以后,发现很多内容都是国民党将领和士兵的家属写给他们的,言辞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而令我十分吃惊的是,穆青居然“灵机一动”,将这些材料整编出来,赶写出一篇通讯《空中飞来的哀音》,并且发表在《东北日报》上。在我看来,这些信件的内容是含有个人隐私的,穆青怎能在未经任何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公布出去?难道仅仅是因为对方是我们的敌人?还是因为自己行文心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亦或是那个年代没有所谓“隐私权”的概念?我想,就算对方是我们的敌人,也应该有起码的尊重。这一刻,我对穆青完成这篇通讯的动机产生了质疑。希望李彬老师您能够在“读书报告批语”中解答我以上的问题,谈谈您对穆青这种做法的观点,解开我的疑惑,我将不胜感激。

言归正传。从穆青的经历来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我认为“爱”和“政治”应当是当时中国新闻记者的指导思想。下面我将分别说明。

“爱”,应当是对于百姓疾苦的一种体谅和理解,是华夏儿女对于祖国大地深深的眷恋,是革命工作者对事业付出的热忱和激情。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已经领无辜的百姓体会到了“人间炼狱”的感觉,没有尊重,更没有爱。因此就在我们已经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即将迎来和平的曙光时,人们对于“爱”的渴望也是望眼欲穿的。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才会真正赢得他们的心。而在内战时期,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显然就是在报纸上传达人民的心声,并且以共产党人的身份,怀着真诚的态度走到群众中间去采访和交流。所以说,“爱”这个指导思想,是为了打下群众基础的。正像作者希望送给穆青的一句话一样:“爱是永存的感情,即使你离开了人世,你也活在人们的心里。”

而“政治”,则能够被看做是实施“爱”的目的。在和国民党不断的博弈和斗争中,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兵力势弱的情况下扭转乾坤,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共产党人用“爱”的方式。宣传着自己的政治纲领,即解放全中国,让人民重获新生。这种做法让共产党在政治势力的竞争中不断取得优势,最终得到了胜利。

时光荏苒。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而市场经济又不断推动着电视、互联网等新兴主流媒体记者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因此在市场博弈愈加激烈的情况下,除了“爱”与“政治”,“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了新的指导思想元素。

实际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表现就是现在的记者越来越关心民众所期待的新闻到底是哪方面的内容。而在80,90后逐渐成长为媒体的主要受众以后,一些娱乐和八卦的新闻便毫无顾忌的充斥在各类媒体上。这种现象是与传播手段丰富和民众好奇心增强密不可分的。20 09年,中国网民总数、国家域名注册量、宽带用户、移动手机用户均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以22.6%比例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以互联网、移动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渐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之一,由“第四媒体”转而日益成为“第一影响力媒体”。而互联网新闻所带来的利益正如同一块“大蛋糕”,引得人们争相为之竞逐。而“标题党”、“黄色新闻”等不良概念就在这种竞争中频繁出现,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公众的欲望和好奇心。所以不可否认的是,新兴媒体在为国家增添了产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政治媒体,诸如《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仍然秉承了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