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培养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受阅读培养语感”

语文教研专题讲座

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从而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往往语文水平也较高,因为朗读的水平最终归结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的水平。反复朗读能使许多优秀篇章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这反映在写作中就能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达意、得体。

一、读基本的方式:

1.自由朗读——主动查阅,动笔反思

真正的自由朗读,是断断续续的,是反反复复的,是写写画画的,是用心琢磨的,是既不影响别人读书,也不被别人所影响的,全身心投入的朗读。自由朗读之所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关键就在于他拥有思维的自由,是在自己的思维主导下的朗读,想自己所想,读自己所读,写自己所写。

读书之前,字典放桌面。字典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只有这位老师站在学生的眼前,碰到问题的时候学生才会主动的查阅。字典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能引导学生形成扎实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书之时,必须执笔。不动笔墨不读书,笔是一位无声的朋友,只有手中握有笔的时候,他才可能记录自己的思维,留下自己的疑惑。

读书之后,要及时反思。课文读完之后,要想一想自己到底弄明白了哪些问题,又遇上了哪些新问题。这既是对刚才读书的总结,又是为下一步交流学习做准备。

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尤其是高年级。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并为汇报交流打下好基础。

2.范读——提供模仿,激发欲望

范读的功能有二:一是让学生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二是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的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功夫会逐渐转化成学生的朗读能力。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亲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范读尤为重要。

3.指名朗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指名朗读是阅读课中最常见的。它的目的是了解个别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师、其他学生指出和朗读者自查等途径予以纠正,共同提高,这是指名朗读的关键。所以,指名朗读时,要注意真正通过“指名”,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

4.评读——评导结合

课堂上,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学生第一遍读的不好,就给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机会,直到读好为止。”

所谓“评读”,就是边阅读边评议。这种方式能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基本理念。学生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悟,然后进行自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再他评表达出对他人的外部感受,达到读、鉴赏相结合,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获得趋于相同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互评中反思自己的朗读水平。

5.角色表演读——体悟内心,增加体验

角色表演读就是先让学生读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演一演,让他们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本描述的情景展现出来,通过表情、动作肢体语言辅助表达情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读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还可以为课堂增添一些情趣。角色表演读的核心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加上动作、神态等来将文字读得有感情有味道。表演是途径,读好是目的。所以关注这个过程时,不能简单地看学生演的是否像,而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将角色的话读好。

6.赛读——引起竞争,互相比读

师生之间比赛、生生之间比赛、小组之间选代表比赛等等,在一遍遍地比赛朗读,一次次地评价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驾驭文本,达到读好课文的目的。赛读后,要开展评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欠缺,不能不了了之,要真正通过比赛打到读好课文的目的。

7.选读——自由选择,主动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意愿,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主动去学。只有自己最感兴趣,才能读出感情,悟出感受。因此,朗读教学中也应适当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内容来朗读、学习。这样,既避免了教学中的模式化,又能让学生生自觉主动地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8.配乐读——走入意境,升华情感

思考:在朗读中伴以音乐,使学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将读书所感所悟在朗读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但需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乐曲要得体,与朗读内容所抒之情,所

表达之意相吻合;其次,音乐的声音要调控合适,切不可喧宾夺主,只闻音乐响不闻读书声。

9.齐读——合理采用,发挥优势

齐读是提高效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对一些后进生而言,齐读的过程就是他们向先进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的过程。

一些课文情感炽热、气势磅礴、音响雄壮,只有气壮山河的齐读才能使作品的情感、气势和音响得到完美地再现。有些课文虽然不适合全文齐读,但是部分段落非常适合齐读。除了全班齐读之外,可以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小组齐读;这样不仅让擅长朗读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让其余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也可以安排音色相近的学生齐读同一个角色。

10.连读——不要过细,但需评价

在阅读教学的初读阶段,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老师们最爱采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小节,这样可以更多的较全面地反映全班整体读书情况。连读注意的是:不要把课文分得过细,不参与连读的学生要认真倾听并给与评价。

11.诵读——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其次是要“精思”。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也就是说,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那个画面。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诵读最适用于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如诗歌(尤其是古诗)、小说、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一般安排在教学结尾处。诵读有利于积累。

12.问读——一问一读,巧妙结合

问读就是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在此,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是把课文中能够回答问题的语句读出来。这样在一问一读中,让学生读懂内容,品味情感。

13.默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应该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行,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其次,默读时要让学生边读边划,提笔在手,划段落、标重点、加批注,随读随画,做到眼看、手写、心想。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自可逐渐得到提高。

14.略读和浏览——粗知大意,搜集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